山洪防御预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942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洪防御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洪防御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洪防御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洪防御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洪防御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山洪防御预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山洪防御预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山洪防御预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山洪防御预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山洪防御预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山洪防御预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山洪防御预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山洪防御预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山洪防御预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山洪防御预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山洪防御预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山洪防御预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山洪防御预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洪防御预案.docx

《山洪防御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洪防御预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洪防御预案.docx

山洪防御预案

目录

1总则3

1.1编制目的3

1.2编制依据3

1.3编制原则3

1.4适用范围3

2基本情况3

2.1自然情况3

2.1.1地形地貌4

2.1.2气象水文5

2.2经济社会情况6

2.3历史山洪灾害损失及成因6

2.3.1洪灾概况6

2.3.2洪水成因10

2.4山洪灾害防御现状11

3危险区、安全区的划分12

3.1危险区12

3.2安全区12

4组织指挥体系12

4.1组织指挥机构12

4.2职责和分工12

4.2.1职责12

4.2.2分工15

5监测预警16

5.1山洪灾害、水情临界值确定16

5.2实时监测16

5.3通信17

5.4预报预警17

5.4.1预报17

5.4.2预警17

5.4.3预警启用时机17

5.4.4预警发布及程序18

5.4.5预警方式18

6转移安置18

6.1转移安置18

6.2转移安置纪律19

7抢险救险19

7.1抢险救灾准备19

7.2抢险、救灾20

8保障措施21

8.1汛前检查21

8.2宣传教育及演练21

8.3防汛纪律21

8.4防汛值班制度22

 

1总则

1.1编制目的

山洪灾害是指山丘区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

为规范和指导县、乡(镇)编制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以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避免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法律、法规,各级地方人民政府颁布的地方性法规及规定,特制定本预案。

1.3编制原则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的原则;

(二)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抢、救相结合的原则;

(三)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1.4适用范围

本大纲适用于有山洪灾害防治任务的县级、乡镇级行政区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编制。

2基本情况

2.1自然情况

2.1.1地形地貌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的一个边境县,位于天山山脉东段与东准噶尔断块山系之间的草原上,地理坐标为东经91°19′30″~94°48′30″、北纬43°21′~45°5′19″,东邻伊吾县,南接哈密市,西毗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北界蒙古人民共和国,中蒙国界长达309公里。

全县总面积38445.3平方公里,县境东西长276.4公里,南北宽180.6公里。

县城西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570公里,东南离哈密行署所在地哈密市131公里。

  巴里坤县奇特的地形地貌,可以说是新疆地形特征的一个缩影。

  巴里坤县的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受地质构造控制,大体可以分为高中山地、高原、盆地、戈壁荒漠、湖泊五大类。

  地形特征是三山(巴里坤山、莫钦乌拉山、东准噶尔断块山系)夹两盆(巴里坤盆地、三塘湖盆地)。

南部是巴里坤山,中部是莫钦乌拉山,北部是东准噶尔断块山系。

  巴里坤山(南山),位于县境南沿,为天山山脉东段,绵延县境内160多公里,平均海拔3300米,最高峰是奎苏东南的月牙山,海拔4308.3米。

在海拔3600米以上的山峰,终年积雪,分布着大量的冰川。

  巴里坤县中部是天山支脉莫钦乌拉山,因在巴里盆地之北,当地俗称"北山"。

莫钦乌拉山由西北向东南延伸,中部高,西部陷没,全长70公里,海拔在2800-3200米之间。

  最北部中蒙国界处是东准噶尔断块山系,东西走向,包括五条山(小哈甫提克山、大哈甫提克山、呼洪得雷山、苏海图山、海来山),逶迤县境内部170多公里,平均海拔在2000为米左右。

巴里坤县境内的东天山余脉、莫钦乌拉山及阿尔泰山余脉,呈东西向相互平行对峙,中部的莫钦乌拉山将巴里坤盆地分割为南北两个与山体走势基本一致的地堑型盆地,形成南部的巴里坤盆地和北部的三塘湖盆地。

巴里坤盆地呈现草原景观,三塘湖盆地呈现戈壁荒漠景观。

巴里坤盆地大体呈东西走势,总体上东部高西部低,东部海拔为2200米左右,西部以巴里坤湖为最低点,其海拔高程为1580米。

盆地分为三个地形区:

南北高山区、西部低山区及中部高位盆地。

整个盆地面积是的4514.6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1.74%。

  三塘湖盆地,在莫钦乌拉山与东准噶尔断块山系之间。

虽说距县城88公里,但地形状况与巴里坤盆地大不相同。

多为戈壁地带,呈荒漠与半荒漠景观。

这里因风大,形成了风蚀蘑菇和第三级的雅丹地貌分布。

2.1.2气象特性

巴里坤县属大陆性冷凉干旱气候区,气候特点是:

夏季凉爽,冬季严寒,光照充足,无霜期短,降水偏小,蒸发量较大,气温年、日变化大。

由于县境内地形复杂,降水量地区差异明显,总的降水规律是:

山地多于平原,盆地边缘多于盆地中心,迎风坡多于背风坡,巴里坤山中山带以及天山东端山顶为多雨中心,年降水量可达400~500mm,北部三塘湖盆地的东部戈壁地区,降水量为75mm左右,平均气温为10℃,极端最高气温为33.5℃,最低气温为-43℃,年平均蒸发量为637.9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8%,日照时数为3210.6h,无霜期为104天,最长133天,最短82天,最大冻土深度为2.53m,最大积雪厚度28cm,主导风向西风,最大风速25m/s。

2.1.3土壤水文情况

巴里县土地的土壤质地可粗分为轻质(砂壤-——砂质)和粘重(粘质-——壤质)两种类型,轻质土壤集中分布在起来山区丘陵地带和冲积平原地区的下游地区,粘重土壤散布在中部平原区和戈壁沙漠区的个别有盐化荒漠的灌溉土,草甸土、盐土、沼泽土和风沙土。

巴里坤盆地大小河流、河谷约60条,主要发源于天山山脉和莫钦乌拉山雪山,其中山区河流43条,总长度为685km,流域总面积为1231.2km²,年径流量为2.9194亿m3,流入巴里坤盆地的年径流量为2.213亿m3,其中巴里坤塔格山的河流22条,年径流量1.446亿m3³,山区河流几乎都为混合补给型。

巴里坤塔格河,即有雨水、融雪水,即有雨水、融雪水补给,又有常年积雪及现代冰川融雪的补给。

巴里坤塔格山海拔3800m以上,现代冰川覆盖面积12.63km²,储冰量为3.061亿m3,折合储冰量为2.208亿m3。

以上河流初冰期一般在10月中旬,融冰期在5中旬-6月上旬,封冻天数150~180天。

盆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00~500mm,降水量随地形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山区大于平原区,巴里坤塔格山大于周围其它山区,同时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6~8月份,占年降水量的50%。

地下水的补给主要为南部巴里坤塔格山区地表水出山口的大量入渗侧向补给,其次为降雨渗和田间灌溉渗水补给,地下水由南向北径流,山前地下水径流条件好,向北逐渐变缓,地下水埋深由城区南侧50m左右向北郊城区逐渐变为30m、10m,最北仅为3~5m左右,以地下径流的方式排泄到区外。

地下水类型,均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城区南部为单一大厚度砾卵石层孔隙潜水,水量丰富。

单井用水量,根据自来水公司N01号井,静水位39.44m,动水位47.59m,埋深8.15m,涌水量2163.456m3/口,水HC03-Cа型水,矿化度0.159k/L,城区大部分地段为孔隙潜水和承压水分布区,在130m深度内有4个含水层组,含水导岩性为卵砾石、砂砾石和层,承压水位埋深为3.2m,单井出水量1802.8m3/日。

2.2经济社会情况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是一个以牧业为主的高寒、易灾的边境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之一。

1996年被自治区确定为牧业县。

全县耕地面积50.4万亩,总灌溉面积29万亩,粮食作物主要以小麦、苜蓿为主,经济作物以哈密瓜、马铃薯、碗豆等为主。

其中哈密瓜由于品质优、质地纯在国内外颇有盛誉。

全县有可耕地52.35万亩,草场面积2867.9万亩。

全县辖4个镇、8个乡:

巴里坤镇、博尔羌吉镇、大河镇、奎苏镇、萨尔乔克乡、海子沿乡、下涝坝乡、石人子乡、花园乡、三塘湖乡、大红柳峡乡、八墙子乡。

境内有:

兵团红山农场、兵团红星一牧场、红星一牧场良种繁育场。

县人民政府驻巴里坤镇。

2005年年末总人口近1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1021人,占31.02%。

少数民族人口34963,占34.96%,男女比为100:

99.8。

人口出生率14.56%0,自然增长率7.18%0,境内居住有哈萨克、蒙古、回、维吾尔、满、锡伯、俄罗斯、塔塔尔、东乡等15个少数民族。

其中哈萨克族占28.46%,汉族占69.74%,蒙古族占1.26%,其他少数民族多则数百人,少则数十人,有的只有一两家不足十人。

2006年县域生产总值完成7.37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

第一产业2.81亿元,同比增长7.1%;第二产业1.88亿元,同比增长25%;第三产业2.68亿元,同比增长12.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亿元,同比增长133%。

地方财政收入3382万元,同比增长55.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26元,同比增长9%。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767元,较上年增加303元。

2.3历史山洪灾害损失及成因

2.3.1洪灾概况

我县洪涝灾害频繁。

据有关历史记载,仅我县城区在历史上就曾经发生多次洪水灾害。

第一次大洪水发生在1966年7月。

洪峰流量为70.0立方米/秒,1991年5月发生了一次较大融雪洪水,洪峰流量20.0立方米/秒,1996年7月发生了一次较大融雪洪水,洪峰流量140.0立方米/秒,2007年7月发生了一次较大暴雨洪水,洪峰流量150.0立方米/秒,近两次全县各乡镇普遍受灾,洪灾面积万亩,受灾户,9万余人,房屋倒塌,冲毁桥、渠、坝等水利工程座(处),公路塌方处万立方米,通讯中断,交通阻塞,损失巨大。

1996年7月26日8∶00时——7月28日20∶15时连续降水60小时,天气过程覆盖面广。

平原区累计降水69.6mm,西黑沟沟口降水81.1mm(海拔2200米处)、冰沟沟口降水140mm(海拔2100米处)。

根据哈密地区水文勘测大队调查资料,暴雨中心西黑沟集水区海拔3500米处两日降水量达到317.5mm,流域平均降雨量达291.1mm,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最长泄洪时间达99小时。

特别是7月28日19∶25——20∶15时以县城为中心,在东黑沟——西黑沟区域内持续降强暴雨50分钟,洪峰流量合计达350m3/秒以上。

这次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危害范围之广,损失之惨重,个别地区遭受毁灭性灾害,是我县历史上罕见的。

此次洪灾使8个乡(镇、场)、19个村、2.44万人受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332.97万元。

六九三三一部队解放军战士麦进祥同志在抗洪抢险中英勇牺牲。

1、水利直接经济损失2122.95万元,冲毁小(Ⅱ)型水库1座、渠首10座、渠道113.82公里,损坏机电井14眼、10kv线路13公里、桥涵闸95座、人畜饮水管道11公里等。

2、农业直接经济损失2757.21万元,农作物受灾面积7.15万亩,占粮食总播面积的41.71%;成灾面积5.51万亩,减少粮食767.6万公斤;绝收面积1.64万亩,损失粮食696万公斤等。

3、牧业直接经济损失1102.71万元,损失各类牲畜5506头(只),冲毁棚圈106处、草场8.16万亩、围栏25.94公里、牧道170公里、桥涵10座。

4、市政及房屋直接经济损失1626.1万元,损坏房屋2010间,4.02万m2;危房1350间,2.7万m2;6所学校50间2362m2教学用房毁坏;公安、法院和医院办公大楼墙体裂缝,地基沉降;广播转播电台50%地网线被毁,广播中断;县城粮库进水;市政防洪体系遭到严重破坏。

5、交通直接经济损失724万元,5条主干道7处中断,并冲毁路基122公里、桥涵25座。

2003年6月6日北京时间18∶15分——19∶25分,我县三塘湖乡遭受暴雨和冰雹(平均直径为1厘米以上,最大达到1.5厘米)侵袭。

由于雨急量大,就地起水,造成洪灾,给该乡农作物、基础设施等造成严重损失。

据不完全统计,此次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84.52万元。

(1)农作物受灾情况

全乡共有1659.7亩农作物受损,其中哈密瓜为1566.9亩(绝收1286.9亩、轻微受损280亩)、杏林60亩、玉米32.8亩(死苗)。

(2)基础设施受灾情况

此次洪灾造成该乡10.8公里渠道被泥沙淤积,3公里乡村道路和3座棚圈被冲毁。

(3)房屋受灾情况

房屋进水19户56间1400m2,造成危房9户15间375m2,倒塌房屋1间25m2。

2003年7月11日北京时间9:

10时至12:

34时、17:

15时至19:

50时左右,巴里坤县境内突降暴雨,致使萨尔乔克乡、海子沿乡、下涝坝乡吴昌沟、黄土场开发区就地起水,发生了几十年不遇的洪水灾害。

经估算,海子沿乡尖山子大桥洪水流量20m3/秒、京西克苏河坝洪水流量12m3/秒、萨尔乔克乡苏吉沟河坝洪水流量26m3/秒。

萨尔乔克乡水管站站长奥汗拜同志在组织抗洪抢险中因公殉职。

据不完全统计,此次洪水造成7780亩农田进水,5090亩农田减产,2116亩农田绝收,36.5公里农田围墙倒塌;1220间房屋进水,35间房屋倒塌,448间房屋成为危房,612间房屋受损,19.8公里院墙倒塌;198座棚圈倒塌,147座棚圈成为危圈;71头(匹)牛马、256只羊、4010只草鸡冲走;149公里退耕还林树沟淤积,56200(株)苗林冲毁;20公里渠道冲毁,32.8公里渠道淤积,1座小塘坝、6.9公里防洪坝、3.6公里高压线路、3台变压器、7眼机电井、12.32公里乡村道路、18座桥涵冲毁,苏吉沟截潜工程冲毁,加哈沟截潜工程淤平,吴昌沟8公里管道、10个检查井冲毁,其中3公里管材受损;家庭财产损失40.94万元。

此次洪水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587.7万元。

 2007年7月10日至11日,受西西伯利亚南下低涡天气过程影响,哈密地区沿天山一线普降大雨,据气象部门实测,24小时降水量巴里坤县24mm,其中山区局部地区降雨达暴量。

暴雨引发局部山洪,致使庙尔沟、葫芦沟、四道沟等多条洪沟洪水流量均超过30m3/秒。

水文资料显示此为150年一遇。

  此次暴雨洪水致使哈密地区巴里坤县的大泉湾乡、萨尔乔克乡等11个乡镇及巴里坤县西黑沟化工厂区引水工程遭受不同程度的洪灾。

据初步统计:

受淹农田面积1.47万亩、草场3000亩,冲毁桥2座、水闸1座、乡村道路3公里,淤积渠道3100米,损毁供水管线7公里,造成178户居民房屋进水,倒塌房屋5间、死亡大牲畜36头(只)。

无人员伤亡。

2.3.2洪水成因

我县多年平均降水量400—500毫米,降水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汛期,其中6至9月份降雨量一般可占年降雨量60%左右。

从1968年以来每年所发生的洪水次数和洪水的发生月份(时间)的统计资料来看,6—8月份汛期洪水较多,洪水位也较高,洪水次数占系列年内的68%,其中仅6—7月份洪水次数就占系列年内的61%;8—9月份雷阵雨、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水位一般较低,洪水次数占系列年内的32%。

我县山峰海拔多在千米以上,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的一个边境县,位于天山山脉东段与东准噶尔断块山系之间的草原上,受地质构造影响,大体可以分为高中山地、高原、盆地、戈壁荒漠、湖泊五大类。

地形特征是三山(巴里坤山、莫钦乌拉山、东准噶尔断块山系)夹两盆(巴里坤盆地、三塘湖盆地)。

境内水系发育,共有河流条,主河道平均坡降约为1/25,冲刷强烈。

加上森林砍伐,植被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土壤裸露,暴雨突发,洪水、泥沙俱下,迅速会集成大流量洪峰。

2.4山洪灾害防御现状

我县陆续兴建水库19座,总库容为4252.67万m3。

其中含中型水库1座(属中部平原区)为二渠水库,除险加固设计库容1724万m3,2003年10月底完工。

小(Ⅰ)型水库5座,分别为团结水库(属中部平原区,设计库容为600万m3)、乌沟水库(属山前平原区,设计库容为252万m3³),柳条河水库(属山前平原区,设计库容1000万立方米)、三塘湖水库(北部戈壁区,设计库容为127.9万m3)、大红柳峡水库(属中部平原区,设计库容为120万m3),2003年对大红柳峡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10月底交工使用;其它13座为小(Ⅱ)型水库,分别分布在山前平原区和中部平原区)均未设量水设施。

这些水库在历次洪水中,通过拦蓄洪水,错峰削峰,有效的减轻了下游洪灾损失。

“十五”期间,我县完成了城区防洪堤建设工程公里,使城区的防洪标准提高到了20年一遇;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座,建成“一个气象站、个雨量水位遥测站、个雨量站”组成的大田洪水预警报系统,为科学调度、有效防洪减灾打下了坚实基础。

但是,我县在防御山洪灾害方面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水利工程防洪标准偏低。

建国以来,我县虽然修建了大批防洪抗灾工程,初步形成了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发电等防灾与兴利相结合的工程体系,但防洪设施标准仍然不高,难以担负起防大洪抗大灾的重任,就以城区现有防洪工程设施来说,虽然建成了按抵御20年一遇标准设计的防洪堤公里,但是由于排涝站、下水道管网改造等工程没有配套完成,目前城区设防标准还未能达到设计要求。

二是病险水库及小山塘仍是我县防汛工作的心腹之患。

一些小型水库及小山塘建造于五六十年代,工程老化失修,不仅不能发挥防洪抗灾效益,而且危及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地质灾害隐患多。

据2007年统计,目前我县地质灾害点多达个,在汛期特别是在受短时、高强度的降雨过程中,容易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

四是有些河流两岸开山采石挖矿,导致严重水土流失,且废渣弃土大量挤占缩窄河道,影响河道行洪能力,抬高了洪水位。

3危险区、安全区的划分

3.1危险区

危险区是指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区域,一旦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将直接造成区内人员伤亡以及房屋、设施的破坏。

危险区一般处于河谷、沟口、河滩、陡坡下、低洼处和不稳定的山体下。

我县各地历史最高洪水位以下地段及处地质灾害点均划为危险区。

3.2安全区

安全区是指不受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胁,地质结构比较稳定,可安全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区域。

安全区是危险区人员的避难场所。

各乡(镇)、村可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选择地势较高、平坦或坡度平缓的地方划为安全区。

4组织指挥体系

4.1组织指挥机构

县防汛抗旱指挥部为本县的山洪灾害防御组织机构,统一领导和组织全县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各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实施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各乡(镇)也应成立由有关单位组成的山洪灾害防御领导小组,按照乡(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负责辖区内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4.2职责和分工

4.2.1职责

国土资源局职责:

负责全县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

指导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所在乡镇做好监测和防治工作。

发现地质灾害险情灾情时,按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向上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

应充实技术力量,并应当会同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加强对地质灾害险情的动态监测,切实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交通局职责:

每年汛期前组织开展对公路沿线的山洪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监测和治理,在隐患路段设立醒目的警戒牌;在山洪灾害发生时,做好防灾抢险人员、防灾物资及撤离人员的紧急运输工作;同时负责做好本部门有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旅游局职责:

每年汛期前组织开展对旅游区山洪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加强从业人员的防灾知识培训。

在游览时间、游览路线和游览景点选择上,要特别注意避开容易发生山洪灾害的暴雨期和存在山洪灾害隐患的地段、地点,以避免山洪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在开发旅游区(点)设施建设时,督促建设单位在初设阶段或施工前进行山洪灾害危险性评估,防治山洪灾害;同时负责做好本部门有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教育局职责:

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负责本单位山洪灾害防治工作,要建立学校汛期值班制度和校园周边山洪灾害点的巡查、监测制度,加强山洪灾害点的监测,在校园周边山洪灾害危险区域要设置警示标志;同时负责做好本部门有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城乡规划建设局职责:

加强项目建设及民用住宅的规划管理,防止在山洪灾害易发地段规划建设,禁止在山洪灾害危险区内削坡建房和从事不合理的工程活动;要加强对原削坡建房并形成高陡边坡的民宅的监测和采取防治措施;同时负责做好本部门有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财政局职责:

筹集山洪灾害救灾防灾经费,统一管理上级及外援救灾经费;负责向上级申请救灾经费。

民政局职责:

转移安置受灾群众,解决衣、食、住问题;协助做好抢救、医治、转移伤病员等工作;负责灾情了解和灾后救济工作。

公安局职责:

负责灾区安全保卫、消防和交通管制等工作;打击各种扰乱社会治安的不法行为,保护国家资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水利局职责:

监控水库山洪灾害情况、重大水土流失情况、重点农田水利设施山洪灾害情况;同时负责做好本部门有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林业局职责:

监测林区的山洪灾害情况;布置林区各单位参加救灾保障工作;指挥协调本系统参加抢捡救灾服务。

卫生局职责:

部署准备必要的卫生器械、药品和医务人员;派遣医疗队伍到灾区防疫、抢救、治病。

气象部门职责:

应及时通报水文气象监测资料和降雨时空分布信息。

广播电视局职责:

应加强山洪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及时播报县人民政府的防灾工作部署和灾害性消息及灾情预报等。

当地村民职责:

发现山洪灾害险情或者灾情应当及时报告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基层自治组织,服从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指挥,积极参加防灾救灾抢险工作,及时将人员和财产转移到安全地带;因灾需要,临时调用单位和个人的物质、设施等时,应当服从当地乡(镇)人民政府的统一安排。

工程建设单位职责:

因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山洪灾害的,建设单位应当加强山洪灾害监测,在山洪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山洪灾害危险性评估,对评估认为可能引发山洪灾害或者可能遭受山洪灾害危害的建设工程,应当配套建设山洪灾害治理工程。

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现山洪灾害险情或者灾情时,应当立即向县人民政府或者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

4.2.2分工

根据山洪灾害防御需要抽调指挥部成员成立5个工作组:

㈠监测组:

由县国土资源局、水利局、气象局组成,负责监测辖区雨量遥测站、气象站等站点的雨量,水利工程、危险区及溪沟水位,泥石流沟、滑坡点的位移等信息。

㈡信息组:

由县防汛办、水利局、国土资源局、气象局组成,负责对县级防指、气象等部门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掌握暴雨洪水预报、降雨、泥石流、滑坡、水利工程险情等信息,及时为领导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㈢转移组:

由县政府办、人武部、公安局、交通局、教育局、民政局、步一团、边防大队、武警中队组成,负责按照指挥部的命令及预警通知,做好受威胁群众按预定的路线和地点转移的组织工作,负责转移任务的责任人要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

㈣调度组:

由县政府办、防汛办、水利局、人武部、公安局、交通局组成,负责水利工程的调度运用,抢险人员的调配,调度并管理抢险救灾物质、车辆等,负责善后补偿与处理等。

㈤保障组:

由县民政局、卫生局、国土资源局、粮食局组成,负责临时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的组织工作,负责被安置户原房屋搬迁建设及新的房基地用地审批手续的联系等工作。

5监测预警

5.1山洪灾害、水情临界值确定

根据我县历史上发生山洪灾害时的降雨值,综合分析本县暴雨洪水特性,确定本县发生山洪灾害的临界雨量值如下表:

本县城区警戒水位米,危险水位米。

5.2实时监测

指挥部下属监测组成员单位负责全县范围的降雨、水位、泥石流和滑坡等信息的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