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写作的注意问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946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论文写作的注意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科技论文写作的注意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科技论文写作的注意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科技论文写作的注意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科技论文写作的注意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科技论文写作的注意问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科技论文写作的注意问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技论文写作的注意问题.docx

《科技论文写作的注意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论文写作的注意问题.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科技论文写作的注意问题.docx

科技论文写作的注意问题

科技论文写作的注意问题

科技论文写作的质量不但影响刊登该文的期刊水平,也直接影响该文在读者心目中形象,一篇好的论文不仅要有科学的分析论证,独到的学术见解,而且还要做到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语句通顺、用词准确合乎一般的文字修词要求。

然而,不少科技工作者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这方面的问题,以致影响论文的质量和可读性,进而影响论文投稿的被采用率,同时也增加编辑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

本文以自己从事编辑工作多年的实践为依据,从编辑学的角度对科技论文写作中常见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广大的科技工作者的论文写作有所帮助。

一、文题

文题是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的词组性标识,文题通常也是读者最先浏览的内容,所以论文文题的命名必须准确、鲜明、简短、有特异性和可检索性。

这就要求我们的作者在编写文题过程中注意如下问题。

1.忌千篇一律:

题名应突出论文的特异性、新颖性,不要千篇一律套用“*病**例临床分析”,或千篇一律地冠以“研究”、“探讨”、“观察”、“体会”之类的陈词俗套命题材可有多种类型,除以上以外还可以目的命题、以对象命题、以方法命题、以结论命题等。

2.忌体例不符:

医学论文文题的命名最基本的2种表达方式是前瞻性研究论文体例和回顾性总结论文体例。

前者强调研究结果,文中必须交待随机、均衡、对照、可比性等研究内容,常见题型为“ΧΧ(药物、方法等)治疗ΧΧ(疾病)效果观察”;后者注重经验总结,常见题型为“ΧΧ(药物、方法等)治疗ΧΧ(疾病)ΧΧ例”。

题型必须符合论文的体例,与之相一致,不可混淆。

3.忌题目过大过小:

题名应紧扣文章内容,恰如其分地表述研究范围和深度,不可夸大其词,以偏概全,也不可缩小研究范围,以偏代全。

4.忌过于冗长:

题材名应简短、精炼,言简意赅地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

要删节一切可不用的字词,以突出主题。

一般中文文题以不超过20个字为宜,英文以10个词以内为宜。

要尽可能少用副标题。

5.忌术语不规范:

题名就适应学术交流和信息传递的需要,用词严谨规范,凡病名、解剖生理名词、出书11年荐刊老编辑Q2043944129 治疗方法、检查方法等,不得用俗称、习惯用语或过时的旧名词,必须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

题名中不得使用非公知公用的,同行不熟悉的外来语、缩略语、符号、代号、公式、商品名。

6.忌用词不准确:

题名应准确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故用词应贴切、准确,不能含糊其词,以免产生歧义。

二、论文结构处理

论文结构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一般情况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 前言或引言过长

2. 文不对题

3.缺乏基本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4.结语欠妥

三、医学科技论文中常见的语法修辞问题

科技论文发表出来,主要在于交流。

使人看过之后,能够正确的理解和应用。

为此,必须使用规范化语言,而不能随意采用习惯用语和方言更不能自造字、词,让人揣摩不定或误解。

以下就来稿中常驻见的语法修词问题作一简析。

(一)常见的语法错误

1.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是语言中常见的毛病,多属于逻辑性不合理,部分是语意含混或语法结构不当。

例:

 患者腕部的创伤逐渐恢复。

这句话也是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也很常见。

“恢复”有还原的意思,“病好了”,只能说“健康恢复了”,不能说“病恢复了”。

此句的“恢复”可以改为“好转”。

2.成分残缺:

句子缺少某些必不可少的成分。

最常见的是缺少主衙或谓语。

例:

 通过病情分析,使我们找到了影响疗效的因素。

这句话的关键在于主句用了一个“使”字。

“使”是动词,一般是有主语的(可是一词或一个短语);形式上没有主语的时候,通常则拿它前面的分句作意念上的主语。

本句前面的分句“通过病情分析”论文发表找刘老师球球1269292199显然不能作主语,而正是本句实际主语“我们”的行为。

去掉“使”字这句话就完整了。

不仅是“使”字,其他一些动词也可造成类似的情况。

3.位置颠倒:

句子的各种附加成分必须按照民族习惯和语法要求,放在合适的位置,否则会产生歧义。

句子的修饰语位置颠倒是常见的,谓语和宾语颠倒的例子也不少。

例:

 大量的事实证明,这种疗法不失为一种好的治疗癌症的方法。

句中“好”应移到“方法”的前面,改成“大量事实证明,这种疗法不失为一种治疗癌症的好方法。

”就顺多了。

4.非类并列:

把几种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词或或词组并列起来作句子的同一成分,往往会使整句的意思含混。

例:

 调查表明,某些化学物质如亚硝胺、吸烟和遗传,都可成为诱发肿瘤的因素。

句中并列的第一“亚硝胺”是化学物质,第二“吸烟”是个行为过程,第三“遗传”是一种生理现象。

这三种并列起来作为句子的主语,共同使用谓语“成为”,无论从语法上还是语意上都是不严谨的,必须重新调整句子结构:

调查表明,某些化学物质如亚硝胺、烟草中的尼古丁等都可成为诱发肿瘤的因素;遗传因素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5.主语偷换:

一个句子由多个分句陈述同一事物,而前后分句的主语不一致。

6.词性误用:

不同类的词在句子中有不同的用法。

在行文时,如将甲类词误用为乙类词,称词性误用。

7.指代不明:

运用代词指代什么必须明确,否则易使人产生误解。

8.语序混乱及其他:

各民族语言不同,语序也不同。

(二)常见的修辞问题

1.不合逻辑:

所谓逻辑,就是说在道理上一定要讲得通,不能自相矛盾或主观颠倒,因果无据、时间先后不明等。

2.费解:

话说的不明白,让人猜测。

3.层次不清:

科技论文中长句较多,或讲叙的方面较多,行文时如不细加推敲,往往层次不清。

例1 患者有高热、呕吐、腹泻及持续性上腹痛。

体温波动在38.5~39℃之间,无寒战。

轻度恶心,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大便每日3~4次,呈糊状,无脓血。

自术尿量比往是减少,但无尿急、尿痛。

4.累赘:

所谓累赘,多是由于语言堆砌,或前后内容重复,篇幅用了不少,所谈内容却不多。

这些比较容易理解,就不一一举例了。

四、常用而又容易用错的几个介词

1.“的”、“地”、“得”、“所”:

它们同属于助词,置于词或词组的后面,表示一定的结构关系或附加意义,在具体用法上则有所不同。

“的”一词用在名词或介词之后,表示领属关系,如“心脏的”、“神经的”。

也可用在形容词之后而紧接出现的又是名词时,如“大面积的创伤”、“快速的节律”。

“的”字还以附在实词或词组之后,组成“的”结构,如“刚入院的”、“受到照顾的”。

“的”字结构具有名词的语法作用,可以作主语或宾语,如“其后紧接着出现的U波”、“他是刚入院的”。

“地”一般用于形词之后,修饰动词,如“仔细地观察”、“迅速地出现“。

“得”用于形容词和动词之后,修饰副词或形容词,表示他后面的成分有补充说明作用,如“复述得好”、“强壮得很”。

“所”一般用于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结构,如“所见”、“所述”。

这种名词性结构加上助词“的”,可作定语,如“所见的现象”、“所述的问题”。

2.“和”、“与”、“及”、“以及”:

它们同属于连词,用来连接词或词组,但“和”、“与”、“及”不能用来连接分句或句子,而“以及”可以用来连接分句、句子和短语。

“和”是现代口语中的连词,在论文中也常用。

用和连接的成分必须同类词或词组。

如果前面是个动词,后面是个名词,或前面是个主谓短语,后面是个句子,都有不能用“和”来连接。

如“这例恢复快是由于医生精心治疗和体质强壮”,用“和”来连接就不妥,应分开来叙述。

“与”是从文言中继承过来的,现代用法同“和”大体相同,惟在论文的标题或书名用“与”比用“和”多,可能它原来是文言字,因而显得庄重些的缘故。

“及”也是从文言里继承过来的,它跟“和”、“与”稍有不同的地方,是含有由此及彼的意思。

在它之前或之后出现的词或词组在意义上有先后轻重之分,不能随意倒过来,如“代表们来自北京、上海及其他的大中城市。

在这种情况下,则不宜用“和”、“与”来代替“及”。

“以及”的用处比“及”广些,不但能连接词和词组,还可连接分句、句子和短语。

不过在“以及”后的词、词组、分句等,都是更为次要的成分。

有关语法修辞的内容很多,以上所述仅为其中一些,最基本、最常用且在平时容易出错的内容作一简析,以提醒大家在工作中注意。

五、计量单位使用

法定计量单位的颁布实施已有多年,各种期刊的稿约也反复强调,但仍未引起广大作者的足够重视,来稿中使用非法定的计量单位仍相当普遍,如mg/dl、mg/ml等,编辑在稿件的加工过程中,必须把国家已明令废止使用的计量单位换算成法定计量单位,不但费事,更重要的是易出错,稍有不慎就会把错误带到出版物上,使读者误解。

提示:

建议不用或少用下列句式的标题:

(1)在……理论指导下的……翻译

(2)在……视域下的……

(3)从哲学视角看……

(4)从功能翻译理论评价……

(5)从目的论看……

(6)跨文化视角下的……

学院派教授、专家认为,这类论文水平不高,他们认为是先定题目,后找几个例子,拼凑成文章,证明是别人的观点,没自己的独到见解。

论文必须是自己通过研究,有自己的观点,才能算是学术科研成果。

 

写摘要的基本格式:

第一句是性质界定,(接着)本文阐述了……内容(现状、现象、因素),采用了……策略(方法、路径、思路),研究(探讨、分析)了……问题(特征、关系、原因),提出了……观点(理论、原则、模式、建议、思考),具有……价值(理论意义及实践指导)。

格式实例印证

实例1.

摘要:

专业术语翻译是翻译中的难点。

本文对专业术语误译现象进行了分析和分类,并对其产生的原因及针对性的消解策略进行了讨论,译者需要有足够的语言水平,并需要扩充相关学科的背景知识,严肃翻译态度。

在翻译中,译者需要综合考虑专业术语出现的微观上下文和宏观上下文,反复推敲,减少误译的产生。

本研究有助于译者对自己的术语翻译水平进行评估,以减少术语误译现象。

(杨光明,《中国科技翻译》2014(3):

5)

实例2.

摘要:

本文在简要介绍本地化服务特征和翻译技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翻译技术下了定义,分析了翻译技术与翻译工具的关系,提出了本地化服务的翻译技术与工具的选择策略,重点论述翻译技术和工具在本地化工程分析、预处理、翻译、后处理的应用,总结了本地化服务技术驱动的特征,提出了翻译技术是本地化服务竞争力要素的观点。

(崔启亮,《译苑新谭》2015(7))

实例3.

摘要:

本文围绕翻译理论研究的核心议题展开讨论,对翻译的定义作了重要思考,对翻译理论的内涵与功能作了阐释,提出翻译理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征,并基于对翻译理论研究现状的分析,指出当前翻译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笔者对翻译理论创新问题的认识和思考,以期对当前译学理论建设和翻译学学科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穆雷、邹兵,《中国翻译》2015(3):

18)

四、正文

正文是核心部分。

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有一定的深度或一定的广度,切忌泛泛而谈。

这部分主要是论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概括提升,总结理论价值或实践指导意义。

重点放在新理论、新思维、新模式、新方法、新译法上。

真实内容由各人自己去写,此处只谈内容表述的相关问题。

点评:

汉语不用“因为……因此”句式,要用“因为……所以”,但可用“由于……因此”。

点评:

A:

“因为……但”不搭配

B:

改为:

删去“因为”,保留“但”或用“虽然……但是”句式

5.易用错的标点符号

(1)汉语书名号用《》,不用“”;

(2)英语书名号用:

①斜体;②大写黑体;③“”(可用,但少用)

(3)序号后的标点符号

1、1.(用圆点)

2、2.

3、3.

一.一、(用顿号)

二.二、

三.三、

第一、第一,(用逗号)

第二、第二,

第三、第三,

有疑问词语的陈述句不用问号。

虽然句中有疑问词(什么、为什么、如何、怎样、何时、哪里、是否、能不能、是不是等)表示疑问形式,但不需要回答,如果只表示陈述一种情况,就该用逗号或句号。

例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