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319663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望月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望月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望月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望月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

《望月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望月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望月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

  《望月》第一课时语文课堂需将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为重点,要不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给予学生自由阅读的时空和发表独特见解的机会,注重让学生大胆质疑。

另外,还需培养学生阅读创新能力,大力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注意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差异性,注意因材施教,鼓励自主创新。

在执教《望月》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

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你眼中的月亮是什么呢?

有的学生稍作思考后,每个学生说得都不一样……但有的学生思维较慢,一时不能回答,在课上没能给他们足够的思考时间;

  《望月》是一篇优美空灵的美文,我在第一课时让学生一遍遍地自由读、指名读、比赛读、齐声读,反反复复地品味着,情之所至,拿起笔在文字旁边的空白处,录下了自己的所思所感,表达自己对月亮的独特感受。

本以为学生需要引导才能体会,没想到学生一下子就说,在讨论你觉得月亮像什么时,学生思索片刻后很快就说出了自己对月亮的幻想——有嫦娥吧,圆圆的月亮像月饼……可以这样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体会到了月亮的美好。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

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了一篇与课文一样,有着优美月色、浩瀚古诗、鲜活幻想的属于他们自己的《望月》。

  《望月》第二课时通过我对文本的研读,我自行将教学的重点定为感悟事物以心,万物皆有情。

在教学设计中,我将文本分为三大部分:

  “我”眼中的月、诗人眼中的月、小外甥眼中的月,从这三部分展开教学。

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我提出了问题:

  “这篇课文分别写了那些人眼中的月?

”在学生的回答中,只注意了“我”和小外甥。

那我就按照学生的理解先来学习“我”眼中的月。

在我的朗读中,让学生静静品味今晚江上的月光。

我提出:

假如用一个词来形容今晚江上的月光,你会用上哪一个词?

这样深入进行教学。

如此美妙的月夜,当然不能让“我”独享,小外甥也来了。

这时舅甥俩在干吗?

(斗诗)由此引出诗人眼中的月是怎样的。

在此让学生从古诗中读出诗人的情与愁,这是教学的重点。

用时达二十分钟左右。

接下去过渡到小外甥眼中的月的教学。

到了这个环节,我提问:

  “课文分别写到哪些人眼中的月?

”学生就能弄懂了课文写了“我”、诗人、小外甥他们眼中的月。

  那么这三类人眼中的月是不是都是一样的?

不一样:

  “我”眼中的月宁静、安详、朦胧;

诗人眼中的月却是充满了思乡离愁、愤懑现实;

而小外甥眼中的月却和孩子一样调皮有趣。

我及时地指出:

月亮本是一个自然存在的天体,无所谓有感情。

但是人是有血有肉的,你有一颗怎样的心,就有一轮怎样的月。

眼中的月,就是人心中的月。

这就是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

从这里引导学生领悟人们对秋寒的菊、冬雪的梅的思想感情同样源自“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

  另外,在具体的教学中,我采取了三条措施:

  1、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

一是遵循作者的思路。

引导学生弄清事情的情节——“我”在江轮的甲板上望月,与小外甥交谈(对背颂月古诗、讨论月亮像什么)、“我”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二是遵循学生阅读的规律。

引导他们先理解内容,再理解内在的意思。

  如第二段,先找出文中“我”与小外甥“交谈”什么,再思考:

可看出小外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三是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易到难,先理解一般内容,再提出更较高的学习要求。

  2、努力地创设课文情境。

  “我”在甲板上赏月时的情境,是恬静的,他的心情是愉悦的。

小外甥与“我”我一句你一句地对背颂月古诗的情境,是紧张而生动的。

小外甥是自信的,“我”是沉着而自豪的。

小外甥叙述“月亮像什么”时的情境,是生动有趣的,“我”的心情由自豪变为“佩服”了。

  “我”一人幻想的情境,是清幽的,心情是深远的。

正确地把握了课文中的一个个情境,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分角色朗读、想象和语言描绘等手段,生动地再现了这几个教学情境,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耐心地引导品读体会。

在教学中耐心地引导学生品读小外甥与“我”对诗句的句子,感悟小外甥的“机灵”。

在诵读小外甥想象月亮的句段时,感悟他的胆识——把天空当作人,把月亮当作他的眼睛。

在品读我“展开幻想的翅膀……时,启发”学生想象、讨论。

每堂课或多或少会留下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以后在教学中还要多思考、多反思。

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机智,生成新的教学目标,减少失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