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知识点整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9811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7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地理知识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区域地理知识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区域地理知识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区域地理知识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区域地理知识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区域地理知识点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4页
区域地理知识点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4页
区域地理知识点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4页
区域地理知识点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4页
区域地理知识点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4页
区域地理知识点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4页
区域地理知识点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4页
区域地理知识点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4页
区域地理知识点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4页
区域地理知识点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4页
区域地理知识点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4页
区域地理知识点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4页
区域地理知识点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4页
区域地理知识点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4页
区域地理知识点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域地理知识点整理.docx

《区域地理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地理知识点整理.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区域地理知识点整理.docx

区域地理知识点整理

目录

(世界地理)

1.    东亚与日本

2.    东南亚

3.    南亚与印度

4.    中亚

5.    西亚

6.    非洲与埃及

7.    欧洲西部与德国

8.    欧洲东部、北亚与俄罗斯

9.    北美与美国

10.    拉丁美洲与巴西

11.    大洋洲与澳大利亚

12.    两极地区

(中国地理)

13.    位置、疆域和行政区划

14.    人口和民族

15.    中国地形

16.    气候

17.    河流和湖泊

18.    自然资源

19.    农业

20.    工业

21.    交通运输业

22.    城市

23.    商业和旅游业

24.    北方地区

25.    南方地区

26.    西北地区

27.    青藏地区

28.    港澳台地区

29.    中国自然资源的差异

30.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31.    资源跨地区调配

32.    区域协调发展

回复

(1)收起回复

2楼

2010-03-0523:

13

举报 |个人企业举报垃圾信息举报

PZV13:

18.自然资源这条的内容在哪里?

举报 | 2014-2-513:

17回复

我也说一句

 

夜空·心灯

莘莘学子

5

1.东亚与日本

一、东亚地形特征

海岸线曲折;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山地和丘陵,平原狭小,河流短促;西部内陆多高原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

二、东亚各国概况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日本是世界上经济仅次于美国的发达国家。

朝鲜半岛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森林资源丰富;韩国经济以汽车、电子、服装为主,进出口贸易发达。

蒙古的畜牧业占重要地位。

三、东亚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

    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冬季在蒙古冷干高压的影响下,主要刮偏北风,气温降水水少;夏季受太平洋和印度洋暖湿高压影响,主要刮偏南风,气温高降水多。

中国西北和蒙古距海远,受夏季风影响小;受高山阻挡,青藏高原受冬季风影响小。

四、东亚各类型气候的特点

1.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受纬度的影响。

冬季严寒,夏季温暖;降水少,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植被多耐旱;地区多为草原、沙漠。

2.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受纬度和海陆位置影响。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植被多落叶阔叶林;适合旱田小麦、玉米。

3.亚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受纬度和海陆位置影响。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气温偏低。

植被多常绿阔叶林;适合水稻等水田作物生长。

4.热带季风气候

    分旱雨两季。

雨季盛行西南季风,旱季盛行东北季风;植被多常绿阔叶林和雨林。

5.高原气候和高山气候

    主要受地形影响。

终年低温,多雪山、冰川。

山坡上的植物一定高度后不再生长;多山地垂直自然带景观。

五、日本地理特征

东亚岛国,我国近邻。

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组成。

地狭人稠。

海岸曲折,港湾优良。

神户、横滨是著名港口。

境内多山,平原狭小。

关东平原是最大的平原。

火山地震频发。

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季风显著,海洋性强。

冬季温暖,夏季凉爽,降水丰沛;太平洋沿岸多台风。

矿产贫乏,林木丰富。

山涧河流短促,水资源丰富。

六、日本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

世界经济大国,仅次于美国。

首都东京;第二大城市和海港横滨;工业分布于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筑波是高科技中心,用填海造陆方法解决工业用地。

阪神工业区核心大阪;纺织业中心名古屋;日本故都文化中心京都;重工业北九州。

海岸曲折,多良港;人口密集;劳动力素质高。

大力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出口产品;开拓国际市场。

进口原料,如西亚东南亚的石油、中国澳大利亚的煤矿、巴西印度澳大利亚的铁矿、中国美国的棉花,俄罗斯巴西东南亚北美的木材,出口工业产品。

对国际市场依赖高。

钢铁、汽车、电子、造船、化学、纺织是主要部门。

渔业发达。

北海道渔场位于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

农业单产高,多小型机械。

稻米自足,其他产品大量进口。

既有本民族文化,又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

国内资源贫乏,市场狭小;军国主义复苏,引起亚洲各国不满。

回复收起回复

3楼

2010-03-0523:

13

举报 |个人企业举报垃圾信息举报

我也说一句

 

夜空·心灯

莘莘学子

5

2.东南亚

一、东南亚地理特征

主要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组成。

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国。

马六甲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马来群岛多火山,印尼是世界上火山最多国,爪哇岛多火山灰,土地肥沃。

二、中南半岛

    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自西向东有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南河、湄公河(澜沧江)、红河。

水利资源丰富。

下游的冲积平原是重要农业种植区。

湄公河是国际公河,湄公河平原是东南亚最大的冲积平原。

三、东南亚的气候

    东南亚位于热带,终年高温多雨,森林茂密。

中南半岛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马来群岛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受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和地转偏向力影响,夏季中南半岛刮西南季风,冬季刮东北季风。

二、东南亚居民和经济

人口稠密,华侨众多。

印尼人口最多,盛行佛教。

农业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马来西亚盛产天然橡胶,泰国盛产稻米。

印尼、文莱盛产石油;马来西亚盛产锡。

新加坡是新兴工业国,其他国家出口初级产品,利用劳动力资源,发展出口加工业,发展速度快。

旅游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

有热带自然景观,沙滩和岛屿,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

    

       

三、东南亚各国过去和现在的经济差异

过去经济畸形、单一;农业为主,工业薄弱;出口原料、初级产品;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受外国资本控制;原因是受殖民统治。

现在经济向多样化发展;工业、旅游业兴起;生产加工出口产品;在国际经济贸易中日益强大;原因是政治上独立,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

四、新加坡概况

地理位置优越(扼马六甲海峡):

优良港口,对外贸易发达。

新加坡是花园城市,旅游业发达。

对外开发:

引进资金、技术。

五、泛亚铁路

泛亚铁路修建原因:

东南亚与我国西南存在经济互补;东南亚与中国西南存在交通瓶颈。

修建泛亚铁路的优越性:

连续性好;缩短中国进入印度洋和中东、北非、西欧等地的距离;运输中东的石油,保证国家战略安全。

回复收起回复

4楼

2010-03-0523:

14

举报 |个人企业举报垃圾信息举报

我也说一句

 

夜空·心灯

莘莘学子

5

3.南亚与印度

一、悠久的历史

印度河流域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

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斯里兰卡信奉佛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信奉伊丨斯兰教,印度信奉印度教,恒河是印度教徒的“圣河。

二、重要城市

印度首都、铁路交通中心新德里。

最大城市、麻纺织工业中心加尔各答。

最大海港、棉纺织工业中心孟买。

高科技工业中心班加罗尔。

巴基斯坦首都伊丨斯兰堡;孟加拉国首都达卡。

三、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   

自北向南:

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德干高原。

印度河发源于中国,流经塔尔沙漠(印度沙漠)注入阿拉伯海;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坡冲积恒河平原与三角洲注入孟加拉湾。

四、气候

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分干湿二季,雨季在6~9月,降水量大,旱季在10~次年5月,炎热少雨。

多旱涝灾害。

原因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由于喜马拉雅山地的阻挡,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并且降水多。

印度河平原位于南亚内陆地区,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难以进入,故干燥少雨。

原始森林遭到破坏,而同纬度带的孟加拉地区夏季西南季风作用明显,又受喜马拉雅山的阻挡,故多降雨,易发生水灾。

乞拉朋齐是世界雨极。

   

四、    印度的农业

气候类型多样,地形差异明显,利于多种作物种植。

但常有水旱灾害发生。

小麦、甘蔗分布于恒河平原;水稻分布于东北部及半岛沿海;棉花分布于德干高原西北部;黄麻(产量世界首位)分布于恒河三角洲;茶叶(产量世界首位)分布于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

五、印度的工业。

工业已基本形成体系。

新兴工业、信息产业等,发展较快。

印度东北部盛产锰、煤、铁等形成东北部钢铁、机械工业中心。

德干高原西北部是棉花产地形成孟买棉纺织工业中心。

恒河三角洲是黄麻产地形成加尔各答麻纺织工业中心。

回复收起回复

6楼

2010-03-0523:

20

举报 |个人企业举报垃圾信息举报

我也说一句

 

夜空·心灯

莘莘学子

5

二、我国内陆的边贸口岸

    黑龙江的绥芬河、黑河;内蒙古的满洲里、二连浩特;新疆的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云南的瑞丽;广西的凭祥;西丨藏的吉隆。

三、我国主要进出口产品的和主要贸易国家及地区

1.主要出口产品:

出口主导产品从资源性产品转向轻纺产品之后,再逐步转向机电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

2.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

04年,欧盟是第一贸易伙伴,美国第二,日本第三。

四、我国的旅游资源及其分布

    我国自人类和人文类旅游资源类型数目居世界第一。

1.我国旅游资源类型:

山景、洞景、水景、历史古迹、文化胜迹、古建筑工程、古典园林、民族风情、革命纪念地、珍稀生物、饮食文化、工业、农业。

2.旅游资源及其保护

A.旅游资源破坏原因: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超负荷的接待;游人公德意识薄弱、文物保管不善。

B.保护措施:

建立健全旅游资源的保护法规;树立全民维护旅游资源的道德观和责任感;防止旅游业带来的环境污染;开发旅游景点时钟是保护自然环境。

北方地区

一、北方地区简况

1.地理位置:

位于东部季风区。

秦淮以北,东临渤海、黄海,大致于北纬33度以北。

2.地形特征:

跨二、三级阶梯,平原广阔。

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黑土地)、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黄土地)。

3.气候特征:

暖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主要气象灾害有春旱,多风沙、夏涝,冬寒潮。

5.自然资源

    煤、铁、石油资源占重要地位。

主要有黑龙江的鸡西、鹤岗、双鸭山煤矿,辽宁埠新、抚顺煤矿,河北的开滦煤矿,河南的平顶山煤矿,山西的大同、平朔、阳泉煤矿,山东的衮州煤矿,陕西神府煤矿,江苏的徐州煤矿,安徽的淮北煤矿。

    辽宁的鞍山铁矿,河北的迁安铁矿。

    黑龙江的大庆油田,辽宁的辽河油田,山东的胜利油田,跨天津和华北的华北油田。

渤海的海底也有石油开采。

二、农业生产

1.旱田为主的种植业;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林业占重要地位。

2.黄土高原: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生产谷子、苹果、大枣。

旱涝灾害、水土流失严重。

3.华北平原: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生产冬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苹果、梨。

旱涝、盐碱和风沙严重。

4、东北平原:

(黑土地):

一年一熟,生产春小麦、玉米、大豆、甜菜、人参、鹿茸。

低温冷害严重。

三、东北地区农林基地的建设

1.商品粮基地的建设与保护

   东北土地资源丰富。

耕地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

大部分是黑土和黑钙土。

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适于大规模的机械生产。

A.黑土的合理利用

    黑土耕种后存在的问题:

水土流失,造成土层变薄,肥力下降。

    治理方法:

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

培肥,如秸秆还田。

B.沼泽的积极保护

    三江平原是中国最大的沼泽地。

    湿地的功能:

是蓄水池、水源地,调节气候、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

保护措施:

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北大荒不再开垦荒地。

2.商品林基地森林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东北是全国最重要的天然林区,居全国三大林区之首。

森林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

    存在问题:

超采严重、采育失调、采伐方式不合理。

导致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恶化。

    解决措施:

培育和恢复森林资源是首要任务。

坚持合理采伐;积极营造人工林;促进珍贵树种更新;提高木材利用率;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回复收起回复

10楼

2010-03-0523:

50

举报 |个人企业举报垃圾信息举报

我也说一句

 

夜空·心灯

莘莘学子

5

四、华北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

1.中低产田的分布与成因

A.分布:

华北平原由海河、黄河、淮河堆积形成,西高东低。

B.成因:

春季,气温升高快,蒸发旺、风沙多,出现盐碱地;雨季,形成洪涝灾害;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大水漫灌造成盐碱地、不合理的开垦造成风沙严重,土地荒漠化。

    

    

2.中低产田的治理措施

A.低湿地的治理与开发:

因地制宜的立体开发,鱼塘—台田模式。

B.盐碱地治理与开发:

以治水为中心,完善排灌系统,使用工程和生物综合技术。

五、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形成原因:

黄土质疏松,抗侵蚀力弱;降水集中且强,侵蚀作用强;不合理土地利用,开矿、乱砍滥伐。

人为因素高于自热因素。

2.小流域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的重点:

保持水土,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生产体系。

工程、生物、农业技术措施有机结合。

A.工程措施:

打坝建库、平整土地、修基本农田、抽引水灌溉。

  功能:

贮水拦沙、改善生产条件、合理利用水土。

B.生物措施:

乔木、灌木、草本。

  功能:

蓄水保土、发展多种经营。

C.农业技术措施:

深耕改土、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轮作套种。

  功能:

蓄水保土、提高肥力、充分利用光热。

六、工业生产

1.重工业和能源工业占重要地位。

鞍山钢铁、沈阳机械、大连化工、首都钢铁、天津制碱、燕山石化。

2.沈阳、鞍山、大连、抚顺、辽阳为中心的辽中南工业基地

有利条件:

煤、石油、铁、森林丰富;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有大批熟练工人;市场广阔。

不利条件:

能源资源面临枯竭;水资源短缺;污染严重

发展方向:

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培养科技人才,提高管理水平。

3北京、天津、唐山为中心的京津唐综合性工业基地

有利条件:

煤、铁、石油、海盐丰富;便利交通,发达的铁路、高速公路、航空、近海运输;科技和人才优势;统一的华北电网;临近山西能源基地;输油管道连接东北、华北的油田;。

不利条件:

水资源严重不足;产品“高精尖”比重不足。

发展方向:

生产“高精尖”工业产品,提高竞争力。

3.山西中心的煤化学工业基地。

4.陇海沿线工业带,西安飞机制造,洛阳拖拉机制造。

5.存在问题(部分地区):

产品单一、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科技含量低。

转型典型曹妃甸工业区、天津滨海新区。

七、中关村

    毗邻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具有人才和技术优势、交通发达、政丨府支持,投资环境好,消费市场大等条件使中关村迅速发展起来。

孵化器数量仅次美国居世界第二。

八、留民营进行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措施

1.调整产业结构,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

2.实行循环利用。

3.开发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

4.区域种植、规模化经营、清洁化生产的良性发展轨道。

九、北京

1.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边缘,典型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季短促,年平均降水量680毫米。

2.历史悠久,古都之一。

有许多古迹和遗址。

3.全国政治、文化、外交中心。

4.重要经济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农业专业化和商品化水平高,但仍需外地大量供应农产品。

5.北京工农业发展迅速,城市规模扩大,人口激增,用水用电严重不足。

十、西安

1.世界古都。

2.西安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优势。

在西部大开发中有重要战略地位。

3.优势表现:

世界级的旅游观光城市;国家级的科研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区域级的金融中心和交通枢纽。

25.南方地区

一、南方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

1.地理位置:

位于东部季风区南部,秦淮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部、南部临东海和南海。

回复收起回复

11楼

2010-03-0523:

50

举报 |个人企业举报垃圾信息举报

我也说一句

 

夜空·心灯

莘莘学子

5

2.范围:

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西南地区、和港澳台。

3.主要岛屿和群岛:

台湾的(第一大岛)、海南岛(第二大岛)、崇明岛(第三大岛、泥沙沉积而成)、南海诸岛。

二、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1.气候

    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温暖少雨,夏季高温多雨,雨季由北向南变短。

    横断山区气候垂直变化大,云贵高原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季风交汇,冬季昆明准静止锋以冬阴雨冷湿,以西晴朗温暖。

    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6~7月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出现梅雨;7~8月受夏威夷高压脊控制出现伏旱。

    冬季寒潮和沿海夏秋季台风是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2.地形

    主要地形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南岭以北为江南丘陵,以南为两广丘陵;武夷山以东为浙闽丘陵。

3.河湖

    南方河流水量多,汛期长。

河流自北向南有淮河、长江、钱塘江、闽江、珠江;湖泊有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

3.植被

    南方地区植被主要为亚热带季风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季风的热带季雨林。

横断山区是我国西南林区,武夷山区是我国东南林区。

4.土壤

    南方以红壤为主,土质粘重,比较贫瘠。

    四川盆地有紫色土,磷钾丰富,较肥沃。

    农耕区有水稻土,长期精耕细作形成,比较肥沃。

三、南方地区的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及主要城市

1.长江沿岸工业地带

A.长江下游是我国工业实力最强、工业部门最齐全的地区。

   优势:

地理位置优越。

位于长江入海口,我国海岸线中部;资源丰富。

土地资源、水资源、光热资源、人口资源丰富;水陆空交通便利。

典型有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B.长江中游利用水资源和电力资源优势,形成以武汉、湖北西部、湖南中部为中心的重工业基地。

2.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

以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为中心,吸引境外资金、技术、管理,发展以出口为主的多种加工工业和制造工业。

典型有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3.沪宁杭工业基地

    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温降水适中,雨热同期,农业基础好。

A.地位:

我国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最高的工业基地。

B.工业中心:

上海、南京、杭州、江苏、无锡、宁波。

C.工业部门:

钢铁、汽车、飞机、造船、石化、纺织、电子。

D.有利条件:

水陆空交通便利,有统一电网;工业基础好;长江三角洲资源丰富;技术力量雄厚;市场广阔;与国际接轨紧密。

E.存在问题:

能源资源不足,人口分布、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发展不平衡。

F.今后方向:

面向国际市场,发展高精尖的自主创新产品。

4.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地势低平,河网稠密,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有外向经商传统。

A.地位:

我国以轻工业和出口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

B.工业中心:

广州、深圳、珠海   

C.工业部门:

服装、电器、电子器件、装配、玩具

D.有利条件:

背靠内地,毗邻港澳台,面向东南亚;科技、人才优势;是侨乡,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设备;劳动力廉价。

E.存在问题:

技术含量低;能源、矿产紧缺

F.今后方向:

发挥区位优势,外引内联,开拓国际市场。

5.西南地区综合性工业的发展

A.优势:

水能、矿产、农林牧资源丰富

B.工业部门:

钢铁、有色金属冶炼、机械、煤炭、纺织

C.工业中心:

重庆、成都、昆明、攀枝花、贵阳。

    

回复收起回复

12楼

2010-03-0523:

50

举报 |个人企业举报垃圾信息举报

我也说一句

 

夜空·心灯

莘莘学子

5

      

四、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开发面临的问题及综合开发途径

1.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生态建设

    存在水土流失危害性:

人均土地少,单位水土的流失造成的损失较大;造成石质裸露的山坡,难以恢复;使河流径流不稳定,加重水旱灾害。

防治措施:

首要的是封山育林;推广生活用煤、省柴灶;开发沼气、小水电;发展经济林。

2.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开发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有利条件:

气候条件。

雨热同期,光、热、水资源丰富;

         生物资源。

品种多、生长快、更新能力强、产出大;

         土地资源。

多山丘,垂直差异明显,土地类型多样,可发展立体农业;

         水资源。

水能资源丰富,水资源丰富,发展水电、灌溉;

         社会因素。

劳动力廉价,靠近商品粮基地、城市发达、市场广阔、海陆交通便利。

不利因素:

气候条件。

季风不稳定,多气象灾害,有伏旱和寒潮;

          生物资源。

品种单一,没有发挥潜力,效益低;

          土地资源。

植被破坏,存在水土流失,旱涝频繁,土壤贫瘠;

          水资源。

流水侵蚀作用强,地形复杂,开发利用难。

发展途径:

走立体农业、综合发展的道路,进行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

3.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立体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必然性

    垂直地带性显著,有利于因地制宜安排农业,发挥土地资源潜力,发展多种经营。

    人多地少,可以将闲置劳动力区开发低山丘陵,促进多种经营,减轻土地压力。

生态系统脆弱,可以将农、林、牧同步发展,改善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

4.西南地区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盲目扩大耕地面积,滥伐森林、滥垦草原,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过量开采、燃烧化石能源,造成酸雨、温室效应。

五、海南岛开发的意义、面临的问题及环境保护

1.海南岛开发的地理优势

    区位优势:

大西南出开口;南海资源基地;有经济腹地依托又受经济发达区辐射;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气候优势:

环形层状地形,土地利用类型多;光照足、夏热冬暖,降水多;热带物种基因库;农业一年三熟。

海洋优势:

生物资源丰富、渔业资源丰富、油气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丰富、海岛多,开发利用资源空间广。

2.海南岛的开发

    合理布局产业:

环带开发是海南资源开发和生产力布局的基本特征,适应自然环境,又适合外向型经济发展。

    发展特色经济:

发展支柱工业;建设西部工业走廊、发展生态型工业和高技术产业;热带高效农业;特色旅游。

    加强环境保护:

扶持环保产业;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海洋环境管理和检测。

六、长江三峡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与环境问题

1.三峡工程的意义和作用

    区位条件:

河流峡谷地带,蓄水条件好;处于阶梯过渡带,落差大,水能蕴藏量大;亚热带季风秋,流量大,无冰期;库区地质条件稳定。

                     

三峡工程的主要作用:

防洪;发电,缓解华中、华东能源供应不足,成为全国统一电网的中心主导;航运,万吨船队可以直达重庆。

回复收起回复

13楼

2010-03-0523:

50

举报 |个人企业举报垃圾信息举报

我也说一句

 

夜空·心灯

莘莘学子

5

2.三峡移民安置

    艰巨性:

范围广,人数多,补偿资金巨大;库区移民环境容量不足(最大困难);人文因素影响巨大。

    安置条件:

就地后靠、就近安置。

开发性移民:

把移民安置和库区经济发展相结合。

3.三峡工程的生态效应

    正面(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减轻洪水破坏;有利于血吸虫病防治;减轻分洪湖萎缩和泥沙淤积;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水质;减轻环境污染和酸雨危害。

    反面:

(主要发生在库区):

库区蓄水淹没土地、文物古迹;移民、迁建造成新的环境破坏;库区蓄水诱发地震,使滑坡可能性增大;库区、库尾泥沙淤积加重;库区自然景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