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9959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一部分  中国的主要产业

一、我国的农业(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1、农业取得的成就

       ⑴、我国农业生产发展较快。

粮食、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等产量居世界前列,其中棉花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水平。

⑵、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

(生态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较薄弱)

⑶、农业生产的地区布局趋于合理。

2、粮食作物的分布  

⑴、北方—小麦  春小麦:

东北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冬小麦:

华北平原、渭河平原。

⑵、南方—水稻  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

3、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

⑴、特点:

①、经济价值高。

 ②、技术要求高。

 ③、商品性强。

⑵、分布:

①、棉花: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新疆是我国长绒棉主产区。

②、油菜籽:

长江流域

③、花生:

山东、河南是主产区。

④、甘蔗:

四川盆地、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

广西是最大产区。

⑤、甜菜:

黑龙江、吉林、内蒙吉和新疆的北部。

⑥、茶叶:

泰岭、淮河以南的丘陵、山地是主产区。

其中闽、浙、滇最多。

⑦、天然橡胶:

海南省、雷州半岛和西双版纳等。

经济作物的种类:

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饮料作物、药用作物。

4、新型农业

⑴、外向型农业:

以出口创汇为主。

主要基地有:

山东半岛、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闽南等。

⑵、旅游农业(观光农业)。

⑶、生态农业和精确农业。

5、畜牧业分布

⑴、主要牧区及优良畜种:

①、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

②、新疆牧区——新疆细毛羊

③、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牦牛

④、宁夏牧区——滩羊

⑵、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

湘、川、豫。

农产品的出口基地:

山东半岛、太湖平原、闽南、珠江三角洲。

二、中国的工业(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1、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

自然资源条件、人口和劳动力状况、市场因素及现有经济基础等。

2、我国的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3、过去我国的工业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

重工业在辽宁中南部地区;轻纺工业则集中分布于上海、天津、青岛、广州等少数沿海城市。

4、能源工业的布局

⑴、煤炭是我国第一能源。

山西省煤炭产量居全国首位。

我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的国家。

⑵、石油是我国第二大能源。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之一。

大庆油田是我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

专家预测,未来十年内,新疆将成为我国石油生产的“龙头”。

⑶、电力工业:

水力——主要在黄河、长江、珠江、澜沧江、松花江的上游。

如湖北省的电力工业等。

         火力——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

如山西的电力工业。

核电——浙江的秦山核电站、广东的大亚湾核电站。

4、钢铁工业的分布

⑴、大型钢铁工业基地:

①、东部沿海:

鞍本、京津唐、上海。

②、长江沿岸:

马鞍山、武汉、重庆、攀枝花。

③、黄河流域:

包头、太原。

⑵、武汉钢铁工业基地是我国大型钢铁工业基地之一。

工业基地的类型:

资源型、市场型、临海型。

5、机械工业的分布:

85%集中分布在沿海城市;辽宁、上海—南京、北京—天津。

(全国大型的机械工业基地)

6、纺织工业的分布:

我国以棉纺织工业为主。

主要棉纺织工业基地:

上海、天津、青岛、石家庄、郑州、西安、武汉等。

7、高技术产业

⑴、形成高技术产业的条件:

技术发达、知识密集、人才聚集等。

⑵、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带: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

⑶、高技术产业四大密集区:

a以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中心的环渤海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b以上海高新区为中心的沿长江高新技术密集区;c以深圳高新区为中心的东南沿海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d以西安—杨凌高新区为中心的沿亚欧大陆桥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8、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

京津唐工业基地——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三、中国的交通运输业(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发展经济的“先行官”)

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特点及其运输方输的选择

⑴、现代运输方式:

铁路、公路、海运、河运、空运、管道等。

⑵、现代运输方式的特点:

从运量、运速、运价等方面分析。

运价

速度

运量

空运

最高

最快

最小

陆运

其次

其次

火车最大、汽车次之

水运

最低

最慢

船舶最大

选择方法:

贵重、急需数量又不大的——空运;易死亡的活物、鲜货—长途选铁路、短途选公路;大宗笨重的—水运或铁路。

2、公路运输

⑴、特点:

机动灵活、速度较快、适应性强。

⑵、识记:

青藏、川藏、新藏、滇藏、青新等干线的起止点。

⑶、公路的编号。

(国道)首都放射线第一位数是“1”、南北纵线第一位数是“2”、东西横线第一位数是“3”。

3、铁路运输

⑴、识记:

主要铁路干线的起止点。

  ①、南北向:

京哈—京广线、京沪线、京九线、太焦—焦柳线、宝成—成昆线、南昆线。

  ②、东西向:

滨洲—滨绥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⑵、主要铁路枢纽:

北京、郑州、徐州、株洲、兰州、成都等。

⑶、正在建设中的青藏铁路的基本情况。

4、海洋运输(分为沿海航线和远洋航线两大部分)

⑴、沿海航线:

①、北方航线:

以上海、大连为中心。

②、南方航线:

以广州、香港为中心。

⑵、沿海主要港口:

大连、秦皇岛、天津、青岛、连云港、上海、福州、厦门、广州、香港、湛江、海口等。

5、航空运输

⑴、特点:

速度快、舒适、安全。

⑵、航空运输是衡量一个国家交通运输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⑶、主要航空港:

北京、上海、广州等。

第二部分  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单位

一、北京市——“祖国心脏”

1、职能:

首都,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研、教育中心,也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化大都市。

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是全国对外交往的中心。

是世界文化遗产密度最大的都会之一。

天安门广场是世界地规模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

2、地势特点:

东南低、西北高。

3、气候特点:

雨热同期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4、世界文化遗产:

周口店人类文化遗止、故宫、天坛、颐和园、十三陵、八达岭长城等。

5、环境问题:

①、自然环境问题:

沙尘暴天气严重(沙尘主要来源于内蒙古高原)、淡水资源匮乏等。

②、人文环境问题:

交通拥挤、空气污染、水污染严重、住房紧张等。

 

二、天津市——“华北门户”

1、位置:

位于北京市的东南,是“华北门户”。

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工业中心和开放口岸。

现已成为我国综合性、多功能的国际贸易大港。

2、天津发展成为综合性工业基地的地理因素。

⑴、铁路、海运交通方便。

⑵、海盐、石油、棉花丰富。

⑶、所在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

⑷、靠近产品消费市场。

3、海河:

①、水患:

水土流失导致华北平原海河及黄河水流不畅。

②、治理:

兴建水库和防洪大堤,增大入海口,在上游植树造林等。

 

三、河北省——“燕赵沃野”

1、华北平原的农业:

由于耕地多,光照条件较好,是我国冬小麦、棉花的重要产区。

但由于地表排水不畅、土地盐碱化及春旱夏涝等原因导致农业生产不稳定。

2、新型农业:

发展反季节蔬菜、花卉、草皮、中高档水果等新型农业。

原因主要是靠近京、津消费市场。

3、是我国著名的钢铁大省。

 

四、辽宁省——“辽海重地”

1、位置:

位于东北南部,南濒渤海,东濒黄海,南面的大连是“东北的海上门户”。

2、辽中南工业基地

⑴、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工业基础雄厚。

 ②、煤、铁、石油资源丰富。

 ③、海运、铁路交通方便。

⑵、特点:

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如沈阳的机械工业、鞍本的钢铁工业、大连的石化和造船工业等。

⑶、鞍山市是我国重要的黑色金属冶炼基地,有“钢都”之称。

大连市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海港和工业城市,也是我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

五、山东省——“齐鲁大地”

1、交通发达:

⑴、主要铁路:

京九线和京沪线。

⑵、东北和东部临渤海和黄海,海运方便。

2、旅游资源丰富:

泰山、孔府、孔庙及孔林(曲阜),水泊梁山,“泉城”济南,“世界风筝之都”潍坊,“牡丹之乡”荷泽,蓬莱阁等。

3、丰富的海洋资源:

青岛、烟台是我国重要的海洋渔业基地;对虾、扇贝、鲍鱼等海珍品的产量和出口量居全国第一。

山东省还是全国著名的海盐产区。

青岛市是我国北方沿海主要的经济中心之一,又重要的沿海开放港口城市,现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之一。

六、江苏省——“富饶水乡”

1、地形特点:

江苏是我国地势最为低平的省份。

西南和北部边缘是低山和丘陵,其它地方都是平原。

2、省境长江以南的部分称苏南地区,是我国乡镇企业的摇篮。

3、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也是国内著名的风景旅游区,但污染较严重。

七、上海市——“东方明珠”

1、发展工业的优势:

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地形条件,发达的水、陆、空交通。

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

2、上海港既是河港又是海港,是世界上著名的大港。

3、浦东新区的开发,使上海成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浦东已成为现已成为外向型、多功能、高水平的大都市新区。

已成为上海最大的经济增长点。

 

八、浙江省——“钱塘江畔”

1、地形特点:

北部是平原,西部和南部是丘陵、山地,东部沿海多岛屿,是我国岛屿最多的省区。

(如:

舟山群岛)。

2、浙江省是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最多的省区。

如:

杭州西湖、钱塘江潮、雁荡山等。

3、近年来,浙江重点发展加工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全省经济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现已形成以杭州为中心、以宁波和温州这两个沿海开放城市为先导的区域发展格局。

4、舟山渔场为我国最大的渔场。

九、福建省——“东南侨乡”

1、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2、森林覆盖率居全国前列,竹林面积居全国首位。

3、旅游资源丰富。

如、武夷山风景区、厦门鼓浪屿等。

4、东南“侨乡”。

十、台湾省——“祖国宝岛”

1、位置和范围:

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海域,由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200多个岛屿组成。

2、地形:

岛内1/3为平原,2/3为山地。

最高峰是玉山,最长河是浊水溪,最大平原是台南平原,最大湖泊是日月潭。

3、气候: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大部分是亚热带湿润的季风气候,南部沿海地区是热带季风气候。

4、经济发展特色:

“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5、主要城市、①、台北——最大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②、高雄——最大港口,重化工业基地、最大的工业区。

③、台南市——最早兴起的城市,重要食品工业基地。

著名古迹赤嵌楼在此。

十一、广东省——“岭南热土”

1、气候特征:

北回归线穿过广东省南部,所以北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是热带季风气候。

一年只有三季,没有冬季。

2、珠江是东江、西江、北江的合称,在广州注入南海。

珠江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水系,水量仅次于长江。

3、支柱产业:

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居全国各省之首位。

4、全省的城市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

广州是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深圳、珠海和汕头是经济特区。

十二、香港——“繁华都会”

1、位于珠江口东侧,与深圳相邻,由香港岛、九龙、新界组成。

2、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

3、经济支柱:

对外贸易。

4、香港是亚太地区重要的交通运输中心,通过京九与京广线和内地相连。

5、香港旅游业发达,被称为“购物天堂”。

有亚洲最大的海洋公园、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坐佛等。

6、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设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的社会制度。

十三、澳门——“海上花园”

1、位置和范围:

位于珠江口西侧,与珠海市相邻。

由澳门半岛、凼仔岛和路环岛组成,是我国人口最少、面积最小的省区。

2、经济支柱:

博彩、旅游、工业、建筑业等。

3、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的社会制度。

4、大三巴牌坊是澳门的象征。

十四、广西省——“锦绣壮乡”

1、广西河流众多,水力资源丰富。

西江是区内最大河流。

灵渠是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通道。

2、区中大部分是平原,是粮食和甘蔗的主产区。

3、南宁——行政中心;柳州——最大的工业基地和铁路枢纽。

 

十五、海南省——“天涯海角”

1、位于我国最南端,隔琼州海峡与广东相望,是我国第二大岛,也是我国最年轻的省份。

主要包括海南岛和南海诸岛等岛屿,面积3.4万平方千米。

2、地形:

中间是山地,四周是低平的平原、台地。

河流从山上向四周呈放射状流入南海。

3、气候:

领土全部位于热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以高温多雨为主要特征。

4、是我国热带经济作物基地。

如、天然橡胶、椰子、咖啡、腰果、剑麻、槟榔等。

5、丰富的旅游资源。

如、五指山、天涯海角等。

 

十六、吉林省——“雪原林海”

1、地形:

东南部是长白山地,西北部是松辽平原。

2、长白山植被的垂直变化和山体两侧降水量的悬殊,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势和地形因素。

3、农业:

⑴、松辽平原:

“粮仓”,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水稻和高梁,这里是我国玉米生产的“黄金地带”。

⑵、长白山地:

动植物资源丰富。

如:

红松、长白落叶松、人参、灵芝、东北虎、紫貂等。

4、长春:

位于中南工业基地,是我国汽车工业的“摇篮”、光学仪器和制药工业基地。

十七、黑龙江省——“北国粮仓”

1、地表结构特点:

山环水绕,平原居中。

2、三江平原保护区:

内部河流纵横、沼泽遍布、林木茂盛,被列入国际湿地保护名录。

3、农业:

⑴、兴安山地:

林区和木材生产基地。

⑵、松嫩平原:

粮食、大豆、甜菜生产基地。

4、城市:

⑴、哈尔滨——省会,铁路枢纽,重要的电机制造工业中心。

⑵、大庆——我国最大石油工业基地。

十八、内蒙古——“草原毡乡”

1、主要地理差异:

东部是大兴安岭,中部是广阔的草原牧场,西部是沙漠。

2、分界线:

阴山山脉是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阴山以南的河套平原,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

3、口岸城市:

满洲里、二连浩特。

十九、新疆——“天山南北”

1、地形轮廓特征:

“三山夹两盆”(主要识记“三山”和“两盆”的名称)

2、自然特征:

干旱。

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都很大。

全年多晴天,日照特别强。

3、灌溉农业:

绿洲是本区的主要农业区,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甜菜和瓜果。

新疆是我国长绒棉的主要产区;哈密瓜、吐鲁番葡萄更是闻名全国。

干旱严重制约着新疆农业的发展。

二十、西藏——“雪域高原”

1、自然特征:

“高”和“寒”。

(地势高,气温低)

2、三大洁净能源:

太阳能、地热(羊八井地热电站)、水能(雅鲁藏布江)。

3、拉萨因空气洁净、日照充足、气候宜人,被称为“日光城”。

也是全国历史名城。

4、主要农业区:

雅鲁藏布江谷地

 

二十一、云南省——“彩云南国”

1、区内高等植物1.8万种,占全国植物种类总数的一半以上——“植物王国”、野生动物之多堪称全国之首。

2、主要支柱产业:

旅游业。

如: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泼水节等。

3、导致横断山区气候和植被呈垂直变化的因素是地形、地势因素。

二十二、青海省——“江河之源”

1、江河之源:

长江、黄河的发源地。

近年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环境问题相当严重。

如:

草场沙化严重、草场退化、水资源减少等。

因此,要保护这里的环境。

(了解三江源保护区的情况)

2、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藏羚羊、野牦牛、野驴、白唇鹿等。

3、青海湖:

我国最大的内陆湖和咸水湖。

4、农业区:

湟水谷地

二十三、甘肃省——“丝路咽喉”

1、地形特征:

南倚青藏高原,北靠内蒙古高原,东临黄土高原,中为河西走廊。

2、河西走廊:

古“丝绸之路”的通道,现在到处是绿洲,农业发达,是西北的粮仓,很多

城市都分布在此。

如:

卫星发射基地——酒泉等。

3、兰州:

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石油化学、冶金等工业发达,又是铁路枢纽(陇海线、兰新线、包兰线、兰青线)交汇的城市。

二十四、宁夏——“塞上江南”

1、银川平原(宁夏平原):

“塞上江南”,引黄灌溉,农业发达,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胡麻等。

滩羊和枸杞闻名全国。

2、宁夏是我国回族的重要聚居地。

二十五、陕西省——“古朴秦川”

1、地形特征:

北部是陕北高原(黄土高原西部),中部是渭河平原,南部是汉江平原。

2、渭河平原:

号称“八百里秦川”,以种植业为主,盛产小麦和棉花。

3、“西安”古称“长安”,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古迹名胜众多,如大雁塔,兵马俑、明城墙。

也是本省的行政中心。

是我国西部最重要的科研、教育、文化交通中心。

二十六、山西省——“乌金之乡”

1、地形和河流:

黄土高原的东部,主要河流有汾河和沁河。

2、煤炭资源:

山西是我国煤炭最多的省区,主要煤田有大同、阳泉、西山、朔州等,被称为“乌金之乡”。

晋煤外运的通道:

大秦铁路和朔黄铁路外运;通过火电形式外运。

3、旅游资源:

太原晋祠、大同云冈石窟、五台山佛光寺、壶口瀑布、平遥古城等。

 

二十七、河南省——“中原之州”

1、本省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的南部,黄河自旧孟津以下,为“地上河”。

2、“土地盐碱化”制约着本省的农业发展,应大力治理它,农业才有保障。

3、河南是我国人口最多的省区,也是我国古都最多的省份,主要有洛阳、开封、安阳等。

4、本区交通发达。

京广线、陇海线、太焦—焦柳线穿过境内,省会——郑州是京广线和陇海线的交汇城市,是国内最重要、最繁忙的铁路枢纽之一。

 

二十八、四川省——“天府之国”

1、河流众多为发展内河航运和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要识记:

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江、湘江、赣江、长江等河流。

2、工业发展较快。

攀枝花的钢铁工业、西昌卫星发射工业、成都的纺织工业等都较发达。

3、四川盆地内的“成都平原”因农业发达,而被称为“天府之国”。

4、铁路枢纽——成都,它是宝成——成昆线和成渝线交会的城市。

5、丰富的旅游资源:

九寨沟、峨眉山、黄龙寺、乐山大佛等。

二十九、重庆——“西南山城”

1、是我国最年轻的直辖市(1997年成立),具有“山城”、“火炉”、“雾都”之称。

2、重庆位于嘉陵江和长江交汇处,也位于成渝线、襄渝线、川黔线、怀渝线的交汇处。

3、重庆市是长江上游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主要发展电力、钢铁、机械、电子、仪表等工业。

三十、贵州省——“壮美高原”

1、气候特色:

气候温和湿润,冬天严寒,夏天酷暑,阴天多雨,四季不甚分明,具有“天无三日晴”之说。

2、地形特色:

喀斯特地貌发育广泛。

有“地无三里平”之说。

3、旅游、民族特色:

山清水秀,石奇洞美、民族文化独特。

如:

黄果树瀑布(我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瀑布)、革命纪念地遵义、茅台酒文化等。

三十一、湖北省——“九省通衢”

1、江汉平原:

土质肥沃,河湖众多,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棉花产区;因湖北省湖泊众多,被称为“千源之省“。

江汉平原也是著名的淡水鱼生产基地。

2、本省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工业基础相对雄厚,建立了钢铁、电力、机械、纺织、食品为主的工业体系。

3、省会——武汉(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成),有“九省通衢”之称,是长江中游最大的城市和交通枢纽(它位于汉江和长江、京广铁路的交汇处,主要发展纺织、钢铁、电力等工业)。

三十二、湖南省——“芙蓉国度”

1、地理特点:

三面环山,北部是洞庭湖平原,属亚热带湿润的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降水较多。

2、“鱼米之乡”是著名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淡水鱼和生产基地。

3、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4、“有色金属与非金属之乡”——锡矿山的锑(产量居全国首位),水口山的铅锌矿,水泡石、萤石等在国内都很有名。

三十三、江西省——“物华天宝”

1、地理特点:

三面环山,北部是鄱阳湖平原,地势南高北低。

红色岩系遍布,有“红色丘陵”之称,属亚热带湿润的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2、鄱阳湖——全国最大的淡水湖。

3、省会南昌位于鄱阳湖平原上。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是驰名中外的“瓷都”。

三十四、安微省——“江淮之滨”

1、丰富的矿产资源:

淮南、淮北——煤,马鞍山——铁矿。

居东南各省的首位。

2、交通方便:

水运有长江和淮河,铁路有京九线和陇海线经过。

3、旅游资源:

微州文化、黄山等。

4、淮南、淮北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煤炭基地。

 

第三部分  走向世界的中国

1、我国的基本国情:

包括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的内容。

2、地区差异显著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3、中国走向世界:

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标志着中国经济正在加速融入全球一体化的浩荡洪流。

4、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原因之一是自然灾害加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