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单元备课集体备课解读稿.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9959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单元备课集体备课解读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单元备课集体备课解读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单元备课集体备课解读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单元备课集体备课解读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单元备课集体备课解读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单元备课集体备课解读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单元备课集体备课解读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单元备课集体备课解读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单元备课集体备课解读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单元备课集体备课解读稿.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单元备课集体备课解读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单元备课集体备课解读稿.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单元备课集体备课解读稿.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单元备课集体备课解读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一)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单元备课

一、内容安排及其特点

1.教学内容和作用

运动是世间万物的基本特征,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大量的运动现象,例如,物体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平移现象;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旋转现象;许多建筑、植物等都具有以中线为轴,左右相似的特点,可以看成是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而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内容中,图形的运动有两种最基本的形式:

一种是形状和大小不变,仅仅发生位置变化的图形运动(合同运动),这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的内容;另一种是形状不变而大小变化的图形运动(相似运动),这是学生在第二学段学习的内容。

具体到本单元,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

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图形的平移;初步认识旋转;解决问题。

具体编排情况如下表。

1.认识轴对称图形例1

2.认识平移例2

3.认识旋转例3

4.解决问题例4

从上面的编排情况可以看出,本单元教学内容分为4个层次。

(1)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材借助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材没有给出轴对称图形的严格的数学定义,只是让学生通过直观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即沿对称轴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

而对于“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的性质,本套教材安排在四年级下册进行教学。

(2)认识平移。

图形的平移也是借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平移现象引入的。

在直观感知平移现象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操作直观理解、辨认图形的平移。

也就是说,从数学意义上讲的平移的特征,即“图形平移前每一点与它平移后的对应点之间的连线互相平行并且相等”的性质并不要求掌握,只要求学生知道图形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而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就可以看作是平移现象。

(3)认识旋转。

教材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要求较低,只要求学生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典型实例初步感受旋转运动的特点,并通过“做一做”中玩陀螺的游戏体会点的旋转,但也只是直观感知。

(4)解决问题。

这部分内容是修订后的教材在“图形与几何”领域解决问题方面所作的突破。

通过让学生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解决剪出给定的图案的问题,突破了以往解决问题的例题多安排在“数与计算”领域的局限,使得培养学生的“四能”的素材和案例更为丰富。

这里,例题选取了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剪纸”为素材,让学生探索如何剪出4个手拉手的小人,同样呈现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归纳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基本上都定位在直观认识上,意在达到以下目的:

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运动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今后学习抽象的图形的运动积累感性体验,发展几何直觉;为今后从图形运动的角度认识图形(如圆柱体、圆锥体)、理解度量(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推导等)作好铺垫;通过依据描述想象出图形的运动,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教材编排特点

基于对低年级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领域内容特点的认识,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降低了教学内容的难度。

与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的“图形与变换”单元相比较,修订后的教材“图形的运动一”单元较之前降低了难度。

主要体现为:

不要求画出图形的对称轴,删掉了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作图内容以及在方格纸上判断图形平移几格的内容。

这些内容都后移至第二学段学习。

因此,在本学段主要是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以及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为学生后续的学习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

而相关的画对称轴及在方格纸上作图、定量刻画图形运动的内容,均是第二学段学习的内容。

由此,两个学段的教学目标被划分得清晰而明确,便于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度与难度。

(2)注意结合生活中的典型实例,在观察与比较中认识图形的运动。

鉴于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教材注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以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图形的运动这样的抽象概念。

如,不管是对称图形的理解,还是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教材都首先呈现学生身边丰富、有趣的对称现象、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的实例,再过渡到数学上的轴对称图形和图形的平移等,体现了数学的科特征。

同时,由于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运动大多数都是复合运动,教材在选取生活中的实例时,注意了其运动特点的典型性,尽量呈现生活中单一运动形式的实例,如风车和旋转飞机的运动等。

此外,还注意区分生活中物体的运动(现象)和数学上的图形的运动,这一点突出地体现在例题及练习要求的表述与内容的呈现上。

(3)通过观察与动手操作,让学生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学习抽象的图形知识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

而观察与动手操作都是非常重要的手段,教材多次加以利用,如通过折一折、一画、剪一剪,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通过移一移、用学具模型画图等感受图形的平移;通过制作陀螺并转一转,感受点的旋转等。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机会,在观察与动手操作中进行思考和发现,直观感受图形运动的特征,逐步加深理解。

(4)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通过观察与操作积累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教材在多处体现了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的落实。

如,在制作完陀螺后,让学生想一想“陀螺上的每个点转出的是什么形状呢?

”第33页练习七的第3题则让学生根据剪下来的图形或剪剩下的纸边先想象其叠合的样子或者剪出来的样子,再进行判断。

如此这些,都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注意体现相关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除了知识的引入利用了生活中的实例之外,教材还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板块,介绍了民间的剪纸艺术。

通过从剪纸中找到“轴对称的图案”,使学生感受相关知识在生活、艺术中的运用,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美,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了上下左右,在一年级下册又初步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为学生今后利用轴对称特征对图形进行变换或设计图案打好基础。

学生在生活中见到过很多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在他们的头脑中已有比较感性的平移和旋转意识。

受到生活经验的限制,对于好多现象的判断还有些模糊,不能透过现象用数学的眼光来抓住运动方式的本质。

因此,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理解,但应该从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认知本单元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情感态度】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理解轴对称图形基本特征,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教学建议

(1)为学生学习提供丰富而典型的学习资源。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抽象的几何概念时,需要借助直观形象的支持。

我们人体大约有1100万个感觉接收器,其中1000万个涉及视觉。

为此,在引入概念时,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人手,帮助学生理解。

除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素材以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所需的学习资料或素材。

课上,通过观察与操作、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将极大地丰富学生学习的资源,同时又可以使学生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注意操作活动与数学思考相结合。

为了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经验,教学中,教师应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玩一玩(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中理解轴对称图形,认识图形的平移及旋转现象;在学一学中感受其特征,在说一说中例举生活中的现象,在做一做中不断深化体验。

同时,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提问作好引导,多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

”“这种运动方式有什么特点?

”等问题,以便在操作活动中落实教学目标,避免低效的活动。

(3)注意在学习的困难处加强引导,使教学更有效果。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困难。

例如,学生面对例4时,由于缺少解决问题的思路,往往会随意地剪图,并出现剪一两次不成功就放弃的现象。

此时教师就应介入,如先让学生谈一谈剪出4个手拉手的小人关键是什么,找到关键之后可从简单问题入手尝试解决;剪不成功要找出原因,调整方案再剪直至成功。

从而将解决问题时的思考方法渗透给学生,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又如,对“正方形的纸对折再对折后,请你剪一刀,想象一下会出现什么样的图案?

”这样的问题,有的学生想象起来可能会有困难,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遇到什么困难,再进行指导。

(4)注意把握教学要求。

由于修订后的教材与实验教材相比降低了教学内容的难度,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把握好教学目标。

本单元主要要求学生:

能从诸多的图形中辨别出轴对称图形;能辨认出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能辨认生活中的对称、平移、旋转现象等。

而不要求学生画出对称轴及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也不要求学生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平移等。

(5)建议用4课时教学。

六、线上教学突破重难点及补救措施

疫情期间为了让学生做到停课不停学,我组全体数学老师在集体智慧的努力下有序分工合理教学。

在本单元教学中,我们从以下几点进行重难点突破:

1.开展直播,整理平移与旋转现象。

2.实例教学,在钉钉群里直播示范图形的平移实际是点的平移。

3.在钉钉群里布置作业,批改后让孩子纠正,然后二次批改。

4.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折一折、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借助身边的实物操作来深入了解平移和旋转。

   开学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薄弱点进行讲解练习,个别学困生利用课余时间单独辅导。

针对本单元进行摸底考察,针对出现的问题再做针对训练。

七、实践作业

根据本单元学习的知识设计一份主题为《神奇的图形》的手抄报。

八、单元练习

第三单元综合练习

1.填一填。

(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车轮的转动是()现象。

(2)长方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

(3)电梯上升了3层,是()现象。

(4)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样的图形叫做()图形,这条直线就是()。

2.判断。

(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1)字母N是轴对称图形。

()

(2)数字0是轴对称图形,数字6不是轴对称图形。

()

(3)一张纸对折后剪出的图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

()

(4)物体经过平移或旋转后,大小和方向都没有发生变()

(5)风车的转动属于旋转现象。

()

 

3.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是的在()里画“√”,不是的画“×”。

 

4.下列现象是平移的在()里画“△”,是旋转的画“O”。

 

5.选一选。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的是()。

(2)

可以通过旋转相互重合的是()。

(3)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后,沿虚线剪掉一个小正方形,打开后的图案是()。

 

(4)下面()不是由

通过平移得到的。

(5)下面的图形沿一条线折叠后不能完全重合的是()。

 

6.下面哪些图形可以通过平移与黑色图形重合?

把它圈出来。

7.接着画。

8.用一张正方形纸,怎样只剪一刀,就能得到一个十字形?

照下图的样子做一做,做好后说说制作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