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必修5 单元综合测评一.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0158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必修5 单元综合测评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5 单元综合测评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5 单元综合测评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5 单元综合测评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5 单元综合测评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5 单元综合测评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5 单元综合测评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5 单元综合测评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5 单元综合测评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5 单元综合测评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5 单元综合测评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5 单元综合测评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5 单元综合测评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5 单元综合测评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5 单元综合测评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必修5 单元综合测评一.docx

《苏教版语文必修5 单元综合测评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必修5 单元综合测评一.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语文必修5 单元综合测评一.docx

苏教版语文必修5单元综合测评一

单元综合测评

(一)

(时间:

120分钟,分值:

120分)

一、基础巩固(每小题3分,共12分)

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__①__我们只注重经济数量的增长,__②__忽视质量的改善,对自然资源盲目开发,__③__竭泽而渔,势必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__④__断送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__⑤__,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是确保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__⑥__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将难以实现。

A

假设

/

/

从而

因而

反而

B

如果

甚至

从而

因此

否则

C

假设

/

/

因而

因此

否则

D

如果

甚至

因而

因而

/

【解析】 首先明确语段的大致内容,其次要正确辨识前后句子之间的意义关系,最后选用恰当的关联词将整个文段连接起来。

此文段有两个句子。

第一句对我国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是个多重复句。

空①在第一句中与后面分句的关系,应为假设关系;空②跟前句的关系是转折关系;空③在第一句中与前面分句的关系,应为递进关系,可填“甚至”;空④跟前面的关系应是承接关系,填“从而”较好。

第二句与第一句是因果关系,空⑤应填“因此”;空⑥在第二句中与前面的分句照应,从反面得出结论,应填“否则”。

【答案】 B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最近相关部门对两个小区的住房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结果有一半住房甲醛超标,而引发甲醛超标最主要的原因是居民不合适的装修造成的。

B.李先生认为服饰公司侵犯了自己的权利,将之诉至法院,要求停止伤害,并提出30000元人民币的经济索赔和2000元人民币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C.国家质检总局提出,“十三五”期间要形成10个左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竞争力较强、知名度较高、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的世界级品牌。

D.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建设的启动,对道路、交通、媒体、通讯等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相关,长沙商业圈无疑也将面对重新洗牌的机会。

【解析】 A项,句式杂糅,应为“原因是居民不合适的装修”或“是居民不合适的装修造成的”;B项,“提出精神损害抚慰金”搭配不当,将“提出”改为“支付”;D项,成分赘余,删去“的机会”。

【答案】 C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古人说仓颉造字,仓颉实际上是一个集合名词,是我们所有祖先的名字。

________,这些由点横撇捺交织错落成的符号如同粒粒精致而有营养的粮食,滋养我们的民族文化走向更加深邃的空间。

A.华夏子孙无尽的创造力展现在汉字上,造就了我们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系统

B.汉字展现了华夏子孙无尽的创造力,造就了我们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系统

C.造就了我们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系统,也展现了华夏子孙无尽的创造力

D.造就了我们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系统,把华夏子孙无尽的创造力展现出来

【解析】 “这些由点横撇捺交织错落成的符号如同粒粒精致而有营养的粮食”中的“这些”很显然是指代“汉字”的,所以横线处句子的主语应是“汉字”,“造就了我们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系统”也是“汉字”之功,所以答案选B。

【答案】 B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如果站到国贸大厦楼顶俯瞰,你就会发现,这个县城其实就是一个布满了大大小小补丁的大褂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隶属于公家的,这类补丁相对来讲比较规则。

①那是铺有沥青油毡纸的老式海青房

②这些补丁的颜色却很不相同

③这类房子除了商业、教育等部门为职工盖的一溜溜长长的家属房之外

④灰色补丁一部分是人字房

⑤有黑灰色的

⑥或铺有黑瓦的解放前盖的人字房

A.②④⑤①⑥③      B.⑤④⑥①②③

C.⑤①⑥④②③D.②⑤①⑥④③

【解析】 ②“这些补丁”紧承原文的“布满了大大小小补丁的大褂子”,所以②应放在第一位,下文具体写不同颜色的补丁,⑤①写黑灰色,⑥④③写灰色。

【答案】 D

二、阅读理解(36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20分)

与雾同行

苏沧桑

①我惊呆了,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神奇美丽的雾?

②那是一个夏夜,新安江城已卸去一天的浓妆,笼罩在淡紫色的暮霭里,江水流得从容而平静,碧绿碧绿的,不知是它本来的色彩还是两岸的倒影。

晚归的船来了,偶尔闪过一道波痕。

空气拂过脸颊,带着摄氏十四度的水气。

那一刻,两岸灯火在静谧中次第开放,像在预示着这里一定会发生些什么?

③这时,假若你是一条鱼,你便会看到千岛湖和新安江之间正演绎着一段爱情故事。

当千岛湖水带着他的柔情缓缓流进新安江的心底,千年等待从此化为不绝的缠绵,于是,白沙奇雾——这天地的宠儿诞生了!

只见她从母亲疲倦的怀里渐渐舒展开初生的身子,洁白如羽纱,飘渺如仙乐的肌肤,远远的薄薄的一层,依偎在江面上。

我真怕江边的点点渔火会把她融化了。

④人们凝神看着这神奇的现象,而雾也在远远地打量着人间,灯就是她善睐的明眸。

在相互的凝视中,她慢慢长成了一米多高、丰满圆润的女子,先是从飘漾的裙裾中伸出她的脚,一小步一小步踩着绿波,羞涩地走着。

风来时,雾便不再矜持,拖曳着长长的飘带,自由地舞成了一缕缕五彩屏幔,一边随着江风向我们飘来,转眼间便到了伸手可触的眼前,只见乳白的雾海与深蓝的天分出一道整整齐齐的界线,青山翠林、竹篱农舍在浓雾中时隐时现,人不知不觉就像飞到了天上。

而此刻与雾媲美的还有天上的星星,它们离地面是那样的近,就悬在人的头上,随手可摘,立体的,闪烁着奇光异彩,让人怀疑那是不是假的。

雾可能是它们的老朋友了,时时往天上一跃,侧耳就能听得见他们欢快的笑声了。

⑤我在江边走着,雾也顺着江走着,好像是两个同龄女人正在并肩散步,很亲近的样子。

但我总有些自惭形秽。

雾是单纯的,而我却不是,有着这样那样的欲望,有着这样那样的烦恼。

好在雾并不在乎,依然用她无声的语言让我感觉自己暂时成了瑶台上的仙人,忘记了俗世间的一切。

记得不久前读到过卢梭的一段关于雾中散步的文字,后来借来他的书想细读时,书却奇怪地不知去向,心里空落落的。

想起类似的憾事在我的生活中似乎常常发生,比如我历尽千辛万苦爬到峨眉山金顶,却怎么也看不到传说中的佛光;几次到普陀山也没看到过海市蜃楼;一个刮台风又停电的深夜,在家乡的小楼上忽然看到窗外缓缓变幻着极亮的黄红蓝三色强光,像有什么在轻轻掠过。

当时以为是闪电也没注意,第二天却听很多人说昨晚在城东的山顶上停过一只UFO。

只好想,自己是个俗人,也许神奇的物事总与我无缘吧。

没有料到新安江的雾却格外的善意,据说在冬夏时节每个晴朗的日子里都能看到,让我由衷地对她生出不被嫌弃的感激。

我深信美的东西有了善的品性,这种美才会到一种更高的境界。

⑥午夜时分,一觉醒来,万籁俱寂,忽然牵挂起雾来。

推开靠江的木格花窗,见她正无比恬静地仰躺在星空下,也已睡去,无意中把山山水水勾勒成了一幅淡淡的水墨画。

⑦雾来世间一趟留下美好,人来世间一趟将会留下点什么?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文章开头点题,写出雾的特点,用问句吸引读者注意,统领下文。

B.第③段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多角度描绘了雾的神奇与美丽。

第④段又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出雾的轻柔、灵动、变化的状态,表现出这位女作者高超的文学功底。

C.第③段“假若你是一条鱼”,作者运用比喻手法,让人从鱼的角度看千岛湖水与新安江水的相融,探寻白沙奇雾的起因。

D.第④段“而此刻与雾媲美的还有天上的星星,它们离地面是那样的近”,作者写星星是为了说明这是个晴朗的日子。

E.作者在第⑤段写到,我在江边伴着雾走着,很亲近的样子。

这一段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雾人的性格和感情。

【解析】 C项,“第③段‘假若你是一条鱼’,作者运用比喻手法”理解不正确,此处不是运用的比喻手法,只是作者的假设而已;D项,“作者写星星是为了说明这是个晴朗的日子”理解不正确,由原文可知,说明这个的目的是为了表现雾的形象。

【答案】 CD

6.第④段“青山翠林、竹篱农舍在浓雾中时隐时现”,为什么“人不知不觉就像飞到了天上”?

(4分)

                                    

                                    

                                    

                                    

【解析】 解答此题,可在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的基础上,联系上文“只见乳白的雾海与深蓝的天分出一道整整齐齐的界线”和下文“而此刻与雾媲美的还有天上的星星,它们离地面是那样的近,就悬在人的头上”,从雾的现状与特点给人造成的错觉等角度分析作答。

【答案】 雾遮住了大地上的一切,天地间只剩下雾与天,以此来表现人产生错觉,间接地表现雾的飘渺、迷蒙、浓重。

7.第⑤段写卢梭的书、峨眉山的佛光、普陀山的海市蜃楼、UFO等类似的憾事,其中最类似的是哪两个,为什么?

作者写这些憾事的用意是什么?

(5分)

                                    

                                    

                                    

                                    

【解析】 此题有两问,第一问可从这四个事物中的共性角度筛选概括,不难发现,丢卢梭的书与未注意UFO相类似,峨眉山佛光、普陀山海市蜃楼相类似;第二问可从表现手法及写作意图的角度分析,写这些憾事自然是为了衬托雾的特点与作者的情感。

【答案】 

(1)丢卢梭的书与未注意UFO相类似,都是无意间错过了神奇的事物。

峨眉山佛光、普陀山海市蜃楼相类似,有意追寻神奇事物而不得。

(2)作者意在衬托雾有善意与我的感激之情。

8.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雾来世间一趟留下美好”一句的含义。

(6分)

                                    

                                    

                                    

                                    

【解析】 解答此题,先从文中找到“雾来世间一趟留下美好”一句所在的语段,然后根据段意内容,抓住“留下美好”,联系全文,结合着雾的形象特点,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思想情感角度分析。

例如,第5段,“忘记了俗世间的一切”“我深信美的东西有了善的品性,这种美才会到一种更高的境界”,可从雾的善意,从对人的影响角度组织答案。

【答案】 ①帮助人摆脱欲望烦恼(忘记世俗一切)。

②从不嫌弃别人,对每个人都有格外的善意(有善的品性)。

③无意中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是一种更高的境界之美。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16分)

矮象和硕鼠

方舟子

提起庞然大物,我们往往会想到象。

象是现存最大的陆地动物,最大的非洲丛林象的身高能超过4米,体重能达到12吨。

象刚生下来时的体重通常就有120千克。

它们是如此庞大,以至于我们习惯充满敬畏地称之为“大象”。

但是有一种象的形象很难让人给它冠以“大”字,它们成年时身高还不到1米,体重大约只有100千克,和猪的大小差不多——猪鼻子插葱有时的确是可以装象的。

这样的矮象一定很可爱,可惜它们只生活在更新世,已在大约1万年前灭绝。

矮象并不是大象的祖先,在它们之前大象早已进化出来了。

相反,矮象是从大象进化来的。

这些矮象的化石是在地中海的西西里岛和马耳他岛发现的。

在地中海的其他岛屿,也有类似的矮象化石出土。

大约600万年前,地中海的海水被部分或全部蒸发了,生活在大陆的大象得以迁移到这些岛屿。

后来随着海平面的上升,这些大象的后代与世隔绝,在岛上进化成了猪一般的矮象。

为什么大象的后代变成了“猪”了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问一下,为什么大象要把身体弄得那么庞大呢?

原因很简单,身体庞大是它们保护自己的法宝。

当大象的身体大到连老虎、狮子也望而生畏时,大象就没了天敌,可以自由自在地吃草。

但是身体庞大也意味着要消耗大量的食物,一头成年大象每天要吃一两百千克的植物。

而一个大象群体为了避免近亲繁殖,通常有几百头大象,它们消耗的食物量大得惊人。

在地中海的岛屿上,没有大型的肉食动物需要抵御,大象身体庞大的优势消失了,劣势暴露了出来。

在岛上,资源非常有限,没有足够的食物来维持一个大象群体,身体大的象饿死,身体小的象由于需要的食物量也少,反而容易生存下来。

要维持一个500头大象的群体,可能至少需要几千平方千米的空间,但是要维持一个同等数量的矮象群体,有几十平方千米的地盘可能就足够了。

这样,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大象的身体就变得越来越小。

不仅大象如此,其他大型食草动物到岛上繁衍后,由于没有天敌,也由于缺乏食物,它们后代的身体也会逐渐变小。

但是对俗称老鼠的啮齿动物来说,情形却正好相反。

老鼠体型小的原因,是为了避免被天敌吃掉,因为身体小容易躲藏。

到了岛上以后,没有那么多天敌,甚至根本就没有了天敌,没有必要再躲躲藏藏,身体小的劣势就暴露出来了,因为身体太小,热量容易散失,而且能吃的食物种类有限,比如粗一点的植物就咬不动。

对老鼠来说,身体大一些反而更有优势。

在岛上生活的啮齿动物的身体通常要比在大陆生活的大很多。

例如弗洛里斯岛上原来生活着一种窟山鼠(已灭绝),和猫一样大。

不过,和在乌拉圭发现的一种豚鼠相比,窟山鼠就是小巫了:

这种乌拉圭豚鼠比牛还大,体长3米,高1.5米,重达1吨,比矮象还要大得多。

幸运的是这种可怕的硕鼠生活在200~400万年前。

在当时,巴拿马海峡还未出现,南美洲和北美洲还是分离的,南美洲实际上是一个大岛,北美洲的剑齿虎等天敌还不能过去享用这些硕鼠。

现在还生活在南美洲的花背豚鼠是硕鼠的近亲,而花背豚鼠的体长只有80厘米,体重只有15千克,这在现在的啮齿动物中已经算是大的了。

当大型的哺乳动物迁移到岛屿,它们的身体通常会逐渐矮化,而小型的哺乳动物则相反,它们的身体会逐渐巨化,这种现象被称为“岛屿法则”。

这个进化速度会非常快。

对88种岛屿哺乳动物的调查表明,它们的进化速度要比大陆哺乳动物快两倍。

人类的文化进化其实也存在类似的“岛屿法则”。

对人类社会来说,“岛屿”并不一定是地理意义上的。

开放的岛国可以包容世界,自我封闭的大陆国家却是文化的岛屿。

一个国家如果闭关锁国成了世界的孤岛,那么由于缺乏来自外部的竞争压力和文化交流,也会很快地导致伟人矮化,鼠辈巨化。

这样的国家,会一时成为“矮象”和“硕鼠”的天堂。

但是不论是可爱的矮象还是可怕的硕鼠,终究还是都灭绝了。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9.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的语言特点除了准确严谨,还十分生动。

如“猪鼻子插葱有时的确是可以装象的”,活用歇后语,表现矮象之矮小;“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突出了矮象之矮小。

B.非洲丛林的象身高能超过4米,体重能达到12吨,而矮象身高不到1米,体重大约只有100千克。

象是最大的陆地动物,是矮象的祖先,矮象是从大象进化来的。

C.在岛屿上,大象不需要抵御大型的肉食动物,那里资源非常有限,身体小的象由于需要的食物量也小,反而容易生存下来。

这样,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大象的身体就变得越来越小了。

D.“岛屿法则”是指当大型的哺乳动物迁移到岛屿,它们的身体通常会逐渐矮化,而小型的哺乳动物则相反,它们的身体会逐渐巨化的现象。

这种现象也会体现在人类社会中。

【解析】 B项,“象是最大的陆地动物”表述不符合文意,文章开头是说“象是现存最大的陆地动物”。

【答案】 B

10.下列对这篇科普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历史上曾经有过一种象,成年时身高还不到l米,体重大约只有100千克,因此它是一种实质上不能称为象的象。

B.矮象曾经生活在地中海的西西里岛、马耳他岛以及其他许多岛屿,这是由那里被发现的大量矮象化石推断出来的。

C.大象身体庞大有利于保护自己,因为当身体大到连老虎、狮子也望而生畏时,大象就没了天敌,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

D.动物进化受地理环境影响巨大,如同种动物在大陆和岛屿上进化的结果迥异,而所有动物在岛屿上的进化结果则趋于一致。

E.本文通过对矮象与硕鼠的进化背景的分析,让我们看到了环境对进化所起到的作用,即环境的改变一定会使生命体发生变化。

【解析】 A项,“它是一种实质上不能称为象的象”错误,它实质上还是一种象。

D项,“所有动物在岛屿上的进化结果则趋于一致”错误,如通常,象在岛屿上会变小,啮齿动物在岛屿上会变大。

E项,夸大了环境的作用,不准确。

【答案】 BC

11.“岛屿法则”对我们有着怎样的启示?

请结合我国一直坚持实行开放政策谈谈你的理解。

(8分)

                                    

                                    

                                    

                                    

                                    

                                    

【解析】 首先要结合文本内容,明确“岛屿法则”的具体内涵,然后将其上升到国家层面,联系我国的开放政策进行分析。

【答案】 要想生存,必须开放。

一个国家如果不对外开放,就会缺乏来自外部的竞争压力和文化交流,而缺乏来自外部的竞争压力和文化交流,就会盲目自信,导致经济和文化建设缺乏动力和创新,轻则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重则导致国家的灭亡。

我国一直坚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就是避开“岛屿法则”的正确做法。

三、语言运用(12分)

12.城市建设中,有的地方特别重视文化古迹的保护;有的地方出于种种需要,拆毁了一些有重要价值的文物古迹,在回应外界质疑时,称此为“维修性拆除”“保护性拆除”。

你对“维修性拆除”“保护性拆除”的说法赞同吗?

请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4分)

                                    

                                    

                                    

                                    

                                    

                                    

                                    

【解析】 对此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无论持哪种观点,都必须说明理由。

可以从城市美感上答同意拆除,也可以从保护历史文化上答反对拆除。

【答案】 示例一:

不赞同。

理由:

不论是“维修性拆除”还是“保护性拆除”,其本质都是拆除。

这是狡辩。

这些不可移动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城市文化的标志,是民族精神的薪火。

示例二:

赞同。

理由:

这些文物经风雨侵蚀,已经破败,无法正常修复,在现代化都市中,犹如美人脸上的疤痕。

必须拆除,使它浴火重生。

1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4分)

据媒体报道,河北某中学推出实行“教师全程随班办公”制度,打破传统的师生学习和办公的空间藩篱。

学校每个教室后部设有班主任办公室,班主任通过办公室窗户能够零距离随时观察每位学生,在办公室随时掌握班级动态,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状态。

有人对此表示赞同,认为这种做法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也有人对此提出批评,认为让学生随时处于教师的“监控”之下并不是一种能起到良好教育作用的做法……

(1)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内容。

不超过30字。

                                    

                                    

                                    

                                    

(2)你对该中学的这一做法有什么看法?

                                    

                                    

                                    

【解析】 

(1)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文段内容的基础上,从文段中筛选出关键词,然后根据一句话概括文段主要内容的一般格式是:

“人物(或对象)+事件+原因或结果”(有的题还有字数限制)。

本文段的关键词:

河北某中学、推出“教师全程随班办公”制度、议论(第二段)。

(2)此题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答题时,要首先明确自己是赞同还是反对这一做法,然后可根据文段中推出“教师全程随班办公”制度这一做法的利与弊进行分析与探究,也可参考文段第二段这一做法引起的热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河北某中学推出“教师全程随班办公”制度惹争议。

(2)示例一:

这一做法能方便老师更好地管理班级。

班级中总有一些学习主动性较差的同学,这一做法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来监督管理班级的学习,这无论是对全班还是对那些主动性较差的同学的学习都有帮助。

此外,这一做法还有助于老师及时发现及处理班级的其他各种问题,比如各种意外或偶发或突发事件之类。

示例二:

这一做法恐怕效果将适得其反。

首先,学校毕竟是学校,不是军营,更不是监狱,没有必要时刻都让全体学生接受“监控”,这反而会让学生感到不自在,进而可能影响学校效果。

其次,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这种大包大揽式的“监控”式管理,反而制约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训练,无助于学生的成长。

14.(2016·全国乙卷)下面是某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4分)

                                    

                                    

                                    

                                    

                                    

                                    

                                    

【解析】 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对画面的理解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从构图的分支关系来看,“中华文化体验”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总体分“活动”和“讲座”两个环节,每个环节又包含几项具体内容。

要按顺序介绍清楚“活动”和“讲座”的具体内容及实施方式。

做到内容全面,表达连贯,语言简洁,不要超过字数要求。

【答案】 (示例)本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开设旗袍、围棋、国画三个讲座,并开展三项活动:

利用体育课体验太极拳,利用手工课体验中国结和剪纸艺术,年终举行太极拳表演和作品展示。

四、写作(60分)

1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陶潜说: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