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0432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下册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下册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

《四年级数学下册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下册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数学下册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

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比较小数的大小。

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使学生学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制复名数之间的相互改写。

4、使学生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重难点:

 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1、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51页上的内容和练习九的第1~5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其进率。

教具准备:

  米尺。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导入新课

二、新授:

1、用米尺测量黑板、讲台的长度,让学生观察后问:

用“米”作单位,能不能用整数表示出来?

2、让学生自己测量课本的长和宽,能不能以“厘米”作单位,用整数表示出来?

3、导言:

我们在生产和生活中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不够“1”的部分,如果仍然用高级单位来表示,可以用“小数”或分数来表示。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小数。

三、教学小数的意义:

1、教学例1:

依次按照课本三幅图片的内容,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⑴出示米尺让学生观察1米的长度。

提问: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长?

(1分米)写成分数是多少米?

米)还可以写成另一种形式:

0.1米。

3分米是

米,还可以写成0.3米。

⑵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

(1厘米)写成分数是多少米?

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7厘米是

米,还能写成0.07米;15厘米是

米,还能写成0.15米。

⑶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是多少毫米?

(1毫米)写成分数是多少米?

米)还可以写成0.001米。

8毫米是

米,还可以写成0.008米的形式,13毫米是

米,还可以写成0.013米的形式。

2、什么是小数?

小数有哪些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属于哪种计数法?

3、、练习:

教科书第51页的“做一做”习题。

三、巩固练习:

练习九的第1~2题。

四、作业:

练习九的第3~5题。

五、课后反思:

 

2、小数的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2--53页上的内容和练习九的第6~13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知道小数每相邻两个单位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理解并掌握小数数位顺序表;会正确地读写小数。

教学重难点:

 会正确地读写小数。

教具准备:

  小数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0.6里面有( )人十分之一  0.4里面有( )百分之一 

0.008里面有( )千分之一

二、新授:

1、引言:

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意义,今天我们进一步来学习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2、教学小数数位顺序表:

⑴复习整数数位顺序表。

⑵出示小数数位顺序表: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数位

.

十分位

百分位

千分位

万分位

计数单位

一(个)

十分之一

百分之一

千分之一

万分之一

①小数的计数单位哪个最大?

它和整数的个位的进率是多少?

表示十分之几的数要写在个位右面的第几位上?

这个数位叫做十分位。

②表示百分之几的数要写在个位右面的第几位上?

这个数位是什么?

它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③表示千分之几的数要写在个位右面的第几位上?

这个数位是千分位,它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呢?

④依理类推,再往下就是万分位、十万分位……

3、小结:

前面讲了写在个位右面,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实际应用时整数和小数常写在一起,这样的数还是叫做小数,小数点左面的数是整数部分,右面是小数部分。

4、教学小数的读法:

⑴出示例2:

读出下面的小数。

0、58      读作:

零点五八

3、5读作:

三点五

41、47  读作:

四十一点四七

⑵练习:

教科书第53页“做一做”1题。

⑶小结:

读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通常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5、教学小数的写法:

⑴出示例3:

写出下面的小数。

一点四    写作:

1、4

五点八  写作:

⑵练习:

教科书第54页“做一做”2题。

(指名板演)

⑶小结:

写小数时,要先写整数部分,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零的写作“0”),小数点一定要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点是实心的小圆点,不是其它的符号),再写小数部分,并且要按照小数的读法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不能有遗漏。

三、作业:

练习九的第6、7题。

四、课外作业:

练习九的第8~12题。

五课后反思:

 

3、小数的性质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59页上的内容和练习十的第1~6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并能运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和改写小数,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并能运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和改写小数。

教具准备:

  米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填空:

1分米= 厘米= 毫米    1元= 角= 分

  3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5元= 角= 分

二、新授:

1、引言:

我们在商店里常看到这样的标价:

手套2.50元,毛巾3.00元,这两个数表示什么意思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教学例1:

出示米尺并画出1分米的线段,问:

这段线段的长度有多长?

⑴1分米用米作单位是几分之几米?

米)写成小数呢?

(0.1米)

⑵1分米还可以用哪个比米小的单位来表示?

(10厘米)10厘米用米作单位是几个几分之一米?

(10个

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

(0.10米)

⑶1分米如果用毫米来表示是多少?

(100毫米)100毫米用米作单位是几个几分之一米?

(100个

米)写成小数是多少?

(0.100米)

⑷引导学生观察:

上面是的三个例子中,你发现了什么?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都是同一线段的长度,由此可见: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即:

0.1米=0.10米=0.100米

3、教学例2化简:

板书:

  0.70=0、7,105、0900=

4、小结:

大家观察一下,例1中的几个小数有什么不同?

末尾有什么变化?

提问后归纳出: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这叫做小数的性质。

利用小数的性质可以对小数进行化简。

5、练习:

练习十的第1、2题。

  强调:

小数末尾的“0”通常都可以去掉。

6、、自学例3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数的小数。

提问结果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

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如:

2.5元可以写成2.50元。

还可以在整数的个位的右下角写上小数点,再添上“0”使之变成小数的形式,如:

3元=3.00元。

7、练习:

教科书第59页下面的“做一做”习题。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的第3题

四、课后反思:

 

4、小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0页上的内容和练习十的第4--11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具准备:

  米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在○里填上“<”、“>”或“=”号。

  999○1001   654○543   89864○89863

二、新授:

1、引言:

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之一是:

从高位起一位一位地比较,相同数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那么,小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又是怎样的呢?

今天就要学习这一方法。

2、出示例4:

比较3、052.842.882.93的大小。

问:

这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是多少?

表示多少元?

比较整数部分能分出大小吗?

哪应该比较哪一位?

十分位上哪个数大?

这两个小数哪个大?

   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

后订正讨论总结方法。

三、小结:

小数大小的比较,要先比较整数部分,若不能分出大小,再比较十分位、百分位……方法与整数大小的比较相同。

四、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60页的“做一做”习题。

五、作业:

练习十的第4、5题。

六、课后反思:

 

小数点移动

教学内容

教科书61页例5、做一做及练习十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2.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及逻辑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发现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小数点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有什么关系?

  二、探究新知.

 

(一)、 把0.009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1. 教师提问:

0.009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变成了多少米(板书0.09米)

  同桌讨论:

把0.009米的小数点转化为0.09米,小数点是如何变化的?

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呢?

  教师让学生把0.009米和0.09米化成以毫米为单位的数.

 0.009米=9毫米

1.09米=90毫米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从4毫米和到40毫米大小有什么变化?

 使学生认识到: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2.教师提问:

把0.009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三位,得到什么样的小数?

 把这两个小数转化成为毫米为单位的数.

 0.9米=900毫米

  9米=9000毫米)

  小组讨论: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三位,小数有什么变化规律?

 使学生明确: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1000倍。

 3.让学生从上往下观察这四个式子,并把二、三、四个式子同第一个式子比较,引导学生找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100倍、1000倍……

 4.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l)教师提问:

上面的四个式子,如果从下往上看,9米变化为0.9米,0.09米,0.009米,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

原来的数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

  (3)引导学生概括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5.做一做.

  

(1)下面的数,同506比较,各缩小多少倍?

  5.060.50650.60.0506

(2)1.下面的数,如果去掉小数点,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0.70.250.0060.5062.4

  三、巩固发展.

  1.下面的数,如果小数点都有移到最高位数字的左边,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36.85.417.295128.6

 2.练习十1─4题。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

教学反思:

 

 

小数点移动规律的应用

教学内容

教科书62—63页例6、例7、做一做及练习十5—13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牢固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变化规律,并会应用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会应用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是教学重点.向右移动时位数不够要在右边添“0”,前面最高位的零必须去掉;向左移动时,位数不够时要在数的左边用“0”补足,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口答:

1.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   ).

2.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   ).

3.说说小数点移位的变化规律.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5:

把0.01平方米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出示表示0.01平方米的正方形

(1)把一个0.01平方米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用什么方法计算?

(用乘法计算)

(2)怎样列式?

(把0.01分别乘以10,100,1000)

板书:

0.01×10=

0.01×100=

0.01×1000=

(3)根据学过的规律,应怎样移动小数点?

启发学生分别说出移动的位数及得数.

(4)为什么0.01×1000得10?

(因为要扩大1000倍,需向右移动三位,而原数只有两位小数,还差一位,所以要在右边添一个0,补足数位.)

(5)0.01×100=1,为什么向右移动两位后得1,而不写成001?

引导学生明确,小数点向右移动后,不是零的最高位前面的零必须去掉,如0.01扩大1000倍得10,而不能得0010.

小结式提问:

根据上面的计算,要把一个数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怎样就可以了?

从而明确:

……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就可以了.

(6)反馈:

3.18×10         0.45×1000       1.2×1000

100×0.06        10×94.5         1000×0.34

订正时要说出道理.

2.教学例7:

把1平方米缩小到它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倍各是多少?

首先让学生独立试算,然后二人议论,最后全班交流.

1÷10=0.1

1÷100=0.01

1÷1000=0.001

小数点向左移动时,如果整数数位不够,要在数的左边用“0”补足,缺几位就补几个“0”,再点上小数点,左边整数部分也没有了,因此小数点左边还要添一个“0”,表示整数部分是“0”,

3.做一做教科书63页

4.小结:

(1)小数点向左移动时,如果整数数位不够,要在数的左边用“0”补足。

(2)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后,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

(三)巩固反馈

完成练习十第5—13题.

(四)全课总结:

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小数

教学内容:

课改实验教材小学四年级下册67页内容及练习

课题:

生活中的小数

课型:

活动课

教学目的:

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知识,使学生从直观上认识小数,并了解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并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重点、难点:

小数的意义

教法:

直观演示教学法和引导小组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直接引出本课教学内容,并激励以挑战。

(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汇报交流收集的生活中的小数

2、将汇报的结果分类写在黑板上:

3.每类指定几个小数,让学生说一说所表示的实际含义。

4.说一说主题图中小数的意义。

5.做一做,67页

三、巩固知识:

练习十一1―4题

四、全课总结

 

教学反思:

 

名数的改写

教学内容:

教科书68页-69页例1、例2“做一做”及练习十一4-1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单名数和复名数,在明确各种计量单位和单位间进率的基础上,会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写.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的方法,熟练的进行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

  教学难点

  熟练的进行时间单位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改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填空:

1米=()厘米  1公顷=()平方米

      1时=()分  1吨=()千克

2.导入:

请你按高矮顺序,给下面的小朋友排排队。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1,

1.教学把单名数改成小数.

  80厘米=_米

小组讨论交流:

(1)直接利用计量单位的关系,1厘米=1∕100米,80厘米中有80个1∕100米,所以80厘米=80∕100米=0.80米

(2)移动小数点的位置,1米=100厘米,80厘米=(80÷100)米=0.80米=0.8米.

(3)你喜欢哪种方法?

2.复名数改写小数

1米45厘米是多少米?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改写的方法。

复名数中高级单位的数不动,作为小数的整数部分;把复名数中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作为小数部分,而且也可以通过小数点向右移动来实现。

3.想一想,80厘米和1米45厘米改写为米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将小数点向左移动相应的位数。

4.做一做69页(上)

教学例2

1.教学把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单名数。

(1)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由米到厘米,是从高级单位到低级单位,要用高级单位前面的数乘以进率.将小数点向右移动。

(2)想一想:

1.32米=_厘米。

学生分小组探讨并汇报。

2.思考:

0.95米和1.32米改写成厘米数的共同点。

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以进率,将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应的位数。

3.做一做69页(下)

4.把80厘米、1米45厘米、0.95米、1.32米按高矮顺序排队。

三、巩固练习.

 1.18平方米=()平方分米 

6.45米=()厘米

  5千米300米=()千米 

  2.80千克=()克 

 2.练习十一4-12题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教学反思: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73页-74页例1、例2“做一做”及练习十三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二)使学生学会把较大的整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重点和难点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及把较大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是教学重点.

把较大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容易丢掉计数单位或单位名称,求近似数与改写求准确数容易混淆,这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我们已经学过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请大家回忆一下:

23956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多少?

省略千后面的尾数约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师:

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用的是“四舍五入”法.在实际应用小数的时候,往往没必要说出它的准确数,只要说出它的近似数就够了.例如,量得豆豆身高是0.984米,平常不需要说得那么准确,只说大约1米或0.98米.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与求整数的近似数相似,我们今天来研究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板书课题: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二)学习新课

1.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例10.984保留两位小数、一位小数和整数,它的近似数各是多少?

(1)首先要理解保留整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含义.还可以怎样表述?

引导学生理解,保留整数就是省略整数后面的尾数;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或者说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也就是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

(2)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是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仍然采用“四舍五入”法,看省略部分的最高位,是5以上的数,省去后在前一位加1,是4以下的数舍去.

在明确上述两点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试算,得出:

0.984≈0.98.

0.984≈1.0 0.984≈1

引导学生分别说明省略的方法.

提问:

(1)上面求出的近似数1.0,为什么末尾的0不能去掉?

(2)上面求出的两个近似数1.0和1,哪个更精确些?

引导学生讨论后明确:

1.0是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1是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所以1.0要更精确些.由此可知近似数末尾的0是不能去掉的,因为它表示近似数的精确度的.

总结求近似数应注意什么?

在学生议论的基础上,概括出注意两点:

(1)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取近似值.保留整数,就要看十分位;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看百分位……然后按照“四舍五入”法决定舍还是入.

(2)取近似值时,在保留的小数位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是0的,应保留,不能去掉.

反馈:

完成74页“做一做”(上面).

订正时说明保留的方法.

2.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出示例2

提问:

(1)把142800千米改写成用“万千米”作单位的数,应该用多少来除?

(2)应该把142800缩小多少倍?

(3)小数点应该向哪个方向移动几位?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为了简便只在万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去掉小数末尾的0.

板书;142800千米=14.28万千米

师启发提问:

既然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只要在万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再写上单位“万”,那么要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应该怎么办?

3.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后,再求近似数.

778330000千米是亿千米?

把这个数改写成用“亿千米”作单位的数.

学生独立改写成778330000千米=7.883亿千米,并说出改写的方法.

提问:

如果要求保留一位小数怎么办?

启发学生自己得出(接上题)≈7.8亿千米,并说出保留一位小数的方法.

反馈:

完成74页下面“做一做”

订正时要注意,防止改写与省略混淆.

4.区别对比.

例2的学习中,有的数需要把它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有的则还需要保留位数求近似数,它们有什么区别?

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后明确:

(1)求近似数需要省略某位后面的尾数.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要看十分位是几,……然后按照“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还是入.求出的是近似数,应用“≈”表示,在保留的小数位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是0的,0应当保留,不能丢掉.最后要注意别忘记写单位“万”或“亿”,遇有单位名的要写上单位名称.

(2)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求的是准确数,就在“万”或‘亿”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遇有单位名称的要写上单位名称,应用“=”表示,并写上单位“万”或“亿”.

(三)巩固反馈

1.我国第二大岛海南岛的面积是32200平方千米,把这个数改写成以“万平方千米”作单位的数,再保留一位小数.

2.把135000000人改写成以“亿人”作单位的数,再保留一位小数.

(四)作业

练习十二.

(五)全课总结

 

教学反思: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78—79页整理和复习及练习十三1—5题。

教学目标

对本单元所学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以加深对小数的认识。

教学过程

1.第1题复习小数的意义。

(1)说说什么样的数叫做小数?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从大到小地说出小数的数位顺序。

(2)做79页的第1题并说说每个小数表示的具体含义。

2.第2题复习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1)想一想小数有什么样的性质?

整数有没有相同的性质,整数的末尾添0,大小有没有变化。

(2)小数的大小与整数的大小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比较78页第2题的4组小数的大小。

边比较边说比较的方法。

3.复习小数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