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0558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一轮复习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一轮复习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一轮复习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一轮复习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一轮复习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考一轮复习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考一轮复习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考一轮复习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考一轮复习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考一轮复习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考一轮复习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考一轮复习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考一轮复习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考一轮复习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考一轮复习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考一轮复习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考一轮复习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考一轮复习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考一轮复习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考一轮复习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一轮复习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docx

《高考一轮复习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轮复习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一轮复习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docx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第19讲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教材版本

全国通用

课时说明

2课时

知识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复习目标

准确把握文中所写的人、事、情、理、言、时、地等主要信息

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论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分析概括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复习重点

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论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复习难点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6-21题。

(2016年上海卷高考试题)

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

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

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

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皆不就。

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

②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夏,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①令吴罢守。

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

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以下,侍卫不过十数人,而颇以畋渔废政。

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棨当营门曰:

“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

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

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

”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③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

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

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

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

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

抗尝病,祜馈之药。

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

“羊祜岂鸩人者?

④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载者,祜黯然不应,退告诸子曰:

“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

【注】①诡计:

奇计。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

(1)博学能属文

(2)祜独安其室

【答案】

(1)连缀,写作

(2)安抚

【解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的

(1)里根据前面“博学”和后面“文”可知,译为动词词性,和文章搭配,故译为“连缀、写作”;

(2)根据“其室”可知译为动词,结合后面内容“恩礼有加焉”可知,译为“安抚”。

还要注意近几年文言实词错误选项经常出现一词多义现象,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

17.为下列居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

(1)皆计所侵,送绢偿之()

A.侵占B.侵犯C.侵害D.侵袭

(2)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

A.结交B.连接C.往来D.沟通

【答案】

(1)A

(2)C

【解析】

(1)句根据文意“割谷为军粮,都按照所割的数量”译为侵占;

(2)句结合语境“羊祜和(吴国)陆抗两军对峙,互通使者往来”可知,选项C正确。

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的

(1)句根据文意“割谷为军粮,都按照所割的数量”译为“侵占”;

(2)句结合语境“羊祜和(吴国)陆抗两军对峙,互通使者往来”可知,选项C正确。

还要注意近几年文言实词错误选项经常出现一词多义现象,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

1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今君乃亡赵走燕

B.称为“羊公”,不之名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

D.人臣树私则背公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答案】C

【解析】A项译为才;“乃”字是语气助词,可以起到承接的作用。

B项结构助词,不译;宾语前置句的标志,不译。

C项“所”,译为代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

D项译为就;已经。

文言虚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的选项A项①句“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译为“才”;②句“今君乃亡赵走燕”表示语气助词,可以起到承接的作用。

此外还需要注意是否合语境,感情色彩等。

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

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

19.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6分)

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

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答案】每次于吴人交战,约定好日期才出战,不用偷袭的方法。

将帅中有想进献诡诈计谋的人,(羊祜)就拿出美酒让他喝,使他说不出口。

【解析】此题中的“克”“为”“辄”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定语后置句。

使句意通顺。

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主要重点词语的翻译:

“克”译为“约定”,“为”译为动词,做,“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定语后置句,“辄”译为“就”,需要补充主语“羊祜”。

20.第④段中“此意”指的是:

做大臣应当_____________。

(2分)

【答案】不谋权私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此意”的内涵,做大臣应该怎么做,人物是“做大臣”,品质是“怎么做”,结合题干提示,把“此意”放回原文,结合“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可知,应该指不树私背公,自守卫疆界,不要贪求小利。

“此意”为不谋权私。

21.依据②③两段相关事迹,概括羊祜的主要品质,完成表格。

(4分)

相关事迹

羊祜的品质

安边垦田

(1)__________________

徐胤当门

(2)__________________

邓香归降

(3)__________________

陆抗服药

(4)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足智多谋

(2)闻过能改(3)宽厚待人(4)坦荡磊落

【解析】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

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②放回原文。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博学多才、善于写文,须眉秀美,善于论辩,同郡的夏侯威认为他很不一般,将兄弟夏侯霸的女儿嫁给他做妻子。

羊祜被荐举为上计吏,州官四次征辟他为从事,但羊祜都拒绝就职。

夏侯霸投降了蜀汉。

其亲属怕受牵连,大都与其家断绝了关系,只有羊祜,安慰其家属,体恤其亲人,亲近恩礼,超过常日。

司马炎称帝后,有吞灭吴国的志向,任命羊祜为荆州诸军的都督,镇守南夏,(羊祜的政绩)深得江汉地区百姓的欢心。

吴国石城驻军离襄阳七百多里,常常侵扰边境。

羊祜在军中,常穿着轻暖的皮裘,系着宽缓的衣带,不穿铠甲。

铃阁之下,应命侍卫的士卒也不过十几个人。

并且,喜欢打猎钓鱼,常常因此荒废公务。

有一天夜晚,他想出营,军司马徐胤手持柴戟挡住营门说:

“将军都督万里疆域,哪能这样轻心放纵,将军的安危也就是国家的安危。

除非我死了,今夜此门才得开。

”羊祜正色改容,连连道歉,从此很少外出。

每次于吴人交战,约定好日期才出战,不用偷袭的方法。

将帅中有想进献诡诈计谋的人,(羊祜)就拿出美酒让他(们)喝,使他(们)说不出口。

吴将邓香到夏口抢掠,羊祜悬赏活捉邓香,邓香押来以后,羊祜宽容他,放他回去。

邓香感激羊祜不杀之恩,便率亲兵来降。

羊祜率军走到吴国境内,割田里的谷子作军粮,每次都计算所割谷物的数量,然后送去丝绢作赔偿。

每次会集众人在长江沔水一带打猎,都不越过晋的边界。

如果猎物先被吴人射中却被晋兵获得,都原封不动交还吴国人。

于是吴国人心悦诚服,称羊祜为“羊公”,而不称他的名字。

羊祜与陆抗两军对垒,双方使者来往沟通。

陆抗称赞羊祜德高望重,即使乐毅、诸葛亮也不能超过。

陆抗曾经患病,羊祜送了一服药给他,陆抗毫无疑心地服用了。

许多人劝陆抗不要服这服药,陆抗说:

“羊祜怎么会用毒药害人呢?

羊祜的女婿劝羊祜说:

“购置些田产家业,也好卸官后有所归宿,后事有所依托,这样不是很好吗?

”羊祜当时没有答话,事后告诉子女们说:

“作为人臣,经营私业就违背公事,这是很糊涂的做法,你们应记住我这些话。

二、温故知新夯实基础

1.筛选文中的信息

“筛选文中的信息”就是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准确把握文中所写的人、事、情、理、言、时、地等主要信息,从而对试题提供的选项信息进行辨析和判断,或者根据试题要求对有关信息进行提炼表述。

这一考点考查的范围比较广,文段中的有关词句、文段的层次结构、语言技巧,都可以成为筛选的信息对象,近年来高考试题涉及提取的信息内容主要是:

(1)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信息;

(2)表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特点的信息;(3)反映人物道德情操和聪明才智的信息;(4)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信息。

考查的基本题型是客观选择题型。

考查考生对某一方面综合信息进行筛选和辨识的能力,这是高考考查的主导题型;从阅读材料中选出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要求选出符合某一方面信息的选项,这是高考的辅助题型。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它要求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论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考查时,一般涉及某个论点的依据、某种现象的内在本质、某件事发生的原因及其发展所导致的结果、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等等,故应用性、综合性较强。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就是指作者对文章中所提及到的人物的态度,是歌颂、赞扬、认同、怜悯,还是讽刺、贬斥、反对、嘲笑;也包括作者对文中所叙述事情的态度,是拥护、肯定,还是反对、否定。

对该考点,我们需要明白的是,这些观点态度不是我们阅读时的认识,而是作者在行文中的流露。

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根据作者对人物或事件的潜藏有某些情感认识的表述,分析概括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我们关注的重点不能停留在故事本身的内容,而应是作者在文中的观点。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表达形式是多样的,有的是开篇明义,直抒胸臆;有的寄寓故事,含而不露;有的通篇叙述,卒章显志……但有一点往往是一致的,那就是作者的观点态度多是文中议论性的句子。

大家要注意甄别筛选,以便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4.解答分析综合题的五种方法

1)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阅读时应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材料,一是把主要材料弄清楚并进行合理归类,逐层切分,弄清每段、每层的意思;二是将叙述性内容与说明或阐述性内容之间的关系搞清楚,对作者选取的材料、记叙的角度、叙述的语气,以及相关的议论、抒情等,做到心中有数;三是抓住文章的主要观点,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条分缕析,不要遗漏。

2)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阅读题干时,必须读全、读准题目,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楚选对的还是选错的。

只有对题干做出全面、准确的分析与理解,才能正确答题。

3)题文对照,逐项检查

做题时要将选项的内容,逐条与原文的相关部分作比较,看选项的表述是否与原文一致。

特别是在人物的角度,事情的件数与行为的程度、实效、时间、因果等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要努力培养把人物、事件一一迅速从原文中找出来的能力。

4)利用选项,排除干扰

在一般情况下,试题设置常常是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错误的选项,如果考生能充分运用排除法、比较法,选出错误的一项应该是有把握的。

另外,如果试题提供了文段的出处、题目、尾注、作者的有关情况及背景知识等,考生就应该充分加以利用。

因为考生可以依据这些信息,联系作者的生平及思想,联系时代背景,进行综合分析。

5)认真检查,全面验证

常见的方法有代入法——将所选答案放回原文中,看看是否合理;析错法——即能说出自认为错误的一项的错因;否定法——即先假设自选的答案不对,予以否定,但又否定不了时,表明答案准确无误。

三、典例剖析思维拓展

考点1.筛选文中的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2017年新课标Ⅰ卷高考试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

父思,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

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

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

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

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

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

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

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

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

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

母忧去职。

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

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

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

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

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

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

曰:

“亲戚争财,为鄙之甚。

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

”十年,卒,时年四十二。

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

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

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

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

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

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

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

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B项细节错误,原文是“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不是“极有文才口才”,而是“言辞简约”。

【易错点】文中常与弟子唱和,可推断出极有口才,但这种推断是缺乏证据的,因此要联系上下文仔细阅读。

【方法点拨】一看人,二看事,三看时和地。

正确解答这类题,需仔细阅读全文,准确全面地把握文章所写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

然后将选项跟原文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对照,找出错论。

本题设计人物与事件出错。

考点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2017年新课标Ⅱ卷高考试题)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

少有节操。

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

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

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

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

顾谓仇曰:

“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

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

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

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

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

“赵憙真长者也。

”后拜怀令。

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

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

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

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

王曰:

“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

”帝曰:

“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

其年,迁憙平原太守。

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

憙上言:

“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

”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

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

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

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

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

及薨,车驾往临吊。

时年八十四。

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熹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

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而暂时放过仇家。

B.赵熹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

他虽与邓奉友善,但屡次谴责邓谋反,最终受到皇上赞赏。

担任怀令时,坚持诛杀李子春,皇上也拒绝了赵王求情。

C.赵熹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

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D.赵熹忠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

他官拜太尉时,南单于称臣,乌桓等来朝,于是受命对边事作长久规划。

他患病去世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问吊唁。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意的把握和概括。

C项,“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有误。

原文说的是“余党当坐者数千人”“乃悉移置颍川、陈留”,并没有说“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选项无中生有。

【易错点】对句子的理解不够细致。

【方法点拨】对于此类题目,考生可以在第一遍阅读完文本后,再带着选项进行第二遍阅读,此时便要依据时间、年号国号、地点、官职等找到对应的句子,比如本题中的“邓奉”“怀令”“平原太守”等内容。

最后把选项的内容与文中句子进行比对即可。

考点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题。

(2017年江苏卷高考试题)

汪容甫先生行状

王引之

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

少孤,好学。

贫不能购书,助书贾鬻书于市,因遍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

年二十,应提学试,试《射雁赋》第一,补附学生,诗古文词日益进。

仪征盐船阨于火,焚死无算,先生为《哀盐船文》,杭编修世骏序之,以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由是名大显。

当世通儒如朱学士筠,卢学士文弨,见先生所撰,咸叹赏以为奇才。

年二十九,始颛治经术。

谢侍郎墉提学江左,特取先生为拔贡生。

每试,别为一榜,列名诸生前。

侍郎尝谓人曰:

“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

”其见重如此。

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往谒,答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

毕尚书沅总督湖广,招来文学之士。

先生往就之,为撰《黄鹤楼铭》,歙程孝廉方正瑶田书石,嘉定钱通判坫篆额,时人以为“三绝”。

先生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

乃博考三代典礼,至于文字训诂、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

又深于《春秋》之学,著《春秋述义》,识议超卓,论者谓唐以下所未有。

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

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

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

事母以孝闻,贫无菽水,则卖文以养,左右服劳,不辞烦辱。

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

年五十一,卒于杭州西湖之上。

先生,家大人之所推服也。

其学其行,窃闻于趋庭之日久矣。

而先生于予所说《尚书》训诂,极奖励,以为可读父书,则又有知己之感焉。

虽不能文,尚欲扬榷而陈之,以告后之君子。

(选自《王文简公文集》,有删节)

9.根据第三段,概括汪中在治学、为文方面的特点,不超过30个字。

(4分)

 

【答案】治学:

范围广泛,学有专精。

为文:

取则于古,自成一家。

【解析】根据原文“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博考三代典礼”“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可概括出答案。

【易错点】归纳内容要点时用词不够准确

【方法点拨】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作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根据题目要求找到答题区间,然后划分层次,再摘选关键语句组织答案。

本题答案在第三段,注意从治学、为文两方面概括。

四、举一反三成果巩固

考点1.筛选文中的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题题目。

(2016年江苏卷高考试题)

祖讳汝霖,号雨若。

幼好古学,博览群书。

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

遂输粟入太学,淹蹇二十年。

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

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轳传食,不下楼者三年。

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文恭。

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

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欷歔。

是日将别,顾大父曰:

“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大父泣曰:

“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藨蔉尚不敢不勤。

”文洁曰:

“有是乎?

吾且面试子。

”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成,文不加点。

文洁惊喜,击节曰:

“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

阳和子其不死矣!

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鹤鸣山,昼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

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

入闱,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

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矣。

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

“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

”公曰:

“亟取若笑资来!

”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

《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寀多名下士。

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袴子。

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鞫之。

贞父语同寅曰:

“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

”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

贞父歙然张口,称:

“奇才!

奇才!

”遂与大父定交,称莫逆。

满六载,考卓异第一。

【注】①文恭:

张元汴,号阳和,谥文恭,张汝霖的父亲,张岱的曾祖父。

 ②藨蓘:

耕耘。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汝霖早年虽博览群书,但在科举方面并不顺利,直至他父亲去世都没有考取功名。

B.邓文洁公听信别人的传言,认为张汝霖已难以造就,后通过当面测试才改变了看法。

C.张汝霖参加科考时差点因老教谕的昏聩而名落孙山,幸赖主考官的慧眼才榜上有名。

D.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张汝霖下笔千言,精准断案,黄称赞他为奇才。

【答案】D。

【解析】题中同D选项相关的内容是:

刚好巡抚布置一件疑难案件,让五个县的县令会同审理。

黄贞父对同事们说:

“按照惯例这个案件应该交给我办,我不接受,大家也不要接受,我准备用这个案件来难倒张广昌。

”我祖父知道他的心意,就拿起笔写了好几千字,判断案子就像很有经验的老年官吏。

黄贞父吃惊地张开嘴,称赞祖父是“奇才!

奇才!

”黄贞父就决定同我祖父建立朋友关系,并成为莫逆之交。

据此可知该项错误。

同A项相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