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学扩建工程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0733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03 大小:6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级中学扩建工程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高级中学扩建工程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高级中学扩建工程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高级中学扩建工程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高级中学扩建工程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高级中学扩建工程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3页
高级中学扩建工程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3页
高级中学扩建工程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3页
高级中学扩建工程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3页
高级中学扩建工程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3页
高级中学扩建工程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3页
高级中学扩建工程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3页
高级中学扩建工程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3页
高级中学扩建工程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3页
高级中学扩建工程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3页
高级中学扩建工程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3页
高级中学扩建工程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3页
高级中学扩建工程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3页
高级中学扩建工程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3页
高级中学扩建工程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3页
亲,该文档总共10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级中学扩建工程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

《高级中学扩建工程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级中学扩建工程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10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级中学扩建工程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

年平均降雨量1351mm

常年主导风向西北偏北

强风向东北偏北

4.工程子项编号

A区B区

——总平面图A0——总平面图B0

——幼儿园电化楼A1——报告厅B1

——小学部教学楼A2——培训教学楼B2

——初中部教学楼A3-1——综合实验楼B3

——初中部教学楼A3-2——培训教学楼B4

——图书综合楼A4——培训宿舍B5-1

——小学司令台A5——培训宿舍B5-2

——小学初中食堂A6——培训住宿管理B5-3

——初中部宿舍A7-1——培训招待所B6

——小学部宿舍A7-2——培训招待所B7

——高中部宿舍A8——活动中心B8

——高中部宿舍A9

——教师公寓A10-1

——教师公寓A10-2

——教师公寓A10-3

5.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要求

5.1全面体现XX建设集团提出的“绿色学校、智能教室、系列教育”的理念。

5.2充分考虑周围的人文、地理环境,尤其是与现有高中的关系。

正确分析基地环境,创造出一个清晰简洁的,保证建筑使用功能的高效性的城市肌理结构。

5.3根据学校建筑的特点,强化建筑组群的联系,充分营造学习、生活、交流的场所。

注重单体建筑的适用性、经济性,保证建筑物基本结构和功能布置的灵活性。

5.4总体布局有序,主次分明,交通流线清晰;

空间前后连贯,一气呵成。

具有整体的教育园区建筑形象,能充分表现出其舒展、大气的性格特征。

5.5创造简洁、精致、开敞和具有现代感的建筑造型。

在统一和谐的基础上体现单体建筑的多样性。

5.6设计特点

消防等级:

多层耐火等级为二级;

图书综合楼、培训宿舍等高层耐火等级为一级。

抗震:

不设防(非抗震)。

人防:

不考虑。

主要结构形式:

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防水等级:

屋面为Ⅱ级,地下室为Ⅱ级。

暖通:

培训学校招待所和图书综合楼采用集中空调;

培训宿舍及培训管理办公采用分体空调;

教学楼、宿舍等预留空调机位,暂不考虑使用。

另外培训招待所供应热水。

6.总平面设计

6.1场地概述

本工程位于XX市经济开发区吴宁镇白云大道148号,世纪大道南侧。

基地分为两大块,其中一块与现有XX高级中学接壤,用地面积86842㎡;

培训学校用地被南田路隔开,总用地面积49856㎡。

地块周围交通便利并和风景秀丽的白云文化城相毗邻。

场地原有民宅已基本拆迁完毕,地势平整。

6.2总体设计

为了保证教育园区建筑组群的整体性、连续性及活力,我们在充分分析用地因素的基础上,采取“化零为整”的手段,达到充分利用土地,创造优美校园环境的目的。

具体地说,根据基地条件,合理躲开泄洪渠(现在泄洪渠紧邻小学操场一边),在校园内将泄洪渠加上盖板变为暗渠,又和规划部门沟通改变原珊瑚路走向,这样使得小学和初中的用地完整,也使得幼儿园自成一体,并且把高中部从形式上区分开来。

延续原高中部的轴线,又使得整个教育园区一气呵成,利于环境资源共享。

同时,经过和建设单位的多次考察、交流沟通,最后达成共识——将培训学校布置在南田路以西的用地上,设置较有规模的健身活动中心,在满足培训学校的使用情况下可以向教学开放,节假日也可以向市民开放。

并且还在培训学校内设置了XX建设集团的招待所,这部分功能既可以满足培训学校高峰期的使用,又为培训人员提供了住宿的多样性。

这样的布局使得大的功能分区更合理,管理使用也更方便。

也使全区建筑统一和谐的风貌得以保证;

另一方面,对各建筑物在高度和位置上错落有致地进行设计,保证了中心区内各单体建筑的生动多样性。

另外,建筑布局在尽量争取好朝向的同时又照顾城市道路的关系,并且兼顾了规划建筑关系与相互影响,从而确保了城市肌理的完整性。

间距与日照分析。

所有教学楼长向之间最小间距大于25米,教学楼长边朝向运动场地的距离也大于25米,均满足教学楼的间距规范,同时也保证冬至日2小时的日照要求;

幼儿园间距也大于25米,同时满足冬至日3小时的日照要求;

学生宿舍及教师公寓在保证卫生间距的条件下同时满足大寒日3小时的日照要求。

日照分析详见文本分析图纸。

6.3功能布局与配套服务

考虑到用地的周围情况,小学、初中的主入口设置在南田路上,并用围合的广场来营造开放、大气的气氛。

幼儿园入口设置在白云路上,在出入口就近设置集中停车场。

幼儿园、小学初中的食堂都有各自的出入口,减少交叉污染。

对高中部原有资源予以整合,和新建的小学、初中整体考虑,减少重复建设,优化资源配置。

针对原高中部学生宿舍的不足采取就近解决的办法,新增的宿舍靠近原有的宿舍,住宿气氛较好,而且离食堂教学区不远。

将高中部的部分专业教室迁至新建的图书综合楼,解决现在高中部建筑面积紧张的局面。

教师住宿统一安排在沿南田路一侧的教师公寓,使用方便,并能形成良好的居住环境。

沿街两层部分考虑了店铺,这部分功能的设置既可以方便在校师生的生活(目前周围配套设施很不完善),并且隔离了南田路上的噪音,保证了教学区的安静。

幼儿园每个班有自己独立运动场地,也有全园集中的场地;

小学有配套的250米操场,并且建有风雨操场,篮球场在活动区集中设置;

初中和高中和用原来高中部的400米标准运动场,在运动区集中设置篮球场。

培训学校的主入口设在南田路上,在入口处利用造型别致的活动中心、康体娱乐以及标志性钟塔等营造极具活力的交流广场。

次入口西面的规划道路上,是培训教学区的主要入口;

车行出入口设在南面的规划道路上,并在入口处设有停车位,尽量减少人车之间的相互干扰。

培训学校的空间组织体现“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境,并且在色彩搭配上利用黑、白、灰,适当位置点缀暖色,整体构思是为学员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场所。

培训学校设有较具规模的活动中心,功能有25长游泳池,还有健身场馆、羽毛球、乒乓球室、棋牌室等;

在培训管理楼下还安排了康体娱乐中心;

室外设计了一条200多米长4米宽的塑胶健身跑道,紧急时兼做消防环道用。

6.4人流、交通组织设计

由于整个教育园区规模比较大,车流、人流量多,并且具有瞬时性质的特点,我们考虑:

充分利用规划条件,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部有各自相对独立的出入口,并且在各自出入口就近布置集中停车场,这样可以避免上学、放学时人流的交叉,也方便家长接送小孩。

通过南北轴线的强调和空间节点布置加强整个园区块的纵向联系,使得各个区域在相对独立的前提下整体上很连贯。

另外食堂、后勤出入口相对独立,使用方便。

培训学校靠外环道路和内部庭院、休闲道路和广场等将各部分功能紧密的组织在了一起,又使得分区明确。

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采用半地下停车库和部分地面停车来解决;

学生食堂停车位设在后勤出入口一侧,同时还安排了一个独立的杂务院,食堂的停车位晚上还可以给教师公寓提供停车。

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共有机动车位198,其中架空层车位78辆,地面120;

自行车位架空层1260辆(每辆按1.6平米计算),地面650辆。

培训学校在学员宿舍下设置半地下停车库,又在车行出入口和靠世纪大道一侧设置固定停车位,在主、次入口的广场上则考虑临时停车位。

机动车位总计172,其中架空层车位71辆,地面101;

地面自行车位450辆。

6.5消防、人防设计

消防详见第9项消防专篇

由于本工程建筑单体层数都比较低,只有极个别楼下有地下室,且地下室面积相对极小,经业主与当地职能部门沟通,暂不考虑人防工程。

6.6节能设计

消防详见第14项节能设计专篇

6.7建筑形式与材料

为营造舒展、大气又体现幼儿园、小学、初中建筑的特点的校园气氛,设计考虑:

1)强化建筑形象的整体性个性。

单体建筑为整体性“服务”,一般单体不张扬,重要单体有特点,主次呼应,层次丰富,避免杂乱无章的感觉。

2)教学楼单体建筑通过局部突出构造和有序升高设置楼梯间,形成十分丰富的外立面。

图书馆的形式则体现出开放、大气、舒展的意境。

3)建筑造型运用虚实对比的手法。

窗洞较深,既避免了教室眩光,又可以利用窗下墙来设置储物柜,并且预留了适当的空调机位。

4)充分表达建筑群的品位及学校建筑的特点,不盲目追求“时尚”。

设计采用了暖色的条形面砖和白色涂料作为外墙材料,局部采用钢、玻璃及面墙,营造出尺度得体,平和近人的校园气氛。

在合适工程造价前提下靠精心设计的细部和材料对比提升建筑品质。

5)培训学校用现代的手法来诠释地方特色,整体色彩搭配上利用黑、白、灰,适当位置点缀暖色,结合庭院水景绿化来营造江南园林化的校园气氛,从而为学员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场所。

6)建筑外填充墙采用粘土多孔砖,内填充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

6.8绿化和室外景观设计

本工程绿化以点、线、面结合布置,顺着建筑的秩序,成片的阔叶树自然地排列于室外空间,有机地对其空间进行着界定。

小的景观节点和道路交叉处的绿化处理为“点”的形式,沿路则布置为“线”的形式,结合图书馆等单体布置大的集中绿地,配合适当的水景,形成“面”的绿化。

将来植物配置也充分考虑地域性和季节性,大小结合,疏密得当,营造良好的小气候环境。

另外还考虑部分垂直绿化,利用部分屋面、窗下花池、山墙面种攀缘植物,丰富绿化层次,进一步美化校园环境,营造宜人的生态绿色校园环境。

6.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A区(小学、初中、幼儿园)综合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

项目

计量单位

数值

备注

总用地面积

86842

建筑占地面积

22245

绿地总面积

30870

总建筑面积

83725

其中

地上建筑面积

77034

地下建筑面积

1068

不计入容积率

架空层建筑面积

5623

幼儿园规模

班/人

12/360

小学规模

24/1080

初中规模

24/1200

机动停车数

198

地面停车

120

地下停车

78

自行车位

1910

其中架空层为1260

容积率

0.89

建筑密度

%

25.6

绿地率

35.6

A区(小学、初中、幼儿园)报批建筑单体明细表

子项

建筑名称

建筑基底面积㎡

架空层(地下)停车位

架空层

非架空层

A1

幼儿园

4554.5

2230.5

238.5

4316.0

架空层建筑面积按其投影面积一半计算(余同)

A2

小学教学楼

5707.4

1489.3

299.2

5408.2

A3-1

初中教学楼

3083.6

813.7

209.6

2874.0

A3-2

5363.7

1650.0

A4

图书综合楼

16429.9

2278.0

202.8

15159.9

总面积含地下设备机房1067.7㎡

A5

小学风雨操场

1884

1934.5

1684

总面积含屋顶覆盖面积200.0㎡

A6

小学初中食堂

7268.3

3289.0

80.3

7188.0

总面积含文化音像店2191.0㎡

A7-1

初中部宿舍

6547.0

947.6

895.2

5651.8

29

各子项总面积含架空层车库面积2408.5㎡,阳台面积按一半计算(余同)

A7-2

小学部宿舍

6562.3

1001.3

1037.3

5525.0

540自行车

A8

高中部宿舍

2986.4

391.0

476.0

2510.4

13小车位

160自行车

A9

4039.5

639.0

622.0

3417.5

380自行车

A10-1

教师公寓

6758.7

1871.6

520.6

6238.1

12小车位

60自行车

总面积含架空层车库面积1516.8㎡

学校办公429.5㎡

总面积含沿街店铺5395.2㎡

不含骑楼627.9㎡

A10-2

6692.4

1871.8

6171.8

A10-3

5846.8

1297.5

5326.2

合计

83724.5

22244.8

5662.7

77034.2

78小车位

1260自行车

B区(培训学校)综合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

49856

15046

16210

61237

57053

4064

120

培训学校规模

1200

172

101

71

自行车位(地面)

450

1.14

30.2

32.5

B区(培训学校)报批建筑单体明细表

B1

报告厅

1520.6

685.4

B2

教学楼

5534.2

1351.8

B3

综合实验楼

8446.3

1716.3

120.3

8326.0

B4

6278.4

1536.1

B5-1

培训宿舍

6728.3

1095.2

39

B5-2

6501.7

5320.4

32

总面积含地下室1181.3,另一、二层为厨房餐厅

B5-3

培训住宿管理

3991.5

862.7

一、二为康体娱乐中心

阳台面积按一半计算(余同)

B6

培训招待所

6668.2

1624.0

B7

7167.3

1995.6

B8

活动中心

8400.5

3084.0

6926.0

总面积含地下面积1474.5

61237.0

15046.3

57053.0

7.建筑单体设计

7.1幼儿园、小学、初中部分

1)幼儿园(A1)以舒展活泼的形体向南向打开,并且和世纪大道走向呼应。

音体室底层架空形成戏水池和活动广场,也使南向的景观向内院得到渗透,并且为小学、初中入口提供了对景。

单体之间连廊的设计既增加的院子的围合感,又给雨天行走提供了方便,并且把后勤杂务院很自然的隔离了开来。

杂务院也有自己单独的出入口,保证洁污分离。

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基本功能外,设计中还考虑了手工室和琴房,增加小孩的素质教育。

室外每个班有自己独立的运动场地,全园还有集中的活动场地,在室外还布置了30米的塑胶跑道、饲养角等功能。

沿世纪大道一侧在10米城市绿化带的基础上又后退约20米做种植园,这样既可以减少道路噪音对幼儿园的影响,又可以增加小朋友与大自然的接触机会。

幼儿园考虑用集中空调降温采暖。

2)小学(A2)的教学楼两排一组围合成活动院子,而和图书馆围合的院子以绿化为主,并且将靠近图书馆的教学楼一层局部架空,使得绿化庭院和活动庭院相互渗透,可以减轻图书馆体量对小学的压力,小学教学楼的服务房间设置在两排楼的中间,并且将联系过道加宽变为空中活动小广场,在课余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休息与交流。

小教室预留了空调机位和空调冷凝水管,为以后安装空调做了准备。

3)中部(A3)教学楼沿道路错落布置,这样一是躲开了图书馆的体量压力,并且让院子向南向打开,争取更多的阳光和绿地。

得体的水系设计更是加大了教学区域的进深,也为学习交流营造了良好的气氛。

服务空间也和小学一样处理,安排在两栋教学楼之间。

另外这样的布局拉开了小学和初中的距离,可以避免小学和初中每节课长短不一样造成的互相影响,并对靠近中心绿化庭院一侧的教学楼梯间予以了特别处理,别致的造型既丰富了庭院空间,又进一步减小小学和初中的互相干扰。

初中部的实验楼单独一栋,便于管理与上、下水设计,底层有连廊和教学楼连接。

教室预留了空调机位和空调冷凝水管,为以后安装空调做了准备。

4)图书综合楼(A4)布置在南北中轴线上,高度为12层,无论高度还是位置都为全校的中心,里面布置的功能也比较综合。

图书馆的一层门厅设计为开放式的,一是使得南北轴线连续,也避免了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去图书馆时的人流交叉,二是可以给来图书馆的师生提供丰富的交流空间。

图书综合楼开放门厅右边一至三层安排的是小学的专业教室和图书阅览,还有一个200人的报告厅和一个同规模多功能厅;

门厅左边一层为初中的图书阅览室,还有全校的医疗诊室,二、三层为高中学生的图书阅览室和教师阅览室;

四、五层为高中部扩建部分的专业教室,六层以上为全教育园区的集中办公场所。

图书综合楼采用集中空调系统,设备机房主要布置在地下一层,部分空调机组设置在屋面,另在屋顶还设计24吨的消防水箱。

5)小学风雨操场(A5)紧邻小学的250米操场,造型别致,和旁边的幼儿园相呼应。

风雨操场主要功能为一室内篮球场,还有活动室、广播室和器械库房等。

小学风雨操场又利用退台形成操场的看台和司令台,给学校开运动会提供了方便。

6)小学、初中食堂(A6)因为处在轴线的尽端,入口空间设计为开放的两层高阳光大厅,既解决了学生就餐高峰时的拥挤又使得轴线的收束自然得体。

在入口大厅的两侧还设计了半开敞的楼梯直接可以上至二楼,进一步疏导高峰时的人流。

食堂还在靠近后勤出入口的地方安排了杂务院,方便使用,减少食堂的垃圾交叉污染。

食堂临南田路一侧布置的功能为文化音像店,和食堂成为一个整体,既照顾了内部的使用,又兼顾了城市道路的景观。

在这里还布置了开闭所和变电所,服务半径合理。

7)小学、初中宿舍(A7-1,A7-2)处在各自教室和食堂之间,与教室之间有30多米的绿化活动场地隔开,去食堂有学校道路和食堂前的广场分隔,但是联系十分方便。

小学和初中宿舍在三层以上之间用活动交流平台连接,造型大气。

宿舍还布置了架空层,功能为小车库和自行车库。

把学校后勤出入口的车辆分流在教学区外围。

8)高中部扩建宿舍(A8、A9)紧邻原来的高中宿舍,原高中部宿舍只有一栋内廊的楼,每间在住8人的前提下仍不能满足学生住宿,现在有部分学生只好住在了高中的综合教学楼里。

扩建的宿舍可以就近改善高中部的住宿,同时这里也离高中的学生食堂很近,方便就餐。

另外扩建的宿舍底层架空,安排了自行车位和小车位。

9)教师公寓和沿街店铺(A10-1,A10-2,A10-3)统一安排在沿南田路一侧,使用方便,并能形成良好的居住环境。

在小学、初中出入口处拉大单体之间间距,并且设计了开放、大气的半圆形大门,和沿街店铺的骑楼空间成为一个整体,提升了学校的城市形象。

7.2培训学校部分

1)报告厅(B1)安排在培训学校次入口边上,一层为两个阶梯教室,二层为310人的报告厅,报告厅有连廊与教学楼和综合实验楼联系,疏散和使用都很方便。

另外报告厅和一侧的教学楼之间的连廊很自然的形成了培训学校的入口。

2)教学楼及综合实验楼(B2、B3、B4)功能安排紧凑,立面主色调为灰白色,局部用黑色和朱红色点缀,营造出清新、雅致的校园气氛。

教室和实验室还预留了和空调冷凝水管,为以后安装空调做了准备。

其中B2、B3单体把内走道分开拉大间距形成内庭院,使得教室的采光得到了改善,也为学员创造了交流空间。

3)培训宿舍与培训住宿管理(B5-1、B5-2、B5-3)平行世纪大道布置,与综合实验楼形成整体,沿道路形象大气,空间完整。

其中培训宿舍有半地下室,布置的功能为小车库和厨房的粗加工,一、二层为培训学校的厨房和餐厅,服务半径合理。

上面五层为培训学员宿舍,由于靠世纪大道,该宿舍设计为封闭外廊式,极大的降低了道路噪音对住宿的干扰。

培训住宿管理也为7层,其中一、二层布置的为洗浴、桑拿和棋牌室等功能,三至五层为学校管理人员的宿舍,六、七层为管理办公室和会议室。

管理住宿楼在三层以前有连廊和学员宿舍连接,服务方便。

这部分考虑用室外分体空调降温采暖,结合立面设计了空调机位。

4)培训招待所(B6、B7)四层高,两两为一组设计,之间用连廊联系,每组设有两台电梯,这部分考虑用集中空调降温采暖。

招待所边上绿化环绕,还设计了别致的水院,为培训学员的住宿提供了多样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