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考前重点选择题强化训练 专题05 物质间转化及电子式结构式为题眼的推断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0845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4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考前重点选择题强化训练 专题05 物质间转化及电子式结构式为题眼的推断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考前重点选择题强化训练 专题05 物质间转化及电子式结构式为题眼的推断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考前重点选择题强化训练 专题05 物质间转化及电子式结构式为题眼的推断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考前重点选择题强化训练 专题05 物质间转化及电子式结构式为题眼的推断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考前重点选择题强化训练 专题05 物质间转化及电子式结构式为题眼的推断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考前重点选择题强化训练 专题05 物质间转化及电子式结构式为题眼的推断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考前重点选择题强化训练 专题05 物质间转化及电子式结构式为题眼的推断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考前重点选择题强化训练 专题05 物质间转化及电子式结构式为题眼的推断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考前重点选择题强化训练 专题05 物质间转化及电子式结构式为题眼的推断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考前重点选择题强化训练 专题05 物质间转化及电子式结构式为题眼的推断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考前重点选择题强化训练 专题05 物质间转化及电子式结构式为题眼的推断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考前重点选择题强化训练 专题05 物质间转化及电子式结构式为题眼的推断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考前重点选择题强化训练 专题05 物质间转化及电子式结构式为题眼的推断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考前重点选择题强化训练 专题05 物质间转化及电子式结构式为题眼的推断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考前重点选择题强化训练 专题05 物质间转化及电子式结构式为题眼的推断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考前重点选择题强化训练 专题05 物质间转化及电子式结构式为题眼的推断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考前重点选择题强化训练 专题05 物质间转化及电子式结构式为题眼的推断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考前重点选择题强化训练 专题05 物质间转化及电子式结构式为题眼的推断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考前重点选择题强化训练 专题05 物质间转化及电子式结构式为题眼的推断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考前重点选择题强化训练 专题05 物质间转化及电子式结构式为题眼的推断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考前重点选择题强化训练 专题05 物质间转化及电子式结构式为题眼的推断题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化学考前重点选择题强化训练 专题05 物质间转化及电子式结构式为题眼的推断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考前重点选择题强化训练 专题05 物质间转化及电子式结构式为题眼的推断题Word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考前重点选择题强化训练 专题05 物质间转化及电子式结构式为题眼的推断题Word文档格式.docx

(5)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或无正化合价的元素或无含氧酸的非金属元素或无氧酸可腐蚀玻璃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元素或阴离子的还原性最弱的元素:

F。

(6)(除放射性元素外)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或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最强的元素或阳离子的氧化性最弱的元素:

Cs。

(7)焰色反应呈黄色的元素:

Na;

焰色反应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的元素:

K。

(8)单质密度最小的元素:

H;

单质密度最小的金属元素:

Li。

(9)常温下单质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

Br;

常温下单质呈液态的金属元素:

Hg。

(10)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发生化合反应的元素:

N;

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

S。

(11)单质为常见的半导体材料:

Si、Ge。

(12)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能和它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反应生成该元素的单质的元素:

(13)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

Li、Na、F。

(14)若X是由短周期主族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0.01mol·

L-1X溶液的pH=2,则X是HCl;

若X是由短周期主族元素组成的三元化合物,0.01mol·

L-1X溶液的pH=2,则X是HNO3或HClO4;

若X是由短周期主族元素组成的三元化合物,0.005mol·

L-1X溶液的pH=2,则X是H2SO4。

4.掌握“一表两法”,准确快速判断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金属性比较

本质

原子越易失电子,金属性越强

判断依据

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越靠前,金属性越强

②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越剧烈,金属性越强

③单质还原性越强或离子氧化性越弱,金属性越强

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⑤若X

+Y―→X+Y

,则Y的金属性比X强

非金属性比较

原子越易得电子,非金属性越强

①与H2化合越容易,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②单质氧化性越强,阴离子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越强

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④An-+B―→Bm-+A,则B的非金属性比A强

(3)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方法

原子半径

①电子层数相同时,随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半径减小。

如r(Na)>r(Mg)>r(Al)>r(Si)>r(P)>r(S)>r(Cl)

②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随电子层数递增,原子半径增大。

如r(Li)<r(Na)<r(K)<r(Rb)<r(Cs)

离子半径

①同种元素的离子半径:

阴离子大于原子,原子大于阳离子,低价阳离子大于高价阳离子。

如r(Cl-)>r(Cl),r(Fe)>r(Fe2+)>r(Fe3+)

②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如r(O2-)>r(F-)>r(Na+)>r(Mg2+)>r(Al3+)

③带相同电荷的离子,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r(Li+)<r(Na+)<r(K+)<r(Rb+)<r(Cs+);

r(O2-)<r(S2-)<r(Se2-)<r(Te2-)

④带电荷、电子层均不同的离子可选一种离子作参照。

如比较r(K+)与r(Mg2+)的大小,可选r(Na+)为参照,可知r(K+)>r(Na+)>r(Mg2+)

 

【2020最新模拟题】

1.X、Y、Z、W是质子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形成的某种化合物Q的结构式如图所示。

X与W形成的化合物M常温下是液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与Z可形成质子数、电子数均相同的ZX3、

B.M热稳定性强且具有弱氧化性

C.Q分子中各原子最外电子层均达到稳定结构

D.X、Y、Z、W四种元素间只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W形成2个共价键,X形成1个共价键,X与W形成的化合物M常温下是液体,则X为H,W为O元素,M为H2O或H2O2;

Z可以形成3个共价键,其质子数小于O,则Z为N;

Y形成4个共价键,其质子数小于N,则Y为C元素,据此解答。

ZX3、ZX4+分别为NH3、NH4+,NH3、NH4+的电子数均为10,但质子数分别为10、11,A错误;

M为H2O或H2O2,H2O2的热稳定性较差,且具有强氧化性,B错误;

该化合物中,H原子满足最外层2电子稳定结构,C、N、O原子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C正确;

H、C、N、O形成的化合物可能为离子化合物,如醋酸铵、碳酸铵等,D错误。

2.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其中W、X、Y三种元素的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且可形成结构如图所示的化合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两两之间均能反应

B.X与Z形成的化合物会抑制水的电离

C.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弱

D.原子半径:

Z>

Y>

X>

W

【答案】A

【解析】根据W、X、Y形成化合物的结构,X的化合价为+1,短周期元素有H、Li、Na,且W、X、Y三种元素的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故X为钠;

根据形成物质的阴离子YW63-,若W化合价为-1,则Y化合价为+3,其他假设均不符合题意,则W为氟,Y为铝;

W、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则Z为硫。

根据分析,X、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为NaOH、Al(OH)3、H2SO4,由于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既可以与强酸反应,又可以与强碱反应,故三者可以两两相互反应,A正确;

根据分析,X与Z形成的化合物为Na2S,S2-为弱酸根离子发生水解,促进水的电离,B错误;

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强,根据元素周期律非金属:

F>S,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HF>H2S,C错误;

根据元素周期律,同周期随着核电荷数增加,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半径增大,原子半径:

Na>

Al>

S>

F,D错误。

3.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为上述四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所组成的化合物,其中A、C、E为有机物。

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B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D分子中含有10个电子,五种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A.W是所在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

B.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弱酸

C.X、Y、Z组成的分子中只含有极性键

D.X、Y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一定比X、Z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低

【答案】B

【解析】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为上述四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所组成的化合物,其中A、C、E为有机物,则四种元素中含有碳元素;

D分子中含有10个电子,则D为氢化物,X为H元素;

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B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根据五种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图,则A为C2H4,D为H2O,E为乙醇,B为HCl,C为氯乙烯,结合原子序数大小可知,Y为C,Z为O,W为Cl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Cl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为Na,A错误;

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碳酸,碳酸为弱酸,B正确;

H、C、O形成的乙醇中含有C-C非极性键,C错误;

H、C形成的化合物为烃,X、Z成的化合物为HCl,碳原子数较多的烃常温下为固态,其沸点大于HCl,D错误。

4.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A是元素Y的单质。

常温下,甲的浓溶液具有脱水性,和A发生钝化。

丙、丁、戊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且丙是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

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A.丁和戊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B.简单离子半径大小:

X<Y

C.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

X>Z

D.Y的简单离子与Z的简单离子在水溶液中可大量共存

【解析】甲的浓溶液具有脱水性,则甲为硫酸;

常温下,和A发生钝化,则A为铝(Al);

丙、丁、戊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且丙是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结合转化关系图,可得出丙为SO2,丁为H2O,乙为Al2(SO4)3;

SO2与戊反应生成H2SO4,则戊为H2O2。

从而得出W、X、Y、Z分别为H、O、Al、S。

丁和戊分别为H2O、H2O2,所含元素种类相同,A正确;

简单离子半径:

O2->

Al3+,B不正确;

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

H2O<

H2S,C不正确;

Al3+与S2-在水溶液中发生双水解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不正确。

5.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的关系如图所示。

TX2是制光导纤维制品的主要原料。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Y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B.R与X形成的化合物是一种两性化合物

C.T的晶体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D.简单离子半径Y比Z、R的都小

【答案】D

【解析】TX2是制光导纤维制品的主要原料,则其为SiO2,从而得出X为O,Y为F,Z为Na,R为Al,T为Si。

Y为F,是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A正确;

Al与O形成的化合物为Al2O3,是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两性化合物,B正确;

Si的晶体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可用于生产电子元件,C正确;

F-半径比Na+、Al3+的半径都大,D错误。

6.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在如图所示的物质转化关系中,p、q、m、n分别是元素W、X、Y、Z的气体单质,p和s均为有色气体,v的水溶液呈碱性。

常温下,0.1mol•L-1t溶液与0.1mol•L-1u溶液的pH均为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Y、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B.Z和Y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和沸点高低均为:

Z>Y

C.s溶于水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2

D.v的电子式可表示为

【解析】

A.Y、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HNO3和HClO4,两者均为强酸,故选项A正确;

B.Z和Y的简单氢化物分别为H2O和NH3,水的稳定性和沸点均高于氨气,故选项B正确;

C.s为NO2,3NO2+H2O=2HNO3+NO,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2,故选项C正确;

D.v为NH3,其电子式可表示为

,故选项D错误;

故选D。

7.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同主族,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原子的电子总数,Z原子的电子总数等于W、X、Y三种原子的电子数之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nZO2n+2。

W、X、Y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的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常用来制造电池

B.Y、Z形成的化合物常用于制取单质Y

C.W的简单离子半径可能大于X的简单离子半径

D.Z的单质的水溶液需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X同主族,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原子的电子总数,W、X、Y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的结构如图所示

,则W为H元素,X为Li元素,Y为Al元素,该化合物为LiAlH4,因为Z原子的电子总数等于W、X、Y三种原子的电子数之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nZO2n+2,所以Z为Cl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为Li,Li常用来制作电池——锂电池或锂离子电池,A选项正确;

B.制取Al,不能电解AlCl3溶液,Al3+在溶液中很难放电,也不能电解熔融的AlCl3,AlCl3是共价化合物,熔融态不导电,应电解熔融的Al2O3(冰晶石),B选项错误;

C.H的离子可能为H+或H-,r(H-)>

r(Li+),C选项正确;

D.氯水中的HClO见光分解,因此氯水保存在棕色瓶中,D选项正确;

答案选B。

8.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总和等于Z的原子序数,由这四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M具有如图性质,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Z>

Y>

X>

W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

X

C.W、Y、Z组成的化合物只含共价键

D.W分别与X、Y、Z组成的二元化合物都易溶于水

由流程图可以看出,红色溶液为Fe(SCN)3,加入NaOH溶液,生成的气体为NH3,则M中含有NH4+;

生成的沉淀为Fe(OH)3;

所得溶液为NaSCN,由此得出M应为NH4SCN。

由信息“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总和等于Z的原子序数”,可推出W、X、Y、Z分别为H、C、N、S元素。

A.C、N为同周期元素,C在N的左边,原子半径:

C>

N,A不正确;

B.非金属性C<

N,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

HNO3>

H2CO3,B正确;

C.W、Y、Z组成的化合物可能为(NH4)2S,既含共价键又含离子键,C不正确;

D.H与C组成的二元化合物,不管是哪种烃,都难溶于水,D不正确;

故选B。

9.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W的核外电子数与X、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Y的原子序数是Z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由W、X、Y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M的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熔点:

Y单质高于X单质

B.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顺序为W>Y>Z

C.W的简单氢化物稳定性比Y的简单氢化物稳定性低

D.W分别与X、Y、Z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均只有两种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X为Na元素;

由W、X、Y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M的结构分析,Y形成四个共价键,说明Y为Si元素;

Y的原子序数是Z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Z为Cl元素;

W的核外电子数与X、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W为O元素;

依此答题。

A.单质Si为原子晶体,单质Na是金属晶体,单质Si的熔点高于单质Na,A正确;

B.W为O元素、Y为Si元素、Z为Cl元素,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

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O、Si、Cl三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为:

O>

Cl>

Si,B错误;

C.W为O元素、Y为Si元素,O的非金属性比Si强,所以O的氢化物的稳定性比Si的氢化物强,C错误;

D.W为O元素,与Si元素只能组成SiO2,D错误;

答案为A。

10.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

由X、Y、Z、W四种元素中的几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与W、Z的单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未给出),其中Z为金属单质且与X位于不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和W形成的化合物YW4易溶于水

B.Y6X6燃烧时火焰明亮,且无黑烟产生

C.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一定比Y的强

D.Z与W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

根据化合物M和W单质的反应条件可知化合物M应为烃,W单质为Cl2,M含有C、H元素,X是四种元素中原子序数最小的,则X应为H元素;

化合物N可以和金属单质反应,N应为HCl,化合物P应为金属Z氯化物,由于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无法通过电解氯化铝获得铝,且Z与H元素不是同主族,所以P为氯化镁,Z为Mg;

综上所述X为H,Y为C,Z为Mg,W为Cl元素。

A.Y、W形成的化合物YW4为四氯化碳,四氯化碳难溶于水,故A错误;

B.Y6X6为C6H6,其分子中含碳量较大,燃烧时火焰明亮,且有黑烟产生,故B错误;

C.没有指出是否为元素最高价含氧酸,该说法不合理,如碳酸的酸性大于次氯酸,故C错误;

D.Z为Mg,Mg与Cl形成的氯化镁为离子化合物,只含有离子键,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1.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由这些元素组成的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其中a、b、d、g为化合物,a为淡黄色固体,c是Z的单质,在铝热反应中常做引发剂;

f可作电极材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氢化物的沸点:

B.简单离子的半径:

C.阳离子的氧化性:

Z

D.b和g所含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a为淡黄色固体,且为化合物,则a应为Na2O2,则四种元素中有Na和O;

c是Z的单质,在铝热反应中常做引发剂,则c应为Mg;

f可作电极材料,且为短周期元素,则f应为C,e为氧气,和C反应生成CO2,CO2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d(碳酸钠)、氧气;

CO2和镁反应生成碳和g(氧化镁);

W、X、Y、Z四种元素分别为C、O、Na、Mg。

A.X的简单氢化物为水,为分子晶体,Y的简单氢化物为NaH,为离子晶体,一般情况离子晶体的熔沸点高于分子晶体,所以简单氢化物的沸点:

Na>

O,故A正确;

B.氧离子、钠离子和镁离子含有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X(O2-)>Y(Na+)>Z(Mg2+),故B错误;

C.Na的金属性大于Mg,所以钠单质的还原性强于镁,则钠离子的氧化性弱与镁离子,故C错误;

D.b为CO2,只含共价键,g为MgO,只含离子键,二者化学键类型不同,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2.LDFCB是锂离子电池的一种电解质,该电解质阴离子由同周期元素W、X、Y、Z构成(如下图),Y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的核外电子总数,四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种元素的单质中,Z的沸点最高

B.原子半径∶W>X>Y>Z

C.W、Z形成的分子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D.Y分别与另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Y的价态相同

Y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的核外电子总数,且Y能形成化合物,则X的核外电子总数最多为7,根据该阴离子中X的成键特点可知X应为ⅣA族元素,则X为C,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四种元素同周期,均为第二周期元素,所以Y为O元素;

Z只能形成1个共价键,位于ⅧA族,则Z为F;

四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W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0-4-6-7=3,为B元素。

A.F、O的单质常温下为气态,沸点低,B、C的单质常温下为固态,沸点高,故A错误;

B.同一周期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则原子半径:

W>X>Y>Z,故B正确;

C.BF3中,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C错误;

D.O元素与其他C、B元素形成二元化合物显负-2价,与F元素形成二元化合物OF2,显正价,O的价态不同,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3.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漂白效率极高的新型漂白剂(结构如图所示),其中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常温下,0.1mol/LZ的氢化物的水溶液pH=1,且Z与Y位于不同周期。

Z>Y>X>W

B.氢化物的沸点:

Y>X>Z>W

C.X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

D.Y的某种单质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由新型漂白剂的结构可知,W形成的价键数为4,X形成的价键数为3,Y形成的价键数为2,Z形成的价键数为1;

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常温下,0.1mol/LZ的氢化物的水溶液pH=1,则Z为Cl;

Z与Y位于不同周期,则Y为O元素、W为C元素、X为N元素,据此分析解题。

由分析知:

W为C元素、X为N元素、Y为O元素、Z为Cl元素;

A.C、N、O为同周期主族元素,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C、N、O、Cl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l>C>N>O,即Z>W>X>Y,故A错误;

B.H2O常温下为液体,NH3和H2O分子间存在氢键,四种元素简单氢化物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H2O>NH3>HCl>CH4,但C的氢化物包括多碳的烃,常温下有固体,有液体,即碳的氢化物沸点也可能比H2O高,故B错误;

C.N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HNO3是强酸,而+3价N的氧化物水化物HNO2是弱酸,故C错误;

D.O3具有强氧化性,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故D正确;

14.X、Y、Z、V、W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Z的原子半径最大,Z的单质在W的单质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五种元素可以组成一种有机盐(如图所示)。

A.Y与W形成的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B.原子半径的大小关系为:

V>

Z>

C.热稳定性:

X与V组成的二元化合物>

X与W组成的二元化合物

D.Y与V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分子中含有两个Y-V键

X、Y、Z、V、W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Z的原子半径最大,Z的单质在W的单质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结合有机盐结构可知,Z为Na,从有机盐的结构可知,X形成单键,Y形成4根键,则Y为C,X为H,V和W也形成单键,整个阴离子带一个负电荷,则V和W有一个通过共用一个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而另一个通过共用一个电子对以及得到一个电子从而达到稳定结构,则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6和7,V和W分别是S和Cl。

A.Y和W形成的分子,如CCl4,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A正确;

B.同周期元素原子,从左到右,半径越来越小,则原子半径排序为Z(Na)>

V(S)>

W(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