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施工工艺标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0878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3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施工工艺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项目施工工艺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项目施工工艺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项目施工工艺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项目施工工艺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项目施工工艺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项目施工工艺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项目施工工艺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项目施工工艺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项目施工工艺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项目施工工艺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项目施工工艺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项目施工工艺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项目施工工艺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项目施工工艺标准.docx

《项目施工工艺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施工工艺标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项目施工工艺标准.docx

项目施工工艺标准

施工工艺标准

1校园网布线要求

本次项目的校园网拓扑布局是星形结构,业主要求要遵守原有拓扑,即由中心机房到各幢楼之间直接用光纤连接,各楼到中心机房只有一级级联(除城区的崇庆中学、崇庆实验中学、蜀城中学外)。

另外,数据网与监控网分开,本次新建的监控网络控制室到中心机房需要单独布光纤。

光纤架空,必须用钢绞绳作为支撑。

1.1应遵循以下规:

GB/50339-201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

GB/50312-2007《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

GB/50462-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

SJ/T31469-2002《防静电地面施工及验收规》

1.2招标文件中校园网布线施工验收要求(最低要求)

布线规,横平竖直,强弱电分开。

除总体符合国家相关技术规外,室外线路应与业主协商好走线线路,尽可能埋地;在没有业主或用户同意的情况下,不得飞线,不得翻楼顶;埋地部分外层套PVC管,埋管深度不低于15厘米;出地面部分2米以下加装铁管(壁厚≥0.8mm)防护。

除套管部分外,均使用线槽板及连接件布线,线槽用膨胀钉固定安装,膨胀钉间距应小于80厘米。

所有线路都有标识,交换机在墙柜或机柜中固定牢固,线路绑扎整齐。

1.3布线标准详细要求

缆线的布放:

缆线布放前,应核对布放缆线的规格、程式、路由及位置与施工设计相符。

电缆布放应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等现象,不应受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电源线、信号电缆、对绞电缆及建筑物其他弱电系统的缆线应分离布放,以便防止电磁干扰。

缆线布放时应有冗余。

在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应为配线箱周长,工作区处预留20CM。

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非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

布放水平电缆线以前,应对信息点进行配线估算,充分利用好每箱线,做到节约用线。

穿引缆线时,拉线用力应适度,不得野蛮施工。

穿线过程中,特别是在与金属管、转线盒等断面接触时,应保护缆线护套层。

穿好缆线前,应及时做好电缆两端识别标记;缆线布放到位后,应对照两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绑扎电缆时,安装配线架前再对音一次。

缆线的端接

缆线终端处必须卡接牢固,接触良好。

对绞电缆与接线模块卡接时,应按设计和厂家规定进行操作。

缆线中间不得产生接头现象。

对绞电缆与插接件连接应认准线号,线位色标,不得颠倒和错接。

终端时每对对绞应保持扭绞状态,5类线非扭绞长度不应大于13mm,3类不大于25mm,剥除扩套层长度为4-5cm。

剥除护套均不得刮伤绝缘层,应使用专用工具剥除。

对绞电缆与RJ45信息插座的卡接端子连接时,应按先近后远,先上后下的顺序进行卡接。

对绞线在与信息插座(RJ45)相连时,必须按色标和线对顺序进行卡接。

插座类型、色标和编号应符合568A或568B标准。

配线架缆线终接(安装在模块上)应预留2cm余量,以便今后维护和检修故障。

配线架模块留有一定余量。

信息插座安装要求

在装修完成之后,进行各工作区面板和模块插座的安装。

信息插座安装高度为底边距地30cm(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可根据土建或甲方要求确定)。

信息插座只需要安装于墙上。

其旁边20cm外安装一个三线单相电源插座,信息插座和电源插座的底边距地面30cm。

面板固定螺丝需拧紧,不产生松动现象。

信息插座有标签,以图形或文字编号表示信息点编号和功能。

安装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面板安装平直、整洁,须上齐装饰帽。

出线盒整洁,无灰尘,水泥块等杂物。

配线架安装要求

配线架缆线端接按工程管理人员提供的配线架配置表进行端接;各楼层信息点模块分区卡接。

配线架及时安装带标签的标签托架,标签能准确反映出配线架中模块与信息插座的对应关系及总配线架与分配线架线缆的连接关系。

为了体现跳线管理的规律性、灵活性、方便性,配线架安装跳线环,为跳线、软线和电缆提供交叉连接线道。

配线架和机柜的接地电阻应小于2欧姆。

信息插座安装完毕后,端接配线架前,利用测试仪对每个信息点进行一次性能测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配线箱、机架和机柜的安装

配线箱安装位置应据建方弱电竖井桥架安装情况而定。

配线箱开孔数量、尺寸应据水平电缆数量、水平支桥架口径而定;开圆孔应带锁扣,开方孔应加橡胶防护圈。

配线箱应安装平直,垂直偏差度不应大于3mm。

安装落地式机架,架前应留有1.5m空间,机架背面离墙距离应大于0.8m,以便于安装和施工。

配线架箱要根据安装设备的数量、尺寸,考虑到散热等要求。

箱体要做到外壳无变形、凹陷及油漆损坏,部的安装附件应完整、并提供一定数量的备品。

设备安装

设备安装是弱电系统施工过程中质量事故发生较多的一个工序,因此施工中必须严格遵循有关国家标准、并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

各子系统设备安装要求如下:

施工技术要求

系统布线按系统配置图要求进行布线;设备接线按设备接线图进行接线,接线准确、有序。

所有线缆、出入电缆、接线模块进行编号。

技术指标按相关技术标准执行,要求编码准确无误,系统信号好,无干扰信号,系统正常稳定运行。

其余施工必须符合产品自身的技术要求。

设备安装要求横平竖直,外观整洁;固定螺丝需拧紧,不得缺漏,无松动现象;安装高度符合图纸设计要求。

设备箱体需扎线处理,进出线贴标签,标明各信息线用途;箱体进出管须加锁扣,部清洁,无其它杂物;箱体表面喷漆应完好无损。

1.4安装标准图例

理线架机柜中

机柜后部强弱电交叉

2监控系统安装

2.1摄像机的安装

本次项目中摄像机主要是网络高清摄像机,与POE交换机直接连接,由POE交换机供电。

只有169台为模拟摄像机,采用集中供电方式配12V的开关电源。

摄像机安装前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

将摄像机逐个通电进行检测和初调,在摄像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后,方可安装;检查云台的水平、垂直转动角度,并根据设计要求定准云台转动起点方向;检查摄像机防护罩紧固情况;检查摄像机机座与支架或云台的安装尺寸。

在搬动、架设摄像机过程中,不得打开镜头盖。

在高压带电设备附近架设摄像机时,应根据带电设备的要求,确定安全距离。

摄像机的安装应牢靠、紧固。

从摄像机引出的电缆宜留有0.5m余量,多余线缆盘绕在护罩,可用电工胶布等粘牢固定,不得影响摄像机的转动。

摄像机的电缆和电源线应固定,不得用插头承受电缆的自重。

对摄像机进行初步安装,经通电试看、细调、检查各项功能,观察监视区域的覆盖围和图像质量,符合要求后方可固定。

2.2线路的敷设

电缆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电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电缆直径的1.5倍;电源线宜与信号线、控制线分开敷设;室外设备连接电缆时,宜从设备的下部进线;电缆长度应逐盘核对,并根据设计图上各段线路的长度来选配电缆。

宜避免电缆的接续,当电缆接续时应采用焊接方式连接。

墙壁电缆的敷设,沿室外墙面宜采用吊挂方式;室墙面宜采用卡码方式。

墙壁电缆沿墙角转弯时,应在墙角处设转角。

电缆卡子的间距在水平路径上宜为1m,垂直路径上宜为1.5m。

直埋电缆的埋深不得小于0.2m,施工过程中应减小或避免损坏草坪。

敷设管道电缆,应符合下列要求:

敷设管道线之前应先清刷管孔,如需切割铁管,必须用砂纸打磨切割口壁;管孔预设一根镀锌圆铁,并与地线圆铁焊接或焊接到支架壁;管口应加护嘴;进入管孔的电缆应保持平直,并应采取防潮、防腐蚀、防鼠等处理措施(防火泥)。

管道电缆或直埋电缆在引出地面时,均应采用钢管保护。

钢管伸出地面不宜小于2.5m;埋入地下宜为0.3-0.5m。

2.3监控室

机柜的设备、部件的安装,应在机架定位完毕并加固后进行,安装在机架的设备应牢固、端正;

机柜上的固定螺丝、垫片和弹簧垫圈均应按要求紧固不得遗漏。

机柜的地线连接到主控室的总地线机架。

控制台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控制台应安放竖直,台面水平;附件完整、无损伤、螺丝紧固,台面整洁无划痕;台接插件和设备接触应可靠,安装应牢固,部接线应符合设计要求,无扭曲。

监控室,电缆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采用地槽或墙槽时,电缆应从机架、控制台底部引入,将电缆顺着所盘方向理直,按电缆的排列次序放入槽;拐弯处应符合电缆曲率半径要求。

采用架槽时,架槽宜每隔一定距离留出线口。

电缆由出线口从机架上方引入,在引入机架时应成捆绑扎。

采用活动地板时,电缆在地板下可灵活布放,并应顺直无扭绞;在引入机架和控制台处还应成捆绑扎。

在敷设的电缆两端应预留3m,并标示明显的永久性标签。

监视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监视器可装设在固定的墙上或专用支架上,如果有电视墙,则装在电视墙。

监视器的安装位置应使屏幕不受外来光直射,当有不可避免的光时,应加遮光罩遮挡;监视器的外部可调节部分,应暴露在便于操作的位置,可加保护盖。

机柜和电视墙应与大楼接地模块联接,应做好联合接地。

3多媒体系统安装(含班班通系统)

3.1、多媒体安装线材要求

A、VGA线:

须采用3+6的全铜芯线,主芯28根绕包、外网96网加锡箔纸。

B、投影机电源延长线:

须采用国标全铜芯线,规格不低于3*0.5MM2。

C、电源主线(指供整套设备用电):

须采用国标全铜芯线,规格不低于3*1.0MM2。

C、音频延长线:

须采用国标全铜128网带高效屏蔽的音频线。

E、投影机232控制线须采用国标全铜芯线,规格不低于2*0.3MM2。

F、电源插座(插线板):

须采用国标全铜插座,插孔数不少于8个3孔。

3.2线槽的布置

线槽必须沿垂直或水平方向安装;

线槽拐弯须采用45°角切割,且线槽连接处平整不露间隙(小于1mm);

线槽底盘须安装牢靠,墙面较好的可用钢钉,墙面较松或墙面有瓷砖时须打膨胀管,采用自攻螺丝的方法来安装,且相邻两固定点距离最大不超过30CM;

踏台上必须使用钢槽作护线槽(须打膨胀管,采用自攻螺丝的方法来安装),用以防止学生踩踏损坏线路。

钢槽须沿教师踏台侧边安装,不得从地面走线(除非是没有教师踏台的教室)。

3.3设备安装要求

投影机吊架安装位置准确,使投影机镜头在屏幕或电子白板正中位置,前后距离合适。

以确保投影画面满屏。

吊架与楼面(墙面)间安装必须牢固,吊架上有多少个安装孔就安装多少个膨胀螺丝。

必须使用不短于8CM的国标膨胀螺丝,确保每个膨胀螺丝坚固有效。

投影机挂装上吊架须安装平衡牢固,调试好投影机位置后须将各紧固件固紧,投影机位置不轻易受外力影响。

音箱须采用Ø6*8的国标膨胀螺丝加不锈钢挂件安装固定,且主、副音箱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米。

安全标准为:

无法徒手将音箱取下。

电脑显示器安装于钢质讲桌时,须采用M4螺丝将其背面固定于显示器托架上。

推拉黑板(绿板)安装位置建议为:

下边框离地面90—110CM,须与学校沟通确定。

推拉黑板(绿板)安装要求为:

边框须与墙面紧贴,安装牢固,间隙不得超过5MM;水平误差不得超过1CM。

如果安装推拉黑板(绿板)时,墙面有突出部分(柱子等),可采用角钢支架固定推拉黑板(绿板)绕过柱子。

3.3线材的布置及设备调试

线材预留适当,长短统一,从钢槽(管)至主控桌进线须用联塑Ø50波纹管护套,Ø50波纹管须延伸至主控桌15CM。

Ø50波纹管的耐踩强度标准为:

不低于50KG垂直压力。

主控讲台线材有条理。

能清晰分辨各线路走向,预留60—100CM左右余量。

槽线缆应顺直,尽量不交叉、缆线不应溢出线槽、在缆线进出线槽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定。

线缆的布放应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投影机电源线、VGA线、控制线等须经挂架(吊架)管穿过,再连接投影机。

须检查主控台四周,是否有其它进线孔或缝隙未封闭完全。

各教室必须设有电源总开关,无需使用设备时可完全切断电源。

为防止设备产生静电或漏电等不安全情况,须要求学校电源有接地线。

调试各设备功能(如投影开关机、音响音量、电子白板软件能否正常工作、书写笔做“米”字测试等)。

4网络教室安装

4.1网络教室强电和弱电布线图

两种情况设计,分别是:

学生电脑桌面向讲台摆放的布线方法和背靠背摆放的布线方法。

如下图(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可作适当的调整)。

图一、学生电脑桌面向讲台(横向)摆放的布线图

图二、学生电脑桌面背靠背(纵向)摆放的布线图

4.2教室走线方式

有条件的学校装有静电地板可直接在方形线槽在地板上布线,要求横平竖直。

没有安装静电地板的学校,位于底楼的教室,可在地面上按规定尺寸、方向开槽,再用水泥平整敷好,并按尺寸准备好木质盖板。

如果学校的地面不具备开槽条件,例如出现楼层水泥太薄等情况,可使用规格为100mmX30mm(或70mm*20mm)的PVC线耐压弧形线槽替代,应按照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地槽施工图中的地槽位置安装线槽。

并使用M8塑料膨胀加自攻螺钉固定。

4.3电脑桌安放

按弱电布线图安放好电脑桌,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可采用背靠背方式或面向讲台方式(一般教室课桌摆放方式)。

4.4机柜安装

交换机固定位置在机柜底部,离机柜底框40CM的高度。

根据教室的具体情况,机柜安放墙上或服务器旁或墙角。

4.5双绞线布线

采用8芯超六类UTP非屏蔽双绞线,星型布线结构。

从机柜交换机位置起,下到机柜底部出线口,沿地槽分别引到各个桌子用户点位处,两端均按照图纸所示使用标签纸进行编号,并用透明胶带缠裹,防止签损坏。

线缆预留好长度后钳断(用户端1.5米,墙柜交换机端1米)。

注意双绞线的敷设过程中,如果需要弯曲,则弯曲半径应大于90度,

制作水晶头(RJ45头),全部严格按照TIA568B的标准压接。

RJ45头T568B标准的线序从8—1依次为:

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见RJ45头截面T568B线序图)。

RJ45头截面T568B线序图

双绞线全部敷放完毕后,线槽的双绞线,每隔6CM采用扎带捆扎,但不能扎得太紧,不能改变双绞线的几何形状,防止损坏线缆(见双绞线捆扎示意图)。

若采用PVC线槽方式,则不需要捆扎,直接用线槽盖盖住即可。

双绞线捆扎示意图(扎带间距10CM)

机柜双绞线采用扎带捆扎。

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大捆扎密度,并用将双绞线束固定在机柜,保持机柜线缆整洁美观(见机柜双绞线捆扎示意图)。

 

 

4.6强电施工

学校应使用≥6mm2的铜线,向教室引入电源,并制作强电柜。

强电的火线、零线、地线应选用不同颜色的电线,以示区分。

所有电线的安装应按照有关电工技术标准的规定安装,并保持电线的横平竖直。

电线采用穿φ32PVC管或线槽安装,保持该弱电与强电距离≥30CM,并采用管卡或膨胀固定。

PVC管主干火线、零线采用6mm2的电源线,地线采用4mm2的电源线。

分支采用1.5mm2的电源线。

每种电线必须采用不同的颜色以便区分。

管与管之间通过直通连接,转弯处使用弯头连接。

PVC管铺设应横平竖直。

在每桌子对应处采用φ32PVC管三通或线槽三通作为分支出线口,分支出线后直接连接插线板。

安装电源线、插线板

每出线口用分支电线接出,并连接1个插线板(双人桌,每4台计算机使用1个),所有接头必须使用电工胶带缠扎绝缘防潮,防止出现短路断路的情况。

 

电源线及插线板安装

电源通电测试

强电安装完毕后,应在不接设备的情况下通电,并用电笔测试各个插座以及强电柜等,确定不会出现短路断路的情况。

4.7其它设备安装

将服务器、教师用计算机、学生用计算机、稳压电源、打印机等所有设备开箱安装,服务器安放于机柜中,收集保存好所有资料和保修卡。

将这些设备安放好,连接网线、电源线,冗长的线缆应盘收和捆扎。

设备安装完毕,整体通电。

确定各设备启动运转正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