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某收费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0884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20 大小:51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某收费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广东某收费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广东某收费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广东某收费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广东某收费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广东某收费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0页
广东某收费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0页
广东某收费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0页
广东某收费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0页
广东某收费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0页
广东某收费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0页
广东某收费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0页
广东某收费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0页
广东某收费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0页
广东某收费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0页
广东某收费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0页
广东某收费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0页
广东某收费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0页
广东某收费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0页
广东某收费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0页
亲,该文档总共1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某收费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

《广东某收费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某收费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1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某收费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

3、国家和广州市有关建筑安装工程施工规范、规程,国家现行的建筑安装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4、结合我公司施工力量和机械设备及我公司在广州地区的工程施工的丰富经验。

5、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工程特点、安全文明施工规定等编制。

第一章工程总体概况

1、工程地址:

本工程位于之间上。

2、xx收费站(办公用房、收费站的土建及机电设备安装等)工程是由广州市中心区交通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兴建的工程,工程由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

3、本工程由办公用房505.1m2、收费棚593.34m2,变电房98.84m2,组成,建筑高度11.45m,总建筑面积约为1180平方米,收费广场:

收费站路面总宽为35米,共设6条收费车道和1条军警免费车道,办公业务用房是二层框架结构。

计划工期92日历天,于2005年8月1日开工,2005年10月31日完工。

4、地理气候环境:

环境温度在冬季最低气温为0℃,夏季气温最高为390C,相对温度最大值100%,最小值20%,年平均降雨量1750mm。

第二章项目组织机构图

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的第一责任人,是工程项目的最高管理者和决策者,对工程全程施工负全责,全面协调工程质量、进度、成本三者的关系,确保计划工程全过程施工负全责,全面协调工程质量、进度、成本三者的关系计划目标的实现。

项目经理设土建和安装技术负责人。

土建技术负责人项目土建工程技术与工程质量的管理工作及各施工作业队间的协调与控制,安装技术负责人负责项目安装工程技术与工程质量的管理工作及各施工作业队间的协调与控制。

土建和安装技术负责人,全面直接管理各现场施工作业队,负责各自范围内的具体工作。

各职能部门权限明确、职责分明。

项目组织机构各级领导与部门之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垂直指挥系统,确保各级工作指令与生产计划的快速准确的下达并得到落实,组织体系见下表。

第三章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

第一节施工测量控制

施工测量包括现场座标与水准点的交接、轴线控制及高程测量等,在本工程施工测量放线之前,除了检查好自已所有使用的测量仪器及工具外,还将做好以下工作:

1、了解设计意图,熟悉和核对设计图中的各部位尺寸关系。

2、制定各细部的放样方案。

3、准备好放样数据,绘制放样略图。

一、平面控制

本工程平面控制借助日本索佳SETA全站式经纬仪,把列线控制与行线控制形成“井”字形控制网。

1、平面主轴线的控制

±

0、00以下拟控制10条主轴线分布成网状。

列线、行线的端点均要架设仪器将视准线投于基坑底弹线,并检查是否成900角,否则要进行修正。

待调整完备后将上述行列线逐条精确弹控制线,控制点。

二、施工放线

结构和主体结构放线采用全站式经纬仪(或J2经纬仪)将基础列行主轴线投影到楼板上,并在该层楼板上拉通线瞄点,然后弹线量尺寸进行该层放线施工。

弹线后进行复核,如发现有误,应重新进行归化改正。

对每项次的测量放线,必须填写施工放线记录。

三、高程控制

1、根据勘测设计图纸上指定的水准点,用水准仪准确地将高程引测到施工现场附近便于保护坚固的地方。

用于监控水准点的位置应稳定不下沉,不变形。

引测高程水准点,点与点之间形成一个水准闭合网,确保高程点准确。

2、在±

0.00处选择便于向上传递的位置设一个高程控制点,并做好标记,以后每层以此点为基准,高程向上传递,每层用经纬仪核准一次。

四、变形控制

1、本工程沉降观测测点布置在建筑物的容易观察处和转角处。

沉降观测点采用∮25圆钢制作,予埋于柱中并注意保护。

2、沉降观测次数:

首层施工完毕后观测一次,并以此次观测点为基准点,以后每一层观测一次,竣工验收后,第一年每季一次,第二年每半年观测一次,第三年每年一次直到沉降稳定为止。

对每次的观测值,填入沉降观测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有关各单位。

五、结构垂直度的测量控制

1、本工程属中建筑,采用内控制测量法结合平面控制网校测建筑物轴线控制及垂直度控制方法,将建筑轮廓和各轴线精确地弹测到±

0.000平面上,作为向上投测轴线的依据,每次都从±

0.000直接投测到楼板边缘及易控制处。

2、垂直度偏差允许范围:

竖向偏差每层控制在1/1000以内;

总偏差不大于30mm。

六、测量资料

本工程均有专用测量记录手薄及各种记录表格能保证各种原始资料的完整、内业外业资料齐全。

施工中应认真注意收集整理,确保竣工时提交的资料数据准确无误。

七、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1、用于测量轴线和水平的经纬仪、水准仪及50米钢卷尺是经过市计量检测中心测检合格的主要测量工具。

2、在作控制主轴线丈量距离时,钢尺的两端保持水平,拉力在每30米保持10公斤。

温度改正视当时施测时温差变化的大小而定,作适当考虑。

3、每次轴线测量都应由一人进行复核检查,并认真记录签名。

第二节预应力管桩工程

本工程采用静压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B型,桩径为D400。

本工程采用静力压桩机将预应力管桩分节压入地基地层中成桩。

该工艺具有液压操作,自动化程度高,行走方便,运转灵活,桩位定点精确,可提高桩基施工质量;

施工无噪声、无振动、无污染;

沉桩采用全液压夹持桩身向下施加压力,可避免打碎桩头,混凝土强度等级可降低1~2级,配筋比锤击法可省钢筋40%左右;

施工速度快,压桩速度每分钟可达2m,比锤击法可缩短工期1/3,适用于软土、填土、一般粘性土层中,以及居民稠密和危房附近环境保护要求严格的地区进行压桩施工,为了给邻近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尽量减少施工噪音带来的影响,更应选择此施工工艺。

一、施工操作工艺

1、机械静力压桩的施工程序为:

测量桩位→桩机就位→吊桩插桩→桩身对中调直→静压沉桩→接桩→再静压沉桩→终止压接→切割桩头。

2、压桩机的安装,必须按有关程序或说明书进行。

压桩机的配重应平衡配置于平台上。

压桩机就位时应对准桩位,启动平台支腿油缸,校正平台处于水平状态。

3、启动门架支撑油缸,使门架作微倾15°

,以便吊插预制桩。

起吊预制桩时先栓好吊装用的钢丝绳及索具,然后应用索具捆绑桩上部约50cm处,起吊预制桩,使桩尖垂直对准桩位中心,缓缓插入土中,回复门架在桩顶扣好桩帽,卸去索具,桩帽与桩顶之间应有相适应的衬垫,一般采用硬木板,其厚度为10cm左右。

4、当桩尖插入桩位后,微微启动压桩油缸,待桩入地至50cm时,再次校正桩的垂直度和平台的水平度,使桩的纵横双向垂直偏差不超过0、5%然后再启动压桩油缸,把桩徐徐压下,控制施压速度不超过2m/min。

5、压桩的顺序:

本工程建筑面积较小,桩数不多,为42根桩,为单桩承台22个,双桩承台10个。

应避免沿单一方向进行,以免向一边挤压,造成压入深度不一,地基挤密程度不均。

6、在桩长度不够的情况下,采用焊接接桩,焊接接桩的预埋铁件表面应清洁,上下节之间的间隙应用铁片垫密焊牢。

焊接时,应采好措施,一般对称焊接,以减少变形,焊缝应连续、饱满。

接桩方法和要求按设计采用。

接桩一般在距地面1m左右时进行。

上下节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10mm,节点弯曲矢高不得大于1‰桩长。

接桩处焊缝应自然冷却10~15分钟后才压入土中。

对外露铁件应刷防腐漆。

7、当压桩力已达到两倍设计荷载或桩端已到达持力层时,应随即进行稳压。

当桩长小于15m或粘性土为持力层时,宜取略大于2倍设计荷载作为最后稳压力,并稳压不少于5次,每次1min。

测定其最后各次稳压时的贯入度。

8、压桩施工时,应由专人或开启自动记录设备做好施工记录,开始压桩时应记录桩每沉下1m油压表压力值,当下沉至设计标高或两倍于设计荷载时,应记录最后三次稳压时的贯入度。

二、质量标准

㈠保证项目

1、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并有出厂合格证。

2、桩的贯入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最后几次的贯入度不能依次递增。

3、接桩的接关节点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在桩长度不够的情况下,采用焊接接桩,焊接接桩的预埋铁件表面应清洁,上下节之间的间隙应用铁片垫密焊牢。

㈡允许偏差项目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机械静力压桩施工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见相关规范要求。

三、安全措施

1、机械司机在施工操作时,听从指挥信号,不得随意离开岗位,应经常注意机械的运转情况,发现异常应立即检查处理。

2、桩应达到设计强度75%方可起吊,达到100%方可运输和压桩。

3、桩在起吊和搬运时,吊点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规定时,当桩长在16m内,可用一个吊点起吊,吊点位置应设在距桩端0.29桩长处。

四、施工注意事项

1、压桩施工前应清除桩位下的障碍物,必要时应对每个桩位进行钎探清查一遍。

对桩平直度要进行检查,发现桩身弯曲度不超过1/1000桩长,并不大于20mm,或桩尖不在桩纵轴线上的,不应使用,以避免压桩时出现断裂或桩顶位移。

2、桩头应与管桩围焊封闭,焊缝厚度6mm,焊好后的桩接头应自然冷却后方可继续静压,自然冷却时间不宜小于8min,严禁用水冷却或焊好后即打,以免焊缝接口变脆而被打裂。

3、焊接接桩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钢网架焊接规程》JGJ81的有关规定及设计的有关规定。

4、管桩对接前,上下端板表面应用铁刷子清刷干净,坡口处应刷至露出金属光泽,端头板尺寸应符合DBJ/T15-22-98构造要求。

第三节电力沟、井

施工准备→测量定位→管槽开挖→验槽→基础处理→沟(井)底板砼→沟(井)侧墙砌筑(包括预留、预埋)→沟(井)内抹灰→隐蔽验收→沟(井)顶盖板安装→沟(井)槽回填土→单项工程验收。

(二)、主要施工方法

1、土方开挖

电力管槽、沟槽和井室的土方开挖,一律采用机械施工,辅以人工配合作业。

为防止机械施工可能扰动槽底(侧墙)原始土层(压实土层)结构,拟在槽底标高以上和槽底外边线以内留出20cm左右的土层,待机械开挖后,用人工分别清挖至槽底设计高程和槽底外边线。

2、管道安装

管道安装采用人工、吊装机吊装。

下管前,须对槽底的尺寸、高程、坡度、地基和基础的质量进行检查,并报请监理工程师进行检验核定。

管道就位后,随时检测管道的轴线、高程和平直度,发现偏差,及时纠正,确保管道排列整齐平顺,接口密封良好。

3、沟(井)底板砼浇筑

沟(井)底板砼施工全部采用机械搅拌,机械振捣,人工配合随捣随压实赶光。

4、沟(井)侧墙砌筑

由于目前广州地区所用的标准砖普遍存有欠标准的缺陷,沟(井)井侧墙砌筑时,对用砖应有所挑选。

为确保沟(井)侧墙墙面的垂直度、平整度和直顺度,以及支架预埋位置的准确,砖墙砌筑前,拟先立好皮树杆;

砌筑时,坚持三皮一靠,五皮一吊,通过灰缝来调整各层的平直度,力求达到横平竖直,砂浆饱满,内外搭接,上下错缝的基本质量要求。

5、土方回填

由于现场场地的限制,土方的回填压实施工,除电力管槽土方回填采用机械碾压外,电力沟和电力井的土方回填,一律采用人工夯实。

机械压实时,分层厚度拟控制在30cm以内,人工夯实时,分层厚度拟控制在15cm以内。

第四节电讯管道及沟槽工程

电讯管道及沟槽工程,拟于路基土方施工过程,与其它地下管线穿插施工。

(一)、基本施工顺序

1、电讯管道

施工准备→测量定位→管槽开挖→验槽→基础处理→管道敷设→管道包封→隐蔽验收→管槽回填土→单项工程验收。

2、电讯人孔

施工准备→测量定位→基槽开挖→验槽→基础处理→人孔底板砼→人孔侧墙砌筑(包括预留、预埋)→人孔内面抹灰→隐蔽验收→人孔盖板安装→基槽回填土→单项工程验收。

1、土方工程施工

电讯管槽和人孔基槽的土方开挖,一律采用机械施工,辅以人工配合作业。

为防止机械施工可能扰动槽底(侧墙)原始土层(压实土层)结构,拟在槽底标高以上留出20cm左右的土层,待机械开挖后,再用人工分别清挖至槽底设计高程。

2、管道敷设

管道的敷设包括管道地基、管基处理、管道接口、管道敷设和管道包封等工作。

下管前,须对槽底的尺寸、高程、坡度、地基和基础的质量进行检查,并报请监理工程师检验确认。

管道就位后,随时检测管道的轴线、高程和接口间隙、发现偏差,及时纠正,确保管道位置正确,排列整齐平顺,接口、错缝符合规定要求,管顶缝、边缝和管底八字粘结牢固,管孔试通一次成功。

3、人孔底板砼浇筑

底板砼施工全部采用机械搅拌,机械振捣,人工配合随捣随压实赶光。

4、人孔侧墙砌筑

由于目前广州地区所用的标准砖普遍存有欠标准的缺陷,人孔侧墙砌筑时,对用砖应有所挑选。

为确保人孔侧墙墙面的垂直度、平整度和直顺度,以及预留孔洞和预埋件位置的准确,砖墙砌筑前,拟先立好皮数杆;

由于电讯管道的特点,电讯管道管底至管顶标高以上50cm土方回填,一律采用人工分层填夯,分层厚度拟控制在15cm以内。

距管顶标高50cm以上的土方回填,拟采用机械分层填压,分层厚度拟控制在30cm以内,机械碾压采用静压(不开振)。

第五节路面施工

1、路面材料:

1.1、碎石:

碎石由岩石或砾石轧制而成,应洁净、干燥,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耗性。

其颗粒形状应具有棱角,接近立主体,不得含有软质和其它杂质。

1.2、砾石:

砾石应坚硬、耐久;

有机质、粘土块和其它有害物质的含量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

1.3、砂:

砂应洁净、坚硬、干燥、无风化、无杂质,符合规定级配,其泥土杂物含量应小于3%。

1.4、石屑:

石屑系机械轧制而成。

石屑应坚硬、清洁、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具有适当的级配。

1.5、水:

水应洁净,不含有害物质。

来自可疑水源的水应按照《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JTJ—05—684)要求进行试验,未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水源不得使用。

1.6、本工程使用的水泥。

按设计要求使用32.5(R)普通硅酸盐水泥,用于本工程的水泥,经试验合格,报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审查认可后,方能使用。

1.7、沥青:

沥青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的要求。

沥青材料都应有厂家的技术标准、试验分析证明书,并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核。

在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试验时,要进行各种集料、矿粉、沥青的原材料检验,并对沥青混合料级配、稳定度、流值、空隙率、动稳定度、残留稳定度等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检测,保证配合比准确适用。

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未经监理认可前,不得拌制生产。

一旦确认,则不得更改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和原材料品种。

2、水泥稳定底基层、基层施工

2.1、路面水泥稳定混合料的采用现场机械搅拌和法配合人工的施工。

2.2、在正式大面积铺筑水泥稳定混合料底基层前,在征得监理工程师同意的现场试铺一段面积约300~600m2的试验段,以检验混合料的稳定性和确定合理的施工工艺。

用于混合料的水泥,可选择32.5(R)普通硅酸盐水泥,用于本工程的水泥,但宜选用标号较低(如32.5R)而终凝时间又较长(宜在6小时以上)的水泥,快强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受潮变质的水泥不得使用。

2.3、施工前56天,应做出配合比试验结果交监理工程师审批同意方可施工。

2.4、拌和

2.4.1、现场拌和采用机械拌和。

拌和前,应将下层表面杂物清除干净。

应将超尺寸颗粒筛除,经摊铺、洒水闷料后整平,用6~8#两轮压路机碾压1~2遍,使表面平整,然后将水泥均匀地摊铺在整平的表面上。

拌和过程中应及时检查含水量,使其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值,同时使土和水泥充分拌和均匀,不得留有“素土”夹层。

2.4.2、施工时气温低于5℃或降雨时,不应进行水泥稳定混合土施工。

2.5、压实

2.5.1、水泥稳定混合土施工的压实厚度每层不小于150mm,不超过200mm。

并应采用光轻型压路机碾压。

2.5.2、一个路段完成之后应按规定做密实度检查。

两个工作段的衔接处应搭接拌和,前一段拌和后,留5~8m不进行碾压;

后一段施工时,将前一段未压部分一起再进行拌和,并与后一段一起碾压。

2.5.3、施工中,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延迟时间不得超过水泥终凝时间,并且按试验路段确定的合适的延迟时间严格施工。

2.5.4、施工机械不宜在已压成的底基层上“调头”,如必须在其上进行应采取保护措施。

同时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93)的规定。

2.6、养生

2.6.1、水泥混合料稳定土层碾压完成后,立即进行保湿养生,不使稳定土层表面干燥,也不应过分潮湿或时干时湿。

2.6.2、养生方法采用洒水、覆盖砂或低粘性土,养生期不少于7天。

养生期内除洒水车外,不得通行车辆,采用覆盖措施的石灰稳定土层上,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行驶车辆,应限制车速不得超过30km/h。

3、碎石基层施工

3.1、材料要求:

路基上铺筑的碎石基层。

最大粒径不应超过150mm;

按《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94)标准方法进行试验时,压碎值不应大于35%。

碎石中不应有粘土块、植物等有害物质,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应超过20%。

3.2、铺筑垫层前,应将路基层上的浮土、杂物全部清除,并洒水湿润

3.3、摊铺后的碎石应无明显离析现象,或采用细集料作嵌缝处理。

3.4、经过整平的整型的碎石基层,应按试验路段所确认的压实工艺,在全宽范围内均匀地压实至重型击实最大密度的96%以上。

4、热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

为保证工程质量,在施工前拟提早请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委托沥清砼专业队进行施工。

4.1、在准备路面沥青砼施工前,应提前28天向监理工程师提交拟用的沥青混合料级配、沥青结合料用量及沥青混合料稳定度、流值、空隙率、动稳定度、残留稳定度等各项技术指标的书面详细说明,在提交的目标配合比未经监理工程师批准之前,不得进入生产配合比设计。

4.2、在沥青混合料未被批准之前,不得进行下一步工序。

未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对已批准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和原材料品种不得更改。

4.3、现场施工以沥青摊铺机械摊铺并辅以人工作业。

4.4、每层沥青砼摊铺前,先在道牙石一侧进行沥表层厚度弹线,标明横坡和层厚,并拉线铺筑,经监理工程师确认。

4.5、沥青砼运至现场必须测量温度和进行外观检查(如颗粒级配是否正常,拌合是否均匀,有无浇焦等)。

在正常温度下如压不实,有松散或鱼鳞状、色裂现象等应停止进料,找厂家商讨,检查原因,进行改正。

4.6、沥青砼表面应平整,坚实、不可有脱落、掉碴、推挤、烂边、粗细集料集中等现象。

4.7、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4.7.1、在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的基层上,方可铺筑沥青混合料,摊铺必须均匀、缓慢、连续不断地进行。

4.7.2、摊铺时,应采用二台以上摊铺机组成梯队联合摊铺,两台摊铺机前后的距离保持在10~30m之间。

前后两台摊铺机轨道轮迹应重叠50~100mm。

4.7.3、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温度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表7、2、4的要求,并应随沥青的标号及气温的不同通过试验确定。

4.7.4、沥青混合料摊铺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其宽度、厚度、平整度、路拱及温度、对不合格之处应及时进行调整。

4.7.5、对外形不规则、路面厚度不同、空间受到限制以及人工构造接头等摊铺机无法工作的地方,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可以采用人工进行铺筑混合料。

4.8、沥青混合料的压实

4.8.1、每个工作面混合料摊铺后,应立即用二台10t压路机进行压实作业。

压实分初压、复压和终压(包括成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碾压速度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表7.2.4的要求。

4.8.2、经压路机辗压成型后的沥青砼路面不可有明显的轮迹,接茬应紧密、平顺、烫缝不应枯焦。

4.8.3、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或冷却的路段转向、制动或停留。

同地,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油料、润滑脂、汽油或其它杂质在压路机操作或停放期间落在路面上。

4.8.4、在沿着缘石或压路机压不至的其他地方,应采用振动夯板、热的手夯或机夯把混合料充分压实。

已经完成碾压的路面,不得修补表皮。

4.8.5、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应避免在雨季进行。

当路面滞水或潮湿时,应暂停施工。

4.8.6、施工气温低于10℃时,应停止摊铺,如必须摊铺进应采取措施,并经监理工程师同意方可继续摊铺。

4.8.7、未经压实后即遭雨淋的沥青混合料应全部清除,更换新料重新进行摊铺压实。

4.8.8、压实后的沥青砼路面允许偏差应符合验收标准规定。

第六节钢筋混凝土、砌体工程施工

(一)、模板工程

混凝土结构的模板工程,是混凝土成型施工中一个重要部分,混凝土结构对模板工程的如下基本要求:

1、保证工程结构和结构各部位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

2、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重量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

3、结构简单,装拆方便,便于钢筋的绑扎和安装、砼的浇筑和养护。

4、模板接缝应严密,不得漏桨。

另外,由于模板工程的费用较大,往往超过砼的费用,有的甚至超过钢筋砼的费用,因此,选择合理适当的模板种类,支撑型式、支模方式,合理安排拆模周转时间,加强模板的清理堆放工作,将直接影响结构工程质量和施工企业生产效益。

为此,结合工程实际和我司施工材料供应情况,下面是本工程中模板及顶撑的选用,支撑方法,模板的拆除,模板清理、堆放,模板的设计计算等几个方面一一加以阐述。

一、材料的选用

1、模板统一采用18mm胶合板及5×

10cm方木施工,满堂红可调钢管支撑,扣件连接。

2、模板的配制方法:

由于梁柱截面大,楼板面积较大等特点,结构砼浇筑施工复杂,工程量大,针对这一状况,同时考虑到建筑标准层一致性。

梁板柱配足三套,保证模板具有足够刚度和稳定性。

二、支模方法

1、柱模板的安装:

用两块长柱头板加两面门子板,为了防止混凝土侧压力造成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