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标准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0885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31 大小:15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标准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1页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标准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1页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标准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1页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标准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1页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标准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1页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标准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1页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标准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1页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标准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1页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标准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1页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标准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1页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标准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1页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标准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1页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标准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1页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标准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1页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标准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1页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标准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1页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标准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1页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标准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1页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标准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1页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标准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1页
亲,该文档总共2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标准Word下载.docx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标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标准Word下载.docx(2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标准Word下载.docx

应先切开引流并严防感染形成鼻中隔脓肿,然后再复位。

2开放式复位法做毗部弧形切口,必要时行两侧毗部切口并中间连接成H形切口,在直视下根据骨折的情况用电钻穿孔,用不锈钢丝固定在额骨鼻突、上颌骨额突或将两个碎骨片连接在一起,填塞鼻腔。

[注意事项]

1情绪异常紧者可给予镇静药。

2合并脑脊液鼻漏者勿堵塞鼻腔。

3复位后勿挤压骨折处。

4昏迷患者,为预防窒息,在填塞前应放入鼻通气管。

第二节眶骨骨折复位术

1眶骨骨折伤后当时,或在7~10d。

2有眼部症状,包括复视、眼球突出或陷没、视力下降等。

1有严重颅脑并发症者,首先抢救生命。

2无眼部功能障碍,又不影响眼部外形者不需手术。

1眼眶击出性骨折出现眼球凹陷、复视和下直肌嵌顿以与X线片显示眶下壁破坏时,应暂时观察1周,待眶部肿胀消退后再行手术治疗。

手术进路有四种:

①睫毛下切口进路;

②下穹隆切口进路;

③上颌窦进路;

④眶上颌窦联合进路。

睫毛下切口进路:

在局部麻醉下,沿下睑睫毛下皮肤自然皱褶处做横切口,分离眼轮匝肌至眼缘,横行切开眶下缘骨膜,在眶底骨膜外进行广泛分离,探查眶底骨板找到骨折处,松解被嵌顿的下直肌和其他眶组织,取自体髂骨,或用钛板进行修复,手术操作须严格保持无菌状态。

2眼眶击入性骨折在全麻下做眉弓外侧切口和下睑缘切口,分离肌层后用剥离子伸入颧弓下方,用力将下陷的上颌骨向前外方挑起,达到满意位置,视情况可用细钢丝或电钻在适当部位钻孔,将眶下缘的骨折片在上颌骨与颧骨之间进行固定,局部皮肤清创,分层缝合。

1骨折复位后适当固定,眶容应回纳完整。

2预防和控制眼部感染。

第三节脑脊液鼻漏修补术

1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经保守治疗无效。

2外伤性(包括手术损伤)脑脊液鼻漏,经保守治疗无效。

3肿瘤引起的脑脊液鼻漏。

4脑脊液鼻漏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经积极治疗不见好转者。

1脑脊液鼻漏并发化脓性脑膜炎,急性期。

2鼻腔鼻窦急慢性炎症,应在炎症控制后再进行手术。

1颅修补法从右侧至左侧颞部行发际冠状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骨膜,将皮瓣翻向下方达眉弓,在额窦上方,用骨钻钻6个孔,每孔相距5cm,工字形锯开,锯成双侧额骨瓣,翻向外侧,留颞侧骨膜作为骨瓣的蒂部。

仔细剥离颅前窝硬脑膜,向后牵引,寻找颅底的漏孔与碎骨片,发现硬脑膜裂口,即用丝线紧密缝合。

颅底的漏孔用肌肉块填塞。

放回硬脑膜,使额骨瓣复位,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不置引流、包扎。

术后头高卧位,醒后改为半坐位,限制液体摄入量,预防便秘,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此法适用于伴有脑组织损伤的急性外伤性脑脊液鼻漏。

处理脑外伤时,若发现颅底有脑脊液漏口应与时修补,如额窦有碎骨片、异物、骨髓炎与额窦炎等,则不宜经鼻修补,以颅修补法为宜。

颅修补法又可分为硬脑膜外与硬脑膜两种。

硬脑膜外法适用于修补颅前窝的漏孔,损伤性较小,但对迟发性脑脊液鼻漏与曾有脑膜炎反复发作者,因颅底与硬脑膜粘连,分离时易撕破硬脑膜,应以硬脑膜法为宜。

颅修补法的缺点是,容易损伤嗅神经,对蝶窦上壁与后壁处的漏孔不易看清,操作困难。

2颅外修补法经鼻手术对颅脑损伤轻,尤其对来自蝶窦的脑脊液鼻漏,其效果远胜于开颅修补。

颅外修补法不适用于急性颅脑外伤中脑脊液鼻漏的治疗。

本法适用于额窦、筛窦、蝶窦等处脑脊液鼻漏的治疗。

漏孔未确定者,可用此法探查。

漏孔在岩部的脑脊液耳鼻漏,则需耳科手术探查修补。

(1)额窦脑脊液鼻漏修补法:

根据额窦前壁骨板完整情况和整形需要,可做眉弓切口或冠状切口,后者适用于额窦前壁完整,可做骨瓣成形额窦开放术时选用。

术中充分显露额窦后壁,去除额窦后壁黏膜,在漏孔处扩大去除后壁骨质和肉芽,充分暴露硬脑膜,用丝线缝合硬脑膜裂口,或用额筋膜修补缺损。

额窦填塞腹壁脂肪有助于骨板固定,但需将额窦黏膜完全刮除干净。

(2)筛窦脑脊液鼻漏修补法:

筛窦顶壁处的脑脊液鼻漏最多见,自鼻外做鼻眶切口,剥离泪囊,结扎筛前动脉,做彻底的筛窦开放术,去除泪后嵴,以便显露筛窦顶部,然后将中鼻甲或鼻中隔上方含骨的带蒂黏膜瓣向上翻转,盖于漏孔处,加压固定,或用游离阔筋膜置于扩大了的漏孔,然后再用带蒂黏膜瓣加固于筛窦顶部,用抗生素油纱条填塞5~10d。

(3)蝶窦脑脊液鼻漏修补法:

颅法不易暴露此处,可经鼻中隔进入蝶窦,除去窦骨隔与黏膜,用肌肉填塞漏孔,阔筋膜加固修补。

若漏孔尚不能确定位于蝶窦,可经鼻眶切口行筛窦开放术,进入蝶窦探查,寻找漏孔。

3鼻镜下修补术适用于筛顶与蝶窦区域的脑脊液鼻漏。

在鼻镜下可直视筛板、蝶窦、筛窦与鞍区的脑脊液漏,修补手术损伤小,操作精确,手术效果好,可最大限度地保护嗅觉功能;

不损伤脑组织,可避免传统开颅手术易出现的并发症与危险。

但不能同时处理颅病变或切除颅肿瘤,对较大面积硬脑膜缺损的修补也存在困难,一般认为硬脑膜缺损<10mm×

10mm者适用鼻镜手术修补。

病人取仰卧位,全身麻醉。

根据手术前检查定位确定手术探查方式。

脑脊液漏出来源于筛顶者,采用常规由前向后式开放筛窦,为准确寻找到裂孔,必须彻底清除筛窦蜂房,包括筛顶的黏膜。

若脑脊液来自蝶窦,则可经筛窦或经鼻腔开放蝶窦。

在筛板黏膜清理干净后,沿筛顶板检查,若发现骨折线,或发现脑脊液漏出,必要时压迫双颈静脉促使脑脊液流出,则较易找到漏孔。

椎管注射荧光素钠,则对漏孔定位十分方便。

找到漏孔后,用刮匙或切割吸引器将局部黏膜清理干净,暴露漏孔周围骨板,其围超过漏孔边缘2~3mm。

可自前鼻孔将患侧鼻中隔切成长的黏膜瓣向上翻转,盖于漏孔处,用抗生素油纱条压迫固定。

带蒂黏膜瓣血运充足,易于成活。

也可取颞肌和颞肌筋膜,或取大腿外侧阔筋膜和股四头肌肌肉块。

肌肉剪碎覆于漏孔,再将筋膜平铺在肌肉表面,用生物蛋白胶粘合肌肉与筋膜。

用浸有抗生素的明胶海绵紧密压在筋膜表面并用碘仿纱条填塞鼻腔。

用上述方法修补蝶窦脑脊液漏孔后,宜再用硅胶板或自体筛骨片填压于修补处,以起到进一步支撑和加固作用。

手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2周,半坐位卧床5~7d;

低盐饮食,限制饮水量;

高蛋白和高纤维饮食,避免便秘;

避免用力擤鼻、喷嚏与用力咳嗽。

颅压偏高时可静脉输入25%甘露醇,每天2次,持续5~7d。

手术后10d取出鼻腔填塞的碘仿纱条,手术后4周逐渐取出明胶海绵,但不必清理修补区域。

1一定要将漏孔周围或窦黏膜完全刮除干净,否则不易成功。

2手术后不能太早抽出鼻腔填塞物。

第2章鼻中隔疾病

第一节前鼻孔闭锁单纯切开成形术

1前鼻孔完全闭锁。

2前鼻孔部分闭锁影响鼻腔通气功能。

1鼻唇部急性炎症,如疖肿、蜂窝织炎等。

2鼻腔或鼻窦严重感染。

3因梅毒特殊感染者,需治愈原发病。

4虽部分闭锁但无功能障碍,又不影响美容。

1病人取半坐位于手术台,75%乙醇消毒鼻与面部皮肤,铺消毒巾。

2切口。

将前鼻孔的闭锁做十字形或Y形切口,形成3个或4个瓣。

3夹住皮瓣尖端,切除前鼻孔瘢痕组织,在鼻前庭形成与皮瓣相贴合的创面。

4用缠裹凡士林纱布的硅胶管置入创面,压迫皮瓣,扩前鼻孔。

5瘢痕组织较厚,则在暴露鼻前庭里层较薄的皮肤时,也做十字形切口,切开方向与表层皮肤切口交叉,缝合后创面置硅胶管。

1瘢痕组织充分切除,重建原有腔道。

2硅胶管要伸出鼻孔外0.5cm,便于固定。

3硅胶管置入扩鼻腔半年以上。

第二节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

1鼻中隔偏曲,引起鼻塞。

2鼻中隔高位偏曲,引起反射性头痛。

3鼻中隔偏曲妨碍鼻窦引流。

4鼻中隔前部偏曲,反复鼻出血。

5鼻中隔偏曲伴有软骨部歪曲。

6为其他手术作准备。

1鼻腔或鼻窦有急性炎症。

2急性中耳炎、急性咽喉炎。

3全身疾患,如血液病、梅毒、糖尿病、肺结核等。

4年龄<18岁,鼻部发育未完全者。

一般应于鼻中隔的凸面,在鼻中隔软骨的最前缘行纵行切口,上起鼻中隔最前上部,下至鼻底部。

3用鼻中隔剥离子分离切口侧鼻中隔软骨膜与骨膜,直至犁骨。

4在黏膜切口后方约2mm切开软骨,剥离对侧软骨膜与骨膜,放入中隔扩器,撑开鼻中隔两侧黏软骨膜。

5用中隔旋转刀由软骨切口上端与鼻梁平行向后推进达筛骨垂直板,然后向下至犁骨缘再向前拉出,即可切除鼻中隔大部软骨,保留备用。

6咬骨钳咬除偏曲的筛骨垂直板、犁骨,骨凿凿去上颌骨鼻嵴。

7全部弯曲骨切除后,检查中隔是否正直,有无出血点,吸净血液、血块,并取出碎骨片,对合两侧中隔黏骨膜,如尚有弯曲可再咬除。

8缝合黏膜切口2~3针,防止黏膜退缩、软骨暴露。

9双侧鼻腔填塞油纱条或膨胀海绵。

1黏膜切口不能过深,避免损伤对侧软骨膜。

2软骨切口应在黏膜切口后2mm,应边切边向上撬。

3分离软骨与骨交界处,纤维粘连较紧或对侧软骨膜与骨嵴相连,此时分离应仔细。

4分离骨嵴时可先分别在骨嵴上下方分离,于尖锐嵴突处汇合,可减少黏骨膜的撕裂。

第三节鼻中隔成形术

1鼻中隔偏曲,影响鼻呼吸者。

2鼻中隔偏曲引起反射性头痛。

4鼻中隔前部偏曲致反复鼻出血。

5鼻中隔偏曲引起血管运动性鼻炎。

1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2全身疾患,如血液病、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

3妇女月经期。

1病人取半坐位或仰卧位,75%乙醇消毒鼻与面部皮肤,铺消毒巾。

一般应于鼻中隔的左侧,在鼻中隔软骨的最前缘行半贯穿切口,上起鼻中隔最前上处部,下至鼻底部。

4游离鼻中隔软骨。

沿鼻中隔软骨的后上缘与后下缘,即和筛骨垂直板犁骨交界处,直接分离软骨边缘,使鼻中隔软骨与骨部脱离联系,也可在软骨与骨相交处切除2~4mm的软骨条,以达到游离鼻中隔软骨的目的。

然后将剥离子经软骨后缘伸入,分离偏曲凸面侧鼻中隔骨部的黏骨膜。

5咬骨钳咬除偏曲的筛骨垂直板、犁骨,骨凿凿去上颌骨鼻嵴。

6全部弯曲骨切除后,检查鼻中隔是否正直,有无出血点,吸净血液、血块,并取出碎骨片,对合两侧鼻中隔黏骨膜,如尚有弯曲可再咬除。

7缝合黏膜切口1~2针,防止黏膜退缩、软骨暴露。

8双侧鼻腔填塞油纱条或膨胀海绵。

2分离软骨与骨交界处,纤维粘连较紧或对侧软骨膜与骨嵴相连,此时分离应仔细。

3分离骨嵴时可先分别在骨嵴上下方分离,于尖锐嵴突处汇合,可减少黏骨膜的撕裂。

第3章鼻黏膜炎性疾病

第一节下鼻甲电烙、微波热消融

慢性鼻炎是鼻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以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为特点。

一般分为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两类。

前者因鼻黏膜深层动、静脉功能紊乱,使鼻甲肿胀,黏液腺功能活跃使分泌物增多、黏稠。

后者是以鼻黏膜肥厚、增生为特征的鼻炎。

下鼻甲电烙、微波热消融是将电转换为热能,使增生的下鼻甲的组织崩解,瘢痕化达到下鼻甲减容,改善鼻腔通气功能。

下鼻甲肥大,以黏膜肥厚为主者。

下鼻甲骨性增大者。

1用前鼻镜或鼻镜检查鼻腔,观察黏膜增生位置、围,确定消融围。

21%~2%丁卡因+1%麻黄碱棉片表面麻醉下鼻甲黏膜2次。

3用电凝器、双极电凝或微波天线烧灼增生、肥厚的下鼻甲组织。

1仅烧灼明显肥厚处,不能广泛烧灼,以免黏膜损伤过多。

2下鼻甲后端应重点烧灼。

3可结合下鼻甲外移增加总鼻道通气道截面积。

4鼻中隔偏曲应先行中隔矫正术。

第二节下鼻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

低温等离子射频是将消融的温度控制在70℃以下的新一代消融设备。

控制消融过程中的温度能减少消融过程中对黏膜的损伤,有利于鼻黏膜功能的保留。

下鼻甲肥大,以黏膜肥厚、增生为主者。

11%~2%丁卡因+1%麻黄碱棉片表面麻醉下鼻甲黏膜。

2用前鼻镜或鼻镜检查鼻腔,观察黏膜增生围和部位,确定消融围。

3根据不同设备的输出功率、作用时间与相应的消融围确定等离子探头插入黏膜下的位置、深度、作用时间与消融点数。

4术毕麻黄碱棉片收缩黏膜并压迫止血。

1手术当时无法直视消融围,需依据经验控制最终消融程度。

2不求一次到位,以防过度消融。

第三节下鼻甲部分切除术

用机械的方法切除增生、息肉样变的下鼻甲黏膜,增加鼻通气有效截面积。

下鼻甲肥大,黏膜增生伴有息肉样变,科保守治疗效果欠佳者。

未经治疗的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无增生、肥厚的过敏性鼻炎。

11%~2%丁卡因+1%麻黄碱棉片表面麻醉下鼻甲。

20°

或30°

鼻镜检查鼻腔,观察黏膜增生位置,确定切除围。

3镜下用电动吸切器或剪刀切除增生、息肉样变的下鼻甲组织。

4电凝止血或填塞止血。

1切除部位以下鼻甲后端为主。

2防止骨面暴露。

3切除围宜适中,防止过多切除下鼻甲组织。

4鼻中隔偏曲应先形中隔矫正术。

第四节下鼻甲成形术

尽量保留下鼻甲黏膜,缩小下鼻甲体积,以改善鼻腔通气。

下鼻甲肥大,尤其是骨性肥大。

22%利多卡因浸润麻醉下鼻甲黏骨膜。

3下鼻甲向中线移位。

4于下鼻甲外下缘做L形切口,分离下鼻甲黏骨膜瓣。

5按需要切除下鼻甲骨与下鼻甲实质。

6复位并填塞固定黏骨膜瓣。

1切除围适中,防止切除过多。

2对合切口,防止骨面裸露和延迟愈合。

3鼻中隔偏曲应先行中隔矫正术。

[治疗原则]

1明确诊断,确认鼻塞的原因。

2应全面、定量地评估鼻腔状况和病变与功能丧失的程度,制定总体的治疗方案。

3先期处理鼻腔、鼻窦解剖结构异常与病变,如鼻中隔偏曲、过度中鼻甲气化、巨大中鼻甲等;

处理鼻息肉、鼻窦炎。

4慢性鼻炎者应先行保守治疗,使下鼻甲可逆性病变得到恢复。

5根据下鼻甲病变的情况选择术式,以求最大限度地保留下鼻甲正常黏膜和功能。

6术前对下鼻甲手术切除的围进行研究,预测术后效果。

应防止一次过多切除下鼻甲组织引起无法纠正的错误,允许在修正手术时达到最佳疗效。

第4章鼻出血的常用止血方法

第一节鼻腔填塞

鼻腔填塞是用不同的填塞材料填入鼻腔或后鼻孔,压迫出血点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填塞物种类较多,填塞时间也因填塞物的种类不同与出血血管的性质、粗细、部位与患者的状况而异。

填塞物种类繁多,短期填塞可用油纱条,长期填塞可用碘仿纱条。

填塞用可吸收材料有明胶海绵、止血纱布、止血绫等;

不可吸收填塞物有膨胀海绵、藻酸钙纤维素材料、水囊、气囊等。

一、前鼻孔填塞

各种鼻腔出血,尤其是鼻腔前部出血。

明确的鼻咽部出血。

1前鼻镜或镜检查鼻腔,了解出血部位。

不少患者出血较猛烈,观察较困难。

2如患者状况许可,有条件应用1%~2%丁卡因+1%麻黄碱棉片表面麻醉鼻腔黏膜以减少疼痛。

3如观察到出血部位,可用不同的止血材料直接压迫出血点与周围组织,填塞材料可用线栓住并固定于面颊部以防脱落和取出困难。

4如出血创面较大或暂时无法看清出血部位时,可用油纱条填塞。

填塞油纱条时应按顺序自下向上或自上向下将鼻腔塞紧,以达到良好的止血作用和防止脱落。

1通常于填塞后48~72h取出,碘仿纱条可填塞2周后取出。

2鼻腔填塞后应全身应用抗生素以防止鼻腔、鼻窦感染。

3如无法彻底止血可加后鼻孔填塞、血管造影栓塞或血管结扎。

二、后鼻孔填塞

后鼻孔填塞是用油纱球或气囊经鼻咽部填塞后鼻孔、鼻咽部达到鼻腔止血的过程。

前鼻孔填塞无效、鼻腔后部、鼻咽部出血。

明确的鼻腔前部出血。

3用1%丁卡因喷口咽部2次表面麻醉口咽部黏膜。

4用导尿管经出血侧鼻腔插入,经口咽部拉出口腔。

5将预置的锥形油纱条上方的固定线栓于经口腔拖出的导尿管一端。

6将导尿管自鼻前孔拖出,将锥形油纱条自口咽推入鼻咽部,向鼻腔前部拉出,前方用纱卷固定结扎,防止填塞物下滑。

1锥形油纱条底端应用粗线固定,以便取出时牵拉用。

2通常填塞物于填塞后48~72h取出,如用碘仿纱条可填塞1周。

3填塞后应全身应用抗生素以防止鼻腔、鼻窦感染。

4后鼻孔填塞易引起软腭、腭垂水肿,需注意防止窒息。

第二节血管结扎

对于经反复前后鼻孔填塞与科治疗无法止血者,外伤或手术损伤大血管出血凶猛者可考虑血管结扎。

因鼻腔血供系颈总动脉,中鼻甲上部为筛前动脉和筛后动脉分布,中鼻甲平面以下为颈外系统供血。

所以常用结扎方法有颈外动脉结扎和筛前动脉结扎。

经反复前后鼻孔填塞与科治疗无法止血者,外伤或手术损伤大血管出血凶猛者。

凝血机制障碍所致的鼻腔出血。

1颈外动脉结扎

(1)患者平卧、常规消毒。

1%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同侧胸锁乳突肌前缘。

(2)沿胸锁乳突肌前缘做6cm长的皮肤切口,中点约平甲状软骨上缘。

(3)切开皮下、颈阔肌,向后牵拉胸锁乳突肌,显露颈血管鞘。

(4)分离、显露颈外动脉,在甲状腺上动脉以上用中号线结扎颈外动脉。

2筛前动脉结扎

1%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同侧鼻根外侧和眶侧皮肤。

(2)于眦做弧形切口,在眦韧带上方将眶筋膜与骨壁分离,深约2.5cm。

(3)显露筛前动脉和神经,丝线结扎。

(4)缝合切口,加压包扎。

1注意区分颈动脉和颈外动脉,前者无分支。

2结扎点应靠近甲状腺上动脉起始部,以减少结扎血管盲端血栓形成。

3分离筛前动脉时应防止眶筋膜撕裂。

第三节血管栓塞

血管栓塞是将动脉导管选择性地置于颈外动脉主干,行造影并行数字减影摄片。

在数字减影下观察颈外动脉分支与走行情况,造影剂外溢程度与显影围,当确定出血血管分支后,栓塞鼻出血靶动脉,这是一种有效的止血方法。

栓子为1~3mm大小的冻干脑膜、明胶海绵、Ivalon颗粒;

假性动脉瘤用的是可脱气囊栓子。

通过DSA栓塞颌动脉控制鼻出血的成功率为71%~100%,Vitek等报道栓塞颌动脉失败的特发性鼻出血患者30例,再栓塞同侧面动脉,成功率达97%。

顽固性鼻出血通过有效的反复前后鼻腔填塞,特别是应用鼻镜并结合激光、电凝和微波与科治疗无法止血者,外伤或手术损伤大血管出血凶猛者。

本术式不能用来控制由筛前动脉或筛后动脉引起的出血。

过敏体质,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肝、肾功能不全,颌动脉与颈动脉、眼动脉与椎动脉有吻合支者。

1患者平卧,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后,经股动脉穿刺,运用Seldinger技术,将5~6F猎人头或超滑猎人头导管。

2先行颈、外动脉系统造影,确定颈、外动脉两大系统间有无吻合以与出血部位的供应血管。

3如确实无吻合,即可将常用的4F导管或同轴微导管(27F)导入出血部位的供应血管(蝶腭动脉、颌动脉、面动脉等根据需要而定),注入栓塞血管用的明胶颗粒(直径1mm)。

4尽可能靠近远端将造影剂与栓子,按各50%混合后缓慢注入栓塞部位。

5在不出血时不易确定责任血管,则栓塞双侧颌动脉与同侧面动脉。

6栓塞假性动脉瘤时,将导管经颈动脉送至动脉裂口处,用特制管芯将可脱气囊经裂口送至瘤体,再充气、脱囊(勿在颈动脉脱囊或使气囊在颈动脉腔存留过多)。

7再造影该血管远端不显影。

文献报道血管栓塞有脑梗塞、一过性颈动脉痉挛、偏瘫和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并已有死亡的病例报道,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并请有经验的放射介入医师操作。

1避免栓塞剂反流到颈动脉,注意栓塞前造影观察颈外动脉与颈动脉与椎动脉间有无异常交通支,有无畸形血管与动脉瘤。

2在颌动脉的末梢进行栓塞。

3颌动脉或面动脉不能过度栓塞,尤其在使用永久性栓塞剂时。

4栓塞剂不能太小,以免导致毛细血管的栓塞,引起缺血坏死。

5避免血管壁损伤,注入栓塞剂时,一定要先用造影剂观察血管血液流速与流动方向,与所定目标一致方可在DSA监控下缓慢推注栓塞剂,否则应重新调整导管位置。

6术后平卧、动脉穿刺处沙袋压迫24h。

7鼻腔填塞物在栓塞术后1~2d分次松解、取出。

第5章鼻炎、鼻窦炎手术

第一节上颌窦穿刺冲洗术

1亚急性和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的诊断和治疗。

2通过上颌窦穿刺途径行窦活检。

1急性化脓性上颌窦炎炎症未控制。

2鼻腔鼻窦可疑恶性肿瘤。

1血管收缩药收缩鼻腔与下鼻甲。

21%~2%丁卡因加1‰肾上腺素棉拭子或棉片置于下鼻道前段顶部穿刺部位,10~15min后取出。

3一手固定病人头部,另一手持上颌窦穿刺针,拇指和示指固定针管的后2/3处,掌心顶住针柄,针尖斜面朝向鼻中隔,由前鼻孔伸入下鼻道,针尖落于距下鼻甲前端约15cm处,使其紧靠下鼻甲根部,方向斜对同侧眼外眦,稍用力钻动,有落空感即表示穿刺针已经进入上颌窦。

4拔出针芯,回抽无血,抽出脓液送检,温热生理盐水冲洗,然后,也可根据脓液致病微生物培养药敏试验注入相应抗生素。

1儿童头部需由家长或其他医务人员固定。

2穿刺部位与方向要正确,防止刺入眶或面颊软组织。

3未能确定刺入上颌窦前,不要进行冲洗。

4冲洗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