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史一试题精要.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0915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文史一试题精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古文史一试题精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古文史一试题精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古文史一试题精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古文史一试题精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古文史一试题精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古文史一试题精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古文史一试题精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古文史一试题精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古文史一试题精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古文史一试题精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古文史一试题精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古文史一试题精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古文史一试题精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古文史一试题精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古文史一试题精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古文史一试题精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古文史一试题精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古文史一试题精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古文史一试题精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文史一试题精要.docx

《古文史一试题精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文史一试题精要.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文史一试题精要.docx

古文史一试题精要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试题精要

1.我国先秦古籍《吕氏春秋·古乐》中关于原始初民模仿动物而歌唱的记载是()

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2.汉代传授《诗经》的“四家诗”是()

齐、鲁、韩、毛

3.《史记·孔子世家》关于《诗经》编订所持的说法是()

.删诗说

4.《孟子》属于()

.论辩体

5.下列寓言出自《韩非子》的是()

.郢书燕说

6.《战国策》在编纂体例上属于()

国别体

7.仲长统《乐志论》说:

“消摇一世之上,睥睨天地之间。

不受当时之责,永保性命之期。

”这几句话表现的是()

.道家思想

8.《汉书》采用的编写体例是()

本纪、传、表、志

9.主客问答是汉大赋的基本结构方式。

《七发》中的主、客是()

吴客与楚太子

10.西汉中后期政论散文创作出现的新的重要特色是()

引经据典,以阴阳灾异论政议事

11.郭茂倩《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

十二类

12.体制完整的文人五言诗,最早出现的时代是()

东汉前期

13.被刘勰评为“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诗风是指()

建安诗风

14.阮籍《咏怀》诗忧愤深广,后人评为()

意蕴深沉,清逸玄远

15.陆机《文赋》提出的文论观点之一是()

灵感说

16.元嘉诗风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17.谢月兆新诗的特点是()

清新明丽,流转圆美

18.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所代表的诗歌风格是()

.平淡自然

19.《隋书·文学传序》对南朝诗风的概括是()

宫商发越,贵于清绮

20.王维山水诗创作的特色是()

善于写空山的宁静之美

21.完成五言律定型的是()

宋之问和沈佺期

22.《登高》是杜甫晚年诗中的名篇,被后人评为()

古今七律第一

23.“大历十才子”齐名的重要原因是()

主要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

24.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反映的是()

“安史之乱”时的国恨家愁

25.王建所作《宫词一百首》采用的诗体是()

七绝

26.下列诗句中,属于杜牧咏史诗的是()

长空澹澹孤岛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27.陆龟蒙的小品文《野庙碑》的主题是()

揭露历代统治者借解救百姓之名争夺帝位

28.韩愈在《南阳樊绍述墓志铭》中提出的文学主张是()

文从字顺

29.司空图提出“象外之象”说,第二个“象”是指()

.韵味

30.李商隐诗歌的风格是()

沉博绝丽

31.较详细地记载了后羿射日的神话的书籍是()

.《淮南子》

32.《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一般认为其依据是()

音乐的不同

33.先秦散文中,以擅长描写战争而著称的是()

.《左传》

34.屈原之后,最著名的楚辞作家是()

宋玉

35.就作家而言,秦代可以提及的是()

.李斯

36.晁错政论文的代表作是()

.《论贵粟疏》

37.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提出的著名观点是()

发愤著书

38.使司马迁对历史本质的认识更为深刻的重大事件是()

.李陵之祸

39.《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它的编纂体例是()

.纪传体

40.东汉时出现的杂史类历史散文中,最知名的除《吴越春秋》外,还有()

《越绝书》

41.《乐府诗集》中保存两汉乐府民歌最多的是()

《相和歌辞》

42.汉乐府民歌《上邪》中所列举的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有()

.五种

43.一般认为成熟的五言诗出现在()

东汉

44.下列诗句中不出自《古诗十九首》的是()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45.建安文学中成就最高的诗人是()

曹植

46.除政局外,对正始诗歌创作影响重大的是()

玄学思潮

47.“儿女情多,风云气少”所指的内容特点是()

太康诗风

48.表现陶渊明诗风中“金刚怒目”式一面的作品是()

《咏荆轲》

49.谢灵运所开创的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是()

山水诗

50.骈赋成熟定型的时期是()

.南朝

51.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

《世说新语》

52.初唐贞观年间宫廷诗风的代表性作家是()

.上官仪

53.王维的《辋川集二十首》采用的是()

.五绝

54.在盛唐诗人中兼长五绝与七绝并至极境的是()

.李白

55.杜甫诗风的最显著特点是()

.沉郁顿挫

56.“大历十才子”齐名的主要原因是()

.诗风相近

57.作诗尚怪奇、重主观指的是()

.韩孟诗派

58.晚唐诗人中近体诗成就最高的作家是()

.李商隐

59.柳宗元散文中最具艺术特色的是()

.山水游记

60.标志文言小说文体完全独立的小说是()

.唐传奇

61.《尚书》中关于原始初民模仿动物而歌唱的记载是()

.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62.《诗经·七月》是()

.农事诗

63.《春秋》的编纂体例是()

.编年体

64.《左传》的风格特色是()

.情韵并美

65.下列寓言出自《战国策》的是()

狡兔三窟

66.《九章》大多数作品的体式是()

.骚体

67.晁错主张劝农务本的名篇,一篇是《守边劝农疏》,另一篇是()

《论贵粟疏》

68.造成《汉书》、《史记》写作思想和特色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作者的思想差异和具体写作环境的不同

69.最早以“赋”作为文体名称的作品是()

《赋篇》

70.东汉赋体文学创作的发展趋势是()

.由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

71.在《乐府诗集》的以下类目中,保存两汉乐府民歌最多的是()

.《相和歌辞》

72.最早载录《古诗十九首》的古代典籍是()

.《文选》

73.曹植诗歌创作中成就最高的诗体是()

五言诗

74.正始诗人阮籍最著名的诗作是()

.咏怀诗

75.西晋诗风的特点是()

.结藻清英,流韵绮靡

76.刘琨诗歌的风格是()

.英雄失路,万绪悲凉

77.晋代诗人郭璞最著名的诗作类型是()

.游仙诗

78.谢灵运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位有成就的()

.山水诗人

79.在唐代边塞诗中,具有气质沉雄,颇多感慨风格的是()

.高适的边塞诗

80.初唐时期创作水平最高的宫廷诗人是()

.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坛新秀

81.李贺诗中最具有特色的作品是()

.咏仙讽鬼之作

82.“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出处是()

.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

83.词之起源的传统说法是()

.词起源于“曲子词”

84.盛唐诗人中唯一位居高官且封侯者是()

.高适

85.白居易闲适诗的基本特色是()

.表达知足常乐、温厚柔和的情致

86.盛唐诗风形成的标志是()

.声律风骨兼备

87.唐传奇繁盛期的优秀代表作品是()

.《李娃传》、《莺莺传》、《霍小玉传》

88.最能体现陈子昂诗歌创作个性风采的是()

.壮伟之情,豪侠之气

89.韩愈散文中数量最多的文类是()

.碑志

90.中晚唐诗坛的“武功体”所指的诗作是()

.姚合的作品

91.以神话为素材的战国时的作品是()。

.《穆天子传》

92.最早明确地在分类上指谓《诗经》的风、雅、颂的是()。

荀子

93.《诗经·王风·黍离》在性质上属于()。

.社会政治诗

94.《诗经》中用得最多的表现手法是()。

.赋

95.出自《战国策》的成语是()。

狡兔三窟

96.《论语》编纂成书最早当在()。

.春秋战国之际

97.下面主张中属于墨子的是()。

.兼爱非攻

98.东汉时王逸的楚辞注本是()。

.《楚辞章句》

99.王充的文风特点是()。

.崇实诚、斥虚妄,通达深刻

100.不属于司马迁著《史记》的动因的是()。

.政府提倡

101.劝百讽一这一基本模式属于()。

.汉大赋

102.《乐府诗集》将乐府诗分为()。

.十二类

103.第一次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是()。

.建安文学

104.“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是指()。

.曹植诗赋

105.嵇康诗文的风格是()。

.清峻

106.“缛旨星稠,繁文绮合”反映的是()。

.太康诗风

107.“开千古平淡之宗”的是()。

.陶渊明

108.北朝民歌直接承继的是()。

.魏晋诗风

109.庾信最有代表性的赋作是()。

.《哀江南赋》

110.悼亡诗的“悼亡”专指悼念()。

.妻子

111.《世说新语》中内容最丰富的是关于()。

.魏晋名士风度

112.对自古以来“文人相轻”之习表示反对的文学批评论著是()。

.《典论·论文》

113.“初唐四杰”是指()。

.王杨卢骆

114.“既多兴象,复备风骨”,我们用来指()。

.盛唐诗歌

115.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出自()。

.《将进酒》

116.杜甫的“三吏”、“三别”作于()。

.陷贼为官时期

117.被公认为大历十才子之冠的是()。

.钱起

118.元稹、白居易所写的“次韵相酬”、长篇排律、艳体诗等作品,被统称为()。

.元和体

119.李商隐最为人传诵的诗是()。

.无题诗

120.对宋代晏殊、欧阳修词风有很大影响的是()。

.冯延巳

121.保留原始歌谣风貌的作品《弹歌》的歌词是()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122.《诗大序》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是()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123.《诗经·大雅·生民》是()

.史诗

124.下列寓言出自《孟子》的是()

.揠苗助长

125.《天问》的诗歌体式是()

.杂言体

126.汉代“四家诗”中属于古文经学的是()

.毛诗

127.贾谊《服鸟鸟赋》所表现的主要情感倾向是()

.齐同生死的豁达

128.在《史记》的五种编写体例中,“本纪”这种体例是()

.记述历代帝王的兴衰更替

129.从思想倾向看,桓谭是()

.反对图谶虚妄的代表

130.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是()

.《归田赋》

131.最早收录《孔雀东南飞》的诗歌总集是()

.《玉台新咏》

132.王充在文章写作上的重要主张是(   )

.反对虚浮不实,提倡真诚适用

133.曹丕《典论·论文》提出的文论观点之一是(   )

.文气说

134.王粲的诗被誉为(   )

.文多兼善,辞少瑕累

135.潘岳诗的特点是(   )

.辞藻绝丽,婉转侧折

136.东晋诗坛主流诗风的特点是(   )

.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137.南朝诗人徐陵最擅长的诗体是(   )

.宫体诗

138.刘义庆《世说新语》记载的是(   )

.轶事

139.“初唐四杰”的审美追求是(   )

.提倡刚健骨气

140.陈子昂提出的诗美理想是(   )

.骨气端翔,音情顿挫

141.王维出塞前后的诗作往往具有(   )

.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

142.孟浩然山水诗创作的特色是(   )

.善于写水乡的纯净之美

143.下列诗句出自王昌龄《从军行七首》的是(   )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144.姚合《极玄集》将李端、卢纶等人称为“大历十才子”的主要原因是(   )

.主要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

145.在李白诗歌中,具有境界清新、风神飘逸潇洒艺术特色的诗体是(   )

.绝句

146.“即事名篇,无复依傍”指的是(   )

.杜甫新乐府的创作特色

147具有鲜明的士大夫之词特征的词是(   )

.南唐词

148.后人称为“千古三高”的是(   )

.范蠡、张翰、陆龟蒙

149.据民间说唱故事“一枝花话”加工创作而成的传奇作品是:

(   )

.《李娃传》

150.晚唐游侠小说中被后世誉为“风尘三侠”的是:

(   )

.李靖、红拂女和虬髯客

151.四家诗中为古文经的是()。

.毛诗

152.《诗经》中的情爱诗大都出自()。

.国风

153.商周铭文的文体大都类似于()。

.《尚书》

154.《论语》在体裁上属于()。

.语录体

155.贾谊的《过秦论》在分类上是()。

.史论散文

156.东汉前期散文的特点是()。

.崇实诚,通达深刻

157.《汉书》体例中所取消的一类是()。

.世家

158.《子虚赋》和《上林赋》合称()。

.《天子游猎赋》

159.《文选》所收录的“苏李诗”是()。

.五言诗

160.曹丕在七言诗发展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创作了()。

.《燕歌行》

161.建安时期的著名女作家是()。

.蔡琰

162.第一个把庄子诗化了的诗人是()。

.嵇康

163.“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指的是()。

.太康诗风

164.下面诗句所评对象为陶诗的是()。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165.谢灵运的五言诗被评为()。

.初发芙蓉,自然可爱

166.下列诗句出自谢月兆诗的是()。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167.《木兰诗》一般认为产生于()。

.北朝

168.与《三都赋》有关的成语是()。

.洛阳纸贵

169.被杜甫称为“暮年诗赋动江关”的作家是()。

.庾信

170.“初唐四杰”中长于歌行体诗歌的是()。

.卢骆

171.“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作者是()。

刘希夷

172.被誉为唐人七律的压卷之作的是()。

.《登黄鹤楼》

173.在李白诗中出现得较多的、最感亲切的形象是()。

.明月

174.杜甫的《秋兴八首》属于()。

.七律连章体

175.顾况诗歌的主要体裁是()。

.古诗和乐府

176.元稹的《谴悲怀三首》属于()。

.悼亡诗

177.李贺的诗被称为()。

.长吉体

178.韩愈的散文中,最多的一类是()。

.碑志

179.司空图提出“象外之象”、“韵外之致”,亦即后人所说的()。

.神韵

180.唐传奇初兴期艺术成就较高的作品是()。

.《游仙窟》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庄子》的艺术特色是()

A.严密的逻辑推理B.奇幻诡谲的想象

C.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D.细腻逼真的描写

E.谐趣和讥刺横生

2.司马迁著《史记》的主要动因有()

A.由家庭荣誉感所激发的著史愿望

B.胸怀大志,有“圣人”情结

C.奉朝廷之命而修史

D.受到皇帝嘉许鼓励

E.身被腐刑的耻辱经历

3.北朝乐府民歌的特点是()

A.语言刚健激越B.抒情含蓄婉约

C.多用谐音双关D.格调鲜丽明快

E.有金戈铁马之气

4.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是()

A.蕴涵丰富,语言简洁明快B.气势凌厉,悲中见豪

C.境界清新,内蕴飘逸风神D.句式参差,韵律跌宕舒展

E.兴到神会,自然天成

5.晚唐诗歌创作的审美取向有()

A.以哀怨悱恻为美B.以悲凉萧瑟为美

C.以淡泊情思为美D.以幽艳细腻为美

E.以悲壮豪放为美31.楚辞体的共同特点有()

A.铺排夸饰,想象丰富B.句式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C.多用楚语楚声D.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E.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

6.汉代大赋的基本特点有()

A.铺叙描摹,夸饰渲染B.遣词造语,繁难华丽

C.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D.丧失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E.劝百讽一的模式

7.关于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典论·论文》是探讨文学问题的最早的较系统的文学批评论著

B.《文赋》是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的系统性文学理论作品

C.《文心雕龙》是第一部集大成的文学批评巨著

D.《二十四诗品》是第一部诗论专著

E.以上论著代表了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最高成就

8.唐代七绝创作方面的高手是()

A.王维B.王昌龄C.李白

D.李益E.杜牧

9.下列作家中属于才高而命短(不到40岁)的是()

A.贾谊B.扬雄C.王勃

D.李贺E.杜牧

10.“春秋三传”包括的著作有()

A.《左传》B.《公羊传》

C.《穆天子传》D.《谷梁传》

E.《春秋外传》

11.南朝骈文的形式特点有()

A.对偶B.用典

C.比兴D.辞藻

E.声律

12.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有()

A.创造了一种山水诗的结构模式B.在对景物的局部描写中表现情思韵味

C.把浓烈的抒情与美丽的构辞融为一体D.对景物的声、光、色都有生动的描绘

E.激情潮湃,发则滔滔不绝

13.下列作家中由北齐、北周入隋的有()

A.江总B.薛道衡

C.卢思道D.王胄

E.杨素

14.杜诗素称“诗史”,其特点主要有()

A.以时事入诗,直面社会现实

B.一气呵成,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C.采用客观的纪实描写手法

D.藉记事以抒情,将记事和抒情结合起来

E.以古入律,注重自由发挥

15.《诗经》中属于史诗性质的诗篇有()。

A.《生民》B.《公刘》

C.《绵》D.《皇矣》

E.《大明》

16.先秦历史散文中以记言为主的是()。

A.《尚书》B.《春秋》

C.《左传》D.《国语》

E.《战国策》

17.《史记》人物传记写人的几个特点是()。

A.精巧的剪裁和安排B.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

C.特定环境中突现人物特点D.出色的细节和心理描写

E.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

18.下列的评论中其对象与玄言诗有关的是()。

A.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

B.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C.寄言上德,托意玄珠

D.平典似《道德论》

E.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19.关于唐传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指唐代流行的白话短篇小说

B.在六朝志人小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C.其发展分为三个时期

D.《霍小玉传》是它的压卷之作

E.晚唐至五代是其衰落期

20.《墨子》的写作特色是(   )

A.形象化的说理B.奇幻诡谲的想象C.语句的韵散结合

D.质朴无华,造句遣词口语化E.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

21.《汉书》对《史记》体例的改造有(   )

A.取消了《史记》中的“表”

B.把《史记》中的“书”改称为“志”

C.取消《史记》中的“本纪”,并入“传”

D.取消《史记》中的“世家”,并入“传”

E.把《史记》中的“表”改为“书”

22.以《天子游猎赋》为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色有(   )

A.没有作者的真情实感B.空间的极度排比

C.以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D.采用问难的体式

E.遣词用语繁难僻涩

23.律诗体式定型的标志有(   )

A.回忌声病,约句准篇B.体物精巧,绮错成文

C.一联之中轻重悉异D.联与联之间平仄相粘

E.应制酬唱,标榜风雅

24.刘长卿诗歌的内涵有(   )

A.慷慨为国的昂扬意气B.孤独落漠的士人心态

C.批判时弊和同情民生疾苦D.时运不济的感伤惆怅

E.特定时代的衰败萧索景象

25.我国神话的几个主要特征是()。

A.围绕着人的生存这一主题B.英雄人物充满着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

C.塑造了鲜明的形象,想象力丰富D.是一种集体创作

E.充满悲剧色彩

26.《诗经》大致可以分为()。

A.社会政治诗B.情爱诗

C.闲适诗D.史诗

E.农事诗

27.东汉时所出现的杂史类著作为()。

A.《洛阳伽蓝记》B.《吴越春秋》

C.《越绝书》D.《汉武帝外传》

E.《西京杂记》

28.骈赋的表现形式是()。

A.对偶精工B.事典博赡

C.声韵和协D.主客问答

E.藻饰华丽

29.下列诗句出于王昌龄诗的是()。

A.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B.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C.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D.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E.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三、名词解释

1.《庄子》中的“重言”

2.互见法

3.《古诗十九首》

4.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

5.《七发》

6.建安风骨

7.玄言诗

8.《春江花月夜》

9.《国语》

10.乐府

11.上官体

12.寓言十九

13.游仙诗

14.长吉体

15.敦煌曲子词

16.《尚书》

17.建安七子

18.盛唐山水诗派

19.元和体

20.《诗经》六义

21.东汉抒情小赋

22.《咏怀》八十二首

23.高岑诗派

24.“古文”

四、简答题

1.以司马相如的大赋创作为例,简述西汉大赋创作的一般倾向。

2.简述曹操诗歌的创作成就。

3.简说南北朝诗歌创作大势。

4.杜甫诗的“集大成”体现在哪些方面?

5.《战国策》的文学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6.汉代散文的文风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7.鲍照对七言诗的发展有何贡献?

8.李煜的词为什么能引起后人的共鸣?

9.春秋战国历史散文繁荣的原因何在?

10.《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11.贾谊政论散文有哪些主要特点?

12.简述《史记》人物传记在剪裁和材料安排方面的主要艺术成就。

13.孟子散文的特点是什么?

14.典型的楚辞体以什么作品为代表?

有何特色?

15.玄学思潮对正始诗歌的影响是什么?

16.韩愈诗歌的创新体现在哪些地方?

17.简述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18.简述汉人和今人对《离骚》题旨的解释。

19.简说骈文的特征。

20.简述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繁荣的原因及其表现。

21.什么是“互见法”?

在写人方面有何作用?

22.《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何书?

是什么时代的作品?

基本的情感内容是什么?

23.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各是什么?

24.律诗定型在唐诗发展中有何意义?

五、论述题

 

1、离蚤(节选)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宇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乎离别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