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0967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4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docx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docx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

小学教学设计方案

年(班)级

六年级

时间

执教人

学科

音乐

课题

茉莉花

(一)课时

三维目

·知识与技能:

 通过欣赏和演唱歌曲《茉莉花》对我国的民族音乐的表现能力和音乐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为旋律画小节线和为歌词配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及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外国人唱《茉莉花》引发学生自豪感,从而更加认真得去感受歌曲的优美。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和演唱歌曲《茉莉花》对我国的民族音乐的表现能力和音乐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教学难点:

通过为旋律画小节线和为歌词配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及兴趣.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授法、欣赏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钢琴。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故事导入

 

二、教学活动

 

三、新授课

 

四、小结

我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一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沙漠中的楼兰国有一位美丽动人的公主,名叫图兰多,但也很残酷。

据说她给来自各国的求婚者提了个条件,能回答出她提的三个问题,就可以娶她,并赢得皇位,但如果答不出,就得被砍头。

因此很多人包括国外的王子死在了她的刀下。

有个鞑靼国王子也被图兰多的美貌打动,决心不顾一切要娶到图兰多,对图兰多提出的三个问题,对答如流,终于获胜,可图兰多仍不甘心。

这时,王子倒慷慨地来帮她,请她在天亮之前能猜中他的名字,他就情愿象没有猜中图兰多的谜语那样,被处死刑。

此夜,全城无人入睡,百姓和僧侣们都在向月神祈祷,希望图兰多诚服,从此结束杀戮。

月亮出来了,僧侣的祈祷乐响起 

1、茉莉花的旋律响起 

或许就是这动人的音乐感化了美丽残酷的公主。

终于她良心发现,从此改邪归正。

音乐的魅力在这一时刻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这首曲子大家在哪里听过?

有谁能哼唱两句给大家听听?

2、欣赏《茉莉花》与活动

(1)、历史简介 

在中国,这首歌更是历史悠久。

谁来把大屏幕中次连贯成一句话介绍给大家。

(据史料记载,《茉莉花》最早发源于江苏扬州,大概是明朝时期,原来的歌名是《鲜花调》。

(1)、听旋律 

老师今天带来一样乐器,认识吗?

(对了)这叫二胡,是我国的民族乐器。

民族歌曲,就要用我们的民族乐器来演奏才能体现它的韵味。

下面就请大家来听一听用二胡演奏出的《茉莉花》。

 

让生听一段,看学生状态,"抓住"听得入神的同学:

"老师发现有些同学听得很入神,老师也一样,快要被着美妙的旋律陶醉了。

你们能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达你们的感受吗?

比如说,用手来表示听到的旋律的高低起伏。

" 教师示范,再放第二遍。

 

(2)、原版的茉莉花(屏幕显示歌词) 

先在江苏地区广泛传唱,清朝时期定名为《茉莉花》。

一起听一听,边听边留意一下歌词,看看歌词是怎样赞美茉莉花的。

(出示歌词、播放黑鸭子演唱的茉莉花。

2-3段之间过门提示

(3)、学生唱一唱,学生回答问题:

 

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

真的有这么香吗?

我们一起来切身体会一下。

(喷洒空气清新剂) 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

真的那么白吗?

老师这里有几张照片一起来看看(播放照片) 茉莉花亦称"茉莉",为复瓣小白花,小巧玲珑,清香四溢,素洁光润,仿佛刻玉雕琼。

该花原产印度、印尼、菲律宾等国。

早在宋代传入我国。

 

自明代起,扬州已有少量茉莉引进种植,但大批种植至少始于清光绪初年。

(4)、新版《茉莉花》 

民歌总是在人们的传唱过程中不断发生着变化。

茉莉花小巧玲珑,以它名字命名的歌曲在经过多年的传唱之后,也发生了变化。

变得更加短小精致,也更加易学易唱。

可以说就是几岁的孩童也时常将它挂在嘴边。

(播放新版《茉莉花》 

(5)、屏幕出现两首歌的旋律(简短的一句)。

学生对比,知道的确发生了变化。

 

(6)师生互动,说说茉莉花歌里一直唱茉莉花好,其实茉莉花并不仅仅可以用来观赏,你们知道茉莉花还有什么用吗?

(泡茶、入药、做成工艺品等) 

不同的地区音乐风格不同,南北方对于茉莉花的形容也各有迥异,下节课我们再来感受感受,北方对茉莉花的歌唱。

 

故事引导,让学生产生兴趣。

 

情境导入,无形之中让学生把音乐与故事结合在一起。

 

了解背景学会欣赏,各地区的歌曲风格进行对比。

 

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

 

歌曲对比,感受风格,培养六年级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课后小作业

作业设计

搜集茉莉花其他版本

板书设计

《茉莉花》

温柔轻巧

教学反思

小学教学设计方案

年(班)级

六年级

时间

执教人

学科

音乐

课题

《东边升起月亮》

第()课时

三维目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欣赏《图兰朵》中的《东边升起月亮》。

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结合聆听歌乐曲,按图格拍击节奏,编创节奏,传递节奏。

能用不同表演形式表现《东边升起月亮》,每个学生都在其中承担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歌曲旋律特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欣赏歌剧的风格。

教学难点:

聆听《东边升起月亮》,享受歌曲带来的享受。

教学方法:

示范法、欣赏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PPT、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三、新授课:

 

四、小结

 

1、师生问好;

2、齐声演唱上节课学习的歌曲《茉莉花》

1、教师导语:

老师教音乐,也会讲故事。

不信,我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一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沙漠中的楼兰国有一位美丽动人的公主,名叫图兰朵,但也很残酷。

据说她给来自各国的求婚者提了个条件,能回答出她提的三个问题,就可以娶她,并赢得皇位,但如果答不出,就得被砍头。

因此很多人包括国外的王子死在了她的刀下。

你看,刽子手们又在磨刀了。

2、播放话剧片断:

原来有个鞑靼国王子也被图兰朵的美貌打动,决心不顾一切要娶到图兰朵,对图兰朵提出的三个问题,对答如流,终于获胜,可图兰朵仍不甘心。

这时,王子倒慷慨地来帮她,请她在天亮之前能猜中他的名字,他就情愿像没有猜中图兰朵的谜语那样,被处死刑。

3、播放到百姓的场面:

此夜,全城无人入睡,百姓和僧侣们都在向月神祈祷,希望图兰朵诚服,从此结束杀戮。

月亮出来了,僧侣的祈祷乐响起。

4、《东边升起月亮》的旋律响起:

或许就是这动人的音乐感化了美丽残酷的公主。

终于她良心发现,从此改邪归正。

音乐的魅力在这一时刻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教师:

刚才大家看到的便是100多年前意大利的歌剧之王普契尼所创作的歌剧《图兰朵》的片断,称为《东边升起月亮》。

5、复听《东边升起月亮》。

分组讨论,歌曲的情绪,表达的意境。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歌剧《图兰朵》选段中的《东边升起月亮》,同学们还知道歌剧《图兰朵》有哪些选段?

课下搜集一下,下一节课再一起分享!

复习之前学习的歌曲,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以讲故事的方式向学讲这部歌剧。

 

通过影像让学生更直观的去感受。

 

通过介绍剧情的方式来欣赏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更了解了当时的背景。

让学生主动去感受音乐,并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作业设计

搜集《图兰朵》的选段

板书设计

《东边升起月亮》

温柔

教学反思

小学教学设计方案

年(班)级

六年级

时间

执教人

学科

音乐

课题

《小河淌水》

第()课时

三维目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小河淌水》了解云南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感受民歌的地域文化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并演唱《小河淌水》,灵活渗透歌唱的姿势与歌唱的气息知识,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和歌唱习惯,加强学生对发声、吐字重要性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确歌唱学习贵在持之以恒、要树立歌唱学习的浓厚兴趣,通过勤奋刻苦的训练才能获得美妙的歌声。

教学重点:

准确地演唱云南民歌《小河淌水》。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歌曲内涵,恰如其分的表达歌曲的情感意境。

2、歌曲的“软起声”,字头的“软”表达。

教学方法:

讲解法、分析法、示范法。

课型:

欣赏课

教学准备:

PPT、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二、新授课

 

三、小结

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在课前听到的歌曲大家是否很耳熟呢?

它的旋律我们在视唱课堂上有唱过,视唱练习曲是根据这首歌曲的主旋律所编写的,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非常优美,富有诗情画意,具有浓郁的云南民歌风格的歌曲《小河淌水》。

1、了解背景

这是一首来自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的云南民歌。

歌词质朴自然,富于想象。

全曲是羽调式,五个乐句,速度稍慢,以从容舒展、比较自由的节奏和回环起伏、清新优美而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的旋律,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深远意境:

银色的月光下,周围一片宁静,只有山下小河不时发出潺潺的流水声。

聪慧美丽的阿妹,见景生情,望月抒怀,把对阿哥的一片深情,倾注在优美的旋律中。

柔婉的歌声,深厚的情谊,随着小河的流水,飘向阿哥所在的地方。

2、欣赏乐曲

·初次完整聆听音乐。

·学生小声跟唱,说说歌曲是什么情绪?

·分小组讨论,来总结云南民歌的风格特点。

·跟着旋律大声歌唱,理解歌词的寓意。

·有感情,有表情的演唱。

3、听赏歌曲感受《小河淌水》:

感受歌曲的节奏、拍子、旋律特点,情感特征。

在听赏时边听边划拍,体会歌曲较自由的节奏特点。

作为高年级的你们,要学会欣赏音乐,感受不同音乐的特点以及魅力。

 

以讲故事的方式向学讲这部歌曲的特点。

 

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己来总结。

 

通过介绍歌曲的情感,让学生更深入了解云南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

 

作业设计

熟唱《小河淌水》

板书设计

《小河淌水》

温柔,诉说

教学反思

小学教学设计方案

年(班)级

六年级

时间

执教人

学科

音乐

课题

《迪克西岛》

(1)课时

三维目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够了解认识短笛、口哨与乐队。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能够根据音乐击打节拍。

2、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短笛,口哨,掌握其演奏方法,并会使用其为歌曲伴奏;进行创编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通过聆听音乐来辨别短笛和口哨的声音。

教学难点: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随着音乐用动作表达出来歌曲情绪。

教学方法:

欣赏法、聆听法、表演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PPT、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二、节奏训练

 

 

三、新授课

 

三、小结

 

1、师生用歌声互相问好!

2、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跟着爸爸妈妈去过其他地方游玩?

你们出过国吗?

有人知道美国什么样子吗?

(生答)

1、师:

和小朋友们一起开火车开快乐,小兔子都很想和大家交朋友了,你们听它是怎么说的。

小兔子:

我是小兔│我是小兔│我们大家│做朋友-‖

师:

谁愿意和小兔子交朋友的请你也这样说,比如老师这样说:

我是老师│我是老师│我们大家│做朋友 -‖。

2、师引导学生按小兔子说话的节奏创编语言。

3、学生读节奏3/4××× ×│××× ×│××× ×│××× -‖(师启发学生这是三拍子的节奏,生可边按三拍子拍手边读。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根据美国民歌改编的《迪克西岛》,各位同学在听音乐的过程中要注意分辨乐器的音色,看看你们听出了哪些乐器的音色?

2、播放音乐《迪克西岛》,音乐播放完毕之后,拿出短笛和口哨,让同学们辨别这分别是什么乐器?

3、教师分别吹短笛和口哨,让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辨乐器音色。

4、生利用前面学过的节奏读歌词边按三拍子强拍拍手、弱拍拍肩(先读一遍节奏)。

(师:

我们用刚才说话的节奏来读读这首歌的歌词。

5、初听歌曲,说一说心里有什么感受。

6、带着对歌曲的了解,再听歌曲,感受乐曲的音调,并随着音乐轻轻做动作。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去了美丽的迪克西岛畅游,你们还知道哪些美国民歌?

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让学生认识乐器的同时通过看、说、敲及看手势模仿声音的方式熟悉歌曲中的重点节奏跟着音乐的特点来摇摆身体再一次感受节奏的特点。

 

让学生在整体感知歌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节拍感,建立学生的乐句感和对四分休止的感受。

 

作业设计

课后搜集国外的音乐

板书设计

《迪克西岛》

课后反思

 

小学教学设计方案

年(班)级

六年级

时间

执教人

学科

音乐

课题

《妈妈格桑拉》

(1)课时

三维目

·知识与技能目标:

积极参加音乐实践活动,从中获得快乐。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唱《妈妈格桑拉》,启发学生怀着对母亲的赞赏之情,用亲切的情绪,饱满而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并从中感受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深情,得到爱的教育

教学重点:

1、学生听《世上只有妈妈好》排队进教室,课前渲染母爱的氛围。

2、欣赏亲情图片《深深的母子情》导入新课,让学生体验妈妈对孩子深深的爱,激发学生兴趣,使音乐课堂沉浸在浓烈的情感之中。

教学难点:

学生较好地把握歌曲的演唱情绪。

教学方法:

欣赏法、聆听法、表演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PPT、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三、新授课

 

三、小结

师生用歌声互相问好!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听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进教室。

2、欣赏课件:

《深深的母子情》。

3、欣赏《妈妈格桑拉》的音乐视频,通过生动的画面让学生初步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的优美与深情及歌曲中渗透的浓浓的母爱,为接下来的歌曲学唱作了情感上的铺垫。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用听唱法和视唱法进行歌谱教学。

5、师生合作,用一段舞蹈表现与妈妈的情,激发学生对亲人的挚爱,培育美好的人性。

师生交流,说说母爱

感受与学唱歌曲《妈妈格桑拉》:

(一)、感受歌曲:

1、欣赏视频,感受歌曲的优美与深情。

2、听录音范唱,体会歌曲中深深的母爱,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师带学生用“la”音哼唱。

(二)、学唱歌曲: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歌词。

2、用视唱法、听唱法学唱歌曲。

3、歌曲接龙,检查学唱情况。

(三)、表现歌曲:

1、学生齐唱,用歌声唱出对妈妈的爱。

2、师生合作,用舞蹈跳出与妈妈的情。

(四)、歌曲处理:

一、唱慢些;

二、注意旋律的强弱。

歌曲的前部分是叙事,唱弱一些,后部分是抒情,可以唱强些,这样就能更好地唱出我们心中对妈妈无尽的爱。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这首好听的《妈妈格桑拉》,同学们回去要多加练习,在家的时候要帮助妈妈做一些家务,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歌曲导入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主题是什么。

 

有感情的朗诵,明白本节课歌唱的情感应该是怎么样。

 

初听歌曲,更深刻的感受妈妈的伟大,以及歌曲的情感。

老师积极地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告诉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不是小孩子了,要懂事。

 

作业设计

背唱《妈妈格桑拉》

板书设计

《妈妈格桑拉》

1=F2/4稍慢、抒情

课后反思

 

小学教学设计方案

年(班)级

六年级

时间

执教人

学科

音乐

课题

《赶圩归来啊哩哩》

(1)课时

三维目

·知识与技能目标:

积极参加音乐实践活动,从中获得快乐。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欣赏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感受其浓郁的彝族风格,体会彝家姑娘热爱生活,赶圩归来时的喜悦、欢快心情。

教学重点:

演唱歌曲时能注意各声部之间的音响均衡和谐,明确合唱时既要独立唱准自己的声部,又要和各声部融合统一,默契配合,体会人声的丰富表现力与美感。

教学难点:

用愉悦的心情,轻巧活泼、明亮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方法:

欣赏法、聆听法、表演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PPT、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二、歌曲介绍

 

三、新授课

 

四、小结

课前播放广西歌手唐佩珠原唱的《赶圩归来啊哩哩》。

·创作背景:

1979年冬天,壮族词作家古笛等一行到隆林德峨乡体验生活。

当时正值圩日,只见彝族姑娘们身着五彩缤纷的服饰,欢天喜地地选购自己喜欢的布料、小工艺品,然后结伴走回山寨。

姑娘们一路上欢声笑语、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古笛与歌舞团的几位编导深受感染,决定以姑娘们赶圩归来路上的情景作为切入点,编排一个彝族舞蹈,体现改革开放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示出党的好政策给人们带来的幸福生活。

于是,古笛和黄有异写出了《赶圩归来啊哩哩》这个舞蹈的主题曲。

·学习歌曲:

(1)、欣赏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2)、教师弹奏主旋律,学生模唱主旋律二至三遍,要求边听、边唱边击拍。

(3)、学生按音乐节奏有表情地朗读歌词,要求咬字吐字准确。

(4)、配唱歌词,随时纠错。

(5)、教师弹琴,学生听琴学唱其他声部旋律,正确无误后配唱歌词。

(6)、学生分声部练习,为合排、精排打好基础。

(7)、合排,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逐步达到和谐统一。

(8)、再次欣赏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要求学生唱好自己声部的同时,注意倾听各声部的声音。

(9)、全体同学用愉悦的心情,轻巧活泼、明亮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一定要将少数民族的音乐发扬光大。

歌曲导入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主题是什么。

 

每一首歌都有它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去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和民俗风情。

 

要相互配合,保持声部间的和谐与均衡。

使歌声在和谐中显出丰富的层次,更加悦耳动听,更有艺术感染力,表现力。

 

作业设计

背唱《赶圩归来啊哩哩》

板书设计

《赶圩归来啊哩哩》

1=G4/4中速稍快

课后反思

 

小学教学设计方案

年(班)级

六年级

时间

执教人

学科

音乐

课题

《魔法师的弟子》

(1)课时

三维目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音乐体裁交响诗与管弦乐队的组成。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聆听乐曲,感受乐曲所表达的内容,从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听辨能力与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聆听,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聆听,感受音乐所表达的内容。

教学难点:

交响诗、管弦乐队的构成,听辨乐曲中个别乐器的音色。

教学方法:

欣赏法、聆听法、表演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PPT、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音乐,而且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听一听,是什么乐曲?

——《彼得与狼》。

2、《彼得与狼》的音乐体裁是什么?

——交响童话。

3、用什么乐队来演奏交响曲?

——管弦乐队。

4、请说说管弦乐队的构成。

·揭题:

交响诗是类似于交响童话的一种体裁,我们知道交响童话就是用交响乐的形式来给我们讲述童话故事,那交响诗也是跟交响童话一样用音乐来给我们讲故事,但因为交响诗所讲述的故事会具有一定的魔幻、神奇、浪漫的色彩,所以才把它称之为“诗”。

那么,我们今天要来欣赏的是什么故事呢?

——《魔法师的弟子》

1、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古老的城堡(课件),请随着音乐去看一看,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城堡?

——聆听(神秘、安静、可怕)

2、在这个城堡里住着一位老魔法师,听一听,他是一个怎么样的魔法师?

——聆听(可怕、法力高强)

3、这个魔法师有一件宝贝,是一个小扫把,只要对这个小扫把念动咒语,它就会帮你做任何事情,我们来听一听,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扫把?

——聆听(调皮、可爱、活泼)我们看到小扫把的乐谱上有许多什么记号?

(顿音记号)顿音记号的作用是什么?

(跳跃、有弹性)显得小扫把非常的调皮、可爱。

让我们来哼唱一下扫把的旋律,注意休止符要空出来,先听老师来哼唱一遍——齐唱。

4、城堡里除了魔法师与这个小扫把之外,还住了一个人,它就是魔法师的小弟子,虽然,他做了魔法师的弟子,但是魔法师却从来不教他魔法与咒语,每天都让他干许多的粗活,其中,最辛苦的就是挑水了,城堡里有一个大水缸,师傅每天都让弟子去河里挑水把水缸装满,所以,小弟子每天都非常地辛苦,但他却很想学法术,所以,他每天都趁着魔法师念咒语时偷偷地学上几句,有一天,魔法师有事出去了,城堡里只剩下了小弟子一个,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样?

想做什么?

——学生答。

5、对,小弟子他偷出了扫把,用自己偷学来的咒语让扫把帮自己挑水,来听一听,他成功了没有?

——聆听。

小扫把开始劳动了,水缸里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用动作来表示。

——聆听并做动作表示水满起来的状态。

水满起来了,小弟子可高兴了,继续让扫把打水。

——聆听。

小扫把不停地打水,听一听,这时,音乐里多了那种声音?

这种声音的加入说明了什么?

——聆听(水已经往外面溅出来了)。

6、水已经不停地往外面溅出来了,小扫把有没有停止打水呢?

此时,小弟子心情怎样?

如果你是他,你会想什么办法让小扫把停下来?

——学生答。

听一听,小扫把是怎样处理的?

——聆听(用斧子将扫把劈得粉碎)。

7、将扫把劈碎后,看看,可怜的扫把怎么样了?

请根据你听到的音乐往下编故事。

——聆听,编故事。

听一听,这时音乐在表现水满时加入了什么乐器?

说明了什么?

——聆听(加入了钹,说明了城堡里已经洪水大作,巨浪翻滚了)。

8、此等场面,究竟该如何收场呢?

请听一听,师傅是何时回来的,你听到师傅回来了,请举手表示。

——聆听。

师傅回来后,音乐戛然而止,一切恢复了平静,此时小弟子心情怎样?

有什么反应?

(聆听弟子的反应——惭愧。

)虽然小弟子已经很后悔,很惭愧了,那你们觉得平息灾难后的师傅他会有什么反应?

(聆听师傅的反应——严厉地惩罚了弟子。

故事讲完了,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那么,在音乐中我们把故事的起因叫做什么?

(序奏)经过叫什么?

(主曲)结尾叫什么?

(尾声)。

最后,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首交响诗的作曲家——迪卡斯,他还有许多其他的作品,今后我们有机会可以再一起聆听,欣赏。

迪卡斯的这首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其实是选自一部卡通影片《幻想曲》,接下来就请大家欣赏影片。

歌曲导入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主题是什么。

 

了解表现音乐形式。

 

以讲故事的方法引导学生来欣赏魔法师的弟子。

在欣赏的过程中,带领学生学习乐理知识。

 

通过故事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音乐表达不同的情绪。

 

以形象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当中。

 

通过观看影片的方式,加深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印象,并在愉快的上课氛围中结束课程。

 

 

三、新授课(分段欣赏歌曲)

 

四、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