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模块化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1057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8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模块化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模块化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模块化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模块化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模块化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模块化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模块化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模块化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模块化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模块化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模块化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模块化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模块化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模块化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模块化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模块化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模块化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模块化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模块化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模块化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模块化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模块化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模块化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模块化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高二第二学期模块测试历史试题

出题人:

李洪旺审核人:

雷子强

本试卷分第

卷(选择题)和第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导致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矛盾日益尖锐的根源是()

A.政治上权力的不平等B.经济上平民处于受剥削地位

C.平民因债务问题沦为奴隶D.贵族政治专权与经济压榨

2.如果你通过时光隧道,回到希腊梭伦执政的时代,下列情景中你并不能看到的是()

A.通过抽签产生的陪审员在民众法庭中审查案件

B.沦为债务奴隶的雅典公民全部解放,高高兴兴回到自己家中

C.第三等级的公民积极参加四百人会议的活动

D.国王住在高高的山岗上并被巨石围墙护卫的王宫之中,监视并控制着全体臣民

3.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

A.颁布“解负令”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废除“六一汉”制度D.恢复长老会议制度

4.雅典的改革家梭伦曾留下诗作: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这反映了改革家怎样的指导思想()

A.中庸,不偏不倚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全面维护贵族利益D.极力维护平民利益

5.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有()

①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②确立了雅典的城邦民主政治

③氏族制度的残余仍得以存续④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A.①②④B.③④C.①②D.①③④

6.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井田制瓦解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统治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7.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都是要()

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B.逐步承认土地私有C.发展封建经济D.消灭奴隶制残余

8.商鞅变法措施中,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要求和特点的是()

A.重农抑商B.统一度量衡C.废井田、开阡陌D.实行什伍连坐法

9.商鞅变法中直接有利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设的是()

A.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B.移风易俗

C.制定连坐法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10.史记.商君列传载: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内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允许工商者入仕做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11.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

A.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B.变法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

C.变法促进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D.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

12.据史料记载:

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反映北魏当时()

A.阶级矛盾尖锐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C.民族矛盾尖锐D.汉族内部矛盾尖锐

13.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

A.与汉族通婚B.实行均田制C.迁都洛阳D.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

14.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

“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

A.接受汉族先进文化.B.加速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15.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其最为主要的表现是()

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D.加速了民族的融合

16.“冗官、冗兵、冗费”是造成北宋长期“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之一,这说明()

A.兵不在多而在勇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C.政治改革要有强大的经济后盾D.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弊大于利 

17.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将兵法④市易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加强军事力量B.解决财政困难

C.铲除割据基础D.抑制土地兼并

19.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点是()

A.触动了显贵的利益B.加重了对农民的负担

C.改变了社会性质D.以失败而告终

20.王安石变法与“庆历新政”相比,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为了维护封建制度B.是否在统治危机的背景下进行

C.是否能从根本上挽救危机D.是否在各方面进行全面改革

21.14--16世纪西欧封建国家的政治状况是()

①资产阶级兴起要求分享政治权利②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要求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

③一些君主得到新兴资产阶级的支持,建立了中央集权统治④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挑战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2.从下图中,你可以得到的最准确信息是()

A.天主教会与封建王权争夺权力

B.教会向信众榨取“什一税”

C.教皇惩处持“异端”思想者

D.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

23.欧洲宗教改革的主张或措施中对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提供借鉴的是()

A.加尔文主张建立民主、共和的教会组织B.剥夺天主教会的财产

C.加尔文主张勤勉敬业和积极进取D.因信称义

24.加尔文宗教改革和路德宗教改革的重要相同点是()

①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②主张简化宗教仪式③反对教皇权威④主张先定论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5.下列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措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大力扶植私营手工业的发展B.努力建立埃及的民族工业

C.引进西欧国家的技术和设备D.把军事工业作为发展重点

2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自己的统治,抵御外来侵略B.使埃及脱离奥斯曼土耳其的统治

C.为了发展资本主义D.为了整顿社会秩序

27.“穆罕默德·阿里是惟一的能在已崩溃的奥斯曼帝国的土地建立起有生命力的国家的一个人。

”对上述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A.奥斯曼帝国已经腐朽没落、分崩离析

B.阿里开创了埃及革故鼎新,国力大增的崭新局面

C.阿里对外抗衡宗立国和西方列强成为帝国内充满生机活力的一部分

D.阿里政权的统治时间较长

28.默罕默德·阿里改革和中国洋务运动的相同点不包括()  

A.都创办了军事工业B.都创办了民用工业  

C.都改革了政治体制D.都建立了新式海军  

29.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农奴制危机主要表现在()

A.新思潮涌动B.农奴起义不断

C.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D.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30.我们称“二一九法令”为解放法令的主要依据是()

A.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B.加强村社管理

C.农奴完全获得了人身自由D.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31.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影响时指出:

“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

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

”“觉醒”是人们认识到俄国()

A.军备落后B.制度腐朽C.经济凋敝D.吏治腐败

32.下图反映了俄国工业发展的特点是()

A.工业发展落后

B.工业有了很大发展

C.农奴制度的落后

D.农奴的悲惨生活

33.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在客观上()

A.维护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B.巩固了沙皇专制统治

C.使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D.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

34.19世纪前期,从根本上动摇日本幕府封建统治基础的因素不包括()

A.封建领主经济的衰落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C.阶级矛盾的尖税和激化D.西方列强的侵略

35.“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C.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D.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36.明治维新中推行的“文明开化”政策的核心是()

 A.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现形式上的平等  

 C.政府大力支持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D.提倡武士道精神,力争实现民族振兴 

37.19世纪中期,日本与俄国改革的共同点不包括()

A.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B.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C.在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上进行改革D.进行了地方体制

38.戊戌变法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

A.挽救民族危亡B.推动政治改革

C.发展社会经济D.促进思想启蒙

39.在戊戌变法中,资产阶级软弱和妥协的表现有()

①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②脱离广大人民群众③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

④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⑤采取改良的手段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②③④⑤

40.下列中外改革,使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有()

①商鞅变法②王安石变法③北魏孝文帝改革

④默罕默德·阿里改革⑤明治维新  

A.①②③④⑤B。

①②③④C。

②④⑤D。

①③⑤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3个小题,第41题15分,第42题11分,第43题14分,共4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

古今中外历史上的改革尽管形式多样,特点各异,但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商鞅舌战图图2梭伦改革前的激烈辩论

材料二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

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材料三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

……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

……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

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以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四

 

图3:

北魏文官俑图4:

汉人胡食图

材料五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1商鞅“舌战”的是哪部分人?

(1分)图1图2的现象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2分)

 

(2)概括材料二、三,指出两次改革内容所涉及的共同之处。

(3分)两次改革分别对本国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造成什么影响?

(4分)

 

(3)根据材料四中的图3、图4,你能分别获得什么重要的历史信息?

两图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趋势?

(3分)结合材料四、五,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的主要相似之处?

(2分)

4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郑侠上书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力图以献,曰:

”旱由安石所致。

去安石,天必雨。

”……慈圣、宣仁两大后流涕谓帝曰:

“安石乱天下。

”帝亦疑之,遂罢为观丈殿大学士、知江宁府。

——《宋史·卷三二七》

材料二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而不知实根抵于神宗有雄心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三光绪帝请令合并衙门,裁汰冗员,“将现有各局所中冗员一律裁撤净尽……限一月办竣”。

由于裁撤面较宽,在裁撤中又采取一些强行查封的办法,使一些中下层人士猝然失业,难以度日。

又下令裁撤绿营,同时让旗人自谋生计。

这些人多达100万,被突然中断生计后没能妥善安置,以致他们怨声载道。

——岳麓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四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语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

“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

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王安石在变法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3分)

(2)材料二中赵翼认为王安石“新法害天下”,你认为对吗?

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4分)

(3)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分)

 

(4)改革要取得成功,我们可以从以上材料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2分)

4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倍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

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着优势。

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都选自《梭伦的诗歌》

材料二阿里改革是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做出的回应,试图通过各方面的改革,使埃及跨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

由于阿里的注意力集中在建立海军和兴办军事工厂,他认为拥有和西方一样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就可以与欧洲并驾齐驱;他不懂得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任何局部的变革从长远看对富国强兵都无济于事。

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

阿里改革的悲剧之一即在于此。

——《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

材料三(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路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了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势力……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梭伦改革的基本特点和侧重点。

(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阿里改革没有使埃及国家现代化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原因是什么?

(2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日本明治维新期间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3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政府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改革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扮演的角色。

(2分)  

 

高二第二学期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答案卷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3个小题,第41题15分,第42题11分,第43题14分,共4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

古今中外历史上的改革尽管形式多样,特点各异,但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商鞅舌战图图2梭伦改革前的激烈辩论

材料二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

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材料三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

……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

……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

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以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四

 

 

图3:

北魏文官俑图4:

汉人胡食图

 

材料五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1商鞅“舌战”的是哪部分人?

(1分)图1图2的现象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2分)

 

(2)概括材料二、三,指出两次改革内容所涉及的共同之处。

(3分)两次改革分别对本国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造成什么影响?

(4分)

 

(3)根据材料四中的图3、图4,你能分别获得什么重要的历史信息?

两图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趋势?

(3分)结合材料四、五,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的主要相似之处?

(2分)

 

4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郑侠上书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力图以献,曰:

”旱由安石所致。

去安石,天必雨。

”……慈圣、宣仁两大后流涕谓帝曰:

“安石乱天下。

”帝亦疑之,遂罢为观丈殿大学士、知江宁府。

——《宋史·卷三二七》

材料二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而不知实根抵于神宗有雄心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三光绪帝请令合并衙门,裁汰冗员,“将现有各局所中冗员一律裁撤净尽……限一月办竣”。

由于裁撤面较宽,在裁撤中又采取一些强行查封的办法,使一些中下层人士猝然失业,难以度日。

又下令裁撤绿营,同时让旗人自谋生计。

这些人多达100万,被突然中断生计后没能妥善安置,以致他们怨声载道。

——岳麓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四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语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

“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

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王安石在变法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3分)

 

(2)材料二中赵翼认为王安石“新法害天下”,你认为对吗?

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4分)

 

(3)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分)

 

(4)改革要取得成功,我们可以从以上材料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2分)

 

4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倍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

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着优势。

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都选自《梭伦的诗歌》

材料二阿里改革是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做出的回应,试图通过各方面的改革,使埃及跨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

由于阿里的注意力集中在建立海军和兴办军事工厂,他认为拥有和西方一样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就可以与欧洲并驾齐驱;他不懂得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任何局部的变革从长远看对富国强兵都无济于事。

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

阿里改革的悲剧之一即在于此。

——《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

材料三(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路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了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势力……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梭伦改革的基本特点和侧重点。

(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阿里改革没有使埃及国家现代化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原因是什么?

(2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日本明治维新期间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3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政府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改革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扮演的角色。

(2分)  

 

参考答案

1----5DDBAD6----10CBCAD11----15DCBDB16----20BDBAD

21----25DDADA26----30ADCCA31----35BADDB36----40ACDCD

41.答案(15分)

(1)图1:

守旧的奴隶主贵族。

(1分)

说明任何改革都会遇到守旧势力或反对势力的阻挠和反对。

(2分)

(2)共同之处:

等级的划分;官吏的任免;对工商业的态度(或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

(3分)

影响:

商鞅变法:

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分)

梭伦改革:

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2分)。

(3)图3:

少数民族服饰汉化;图4:

汉人受到少数民族饮食的影响。

民族融合加强。

(3分)

相似之处:

移风易俗;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2分,言之成理皆可给分)

42.答案(11分)

(1)守旧势力阻挠;宋神宗变法决心动摇;用人不当;自然灾害。

(任3点给3分)

(2)观点:

片面的,(2分)

理由,既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积弱局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2分)

(3)原因;变法措施操之过急,反对势力强大.(2分)

(4)启示:

要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改革要注重策略;用人要得当;措施要合理。

(任2点给2分)

43.答案(14分)

(1)特点:

革命性;中庸性或折中性;法律面前一视同仁(3分)侧重点:

缓和社会矛盾(1分)

(2)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没有变革封建制度)(2分)

(3)特点:

涉及的领域广;有选择、有侧重地向不同国家学习;没有完全西化(3分)

作用:

政府首先引进西方技术设备和人才,建立“样板”企业;加紧建设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进而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3分)

(4)改革是古今中外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

(或数千年的世界文明史,就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和自下而上的革命相互更替、互为作用的运动过程)(2分) 

 

资料来源:

回澜阁教育免费下载天天更新www.HuiLan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