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1113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3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湖北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湖北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湖北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湖北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湖北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湖北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湖北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湖北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湖北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湖北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湖北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湖北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湖北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湖北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湖北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湖北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湖北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湖北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湖北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湖北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湖北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一年级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时间:

90分钟分值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下图为大西洋中的一个岛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岛屿北部山脉的大致走向为

A.西北—东南走向B.南北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D.东西走向

2.若将该岛屿转绘到等高线地形图上,则甲、乙、丙、丁四处,等高线分布最密集的是

A.甲B.乙C.丙D.丁

下图为我国疆域四至点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关于我国地理位置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大部分国土位于低纬度

B.所跨经度大于所跨纬度

C.位于大洋的东岸

D.四至点中昼最长的是④

4.某飞机在9月23日飞到②端点上空时,舷窗边的乘客看到了海上日出,这时北京时间可能是

A.约7时B.约6时

C.约5时D.约5时30分

5.关于四个端点所在省级行政区的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端点所在省区都有全国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B.②端点所在省区有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C.③端点所在省区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D.④端点所在省区有全国最大的岛屿

读断层示意图,完成下题。

6.断层构造是由()

A.岩浆活动引起的

B.变质作用引起的

C.地壳运动引起的

D.岩石间的转化引起的

7.下列地貌的形成与断层有关的是()

A.喜马拉雅山B.泰山C.富士山D.安第斯山

读下列四种地貌景观图,回答下题。

8.上述四种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中,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9.上述四种地貌景观的成因,与岩石的性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0.①--④地貌景观典型分布的地区依次是()

A.青藏高原、东欧平原、云贵高原、新西兰北岛

B.云贵高原、渭河平原、准噶尔盆地、夏威夷群岛

C.喀斯特高原、东非大裂谷、黄土高原、亚平宁半岛

D.云贵高原、河西走廊、山东半岛、台湾岛

11.在山岳地区,公路常建成“之”字形,原因是()

A.为了降低线路坡度

B.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

C.为了通过更多地山村

D.为了增加山区线路密度

12.下列地形区中,由于地壳水平运动形成的是()

A.东北平原B.东欧平原

C.科迪勒拉山系D.刚果盆地

13.地壳垂直运动的结果是()

A.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B.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C.发生地震、火山喷发

D.岩层发生上下运动和弯曲变形

14.下列关于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

B.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程度是一个定值

C.水资源的质量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

D.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随科技的发展而扩大

15.下列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对全球的热量平衡有重要的意义

B.使中低纬度的大陆东岸地区降水量增加

C.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有显著的影响

D.在寒暖流交汇处对海轮航行有利

16.关于世界重要渔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海渔场附近有拉布拉多寒流与北大西洋暖流交汇

B.美国东部沿海的纽芬兰渔场,处于东格陵兰寒流与墨西哥暖流交汇处

C.南美东岸的秘鲁渔场是上升流把海水深处无机盐类带到海水上层,使浮游生物等饵料丰富,浮游生物又为鱼类提供饵料

D.北海渔场位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

17.读下面洋流模式图

①②③④四个海域中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研究表明,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许多国家普遍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特点,即“城乡倒置”现象。

下图为中国城乡人口老龄化趋势比较。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8.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还会持续约

A.10年B.15年C.20年D.25年

19.目前我国“城乡倒置”现象主要原因是

A.教育水平B.人口迁移C.医疗水平D.环境质量

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20.2005~2010年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21.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下图为某国在甲乙丙丁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22.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一般为

A.丁→甲→乙→丙

B.乙→甲→丁→丙

C.甲→乙→丁→丙

D.丁→甲→丙→乙

23.关于图中四个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阶段人口数量将达到最大值

B.乙阶段环境人口容量最大

C.丙阶段人口死亡率可能上升

D.丁阶段社会养老负担较重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2005~2010年人口净迁移率(迁入率与迁出率之差,正数表示人口净迁入。

反之为净迁出)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4.下列有关我国部分省区2005~2010年人口变化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江西省净迁入人口数增加②天津人口增长率大于四川

③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④贵州人口净减少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5.图中人口数量的变化

A.使北京、上海、天津城市用地面积增大

B.引起江西、贵州的人口合理容量增大

C.增强了广东、浙江第一产业的活力

D.使北京、上海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

2014年2月10日,国家卫计委宣布上海、江苏等9个省份已通过备案,成为第一批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的省份。

下图是我国某省从建国初期至今的人口自然增长轨迹示意图,其中Ⅲ阶段为预测段。

完成下列各题。

26.关于图中人口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Ⅰ阶段人口数量大于Ⅱ阶段人口数量

B.Ⅱ阶段会出现劳动力严重短缺问题

C.Ⅲ阶段不会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

D.②和③拐点的出现主要是受政策因素影响

27.该省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以后,十年内不会对以下各项中产生明显影响的是

A.人口老龄化速度

B.劳动力的规模

C.婴幼儿用品消费市场及相关产业

D.医疗教育等公共资源

2012年3月1日以来,新华网、凤凰网等多家媒体报道称:

俄罗斯拟恢复征收无子女税,无子女家庭每月须上缴6%的薪水。

读俄罗斯局部地区人口分布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28.俄罗斯欲制定该项政策的目的是解决

A.人口增长过快问题B.就业率低问题

C.移民迁入过多问题D.人口负增长问题

29.以下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与俄罗斯最相似的是

A.希腊B.美国C.中国D.印度

30.影响该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降水B.气温C.资源D.河流

二、填空题(40分)

3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属于向斜的是。

(2)图中A处的地形是,成因是;

B处的地形是,成因是。

(3)如果修建地下遂道,应选择在处,原因是。

(4)图中A、B两种构造中,利于储存石油的是构造,利于储存地下水的是构造。

 

32.读地球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

(11分)

⑴此时,北半球的节气为,日期是,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是。

⑵这一天,①②③④四点中,昼夜等长的是点,处于极夜的是点,

⑶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最小值的范围是。

⑷图中①②③④四点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点。

②③的角速度关系是。

⑸此日后,泰州地区昼将变(长或短),正午大阳高度将变(大或小)

 

33.(共10分,每空1分)图为世界某区域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一艘轮船由①市启航,沿图中箭头所示航线航行,到达②市的过程中以(填“顺”或“逆”)洋流为主,其中甲处附近洋流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是。

(2)目前,②市所在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为。

与②所在国家相比,①市所在国家城市化起步较,但目前呈现“虚假城市化”特点,说明该国城市化水平(填“超过”或“落后”)于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3)③市周边的自然带是,该市冬季受控制,多(填“晴朗”或“阴雨”)天气。

(4)图中③、④两处均位于板块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其中处于板块生长边界附近的是(填数码),该处东侧属于板块。

 

34.下图为“某城市规划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1)根据图示资料比较A、B、C三地地租高低,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

(2)在A、B、C、D四地中,说出化工厂的最佳建造地址是,并分析理由。

(2分)

(3)该市60年代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总人口不断增加的原因是(2分)

A.政治因素导致的有组织的移民B.经济因素引起人口自发流动

C.自愿进城打工经商D.知识青年大量返城

(4)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该城市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请你为该市治理环境问题提出合理措施。

(3分)

参考答案

1.C

2.B

【解析】

试题分析:

1.河流源头位于山地的分水岭处。

根据图中河流源头的分布位置分析,河流源头的连线大致是东北-西南走向,即该岛屿北部山脉的大致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C对。

A、B、D错。

2.读图分析,山脉高度一定,说明河流源头的海拔相近。

河流入海口海拔相同,即河流落差相同。

河流流程越长,说明坡度越平缓,转绘到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稀疏。

反之河流流程越短,说明坡度陡,则等高线分布密集。

甲、乙、丙、丁四处,河流最短的是乙处河流,所以等高线分布最密集的是乙,B对。

【考点定位】山脉走向判断,等高线疏密与地形的关系。

3.B

4.C

5.A

【解析】

试题分析:

3.根据我国四至点的经纬度,最东端约135°E,最西端约73°E,最北端约53°N,最南端约4°N,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我国大部分国土位于中纬度,A错。

所跨经度大于所跨纬度,B对。

位于大洋的西岸,大陆的东岸,C错。

夏至日,四至点中昼最长的是①,D错。

4.9月23日是秋分,日出时间是6点。

飞到②端点上空时,经度是135°E,舷窗边的乘客看到了海上日出,即135°E时刻是6点,北京时间是120°E的时间,这时北京时间约是5时,C对。

A、B、D错。

5.①、②在黑龙江省,③在新疆,④端点在海南省,所在省区都有全国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A正确,选A。

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在辽宁省,不是②端点所在省区,B错。

③端点所在省区降水自西北向东南递减,C错。

全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省,D错。

【考点定位】我国的经纬度范围,时间计算,区域地理特征。

【名师点睛】记住我国四至点的经纬度,要熟悉主要区域的分布范围,是判断的关键。

根据各区域的地理特征,判断叙述的正误。

二分日时,全球各地日出时间是6点。

经度每15°,时间相差1小时,东边的比西边的早。

6.C

7.B

【解析】

试题分析:

6.地壳受内力作用发生弯曲变形,当所受的力超过岩层承受极限时会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位移,即是断层。

选C正确。

7.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都是受水平挤压形成的褶皱山;泰山是因断裂运动形成的断块山;富士山是火山。

选B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地质构造。

8.D

9.A

10.B

【解析】

试题分析:

8.图①是流水侵蚀形成的喀斯特地貌;图②是地壳运动形成的断层;图③是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蘑菇;图④是地壳运动形成的火山。

内力作用是②④。

选D正确。

9.图①是流水侵蚀形成的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地区,由于高温多雨的环境,石灰岩中的可溶性物质溶于水中,形成溶洞等。

选A正确。

10.图①示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喀斯特高原、云贵高原;图②示断层地貌有渭河平原、东非大裂谷、河西走廊;图③示风蚀蘑菇主要分布在准噶尔盆地、河西走廊;图④示火山分布在新西兰北岛、夏威夷群岛、台湾岛、东非大裂谷。

选B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貌特征。

【知识拓展】内力作用能量来源:

来自地球本身(地球内部的热能)。

主要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建设地壳、使地壳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山或盆地,控制地表基本形态。

地表形态外力作用能量来源:

来自地球外部(太阳能)。

主要表现形式: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破坏地壳,改变地表的原始形态,把高山削低,盆地填平。

背斜和向斜。

地表形态作用力关系:

①同时作用于地壳,从相反方向改变地表形态。

②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共同进行。

③在同一地区不同时期,或不同地区同一时期,可能会以某种作用占优势,一般来说,内力作用在地壳发展变化中起主导作用。

有地壳运动留下的痕迹叫做地质构造。

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可以使沉积岩发生弯曲,形成褶皱。

褶皱是常见的地质构造之一,它有两种基本形态。

一般来说,中间向上隆起的叫背斜,中间向下凹陷的叫向斜。

断层是另一种常见的地质构造。

岩石受力达到一定的强度,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称为断层。

11.A

【解析】

试题分析:

在山岳地区,公路常建成“之”字形,为了降低线路坡度,提高道路的安全性,一般道路沿着等高线延伸方向修建。

选A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地理环境影响人类活动。

【知识拓展】盆地中部平原受地形影响少,以连通各聚落为目的,交通线路呈网状山地高原受地形的限制,修筑交通线路时,为了避开高大的山脉,多沿河谷、山谷延伸,呈“之”字型。

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地势相对和缓,修路的坡度小,工程造价低,难度小。

在进行交通线路的选线时,要充分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如断层、沼泽等)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对不可避开的不利地形,利用科技手段加以克服,如过高山可修建隧道;横跨山谷建桥;高山生态环境脆弱区以桥代路,尽量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12.C

【解析】

试题分析:

科迪勒拉山系是地壳水平运动形成的;东北平原是河流冲积形成的,东欧平原是冰川侵蚀和堆积形成的;刚果盆地是地壳抬升-湖水外泄,流水冲刷形成的。

选C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地壳运动。

【知识扩展】地壳运动是由于地球内部原因引起的组成地球物质的机械运动。

按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

也称造山运动或褶皱运动。

该种运动常常可以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以及巨形凹陷、岛弧、海沟等。

垂直运动,又称升降运动、造陆运动,它使岩层表现为隆起和相邻区的下降,可引起海陆变迁。

13.A

【解析】

试题分析:

地壳垂直运动促进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地壳水平运动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地下断层活动会发生地震,岩浆沿地壳薄弱处涌出是火山喷发,不是地壳垂直运动现象;岩层发生上下运动和弯曲变形,是水平运动的结果。

选A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地壳运动。

14.B

【解析】

试题分析:

任何生产和生活活动都离不开水,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A正确;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影响经济效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程度不是一个定值,B错、C正确;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随科技的发展而扩大,D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水资源利用。

15.D

【解析】

试题分析:

寒流由高纬流向低纬,暖流由低纬流向高纬,对全球的热量平衡有重要的意义,A正确;中低纬度的大陆东岸是暖流,对沿岸地区增温增湿,B正确;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形成大渔场,影响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C正确;在寒暖流交汇处多大雾,对海轮航行不利,D错。

选D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拓展】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影响气候: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②影响海洋生物资源:

有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为浮游生物提供充足的养料,从而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有利于鱼类大量繁。

寒暖流交汇也能够形成水障,使得鱼群集中,往往形成较大的渔场(如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

有上升补偿流的地方也能形成大的渔场(如秘鲁渔场)。

③影响海洋航行的速度与安全:

顺着洋流航行可以加快速度,节省燃料,节省时间;逆着洋流航行会减慢速度,浪费时间,浪费燃料.寒、暖流的交汇处容易形成海雾,从而不利于海上航行。

④影响海洋环境:

对于海洋污染来说,既可以使污染物因迅速扩散而加快其稀释和净化的速度,也相应地使污染范围扩大.

⑤影响全球的水热平衡:

洋流流动的过程中伴随着水分和热量的交换。

16.D

【解析】

试题分析:

北海渔场附近有东格陵兰寒流与北大西洋暖流交汇,A错;美国东部沿海的纽芬兰渔场,处于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暖流交汇处,B错;南美西岸的秘鲁渔场是上升流把海水深处无机盐类带到海水上层,使浮游生物等饵料丰富,浮游生物又为鱼类提供饵料,C错;北海渔场位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

选D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洋流形成的渔场。

17.A

【解析】

试题分析:

图示是南太平洋的洋流模式图;①是秘鲁寒流形成的上升流,是世界著名的大渔场。

选A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洋流知识。

18.D

19.B

【解析】

试题分析:

18.读图,实线表示农村老龄化状态,虚线表示城市,根据图中曲线对应的年代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将在2040年左右结束,该现象还会持续约25年,D对。

19.目前我国“城乡倒置”现象主要原因是人口迁移,大量劳动力人口和少年儿童迁移到城市,导致农村中老龄人口占比重高,形成“城乡倒置”现象,B对。

教育水平、医疗水平、环境质量不是主要原因,A、C、D错。

【考点定位】“城乡倒置”现象的原因,人口老龄化趋势。

【名师点睛】读图能力,就是要根据图,获取相关的信息。

持续时间可以从图中直接读出。

现象发生原因,主要是农村劳动力人口迁出,留在村中的是老年人口,导致老龄化比重大。

城市由于劳动力人口大量涌入,导致老龄人口比重较小。

20.C

21.B

【解析】

试题分析:

20.读图,图示为2005~2010年间,各省迁入、迁出人口比重大小。

根据图中数据,迁出人口比重贵州多于四川,不是人口数量,A错。

迁入人口比重上海多于广东,不是数量,B错。

根据迁移、迁出比重的差值,浙江净迁入多,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C对。

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高于天津,图示信息不能表示出,D错。

21.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迁出的是劳动力人口,加快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A错。

大量劳动力人口迁入,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B对。

人口迁移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C错。

提高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D错。

【考点定位】人口迁移,城市化,城市化问题。

22.A

23.C

【解析】

试题分析:

22.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增长模式经历了原始型(高、高、低模式)、传统型(高、高、较低模式)、过渡型(高、低、高模式)、现代型(低、低、低模式),对应的图中阶段是丁→甲→乙→丙,A对。

23.图中四个阶段中,甲阶段人口数量增长加快,A错。

环境人口容量随着生产力提高而增大,乙阶段环境人口容量增大,但不是最大,B错。

丙阶段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死亡率可能上升,C对。

丁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人口增长率极低,养老负担轻,D错。

【考点定位】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人口容量,环境人口容量。

24.C

25.A

【解析】

试题分析:

24.读图,根据材料信息,江西省净迁迁率小于0,表示迁入人口数少,是净迁出,①错。

天津净迁入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大于0,人口增加率数值大,而四川人口净迁移率小于0,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增长率较小。

所以天津的人口增长率大于四川,②对。

结合图中数值,广东自然增长率7,人口净迁入率约是1,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③对。

贵州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7,远大过人口净迁入率,贵州人口增加的多,④错。

C对。

25.图中北京、上海、天津人口增加率都大于0,人口增长快,城市规模扩大,用地面积增大,A对。

影响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资源、科技水平、对外开放度和消费水平,人口数量不是影响人口的合量容量的因素,B错。

第一产业是农业,广东、浙江外来人口多,主要是进入城市务工的,主要从事第二、三产业,C错。

进入北京、上海的外来人口,多为青、壮年,不会加剧老龄化,D错。

【考点定位】区域人口变化状况,人口问题,读图分析能力。

【名师点睛】人口净迁移率,受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共同影响,是迁入率与迁出率之差,正值表示迁入多,负值表示迁出多。

人口环境容量受区域资源、环境、技术等因素影响,与人口迁移无关。

26.D

27.B

【解析】

试题分析:

26.读图,根据图中曲线,Ⅱ阶段的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人口总数持续增大,所以I阶段人口数量小于Ⅱ阶段,A错。

Ⅱ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但仍较高,不会出现劳动力严重短缺,B错。

Ⅲ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仍较严重,C错。

②拐点出现是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③拐点的出现主要是计划生育政策调整,都受政策因素影响,D对。

27.该省实施单独二胎政策以后,出生率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增加,人口老龄化速度会减明显慢,A错。

但十年内新增人口不会转化成劳动力,不会影响劳动力的规模,B对。

人口自然增长率增加,婴幼儿用品消费市场及相关产业有明显发展,C错。

人口增长,医疗教育等公共资源增加明显,D错。

【考点定位】人口变化的的阶段及特征,人口拐点出现的原因,我国人口政策及影响。

28.D

29.A

30.B

【解析】

试题分析:

28.根据所学知识,俄罗斯是人口负增长的国家,A错。

人口负增长,导致国家劳动力不足,国防兵员不足等问题。

俄罗斯欲制定该项政策的目的是解决人口负增长问题,D对。

劳动力不足,就业率高,B错。

与解决移民迁入过多问题无关,C错。

29.选项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与俄罗斯最相似的是希腊,A对。

美国、中国人口增长模式都是现代型,三低模式,但不是负增长,B、C错。

印度人口增长率高,D错。

30.图示地区人口主要分布在领土南部地区,河流上游区域。

是因为俄罗斯纬度高,南部地区纬度较低,气温较高,适宜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

影响该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B对。

降水、资源、河流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A、C、D错。

【考点定位】世界主要国家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人口增长模式,影响区域人口分布的因素。

【名师点睛】俄罗斯是人口负增长的国家,制定政策的目的是提高人口出生率,改变人口负增长的状况。

与之相似国家也有人口负增长特点。

人口分布区,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该地纬度高,气候寒冷,所以人口分布在温度相对较高的区域。

31.

(1)AB

(2)谷地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疏松,易被侵蚀,往往形成谷地

山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所以形成山地。

(3)A背斜具有天然的穹形构造,结构稳固;防止水分渗漏,保持隧道干燥

(4)AB

【解析】

试题分析:

(1)背斜岩层向上隆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

所以,图中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A,属于向斜的是B。

(2)根据图示,A处的地形是谷地,其成因是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疏松,易被侵蚀形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