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基本能力专题复习材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1375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基本能力专题复习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美术基本能力专题复习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美术基本能力专题复习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美术基本能力专题复习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美术基本能力专题复习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美术基本能力专题复习材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美术基本能力专题复习材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美术基本能力专题复习材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美术基本能力专题复习材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美术基本能力专题复习材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美术基本能力专题复习材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美术基本能力专题复习材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美术基本能力专题复习材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美术基本能力专题复习材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美术基本能力专题复习材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美术基本能力专题复习材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美术基本能力专题复习材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美术基本能力专题复习材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美术基本能力专题复习材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美术基本能力专题复习材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术基本能力专题复习材料.docx

《美术基本能力专题复习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基本能力专题复习材料.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美术基本能力专题复习材料.docx

美术基本能力专题复习材料

美术基本能力专题复习材料

(一)

l       绘画大纲

一、中国绘画按照表现题材分为:

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

人物------

1、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特点:

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气韵生动”是中国绘画评价的最高标准。

(南齐画家谢赫《六法》包括:

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相形、随类附彩、经营位置、传依摹写)

2、中西人物造型手段不同点:

中国以线、笔墨为主要造型手段,而西方传统绘画主要以色彩、明暗为主要造型手段。

此外还有:

中国绘画一般不画背景或少画背景,给人以想象空间;中国画也有色彩,但色彩多具有概括性,形式较之油画色彩要单一一些。

中国有“墨分五色”之说,干湿浓淡焦的墨色变化表现物体,如齐白石笔下的虾;人物造型以传达人物神态为主(甚至变形都在所不惜)。

而西方绘画忠实于视觉真实,背景真实完整,色彩厚重突出。

3、《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五代画家)绢本设色重彩,表现韩熙载怀才不遇的真实内心,并不是单纯表现韩熙载的颓废生活。

形象准确,同时传神刻画了韩熙载神态。

整个画面以长卷形式展开,共分五部门:

听乐、伴奏、休息、合奏、送客。

中间过渡依靠家具屏风作为道具,承上启下。

4、《武士》,古希腊原作,青铜像,被誉为“西方近五百年来最伟大的考古发现”。

西方人物造型主要特点:

在真实表现人物比例、解剖同时,追求现实美(真实)与理想美(集合美)的统一。

5、典型形象,是美术的本质特征,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体现某一群体的共同特征,带有普遍性。

如,《父亲》,油画。

原名《我的父亲》,后来将“我的”去掉扩大了父辈概念,带有普遍性。

作者罗中立,完成于1979年。

人物左耳朵上刻画一支圆珠笔,代表新中国农民接受文化教育的现状,但这种状态有些不伦不类,可就是这种不太和谐的构思恰好的表现了农民当时的状态。

6、中西绘画在近现代出现相互借鉴、互为补充的发展格局,如林风眠《仕女》和马蒂斯《蓝衣少女》,作为高中生应该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相容并进,尊重与理解是我们当代年轻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7、《步辇图》,唐代阎立本作品,绢本设色,描绘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者的情景。

李世民坐在木撵上,形象生动。

8、《古代帝王图》,传为唐代阎立本作品,描写从西汉昭帝至隋炀帝13位帝王共46人。

画面中人物形成大小区分,以此来表现画中人物身份地位的不同。

9、中国古画,多以绢本设色,显黄色,后来才出现宣纸等纸本作品,卷轴、扇面、镜面等是中国书画最传统的装裱形式。

单幅作品为条幅,多幅内容关联的作品为条屏,悬挂客厅中间的多为中堂,这些都是中国书画传统的画幅形式。

10、《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簪花仕女图》,均为工笔人物重彩画,绢本设色,长卷形式,画中人物服饰、化妆、点缀布景无不反映了唐朝繁荣胜景,也代表着中国人物画盛期的风貌。

11、《李白行吟图》,写意绘画,作者是宋代梁楷,寥寥数笔表现李白桀骜不驯的个性特征,具有简练概括的传神特点。

《张卿子像》,写真画(类似于西方肖像画),作者是明代曾鲸。

此画中的人物面部出现明暗变化,说明早在明朝已开始学习西方绘画的明暗语言。

山水画------

1、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特点:

(1)以写实为基础“搜尽奇峰打草稿”(石涛语);

(2)空间处理上咫尺千里:

①散点透视(多个视点)②虚实(黑白)对比;(3)诗情画意的意境表现;(4)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中国山水画表现的是画家心中之山(主观),而非眼中看到的山(客观)。

其中散点透视是中国对自然的特殊概括方式,在中国画面中可以表现千里江山图的原因就在这里,同时这也决定了中国绘画多以长卷形式存在。

《千里江山图》,北宋画家王希孟18岁完成的作品,中国山水画为什么可以表现千里的江山呢?

比较《千里江山图》和西方风景画霍贝玛《林荫道》:

中国山水画通过散点透视表现空间,如同摄像机走到哪拍到哪,将最好的风景融合到同一画面中。

而西方遵循严谨科学的焦点透视原理(文艺复兴时期发明),坚持近大远小原则。

《最后的晚餐》《雅典学院》中均可以轻松的找到它们的消失点。

2、《庐山高士图》,明四家之一沈周作品,借庐山雄伟比喻恩师知识渊博,抒发感恩之情。

庐山盛产茶叶主要原因是雾日多,注意生物、语文学科知识考查。

3、《寒江独钓图》,南宋马远作品,画面有种诗情画意的意境,同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有异曲同工之妙。

背景空无一物,让观者产生无限遐想,韵味无穷。

4、《六君子图》,元四家之一倪瓒作品,六君子实为前景中的六棵不同种类的树,为南方山水之代表。

倪瓒名言:

“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代表中国古代文人画家们的自我追求。

5、《溪山行旅图》,北宋范宽作品,代表北方山体的总体特征,画面山体高大雄伟,分前、中、远景,近景一队商旅行色匆匆。

6、《游春图》,隋朝展子虔作品,是我国已知年代最早的独立山水画作品。

此画已确定了中国山水画中的比例关系为:

豆人尺树丈山。

7、《清明上河图》,宋张择端作品,界画(借助工具使线条画的粗细相通,一般意义上不被主流文人画所喜欢),绢本设色。

现实意义重大,具有文献史料价值。

表现宋朝三百六十五行形形色色的职业,被称之为风俗画。

虹桥是高潮部分,水流自左向右,表现清明时节春寒料峭的景象(或者政治上清明的含义)。

8、《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李可染作品,再现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的意境,画面大量运用朱砂中国画颜色,塑造出一种祖国山河一片红的壮美景象,表达了作者赞美之情。

9、《江山如此多娇》,傅抱石、关山月合作完成与1959年,现悬挂于人民大会堂正厅,再现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的意境,毛泽东以行草笔意亲自题写“江山如此多娇”。

此画涵盖了中国大江南北长江与黄河的整体面貌。

10、《绿色长城》,关山月作品,描写了在“绿化祖国”号召下广东地区防风固沙植树造林的情景。

从题目中隐含巩固边疆之意。

花鸟画------

1、花鸟画的特点:

(1)中国花鸟画家并不一定直接对真花真鸟写生,而是融合花鸟造型和审美感受,表现花鸟神态即内在生命力;西方静物画突出“静”,中国花鸟画突出“动”

(2)托物言志、缘物寄情,画品与人品(君子品行、文人画格调)的统一,这也是为什么明清时期中国花鸟画形成高峰的原因(政治上的衰落,使很多画家寄情于花鸟画宣泄情绪)。

2、《芙蓉锦鸡图》,宋徽宗赵佶的作品,鸡有五德:

文武勇仁信。

将动物属性转化为人的属性这是文人画喜闻乐见的题材,这也类似于“梅兰竹菊”四君子和“松竹梅”岁寒三友。

赵佶还自造瘦金体书体。

3、《墨梅图》,元代画梅大家王冕作品,“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代表画家报国志向,寄托对国家情感。

王冕诗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如《伤亭户》、《江南妇》、《对景吟》等。

4、徐渭,明代著名画家,号文长,史称青藤,擅绘画、书法、戏曲、武术、骑射,但一生坎坷不幸:

幼孤、庶出、入赘,“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其主要贡献是开辟了中国大写意花鸟画的先河,戏曲《四声猿》,书法被称为散圣。

代表作《墨葡萄》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5、朱耷,清初四僧之一,19岁清军入关国破家亡,成为皇亲国戚老遗民。

康熙23年取号八大山人,落款以行草笔意连写“哭之笑之”,意为自我人生的哭笑不得。

笔下的花鸟多白眼看人,怪石孤鸟。

代表作《荷花水禽图》,对后世影响巨大。

6、郑板桥,原名郑燮,扬州八怪之一,画竹高手,创作三部曲:

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

喜欢画竹,主要还是喜欢竹子的高中虚心、节节高等习性。

竹,传统绘画题材,四君子之一。

著名建筑师美籍华人贝聿铭《中银大厦》在外观造型上体现了竹子节节高的寓意。

7、石涛,号苦瓜和尚,名言:

“笔墨当随时代”意思是:

中国画要随时代发展而创新。

8、齐白石的艺术贡献在于“雅俗共赏”,用传统的文人笔墨表现老百姓喜欢的题材(辣椒、白菜等),被称为人民艺术家,1956年世界和平奖获得者。

出身木匠,作品贴近百姓、高雅生趣。

9、四君子:

梅兰竹菊。

梅,不怕困难不畏强暴,和喜鹊在一起的剪纸作品一般被称为喜(喜鹊)上眉梢(梅花);兰,青劲幽香纯洁高尚;竹,未出土便有节凌云高出仍虚心;菊,盛开在百花凋零之时(祭奠先祖时常用的花卉之一)。

岁寒三友:

松(松鹤表现在同一画面中,表现松(送)鹤(贺)延年之意)竹梅。

10、《五牛图》,唐代韩晃的作品,已知最早的纸本花鸟画作品。

11、中国花鸟画早在宋代已形成发展高峰,主要指写实的工笔花鸟,而写意花鸟是在明清时期发展至高峰,取代山水画成为中国第一画科。

人物、山水退居其次,但仍为前三甲。

中国古代人物画在隋唐达到鼎盛,山水画在宋元达到鼎盛,花鸟画在明清达到鼎盛,阶梯式发展。

二、外国:

文艺复兴、17-18世纪、19世纪、现代绘画

文艺复兴------

1、巨人辈出,15-16世纪,主要特点复兴古希腊古罗马古典(人体写实艺术),倡导人文主义(真实生动力量)。

时代背景是资本主义萌芽。

主要点还有:

发明科学透视法(焦点透视);诞生真正意义上的油画《阿尔诺菲尼夫妇像》。

2、波提切利,代表作品《维纳斯的诞生》、《春》,木板蛋彩画,人物前后没有明显的透视变化。

3、达芬奇,代表作品《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艺术家、发明家、科学家。

最后晚餐中的焦点透视可以用天花板、窗户的延伸线去确定。

平行餐桌的构图形式,耶稣和犹大的冲突都要格外关注。

《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主要来自眼角和嘴角明暗处理,背景虚拟性预示着欧洲风景画的即将成熟。

4、米开朗基罗,雕刻家、画家、建筑师、诗人,雕塑代表作《大卫》、《摩西》、《夜与昼》、《被缚的奴隶》等。

绘画作品《创世纪》,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

通过人物肌肉、力量的表现歌颂人文思想。

5、拉斐尔,圣母形象被尊为古典女性美的典范,37岁早逝。

《雅典学院》壁画(又叫哲学)空间焦点透视十分精彩,精确地板可用数字计算。

拉斐尔本人也出现在画面中。

焦点透视主要分为三种:

一点透视(平行透视)、两点透视(成角透视)、三点透视。

6、《阿尔诺非尼夫妇像》,杨·凡爱·克的作品,真正油画作品。

作者改革油画的材料和技法,用松节油、亚麻籽油调节油画颜料,大大提高画面的写实能力和修改创作能力。

整个画面塑造得非常写实,小圆镜、铜烛灯刻画细腻,双人立像的构图史无前例,同时具有结婚证书的意义。

17世纪——18世纪------

1、这是西方艺术形成流派并尝试变革的重要时期:

巴洛克、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

并且发展形成了西方绘画的画科分类,如历史画、肖像画、风景画、静物画等,这种分类不同于中国三大画科的分类方法。

2、巴洛克风格,意为畸形的珍珠,“不遵守古典美术的贬称”,实际上是一种创新变革,主要成就在雕塑建筑中,德国作曲家巴赫也属巴洛克风格。

代表画家鲁本斯,精通7国语言,笔下人物多肥胖,代表作品《劫夺吕西普斯的女儿》抢婚中动态的画面构成X型的动势,色彩绚烂夺目。

巴洛克的典型特点就是:

色彩对比古典油画明显亮起来,画面构图上形成动势。

委拉斯开兹,巴洛克风格,代表作品《宫女》、《教皇英诺森十世像》,西班牙油画大师,描写主题是:

小公主、方镜中的国王和王后,更多的人则认为是委拉斯开兹本人独特的自画像。

3、伦勃朗,荷兰著名的油画大师,被称为“伦勃朗式明暗画法”,用光的高手,明暗对比极其突出,世界上自画像最多的画家之一,代表作品《夜巡》。

4、新古典主义,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产生的艺术流派。

多具有政治色彩,以法国为中心。

代表画家达维特(大卫)《马拉之死》、《贺拉斯兄弟的宣誓》,作品中的背景是古希腊建筑柱式:

多立安柱式。

达维特后期代表作品《拿破仑加冕大典》,作品尺寸达到979厘米,成为西方巨幅作品代表。

5、浪漫主义,反抗古典主义的理性墨守陈规,注重艺术家创作感性、色彩和构图。

代表画家席里柯、德拉柯罗瓦、雕塑《马赛曲》浮雕。

作品中多具有象征人物。

《梅杜萨之伐》席里柯作品,法国,取材海难事件,金字塔式构图表现死亡、挣扎、希望获救不同状态。

《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西班牙画家哥雅作品,表现了西班牙反抗拿破仑侵略被镇压的情景,地面光源处理比较独特。

《自由引导人民》,被称为浪漫主义狮子的德拉克洛瓦作品,取材七月革命,具有象征和现实性。

《但丁之舟》德拉克洛瓦作品,取材但丁长篇史诗《神曲》。

19世纪——20世纪------

1、这是西方绘画艺术由传统写实到现代绘画过渡与变革的重要时期。

特别是印象派,突出绘画语言中的色彩与笔触两种因素(绘画语言有:

色彩、线条、明暗、形状、空间等),实现西方绘画由传统到现代派的过渡,再经过后印象派的情感宣泄实现了绘画的重大变革。

2、现实主义,背景是资本主义矛盾逐渐暴露,艺术家开始关注平民百姓。

作品表现主题多是受苦多难的人,如工人、农民等社会底层。

代表:

库尔贝《画室》、《石工》。

米勒的《拾穗》属于巴比松画派(法国的村子,一批画家长期在这里居住绘画而得名),表现劳动的甘苦和粮食的珍惜,深沉传达出画家对劳动的由衷赞美。

莱尔米特的《收割的报酬》,描写劳作的辛苦。

列宾的《伏尔加上的纤夫》、《查布罗神人写信给苏丹王》巡回画派的代表,俄国。

3、印象派,西方由传统到现代的重要过渡流派,画家们将画室由室内搬向室外,科学理性的分析光与色。

有位批评家称莫奈的作品《印象·日出》单凭印象作画(讽刺),在第三次画展时印象派正式启用“印象派”这一名称。

代表画家:

莫奈、雷诺阿《红磨坊街的舞会》、马奈等。

4、后印象派,根本上改变了西方美术写实的传统,现代派的奠基流派。

后印象派手中的光和色更倾向于艺术家的主观情感,这一点正是印象派忽略掉的。

塞尚的《静物画》突破空间概念,用冷暖色对比来表现,被称为现代派之父。

高更的《塔希提少女》、《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表现异国情调,具有强烈的装饰风格。

凡高《星月夜》、《自画像》、《有乌鸦的麦田》,荷兰艺术家,人生坎坷,艺术个性独特,充分发挥色彩的魅力。

其作品主要特点是:

对比夸张的笔触表现强烈情感;对比色的运用则将情感宣泄的单纯而深刻。

20世纪的现代流派------

1、野兽派,马蒂斯为代表,《马蒂斯夫人像》,对比夸张,补色运用十分成功,善于吸收东方艺术元素。

2、表现派,挪威画家蒙克为代表,《呐喊》,以死亡、恐怖为表现主题。

夏加尔《我和我的故乡》画面具有构成概念,而表现的场景又不太现实。

3、立体主义,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美术家西班牙画家毕加索。

其作品将不同的视觉空间表现在同一画面中,代表作品《哭泣的女人》、《亚维努少女》、《格尔尼卡》(运用黑白灰的色彩表现法西斯轰炸格尔尼卡这个小镇的暴行,表现了一个战乱的场景。

)毕加索一生风格变化很大,但教学中欣赏其作品多为立体主义代表作品,如果没有此选项,可以选择现代主义。

4、抽象派,蒙德里安的《百老汇街的爵士音乐》,具象、意象、抽象是造型的三个基本步骤和表现方法。

5、超现实主义,西班牙画家达利,《记忆的永恒》、《内战的预感》(表现战争的残酷),理论基础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表现手法细腻真实,但表现得画面形象怪诞、梦境,极富想象力。

三、中西绘画比较

造型手段:

线条笔墨——色彩明暗

材料工具:

笔墨纸砚——硬质厚重(猪鬃笔、油画布等)

空间表现:

散点黑白——焦点真实

造型特征:

传神写意——写实写生

理论基础:

气韵生动——模仿论(中国:

南齐画家谢赫提出“六法”理论中提到的“气韵生动”)(达芬奇说“我们应该拜镜子为师”)

审美特点:

回味悠长——视觉震撼

价值取向:

天人合一——人定胜天(中国: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所以有“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思想;西方:

科学严谨的分析自然为人服务,所以有几何化的园林)

l       建筑大纲

一、建筑特点:

1、建筑是一个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体,必须实现为人服务的根本性目的,既包含内部空间也包含外部空间。

材料、建筑装饰、建筑空间、结构、外观造型、环境和谐是评价建筑的要素,掌握好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这一特点。

桥梁、纪念碑、广场、陵墓都属于建筑范畴,但不能将雕塑归到建筑范畴,它们是同等级别的美术门类。

2、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包括:

中国建筑题体系(木结构)、欧洲建筑体系、伊斯兰建筑体系。

二、中国建筑体系

1、故宫:

旧称紫禁城,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1987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占地72万亩,南北长961,东西长753,主要结构有:

前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内廷、南北中轴线、屋顶样式、建筑彩画。

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宫殿组群。

中国组群建筑程平铺展开式特点,互相遮挡,等级森严,而西方建筑群一般采用空间错落展开,一目了然。

注意:

参观故宫、工作区域没有树木(防火、“困”)、多次维修(木材缺点)。

2、对比凡尔赛宫殿:

对称分布,呈辐射状。

位于巴黎,曾是法国国王宫,西方古典主义建筑杰出代表,世界文化遗产,规模宏大、装饰豪华是突出的建筑特点。

故宫,前朝三大殿:

太和殿(重檐庑殿顶)、中和殿、保和殿(重檐歇山顶),故宫最尊贵的屋顶样式就是重檐庑殿顶。

太和殿内部装饰对比:

太和殿的藻井结构——镜厅中的豪华、雕塑、壁画(巴洛克风格)。

建筑彩画:

凡尔赛宫中的油画作品——故宫中的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起到装饰作用,同时防止木材腐烂。

3、天坛祈年殿:

12根中层立柱象征12个月,外层12根象征12时辰,并代表24节气。

外观上建于6米高三层台基上,九层扇面石,皆为九或九的倍数,象征天体至高至大。

天圆地方之说,祈求丰收之意。

三层檐圆顶建筑,青色琉璃瓦区别去故宫的黄色琉璃瓦,象征蓝天。

4、中国古代园林体系特点:

自然式风景、善于借景、创造出诗情画意的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

皇家园林代表圆明园,被称为“万园之园”,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同时被烧得还有颐和园。

5、私家园林建造的原则和重要思想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明《园冶》),《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就是描述的私家园林魅力,其中宝玉问“天然”二字的含义,就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之意。

这个原则竟与美国建筑大师赖特《流水别墅》的“有机建筑”理论不谋而合。

6、私家园林代表:

苏州的留园、拙政园、网师园,无锡的寄畅园、瘦西湖。

其特点多具有山水画中的意境、文学修养、官吏富商、巧于借景、因地制宜。

游览时在走动中转换景色,移步移景。

凡尔赛宫中的草坪都为人工精巧修建而成,反映了“人定胜天”的思想意识,而中国人相信“天人合一”。

“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回。

”指的是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手法,可以用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代表此诗的意境。

7、中国建筑的主要特点:

以木为材料,以斗拱为结构构件,形成组群院落,兼建筑彩画。

8、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中国建筑体系、欧洲建筑体系、伊斯兰建筑体系。

基督教三种建筑样式:

拜占庭式(圣索菲亚大教堂)、罗马式(圣马可大教堂)、哥特式(教堂)

三、外国建筑

1、欧洲建筑:

奠定西方古典建筑基础的就是古希腊创造的立柱样式:

(1)多立安注视:

柱头有方形和圆盘组成,柱槽较少,柱高和直径比较小,显得稳健刚毅,西方人将其誉为男性人体美(在古希腊,数字最美、人体最美的思想广泛涉及到艺术的各个领域);

(2)爱奥尼亚柱式:

柱头有前后两个涡卷,柱槽数量增加,高度与直径的比增大,誉为女性人体美;(3)科林斯柱式,和爱奥尼亚柱式的区别在于柱头上,是一种叫毛莨叶的植物。

《帕特农神庙》就是运用了多立安柱式围成的建筑。

《罗马角斗场》,三层分别运用了三种柱式结构。

在新古典主义油画《赫拉斯兄弟的宣誓》(达维特作品)中,也出现了多利安柱式。

后经过古罗马(卷拱结构、混凝土、穹顶)发扬光大,成为西方古典建筑的基础。

2、古希腊建筑:

《雅典卫城》,公元前449-406年,主持建筑师伊克提诺斯,而建筑中的雕塑主要出自菲狄亚斯。

帕特农神庙立面几乎都是按照黄金分割比(勾股定理)(1:

0.618)来完成建造的(符合这一比例的美术作品不计其数),最富创造力的是伊瑞克提翁神庙中的女像柱。

西方组群建筑通过空间错落体现(几十公里外就可以眺望卫城全貌),这区别于中国群体建筑通过平铺式体现(层层设门,层层把关)。

3、古罗马建筑代表:

罗马角斗场,公元70-82年,高48.5米,共分四层,下三层为不同的古希腊柱式。

中心表演区,四周观众席的设施构造一直沿用的今天的体育场地上。

古罗马人维特鲁维著作《建筑十书》第一次提到欣赏建筑三要素:

实用、坚固、美观,说明罗马人建筑艺术的发达。

古罗马人发明一种混凝土,创造出卷拱结构,广泛用于公共设施建筑上。

1824年英国石匠阿斯普斯发明水泥,钢筋混凝土的使用标志着建筑发展史的新阶段。

“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反映的正是罗马伟大的建筑艺术。

4、古埃及的金字塔,卡纳克阿蒙神庙,高大恢宏,体现追求永生的艺术特点。

5、宗教建筑;伊斯兰、基督教、佛教。

伊斯兰建筑代表:

《泰姬陵》,印度,“请心灵纯洁的人进入这座天国的花园”,建筑特点:

卷拱结构、洋葱头穹顶、四周的宣礼塔、装饰素雅(禁止描绘人或动物),成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在我国各地分布大小不等的清真寺,几乎都在延续继承伊斯兰建筑的一些特点。

6、佛教建筑:

中国的佛教建筑主要是石窟艺术,多远离闹市,地处偏僻许长途跋涉到达之地。

甘肃敦煌石窟、河南洛阳龙门、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印度有婆罗浮屠佛塔。

7、基督教建筑样式:

哥特式、罗马式和拜占庭式。

其中哥特式建筑贡献最大,也被誉为“西方中世纪唯一值得尊敬的艺术成就”。

其主要特点是:

流行于12世纪到14世纪,采用卷拱结构建筑骨架承重,外观高耸入云纤巧(与上帝同行),对称分布;内部彩色玻璃绘制圣经故事,玫瑰花型的窗户更是突出特点。

代表:

法国兰斯大教堂、巴黎圣母院(注意)、夏特尔教堂等。

8、拜占庭建筑:

圣索菲亚大教堂,中世纪的东罗马帝国,早期为拜占庭建筑风格,后来又融合伊斯兰建筑,四周的塔楼是伊斯兰建筑中的宣礼塔的雏形。

9、西方传统建筑整体上以石料作为主要建筑材料,追求外观的精美与复杂,往往伴有雕塑、柱子等构件,不太注重使用功能,而且建造时间很长。

主要原因是当时的人时间较多,财富也比较集中,人们有时间也有精力建造大型建筑,追求奢侈与豪华。

甚至到当时的服装也具有此类特点,男性贵族衣服都很繁复,如洛可可、巴洛克艺术等。

四、现代建筑

1、近现代建筑主要以欧美为主,工业革命对其影响最大,效率、实用、简单成为建筑审美时尚,人们必须快速建造建筑,最好能够在工厂大批量生产配件,在现场组装完成建筑,节约时间和成本。

于是英国伦敦“水晶宫”和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应运而生,它们运用玻璃和钢铁新建筑材料区别于古典石头的建筑,预示着现代建筑的开始。

2、《埃菲尔铁塔》,埃菲尔设计,以此命名,法国于1884年为庆祝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举办世界博览会而建。

铁塔5300张图纸精确计算,没用一锤一凿,除底座的水泥外全为工字形钢铁结构,成为法国标志性建筑。

但遭到传统势力的抵制:

音乐家古诺、小说家莫泊桑形容为“丑陋不堪的骸骨”,小仲马等极力反对这一重要建筑,著名法国诗人魏尔伦认为:

“恶梦”,但事实证明建筑的价值。

后来加入强功率天线、气象台、导航灯达到327.7米成为当时世界最高的建筑。

3、古根海姆博物馆不是单指一处博物馆,而是一个创办于1937年的博物馆群,而是在全球共有五处,并且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各地筹建。

其中,最著名美国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和西班牙盖里设计古根海姆博物馆。

《古根汉姆美术馆》,赖特设计,美国现代建筑大师,最大特点是圆形展览大厅空间设计连续环绕,突破传统。

《流水别墅》,成为美国国家级文物,重视建筑空间与环境的有机结合,现代建筑注重与环境的协调性问题,其“有机建筑理论”很相似于中国的园林建筑特点。

《古根汉姆博物馆》西班牙盖里设计,外观有曲线造型,金属质感的材质,毕尔巴鄂也因这个博物馆闻名世界。

4、20世纪初,德国包豪斯校舍,使建筑空间形成连贯系统,采光性高,结构简洁。

20世纪40年代,世界到处是“火柴盒”的国际式建筑,发到城市都是摩天大楼,缺少个性、特点的建筑。

50年代开始出现后现代派,要求多样。

5、《朗香教堂》,法国珂布西耶设计,极富象征意味,一座和哥特式教堂相同作用的现代教堂,怪诞的外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