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江西育华学校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181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2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江西育华学校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江西育华学校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江西育华学校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江西育华学校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江西育华学校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江西育华学校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江西育华学校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江西育华学校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江西育华学校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江西育华学校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江西育华学校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江西育华学校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江西育华学校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江西育华学校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江西育华学校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江西育华学校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江西育华学校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江西育华学校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江西育华学校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江西育华学校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江西育华学校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江西育华学校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江西育华学校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江西育华学校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C.

取固体粉末D.

检查气密性

7.下图是一种处理汽车尾气的反应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变化

C.反应前后均为纯净物D.该反应可以减少二氧化氮的排放

8.t℃时,加热烧杯中的石灰水,发现溶液变浑浊,测得此时溶液的pH>

7。

关于溶液变浑浊的原因,同学们有两种观点:

①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②Ca(OH)2与空气中CO2反应。

他们设计以下方案进行探究,其中没有意义的是

A.将装有浊液的烧杯,用冰水冷却,恢复到t℃,观察浑浊是否消失

B.取适量浊液,过滤,往滤渣中加入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C.取适量浊液,过滤,往滤液中加入酚酞,观察是否变红色

D.其他条件不变,隔绝空气,再做一个加热石灰水的对比实验

9.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含有Cu(NO3)2和AgNO3的废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

B.滤渣中一定不含Fe,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和Cu(NO3)2

C.滤渣中一定含有Ag,滤液中可能含有Cu(NO3)2和AgNO3

D.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滤液中可能含有Cu(NO3)2和AgNO3

10.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B.

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向氢氧化钾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的pH与加入水的质量关系

二、选择填充题

11.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____)

ANH4Cl

BCO(NH2)2

CKNO3

D_____

12.当汽车发生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里的物质发生反应使气囊弹出,以保护司乘人员的安全。

某汽车安全气囊中的反应之一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Fe是还原剂

BNa被还原

CFe2O3发生还原反应

D基本反应类型_____

1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____)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实验操作

A

Cu(CuO)

稀盐酸

过滤、洗涤、干燥

B

CO2(CO)

O2

点燃

C

NaCl(Na2SO4)

Ba(OH)2溶液

过滤、蒸发、结晶

D

KCl(MnO2)

_____

 

14.根据图示实验、部分记录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无法判断a中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Bc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3.3%

Cb中溶液在加热过程中始终为饱和溶液

D获得氯化钠晶体常用的方法是_____

15.现有不纯的氧化铜样品16g,所含杂质可能是氧化铝、氧化镁、木炭粉、氯化钠。

向其中加入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没有固体剩余。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

A原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氯化钠

B原固体样品中可能含有木炭粉

C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D反应生成_____g水

三、填空题

16.请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1)天然气主要成分_____

(2)n个碳酸氢根离子_____

(3)氨水中的溶质_____

(4)氯酸钾中的阴离子_____

(5)工业上可用于玻璃、纺织、印染、洗涤剂的生产的物质_____

17.防疫“新冠肺炎”期间,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和75%的医用酒精是常用消毒剂。

(1)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制取NaClO的化学方程式为

,X的化学式为_____。

(2)75%的医用酒精属于_____(填序号)

A混合物B化合物C氧化物

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3)为防止疫病传染,需对河水处理后方可饮用,常用措施有:

①加热煮沸②消毒③过滤④自然沉降,较合理的顺序为_____(填字母序号)

A③①②④

B④①③②

C④③②①

D③①④②

18.近年比较流行的“自热火锅”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

“自热火锅”主要由料包和发热包(主要成分为生石灰、焙烧硅藻土、活性炭、铁粉、铝粉、碳酸钠等)组成,食用方法如图所示。

请回答:

(1)发热包发热的一种原理是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

化学方程式为:

(2)焙烧硅藻土、活性炭都有_____的结构,能起到吸附作用。

(3)“自热火锅”的内、外盒由聚丙烯塑料材质制成,随意丢弃会带来_____问题。

聚丙烯塑料属于_____(填字母)

A金属材料

B有机合成材料

C复合材料

四、流程题

19.金属钛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工业、化工、医疗等领域。

用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制取钛并获得副产品A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金属钛的微粒是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标出H2TiO3中钛元素的化合价_____。

(2)反应②需持续通入氬气,氩气的作用是_____。

(3)反应③的产物除红色固体A外,还有两种组成元素相同且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6的气体,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对反应③进行改进,可直接生产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LiFePO4,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写出“高温煅烧”由FePO4制备LiFePO4的化学方程式_____(其中一种产物能造成温室效应)。

五、推断题

20.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应的转化关系,“一”表示物质间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

A、B、G、H、I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且A为单质,F的俗称是消石灰,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G的水溶液呈蓝色。

(1)C的化学式为_____;

G的化学式为_____;

(2)E所属物质类别为_____(选填“单质”、“氧化物”、“酸”、“碱”、或“盐”);

(3)写出H→G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写出F→E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____。

六、科学探究题

21.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溶液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A中,推入NaOH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

(2)实验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B试管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成分产生疑问,作出猜想:

猜想一:

只含有NaOH;

猜想二:

含有NaOH、Na2CO3;

猜想三:

含有NaOH、Ca(OH)2。

同学们取少量B试管中的清液分别置于甲、乙两支试管中,进行探究:

实验现象

结论

在试管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不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三错误

在试管乙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______

猜想二正确

(3)A、B、C、D四个实验中能体现碱化学通性的是____(填字母)。

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A、B、C、D四个实验并没有探究出碱所有的化学通性。

从这四个实验中选择一个,继续加入相关试剂,能得出碱的其它化学通性。

实验的方案是___________(写出操作和现象)。

22.小苏打和食盐是厨房中常见物质。

现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碳酸氢钠、氯化钠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

某科学小组同学展开了系列研究。

(一)定性分析

(实验目的)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

(实验方案):

如图1所示

(实验结论)小明同学经过上述实验得出结论:

该白色固体由碳酸氢钠、氯化钠两种物质组成。

(1)步骤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步骤②中的澄清石灰水也可以用其它碱溶液代替,如_____;

(3)科学小组认真研究讨论后认为,此方案不能得出小明同学的结论。

一致认为将上述方案中使用的一种试剂进行调换,如仍出现上述现象,则小明同学的结论正确。

调换措施是_____。

(二)定量分析

(实验目的)测定该白色固体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方案)该小组利用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固定装置已略去,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每一步反应均完全进行。

(1)首先称取a克该样品放入装置甲中,然后进行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顺序是_____(填序号,可重复选择)

a.称量装置丙的质量

b.打开弹簧夹,通入足量的氮气,关闭弹簧夹

c.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注入足量的稀硫酸,关闭活塞

(2)如果没有装置乙,会造成测定结果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装置丁的作用是_____。

(三)拓展交流

经查阅材料:

将二氧化碳气体持续通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会先后发生以下两个化学反应:

①2NaOH+CO2=Na2CO3+H2O②Na2CO3+CO2+H2O=2NaHCO3

小明同学将5g二氧化碳气体通入100g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七、实验题

23.进入冬季,雾霾天气频繁出现。

雾是空气中水蒸气凝结的微小水滴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形成的;

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工业燃煤、车用燃料不充分燃烧产生的炭粒、碳氢化合物以及建筑尘埃等大量混入空气形成的。

二者结合形成雾霾。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收集了空气净化器滤芯上的少量黑色物质,对其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空气净化器滤芯上的黑色物质中是否含有炭粒和水?

(查阅资料)

A碳氢化合物具有可燃性,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B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遇水会变蓝。

(进行实验)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其进行探究,下图为探究过程中的部分装置。

加热前先向装置A中通入足量氧气,排尽空气。

这样做的目的是①_________。

实验结论

点燃酒精灯,充分反应

②________

黑色物质中含有炭粒和水

(反思与评价)张同学认为该结论不严谨,他的理由是③_________。

(交流与讨论)连接装置的正确顺序如上图所示。

若将装置B、C的位置对调,会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是④_________。

(拓展延伸)雾霾的成分非常复杂,通过以上实验只能证明黑色物质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若要了解雾霾的成分,需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

同学们在网上查阅资料还发现了一种防雾霾口罩(如图),已知某品牌KN95型防颗粒物口罩使用了无纺布、活性炭等材料,其中无纺布和活性炭对颗粒物和有害气体能分别起到⑤_________作用。

八、计算题

24.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实际生产的产品碳酸钠中会混有少量的氯化钠,现有该样品混合物20.4g,将其放入洁净的烧杯中,向其中逐滴滴入7.3%的稀盐酸,放出气体质量与滴加稀盐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的pH_____7(填“<

”“>

”或“=”)

(2)该样品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_____g;

(3)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请计算此时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至0.1%)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A、干冰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不符合题意;

B、塑料降解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符合题意;

C、铁水铸成锅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汽油除油污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点睛】

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B

A.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产生佝偻病,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故错误;

B.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故正确;

C.霉变大米中含有霉菌毒素,高温蒸煮后也不能食用,故错误;

D.乙醇汽油中的汽油燃烧也会产生有害气体,所以使用乙醇汽油不能杜绝汽车尾气污染,故错误。

故选B。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之一,本题适合用排除法来解答,只要选项中有明显的错误说法,可排除该选项。

3.D

【分析】

pH=3的水溶液中含大量氢离子。

A、Fe2+为浅绿色,不符合题意;

B、氢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C、钙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且氢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D、NH4+、Ba2+、Cl-、NO3-在pH=3的水溶液中不能形成沉淀、气体和水,可以大量共存,符合题意。

故选D。

4.D

A、二氧化硫由S、O两种元素组成,为氧化物,C6H12O6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有机玻璃是由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属于合成材料,碳纤维属于复合材料,不符合题意;

C、Ca属于常量元素,Se属于微量元素,不符合题意;

D、C2H5OH、CH3COOH都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符合题意。

常量元素:

CHONPKSKCaNaClMg

微量元素:

FeCuZnMnFISe

5.C

A、FeCl3溶液是黄色的,能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MgCl2溶液,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红褐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失的是稀盐酸,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

B、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两次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溶液为Ba(OH)2溶液;

与Ba(OH)2溶液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同时产生白色沉淀的溶液为(NH4)2SO4,只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为NH4Cl;

与Ba(OH)2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NaCl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

C、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

D、Cu(NO3)2溶液是蓝色的,首先鉴别出蓝色的Cu(NO3)2溶液;

能与Cu(NO3)2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KOH溶液,能与KOH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MgCl2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Na2SO4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

故选C。

解此类题的思路是:

首先观察有无有特殊颜色的物质,若有将有颜色的溶液鉴别出来,然后再借用这种溶液鉴别其它溶液;

若都没有颜色就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分析鉴别。

6.B

A、加热液体时,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操作错误,故符合题意;

C、取固体粉末时,将试管平拿,用药匙或纸槽,把固体粉末送到试管底部,慢慢竖起,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检查气密性时,用双手捂住试管,将导管伸入水中,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7.D

A、据图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了改变,选项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选项错误;

C、据图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含有多种分子,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

D、二氧化氮是反应物,该反应可以减少二氧化氮的排放,选项正确,故选D。

8.C

A、将装有浊液的烧杯,用冰水冷却,恢复到t℃,温度降低,氢氧化钙溶解度增大,观察浑浊是否消失;

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取适量浊液,过滤,往滤渣中加入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碳酸钙;

C、取适量浊液,过滤,往滤液中加入酚酞,观察是否变红色,此时不需要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D、其他条件不变,隔绝空气,再做一个加热石灰水的对比实验,验证石灰水是否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故选:

C。

9.C

向含有Cu(NO3)2和AgNO3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由于金属的活泼性是铁>铜>银。

则铁粉首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硝酸银全部参加反应后硝酸铜与铁反应。

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没有Fe,一定有Ag,可能有Cu.滤液中一定有Fe(NO3)2,可能含有AgNO3、Cu(NO3)2,故选C。

10.B

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氢氧化钙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

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稀释碱性溶液时,pH减小。

A、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导致部分氢氧化钙析出,溶质质量减小,完全反应后温度降低,部分氢氧化钙溶解,溶质质量增大,最终溶质质量小于反应前溶质质量,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反应的硫酸质量相等时生成氢气质量相等,最终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多,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C、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向氢氧化钾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碱性减弱,pH减小,但是不能减小到7,更不能小于7,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1.C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

A、NH4Cl含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B、CO(NH2)2含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C、KNO3由K、N两种营养元素组成,属于复合肥,符合题意;

D、由两种营养元素组成的还有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等。

故选C,填:

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

12.C置换反应

A、Na得到氧,属于还原剂,不是Fe,不符合题意;

B、Na得到氧,被氧化,不符合题意;

C、Fe2O3失去氧,被还原,符合题意;

D、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

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

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13.A过滤、蒸发、结晶

A、加入稀盐酸,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不与稀盐酸反应,过滤、除去氯化铜,洗涤、干燥可得铜,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利用通入氧气点燃的方法除杂,会引入新杂质氧气,不符合题意;

C、加入氢氧化钡,氢氧化钡能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钠,虽然除去了硫酸钠,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钠,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可加水,过滤,除去二氧化锰,蒸发、结晶可得氯化钾。

故选A,填:

过滤、蒸发、结晶。

除杂选择试剂的原则是:

不增(不引入新的杂质)、不减(不能将原物质反应掉)、不繁(整个过程不繁琐)。

14.C蒸发结晶

A、由图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钠,20g水中能溶解7.2g氯化钠,故20℃时,在20g水中加入5g氯化钠,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10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4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0g氯化钠,20g水中最多能溶解8g氯化钠,故100℃时,在20g水中加入10g氯化钠,形成的是饱和溶液,故c溶液是饱和溶液,c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不符合题意;

C、b杯底有固体剩余,属于饱和溶液,由以上分析可知,c溶液是饱和溶液,故b中溶液在加热过程中始终为饱和溶液,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故获得氯化钠晶体常用的方法是:

蒸发结晶。

15.A3.6

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

,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消耗氧化铜的质量为16g,氧化铝与稀硫酸反应:

,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消耗氧化铝的质量为6.8g;

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

,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消耗氧化镁的质量为8g。

A、由分析可知,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氧化铜的质量为16g,消耗氧化铝的质量为6.8g,消耗氧化镁的质量为8g,已知消耗不纯的氧化铜样品的质量为16g,故原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氯化钠,可能含有氧化镁或氧化铝中的一种或两种,符合题意;

B、氧化铜样品与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没有固体物质剩余,木炭粉与稀硫酸不反应,也不溶于水,故原固体样品中不可能含有木炭粉,不符合题意;

C、由以上分析可知,原固体样品中含有氧化铜,氯化钠,氧化镁和氧化铝中至少一种,

,故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应含有三种溶质或四种溶质,不符合题意;

D、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水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于硫酸,硫酸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为:

3.6g。

16.CH4nHCO3-NH3C1O3-Na2CO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