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1891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13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docx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docx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

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包括那几个部分?

水泥工艺学、玻璃工艺学、陶瓷工艺学

现代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包括那几个部分?

水泥工艺学、玻璃工艺学、陶瓷工艺学、耐火材料工艺学、无机复合材料工艺学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需要预先学习的课程

基础课:

物理化学专业基础课:

硅酸盐物理化学

为什么要学习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

开阔视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绪论

1.1材料及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1.1.1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能够用以加工有用物质的物质。

1.1.2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无机非金属材料:

是除金属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之外的所有材料的总称。

1.1.3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性

1、与金属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区别

(a)化学组成:

(1)无机非金属材料:

氧化物、碳化物、卤素化合物、硼化物以及硅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硼酸盐和非氧化物(如氮化物Si3N4、碳化物SiC、氮化硼BN)等。

(2)金属材料:

一般为固体单质材料(除水银外)。

(3)有机高分子材料:

碳、氢、氧、氮、氯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化学键组成:

(1)无机非金属材料:

主要为离子键(如NaCl)或离子-共价键(如SiO2离子键和共价键各占50%)。

碳材料是例外,如金刚石是共价键,石墨是共价键和金属键

(2)金属材料:

金属键

(3)有机高分子材料:

共价键

2、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征

(1)具有复杂的晶体结构

(2)没有自由电子(石墨除外)(3)高硬度(4)较好的耐化学腐蚀能力(5)绝大多数是绝缘体(6)制成薄膜时大多是透明的(7)一般具有低导热性(8)大多数情况下变形微小

3、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基本属性

(1)高熔点、高硬度、高抗压

(2)耐腐蚀、耐磨损(3)良好的抗氧化性、隔热性(4)优良的介电、压电、光学、磁学性能及功能转换特性(5)抗拉强度低、韧性差

1.1.4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过程的共性与个性

1、原料

共性:

都是以铝硅酸盐(粘土、长石等)、硅质、石灰质、铝质原料为主。

个性:

化学组成不同

2、原料的破碎

共性:

绝大多数原料都需要破碎

为什么绝大多数原料都需要破碎?

因为为什么绝大多数原料都是质地坚硬的大块状物料,为了均化、烘干、配料等工艺过程的需要。

破碎后的好处:

(1)好均化、烘干、配料

(2)利于成型(3)利于热处理,节能(4)产量高,产品性能好,且稳定

3、粉体的制备

陶瓷:

一般采用湿法制备粉体为什么?

水泥:

湿法和干法制备

玻璃:

干法制备为什么?

4、成型

陶瓷成型:

在高温热加工之前

玻璃成型:

在高温热加工之后

水泥成型:

在使用时

5、烘干

水泥:

在粉体制备之前,粘土、混合材需要烘干

陶瓷:

成型后的坯体必须烘干为什么?

6、高温热处理

水泥:

通过煅烧获得水泥熟料

玻璃:

熔融获得均匀、透明、无缺陷的熔体

陶瓷:

形成坚硬的烧结体

1.2典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1.2.1胶凝材料

1、胶凝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水硬性胶凝材料

气硬性胶凝材料

2、水泥的定义与分类

通用水泥

专用水泥

特种水泥:

快硬高强水泥

膨胀水泥

自应力水泥

水工水泥

油井水泥:

特别注意在不同温度和压力情况下水泥的稠化时间的变化

装饰水泥

耐高温水泥

其它特种水泥:

道路硅酸盐水泥、防辐射水泥、耐酸水泥、砌筑水泥、高效无声破碎剂等

注意:

使用高效无声破碎剂一定要考虑温度的影响

3水泥的基本性质

水泥浆具有良好的可塑性、与其他材料混合后的混合物可拥有适当的和易性

较强的适应性

较好的耐侵蚀、防辐射性能

硬化后的水泥浆具有较高的强度,且强度随龄期的延长而逐渐增长

良好的耐久性

通过改变水泥的组成,可适当调整水泥的性质

可与纤维、聚合物等多种有机-无机材料配制的各种水泥基复合材料,充分发挥材料的潜能

1.2.2玻璃

1、玻璃的特性

(1)玻璃的定义及基本特性

传统玻璃的定义:

熔融物冷却、硬化而得到的非晶态固体

基本特性:

(a)透明、坚硬,良好的耐蚀、耐热、电学和光学性质

(b)适用不同使用条件的要求(c)易于制备各种形状制品或部件

2、玻璃的通性

1)各向同性2)介稳性3)无固定熔点4)固态和熔融态间转化的渐变性和可逆性5)性质随成分变化的连续性和渐变性

3、玻璃的分类

1)按组成分类

元素玻璃:

单一元素的原子构成的玻璃。

有硫系玻璃、硒玻璃等。

氧化物玻璃:

借助桥氧形成聚合结构的玻璃。

非氧化物玻璃:

(a)卤化物玻璃(氟化物玻璃如BeF2)和氯化物玻璃(如ZnCl2)等。

(b)硫族化合物玻璃

氧化物和非氧化物的混合玻璃:

如BaF2-Al2O3-P2O5玻璃等。

2)按用途分类

建筑玻璃

日用轻工玻璃

仪器玻璃

光学玻璃:

冕牌玻璃:

阿贝数(色散系数)>50的光学玻璃通常称为冕牌玻璃

燧石玻璃:

阿贝数(色散系数)<50的光学玻璃称为燧石玻璃

色散:

玻璃的折射率随入射光波长不同而不同的现象,叫色散。

阿贝数就是色散系数。

光线经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

色散系数反映镜片的分光能力,色散现象最早由欧尼斯.阿贝先生发现并对色散系数设定了界定的参数,故色散系数被称为“阿贝数”。

对眼用镜片来说,镜片的色散越低越好,色散系数值越大越好,如果色散强烈会出现棱镜效应,人会感到色彩斑斓,致使头晕脑涨等不适感,因此色散系数就成为衡量镜片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

电真空玻璃

3)按性能分类

光学特性分:

光敏玻璃、声光玻璃、光色玻璃、高折射玻璃、低色散玻璃、反射玻璃、半透过玻璃、透红外玻璃等等。

热学特性分:

热敏玻璃、隔热玻璃、耐高温玻璃、低膨胀玻璃等

电学特性分:

高绝缘玻璃、导电玻璃、半导体玻璃、高介电玻璃、超导玻璃等

力学特性分:

高强玻璃、耐磨玻璃等

化学稳定性分:

耐碱玻璃、耐酸玻璃等

4)按形态分类

泡沫玻璃、玻璃纤维、薄膜玻璃等

5)按颜色分类

无色玻璃、颜色玻璃、半透明玻璃、乳白色玻璃等

1.2.3陶瓷

1、陶瓷的定义与分类

传统陶瓷定义:

以无机非金属天然矿物或化工产品为原料,经过原料处理、成型、干燥、烧结等工序制成的产品。

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陶瓷的分类:

(1)按组成分类:

硅酸盐陶瓷、氧化物陶瓷、非氧化物陶瓷

(2)按性能分类:

1)普通陶瓷:

包括日用陶瓷、建筑陶瓷、化工陶瓷等

2)特种陶瓷:

包括结构陶瓷、功能陶瓷

2、陶瓷的基本性能与特点

(1)陶瓷的显微结构由结晶相、气孔和玻璃相组成。

(2)陶瓷的基本性能较高的弹性模量;强度高,抗压强度远远大于抗拉强度;耐磨性能良好;好的耐久性,如抗氧化,耐高温、耐腐蚀;硬度高;优良的电绝缘性能;脆性大,经不起外力撞击,也不能急冷急热。

理论强度高,但实际强度远远低于理论强度

原因:

①陶瓷材料存在很多微裂纹②微裂纹一旦形成,就会迅速的扩展

对于金属,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产生塑性变形,塑性变形可以吸收扩展裂纹的能量,起到止裂纹的作用。

对于陶瓷,缺乏塑性变形,裂纹一旦形成,材料内部的应力就会集中在裂纹的尖端,推动裂纹的扩展,直至断裂。

如果是在热冲击的情况下,由于陶瓷材料导热性差,热应力因此增加,促进裂纹迅速扩展。

1.3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陶瓷

怎样低成本解决陶瓷脆性问题。

2、玻璃

3、水泥

用煤矸石生产水泥的研究

用白云石替代方解石生产水泥

1.4无机非金属材料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1.4.1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1.4.2对工业及社会进步的作用

1.4.3对巩固国防、发展军事用技术的作用

1.4.4在生物医学方面的作用

1.5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的研究内容

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艺:

是一门研究材料组成、结构、合成与制备、使用效能四者之间的关系与规律的科学。

合成与制备:

是研究如何将原子、分子聚合起来并最终转变为有用产品的一系列连续过程,是提高材料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也是开发新材料、新器件的中心环节。

组成:

是指构成材料物质的原子、分子、添加剂及其分布。

结构:

是指组成原子、分子在不同层次上彼此结合的形式、状态和空间分布。

组成和结构是材料的基本表征。

它们一方面是特定的合成与制备条件下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决定材料性能与使用效能的内在因数。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的研究内容:

了解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及它们同合成与制备之间、性能与使用效能之间的内在联系。

(为什么?

例1:

SiO2玻璃与SiO2与晶体,成分完全一样但性质截然不同。

SiO2玻璃:

透明、各向同性,没有固定熔点,亚稳性,性质随温度变化连续性。

SiO2与晶体:

各向异性,有固定熔点,稳定,性质随温度变化不连续

原因:

结构不同。

SiO2玻璃,硅氧四面体排列无序;

SiO2与晶体,硅氧四面体排列有序。

与合成制备的关系:

SiO2玻璃,从SiO2熔点以上熔体快速冷却;

SiO2与晶体,从SiO2熔点以上熔体缓慢冷却

例2:

金刚石和石墨

金刚石:

硬度最高;热导率最高,300K为铜的5倍,77K为铜的25倍;电阻率1016Ωcm,极好的电绝缘材料;弹性模量高;无色

石墨:

硬度低;弹性模量底;导热率高;导电性好;抗热震性好;黑色

原因:

结构不同

金刚石:

SP3键形成共价四面体,键长1.54Å,四个共价键

石墨:

平面SP2键联形成六边形网络,P2轨道加入键联网络,键长1.42Å,三个共价键;薄层之间键联为范德华力,键长3.34Å。

与工艺的关系:

石墨→高温、高压-→金刚石(颗粒)

CH4+H2-→加热钨丝→金刚石(薄膜)

例3:

γ-硅酸二钙和β-硅酸二钙

γ-硅酸二钙:

在常温下几乎是稳定的,不和水反应。

β-硅酸二钙:

在常温下相当活泼,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水化产物。

原因:

结构不同

γ-硅酸二钙:

配位规则(Ca2+配位数为6),结构稳定,

β-硅酸二钙:

配位不规则(Ca2+配位数为6和8),结构不稳定,有些部位质点较密,有些部位则空隙较大。

鲍林第五规则(节约规则):

在一个晶体中,本质不同的结构组元的种类,倾向最少数目。

1、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原理

1.1原料及其预处理

1.1.1钙质原料

(1)钙质原料的种类及性质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业常使用的主要钙质原料有:

①方解石

主要成分:

CaCO3,常混有Mg、Fe、Mn(8%以下)等碳酸盐。

②石灰石

主要矿物:

方解石,并含有白云石、硅质(石英或燧石)、含铁矿物和粘土杂质。

③泥灰岩是由碳酸钙和粘土物质同时沉积所形成的均匀混合的沉积岩。

主要成分:

碳酸钙和粘土

④白垩是由海生生物外壳与贝壳堆积而成。

白垩易于粉磨和易烧性都较好

(2)钙质原料的组成与作用

●主要成分:

CaO、CO2及少量的SiO2、AL2O3、Fe2O3、MgO等杂质。

●主要矿物:

方解石、少量的白云石、硅质(石英及燧石)、含铁矿物R2O、SO3和黏土质杂质。

●主要作用:

提供制成无机非金属材料所需的CaO。

硅酸盐水泥:

钙质原料是烧制硅酸盐水泥熟料的主要原料之一。

1吨水泥需1.2-1.3吨石灰质原料。

陶瓷:

陶瓷使用的钙质材料一般为方解石。

钙质原料在生产中主要起助熔作用,缩短烧成时间,增加陶器的透明度,使坯釉结合牢固。

玻璃:

玻璃中的CaO主要是通过方解石、石灰石、白垩、沉淀碳酸钙等原料引入的。

作用主要是稳定剂,即增加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但含量不宜过高,否则会使玻璃的结晶倾向增大,而且易使玻璃发脆。

CaO(<10-12%)在高温时,能降低玻璃的粘度,促进玻璃的熔化和澄清;但CaO(>10-12%)时增加粘度。

而且当温度降低时,粘度增加得很快,使成型困难。

1.1.2粘土类原料

(1)粘土类原料的种类

粘土是多种微细的矿物的混合体,它主要是由铝硅酸盐类岩石如长石、伟晶花岗岩、斑岩、片麻岩等经长期风化而成。

(2)粘土类原料的组成

1)化学组成:

主要为SiO2、AL2O3和结晶水

2)矿物组成及性质:

工业中所用粘土中的主要矿物可分为高岭石类、蒙脱石类及伊利石类三种。

3)颗粒组成

(3)粘土的工艺性质

粘土的原料的工艺性质主要取决于其化学、矿物与颗粒组成;粘土的工艺性质是工业生产中合理选择粘土原料的重要指标。

1)可塑性

可塑性是指粘土与适量水混练后形成的泥团,在外力作用下,可塑造成各种形状而不开裂,当外力除去之后,仍能保持该形状不变的性能。

通常用塑性限度(塑限)、液性限度(液限)、塑性指数或塑性指标、相应含水率等参数来反映粘土的可塑性。

•塑限:

粘土由固体状态进入塑性状态时的含水量。

•液限:

粘土由流动状态进入塑性状态时的含水量。

•塑性指数:

是粘土的液限与塑限之间的差值。

•塑性指标:

是粘土在工作水分下,泥料受外力作用最初出现裂纹时应力与应变的乘积。

•从粘土与水的相对关系来看,塑限表示粘土被水湿润后,形成水化膜,使粘土颗粒能相对滑动而出现可塑性的含水量。

所谓塑限高,说明粘土颗粒的水化膜厚,工作水分高,但干燥收缩也大。

•液限反映黏土颗粒与水分子亲和力的大小。

液限高的黏土颗粒很细,在水中分散度大,不易干燥,湿坯度低。

可塑性指数:

表示黏土能形成可塑泥团的水分变化范围。

指数大则成型水分范围大,成型时不易受周围环境湿度及模具的影响,即成型性能好。

•可塑性指标也反映黏土的成型性能,但要主要相应含水率,若相应含水率大,即工作水分多,干燥过程易变形、干燥。

黏土颗粒越细,有机质含量较高,可塑性较好;黏土颗粒吸附的阳离子浓度高、半径小、电价高者,因吸附水膜较厚,可塑性好。

2)结合性结合性是指粘土能结合非塑性原料形成良好的

可塑泥团、有一定的干燥强度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可塑性强的粘土,其结合性也大。

3)离子交换性

粘土粒子由于表面层的断键和晶格内部离子的不等价置换而带点,它能吸附溶液中的异性离子,这种被吸附的离子又可被其他离子所置换,这种性质称为粘土的离子交换性。

离子交换能力的大小可用离子交换容量即pH=7时每100g干粘土吸附的阳离子或阴离子的毫摩尔(mol)数来表示。

4)触变性

粘土泥浆或可塑泥团在静置以后变稠或凝固,当受到搅拌或振动时,黏土降低而流动性增加,再放置一段时间后又能恢复原来状态,这种性质称为触变性。

触变性的大小可用厚化度来表示,泥浆厚化度指泥浆放置30min和30s后相对粘度之比。

可塑性泥团的厚化度则指静置一定时间后,球体或圆锥体压入泥团达一定深度时剪切强度增加的百分数。

颗粒表面荷电是粘土土产生触变性的主要原因。

5)膨化性

粘土加水后,体积会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增加,这种性质称为膨化性。

这种性质主要是因黏土颗粒层间吸水膨胀和颗粒表面水膜形成所致。

通常用膨胀容来反映黏土的膨化性能。

它是指黏土在水溶液中吸水膨胀后,单位质量(g)所占的体积(㎝3)。

6)收缩

粘土和坯料的收缩实际上可分为三种:

干燥收缩、烧成收缩和总收缩。

干燥收缩:

黏土经110℃干燥后,由于自由水及吸附水排出所引起的颗粒间距离减小而产生的体积收缩。

烧成收缩:

干燥后的黏土经高温煅烧,由于脱水、分解、熔化等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而导致的体积进一步收缩。

粘土的收缩情况主要取决于它的组成、含水量、吸附离子及其他工艺性能。

细粒粘土及呈长形纤维状粒子的粘土收缩较大。

测定收缩是研制模型及制作生坯尺寸放尺的依据。

7)烧结温度与烧结范围

粘土是多种矿物组成的物质。

它没有固定的熔点,而是在相当大的温度范围内逐渐软化。

一般说来,当温度超过800℃后,粘土试样体积开始剧烈收缩,气孔率开始明显减少。

这种开始剧烈变化的温度称为开始烧结温度T1。

温度继续升高,至一定值时,开口气孔率降至最低,收缩率达到最大,试样致密度最高。

此相应的温度称为完全烧结温度或简称烧结温度T2。

若继续升高温度,试样将因液相不断增多,以至于不能维持试样原有形状而变形,其对应的最低温度称为软化温度T3。

烧结范围是指完全烧结温度T2与软化温度T3之间的温度范围。

8)耐火度

是指材料在高温作用下达到特定软化程度时的温度。

它反映了材料抵抗高温作用的性能。

粘土的耐火度取决于化学组成。

一般随AL2O3含量的增加而提高,随杂质含量增加,尤其是随Fe2O3碱金属氧化物含量的增加而显著而降低。

测定:

将一定细度的原料制成一截头三角锥(高30mm)下底边长8mm、上顶边长2mm),在一定升温制度下,测出三角锥顶端软化下弯至锥低平面时的温度,即粘土原料的耐火度。

(4)粘土质工业废渣

(5)粘土原料的作用

1.1.3石英类原料.

(1)石英类原料的种类和性质

(2)石英的组成

(3)石英在加热过程中的晶型转变

多晶转变根据其进行的方向分为:

可逆多晶转变和不可逆多晶转变。

可逆多晶转变:

双向转变。

晶型Ⅰ晶型Ⅱ

不可逆多晶转变:

单向转变

多晶转变根据转变速度和转变时晶体结构变化的不同分为重建性转变和位移型转变

重建性转变:

这类转变发生时必须打开原子间的键,质点要重排,形成新的结构。

SiO2的晶型转变中石英、鳞石英、方石英之间的相互转变属于重建性转变。

位移型转变:

这类转变发生时不需要打开任何键或改变最临近的配位数,指示原子从它们原先的位置发生少许位移。

如α-石英和β-石英间的转变、α-鳞石英和β-鳞石英之间的转变、β-鳞石英和γ-鳞石英之间的转变、α-方石英和β-方石英之间的转变。

石英晶型变化的作用:

a)指导硅砖、陶瓷和玻璃制品的生产

SiO2的晶型转变中石英、鳞石英、方石英之间的相互转变尽管体积变化大,但由于转化速度慢,对制品的稳定性影响并不大。

α-石英和β-石英间的转变、α-鳞石英和β-鳞石英之间的转变、β-鳞石英和γ-鳞石英之间的转变、α-方石英和β-方石英之间的转变。

由于其转变速度快,较小的体积变化就可能由于不均匀应力而引起制品开裂,影响产品质量。

因此,硅砖生产中加入矿化剂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产品中鳞石英含量,减少方石英生成量,以减少位移性转变所引起的体积变化。

例:

为什么生产硅砖需要加入矿化剂?

b)指导硅砖、陶瓷和玻璃制品的应用

例:

窑炉烤窑(升温)时,在晶型转变时需要保温或放慢升温速度。

例:

石英的破碎

1.1.4长石类原料

(1)长石的种类与性质

(2)长石类原料的应用

1)长石类原料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

☆降低产品的烧成温度;

☆熔化后形成液相填充坯体孔隙,增大致密度,提高产品的机械强度、透光性和介电性能。

2)陶瓷生产中长石的代用原料。

3)陶瓷生产中对使用长石的技术要求是

2.1.5其他原料

(1)引入氧化锂的原料

(2)引入氧化钠的原料

氧化钠Na2O,是网络外体氧化物,钠离子居于玻璃结构网络的空穴中。

Na2O能提供游离氧使玻璃结构中的O/S比值增加,发生断键,因而可以降低玻璃的黏度,使玻璃易于熔融,是玻璃良好的助熔剂。

Na2O增加玻璃的热膨胀系数,降低玻璃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所以不能引入过多的Na2O。

引入Na2O的原料主要为纯碱和芒硝,有时也采用一部分氢氧化钠和硝酸钠。

(3)引入氧化钾的原料

钾玻璃的粘度比钠玻璃的大,能降低玻璃的析晶倾向,增加玻璃的透明度和光泽等。

K2O常引入高级器皿玻璃、晶质玻璃、光学玻璃和技术玻璃中。

(4)镁质原料

(5)引入氧化钡的原料

在硅酸盐水泥生产中,BaO可以稳定β—C2S。

(6)引入氧化锌的原料

(7)引入氧化铅的原料

1)氧化铅PbO,引人PbO的主要原料为铅丹和密陀僧。

2)氧化铅的作用。

PbO是中间体氧化物,在一般情况下为网络外体,当PbO含量高时,铅离子(Pb2+)容易极化变形,或降低其配位数而居于玻璃的结构网中。

PbO能增加玻璃的比重,提高玻璃的折射率,使玻璃具有特殊的光泽,良好的电性能。

铅玻璃的高温黏度小,熔制温度低,易于澄清。

铅玻璃的硬度小,便于研磨抛光(刻花)。

特别注意:

①铅丹和密陀僧都是有毒的,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②在熔制铅玻璃时,必须在氧化气氛中进行,否则PbO容易还原变为金属铅,使玻璃发黑或变灰,,或沉积在坩埚底,易使坩埚穿孔

③配合料中必须加入硝酸盐原料作为氧化剂

④铅玻璃对耐火材料腐蚀比较严重,需要高质量的耐火材料

⑤铅玻璃化学稳定性较差,但吸收辐射线的能力很大

(8)引人氧化铍、氧化锶和氧化镉的原料

(9)铁质原料

一般铁质原料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天然铁矿石;另一类是化工产品及其副产品,如氧化铁、硫铁矿渣、铜矿渣、铅矿渣等。

在陶瓷工业生产中所使用的是氧化铁,用做配制釉料。

在水泥工业生产中,由于所使用的黏土原料中的氧化铁含量不足,因此,绝大部分水泥厂需要使用铁质校正原料。

此时铁质原料中的氧化铁含量应大于40%。

氧化铁在水泥熟料煅烧中作用主要是满足熟料矿物组成的要求,同时降低烧成温度和液相黏度,促进熟料煅烧。

(10)铝质原料

铝质原料主要用于生产高铝水泥、铝酸钙水泥、磷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制造高铝陶瓷及高铝质耐火材料。

常用的铝质原料主要有铝矾土、工业氧化铝、氢氧化铝以及硅线石族矿物。

1)铝矾土的主要成分是Al203,常含有Fe203、Si02、Ti02以及碳酸盐等杂质。

2)氧化铝Al203与氢氧化铝AI(OH)3都是化工产品,一般纯度较高。

氧化铝

在理论上含100%的Al203,氢氧化铝理论上含Al20365.40%,H2034.60%。

价格较贵,一般只用于生产光学玻璃,仪器玻璃,高级器皿,温度计玻璃以及氧化铝生物陶瓷、95氧化铝瓷、99氧化铝瓷等。

95氧化铝瓷

99氧化铝瓷

注意:

Al3+有4配位和6配位

当Na2O/Al203>1时,4配位

当Na2O/Al203<1时,6配位

(11)含硼原料

1)引入B203的原料,为硼酸、硼砂和含硼矿物。

①硼酸H3BO3

②硼砂Na2B4O7·10H20

③含硼矿物。

硼酸和硼砂价格都比较贵。

使用天然含硼矿物,经过精选后引入B203,B203经济上较为有利。

2)氧化硼的作用。

在陶瓷工业中,B203降低陶瓷釉料的熔融温度和降低高温黏度,使釉向光

滑半整。

当Si02引入量过高时,由于硼氧三角体增多,玻璃的膨胀系数等反而增大,

发生反常现象。

B203是耐热玻璃,化学仪器玻璃,温度计玻璃,部分光学玻璃,电真空玻璃以及其他特种玻璃的重要组分。

(12)引入五氧化二磷的原料

1.1.6补辅助原料

(1)澄清剂

凡在玻璃熔制过程中能分解产生气体,或能降低玻璃黏度,促进排除玻璃液

中气泡的物质称为澄清剂。

常用的澄清剂有氧化砷和氧化锑、硫酸盐类、氟化物类等。

1)氧化砷和氧化锑。

单独使用时将升华挥发,仅起鼓泡作用。

与硝酸盐组合

使用时,能在低温吸收氧气,在高温放出氧气而起澄清作用。

由于AS203的粉状

和蒸气都是极毒物质,目前已很少使用,大多改用Sb203。

2)硫酸盐原料主要有硫酸钠,它在高温时分解逸出气体而起澄清作用,平

板玻璃厂大都采用此类澄清剂。

3)氟化物类原料。

主要有萤石(CaF2)及氟硅酸钠(Na2SiF6)。

它们以降低玻璃

液黏度而起澄清作用。

对耐火材料侵蚀大,产生的气体(HF、SiF4)污染环境,目

前已限制使用。

4)复合澄清剂多为砷、锑、硫等的化合物,具有高效、低毒的优点。

(2)着色剂

定义:

使物质着色的物质,称为物质的着色剂。

着色剂的作用:

是使物质对光线产生选择性吸收,显出一定的颜色。

陶瓷、玻璃、水泥均使用着色剂。

但玻璃用作色剂更为广泛。

在玻璃生产中,根据着色剂在玻璃中呈现的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