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1941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docx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docx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004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初试考试大纲

973地质学基础

一、考试性质

《地质学基础》是地质学一级学科(包含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第四纪地质学5个二级学科)、海洋地质学和资源环境领域(专业学位)地质资源勘探方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初试课程,主要用于检查考生是否具备了攻读硕士学位所必备的地质学基础知识。

二、考查目标

要求考生能系统掌握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地史学、地球化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判读地质图、绘制地层柱状图和地质剖面图。

三、考试形式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试卷结构:

1、基本概念 20%;

2、简答题 40%;

3、论述题和综合题 40%。

四、考试内容

(一)矿物学部分

结晶学与矿物的基本概念、矿物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矿物的分类命名、含氧盐矿物类的晶体结构、主要类型及其鉴定特征。

(二)岩石学

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岩类的基本概念、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特征、岩石分类命名、各大岩类的基本特征和鉴定;岩石物理化学相图及其对岩石成因和结构构造特征的解释;岩浆演化机理和主要岩浆岩的成因;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的基本概念、沉积相主要识别标志,常见沉积相特征及其相模式;变质作用的基本概念、变质作用机制、变质作用因素、变质作用的PTt轨迹、变质作用分类、变质反应和变质带、变质双带;变质作用与大地构造之间的关系。

(三)构造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原理和实际工作方法,运用构造地质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岩石变形的几何学、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的能力,结合实际地质问题深入理解相关概念和方法。

(四)地史学

地史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分析和判断地史学基本问题的能力。

地史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地史学涉及的基本概念以及地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地史学的实际资料的分析和处理、运用地史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地质历史发展的实际问题、地史学及相关学科最新动态和重要进展。

(五)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的的学科性质、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法;元素丰度、元素结合规律、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同位素体系的相关概念、衰变定律、封闭温度、模式年龄、分馏系数、分馏作用;K-Ar、Rb-Sr、U-Th-Pb同位素定年的基本原理和地质应用;同位素示踪地质体源区性质的原理和主要参数)。

五、是否需使用计算器

否。

 

974应用地球物理学基础

一、考试性质

应用地球物理学基础是中国海洋大学为招收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包括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矿产普查与勘探,地质工程三个二级学科)、海洋地球物理学和资源环境领域(专业学位)地质资源勘探方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初试课程,由学校自主命题。

二、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重力勘探部分15%

磁法勘探部分10%

电法勘探部分20%

地震勘探部分55%

考核学生掌握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和地震勘探等应用地球学核心课程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三、考试目标及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重力勘探

一、考察目标

考查学生的关于重力勘探的知识水平的基本技能,包括地球重力场、重力勘探的基本理论、重力仪器、重力勘探的观测技术、数据改算和处理、重力异常计算、重力异常反演、重力异常分离、重力异常解释和应用等。

二、考试内容

1.地球重力场

重力、重力场、重力位的概念、特征及数学表达式;地球重力场的组成和变化规律,地球正常重力场的定义和计算;重力异常、重力矢量、重力张量的概念。

2.岩(矿)石密度

决定岩矿石密度的主要因素;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密度特征;岩矿石标本密度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3.重力异常计算

重力、重力矢量和重力梯度张量的基本表达式;规则形体(球体、水平圆柱体、铅垂台阶、倾斜台阶、水平矩形棱柱体、铅垂圆柱体、直立长方体)重力异常及其导数的计算和异常特征;线密度、面密度的概念,水平物质带、铅垂物质带、铅垂物质带的定义及重力异常计算;不规则二度体和三度体、密度分界面的重力异常计算的原理和方法。

4.重力仪

绝对重力仪、相对重力仪和井中重力仪、重力梯度仪的原理;影响重力仪测量精度、灵敏度的因素和消除方法。

5.重力测量技术

重力测量技术设计(比例尺、测网、精度);重力仪的检查和标定;基点(网)的布设与联测;陆地普通重力点的布置和观测;海洋重力测线的布设和测量;航空重力测量、井中重力测量、重力梯度测量的原理和意义。

6.重力异常改算

重力基点网平差;重力仪零点漂移改正、厄特弗斯改正、地形校正、中间层校正、高度校正、纬度校正的原理和计算方法;自由空气异常、布格异常、均衡重力异常的计算及地质地球物理意义。

7.重力异常分离

局部异常和区域异常的概念、特征;对重力异常数据进行处理的平滑法、平均场法、趋势分析法、解析延拓法、高阶导数法、频率域滤波法的原理和作用。

8.重力异常反演

局部地质体几何和物性参数反演的特征点法、最优化法、人机交互法的原理和方法;密度界面深度反演的迭代法原理;地层密度的广义线性反演法原理;重力反演的多解性问题。

9.重力异常解释及应用

典型地质体和地质构造现象的重力异常特征;异常识别和解释;海洋重力异常特征,地壳均衡和均衡重力异常;重力资料在地球深部构造、大地单元划分、油气勘探、金属与非金属矿产勘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考古等的应用。

第二部分磁法勘探

一、考察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可加强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了解,培养运用理论知识分析与设计方案的能力,初步建立磁法勘探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能力。

二、考试内容

1、地磁场

地磁场的分布特征、地磁场的组成、地磁场的变化规律;地磁场的数学表达(高斯球谐模型);地磁要素、地磁图等概念

2、岩石磁性

表征岩石磁性的几个物理量;物质磁性规律及岩、矿石磁性特点;影响岩石磁性的因素;岩石磁性的产生及磁性测定方法

3、磁力仪

机械式磁力仪、质子磁力仪、光泵磁力仪、磁通门磁力仪的测量原理;ΔT的物理意义

4、磁测工作方法

磁测野外工作设计(测网布设、测量比例尺、测量精度);磁测野外工作方法(地面磁测和海上磁测)

5、磁异常正问题

磁异常正问题、有效磁化强度矢量与总强度磁异常ΔT的关系、磁性体磁场的正问题的基本理论、几种规则形体磁异常特征(球体、水平圆柱体、板状体)

6、磁异常处理与转换

几种处理与转换的基本原理(圆滑、插值、解析延拓、方向导数等)

7、磁异常反问题

几种简单反演方法的基本原理(特征点法、切线法、磁异常快速自动反演、最优化反演方法、三维物性反演)

8、磁异常的地质解释

典型地质体和构造的磁异常特征;大陆漂移、海底扩张的地磁证据;磁法勘探的应用

第三部分电法勘探

一、考察目标

熟悉常用电法勘探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工作方法。

熟悉基本公式推导,能够正确应用公式,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掌握岩、矿石电性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因素,视电阻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初步掌握各电法分支方法的正演方法,以及典型地电断面上电法异常的特征和电法异常的分析方法;掌握平面电磁场的传播规律、特征。

二、考试内容

1.地下稳定电流场及交变电磁场的基本特征

2.电法勘探的基本原理

包括电阻率法、充电法、自然电场法、激发极化法、大地电磁测深法、人工场源频率域电磁法、瞬变电磁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

3.电法勘探仪器、数据采集与处理及解释。

第四部分地震勘探

一、考察目标

基本掌握地震勘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地震勘探的基本工作方法与技术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地震勘探的实践能力。

其中地震资料数据处理包括常规处理、目标处理和特殊处理等,掌握地震资料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及相关处理软件等方面的知识;了解该课程以及相关课程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地震资料数据处理研究的能力。

其中地震资料解释包括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和解释的基本方法,掌握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流程及对断层,典型构造及不整合的解释及时深转换与构造图的编制,并具有一定的地震资料解释的实践能力。

二、考试内容

1绪论:

地震勘探概述,地震勘探三大环节及其内在联系,地震勘探发展史,地震勘探主要解决的问题

2地震波动力学:

地震波的形成与弹性常数,纵横波的形成及其传播,弹性波传播过程中的介质效应(几何扩散,吸收衰减等),地震波的反射、透射与弹性分解面上的能量分配,实际地质岩层中的地震波,面波及其特征

3地震波几何运动学:

地震波的基本概念,反射波运动学,连续介质中地震波运动学,折射波运动学,绕射波运动学,多次波运动学,VSP上行波与下行波

4地震波频谱与地震勘探仪器简介:

地震波信号及频谱特征,地震信号的激发,地震信号的接收,典型数字地震仪原理简介,陆地震源与海洋震源

5陆地与海洋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

陆地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观测系统及图示法,海洋地震勘探方法原理,海洋地震勘探工作特点,海洋地震勘探特殊干扰波

6地震组合法原理:

组合的基本原理,简单线性组合,组合检波的形式及其特性,海洋漂浮电缆内组合检波特性

7共反射点多次迭加:

动静校正原理,共反射点多次迭加原理,多次叠加特性,多次迭加参数的选择,影响迭加效果的因素

8地震波的速度:

地震波速度的求取方法,地震波在岩层中的传播速度,几种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的测定,迭加速度的求取,各种速度之间的关系

9三维地震勘探:

陆地三维地震勘探,海上三维地震勘探,三维地震数据的处理,三维地震数据的显示,交互式三维地震解释,三维地震资料解释

10地震勘探新方法技术:

地震模型技术,地震多波探测技术,亮点与AVO技术,VSP技术,地震层析成像技术,微地震技术,OBS(OBN、OBC)勘探技术

11地震资料数据处理概论: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的概念与发展,数字处理的任务与分类,数字处理质量控制,地震资料数据处理基本流程

12信号处理基础:

一维付里叶变换,二维付里叶变换

13反褶积:

反褶积概念,反褶积方法--最小平方反褶积、地震子波的求取和处理、预测反褶积

14动静校正:

动校正--动校正的基本概念、动校正量的计算方法、动校正的实现、高保真动校正,静校正--静校正的基本概念、自动统计静校正

15速度分析:

速度谱--速度谱的基本原理、振幅叠加速度谱、相关速度谱、用计算机计算速度谱的实例,速度分析应用--速度扫描、速度谱参数选择及资料解释和应用、倾斜地层的连续速度分析

16叠加和偏移:

叠加--一般水平叠加、自适应水平叠加、弯曲测线水平叠加,偏移--偏移处理技术、时深转换

17目标处理:

常规目标处理--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三维地震资料处理、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目标处理--井孔地震资料处理、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时间推移地震资料处理

18特殊处理:

反演性特殊处理--亮点及AVO分析、高精度反演,属性特殊处理--地震属性分析、相干体数据处理、可视化数据处理

19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

地震剖面的各种含义;地震波在岩层中的传播速度,几种速度的基本概念和含义;地震的分辨能力与薄层的概念;合成地震记录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及需要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

20地震资料解释的基本方法:

地震反射层位的地质解释,包括地震剖面与地质剖面的对应关系;地震反射标准层具备的条件、确定反射标准层的方法等;地震剖面的对比,包括反射波对比的基本原则和实际对比的方法;识别与复杂地质现象有关的异常波及判断地震解释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假象。

21构造解释:

构造解释步骤和流程;断层的解释,包括断层的识别标志、断层要素的确定和断层的平面组合;典型构造解释,包括披覆构造、挤压构造与高陡构造、底辟构造、花状构造等;不整合的解释,包括不整合的反射特征、几种典型不整合的剖面特征等;

22构造图的编制:

几种常用的时深转换方法;构造图的编制及对基本构造特征的分析等

四、是否需使用计算器

否。

复试考试大纲

F0401地质学综合

一、考试性质

地质学综合是中国海洋大学为招收地质学(一级学科,包括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五个二级学科)、海洋地质学和资源环境领域(专业学位)地质资源勘探方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试课程,由学校自主命题。

二、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矿物学部分:

10%

岩石学部分:

50%

构造地质学部分:

30%

地史学部分:

10%

考核学生掌握地质学专业核心课程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和地史学等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和分析地质问题的能力。

题型设计:

1、基本概念(占20%左右)、基础理论(简答题和论述题,占60%左右)、基本技能(20%左右)。

三、考察目标和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矿物学

1、考察目标

主要考察学生对矿物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考生准确掌握矿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主要研究方法。

掌握主要研究矿物的化学成分、内部结构、外表形态、物理性质、成因产状、分类和鉴定及其相互关系,探讨矿物形成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的规律、变化历史及其实际用途的科学。

同时矿物学主要是对自然界中种类繁多的矿物种进行分类、归纳、对比、分析,它要将结晶学中有关晶体对称的基本原理直接应用到某个具体矿物晶体的分析中。

掌握矿物的晶体化学分类;矿物的主要结构类型;各大类和各类矿物的晶体化学与形态物性通性;掌握50余种矿物的鉴定特征并掌握鉴定未知矿物的技能。

初步掌握矿物学的研究方法.

二、考试内容

矿物及晶体的基本概念、矿物的化学成分、矿物的形态、矿物的物理性质、矿物的成因标型;矿物的分类命名、主要矿物类型的化学组成特征、晶体结构及其鉴定特征。

第二部分岩石学

一、考察目标

考查学生的对三大岩类岩石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能力,要求掌握三大岩类的基本概念、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特征、岩石分类、各大岩类的基本特征和鉴定、岩石物理化学、岩石成因与演化等。

二、考试内容

(一)岩浆岩石学

岩浆与岩浆作用、岩浆岩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与矿物成分之间的关系、岩浆岩的结构构造、产状和相特征、岩浆岩的分类依据及分类方案、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结构构造、主要岩石类型及鉴定特征;掌握碱性岩、火山碎屑岩和脉岩类的基本特点和鉴定特征;掌握岩石物理化学相图及其对岩石成因和结构构造特征的解释;掌握岩浆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岩浆演化机理、不同构造背景的岩浆岩组合和岩浆岩的成因。

(二)沉积岩石学

掌握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和一般特征、沉积岩的结构构造、掌握沉积岩的分类和命名原则,各类沉积岩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异同;掌握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的基本概念、沉积相主要识别标志,常见沉积相特征及其相模式;掌握沉积岩石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并具有初步利用沉积岩石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地质科学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变质岩石学

掌握变质作用的基本概念、变质作用机制、变质作用因素、变质作用的PTt轨迹、变质作用分类、变质反应和变质带、变质双带、变质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命名、变质岩的矿物共生分析、变质相和变质相系;掌握区域变质岩、接触变质岩、动力变质岩和混合岩的基本特征、主要岩石类型及鉴定特征,理解变质作用与大地构造之间的关系。

第三部分构造地质学

一、考察目标

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原理和实际工作方法,学会运用构造地质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岩石变形的几何学、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并能结合实际地质问题深入理解相关概念和方法。

二、考试内容

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地质体的基本产状及沉积岩层构造,沉积岩的原生构造及顶、底面识别标志,地层接触关系,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之间的关系;构造研究中的力学基础、变形岩石应变分析基础,应力,应力状态,应力摩尔圆,应力场,变形与应变,岩石力学性质;劈理、线理和节理的特征与分类,与褶皱、断层构造的相互关系及其形成机制;褶皱要素、褶皱的几何学分析、平行褶皱与相似褶皱、同沉积褶皱与底辟构造、褶皱的形成机制、褶皱的组合型式、与褶皱伴生的劈理、擦痕等构造、褶皱层中的应力分布特征;断层的几何学要素,正断层、逆断层与平移断层的概念及其应力状态,断层效应,断层的识别标志,断层岩,断距,同沉积断层的概念与特点;伸展构造的主要表现型式、地堑与地垒、断陷盆地、裂谷变质核杂岩的概念、大陆伸展构造模式;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结构与组合型式、双重逆冲构造、反冲构造、逆冲推覆构造的分带、分层和分段性、逆冲推覆构造的扩展方式、断层相关褶皱;走滑断层的基本特点及几何结构、走滑断裂带的应力状态、拉分盆地与花状构造的概念与特点;韧性剪切带的类型、糜棱岩的种类、韧性剪切带运动方向的确定;地质图读图并做图切剖面;熟练掌握赤平投影方法,熟练掌握岩层产状和断层产状的求解方法。

第四部分地史学

一、考查目标

地史学考试的目的在于考查考生掌握地史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水平,分析和判断地史学基本问题的能力。

考生能准确把握地史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正确理解地史学涉及的基本概念以及地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准确分析和处理地史学的实际资料、熟练运用地史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地质历史发展的实际问题、了解地史学及相关学科最新动态和重要进展。

二、考试内容

地史学的研究内容,地史学发展历史中的重大争议事件及其意义、地层形成和沉积环境、相分析及其主要方法、主要沉积相类型及其特征,地层形成的沉积作用与地层学基本原理,古地理分析;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基本概念(包括地层、地层单位、地层系统),地层及其属性特征、地层划分对比的原则和方法,地层单位及其类型,岩石地层单位的特征和系统,年代地层单位的特征和系统,生物地层及其单位,层型,年代地层和地质年代,各类地层单位之间的关系;历史构造分析的基本概念(包括板块构造、大地构造分区、构造旋回和构造阶段,地槽地台学说),历史大地构造分析及其方法,板块构造的基本内容(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古板块边界及其标志,中国主要的古板块,威尔逊旋回,主要构造阶段。

前寒武纪地史(前寒武纪的划分,前寒武纪的生物纪录,太古宙的岩石类型,华北板块前寒武纪地史的主要阶段和特征,华北板块陆核的形成,华北板块中、新元古代地层序列和地史的特征,扬子板块前寒武纪地史的特征,南华纪和震旦纪地史及其特征);早古生代地史(早古生代的划分,早古生代的生物界(重要门类、生物界发展的重大事件、生物相合生物分区),中国早古生代古地理特征,华南地区早古生代古地理格局和沉积历史,华南地区早古生代地史的主要特征,华北板块早古生代地史的过程和特点,华南地区和华北地区寒武纪地层序列,早古生代的构造运动,早古生代的矿产)晚古生代地史(晚古生代的划分,晚古生代的生物界(重大变革、重要门类、重要事件),中国晚古生代古地理及其特征,华南地区晚古生代地史的过程和特征,华北地区晚古生代地史过程和特征,华南泥盆纪和华北石炭纪地层序列,晚古生代的构造运动,晚古生代的矿产;中生代地史(中生代的划分,中生代的生物界及其重要演化事件,中国三叠纪古地理特征,中国侏罗纪-白垩纪古地理特征,中国华南、华北地区三叠纪地史的特征,中国侏罗纪-白垩纪地史的特征,中生代的构造运动,中生代气候和矿产;新生代地史(新生代的划分,新生代的生物界,中国古近-新近纪古地理,中国东部古近纪和新近纪沉积类型,中国第四纪古地理,中国第四纪沉积物类型及其分布,第四纪气候及其特征)。

四、是否需使用计算器

否。

 

F0402地球物理勘探综合

一、考试性质

《地球物理勘探综合》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包含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矿产普查与勘探,地质工程三个二级学科)、海洋地球物理学和资源环境领域(专业学位)地质资源勘探方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试课程,主要用于检查考生是否具备了攻读硕士研究生所必备的地球物理勘探知识。

二、考查目标

要求考生能系统理解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和石油地质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各种地球物理场的基本理论,掌握各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地质基础、物理基础和数学基础,能够针对特定的勘探对象与勘探任务选取合适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并解决实际问题。

三、考试形式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试卷结构:

1、概念题 20%;

2、简答题 40%;

3、论述题和综合题 40%;

四、考试内容

(一)地震勘探部分

1、地震波运动学理论

几何地震学的基本概念、各种介质情况下的反射玫时距曲线以及折射波运动学。

2、地震资料采集方法与技术

地震勘探野外工作、观测系统、地震波的激发与接收、低速带测定、地震组合方法以及多次覆盖技术。

3、地震波速度

影响速度的各种因索、各种速度概念、速度的测定方法以及各种速度间的转换关系。

4、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的理论基础

地震剖面的特点、复杂界面反射波的特点、地震勘探的分辨事,反射界面真正空间位置的确定等内容。

5、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内容和方法、断层解释、相干体技术、特殊地质现象解释、构造图的绘制等内容。

6、地震波动力学理论概述

波动方程的建立与求解、实际介质中的地震波以及波动地震学与几何地震学的关系

7、地震资料的岩性解释

利用速度信息、厚层和薄层反射振幅信息、地震属性进行岩性解释的基本方法或技术。

8、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三维地震勘探的方法原理和基本特点,三维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的基本方法及流程,三维地震勘探的关键技术。

9、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预处理,速度分析,动校正,静校正,去噪,偏移,叠加。

10、地震勘探新技术

海洋地震勘探新方法与新技术,陆上地震勘探新技术与新方法,工程地震勘探。

(二)重磁电勘探部分

1、电法勘探原理

直流电法、大地电磁测深法、人工源频率域电磁测深法、人工源时间域电磁测深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

2、大地电磁测深数据处理方法

大地电磁测深数据处理原理,克服干扰的措施,远参考法的原理。

3、均匀层状介质大地电磁测深理论

均匀层状介质中大地电磁场传播的基本特性,阻抗递推公式,视电阻率的频率特性。

4、非均匀介质大地电磁测深理论

张量阻抗及其旋转特性,静态位移,TE极化,TM极化,TE、TM两种视电阻率的频率特性不一致的原因。

5、大地电磁测深资料解释基础

大地电磁测深资料再处理的基本流程,基本方法。

6、重力勘探基础

地球重力场的组成,正常重力场,重力异常,重力观测资料的改正,重力勘探基本工作方法、资料处理和解释的基本方法。

7、磁法勘探基础

地球磁场的基本特性,地磁要素,地球磁场的组成,正常磁场,磁异常,磁测资料的改正,磁法勘探基本工作方法、资料处理和解释的基本方法。

五、是否需使用计算器

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