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深邃的人生感悟 5 逍遥游节选教师用书 鲁人版必修5.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2023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深邃的人生感悟 5 逍遥游节选教师用书 鲁人版必修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深邃的人生感悟 5 逍遥游节选教师用书 鲁人版必修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深邃的人生感悟 5 逍遥游节选教师用书 鲁人版必修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深邃的人生感悟 5 逍遥游节选教师用书 鲁人版必修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深邃的人生感悟 5 逍遥游节选教师用书 鲁人版必修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深邃的人生感悟 5 逍遥游节选教师用书 鲁人版必修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深邃的人生感悟 5 逍遥游节选教师用书 鲁人版必修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深邃的人生感悟 5 逍遥游节选教师用书 鲁人版必修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深邃的人生感悟 5 逍遥游节选教师用书 鲁人版必修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深邃的人生感悟 5 逍遥游节选教师用书 鲁人版必修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深邃的人生感悟 5 逍遥游节选教师用书 鲁人版必修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深邃的人生感悟 5 逍遥游节选教师用书 鲁人版必修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深邃的人生感悟 5 逍遥游节选教师用书 鲁人版必修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深邃的人生感悟 5 逍遥游节选教师用书 鲁人版必修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深邃的人生感悟 5 逍遥游节选教师用书 鲁人版必修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深邃的人生感悟 5 逍遥游节选教师用书 鲁人版必修5.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深邃的人生感悟 5 逍遥游节选教师用书 鲁人版必修5.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深邃的人生感悟 5 逍遥游节选教师用书 鲁人版必修5.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深邃的人生感悟 5 逍遥游节选教师用书 鲁人版必修5.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深邃的人生感悟 5 逍遥游节选教师用书 鲁人版必修5.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深邃的人生感悟 5 逍遥游节选教师用书 鲁人版必修5.docx

《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深邃的人生感悟 5 逍遥游节选教师用书 鲁人版必修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深邃的人生感悟 5 逍遥游节选教师用书 鲁人版必修5.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深邃的人生感悟 5 逍遥游节选教师用书 鲁人版必修5.docx

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深邃的人生感悟5逍遥游节选教师用书鲁人版必修5

5 逍遥游(节选)

[预习——夯实基础]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北冥(mínɡ)  鲲鹏(kūn)  抟(tuán)

迁徙(xǐ)坳堂(ào)草芥(jiè)

夭阏(è)决起(xuè)蜩鸠(tiáo)

舂粮(chōnɡ)万仞(rèn)蟪蛄(huì)(ɡū)

大椿(chūn)斥安鸟(yàn)泠然(línɡ)

蓬蒿(hāo)齐谐(xié)晦朔(shuò)

沮丧(jǔ)榆枋(fānɡ)翱翔(áo)

恶乎待哉(wū)数数然(shuò)知效一官(zhì)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北冥有鱼(“冥”同“溟”,海)

2.亦若是则已矣(“则已”同“而已”,罢了)

3.三餐而反(“反”通“返”)

4.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

5.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

6.而征一国者(“而”通“能”,才能,能力)

7.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指变化)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实词

(1)名

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

②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名词,名利)

③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动词,说出)

(2)知

①小知不及大知(名词,通“智”,智慧)

②未有知其修者(动词,知道)

③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

④其真不知马也(动词,识别)

(3)适

①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动词,到)

②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形容词,满足)

③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动词,女子出嫁)

④适得府君书(副词,刚才)

⑤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动词,享受)

(4)若

①其翼若垂天之云(动词,如,像)

②若夫乘天地之正(与“夫”组成句首语气词,用以引起下文,有“至于说到……”的意思)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人称代词,你们)

④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动词,如,比得上)

⑤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连词,如果)

2.虚词

(5)其

①其翼若垂天之云(代词,代“鹏”)

②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代词,代“水”)

③彼其于世(语气词,无义)

④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选择,是……还是……)

(6)之

①鹏之徙于南冥也(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代词,它)

③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

④之二虫又何知(指示代词,这)

(7)而

①怒而飞(连词,表修饰)

②化而为鸟(连词,表顺承)

③水浅而舟大也(连词,表并列)

④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连词,表转折)

⑤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因果,“因而”)

⑥而御六气之辩(连词,表递进,“并且”)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而后乃今将图南(名词用作动词)往南飞

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名词用作动词)往南飞

3.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符合;使……信任

4.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到来

5.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形容词作名词)郊野,近郊

6.《齐谐》者,志怪者也(形容词作名词)怪异

7.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名词用作动词)向上飞;向下落

8.虽然,犹有未树也(名词用作动词)树立

9.水击三千里(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

即使这样。

今义:

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2.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古义:

饱的样子。

今义:

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3.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古义:

一般人。

今义:

大家,许多人。

4.野马也,尘埃也

古义:

春日野外林泽间的雾气。

今义:

野生动物的一种。

5.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古义:

不建树功业。

今义:

没有功劳。

6.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

海动。

今义:

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

7.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古义:

旋风,其风旋转而上类似羊角。

今义:

羊的角。

8.南冥者,天池也

古义:

天然的大池。

今义:

长白山地区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湖泊。

9.蟪蛄不知春秋

古义:

指四季。

今义:

春季和秋季。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南冥者,天池也。

(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齐谐》者,志怪者也。

(判断句,“……者……者也”表判断)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固定句式,“其……其……”,译为“是……还是……”)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状语后置句,状语“于坳堂之上”置于“覆杯水”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莫之夭阏者。

(宾语前置句,“之”前置于“夭阏”前)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固定句式,“奚以……为”可译为“哪里用得着……呢”)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之二虫又何知!

(宾语前置句,“何”前置于“知”前)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奚以知其然也?

(宾语前置句,“奚”前置于“以”前)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翱翔蓬蒿之间。

(省略句,“翱翔”后省略介词“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省略句,“不加劝”前省略了“宋荣子”)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那南海,是天然的大池。

2.《齐谐》,是记载怪异事物的书。

3.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它太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4.把一杯水倒在堂上的低洼之地。

5.没有什么东西阻止它。

6.为什么要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再往南飞呢?

7.这两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

8.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

9.盘旋于蓬蒿丛中。

10.全社会的人都称赞他,他也不因此更加努力。

11.这虽然不用步行,但还是要凭借风力。

[常识·速览]

老子哲学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庄子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宋国蒙(今安徽省亳州蒙城东北)人。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

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

战国中期,各诸侯国征战十分频繁,各诸侯国的国君只知招揽军事人才和纵横人才,不重视庄子这样的思想家。

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腐败社会使庄子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

人世间既然如此污浊,“不可与庄语”(《天下》),庄子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逍遥游》。

古代诸子百家

(1)儒家

代表人物:

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

《论语》《孟子》《荀子》。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

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

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2)道家

代表人物:

老子、庄子、慎到、杨朱。

作品:

《道德经》《庄子》《黄帝四经》等。

道家以“道”为核心理念而得名,也叫道德家。

主要分为老庄派、黄老派、杨朱派三派,其中老庄派以大道为根、以自然为伍、以天地为师、以天性为尊、以无为为本,主张清虚自守、无为自化、万物齐同、道法自然、远离政治、逍遥自在,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桃花源和至德之世,体现了“离用为体”的特点,因此成为历代文人雅士远离残酷现实的精神家园。

其代表

人物是老子、庄子、列子等。

黄老派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采儒墨之善,集名法之要,主张因俗简礼、兼容并包、与时迁移、应物变化、依道生法、依法治国、删繁就简、休养生息,政治理想是大一统,体现了“离体为用”的特点,成为历次大乱之后政府治世的急救包。

其代表人物是慎到、田骈、环渊等;杨朱派主张全生避害、为我贵己、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属于道家的别支,代表人物杨朱、子华子。

(3)墨家

代表人物:

墨子。

创始人:

墨翟。

作品:

《墨子》。

墨家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

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

“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

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

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4)法家

代表人物:

韩非、李斯、商鞅。

作品:

《韩非子》。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

春秋时期,管仲、子产是法家的先驱。

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

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法家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5)名家

代表人物:

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

作品:

《公孙龙子》。

名家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时人则称其为“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

(6)阴阳家

代表人物:

邹衍

阴阳家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

阴阳家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

(7)纵横家

代表人物:

苏秦、张仪。

创始人:

鬼谷子。

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纵横家是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

战国时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连为横,苏秦力主燕、赵、韩、魏、齐、楚合纵以拒秦,张仪则力破合纵,连横六国分别事秦,纵横家由此得名。

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国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8)杂家

代表人物:

吕不韦。

代表作品:

《吕氏春秋》。

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

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而得名。

(9)农家

农家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

这一学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

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提出贤者应“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表现了农家的社会政治理想。

《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被认为是研究先秦农家的重要资料。

(10)兵家

代表人物:

春秋末有孙武、司马穣苴;战国有孙膑、吴起、尉缭、魏无忌、白起等。

创始人:

孙武。

著作有《黄帝阴符经》《六韬》《三略》《孙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吴子》《尉缭子》等。

兵家重点在于指导战争,在不得不运用武力达到目的时,指导怎么样去使用武力。

兵家又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

兵家各家学说虽有异同,然其中包含丰富的朴素唯物论与辩证法因素。

兵家的实践活动与理论,影响当时及后世甚大,为我国古代宝贵的军事思想遗产。

[探究——精研文本]

[整体·感知]

本文主要说明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指出大至高飞九万里的鹏,小至蜩与学鸠,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只有消灭了物我的界限,无所待而游于无穷,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是绝对的自由,即“逍遥游”。

[文脉·梳理]

【答案】 ①万物皆有所待 ②神人无功 ③圣人无名

[文本·深读]

■自主探究·············································································

1.作者在第一、二、三、四段是怎样论证世间万物没有绝对自由的?

万物没有绝对自由的表现

原 因

【答案】 

万物没有绝对自由的表现

原 因

鹏鸟奋飞

必须凭借强大的风力

雾气尘埃

要靠气息相吹

大舟无力

因为积水不深

杯水胶地

因为水浅舟大

蜩鸠嘲鹏

不知自己所待

远行所待

备粮,越远“所待”越多

2.如何理解“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天之苍苍”这几句,意思比较难于理解。

从整体上来看,这几句话是说,人在地上,无法分辨天的颜色是否真的是蓝色。

大鹏飞到了九万里的高空,从那里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

这里的意思和前文是一致的,是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大鹏虽然飞得很高,但和我们在地上的人一样,它依然受到了限制,因此它是不自由的。

3.“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这句话有何深刻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能够“效”“比”“合”“征”的四种人,虽然有一定的才智和修养,但都为功名利禄所束缚,都为世俗“一”隅所累,无法摆脱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就像斥

、蜩、鸠一样见识短浅,远没有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4.本文第七、八两段写了哪些人?

作者对这几类人的看法是怎样的?

所写之人

作者看法

【答案】 

所写之人

作者看法

“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等心系功名者

自视甚高,只不过是斥

之类

宋荣子、列子等

远胜于第一种人,但“犹有未树”“犹有所待”

至人、神人、圣人

能顺应万物的本性,达到物我一体,才能“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

■合作探究··············································································

5.文中的“无己”“无功”“无名”有何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庄子认为人要达到绝对自由,就必须“无己”“无功”“无名”。

所谓“无己”,就是忘掉自我,在庄子看来,人和万物都是道的表现形式。

人如果拘于形体,必然会受外物的束缚,人要丧失自我意识,这样就不用评判是非曲直,最终达到怡然自适的境界。

所谓“无功”,就是去除功名利禄之心,不热衷于身外之物,做到“清静无为”,庄子只求维持生存的基本需求而无其他奢求,所宣扬的是保身养亲以尽天年而不求建功立业。

所谓“无名”,就是忘掉荣辱毁誉得失,褒贬由人,偃仰随我,置声名、舆论于不顾。

“无己”“无功”“无名”是庄子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的途径和最高境界。

任何人只要摆脱了功名利禄的束缚,忘怀了世间的毁誉得失,超越了一己的生死界限,便会达到物我两忘、怡然自得的逍遥境界。

6.本文综合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文巧设语言,综合运用对比、比喻、举例等论证方法,增强了论证的力量。

(1)对比论证贯穿全篇。

如“大鹏”与“蜩”“学鸠”的对比,有力地说明了大小事物(万物)皆有所待。

“朝菌”“蟪蛄”与“冥灵”“大椿”的对比,“彭祖”之寿与“众人”之寿的对比,“鹏”与“斥

”的对比,都透彻地论证了“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说明了“小大之辩”。

另外,“效”“比”“合”“征”四种人与“宋荣子”“列子”也作了对比。

(2)运用比喻论证和举例论证。

如用水浮舟的情形比喻说明大鹏“图南”必须依靠大风。

举出行者路途远近不同则准备粮食的多少不同,来反驳“蜩”与“学鸠”的谬论等。

7.自由一直是人类追求的梦想。

庄子在《逍遥游》里表达了与天地浑然一体,遨游在绝对自由之中的渴望。

人能够达到庄子所说的逍遥游的境界吗?

我们对此应该持什么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自由并不意味着没有限制,为所欲为。

庄子希望遨游在绝对自由之中,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摆脱外在世界的束缚。

这显然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幻想,但也间接反映了战国时期动乱的社会带给人们心灵上的创伤,使得一些人渴望逃离社会。

(示例二)逍遥游是一种心灵上的绝对自由,并非外在的表象。

当人体察到万物的律动,与万物化合为一时,便可与“道”同游,达到逍遥。

内心感到和谐、舒适,才是真逍遥。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们背负着一身名利。

我们应该好好地面对庄子,面对他的自由。

无所得、无所依,忘我忘物,任心驰骋,便可逍遥人生。

[文白——对译]

决(xuè):

疾,迅速。

抢:

突,触,撞。

榆枋:

榆树和檀树。

则:

或。

控:

投,落地。

奚(xī)以……为:

表示反问,相当

果然:

饱的样子。

宿舂(chōnɡ)粮:

要用一整夜的时间准备干粮。

舂,用杵在臼中捣米。

三月聚粮:

花三个月的时间积

朝(zhāo)菌:

一种朝生暮死的菌类。

晦(huì):

阴历每月最后一天。

朔(shuò):

朔日,阴历每月初一。

蟪蛄:

(huìɡū):

一种春生

商汤时的大夫,《列子·汤问》篇写作“夏革(jí)”。

是已:

是也,表示肯定的语气。

穷发:

传说中北方不生草木的地方。

[迁移——学以致用]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绘声绘色的拟人手法

课文中描写蜩、学鸠时,赋予了它们人的性情——“蜩与学鸠笑之曰: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描写活灵活现,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这其实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它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写作方法。

2.写法指导

运用拟人手法“三注意”

拟人是指把物(包括物体、动物、思想或抽象概念)拟作人,使其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写作方法。

拟人可以使事物获得人的属性,便于抒发感情,使人感到亲切、易受感染。

拟人还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

(1)运用拟人手法必须是自己真情实感的流露。

也就是说,作者对事物必须要有真实而强烈的思想感情,才可以运用拟人手法,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比拟自然、逼真、感人。

(2)只有事物本身的特点和人物的特点或心情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时,才可以把“物”人格化,不能乱拟。

(3)使用拟人手法的目的要明确。

使用拟人手法,是为了突出事物的形象和特点,借物抒发作者内心之情,从而突出文章中心思想。

3.迁移运用

写一段文字,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某一事物。

(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今生上苍给了我一个凄凉的名字,叫作落红,来世你看不见我的美丽,我只愿更名为春泥,默默地奉献我自己。

我当然拥有过属于自己的美丽与光辉,春光明媚,姹紫嫣红的季节,我就是其中最漂亮的一朵,我曾骄傲地在枝头上颤动,喜欢人们为我驻足留恋,特别是细细的春雨过后,我留住了“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晚上更惹得东坡居士“故烧高烛照红妆”,这就是我的骄傲,我要吸取每一缕阳光的能量,努力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美丽。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至人至境,超越庸常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不凭借任何外力,顺着天地万物的本性,适应阴阳四季的变化,遨游在无始无终的时间和无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