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箱印刷开槽模切粘合联动线地高质量控制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2138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纸箱印刷开槽模切粘合联动线地高质量控制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纸箱印刷开槽模切粘合联动线地高质量控制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纸箱印刷开槽模切粘合联动线地高质量控制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纸箱印刷开槽模切粘合联动线地高质量控制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纸箱印刷开槽模切粘合联动线地高质量控制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纸箱印刷开槽模切粘合联动线地高质量控制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纸箱印刷开槽模切粘合联动线地高质量控制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纸箱印刷开槽模切粘合联动线地高质量控制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纸箱印刷开槽模切粘合联动线地高质量控制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纸箱印刷开槽模切粘合联动线地高质量控制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纸箱印刷开槽模切粘合联动线地高质量控制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纸箱印刷开槽模切粘合联动线地高质量控制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纸箱印刷开槽模切粘合联动线地高质量控制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纸箱印刷开槽模切粘合联动线地高质量控制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纸箱印刷开槽模切粘合联动线地高质量控制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纸箱印刷开槽模切粘合联动线地高质量控制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纸箱印刷开槽模切粘合联动线地高质量控制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纸箱印刷开槽模切粘合联动线地高质量控制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纸箱印刷开槽模切粘合联动线地高质量控制文档格式.docx

《纸箱印刷开槽模切粘合联动线地高质量控制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纸箱印刷开槽模切粘合联动线地高质量控制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纸箱印刷开槽模切粘合联动线地高质量控制文档格式.docx

6.印刷部拉纸环.a.正确设定拉纸环位置.保持拉纸环能压在纸板两侧至少10mm以上的位置.

b.每组印刷组的拉纸环位置应比前一印刷组的拉纸环位置更往内侧调进约3mm,确保每组拉纸环都能压在未压伤的纸板上.

c.拉纸环间隙压力等于纸板厚度的0.8倍.

d.每组拉纸环间隙压力应比前一印刷组的间隙压力更紧,确保每一印刷组拉纸环都能压紧纸板.

e.保持拉纸环滚轮轴两侧平衡.

f.及时清除拉纸环表面的水墨干.当拉纸环表面积累过多的水墨干,拉纸环直径增加,则转速加快,导致传送倾斜,走位.

7.印刷滚筒.a.当印刷组无印刷时,应根据纸板长度在滚筒两侧及中心安装与印版厚度相同,比纸板宽度长的拉条,位置保证能压在纸板上的前提下,尽量往两侧调宽.

b.正确设定印刷滚筒与压印滚筒间的间隙压力,保证能压稳纸板.

c.正确设定印刷位置,确保拉条能从纸板的前缘压到纸板的后缘.

d.如印刷组需要印刷,纸板宽度较窄(小于550mm)时,应在印版两侧,位置在修边及模切以外,和接条上加装比印版稍厚,比纸板宽度稍长的拉条.

e.确保印刷滚筒在印刷前有复位.

f.确保印刷滚筒与压印滚筒间的平衡.

g.机器误差,机器旧,齿轮磨损.

8.开槽部压线轮.a.压线轮压力在不压破纸板的前提下尽可能压紧.

b.及时清除压线轮上的水墨干.

c.保持压线轮抽间的平衡.

9.开槽刀轮.a.根据纸板厚度,正确设定开槽刀座间的间隙压力,保持能将纸板压稳.

b.及时清除刀座上的水墨干.

c.不要加装太厚的海棉带在刀座侧,以免改变刀座的速度.

d.保持刀座轴间的间隙.

10.模切部拉纸环.a.正确设定拉纸环位置,保持拉纸环能压在纸板两侧至少10mm以内的位置.

b.正确设定拉纸环间隙压力,保持能压稳纸板.

c.保持拉纸环两轴间平衡.

d.及时清除拉纸环上的水墨干.

11.模切滚筒.a.在不需模切时,应在模切滚筒两侧适当位置加装铝制导纸环.并设定正确压力.

b.保持尤力胶轮表面平整,如新刨尤力胶后,应重新正确设定尤力胶滚筒转速.

c.保持两滚筒间的平衡.

d.模切板上的压线,刀片及海棉高度不宜太高和太低.

12.收纸部.a.根据纸板尺寸,正确设定碎纸皮带的位置.

b.正确设定碎纸皮带后的压轮位置.

c.正确设定收纸皮带的速度.

d.根据纸板尺寸,正确设定收纸前挡板及侧挡板位置.

13.折合部.a.根据纸箱开槽尺寸,正确设定两折合臂的位置.

b.根据纸板厚度,正确设定折合臂上下两皮带间的间隙.

c.保持两折合臂皮带的间隙和速度相同.

d.根据纸箱尺寸,正确设定折合臂侧的折合杆位置.

二.印刷不良.

印刷组.以及水墨,印版,纸板.

1.印刷颜色浅

原因分析;

处理方法;

1.水墨粘度低..a.添加新鲜水墨将粘度提高.

b.泵墨前先将机内洗机剩余的水排完.

c.使用水墨添加剂(增粘剂)将水墨粘度.

d.提高机速.

2.水墨层太溥.A.提高水墨粘度.

b.放轻胶轮与网纹轮之间的均墨压力.

c.调节刮刀气压,使水墨层增厚.

e.隔张印刷.

3水墨配方.A.改变水墨配方,增加深色成分将颜色调深.

b.改变水墨配方,增加颜料成分,降低混合剂例.

c.提高水墨粘度,增加水墨添加剂,提高水墨释放和转移量.

d.向水墨供应商查询.

4.网纹轮.A.网纹轮不干净,用清洁剂清洁干净.

b.网纹轮网孔藏墨量太少.如需要更换藏墨量大的网纹轮.

c.网纹轮太旧已磨损,如需要更换新网纹轮.

d.网纹轮与机械转速不同步,要维修好机器.

5.印版.A.印版脏,表面有墨干或油污.要将其清洁干净.

b.印版太旧,己老化.用天那水擦洗老化层或更换新印版.

c.印版材质太硬,使用较软的材质.

d.印刷的质量太差.

6.纸板.A.纸板表面太粗糙,水墨渗透入纸内.调厚水墨层.增加水墨转移量.增加印刷压力.

b.纸板表面脏,不吸墨.

c.纸板表面PH值太高或太低.

d.纸板质量太差,太软.调厚水墨层,增加印刷压力.

2.印刷颜色深.

1.水墨粘度太高.A.加水降低水墨粘度.

b.在生产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应用量杯测量水墨粘度,如太高应加适量水将其平衡.

2.水墨层太厚.A.加大胶轮与网纹轮之间的压力,将着墨层调薄.

b.调节刮刀气压,将着墨层调薄.

c.刮刀片已磨损,更换新刮刀片.

d.适当降低机速.

3.水墨配方.A.改变水墨配方,降低深色成分,增加浅色成分.将颜色调浅.

b.增加混合剂比例,加白色,降低颜色比例.或适当加水.

c.向水墨供应商查询.

4.网纹轮.A.网纹轮藏墨量太大.

5.纸板.A.纸表面太光滑,有涂布层.适当选用纸板,或更改水墨配方适应纸板.

3.印刷花点.露白.

1.纸板材料上有纸碎.A.清洁纸板生产线干端分纸和横切刀,刀刃如钝要修理或更换.

b.用吸尘机或毛刷清洁纸板堆侧的纸碎和纸毛,保持印前的材料清洁.

c.用手工将纸板每次少量竖起,并振动将纸板面上的粉尘脱下再上机印刷.

d.如果纸板上纸碎严重,可将纸板在印刷机上空走一遍,将纸碎振脱后再印刷.

2.机器和环境的清洁.A.保持机械和周围环境的卫生清洁,适当时用水洒湿机台内和四周场地,使纸碎和粉尘不易飘扬污染印版.

b.定时清洁吸尘系统和尘袋.

3.入纸部.a.增大吸风量,调整毛刷尽量能与纸板表面接触,扫除纸板表面的纸碎.

b.适当调节吸尘风量,当生产较窄幅纸板时,应将吸尘吸风两侧封密,让吸风风力集中中央,保持较大的风力将纸碎吸走.

c.如有条件,在毛刷旁安装静电装置,静电装置能有效吸附纸尘.使通过毛刷分离后的纸尘不易重新粘附在纸板表面上.

4.印版.A.保持印版清洁,无墨渣.

b.检查印版是否有损烂,如有损烂要更换.

c.保持印刷厚度平整.

5.水墨.A.控制水墨PH值,不易太高或太低.

b.使用消泡剂,控制水墨起泡.

c.控制水墨慢干,使水墨在印版上不易起墨干.

d.选用较厚墨层印刷,可有效覆盖细小纸碎.

4.印刷套印不准.走位.

1.有规律走位.A.尚未调好印刷滚筒相位,调准前后左右的印位置.

b.印刷前机组滚筒尚未复位归零.

c.印版安装倾斜,将安装印版的菲林片放松,前缘或后缘按倾斜的情况向左式或右微移,然后再锁紧.

d.排版未准,根据误差局部移版.

e.印版松脱,锁紧印版.

2.无规律变化走位.A.纸板太弯,适当处理纸板.减慢机速,在印版两侧加装拉条.

b.纸板太窄,在印版两侧修边以外的位置安装拉条.或适当降低机速.

c.正确设定拉纸环位置,确保能压在纸板两侧10mm以上的位置.后印刷的拉纸环位置要按先印刷的稍向中心移进.

d.拉纸环两侧保持平衡,如积累过多水墨干要及时清除..

e.正确设定印刷压力,保持能压稳纸板,在没有印刷的滚筒上安装拉条,要足够长,并要从纸板的前缘压至后缘.

f.印版厚度要准,太厚或太溥导致滚筒线速偏差.

h..机器误差,机器旧,齿轮磨损.

5.印刷不实.露底纸.

1.印刷不实,水墨.A.增加印刷压力.注意入纸胶轮压力不易太重,检查是否有压伤纸板.

b.增加水墨粘度.水墨层厚度.

c.添加水墨添加剂(转移剂),增加水墨的转移量.

d.保持水墨PH值不易太高或太低.

e.改变水墨配方,提高颜料成分.

f.加快机速,使水墨量增多.

g.保持印版的清洁.

h.隔张印刷.

g.清洁或更换新网纹轮.

2.纸质.A.纸板表面纤维粗糙,调整水墨适应纸板.或增加印刷压力.隔张印刷.

b.纸板太软.增加印刷压力.提高机速.

c.垫版,将印刷不实处印版垫高.

6.叠印不实.露底色.

1.第一色.A.加快第一色水墨干燥速度.

b.降低第一色水墨粘度.并调薄水墨层.

c.改变水墨配方,使第一色干燥更快,避免在第一色水墨中加蜡水.PH值要较第二色要低.

d.设定第一色印刷压力至合适(最轻).

e.减低机速.让第一色水墨有时间足够干燥.

f.如有烘干机,在第一色后调高烘干机温度.

2.第二色.A.增加第二色水墨粘度.调厚水墨层.

b.添加添加剂(慢干剂)调慢第二色水墨干燥速度.

c.将第二色水墨PH值调整较第一色高.

d.叠色之间的水墨要相容.PH值要稳定.

e.在许可的情况下,将第二色印刷压力尽可能调重.

3.纸板纸质.A.纸面光滑.水墨不易渗透.干燥速度慢,容易造成叠印不实.

b.如果纸表面有涂布层,根据实际情况,将深色先印,浅色后印.注意修改水墨配方,使用透明性质的水墨混合剂(树脂).

c.增加第二色粘度,调厚第二色水墨层,调慢第二色水墨干燥速度,加大第二色印刷压力.

d.垫版,将叠印不良处印版垫高.

7.印刷起毛边,塞网模糊.

1.压力.A.印刷压力太大,适当设定印刷压力至合适.

b.印版与网纹轮压力太大,适当调轻压力至合适.

c.印版高低不平.印版高低相差太大要垫版.

d.将印刷模糊不清,塞网,起毛边处印版挖薄.

e.适当降低机速.

2.水墨.A.水墨粘度太高.水墨中的水份会随时间而挥发,气温干燥高时,挥发速度更快.每隔一段时间要用墨杯测量水墨粘度,加水调低至稳定.

b.水墨层太厚,调薄水墨层.

c.稳定水墨PH值.不易太低.

d.控制水墨干燥速度,添加慢干剂,使水墨不易太快干.

e.水墨配方要正确,颜料比例不易太多.选择转移性能较好的水墨.

f.水墨要干净,不易过多杂质.

3.印版.A.保持印版清洁,如印刷时间太长,应及时清洁印版.印版印刷部分周边的墨干要清洁干净.

b.印版保持平整,如有印刷模糊,起毛边,塞网处印版应挖薄.

c.印版制作要配合机械网纹轮状况,不易太高网线.

d.检查印版是否制作不良,如有不良要更换.

e.印版材质不易太软,使用较硬的材质会印刷清晰.

f.选用材料较好的印版衬垫.

8.印刷重影.

1.压力重.A.印版与网纹轮压力太重.调轻压力至合适.

b.印刷压力太大,适当调轻压力.

c.机械振动,将机器维修好.

d印版不平衡,如需垫版.

e.纸板硬,弯曲.选用平直的纸板.

f.印版松脱,要上紧印版.

9.印刷拖花.增脏.

1.水墨.A.水墨粘度太高,用水降低水墨粘度.

c.水墨干燥速度太慢,改变水墨配方,添加快干剂,提高干燥速度.适当降低机速,使水墨充分干燥.

d.确保水墨PH值稳定,不易太低.

e.改变水墨配方,增加混合剂比例,添加蜡水,提高水墨抗磨性能.

f.传送过程中,避免印刷部分与机器部件碰撞.

2.纸板表面光滑.A.纸板表面太光滑,使水墨不易渗入纸内,水墨干燥慢,容易擦花.应调整水墨配方适应纸板.

b.适当降低机速.

c.如有烘干机,调高烘干机温度.

3.印版.A.印版松脱,修补菲林胶片或用双面胶将松脱的印版固定.

10.印刷起线.起纹.

1.纹网轮己损伤.A.调厚水墨层,提高水墨粘度至适当.

b.加转移剂入水墨,提高水墨转移量.

c.增加印版与网纹轮的压力.

d.清洁网纹轮.

e.检察网纹轮表面是否有墨渣或杂物.

f.提高机速.

g.如有必要更换新网纹轮.

2.印刷起纹.A.胶轮或刮刀片已损烂.如有必要更换部件.

b.水墨粘度太低,加新鲜水墨提高水墨粘度.

c.印版材质太硬,选用较软质的印版.

d.印版老化或巳损烂,更换新印版.

e.胶轮太旧或胶质大硬,如必要更换.

f.水墨配方中适当添加转移剂.

g.检查胶轮或刮刀片上是否有杂物.

h.检查印版滚筒调边是否有杂质与印版面碰触.

11.印刷起坑纹.

原因分折;

1.纸板起坑纹.A.在纸板生产线上控制好纸板工艺质量.

b.分离不合格的纸板.

c.选用高克量的面纸.

d.选用细坑纸板.

2.印刷压力.A.正确控制印刷压力.

b.正确控制印版压力,注意印版的高低平整,如必要对印版作垫版或挖版.

c.使用较软的衬垫.

d.选用较软质的印版.

f.必要时清洗印版.

3.水墨.A.注意控制水墨PH值稳定,PH值不易太低.

b.注意控制水墨的干燥速度,不易太快干.

c.注意水墨配方要适应纸板.

12.印刷脱色.

1.水墨.A.水墨粘度太高或水墨层太厚,适当调低.

b.水墨配方,减少颜料比例,增加混合剂比例.

c.水墨中添加蜡水,提高水墨抗磨性能.

d.保持水墨PH值稳定.

e.调配水墨时选用抗磨性能好的混合剂(树脂).

f.添加快干剂,提高水墨干燥速度.

13.印刷有不规律的黑线.

1.水墨脏.A.用密度高的筛网将水墨过滤后再用.

b.水墨在机器循环过程中使用过滤网器.

c.水墨配方.注意控制水墨脱色,避免在叠印过程中污染第二或再后的颜色.

d更换干净的水墨.

2.机器脏.A.彻底将机器水墨循环系统清洗干净后再泵墨.

b.水墨在循环过程中使用高密度的过滤器.

14.印刷过程中水墨不良.

1.水墨表面凝结.A.水墨桶没有封好,水墨中胺水蒸发,PH已下降得太低.

b.将表面结块扔掉,适量加入胺水调高水墨PH值.长时间使用时要经常拌搅水墨和用盖盖好水墨桶.

c.注意要封好水墨桶盖.

2.水墨沉淀.A.水墨质量差,配方不正确.

b.水墨储存太长时间,或已过期变质.

3.水墨起泡.A.水墨中有气泡,泵或管漏气.水墨中有清洁剂.使用消泡剂喷洒在水墨表面再拌搅均匀.

b.水墨配方错误,或使用储存太久的旧墨.

c.水墨水份比例太高.加入新鲜水墨提高水墨粘度.

d.将水墨回流管插入水墨内.减慢泵速.

e.稳定水墨的PH值.

三.压线开槽.

开槽部.

1.开槽走位.A.参考第一节.

b.压线轴或开槽轴两端要平衡.

c.压线轴或开槽轴压力间隙要压稳纸板.

d.注意清洁干净压线或开槽轮上的水墨干.

e.不易粘太厚的海绵在轮上.

f.保持纸箱有足够的修边.

2.压线轮压破纸板.A.纸板太干燥,坑轮间压力太大.注意控制纸板生产工艺.

b.调轻压线轮间压力.调重预压轮压力.

c.压线轮两侧安装海绵.

3.压线折合不良.A.调重压线压力.适应调整预压轮压力.

4.开槽修边起纸毛.A.开槽刀或修边刀己磨损,太旧,如需要更换.

b.上开槽刀与不沟槽错位,较准对位.

c.纸质太韧.

5.切角不断.A.切角刀己破损,如需要更换.

b.开槽两轴间压力太轻.送适当调重压力.

c.切角刀片太低,手动调高.

四.滚筒模切.

模切部.

1.模切走位.A.参考第一节内容.

2.模切长度变化.A.尤力胶滚筒线速不正确.测量滚筒调长,设定正确速度.

b.模切板上的压线,海绵高度不正确.

c.纸弯.

3.模切边缘有缺口,不断.A.模切刀片损坏,刀片接口不密.更换刀片.

b.尤力胶不平,损烂或太旧.刨平或更换尤力胶垫.

c.模切压力不够重.适当调重.

d.海绵太软.

e.纸板太韧.

4.压爆线.A.纸板太干燥,坑轮间压力太重.在压线两侧安装海绵将纸板坑破坏.或用压轮预先破坏压线坑纹.

b.模切压力太重.适应调轻压力.

c.压线高度太高,或刀片高度太低.模板太厚.

d.模板没锁紧,高低不平.

e.轴不平衡.

f.尤力胶垫太旧,损烂,高低不平.如必要更换.

5.成型不良.A.压力太轻,压线太低.适当调重压力.

b.尤力胶垫损烂,高低不平.刨平或更换胶垫.

c.用压轮预先压伤压线处坑纹.

6.不能弃纸碎.A.尤力胶损烂,太旧,高低不平.刨平或更换.

b.模板上的海绵布局不合理,弃纸碎处要选用硬海绵.

c.刀片太旧或巳损坏,有必要更换.

d.模切压力太轻,适当调重压力.

e.碎纸皮带振动,再用风扇吹.

五.粘合.

折合部,压线开槽部.

1.纸箱折合成型.

1.接口太小,错位.A.压线不良,调重压线轮和预压轮压力.

b.开槽尺寸要准,并要有足够修边.

c.折合臂位置要准,折合皮带要压紧纸板,并且四条折合皮带线速要同步.

d.折合入纸轮要压稳纸板,左右间隙要平衡.

e.折合杆位置角度要根据纸箱尺寸设定.

f.整型闸位置根据纸板宽度设定.

g.纸板传送要平稳,不走位.(参考第一节.)

2.纸箱破损,塞纸.A.纸弯,减速,折平纸板后再生产.

b.纸板传送要平稳,不走位.(参考第一节.)

c.纸板不易与机器部件相撞.

d.计数堆叠部推纸器气压不当,预留张数设定不当.

e.整型闸间隙太小,整型皮带磨损打滑.

f.堆叠前挡板位置设定不当.

g.纸箱堆叠设在中央位置.

3.计数堆数量不准.A.计数电眼故障,或有纸碎,粉尘遮挡.注意定时清洁电眼.

b.推纸器气压不当,或故障.

c.预留张数设定不当,堆叠张数设定不当.

d.上压铁压力不当.

e.堆叠前挡板位置设定不当.正确设定位置与纸板宽度相同.

f.纸箱堆叠设定在中央位置.

4.自动打包机.A.正确设定挡板位置.将开关选择自动段.

b.不能捆扎,绳条不能切断.检查刀片是否磨损,触发开关是否失灵.维修机械故障.

c.皮带打滑,调紧皮带.

d.打包绳牵引错误.重新正确牵引.

2.胶水粘合.

1.纸箱接口没有粘合,没有胶水.A.喷胶嘴堵塞,用热水清洁喷胶嘴.每隔一段时间或停机前要清洗.

b.胶水过滤器堵塞,用热水清洁过滤器.注意定时清洗.

c.胶水回路堵塞.用清水或热水泵入回路清洗,或拆卸管道清洁.

d.胶水泵气压不足或故障,维修.

e.喷胶位置设定不正确.

f.感应电眼故障,或有纸碎异物遮挡.

g.检查切角废纸是否遮挡喷胶嘴.或切角没有切断连在纸箱.注意调整切角刀压力以及挡切角废纸挡板及吹风.

h.胶水干得太快.

i.胶水质量不合格,太稀,粘性不好.

2.纸箱粘在一起.A.胶水太多.调小胶水量.调小泵胶气压,提高机速,更换更细量的喷胶嘴.

b.胶水太稀,渗出纸箱.加浓胶水提高胶水浓度.

c.胶嘴堵塞,清洗胶嘴.

d.上胶位置或喷胶嘴位置不正确,上胶位置应在纸箱接条前后宿小10mm位置,喷胶位置应设定在接条压线10mm外.

e.检查喷胶嘴接口是否漏胶水.

3.喷胶倾斜.A.纸板传送倾斜.

b.纸弯.

c.喷胶嘴间隙太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