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190矿用带式输送机温度监测系统+标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2510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J190矿用带式输送机温度监测系统+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KJ190矿用带式输送机温度监测系统+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KJ190矿用带式输送机温度监测系统+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KJ190矿用带式输送机温度监测系统+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KJ190矿用带式输送机温度监测系统+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KJ190矿用带式输送机温度监测系统+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KJ190矿用带式输送机温度监测系统+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KJ190矿用带式输送机温度监测系统+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KJ190矿用带式输送机温度监测系统+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KJ190矿用带式输送机温度监测系统+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KJ190矿用带式输送机温度监测系统+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KJ190矿用带式输送机温度监测系统+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KJ190矿用带式输送机温度监测系统+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KJ190矿用带式输送机温度监测系统+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KJ190矿用带式输送机温度监测系统+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KJ190矿用带式输送机温度监测系统+标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KJ190矿用带式输送机温度监测系统+标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KJ190矿用带式输送机温度监测系统+标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KJ190矿用带式输送机温度监测系统+标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KJ190矿用带式输送机温度监测系统+标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KJ190矿用带式输送机温度监测系统+标准.docx

《KJ190矿用带式输送机温度监测系统+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J190矿用带式输送机温度监测系统+标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KJ190矿用带式输送机温度监测系统+标准.docx

KJ190矿用带式输送机温度监测系统+标准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发布

KJ190矿用带式输送机温度监测系统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规则起草。

请注意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李军、、冯潇、郭清华、张海鹏。

本标准备案号:

QB500000/—2010。

KJ190矿用带式输送机温度监测系统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KJ190矿用带式输送机温度监测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使用说明书、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KJ190矿用带式输送机温度监测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2008包装贮运图示标志

GB/T2887—2000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3836.1-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

通用要求

GB3836.2-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

隔爆型“d”

GB3836.4-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4部分:

本质安全型“i”

GB/T9969-2008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GB/T10111-2008随机数的产生及其在产品质量抽样检验中的应用程序

AQ1043-2007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标识

MT210-90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基本试验方法

MT286-1992煤矿通信、自动化产品型号编制方法和管理办法

MT/T772-1998煤矿监控系统主要性能测试方法

MT/T899-2000矿用信息传输装置

MT/T1004-2006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MT/T1008-2006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软件通用技术要求

3型号命名及含义

按MT286-1992的规定,系统命名如下:

KJ-190

产品登记序号

矿用监测、控制系统或设备

 

4技术要求

4.1一般要求

系统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系统中各配置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并按规定程序和国家授权的检验机构审批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4.2环境条件

4.2.1系统中用于机房、调度室的设备,应能在下列条件下正常工作:

a)环境温度:

15℃~30℃;

b)湿度:

40%~70%;

c)温度变化率:

小于10℃/h,且不得结露;

d)大气压力:

80kPa~106kPa;

e)接地电阻:

≤2Ω;

f)GB/T2887中规定的尘埃、照明、噪声、电磁场干扰和接地条件。

4.2.2系统中用于煤矿井下的设备应在下列条件下正常工作:

a)环境温度:

0℃~40℃;

b)湿度:

≤95%;

c)大气压力:

80kPa~106kPa;

d)有瓦斯或煤尘爆炸危险、但无显著震动和冲击、无破坏绝缘的腐蚀性气体的煤矿井下。

4.3供电电源

4.3.1地面设备交流电源:

a)额定电压220VAC,波动范围内在标称值的90%~110%之间波动时,中心站设备应能正常工作。

b)谐波:

≤5%。

c)频率:

50Hz,允许偏差±5%。

d)中心站配备UPS电源,当交流电源断电时,UPS电源应保证中心站设备工作2小时以上。

4.3.2井下设备交流电源:

a)额定电压127V、380V、660VAC任选,供电电压在标称值的75%~110%之间波动时,系统井下设备能正常工作。

b)谐波:

≤5%。

c)频率:

50Hz,允许偏差±5%。

4.4系统设计要求

4.4.1系统组成

系统主要由监控主机、光纤测温主机、网络交换机、执行器(含声光报警器)、地面用不间断电源、电缆、光缆、光纤分线盒、接线盒、避雷器和其他必要设备组成。

系统连接示意图见图1,系统配置表见附录A。

图1

4.4.2硬件

4.4.2.1监控主机

监控主机采用工控机或者服务器。

a)操作系统:

Windows2000或以上;

b)内存:

256M或以上;

c)硬盘:

120G或以上;

d)CPU:

PIII/1G或以上;

e)主板:

支持120G以上硬盘和PIII/1G以上CPU;

f)显卡:

支持800×600像素以上;

g)声卡:

集成或独立声卡;

4.4.2.2KJ190-F矿用隔爆兼本安型光纤测温主机

a)交流输入电压:

127V/220V/380V/660VAC,工作电流≤1A;

b)测温通道数:

2路,单通道最大测量距离:

4km;

c)信号输出接口:

以太网光口:

1个,以太网电口:

1个;

d)主机设有备用电源,在额定负载条件下工作时间不小于2小时。

4.4.2.3网络交换机

4.4.2.3.1KJJ103型矿用网络交换机

具有2个以太网光口,单模光纤,波长1310nm,速率100Mbps,发光功率≥-13dBm,接收灵敏度≤-25dBm。

6个以太网电口,速率10Mbps/100Mbps自适应,最大传输距离100m,信号工作电压直流峰峰值≤5V。

4.4.2.3.2KJJ103A型矿用网络交换机

交换机内部有A、B两个单元。

a)A单元:

具有2个1000M光口,单模光纤,速率1000Mbps,发射功率≥-8.5dBm,接收灵敏度:

≤-17.5dBm,最大传输距离不小于20km(采取热熔接光纤技术,焊点损耗≤0.01dBm);7个以太网电口,速率10Mbps/100Mbps自适应,最大传输距离100m,信号工作电压峰峰值不大于5V。

b)B单元:

具有2个100M光口,单模光纤,速率100Mbps,发射功率≥-13dBm,接收灵敏度:

≤-25dBm,最大传输距离不小于20km(采取热熔接光纤技术,焊点损耗≤0.01dBm);6个以太网电口,速率10Mbps/100Mbps自适应,最大传输距离100m,信号工作电压峰峰值不大于5V。

4.4.2.3.3KJJ137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交换机

具有2个以太网光口,单模光缆,速率1000Mbps;发光功率≥-13dBm;接收灵敏度≤-25dBm。

具有4个以太网电口,速率10Mbps/100Mbps自适应,最大传输距离100m,信号工作电压直流峰峰值≤5V。

4.4.2.3.4KDW660/12B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直流稳压电源

a)额定工作电压(可选):

660V/380V/220V/127V/36VAC,50Hz;

b)本安输出:

1路12.5V/500mADC;4路5.3V/2500mADC。

c)备用电池工作:

在额定负载条件下工作时间应不小于2h。

4.4.2.4传输介质

系统采用具有有效安标证的煤矿用阻燃MGTSV型单模通信光缆,光纤衰减系数不大于0.4dB/km。

4.4.2.5接地及防雷保护措施

4.4.2.5.1接地

系统应有单独接地,不允许与其它系统共地。

地面中心站设备的外壳应接到安全保护地,接地电阻应不大于2Ω。

其他井下设备的接地要求应满足《煤矿安全规程》(2009版)中482~487的规定。

4.4.2.5.2防雷电保护措施

系统通过在中心站机房内接入DS40-400型电涌保护器,进行电源防雷。

井下供电线路的防雷电保护措施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2009版)中第459条规定。

4.4.3软件

使用Windows2000或以上操作系统和KJ190矿用带式输送机温度监测系统应用软件,且应有详细的操作指南。

4.5系统的基本功能

4.5.1数据采集功能

系统具有实时采集各个通道温度数据的功能。

4.5.2数据分析功能

a)系统具有实现准确检测现场环境、皮带长廊温度场变化趋势,检测胶带输送机关键点温度,实现对胶带输送机火灾预警的功能。

b)系统具有定位温度异常区域,分析热量传播路径的功能。

4.5.3报警及控制功能

a)系统能够设定报警功能(温升斜率报警、绝对温度报警以及相对温度报警):

b)系统判断出火灾报警时,由声光报警器设备进行声光报警;

4.5.4存储和查询

a)系统具有以测量点位置和时间为索引的测量点历史数据存储和查询功能;

b)系统具有以通道编码和时间为索引的通道历史数据存储和查询功能;

c)系统具有异常报警记录存储和查询功能;

d)系统至少应能存储历史数据6个月以上;

e)系统具有历史数据至少要求以一定格式的数据文件方式存储的功能。

4.5.5显示功能

a)系统具有测量点实时数据列表排版显示功能。

列表显示内容包括通道名称、测量点名称、位置、温度;可切换通道显示。

b)系统具有通道实时数据曲线显示功能。

曲线能反应某一个时刻某一通道的温度数据,并能放大、缩小、拖动;至少要求有红、蓝两个标定点;具有统计值显示;可切换通道显示。

c)系统具有报警记录实时显示功能,报警记录包括报警类型、所属通道、所属区域、位置和名称、温度和描述。

d)系统要有模拟图显示功能。

能模拟的显示通道整个情况,包括重要测量点的实时温度、损耗,包括通道中报警的测量点的实时温度、损耗和报警状态显示;每个通道的模拟图具有布置、放大、缩小功能,切换通道。

4.5.6打印

a)系统具有测量点历史数据、通道历史数据、报警历史记录导出功能,可按照具体内容和用户选择导出为一定格式Excel和文本文档。

b)系统具有打印实时和历史通道曲线功能;

c)系统具有打印测量点历史数据曲线功能;

d)系统具有打印报警记录功能;

4.5.7人机对话

系统具有人机对话功能,以便于系统生成、参数修改、功能调用、控制命令输入等。

4.5.8自诊断

系统应具备自诊断功能,当系统中光纤测温主机、光缆等设备发生故障时,报警并记录故障时间和故障设备,以供查询及打印。

4.5.9模拟报警

系统具有模拟测试报警的功能。

4.5.10其他功能

4.5.10.1系统具有网络通信功能。

4.5.10.2系统具有软件自监视功能。

4.5.10.3系统具有软件容错功能。

4.5.10.4系统具有实时多任务功能,能实时传输、处理、存储和显示信息,并根据要求实时控制,能周期地循环运行而不中断。

4.6系统软件的功能

4.6.1操作管理

软件具有操作权限管理功能,对参数设置、控制等必须使用密码操作,并具有操作记录。

4.6.2主菜单

主菜单包括:

主画面编辑、设置、报警显示、曲线显示、打印、帮助等。

4.6.3中文显示与打印

软件具有汉字显示、汉字打印和汉字提示功能。

4.7主要技术指标

4.7.1系统的技术指标

a)系统容量:

24台光纤测温主机;

b)系统传输处理误差:

≤1.0%;

c)系统最大巡检周期:

≤30s;

d)画面响应时间

调出整幅画面85%的响应时间≤2s,其余画面≤5s;

e)误码率

误码率应不大于10-8;

f)最大测量距离和测量点数:

最大测量距离:

192km;

测量点数:

192000个。

4.7.2系统其它配置设备的技术指标应符合各自企业标准的要求。

4.8系统的传输性能

4.8.1计算机与网络交换机的传输:

a)计算机与网络交换机的传输口:

1路;

b)计算机与网络交换机的传输方式:

TCP/IP电信号传输;

c)计算机与网络交换机的传输速率:

10Mbps/100Mbps自适应;

d)计算机与网络交换机的最大传输距离:

100m。

4.8.2网络交换机与网络交换机的传输:

a)网络交换机与网络交换机的传输口:

2路;

b)网络交换机与网络交换机的传输方式:

单模光纤传输;

c)网络交换机与网络交换机的传输速率:

100Mbps、1000Mbps。

4.8.3网络交换机与光纤测温主机的传输:

a)网络交换机与光纤测温主机的传输口:

1路;

b)网络交换机与光纤测温主机的传输方式:

单模光纤传输或TCP/IP电信号传输;

c)网络交换机与光纤测温主机的传输速率:

100Mbps或10Mbps/100Mbps自适应。

d)网络交换机与光纤测温主机的最大传输距离:

10Km。

4.9备用电源工作时间

在电网停电后,备用电源应能保证系统连续监控时间不小于2h。

4.10电源波动适应能力

计算机及交换机供电电压在AC220V±10%之间、光纤测温主机供电电压在标称值的75%~110%之间时,系统应符合第4.5、4.6、4.7、4.8条规定。

4.11工作稳定性

系统应进行工作稳定性试验,通电试验时间不小于7d,试验后其功能、主要技术指标和传输性能应符合第4.5、4.6、4.7和4.8的规定。

4.12防爆性能

4.12.1系统中的防爆设备及其关联设备的防爆性能应符合GB3836.1-2000、GB3836.2-2000和GB3836.4-2000的规定,其图样及产品必须经过国家指定的检验单位检验,并取得"防爆合格证"。

4.12.2系统中与本安相关联的设备应通过GB3836.4-2000中10.1~10.4规定的联机火花点燃试验,并取得检验合格证明。

5试验方法

5.1试验条件

5.1.1环境条件

除环境试验外,试验应在下列环境条件下进行:

a)环境温度:

15℃~35℃;

b)湿度:

45%~75%;

c)大气压力:

80kPa~106kPa。

5.1.2主要测量仪器及设备

a)试验用仪表及设备应符合各自产品企业标准的规定;

b)试验用仪表及设备均应经过计量,并应在计量有效期内。

5.1.2.1交流稳压器

a)稳定度:

≤1%;

b)波形失真:

≤5%;

c)频率变化:

(501)Hz。

5.1.2.2交流调压器:

电压调整范围为(0~1000)V。

5.1.2.3电压表及电流表:

采用四位半的数字万用表,其准确度应不小于0.5级。

5.1.2.4示波器:

数字示波器,其准确度应不小于0.01mV。

5.1.2.5秒表:

准确度0.01s。

5.1.2.6光衰减器:

仿真10kmMGTSV型单模光缆,光纤衰减系数不大于0.4dB/km。

5.1.2.7光功率仪器:

可测量波长1310nm的衰减量。

5.1.2.8信号源:

应符合有关设备产品标准的要求。

5.1.2.9仿真测温主机通讯:

用PC机模拟测温主机通讯。

5.2受试系统的要求

5.2.1现场检验时,按实际配置的系统进行检验。

5.2.2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时,系统测试至少应具备下列设备:

a)中心站设备一套,一般包括网络交换机、主机(含显示器)1台、打印机、UPS电源等设备;

b)光纤测温主机:

出厂检验时,为订货的全部光纤测温主机;型式检验时,应不少于3台,其余为模拟光纤测温主机设备(PC机模拟测温主机通讯)。

c)构成系统的其它设备。

5.2.3受试系统中的设备应是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合格的产品。

5.3受试系统的连接

受试系统使用规定的传输介质按图2连接,24台光纤测温主机数(3台实际光纤测温主机和21台模拟光纤测温主机设备)。

图2受试系统连接图

5.4系统运行检查

按MT/T772-1998中的第7章规定的方法进行。

5.5基本功能试验

5.5.1数据采集及分析功能试验

按MT/T772-1998中8.2规定的方法进行。

5.5.2报警及控制功能试验

按MT/T772-1998中8.5规定的方法进行。

5.5.3存储和查询功能试验

按MT/T772-1998中8.7规定的方法进行。

5.5.4屏幕显示及打印功能试验

按MT/T772-1998的中8.8规定的方法进行。

5.5.5人机对话功能试验

按MT/T772-1998中8.9规定的方法进行。

5.5.6自诊断功能试验

按MT/T772-1998中8.10规定的方法进行。

5.5.7系统软件自监视功能试验

按MT/T772-1998中8.11规定的方法进行。

5.5.8软件容错功能试验

按MT/T772-1998中8.12规定的方法进行。

5.5.9实时多任务功能试验

按MT/T772-1998中8.14规定的方法进行。

5.6主要技术指标测试

5.6.1系统传输处理误差试验

按试验要求连接设备,至少测3路,且应分布在不同的光纤测温主机,每一路传输处理误差试验方法如下:

光纤测温主机连接上标有刻度的测温的光缆,并就地连接计算机,启动测试软件,记录某点的温度显示值(N1)与热点位置,然后将光纤测温主机接入待监测的系统中,使系统正常工作,启动系统监测软件,读取并记录上述点的温度值(N2)与热点位置,按以下公式计算出系统传输处理误差:

|(N2-N1)/N1|*100%。

5.6.2系统巡检时间测试

按MT/T772-1998中9.4规定的方法进行。

5.6.3画面响应时间测试

按MT/T772-1998中9.9规定的方法进行。

5.6.4系统传输误码率测试

按MT/T772-1998中9.11规定的方法进行。

5.6.5传输速率测试

按MT/T772-1998中9.10规定的方法进行。

5.7备用电源试验

按MT/T772-1998中8.15规定的方法进行。

5.8电源波动适应性试验

按MT/T772-1998中第11章规定的方法进行。

5.9工作稳定性试验

按MT/T772-1998中第10章规定的方法进行。

5.10防爆性能试验

系统中的防爆设备及其关联设备的防爆性能试验按GB3836.1-2000、GB3836.2-2000和GB3836.4-2000规定的方法进行;联机火花点燃试验按GB3836.4-2000中10.1~10.4规定的方法进行。

6检验规则

6.1系统检验按MT210-90中3的规定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检验项目见表1.

6.2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时,系统至少应具备的设备:

a)中心站一套(包括:

监控主机含显示器和打印机、网络交换机、UPS电源等);

b)防雷保护装置一套;

c)光纤测温主机:

出厂检验时,为订货的全部光纤测温主机;型式检验时,为系统容量的100%(实际光纤测温主机和光纤测温主机模拟设备之和),且实际光纤测温主机不少于3台。

(光纤测温主机模拟设备的电气特性应与实际光纤测温主机一致,每一光纤测温主机模拟设备只能等效一台光纤测温主机。

系统试验中所带试验光纤测温主机的数量与光纤测温主机模拟设备的数量之和应等于系统所带光纤测温主机的最大容量);

d)构成系统的其他必要设备。

6.3出厂检验

6.3.1每台产品必须由制造厂质检部门进行出厂检验,合格产品给予产品合格证,然后方能出厂。

6.3.2出厂检验的项目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项目

序号

检验项目

质量特征类别

试验要求

试验项目条款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1

基本功能试验

A

4.5

5.5

2

软件功能试验

A

4.6

5.5

3

主要技术指标测试

A

4.7

5.6

4

传输性能试验

B

4.8

5.6

-

5

备用电源试验

B

4.9

5.7

6

电源波动适应性试验

B

4.10

5.8

7

工作稳定性试验

B

4.11

5.9

-

8

防爆性能试验

A

4.12

5.10

-

注:

“○”表示需要进行检验的项目;“—”表示不需要进行检验的项目。

出厂检验时,主要技术指标中误码率除外。

6.3.3出厂检验各项指标须符合本产品标准要求。

有一项不合格则该产品不合格,应返工并重新试验。

6.4型式检验

6.4.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产品转厂生产;

b)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时;

c)正常生产时每3年一次;

d)停产一年恢复生产时;

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f)国家有关机构提出要求时。

6.4.2型式检验的产品应按GB/T10111-2008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抽取,抽样基数≥2套。

对A类项目有1项不合格则判定该批为不合格。

对B类项目有1项不合格应加倍抽样检查,若再有1项不合格则判定该批为不合格。

6.4.3型式检验的项目和试验方法由各产品的产品标准规定。

6.4.4样品状态:

系统所配置的产品(或抽样产品)是否合格,应由每种产品的标准来检验。

7标志、包装、使用说明书、运输和贮存

7.1标志

7.1.1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标识应符合AQ1043-2007的规定。

7.1.2产品应设置铭牌,防爆产品的铭牌和标志应符合GB3836.1-2000和GB3836.4-2000的有关规定。

7.2包装

7.2.1包装标记

7.2.1.1包装贮运标志应符合GB/T191-2008的规定。

7.2.1.2包装箱外壁文字和标记应有:

a)制造厂名:

煤炭科学研究院重庆研究院;

b)收货单位名称和地址;

c)产品型号和名称:

KJ190矿用带式输送机温度监测系统;

d)净重或毛重(kg)。

7.2.2包装箱内应有如下随机文件:

a)产品合格证;

b)使用说明书;

c)装箱单;

d)附件清单。

7.3使用说明书

使用说明书按GB/T9969-2008的规定编写。

7.4运输

包装后的KJ190矿用带式输送机温度监测系统部件在避免雨雪直接淋袭的条件下,可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

7.5贮存

包装好后的产品,要求在温度为0℃~40℃,相对湿度不大于90%,无腐蚀性气体、通风良好的条件下贮存1年以上。

 

附录A

KJ190矿用带式输送机温度监测系统配置表

(规范性附录)

序号

名称、规格及型号

防爆型式

生产厂家

防爆证号

安标证号

1

监控主机

IBM

2

打印机

EPSON

3

UPS电源

山特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4

DS40-400电涌保护器

上海西岱尔电子有限公司

5

KJJ103矿用本安型网络交换机

ExibI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

32009175

MAF060002

6

KJJ103A矿用网络交换机

ExibI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

320100392

MAF070222

7

KJJ137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交换机

Exd[ib]I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

32008226

MAF080038

8

KDW660/12B矿用隔爆兼本安直流稳压电源

Exd[ib]I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

32009177

MAA060004

9

KJ190-F矿用隔爆兼本安型光纤测温主机

Exd[ib]I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