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辅导员队伍建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2535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辅导员队伍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辅导员队伍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辅导员队伍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析辅导员队伍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析辅导员队伍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辅导员队伍建设.docx

《浅析辅导员队伍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辅导员队伍建设.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析辅导员队伍建设.docx

浅析辅导员队伍建设

浅析辅导员队伍建设

  摘要: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稳定的重要保证。

要建立一支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的辅导员队伍,必须建立和健全辅导员选聘机制和培训制度,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和任务以及完善辅导员考评、激励机制等,以适应高校发展需要。

关键词:

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措施

0引言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中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他们的职业素质对于培养和教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

同时辅导员又是高校未来发展的骨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提高辅导员的素质,建设一支高水平、职业化的高效辅导员队伍,无论是对于国家的未来、高校自身的发展还是大学生成才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为高职院校,同样需要一支稳定的、长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队伍,尤其是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主要教育机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不能弱化,因此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建立一支稳定的辅导员队伍。

1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高职院校同众多高校一样普遍在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和扩招,努力提升自己的形象,提高学校的层次。

可是,在教学、科研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很少会考虑到需要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所以说,目前的辅导员队伍建设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缺乏辅导员岗位的重要性认识以及严格的岗位培训制度在进行辅导员人选的选聘时,缺乏一个科学有效的选聘标准。

高校辅导员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要从各个方面进行引导,这就要求辅导员要有一定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知识水平,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的。

但是目前高职院校里有部分辅导员就缺乏一定的知识水平,而且很多外聘辅导员年龄过大,且知识层次并不是很高,使得与学生的交流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为他们不一定能充分了解学生的想法甚至不能理解学生的某些做法,不能紧跟时代,可以说他们只是学生的生活辅导员。

辅导员工作中日常事务处理成了主要内容,“有事情找辅导员”已经成为学校工作的思维定势,从而削弱了对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服务等业务素养方面的要求。

辅导员是从事对人的思想工作的,工作对象在不停的发展和成长,同时由于我们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的发展、更替非常迅猛,教育对象的思想状况变化也非常迅速,以前“代沟”是一代人为界限,而现在甚至以1年为界限。

作为思想工作者如果不能把握住工作对象的思想脉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潮流,那么永远只能与工作对象在心理上、思想上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无法深入其中,难于走入学生的内心,不仅无法得到学生的认可,思想工作的开展也往往会无功而返。

同时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学生的信息接触机会加大,获得的信息量增多,知识结构也变得复杂,知识面变宽,“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所以要求辅导员具备一定的素质修养,这就要求我们更要重视对辅导员的选聘和培训了。

数量不足,工作强度大,定位不明确教育部规定专职辅导员总体上至少按1:

200的比例配备,保证每个年级都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

而现实情况中,许多高校远远达不到,大多数高校基本只能为每250、300名甚至更多学生配一名辅导员。

同一学校不同院系辅导员工作量也有不同。

要负责的学生人数过多,辅导员工作就很难深入细致进行,因为深入引导太花时间了。

按理说,辅导员只负责学生思想、管理工作,可在现实工作中,辅导员成了几乎事事都要关心的“保姆”。

辅导员除了承担学生日常生活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外,还要承担大量事务性工作,如:

检查上课、晚自习、早操出勤和宿舍、宿舍卫生,评定各种先进、贷、奖、助学金,安排勤工俭学,追缴学费等,辅导员的工作量非常大,这势必会降低教育管理的质量,学生隐性存在的问题也难以及时疏导。

由于很多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不够完善,使得辅导员的管理职责有所超越。

一些对学生学习、生活、活动场所负有管理职能的部门不能充分履行其管理学生事务的职责,辅导员往往就成了“代职”者。

和学生有关的大量事务性工作太多、太杂,已超出其职责范围。

而且由于辅导员服从学校与院系领导的双重领导,随时都要接受学校的各级党政管理职能部门布置的任务,如学工处、团委、教务处甚至保卫处、财务处等等,加之本院系布置的工作事务,辅导员俨然成了学生的“保姆”、院系的“服务员”。

职责不清,定位不明,使辅导员整天只能忙于繁杂事务,而不能做到真正关心学生的思想教育。

专业素质不高目前伴随高校的扩招,学生增加的同时辅导员的队伍也急剧膨胀,辅导员队伍的入口关要求降低了,什么人都可以做,很多辅导员根本就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就匆忙上岗,一方面其本身的理论水平不高、知识结构不够完善,同时缺乏专业的技能,更多的只是跟着感觉走,工作方式过于简单、呆板,无法令学生信服,缺乏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容易造成师生间的矛盾和对立情绪,工作无法顺利实施,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而且有些学校的辅导员年龄偏大,知识层次偏低,他们对计算机等设备不能够操作,很多琐碎的需要录入电脑系统的东西就需要年轻辅导员代劳,这也使得年轻辅导员工作量增大了。

身份认同感缺乏,地位尴尬,队伍不稳定“年轻教师可以从助教、讲师做起来,有发展前途的最后能做到副教授、教授。

而辅导员做了10年,最后只是个老辅导员”一位学生辅导员无奈地说。

相比其他年轻教师,学生辅导员个人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

干了这么多年辅导员,竟然对自己的身份缺乏认同感。

一些学生对学生辅导员的工作认可度也不高。

一位同学说,辅导员工作很辛苦,对学生帮助也很大,离开了他们还真不行,但是他们工作很琐碎,缺乏创造性,这一点和专业教师的研究远远不能相比。

“专业思想”不稳定,是高校辅导员的一个普遍现象。

某高校调查显示,完成现任后还想留在辅导员岗位的人数不足三成。

绝大多数辅导员把现在的工作当作过渡,当学科教师、进行政机关是他们心仪的事业归宿。

辅导员事业心不强,很大程度上折射出辅导员岗位的尴尬地位。

高校的评价机制比较看重教学和科研,一些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缺乏自信心和归属感,不利于辅导员工作的开展。

2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措施

要建立健全辅导员的选拔、培养、使用制度和辅导员的学习培训制度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原则,真正将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发展潜力的人员选拔到队伍中来,而不是将辅导员岗位作为毕业生进入高等学校工作的“低门槛”和进入教学、科研、行政岗位的“跳板”。

具体而言,要进入辅导员队伍,首先要在政治面貌上作硬性要求,担任过主要学生干部,同时对学习成绩也应该有比较高的要求。

  坚持使用和培养相结合,对辅导员不能“重使用、轻培养”,培养是使用的基础。

根据这一原则,学校要坚持选拔、使用、管理、培养相结合的原则,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学生辅导员的教育、培养。

像培养业务学术骨干那样,花大力气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骨干,鼓励其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要加强选拔标准、职责的明确、权利义务的界定、事业与生活的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建设。

要侧重于对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的要求,在工作中重视对专职辅导员的再教育和再培训。

在每年举办岗前培训的基础上增加岗位培训。

按照专业化辅导员的素质要求,对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国际国内时事政策、心理知识、法制安全知识、管理能力、就业指导、学生工作技能等专题的培训。

比如高校在选人机制上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研究生、本科生或者一些退休教师来担任辅导员,这部分人知识层次可以达到学校辅导员的要求,这样既可以在学业上、专业上给学生以指导,也可以在生活中帮助他们。

而且要注意老、中、青搭配,有经验的同志“传、帮、带”,使得工作配合更协调,使得年轻同志尽快适应工作,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同时也可避免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青黄不接,保证队伍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才能进行科学地管理。

辅导员的工作从大的方面来讲是三大部分:

学生思想教育、常规管理、第二课堂素质教育。

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大体上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规范:

一是在系党总支的直接领导下负责开展本系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二是协助党总支做好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包括做好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推荐、培养和发展,学生党员的教育、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

三是配合本系团总支的工作,指导学生会的工作;四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贫困生的心理教育工作;五是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如学风建设、学生的各类奖励和处分、学生的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等等;六是负责组织学生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在这些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关键有很多辅导员自身都不是党员,又谈何做到协助党总支做好党建工作呢,更谈不上思想政治教育了。

还有部分辅导员自身心理素质不是很好,在工作中容易产生情绪波动,受情绪影响比较大,这样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无法得到很好的实行。

加强辅导员的考核管理和完善激励机制,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要建立符合工作实际,有一定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辅导员考核体系,明确辅导员考核管理部门及其职责,有具体的考核细则,定期考核,要充分考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性强的特点,对辅导员工作进行动态管理。

此外,激活用人机制,建立切实可行的辅导员流动制度和发展规划,打破以往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封闭体系。

拓宽辅导员出口,加强辅导员的交流和提拔,解决辅导员的后顾之忧。

可以将辅导员队伍作为向高层次管理队伍输送人才的预备队,也可以作为新教师到高校工作岗位后一个必要的锻炼阶段。

辅导员队伍可以作为高校教育队伍的特殊分支,在照顾到工作特点和性质的前提下,对其教学工作量、教学内容和管理手段,进行特殊化要求。

另外,由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性,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在科研立项、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工作待遇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影响了他们的工作信心和工作后劲。

因而,建议高校将辅导员的表彰奖励纳入各级教学、科研、管理工作者的表彰奖励中,并单独进行评选,充分鼓励调动广大辅导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一年一度的优秀辅导员、优秀班主任评选等。

同时,改善辅导员的生活条件,包括住房、工资及相应的补助和奖金,在住房补贴、岗位津贴、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能够提供适当的优惠,以解决这些辅导员的后顾之忧,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工作。

总之,我们要将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不断开拓、探索、创新,使辅导员队伍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真正担负起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职责,努力开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