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学琼林》节选卷一.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278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学琼林》节选卷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幼学琼林》节选卷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幼学琼林》节选卷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幼学琼林》节选卷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幼学琼林》节选卷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幼学琼林》节选卷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幼学琼林》节选卷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幼学琼林》节选卷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幼学琼林》节选卷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幼学琼林》节选卷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幼学琼林》节选卷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幼学琼林》节选卷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幼学琼林》节选卷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幼学琼林》节选卷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幼学琼林》节选卷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幼学琼林》节选卷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幼学琼林》节选卷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幼学琼林》节选卷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幼学琼林》节选卷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幼学琼林》节选卷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学琼林》节选卷一.docx

《《幼学琼林》节选卷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学琼林》节选卷一.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幼学琼林》节选卷一.docx

《幼学琼林》节选卷一

《幼学琼林》节选“卷一”

卷一

天文

【原文】

混沌初开,乾坤始奠。

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夭,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

日月五星,谓之七政;天地与人,谓之三才。

日为众阳之宗,月乃太阴之象。

虹名螮蝀,乃天地之淫气;月里蟾蜍是月魄之精光。

风欲起而石燕飞,天将雨而商羊舞。

旋风名为羊角,闪电号曰雷鞭。

青女乃霜之神,素娥即月之号。

雷部至捷之鬼曰律令,雷部推车之女回阿香。

云师系是丰隆,雪神乃是滕六。

歘火、谢仙,俱掌雷火;飞廉、箕伯,悉是风神。

列缺乃电之神,望舒是月之御。

甘霖、甘澍,仅指时雨;玄穹、彼苍,悉称上天。

雪花飞六出,先兆丰年;日上已三竿,乃云时晏。

蜀犬吠日,比人所见甚稀;吴牛喘月,笑人畏惧过甚。

望切者,若云霓之望;恩深者,如雨露之恩。

参商二星,其出没不相见;牛女两宿,惟七夕一相逢。

后羿妻,奔月宫而为嫦娥;傅说死,其精神托于箕尾。

披星戴月,谓早夜之奔驰;沐雨栉风,谓风尘之劳苦。

事非有意,譬如云出无心;恩可遍施,乃曰阳春有脚。

馈物致敬,曰敢效献曝之忱;托人转移,曰全赖回天之力。

感救死之恩,曰再造;诵再生之德,曰二天。

势易尽者若冰山,事相悬者如天壤。

晨星谓贤人廖落,雷同谓言语相符。

心多过虑,何异杞人忧天;事不量力,不殊夸父追回。

如夏日之可畏,是谓赵盾;如冬日之可爱,是谓赵衰。

齐妇含冤,三年不雨;邹衍下狱,六月飞霜。

父仇不共戴夭,子道须当爱日。

盛世黎民,嬉游于光天化日之下;太平天子,上召夫景星庆云之祥。

夏时大禹在位,上天雨金;春秋孝经既成,赤虹化玉。

箕好风,毕好雨,比庶人愿欲不同;风从虎,云从龙,比君臣会合不偶。

雨旸时若,系是休徵;天地交泰,称斯盛世。

 

【注释】

混沌初开,乾坤始奠。

混沌:

天地未形成之前的元气状态。

气之较清上浮者为夭,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

气:

指元气。

凝:

结也。

日月五星,谓之七政;天地与人,谓之三才。

五星:

指金、木、水、火、土五星。

三才:

三种有能力的事物。

古人认为,天能覆物,地能载物,而人是万物之灵。

日为众阳之宗,月乃太阴之象。

宗:

宗主,主宰。

象:

仪象。

虹名螮蝀,乃天地之淫气;月里蟾蜍,是月魄之精光。

螮蝀:

音地东。

蟾蜍:

传说后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其妻嫦娥窃而食之,奔月宫,遂化为蟾蜍。

风欲起而石燕飞,天将雨而商羊舞。

石燕:

零陵山之石燕,遇风雨即飞,雨止复变为石头。

商羊:

鸟名,传说只有一只。

旋风名为羊角,闪电号曰雷鞭。

羊角:

《庄子》“有鸟名鹏,翼若垂天之云搏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雷鞭:

《淮南子》“雷以电为鞭,电光照处,谓之裂缺”

青女乃霜之神,素娥即月之号。

素娥:

即嫦娥。

雷部至捷之鬼曰律令,雷部推车之女曰阿香。

律令:

《搜神记》“律令,周穆王时人,善走,死为雷部之鬼”。

阿香:

雷部推车之鬼。

云师系是丰隆,雪神乃是滕六。

焱(右加欠)火、谢仙,俱掌雷火;飞廉、箕伯,悉是风神。

焱(右加欠):

雷火之作,因风而起,故雷部之鬼称为焱火。

飞廉:

神禽,能致风,鹿身,头如雀,有角,蛇尾豹纹。

箕伯:

《文苑》载:

“风伯名言道彰,一曰即箕星也”

列缺乃电之神,望舒是月之御。

列缺:

闪电之神。

望舒:

《淮南子》“月御曰望舒”

甘霖、甘澍,俱指时雨;玄穹、彼苍,悉称上天。

时雨:

应时之雨。

《尔雅》“久旱而雨曰甘霖,久雨不止曰愁霖,时雨澍生万物曰甘澍。

玄:

黑。

苍:

青。

雪花飞六出,先兆丰年;日上已三竿,乃云时晏。

六出:

指雪花六角形。

时晏:

时候不早了。

蜀犬吠日,比人所见甚稀;吴牛喘月,笑人畏惧过甚。

蜀地高山雾大,见日时少,每至日出,则群犬疑而吠之。

吴地的水牛极畏热,见到月亮疑是太阳,所以气急而喘。

望切者,若云霓之望;思深者,如雨露之恩。

霓是彩红。

云兴而雨至,霓见而雨止。

所以久旱不雨时,人们渴望见到云彩,但担心霓的出现。

雨露:

古人认为夜气之露是上天降下的祥瑞。

参商二星,其出没不相见;牛女两宿,惟七夕一相逢。

参商:

传说他们是古代高辛氏的两个儿子,因争斗不已,被安排在两个不能相见的位置上。

后羿妻,奔月官而为嫦娥;傅说死,其精神托于箕尾。

傅说:

商朝的大臣。

箕尾:

两个星宿名。

传说傅说死后精神寄托在箕尾两个星宿之间。

披星戴月,谓早夜之奔驰;沐雨栉风,谓风尘之劳苦。

沐雨:

雨水洗淋头。

栉(音至)风:

风梳其髻。

风尘:

路途。

事非有意,譬如云出无心;恩可遍施,乃曰阳春有脚。

唐代宋璟爱护百姓,人们称其为有脚阳春,谓其走到哪里,就把春天带到哪里。

馈物致敬,曰敢效献曝之忱;托人转移,曰全赖回天之力。

献曝:

古代有个农民冬天晒太阳觉着十分舒服,就去献给国君请赏。

喻礼物虽不好,但态度很诚恳。

感救死之恩,曰再造;诵再生之德,曰二天。

二天:

喻头上两个天作主。

势易尽者若冰山,事相悬者如天壤。

晨星谓贤人廖落,雷同谓言语相符。

雷同:

雷发声,物无不同时应者。

心多过虑,何异杞人忧天;事不量力,不殊夸父追日。

夸父追赶太阳,半途渴死。

如夏日之可畏,是谓赵盾;如冬日之可爱,是谓赵衰。

晋国大夫赵盾,是赵衰的儿子。

有人评价他们父子说:

赵衰象冬天的太阳那样可爱,赵盾象夏天的太阳那样可怕。

齐妇含冤,三年不雨;邹衍下狱,六月飞雪。

齐地孝妇窦氏被诬谋杀婆婆,太守处死了她,东海因此三年大旱不雨。

邹衍:

战国时人,燕惠王听住谗言把邹衍抓进监狱,邹衍受冤枉而爷天大哭,天降大雪。

父仇不共戴夭,子道须当爱日。

爱日:

意为子女侍奉父母的时光有限,应该珍惜时光。

盛世黎民,嬉游于光天化日之下;太平天子,上召夫景星庆云之样。

景星:

一名德星,君王德政,景星就会出现。

庆云:

五彩祥云。

夏时大禹在位,上天雨金;《春秋》《孝经》既成,赤虹化玉。

《史记》载:

大禹治水成功后,天雨金三日,又雨稻三日三夜。

孔子完成《孝经》后,赤虹从天而降化为黄玉,长三尺,上有刻文,孔子跪而受之。

箕好风,毕好雨,比庶人愿欲不同;风从虎,云从龙,比君臣会合不偶。

箕,毕:

二星宿名。

古人认为它们一个与风对应,一个和雨对应,正象征人们的愿望各不相同。

雨旸时若,系是休徵;天地交泰,称斯盛世。

雨旸时若:

下雨和出太阳都顺应时令。

旸:

音阳,日出。

若:

顺从。

休徵:

美好的征兆。

地舆

【原文】

黄帝画野,始分都邑;夏禹治水,初奠山川。

宇宙之江山不改,古今之称谓各殊。

北京原属幽燕,金台是其异号;南京原为建业,金陵又是别名。

浙江是武林之区,原为越国;江西是豫章之地,又曰吴皋。

福建省属闽中,湖广地名三楚。

东鲁西鲁,即山东山西之分;东粤西粤,乃广东广西之域。

河南在华夏之中,故曰中州;陕西即长安之地,原为秦境。

四川为西蜀,云南为古滇。

贵州省近蛮方,自古名为黔地。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为天下之五岳;饶州之鄱阳,岳州之青草,润州之丹阳,鄂州之洞庭,苏州之太湖,此为天下之五湖。

金城汤池,谓城池之巩固;砺山带河,乃封建之誓盟。

帝都曰京师,故乡曰梓里。

蓬莱弱水,惟飞仙可渡;方壶员峤,乃仙子所居。

沧海桑田,谓世事之多变;河清海晏,兆天下之升平。

水神曰冯夷,又曰阳侯,火神曰祝融,又曰回禄。

海神曰海若,海眼日尾闾。

望人包容,日海涵;谢人思泽,曰河润。

无系累者,曰江湖散人;负豪气者,曰湖海之士。

问舍求田,原无大志;掀天揭地,方是奇才。

凭空起事,谓之平地风波;独立不移,谓之中流砥柱。

黑子弹丸,漫言至小之邑;咽喉右臂,皆言要害之区。

独立难持,曰一木焉能支大厦;英雄白恃,曰丸泥亦可封函关。

事先败而后成,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事将成而终止,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以蠡测海,喻人之见小;精卫衔石,比人之徒劳。

跋涉谓行路艰难,康庄谓道路平坦。

硗地曰不毛之地,美田曰膏腴之田。

得物无所用,曰如获石田;为学己大成,日诞登道岸。

淄渑之滋味可辨,泾渭之清浊当分。

泌水乐饥,隐居不仕;东山高卧,谢职求安。

圣人出则黄河清,太守廉则越石见。

美俗曰仁里,恶俗曰互乡。

里名胜母,曾子不入;邑号朝歌,墨翟回车。

击壤而歌,尧帝黎民之自得;让畔而耕,文王百姓之相推。

费长房有缩地之方,秦始皇有鞭石之法。

尧有九年之水患,汤有七年之旱灾。

商鞅不仁而阡陌开,夏桀无道而伊洛竭。

道不拾遗,由在上有善政;海不扬波,知中国有圣人。

 

【注释】

黄帝画野,始分都邑;夏禹治水,初奠山川。

相传黄帝最早将中国划分为若干区域。

宇宙之江山不改,古今之称谓各殊。

宇:

上下四方。

宙:

古往今来。

北京原属幽燕,金台是其异号;南京原为建业,金陵又是别名。

浙江是武林之区,原为越国;江西是豫章之地,又曰吴皋。

福建省属闽中,湖广地名三楚。

三楚:

即东楚,西楚,南楚,湖广地区别号三楚。

东鲁西鲁,即山东山西之分;东粤西粤,乃广东广西之域。

河南在华夏之中,放曰中州;陕西即长安之地,原为秦境。

四川为西蜀,云南为古滇。

滇:

音顛。

贵州省近蛮方,自古名为黔地。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为天下之五岳;

饶州之鄱阳,岳州之青草,润州之丹阳,鄂州之洞庭,苏州之太湖,此为天下之五湖。

五湖:

其中的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现仍在。

青草湖已与洞庭湖连在一起,丹阳湖逐渐淤塞。

金城汤池,谓城池之巩固;砺山带河,乃封建之誓盟。

汉高祖封功臣,盟誓说“黄河如带,夫山如砺,国以永宁,爱及苗裔。

帝都曰京师,故乡曰梓里。

古人房前屋后种植桑树或梓树,后来就用桑梓代表家乡。

蓬莱弱水,惟飞仙可渡;方壶圆峤,乃仙子所居。

蓬莱,方壶,圆峤:

传说中东海之仙山。

沧海桑田,谓世事之多变;河清海晏,兆天下之升平。

河:

指黄河。

晏:

安宁。

水神曰冯夷,又曰阳侯,火神曰祝融,又曰回禄。

海神曰海若,海眼曰尾闾。

冯夷:

传说是轩辕之子,死后为水神。

又天帝署其为河伯,故称阳侯。

祝融:

伏羲时有祝融氏,以火为纪,名赤帝。

海眼:

《十洲记》记载海中叫尾闾的地方,有一块石头圆四万里,海水全部从下面流走。

望人包容,曰海涵;谢人思泽,曰河润。

河润:

黄河水可以滋润周围广大的地区。

无系累者,曰江湖散人;负豪气者,曰湖海之士。

唐代陆龟蒙常乘小船,载着书、茶、灶、笔、床、钓具,往来烟波之上,号曰“江湖散人”。

湖海之士:

汉代陈登,狂傲有豪气,被许汜称为“湖海之士”。

问舍求田,原无大志;掀天揭地,方是奇才。

问安居之宅,求腴颊之四,故胸无大志。

凭空起事,谓之平地风波;独立不移,谓之中流砥柱。

砥柱:

黄河三门峡中的一座石山,立在黄河激流之中。

黑子弹丸,漫言至小之邑;咽喉右臂,皆言要害之区。

黑子:

黑痣。

弹丸:

弹弓用的泥丸。

独立难持,曰一木焉能支大厦;英雄自恃,曰丸泥亦可封函关。

事先败而后成,回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事将成而终止,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东隅:

太阳升起的地方。

桑榆:

太阳落山后余光照在树上,因此用桑榆表示日落的地方。

仞:

古代七尺为一仞。

九极言其高。

篑:

盛土的筐。

以蠡测海,喻人之见小;精卫衔石,比人之徒劳。

蠡:

用葫芦做的瓢。

《东方塑传》有“以管窥天,以蠡测海”。

精卫:

《山海经》记载,炎帝之女溺死于东海,化为精卫鸟,常衔西山之木石欲填平东海。

跋涉谓行路艰难,康庄谓道路平坦。

跋:

登山。

涉:

过河。

康庄:

《尔雅》“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

硗地曰不毛之地,美田曰膏腴之田。

硗:

音悄,土地坚硬而瘠薄。

膏腴:

膏是油脂,腴是肥肉。

得物无所用,曰如获石田;为学己大成,曰诞登道岸。

岸:

指学业,真理的彼岸。

淄渑之滋味可辨,泾渭之清浊当分。

淄渑:

指淄水,渑水,都流经山东。

传说齐国易牙善烹调,能够分辨出淄水和渑水的滋味。

泾渭:

指泾水,渭水,都流经陕西。

泾水清澈,渭水混浊,合流三百余里,水之清沌不杂。

泌水乐饥,隐居不仕;东山高卧,谢职求安。

泌水:

涌出的泉水。

《诗经》有“泌之洋洋,可以乐饥”。

东晋谢安年轻时在会稽之东山筑屋居住,朝廷征召不至,人称其高卧东山。

圣人出则黄河清,太守廉则越石见。

传说黄河五百年变清一次。

越石见:

传说福州城东有越王石,平常隐没在云雾里,太守中贪婪的都不能见到它,只有五代宋时晋安太守虞愿公正廉明,越王石才出现。

美俗曰仁里,恶俗曰互乡。

仁里:

有仁厚风俗的乡里。

互乡:

交相为恶之乡。

里名胜母,曾子不入;邑号朝歌,墨翟回车。

曾子:

曾参,古代孝子。

曾参到了胜母里,认为里名不孝,就没有进去。

墨翟:

他来到朝歌城,认为名字不好,就驾车返回。

击壤而歌,尧帝黎民之自得;让畔而耕,文王百姓之相推。

让畔而耕:

传说文王治理的地区,风俗仁义,耕田的人互相推让田界。

畔:

田界。

费长房有缩地之方,秦始皇有鞭石之法。

《神仙传》中说,费长房向壶公学习道术,壶公问他想学什么,费说,要把全世界都看遍,壶公就给他一根缩地鞭,想到哪里,就可用缩地鞭缩到眼前。

《三齐略》中说,秦始皇欲渡东海观日出,有神鞭石作桥,石头行动不迅速,神人用鞭子抽得石头流血。

尧有九年之水患,汤有七年之旱灾。

商鞅不仁而阡陌开,夏桀无道而伊洛竭。

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秦国因此强大起来。

阡陌,田地之间的道路和地界。

伊洛:

指伊水和洛水。

桀无道,上天使二水干枯以警告他。

道不拾遗,由在上有善政;海不扬波,知中国有圣人。

周成王时,交趾国的使者称赞周国说:

“天无烈风淫雨,海不扬波三年矣。

意者中国其有圣人乎?

岁时

【原文】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履端,是初一元旦;人日,是初七灵辰。

元日献君以椒花颂,为祝遐龄;元日饮人以屠苏酒,可除疠疫。

新岁曰王春,去年曰客岁。

火树银花合,谓元宵灯火之辉煌;星桥铁锁开,调元夕金吾之不禁。

二月朔为中和节,三月三为上巳辰。

冬至百六是清明,立春五戊为春社。

寒食节是清明前一日,初伏日是夏至第三庚。

四月乃是麦秋,端午却为蒲节。

六月六日,节名天贶;五月五日,序号天中。

端阳竞渡,吊屈原之溺水;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灾。

五戊鸡豚宴社,处处饮治聋之酒;七夕牛女渡河,家家穿乞巧之针。

中秋月朗,明皇亲游于月殿;九日风高,孟嘉帽落于龙山。

秦人岁终祭神曰腊,放至今以十二月为腊;始皇当年御讳曰政,故至今读正月为征。

东方之神曰太皡,乘震而司春,甲乙属本,木则旺于春,其色青,故春帝曰青帝。

南方之神曰祝融,居高而司夏,丙丁属火,火则旺于夏,其色赤,故夏帝目赤帝。

西方之神曰蓐收,当兑而司秋,庚辛属金,金则旺于秋,其色白,故秋帝曰白帝。

北方之神曰玄冥,乘坎而司冬,壬癸属水,水则旺于冬,其色黑,放冬帝曰黑帝。

中央戊己属土,其色发,故中央帝曰黄帝。

夏至一阴生,是以天时渐短;冬至一阳生,是以日晷初长。

冬至到而葭灰飞,立秋至而梧叶落。

上弦谓月圆其半,系初八、九;下弦谓月缺其半,系廿二、三。

月光都尽谓之晦,三十日之名;月光复苏谓之朔,初一日之号;月与日对谓之望,十五日之称。

初一是死魄,初二旁死魄,初三哉生明,十六始生魄。

翌日、诘朝,言皆明日;谷旦、吉旦,悉是良辰。

片晌即谓片时,日曛乃云日暮。

畴昔曩者,俱前日之谓;黎明昧爽,皆将曙之时。

月有三浣:

初旬十日为上浣,中旬十日为中浣,下旬十日为下浣;学足三馀:

夜春日之馀,冬春岁之馀,雨者睛之馀。

以术愚人,曰朝三暮四;为学求益,曰日就月将。

焚膏继晷,日夜辛勤;俾昼作夜,晨昏颠倒。

自愧无成,曰虚延岁月;与人共语,曰少叙寒暄。

可憎者,人情冷暖;可厌者,世态炎凉。

周末无寒年,因东周之懦弱;秦亡无燠岁,由嬴氏之凶残。

泰阶星平曰泰平,时序调和曰玉烛。

岁歉曰饥馑之岁,年丰曰大有之年。

唐德宗之饥年,醉人为瑞;梁惠王之凶岁,野莩堪怜。

丰年玉,荒年谷,言人品之可珍;薪如桂,食如玉,言薪米之腾贵。

春祈秋报,农夫之常规;夜寐夙兴,吾人之勤事。

韶华不再,吾辈须当惜阴;日月其除,志士正宜待旦。

 

【注释】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桃符:

画在桃木板上的门神,古人以桃木能驱邪,故新年风俗都换桃符。

履端,是初一元旦;人日,是初七灵辰。

履端:

开端。

人日:

传说天地初开时,第一日为鸡日,依次为狗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七日为人日,八日为谷日。

其日晴,则主所生之物盛,其日阴,则有灾难。

元日献君以椒花颂,为祝遐龄;元日饮人以屠苏酒,可除疠疫。

晋朝人刘臻之妻陈错,在元旦向皇帝献《椒花赋》,祝皇帝万寿无疆。

遐龄:

高龄。

屠苏酒:

唐人孙思邈在除夕教人把药浸入井中,元旦那天取井水加入酒中,虽我了可以使人不生疫病,即屠苏酒。

新岁曰王春,去年曰客岁。

春秋时,君王懦弱,孔子作《春秋》写道:

“元年春,王正月”以示尊重君王。

客岁,即旧岁

火树银花合,谓元宵灯火之辉煌;星桥铁锁开,调元夕金吾之不禁。

金吾:

汉代禁止夜行的官。

古代通常在城中实行霄禁,这里星桥铁锁开,指元霄取消了夜禁。

二月朔为中和节,三月三为上巳辰;二月朔:

二有初一。

唐德宗时将这天定为中和节,人们在这天互相赠送瓜果百谷。

上巳节:

三月上旬的巳日,称上巳。

后来定为三月三日。

冬至百六是清明,立春五戊为春社。

戊是天干的第五位,五戊是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

社:

祭祀土地神的活动,春社始春天祭祀土地神。

根据历法,立秋后五戊为秋社。

寒食节是清明前一日,初伏日是夏至第三庚。

介子推帮助晋文公复国有功,但不愿做官,隐于山中,晋文公纵火烧山,想逼他出来,但介子推抱树不出而被烧死。

晋文公命令百姓每年在这一天禁火,故名寒食。

四月乃是麦秋,端午却为蒲节。

麦熟四月,故曰麦秋。

蒲节:

端五将菖蒲泡在酒中,饮之避瘟疫,

六月六日,节名天贶;五月五日,序号天中。

贶:

音况。

赏赐之意。

宋哲宗元符四年六月初六,有人报告降下天书,故名天贶。

端阳竞渡,吊屈原之溺水;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灾。

屈原投汨罗江而死,楚人造龙舟竞渡救他,后来传为风俗。

重九登高:

相传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中有难,只有全家人插着茱萸登山饮菊花酒,才能避祸,桓景听从了他的话。

晚上回家一看,家中的鸡犬牛羊都死了。

以后重九登高成为风俗。

五戊鸡豚宴社,处处饮治聋之酒;七夕牛女渡河,家家穿乞巧之针。

五戊:

指春社和秋社。

这天到处吃鸡吃肉喝酒,据说这天的酒喝了可以治耳聋。

乞巧:

七夕女孩子晚上在月亮底下穿针,求得一双灵巧的手。

中秋月朗,明皇亲游于月殿;九日风高,孟嘉帽落于龙山。

中秋时,罗公远以杖为桥,引明皇到月宫一游,明皇觉得月宫的音乐很好听,就凭记忆谱写了一首《霓堂羽衣曲》。

孟嘉:

晋代人,桓温的参军,曾随桓温重九登高,帽子吹落却没有感觉到,桓温叫人不要告诉他,良久命人交还给他,并命孙盛作文嘲笑阵嘉,孟嘉也作文应答,言辞非常得体。

秦人岁终祭神曰腊,故至今以十二月为腊;始皇当年御讳曰政,故至今读正月为征。

东方之神曰太皞,乘震而司春,甲乙属本,木则旺于春,其色青,故春帝曰青帝。

南方之神曰祝融,居离而司夏,丙丁属火,火则旺于夏,其色赤,故夏帝曰赤帝。

西方之神曰蓐收,当兑而司秋,庚辛属金,金则旺于秋,其色白,故秋帝曰白帝。

北方之神曰玄冥,乘坎而司冬,壬癸属水,水则旺于冬,其色黑,故冬帝曰黑帝。

中央戊己属土,其色黄,故中央帝曰黄帝。

皞:

音浩。

古人用阴阳五行来解释季节和方位,将金木水火土五行与东西南北中及春夏秋冬相配,又和八卦及天干对应,他们的对应关系是:

中央:

戊己,黄色,属土。

春:

东方,甲乙,青色,震位,属木

夏:

南方,丙丁,红色,离位,属火

秋:

西方,庚辛,白色,兑位,属金

冬:

北方,壬癸,黑色,坎位,属水

夏至一阴生,是以天时渐短;冬至一阳生,是以日晷初长。

晷:

日影。

日晷:

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的仪器。

冬至到而葭灰飞,立秋至而梧叶落。

用芦苇灰测量冬至时刻,是古代一种测量方法。

在用布缦密封的房间内,放好测量用的律管,在律管的两端堵上芦苇灰,等到冬至时刻,阳气就会生长,将灰吹得飞起来。

梧叶落:

传说有一种金井梧桐,立秋时至,则落一叶。

上弦谓月圆其半,系初八、九;下弦谓月缺其半,系廿二、三。

月光都尽谓之晦,三十日之名;月光复苏谓之朔,初一日之号;月与日对谓之望,十五日之称。

望:

月满之日,日在东方升起,月在西方落下,遥遥相望,故称望日。

初一是死魄,初二旁死魄,初三哉生明,十六始生魄。

月之质为魄。

翌日、诘朝,言皆明日;谷旦、吉旦,悉是良辰。

翌:

明也;诘朝:

平旦也。

《左传》载:

“诘朝相见”。

谷:

善。

《诗经》载:

“谷旦于差”

片晌即谓片时,日曛乃云日暮。

曛:

太阳落山的余光。

畴昔、曩者,俱前日之谓;黎明、昧爽,皆将曙之时。

曙:

天将晓也。

月有三浣:

初旬十日为上浣,中旬十日为中浣,下旬十日为下浣;学足三馀:

夜者日之馀,冬者岁之馀,雨者睛之馀。

三浣:

古代官员每十天发一次傣禄,休息一次,洗衣洗澡,称为一浣。

三余:

汉末董遇好学,对人说“学者当利用三余,夜者日之余,冬者岁之余,雨者晴之余”

以术愚人,曰朝三暮四;为学求益,曰日就月将。

焚膏继晷,日夜辛勤;俾昼作夜,晨昏颠倒。

膏:

灯油。

晷:

日影。

俾:

音比,把。

俾夜作昼:

形容夜以继日地工作。

俾昼作夜:

形容不分昼夜地寻欢作乐。

自愧无成,曰虚延岁月;与人共语,曰少叙寒暄。

暄:

温暖。

指叙说天气寒暖之类的话。

可憎者,人情冷暖;可厌者,世态炎凉。

周末无寒年,因东周之懦弱;秦亡无燠岁,由嬴氏之凶残。

寒年:

寒冷的年份。

燠岁:

暖热的年份。

皆不正常之年景。

泰阶星平曰泰平,时序调和曰玉烛。

泰阶星:

由六颗星组成,古时认为这些星分别代表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庶人。

泰阶星平正,天下就大治,称不泰平,后来写作太平;泰阶星斜则天下大乱。

玉烛:

古人认为烛龙之神主宰四季和白天黑夜,龙衔玉烛则时序调和。

岁歉曰饥馑之岁,年丰曰大有之年。

古不熟为饥,菜不熟为馑。

唐德宗之饥年,醉人为瑞;梁惠王之凶岁,野莩堪怜。

醉人为瑞:

时闹饥荒,无人酿酒。

如果偶尔有人喝醉,大家都认为是祥瑞之兆。

莩:

同殍,音漂,上声。

饿死之人。

另读作浮,一种草。

丰年玉,荒年谷,言人品之可珍;薪如桂,食如玉,言薪米之腾贵。

春祈秋报,农夫之常规;夜寐夙兴,吾人之勤事。

夙:

早。

韶华不再,吾辈须当惜阴;日月其除,志士正宜待旦。

 除:

去。

朝廷

【原文】

王皇为皇,五帝为帝。

以德行仁者王,以力假仁者霸。

天于天下之主,诸侯一国之君。

官天下,乃以位让贤,家天下,是以位传子。

陛下,尊称天子;殿下,尊重宗藩。

皇帝即位曰龙飞,人臣觐君曰虎拜。

皇帝之言,谓之纶音;皇后之命,乃称懿旨。

椒房是皇后所居,枫宸乃人君所莅。

天子尊崇,故称元首;臣邻辅翼,故日股肱。

龙之种,麟之角,俱誉宗藩;君之储,国之贰,首称太子。

帝子爰立青宫,帝印乃是玉玺。

宗室之派,演于天潢;帝胄之谱,名为玉牒。

前星耀彩,共祝太子以千秋;嵩岳效灵,三呼天子以万岁。

神器大宝,皆言帝位;妃嫔媵嫱,总是宫娥。

姜后脱簪而待罪,世称哲后;马后练服以鸣俭,共仰贤妃。

唐放勋德配昊天,遂动华封之三祝;汉太子恩覃少海,乃兴乐府之四歌。

 

【注释】

王皇为皇,五帝为帝。

三皇:

指天皇,地皇,人皇。

五帝:

有多种说法,一般指伏羲,神农,黄帝,尧,舜。

以德行仁者王,以力假仁者霸。

力:

武力。

假:

代理,非正式。

天子天下之主,诸侯一国之君。

诸侯:

周代天下分为许多小诸侯国,国君称为诸侯。

诸侯有公、侯、伯、子、男等。

官天下,乃以位让贤;家天下,是以位传子。

尧、舜时实行禅让制,由贤人继承君位,到禹时君位传给了儿子。

据《湘山野录》载:

宋真宗问李仲容“何谓官家?

”李仲容答“五帝时是官天下,三王时家天下,兼有五帝三皇之德,故称为官家”

陛下,尊称天子;殿下,尊重宗藩。

宗藩:

指与天子同姓的诸侯。

皇帝即位曰龙飞,人臣觐君曰虎拜。

觐:

拜见。

皇帝之言,谓之纶音;皇后之命,乃称懿旨。

纶音:

《礼记》“王言如丝,其出如纶。

王言如纶,其出如脖(左换纟)。

椒房是皇后所居,枫宸乃人君所莅。

汉代后宫墙上多以椒涂墙,用以取暖避恶气,故后宫称椒房;在帝王殿前多种植枫树,故帝王所居之处称为枫宸。

天子尊崇,故称元首;臣邻辅翼,故日股肱。

元首:

头脑。

股肱:

大腿和胳膊。

龙之种,麟之角,俱誉宗藩;君之储,国之贰,皆称太子。

帝子爰立青宫,帝印乃是玉玺。

爰:

曰,称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