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化学 考点汇总 考点8 电化学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3181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4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高考化学 考点汇总 考点8 电化学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新课标高考化学 考点汇总 考点8 电化学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新课标高考化学 考点汇总 考点8 电化学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新课标高考化学 考点汇总 考点8 电化学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新课标高考化学 考点汇总 考点8 电化学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新课标高考化学 考点汇总 考点8 电化学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新课标高考化学 考点汇总 考点8 电化学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新课标高考化学 考点汇总 考点8 电化学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新课标高考化学 考点汇总 考点8 电化学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新课标高考化学 考点汇总 考点8 电化学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新课标高考化学 考点汇总 考点8 电化学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新课标高考化学 考点汇总 考点8 电化学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新课标高考化学 考点汇总 考点8 电化学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新课标高考化学 考点汇总 考点8 电化学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新课标高考化学 考点汇总 考点8 电化学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新课标高考化学 考点汇总 考点8 电化学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新课标高考化学 考点汇总 考点8 电化学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新课标高考化学 考点汇总 考点8 电化学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新课标高考化学 考点汇总 考点8 电化学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新课标高考化学 考点汇总 考点8 电化学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高考化学 考点汇总 考点8 电化学Word下载.docx

《新课标高考化学 考点汇总 考点8 电化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高考化学 考点汇总 考点8 电化学Word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标高考化学 考点汇总 考点8 电化学Word下载.docx

(1)书写电极反应式时应看清充放电的方向,同时注意元素价态的变化。

(2)结合装置,正确判断电极情况。

(3)熟练掌握蓄电池工作原理。

【规范解答】选C。

选项A:

K闭合时Ⅰ为原电池,Ⅱ为电解池,Ⅱ中发生充电反应,d电极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其反应式为PbSO4+2H2O-2e-====PbO2+4H++SO42-所以A正确。

选项B:

在上述总反应式中,得失电子总数为2e-,当电路中转移0.2mol电子时,可以计算出Ⅰ中消耗的硫酸的量为0.2mol,所以B项正确。

选项C:

K闭合时d是阳极,阴离子向阳极移动,所以C项错误。

选项D:

K闭合一段时间,也就是充电一段时间后Ⅱ可以作为原电池,由于c表面生成Pb,放电时作电源的负极,d表面生成PbO2,作电源的正极,所以D项正确。

3.(双选)(2010·

广东高考·

T23·

6分)铜锌原电池(如图)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为:

Zn-2e-=Zn2+

B电池反应为:

Zn+Cu2+====Zn2++Cu

C在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D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电化学,属于电化学中的基础试题。

本题是由课本中的课后习题改编而成,说明课后习题的重要性,源于课本且新于课本,因此考查同学们学习过程中是否具备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勇于创新的精神,既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又属于能力的考查。

【思路点拨】

先由图示条件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再结合原电池原理及原电池的有关性质进行判断

【规范解答】选B、C。

Zn是原电池的负极,故A错;

原电池总反应与没有形成原电池时的氧化还原反应相同,故B正确;

根据闭合回路的电流方向,在外电路中,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因电子流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即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故C正确;

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故D错。

4.(2010·

安徽高考·

T8·

6分)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A.量取15.00mLNaOH溶液B.定容

C.电解制Cl2、H2D.高温煅烧石灰石

【命题立意】本题以教材实验为依托,考查了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原理及常规仪器的使用方法。

【思路点拨】根据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实验操作知识进行判断分析。

【规范解答】选A。

B项,胶头滴管的尖嘴部分不能伸入到容量瓶内;

C项,铜电极应为电解池的阴极才能电解产生出氯气和氢气;

D项,坩埚不能带盖密闭加热。

5.(2010·

6分)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s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

递H+,其基本结构见下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

2H2+O2====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通过外电路从b极流向a极

B.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O2+2H2O+4e-====4OH--

C.每转移0.1mol电子,消耗1.12L的H2

D.H+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包括电子的流向、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离子移动方向及电极产物“量”的计算。

【思路点拨】注意审题,电解质是固体,在正极参加电极反应的是H+而不是H2O。

【规范解答】选D。

由电极反应式可知,氢气通入的一极为负极,氧气通入的一极为正极,故a为负极、b为正极,电子应该是通过外电路由a极流向b极,A错;

B项,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B错;

C项,没有注明此时是否处于标准状况下,故无法计算气体的体积,C错。

【类题拓展】

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从较活泼金属(负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较不活泼的金属(正极),在溶液中靠自由离子的定向移动导电。

2.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①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作电极(或一种是非金属或金属氧化物),②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③两极用导线相连或接触形成闭合电路,④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3.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负极:

为较活泼金属,电极本身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是电子流出的一极。

正极:

为较不活泼金属、非金属单质或金属氧化物,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或金属氧化物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是电子流入的一极。

4.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技巧

(1)根据给出的化学方程式或题意,确定原电池的正、负极,弄清正、负极上发生的反应的具体物质。

(2)弱电解质、气体、难溶物均用化学式表示,其余均以离子符号表示

(3)注意电解质溶液的成分,对正、负极反应产物的影响,正、负极产物可根据题意或化学方程式加以确定。

(4)写电极反应式时,要遵循质量守恒、元素守恒定律,必要时,可在电极反应式的一端添加H+或OH-或H2O,将两个电极反应式合并,就可得到电池总反应式。

6.(双选)(2010·

江苏高考·

4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减小,正极质量增加

B.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

C.一定条件下,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并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D.相同条件下,溶液中的Fe3+、Cu2+、Zn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命题立意】本题以铅蓄电池为背景考查放电过程中电极质量的变化,以

C(s)+CO2(g)=2CO(g)为例考查了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涉及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

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氧化性的比较。

1.

2.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注意依据△G=△H-T△S进行分析。

【规范解答】选AC。

A项,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反应为Pb+SO42--2e-====PbSO4,Pb变成PbSO4电极质量增加,A项错;

B项,反应C(s)+CO2(g)====2CO(g)的△S>

0,常温下-T△S<

0△G=△H-T△S,所以反应不能自发进行△G>

0的原因是△H>

0,B项正确;

C项,催化剂不能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C项错;

D项,Fe3+能将Cu氧化为Cu2+,氧化性Fe3+>

Cu2+,又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知,氧化性Cu2+>

Zn2+,D项正确。

7.(双选)(2010·

海南高考·

T9·

4分)利用电解法可将含有Fe、Zn、Ag、Pt等杂质的粗铜提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解时以精铜作阳极

B.电解时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C.粗铜连接电源负极,其电极反应是Cu-2e—====Cu2+

D.电解后,电解槽底部会形成含少量Ag、Pt等金属的阳极泥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电解池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理解工业精炼铜的原理方法。

【思路点拨】电解精炼金属的过程:

电源正极

阳极

粗金属

溶解,氧化反应

金属离子得到电子,

还原反应

纯金属

电源负极

阴极

【规范解答】选B、D。

电解法精炼金属铜时,粗铜作阳极,失去电子逐渐溶解,Cu2+得到电子后析出,附着在阴极上,故精铜作阴极;

在电解池中,阴极接电源的负极,发生还原反应,阳极接电源的正极,发生氧化反应,A、C错误,B正确;

越活泼的金属越易失去电子,故比铜活泼的Fe、Zn先失去电子,变成Fe2+、Zn2+进入溶液,然后是铜失去电子,变成Cu2+进入溶液,因Ag、Pt等金属不如铜活泼,故在铜溶解后便沉淀在阳极底部成为阳极泥,D正确。

【类题拓展】电解原理的另一应用是电镀,其原理为:

8.(2010·

4分)如图是一种航天器能量储存系统原理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系统中只存在3种形式的能量转化

B.装置Y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O2+2H2O+4e—====4OH—

C.装置X能实现燃料电池的燃料和氧化剂再生

D.装置X、Y形成的子系统能实现物质的零排放,并能实现化学能与电能间的完全转化

【命题立意】本题以一种航天器能量储存系统为背景,考查能量转化及原电池、电解池相关原理。

注意能量转化的损耗,体现化学的真实性。

【思路点拨】注意从电解池和原电池有关原理分析系统中物质的转化、书写电极反应式,结合流程图、电化学原理分析系统中的能量转化,注意能量转化的损耗。

A项,该系统有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太阳能转化为机械能多种能量转化形式,A项错;

B项,装置Y为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应是H2反应,B项错;

C项,装置X为电解池,其作用是将水转化为燃料(氢气)和氧化剂(氧气),C项正确;

D项,化学能与电能间不可能完全转化,D项错。

原电池

电解池

能量转化

化学能→电能

电能→化学能

两极反应

正极(还原反应)

阳极(氧化反应)

负极(氧化反应)

阴极(还原反应)

9.(2010·

T17·

8分)下表列出了3种燃煤烟气脱硫方法的原理。

方法Ⅰ

用氨水将SO2转化为NH4HSO3,再氧化成(NH4)2SO4

方法Ⅱ

用生物质热解气(主要成分CO、CH4、H2)将SO2在高温下还原为单质硫

方法Ⅲ

用Na2SO3溶液吸收SO2,再经电解转化为H2SO4

(1)方法Ⅰ中氨水吸收燃煤烟气中SO2的化学反应为

2NH3+SO2+H2O====(NH4)2SO3

(NH4)2SO3+SO2+H2O====2NH4HSO3

能提高燃煤烟气中SO2去除率的措施有(填字母)。

A.增大氨水浓度B.升高反应温度

C.使燃煤烟气与氨水充分接触D.通入空气使HSO—3转化为SO2—4

采用方法Ⅰ脱硫,并不需要预先除去燃煤烟气中大量的CO2,原因是(用

离子方程式表示)。

(2)方法Ⅱ主要发生了下列反应:

2CO(g)+SO2(g)====S(g)+2CO2(g)ΔH=8.0kJ·

mol-1

2H2(g)+SO2(g)====S(g)+2H2O(g)ΔH=90.4kJ·

2CO(g)+O2(g)====2CO2(g)ΔH=-566.0kJ·

2H2(g)+O2(g)====2H2O(g)ΔH=-483.6kJ·

S(g)与O2(g)反应生成SO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方法Ⅲ中用惰性电极电解NaHSO3溶液的装置如图所示。

阳极区放出的气体的成分为。

(填化学式)

【命题立意】本题以燃煤烟气中SO2的处理为背景考查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思路点拨】从具体的背景中抽出化学问题,应用所学知识予以解决。

【规范解答】

(1)增大氨水浓度、使燃煤烟气与氨水充分接触可以吸收更多的SO2,

提高SO2去除率,A和C正确;

B项,升高温度将导致SO2在氨水中溶解度减小,

不利于SO2吸收,B项错;

D项,HSO—3转化为SO2—4,导致溶液酸性增强,不利于SO2

吸收,D项错。

SO2可与HCO—3反应生成CO2,所以不需要去除CO2。

(2)用2H2(g)+SO2(g)=S(g)+2H2O(g)ΔH=90.4kJ·

mol-1减去2H2(g)+O2(g)====

2H2O(g)ΔH=-483.6kJ·

mol-1后变形可得所求热化学方程式。

(3)HSO—3被氧化为SO2—4,溶液酸性增强HSO—3与H+反应生成SO2,同时部分OH—被氧

化产生氧气。

答案:

(1)A、CHCO—3+SO2====CO2+HSO—3

(2)S(g)+O2(g)=SO2(g)ΔH=-573.6kJ·

(3)O2、SO2

10.(2010·

山东高考·

T29·

12分)对金属制品进行抗腐蚀处理,可延长其使用寿命。

(1)以下为铝材表面处理的一种方法:

①碱洗的目的是除去铝材表面的自然氧化膜,碱洗时常有气泡冒出,原因是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为将碱洗槽液中铝以沉淀形式回收,最好向槽液中加入下列试剂中的_______________。

a.NH3b.CO2c.NaOHd.HNO3

②以铝材为阳极,在H2SO4溶液中电解,铝材表面形成氧化膜,阳极电极反应为_________。

取少量废电解液,加入NaHCO3溶液后产生气泡和白色沉淀,产生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镀铜可防止铁制品腐蚀,电镀时用铜而不用石墨作阳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如图装置,可以模拟铁的电化学防护。

若X为碳棒,为减缓铁的腐蚀,开关K应置于______处。

若X为锌,开关K置于M处,该电化学防护法称为_______。

【命题意图】考查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盐类水解、电镀及金属防腐的方法。

【思路点拨】Al(OH)3不溶于弱酸,也不溶于弱碱,但是碳酸的酸性强于偏铝酸,故NaAlO2溶液中通入CO2会有白色沉淀Al(OH)3生成;

一种离子的水解程度不大,一般不会产生气体或沉淀,当两种离子相互促进水解时,往往容易产生气体或沉淀。

(1)①冒气泡的原因是Al与NaOH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Al+2OH-+2H2O====2AlO2-+3H2↑;

使AlO2-生成沉淀,最好是通入CO2,若加HNO3溶液,沉淀容易溶解。

②阳极是Al发生氧化反应,要生成氧化膜,还必须有H2O参加,故电极反应式为:

2Al+3H2O-6e-====Al2O3+6H+;

加入NaHCO3溶液后产生气泡和白色沉淀,是由于废电解液中含有Al3+和HCO3-相互促进水解。

(2)电镀时,阳极Cu可以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u2+,以补充Cu2+。

(3)铁被保护,可以是作原电池的正极,或者电解池的阴极,故若X为碳棒,开关K应置于N处,Fe作阴极受到保护;

若X为锌,开关K置于M处,铁是作正极,锌作负极,称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答案:

(1)①2Al+2OH-+2H2O====2AlO2-+3H2↑b

②2Al+3H2O-6e-====Al2O3+6H+因为Al3+和HCO3-相互促进水解:

Al3++3HCO3-====Al(OH)3↓+3CO2↑

(2)阳极Cu可以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u2+

(3)N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1.电镀:

待镀金属制品作阴极,镀层金属作阳极,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溶液作电镀液,阳极反应:

M–ne-=Mn+(进入溶液),阴极反应Mn++ne-=M(在镀件上沉积金属)。

2.电解精炼铜:

以粗铜为阳极,精铜为阴极,含铜离子的溶液作电解质溶液。

电解时发生如下反应:

阳极(粗铜):

Cu-2e-=Cu2+;

阴极(纯铜):

Cu2++2e-=Cu。

3.电冶金:

Na、Mg、Al的制取,如,电解熔融NaCl制金属钠:

2NaCl(熔融)=2Na+Cl2↑。

4.金属腐蚀的快慢:

在相同的电解质溶液中,金属腐蚀的快慢一般为:

电解池的阳极>

原电池负极>

化学腐蚀>

电解池阴极、原电池正极。

5.金属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比较:

电化学腐蚀(吸氧腐蚀)

化学腐蚀

条件

不纯金属或合金与电解质

溶液接触构成微小原电池

金属跟接触物质(多为非电解质)

直接反应

现象

有微弱电流产生

无电流产生

结果

活泼金属被腐蚀

较不活泼金属得到保护

各种金属都有可能被腐蚀

实例

2Fe-4e-=2Fe2+

O2+2H2O+4e-=4OH-

2Fe+3Cl2=2FeCl3(某些工厂)

本质

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被氧化而损耗

联系

两种腐蚀同时发生,但电化学腐蚀较化学腐蚀普遍,钢铁以吸氧腐蚀常见

金属的防护

①改变金属内部结构,如制成不锈钢;

②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如电镀、涂油、喷漆、搪瓷、镀氧化膜(致密),目的使金属制品与周围物质隔开;

③电化学保护法(被保护金属作为原电池的正极或电解池的阴极)

11.(2010·

新课标全国卷·

T12·

6分)根据图示,可判断出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2Ag(s)+Cd2+(aq)====2Ag+(s)+Cd(s)

B.Co2+(aq)+Cd(s)====Co(s)+Cd2+(aq)

C.2Ag+(aq)+Cd(s)====2Ag(s)+Cd2+(aq)

D.2Ag+(aq)+Co(s)====2Ag(s)+Co2+(aq)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原电池的有关知识。

【思路点拨】构成原电池时,必须存在一个能够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第一个原电池装置中,Cd作负极,Co作正极,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是Co2+(aq)+Cd(s)=Co(s)+Cd2+(aq);

第二个原电池装置中,Co作负极,Ag作正极,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是2Ag+(aq)+Co(s)=2Ag(s)+Co2+(aq)。

由以上两个方程式相加可得2Ag+(aq)+Cd(s)=2Ag(s)+Cd2+(aq),因此B、C、D都正确,Cd2+不能氧化Ag,所以A不正确,故本题选A。

12.(2010·

T28·

14分)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2)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

(3)实验室中现有Na2SO4、MgSO4、Ag2SO4、K2SO4等4种溶液,可与上述实验中CuSO4溶液起相似作用的是;

(4)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的速率,还可采取的措施有(答两种);

(5)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

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

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

体积

实验

混合

溶液

A

B

C

D

E

F

4mol·

L-1H2SO4溶液/mL

30

V1

V2

V3

V4

V5

饱和CuSO4

溶液/mL

0.5

2.5

5

V6

20

H2O/mL

V7

V8

V9

V10

10

①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

V1=,V6=,V9=。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实验A的金属是呈色,实验E中的金属呈色;

③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

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

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

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原电池及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思路点拨】构成原电池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规范解答】⑵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Zn+CuSO4====ZnSO4+Cu,置换出来的铜作为正极和锌构成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

⑶加入Ag2SO4溶液时发生反应Zn+Ag2SO4====ZnSO4+2Ag,置换出来的Ag作为正极和锌构成原电池也能加快反应速率。

⑸①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需确保硫酸的浓度相等、加入的锌粒相同,因此加入的硫酸必须一样多,故V1=V2=V3=V4=V5=30mL;

加入的饱和CuSO4溶液和水的体积之和也必须一样大,由F组可知二者体积之和应为20mL,故V6=10,V9=17.5。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实验A的金属只有Zn呈灰黑色,实验E中的金属是Cu呈暗红色;

③加入较多的CuSO4后,生成的单质Cu会沉积在Zn的表面,降低了Zn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了反应速率。

【答案】

⑴Zn+CuSO4=ZnSO4+CuZn+H2SO4=ZnSO4+H2↑

⑵CuSO4与Zn反应产生的Cu与Zn形成Cu/Zn原电池,加快了氢气产生的速率

⑶Ag2SO4

⑷升高反应温度、适当增加硫酸的浓度、增加锌粒的比表面积等(答两种)

⑸①301017.5②灰黑暗红

③加入一定量的CuSO4后,生成的单质Cu会沉积在Zn的表面,降低了Zn与溶液的接触面积

13.(2010·

天津高考·

T2·

6分)化学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作用

B.可以用Si3N4、Al2O3制作高温结构陶瓷制品

C.在入海口的钢铁闸门上装一定数量的铜块可防止闸门被腐蚀

D.禁止使用四乙基铅作汽油抗爆震剂,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命题立意】考查化学与STES。

化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热点问题、食品、医药、能源、环保、化工生产、高新产品等方面的内容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

【思路点拨】在平时的学习中多了解些化学常识知识。

阿司匹林是常用的解热阵痛药,这是生活常识,故A项正确;

Si3N4、Al2O3是常用的高温结构陶瓷,故B项正确;

铜和铁组成的原电池,铁作负极被腐蚀,故C项错误;

铅是一种重要的污染物,故D项正确。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1)金属腐蚀快慢的判断:

①与构成原电池的材料有关,若两极材料的活泼性相差越大,两极间的电动势越大,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越快,活泼金属被腐蚀的速率就越快。

②与金属所接触的电解质强弱有关,活泼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腐蚀快于在非电解质溶液中的腐蚀,活泼金属在强电解质溶液中的腐蚀快于在弱电解质溶液中的腐蚀。

③一般而言,电解原理引起的腐蚀>

原电池原理引起的腐蚀>

有防护措施的防护。

(2)金属防护的方法:

①改变金属内部的组成结构,将金属制成合金,增强抗腐蚀能力。

②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使金属和周围物质隔离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