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圈优先模式拍摄技巧.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3278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圈优先模式拍摄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光圈优先模式拍摄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光圈优先模式拍摄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光圈优先模式拍摄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光圈优先模式拍摄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光圈优先模式拍摄技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光圈优先模式拍摄技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光圈优先模式拍摄技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光圈优先模式拍摄技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光圈优先模式拍摄技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光圈优先模式拍摄技巧.docx

《光圈优先模式拍摄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圈优先模式拍摄技巧.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光圈优先模式拍摄技巧.docx

光圈优先模式拍摄技巧

光圈优先模式拍摄技巧

在使用“基本拍摄区”的模式时,拍摄参数由相机自动设置,拍出的照片往往也不错。

但如果拍摄者已经习惯这样的拍摄方式,也许会想让照片更能反映出自己的创作意图。

这时应当尝试使用以光圈值(F值)为基准进行设置的“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模式。

这一章节将会讲解不同光圈值会给照片带来怎样的改变。

如果想让自己的摄影水平更上一层楼,那么学会在这个模式下使用好各种光圈值堪称是一条捷径。

(图1)

了解光圈优先自动曝光的基础知识

控制照片的表现,基础就是控制照片的曝光。

曝光是由光圈值、快门速度和ISO感光度这三者决定的。

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是以这三者中的“光圈值”为基准来决定曝光的拍摄模式。

如下图所示,光圈值(F值)越小,光圈开得越大,景深(合焦范围)越小,反之光圈收得越小景深则越大。

在使用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时,拍摄者不管选择怎样的光圈值,快门速度都会自动做出调整,以得到同样恰当曝光。

在这里推荐那些想要突破程序自动曝光(ISO自动)拍出更优秀照片的用户,利用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模式拍摄。

使用程序自动曝光模式时(设置为ISO自动),相机会自动决定曝光三要素。

而使用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时,拍摄者必须有意识地考虑自己想要如何展现被摄体,因此有利于拍摄水平的提高。

光圈优先自动曝光(ISO自动)只要设置好光圈值,相机就会自动设置合适的快门速度和ISO感光度的组合,所以使用该模式并不困难。

理解了光圈、曝光和景深的关系,大家就会发现这是一种很方便的拍摄模式,能让人简单地拍出符合自己创作意图的照片。

只要把模式转盘转到创意拍摄区的Av档,就能使用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拍摄。

使用F标识的光圈值来调节看起来合焦的范围,而曝光补偿可以调节照片亮度。

建议先把ISO感光度设置为自动,观察不同光圈值的拍摄效果。

什么是光圈值?

(图2)

Av是英文Aperturevalue的缩写,意思是光圈的开口大小。

镜头内部有多枚叶片组成的光圈,这些光圈叶片开得越大就越能够让更多光线进入镜头,而收缩光圈叶片进光量就会减少。

光圈值是表现光圈收缩程度的单位,用F××来表示。

焦距除以镜头光圈直径得到的就是光圈值。

而镜头光圈开放到最大时的值被称为最小光圈值(即最大光圈)。

什么是景深?

景深是指合焦位置前后看起来清晰的范围,在针对被摄体同一位置对焦时,光圈开得越大,景深就会越小,合焦位置的前后会有大幅的虚化效果。

而当光圈收缩得较小时,景深就会变大,看起来合焦的范围也会更广。

(图3)

(图4)

EOS60D/EF50mmf/1.4USM/焦距:

50mm/光圈优先自动曝光(F1.4,1/2000秒)/曝光补偿:

+0.7EV/ISO100/白平衡:

自动/照片风格:

人像

在自己选定光圈值后我们可以按下景深预示按钮查看实际景深的情况,同时相机可以自动为你计算准确曝光量所要的快门速度,在拍摄后你可以根据拍摄照片的实际效果进行曝光补偿或者减弱,这就是光圈优先模式的基本拍摄方法之一。

 

根据不同被摄体选择“典型光圈值”

如前所述,光圈变化带来的景深变化和照片的表现关系密切。

如果使用F1.4拍摄,除了被摄体合焦的一部分之外,其他部分都会被虚化,因此适用于拍摄人像特写这样重视感觉表达的作品。

相反,如果把光圈收缩到F16或者F22,则更适合需要整个画面都清晰的风光摄影。

此外,光圈值不同,镜头分辨力也会发生变化,这是由镜头的设计特性决定的。

如果能够理解光圈值给图像表现带来的变化,就能够根据被摄体选择恰当的光圈值。

下面是常用“典型光圈值”的介绍。

建议大家记住这些主要光圈值的特点,有意识地灵活运用。

F1.4、F1.8光圈很大,可以在昏暗场所使用以得到更高快门速度和更低的ISO感光度。

小景深能带来大幅虚化。

使用最大光圈灵活运用

EF50mmf/1.4USM的虚化

在镜头焦距不变的情况下,最大光圈越大(最小光圈值越小),景深就变得越小。

图例使用F1.4镜头的最大光圈拍摄。

针对右眼的睫毛对焦,利用了强烈的虚化效果,让人印象深刻。

明亮的大光圈能让更多光线进入镜头,因此在昏暗的室内也能以较高快门速度拍摄。

正如图例所示,这是在柔和的室内光线中抓拍让人印象深刻瞬间的恰当光圈值。

拍摄数据

(图5)

EOS60D/EF50mmf/1.4USM/焦距:

50mm/光圈优先自动曝光(F1.4,1/125秒)/ISO100/白平衡:

阴影

拍摄的进阶要点不同合焦位置能够改变照片印象

合焦位置:

前景的花朵(照片的主题是花)

(图6)

合焦位置:

后景的人物(照片的主题是人物)

(图7)

对何处合焦是照片的重要要素。

如图例所示,即使构图不变,对前景的花朵对焦和对后景的人物对焦所表现出的内容完全不同。

如果要有意识地针对某处合焦,可以使用对焦锁定功能,先让被摄体合焦,保持半按快门按钮的状态调整构图,然后完全按下快门按钮完成拍摄。

操作方法选择自动对焦点,让被摄体切实合焦

当景深较小时,要正确合焦较为困难。

即使使用对焦锁定拍摄也容易脱焦,因此应当预先选择位于想要合焦的位置的自动对焦点。

采用自动对焦点选择按钮1多功能控制钮2的操作即可迅速选择自动对焦点。

被选择的对焦点除了会在取景器内显示出来以外,机顶液晶显示屏3上也会有显示。

F2、F2.8

在使用大光圈远摄变焦镜头时,可以用这样的光圈值灵活虚化背景进行拍摄。

明亮的大光圈能让快门速度提高,定格下快速运动被摄体的瞬间。

拍摄女性人像时重要的就是将人物的表情拍得明快而突出。

所以要将光圈开大,并让背景尽可能简单。

图例使用EF70-200mmf/2.8LISIIUSM远摄变焦镜头拍摄,光圈值为F2.8。

这样能够让背景柔和虚化,使人物更加突出。

这时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能让模特的脸部过暗,要根据需要设置曝光补偿,如果肌肤显得明亮,那么整张照片给人的印象就会加分。

(图8)

拍摄数据

EOS60D/EF70-200mmf/2.8LISIIUSM/焦距:

75mm/光圈优先自动曝光(F2.8,1/250秒)/曝光补偿:

+1.7EV/ISO100/白平衡:

日光

拍摄的进阶要点使用曝光补偿可以微调图像亮度

(图9)-0.7EV

(图10)无补偿

(图11)+0.7EV

有时候拍摄者往往不想采用相机自动测光得到的曝光,而是根据自己的想法有意识地修正曝光。

这时可以使用以0.3EV为步进调节曝光的曝光补偿功能来调整画面亮度。

旋转速控转盘就能设置曝光补偿。

操作方法使用自动包围曝光功能一次拍摄多张不同曝光的照片自动包围曝光功能可以让相机自动改变亮度拍摄3张不同曝光的照片。

只要设置好自动包围曝光量,相机就能分别拍摄标准曝光、负曝光补偿和正曝光补偿3张照片(根据驱动模式不同,既可以按下3次快门按钮分别拍摄,也可以按一次快门按钮连拍3张)。

从菜单的项目中选择[曝光补偿/AEB],使用主拨盘决定自动包围曝光量。

还可以使用多功能控制钮更改基准曝光。

F4、F5.6

这是一般标准变焦镜头的最大光圈。

在广角区域,整个画面基本清晰,看起来好像都合焦了。

而在远摄区域,也能使用该光圈值灵活虚化背景。

在使用F4这个光圈值时,根据焦距和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既有可能拍摄出虚化效果,也可以让主被摄体整体合焦。

将被摄体置于景深范围之内,能在表现出其质感的同时实现背景虚化,拍出立体的静物照片。

图例是利用远摄焦段针对“Canon”标志对焦进行拍摄。

既表现出了经典相机的金属和皮革的质感,也让背景逐渐虚化,展现出了立体感。

(图12)

 

拍摄数据

EOS60D/EF70-200mmf/2.8LISIIUSM/焦距:

123mm/光圈优先自动曝光(F4,1/160秒)/曝光补偿:

+0.7EV/ISO100/白平衡:

自动

拍摄的进阶要点利用实时显示拍摄的网格线进行构图

 

(图13)构图不协调的例子

(图14)构图协调的例子

构图的好坏是决定照片优劣的基本,特别是在拍摄静物或风景的时候更是如此。

拍摄时不能仅把要拍摄的物体放在画面中心,而应该把主被摄体置于整个画面中显得稳定的位置。

如果在实时显示拍摄时使用网格线,那么把被摄体放在“网格线1”中线的交点位置就容易取得均衡构图。

在拍摄图例时,改变了海平面和船在画面中的位置,展现了天空的广阔和大海的稳定感。

(图15)(图16)(图17)

操作方法利用景深预览按钮确认景深大小一般来说,取景器内的显示画面并不会反映出所设光圈值相应的景深大小。

但只要按下景深预览按钮1,就能在拍摄之前确认实际的景深。

用户不仅可以观察取景器确认景深,还可以通过实时显示拍摄画面确认景深。

由于在显示整个画面2的状态下难以确认景深差异带来的不同虚化程度,所以应当放大显示3进行微调。

用F8和恰当白平衡再现富有感情的黄昏景色

使用易实现较高分辨力的光圈值灵活运用EF24-105mmf/4LISUSM

每一款镜头都有一个分辨力最高的光圈值。

多数镜头在F8-11时分辨力达到最高。

特别是在拍摄风光时,画面四角也需要很高的分辨力,因此推荐使用F8-11进行拍摄。

在拍摄图例时,因为场景昏暗且是手持相机拍摄,所以在分辨力较高的光圈值中选择了较为明亮的F8。

为了真实再现接近肉眼所见的傍晚天空色调,将白平衡设置为“日光”,使图像色彩让人印象深刻。

(图18)

拍摄数据

EOS60D/EF24-105mmf/4LISUSM/焦距:

24mm/光圈优先自动曝光(F8,1/30秒)/曝光补偿:

+1.3EV/ISO100/白平衡:

日光

拍摄的进阶要点如何理解白平衡

(图19)

光是有色彩的。

晴天的光线是作为基准的白色。

如果现场光比晴天的光色温低,那么照片会带有红色调,比它高则带有蓝色调。

在拍摄时,为了抑制光线的影响,使得在非晴天光线下也能够将白色物体拍成白色,相机会调节图像的色调,这种功能被称为白平衡。

此外,在拍摄类似本页图例的照片时,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原理,故意不将色温设置为适当值,起到强调色彩的作用。

操作方法在实时显示拍摄画面上确认白平衡的设置效果

(图20)(图21)(图22)

选择合适的白平衡需要一定程度的知识和经验。

基本上使用自动白平衡就能满足几乎所有场合的需要,但如果想要自行调节,则可以使用实时显示拍摄一边在液晶监视器上预览拍摄效果一边选择白平衡。

使用方法是首先让相机显示实时显示拍摄画面,按下速控按钮1显示可设定的功能,再使用多功能控制钮选定白平衡2,通过旋转主拨盘3改变白平衡并确认效果。

 

如何匹配在各种动作下的快门速度

通常来讲,快门速度因为两个不同的原因而变得非常重要。

第一种情况是当光线已经弱到让画面中物体无法正常曝光了,于是你被迫使用在不发生模糊的前提下的最慢快门速度。

第二种情况是当某些时候需要用动感的模糊来帮助画面表达你的拍摄意图时,但是对这种视觉效果的预测非常困难。

这两种情况都需要的良好的判断力和经验,但在第一种情况下,你的工作目的比较明确,精确地将画面及录。

而第二个更具有变化性,涉及到不同的人喜欢到的不同的模糊程度

您将需要

1.将相机设置成快门优先或手动模式

2.如果你想要运动模糊而背景清晰,还需要一只三脚架。

3.在明亮的光线下拍摄慢动作的话,需要一个ND镜(见下文)

(图1)

1/600秒,确保能清晰表现马蹄,光圈f8,200mm焦距镜头。

在这样的场景时间就是一切:

所有四个蹄子离地,藏族骑手的手离布近在咫尺。

有这么重要吗?

控制快门速度有两个效果:

一是控制曝光,二是使运动画面变得清楚或模糊。

这对于你们来讲已经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

相机已经能够自动曝光了,我们可以忽略第一个问题,但相机并不能自动测算快门速度,这就需要我们来根据实际情况而变。

在有充足的光照的场景下,如果运动不将是画面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情况下,快门速度决定不再那么重要。

肖像照或在明亮阳光下的风景照,也不太可能需要考虑快门速度。

然而光线少的时候,静态的场景下,一个运动的主体作为画面主要元素时,(如体育摄影)使用什么速度拍摄就极为重要的问题了。

第一个想法在捕捉运动画面时,使用尽可能慢的快门,同时要将物体拍摄清晰

为什么要尽可能慢?

由于有其他因素共同决定曝光。

如果你还记得在本系列教程的第一课中讲到的三角曝光,就是所谓的快门,光圈和iso这三个数值控制曝光,但它也分别会带来不同的效果影响。

参看下图:

(图2)

如果你想要的很好景深,那么高速快门意味着你不能将光圈控制的如你想象的那么小。

例如说,光照条件满足1/250秒,f8和ISO200时,你对一个移动的物体进行拍摄。

1/250秒已经能拍摄清晰的运动画面。

如果是1/500秒会矫枉过正,光圈不得不牺牲到ƒ5.6......除非你设置ISO400,但是这样做,会多出额外的噪点。

这就是为什么了解快门的作用那么重要了。

能熟练掌握的方式只有不断实践和积累经验。

最好你在平时可以多做些实验。

将镜头对准一些移动的物体,如交通工具或者或跑步跳跃的人。

非常重要的是掌握物体从进入画面到画面中心有多快,需要多长时间。

看看下面的图示:

(图3)(图4)

左侧与右侧的自行车的对比图相差一倍大小,可能是因为自行车远离相机或因为您使用了不同的焦距。

在任何情况下,左边的动作比右边的快一倍。

这样的话,我们拍摄左边的画面要比右边画面快门快一倍。

即使自行车是以对角线方式骑过来也是一样:

左边比右边快一倍速度。

但还有另一种方式,就是平移。

在这样的情况下,它来得自然,你会发现这样去跟随它摆动镜头很简单。

像这样……

(图6)

这张照片的快门速度为1/125秒,当然平移的好处是把运动中的背景变模糊,将人物主体脱离了出来。

这并不适用于车轮和踏板,因为这两个东西在旋转,并不是平移。

想拍摄这样的照片,可以遵循以下的表格:

(图5-1)

以上是一些拍摄移动物体的数值,当然你可以根据我刚才说的稍微增加或减少快门值。

要知道,我写的不是永远正确的,根据不同的情况,会出现不同的变化。

好好练习就好。

有些时候运动还包括我们不愿看见的相机抖动,它会影响整个图像。

我会在后面几周的弱光拍摄和三脚架课程中给出解决方案。

有时我们需要用动感的模糊来帮助画面表达你的拍摄意图或是体现出速度感。

原则上来讲,你的慢速快门出来的动作轨迹应该要明显一些,这样不会被认为是相机抖动引起的。

到底采取多少速度的快门呢?

确切的说,取决于被摄物体,但更取决于你自己的口味。

因为在这个领域没有正确答案,每张照片出来的结果都是不能预料的,可能最好的建议就是尝试不同的速度。

任何长于约1/4秒的快门都会给你一个动作轨迹的结果,如果你使用一秒或更多的快门速度,动作轨迹会很传神,甚至抽象。

一个标准方法是锁定相机在三脚架上,按动快门。

在曝光期间,运动的物体留下了清晰的运动轨迹,而背景清晰无比,如下图:

(图7)

在日本著名的宫岛神社。

相机在三脚架上,1/2秒的速度拍摄到了白色长袍的运动,但寺庙保持异常清晰。

手持式运动模糊照片有些不同,因为连带背景都有运动轨迹。

如果你对移动的主题跟焦追拍,动作轨迹将是线性的,但是故意长时间曝光中挥舞镜头,照片就会变成漩涡状。

至于拍摄结果是否能够被辨认出来,那就是另一码事了。

(图8)

1秒的快门,400mm镜头,拍摄伦敦绅士。

相机在曝光时被故意迅速移动。

技术说明

快门优先模式为我们练习快门速度提供了便利,因为这个模式可以让你只需设置快门速度,而光圈随之变化。

手动模式也可以,但它要求你时刻在取景器中观察光圈的大小。

故意调整至慢快门速度,通常给你带来更小的光圈。

小光圈意味着比较大的景深。

光线充足的情况下追求低速快门,需要将ISO设置到最低。

但即便如此,可能也打不到理想状态。

对应这种情况,你需要一块ND镜。

这种镜片能够减少进光量,使你快门速度降得更慢。

TIPS

•1/500秒在大部分情况下都可以拍摄出清晰的画面。

•故意手持运动模糊时,更长的焦距通常有助于保持背景和基调相一致。

加工技巧

如果不是想避免运动模糊,就有没有特别的加工技巧。

你也可以在后期软件上加入模糊效果。

(例如Photoshop的运动模糊滤镜)

注意:

•不要低估了你所需要的速度。

•对于故意运动模糊来讲,通常的问题是没有足够慢的快门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