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铸铁的组织和几种合金元素的影响.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3363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灰铸铁的组织和几种合金元素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灰铸铁的组织和几种合金元素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灰铸铁的组织和几种合金元素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灰铸铁的组织和几种合金元素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灰铸铁的组织和几种合金元素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灰铸铁的组织和几种合金元素的影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灰铸铁的组织和几种合金元素的影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灰铸铁的组织和几种合金元素的影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灰铸铁的组织和几种合金元素的影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灰铸铁的组织和几种合金元素的影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灰铸铁的组织和几种合金元素的影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灰铸铁的组织和几种合金元素的影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灰铸铁的组织和几种合金元素的影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灰铸铁的组织和几种合金元素的影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灰铸铁的组织和几种合金元素的影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灰铸铁的组织和几种合金元素的影响.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灰铸铁的组织和几种合金元素的影响.docx

《灰铸铁的组织和几种合金元素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灰铸铁的组织和几种合金元素的影响.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灰铸铁的组织和几种合金元素的影响.docx

灰铸铁的组织和几种合金元素的影响

灰铸铁的组织和几种合金元素的影响

过去半个世纪中,灰铸铁的熔炼和孕育处理有了很大的进展,对于铸铁的合金化、生核和凝固以及固态的相变都作了不少研究。

在材料科学日新月异的今天,灰铸铁仍能作为一种结构材料而具有相当的竞争能力,是与这些研究工作分不开的。

目前,许多重要的机器零件,如机床床身、内燃机缸体、缸盖、壳体、歧管、压缩机缸体和液压阀等,都是用灰铸铁制成的。

当然,对灰铸铁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

既要保证强度高,又要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厚、薄截面组织的一致性;还要求铸铁的刚度高(弹性模量大),铸件的尺寸稳定。

  生产高牌号灰铸铁件,进行有效的孕育处理,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正确地确定化学成分,必要时配加少量合金元素,也是不可忽视的条件。

如处理得当,选定化学成分和孕育处理可以有相辅相成的叠加效果。

这里,我们要扼要地讨论有关控制灰铸铁化学成分的一些问题,将不涉及孕育处理。

一.灰铸铁的组织和合金元素的影响

  灰铸铁的强度和综合质量,决定于其最终的显微组织,生产高牌号灰铸铁件,控制其显微组织的目标,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有较多的初生奥氏体枝状晶;

    ◆无游离渗碳体和晶间渗碳体;

    ◆石墨细小而且是A型;

    ◆基体组织95%以上为珠光体,游离铁素体不多于5%;

    ◆珠光体细小。

  上述5项目标中,前3项要在铸铁凝固过程中建立,后2项则要通过控制铸铁的固态转变来达成。

1.铸铁的凝固过程

  要分析铸铁的凝固过程,不能不回顾一下铁-碳合金的相图。

铁-碳合金的相图是双重的,有稳定的铁-石墨系和介稳定的铁-渗碳体系。

制成高性能的灰铁件,当然不希望出现游离的渗碳体,所以要使铸铁按稳定的铁-石墨系凝固。

  图1中简略地表示了铁-碳合金相图的共晶部分,并表示了一些合金元素对铁-石墨系和铁-渗碳体系共晶温度的影响。

图1合金元素对铁-石墨系和铁-渗碳体系平衡共晶温度的影响

  铁-石墨系的共晶温度高于铁-渗碳体系的共晶温度,如果共晶成分的铁水冷却到铁-石墨共晶温度以下,同时又在铁-渗碳体的共晶温度以上,此时,对铁-石墨系而言铁水已经有了过冷度,可以进行石墨加奥氏体(γ)的共晶结晶,对铁-渗碳体系而言,则系统的自由能仍较高,设有进行渗碳体加奥氏体共晶结晶的可能。

这样,得到的是没有游离渗碳体的灰铸铁。

  但是,对于只含碳而不含其他合金元素的铸铁,铁-石墨共晶结晶温度与铁-渗碳体共晶温度之间的间隔只有6℃,要实现上述凝固条件,实际上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铁-碳合金中加入硅,可以使铁-石墨共晶温度与铁-渗碳体共晶温度之间的间隔显著扩大,见图2。

含硅量为2%时,此间隔大于30℃,要制得不含游离渗碳体的铸铁,就非常方便了。

所以,所有的灰铸铁中都含有大量的硅,硅是灰铸铁中必不可少的,极为重要的合金元素。

正因为所有的灰铁中都含有硅,司空见惯,许多人反而不视其为合金元素了。

图2硅对铁碳合金平衡共晶温度的影响

  各种常用的合金元素,对两共晶温度间隔的影响,概略地在图1中表示了。

一些有数据可供参考的合金元素的作用见表1。

    ①对于铁-石墨系共晶成分,将表列数据乘以元素含量的百分数.

    ②在稳定条件下凝固时,固、液界面处合金元素在固相中的含量与其在液相中的含量的比。

    *—尚缺可用的数据。

(1)初生奥氏体析出

  灰铸铁大都是亚共晶铸铁,共凝固过程从自液相中析出初生奥氏体枝晶开始。

即使是共晶成分的铸铁,也会产生一些初生奥氏体,因为诱发共晶反应有赖于石墨的生核,石墨生核又需要一定的过冷度,这就有利于析出初生奥氏体。

  共晶反应前析出的初生奥氏体枝晶的量愈多,铸铁的强度愈高,初生奥氏体枝晶的多少,取决于铸铁的化学成分。

碳含量是决定奥氏体枝晶析出量的主要因素,碳含量比共晶碳含量(4.3%)低得愈多,奥氏体枝晶析出量就愈多。

大多数合金元素,都改变铸铁的共晶碳含量,从而改变初生奥氏体枝晶的析出量。

使铸铁共晶碳含量降低的元素,通常称为石墨化元素;使共晶碳含量提高的元素,称为渗碳体稳定元素。

  硅和磷是作用强的、降低铸铁共晶碳含量的元素,灰铸铁中含有硅和磷时,其共晶碳含量见下式:

  共晶碳含量(%)=4.3%-1/3(%Si+%P)

  一些常用合金元素的影响见表1。

硫降低共晶碳含量的作用大于硅和磷,其在灰铸铁中作用的机制比较复杂,以后会较详细地谈到。

铝降低共晶碳含量的作用也很强,但铝主要用于高铝耐热铸铁,一般灰铸铁中都不含铝。

如果灰铸铁的含碳量不变,加入降低共晶碳含量的合金元素,就会使铸铁的碳当量增高,从而会使初生奥氏体枝晶的析出量较少,共晶凝固的液相较多。

  如果保持灰铸铁的碳当量不变,适当地提高含硅量,降低含碳量(即采用较高的硅碳比),却可以稍稍增加奥氏体枝晶量,同时减少石墨析出量。

这样,就可以相应提高铸铁的强度和弹性模量。

(2)共晶凝固

  随着初生奥氏体枝晶的析出,剩余液相中的碳当量不断提高,到其值达到4.3%时,即发生共晶转变。

  共晶凝固从石墨生核开始。

液相中微细的未熔石墨颗粒和高熔点的非金属夹杂物都可以是石墨结晶的核心。

石墨晶核形成后,很快就生长成片状分枝,邻近石墨的液相中碳含量减少,促使奥氏体在石墨之间析出。

奥氏体析出,又使邻近的液相富碳,促进石墨继续生长。

这样相互促进,并向周围液相不断生长的奥氏体-石墨共生晶粒,我们称之为共晶团。

液相中很多这样的共晶团,各自径向长大,结晶前沿大致接近于球形。

每一个共晶团中的石墨片又都是相互连接的。

  共晶凝固终了时,各共晶团相互间、共晶团与初生奥氏体枝晶。

间互相接触。

共晶团晶界上常聚集有较多的夹杂物,一些元素,(如磷、硫)与铁、碳组成的低熔点共晶体也可能析出于共晶团之间。

有时,由于合金元素的偏析,还可能导致在共晶团之间析出渗碳体,这种渗碳体称之间晶间渗碳体。

  石墨片的形态和尺寸,主要决定于凝固温度,冷却速率和液相中生核的情况。

比较理想的石墨组织是散乱分布的、长度相近的石墨片(即A型石墨)。

如铁水中生核状况良好,在略低于平衡共晶温度的适当过冷度下发生共晶反应,就可得到A型石墨。

如果铁水中的生核条件不好,在比平衡温度低得多的温度下(过冷度大)凝固,则石墨片的长大速率和分枝速率都很高,则得到分布于枝晶间的细小石墨片,通常称之为过冷石墨(D型石墨)。

除在特殊条件下使用的铸铁件外,一般不希望产生这种石墨组织。

  增加共晶团数量(即共晶团尺寸减少),可使铸铁的强度较高,所以也是制造高牌号铸铁的目标。

孕育处理是增加共晶团数的有效方法,但是,许多研究工作表明,一些偏析于液相并使固相线温度降低的合金元素,会阻碍共晶团的长大,从而使铸铁的共晶团数增加。

现已知道,铸铁中加入钼、钒、铬、磷和铋,都可使共晶团数增加。

2.对灰铸铁凝固过程的分析

  对于研究铸铁的凝固过程,冷却曲线是很有价值的。

分析冷却曲线的特点,就可以预测铸铁的组织和性能。

亚共晶灰铸铁的典型凝固冷却曲线如图3所示。

图3亚共晶灰铸铁的典型凝固冷却曲线

  铁水冷却到液相线以下,即有初生奥氏体枝状晶析出,冷却曲线上出现一个小平台。

此后,冷却到铁-石墨共晶温度以下,到达一定的过冷度,就发生共晶反应,即先有石墨生核,然后以此为基础长成共晶团。

共晶反应释放的熔化热,又使过冷的液相温度回升,通常称之为“再辉”。

最后,由于不断经铸型散热,系统的温度下降,在铁-渗碳体共晶温度以上凝固终了。

在此种条件下,铸铁中石墨为A型,无游离渗碳体。

  一些我们不希望其出现的组织及其产生的条件如下:

  

(1)过冷石墨

  如果铁水冷到铁-石墨共晶温度以下,而石墨生核的条件不好,推迟了共晶团的形成和长大,产生较大的过冷度,石墨就细小,成为B型及至D型。

如果共晶反应的起始和终了都在铁-渗碳体共晶温度以上,则铸铁中仍不存在游离渗碳体,只是石墨的形态为过冷石墨,参见图4。

图4生核不足、过冷度大的铸铁的凝固冷却曲线

(2)麻口组织

铸铁中的碳,一部分以渗碳体的形态存在,一部分为石墨,断口上可见白色部分和灰色部分搀杂相间,通常称为麻石组织。

有时也出现在外围白口和中心灰口之间的过渡部位。

  如铸件的冷却速率很高,铁水很快就冷到铁-渗碳体共晶温度以下,在薄壁处和角上就会有渗碳体和奥氏体析出。

同时,石墨也能生核并长大。

发生两种共晶反应所释放的热,又使液相的温度回升到铁-渗碳体共晶温度以上,铁-渗碳体共晶反应停止,限制了游离渗碳体的析出。

在这样的条件下,铸铁可在两共晶温度之间完全凝固,(见图5)得到麻口组织。

二.灰铸铁中常用的合金元素

灰铸铁中所加的合金元素大体上可分为4类,即石墨化元素,渗碳体稳定元素,珠光体稳定元素和细化珠光体的元素。

铸铁凝固过程中,碳、硅、铝、硫、铜和镍等元素都有促进石墨形成的作用,可认为是石墨化元素。

但是,各元素的效能却很不相同,例如,铜的作用大约是硅的20%。

镍和铜还有双重作用:

共晶转变时促进石墨化;共析转变时却抑制石墨化,有助于形成较多较细的珠光体,所以也可以将其视为珠光体稳定元素。

钛的影响也很复杂。

一般说来,钛是很强的碳化物形成元素,但当其含量很少时(如<0.08%),它的微细的化合物可作为石墨的核心,有促进石墨化的作用。

锡、锑、锰、钼、铬、钒和铌等都能阻碍石墨的析出和成长,增强形成渗碳体的倾向,都属于渗碳体稳定元素。

其中,钼的作用与其加入量有关。

铸铁中含钼量,<0.8%时,钼的作用温和,表现为使珠光体细化,含量提高就是渗碳体稳定元素。

一般认为:

锰的作用是增加铸铁的珠光体量,提高铸铁的强度。

实际上,锰的作也是多方面,含量高时,会使石墨粗大,从而降低铸铁的强度。

本文的开始,我们就谈到了提高灰铸铁件的强度及其综合质量的目标,现在就从这个角度来谈谈灰铸铁中常用的合金元素。

1.锰和硫

一般说来,硫是有害元素。

但对灰铸铁来讲,含少量的硫对于石墨的生核和共晶团的细化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灰铸铁中的含硫量不宜低于0.06%,最好保持在0.06%~0.08%之间。

含硫量太高(>0.18%),则各种有害作用都会显现,损害铸件的质量。

硫是化学活性强的元素,在铸铁中含锰量很低时,硫与铁生成化合物FeS(熔点1193℃),也与铁和碳形成低熔点的共晶体(含碳0.17%,硫31.7%,其余为铁,熔点975℃)。

FeS可以完全溶解于铁液中。

铁液凝固时,硫或FeS在奥氏体和渗碳体的固溶度很小,逐渐富集于剩余的液相中,最后以硫化物的形式析出,铸铁中含硫量为0.02%时,即可出现独立的硫化物。

在灰铸铁中,硫与锰的亲和力比其与铁的亲和力大得多,下式表述的反应中,MnS的形成是占优势的。

Mn+FeSMnS+Fe

MnS的熔点为1620℃,在灰铸铁中,MnS是细小而无害的蓝灰色夹杂物,散乱地分布在金属基体中,而且有助于改善铸铁的加工性能、提高工具的寿命。

灰铸铁中,MnS和FeS可以互溶,所以,复合硫化物(MnFe)S中,锰和硫的量是可变的。

硫和氧也可以互溶,所以,灰铸铁中,硫化物的情况很复杂,生成的化合物可以用FexMnySvOw来表示,其中x、y、v和W的值会因铸铁的具体条件而改变。

近年来,用定量金相分析方法所作的研究表明:

1cm3灰铸铁中,MnS和(MnFe)S夹杂物约有4300万个,夹杂物的尺寸为2~23微来。

夹杂物的总量不到铸铁重量的0.01%。

硫以FeS或三元共晶存在时,在铸铁凝固过程中,偏析于共晶团界面的液相中,阻碍共晶团的成长,使共晶凝固时的过冷度增加,因而使铸铁的白口倾向增大。

凝固以后,偏析于共晶团边界上的FeS或三元共晶,又会使铸铁的力学性能低下,脆性大。

这就是硫的有害作用。

如果铸铁中加有足够量的锰以抑制FeS的产生,并形成细小而分散的硫化物夹杂,硫就会在石墨的生核和成长中起积极而有益的作用。

结果,铸铁组织中共晶团细小,石墨为A型,也不会出现白口。

为使石墨片的形态令人满意,灰铸铁中硫的最低含量应是0.06%。

含硫量低于此值,铸铁中石墨片的分布状况就不好,且易产生白口。

锰在灰铸铁中的主要作用是约束硫,抑制FeS的形成。

由于锰与硫的原子量的比值为1.71。

铸铁中的锰与硫化合形成MnS的当量比为1.71时,认为其处于锰硫平衡状态。

含量高于平衡状态的锰,称为“超量锰”,含锰量低于平衡状态时,则属于“硫超量”。

前面说到的反应是可逆的,如欲使FeS充分地与锰作用生成MnS,必须有适当的超量锰。

在正常的作业条件下,如灰铸铁中含硫量不高于0.18%,同时又含有足够量的锰,硫的有害作用就不会太大。

如果没有足够的含锰量,含硫高就有明显的稳定渗碳体的作用。

石墨的形态也不好(尖锐石墨片)。

锰延缓奥氏体转变的作用很明显,在铸钢中是最便宜的、也是最常用的提高淬透性的合金元素。

在灰铸铁中,锰也有提高基体淬透性的作用。

由于灰铸铁不适宜淬火处理,这一优点是无从利用的。

锰对灰铸铁强度性能的影响有其两重性:

一方面,锰能促进珠光体形成,且有一定的细化珠光体的作用,因而有助于提高强度;另一方面,含锰量太高会影响铁水的生核,使共晶团数量少,石墨粗大,甚至可能促成过冷石墨,从而使铸铁的强度降低。

关于锰在灰铸铁中的作用,英国铸铁研究协会(BCIRA)曾进行过系统的研究,美国铸造学会(AFS)也组织过有关的调查和研究,以下一些看法是目前为大家所认同的。

灰铸铁中的超量锰为0.2-0.3%时,白口倾向最小,硬度也最低,当然强度也不高。

将超量锰降低到0.1%左右,灰铸铁的抗拉强度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布氏硬度也可能提高40-50单位,在这种情况下,应注意铸铁的加工性能是否适宜。

超量锰在0.3%以上继续提高含锰量,可使灰铸铁基体中的珠光体增多,但并不一定能提高强度。

美国铸造学会的研究表明,将灰铸铁的含锰量从0.39%逐步提高到0.97%,φ22.5、φ30和φ50的试棒的抗拉强度,都随含锰量的增加而降低。

由于各个铸造厂的铸铁中的残留合金元素含量不同,含硫量也不相同,所以,各厂超量锰的最佳值不尽相同,无法推荐广泛适用的含锰量。

铸造厂宜根据其熔化设备和炉料的具体情况,通过试验,确定最合适的含锰量。

可以超量锰0.2%为起点,在一较长的时间内进行逐步改变含锰量的试验。

每一阶段(约一个月)增加0.1%的锰,看含锰量为何值时能得到适合其作业条件和产品要求的最佳综合性能(包括抗拉强度和硬度的比)。

一般说来,最佳的含锰量会在超量锰为0.2%和0.5%之间。

如果铸铁中含硫量较高(0.15%以上),含锰量又超过了0.7%,则铸件的上表面容易出现渣反应生成的皮下气孔,这是由于MnS上浮到金属/铸型界面上发生反应而造成的。

在这种情况下,应降低含硫量并适当提高浇注温度。

实际生产条件下,灰铸铁中含硫0.05-0.15%,含锰量不超过0.65是正常的。

2.铜

灰铸铁中的铜,有多方面的作用:

◆促进石墨化(效能约为硅的20%);

◆减轻铸铁的白口倾向,但又不促成游离铁素体;

◆促进形成珠光体的作用较强;

◆可因溶于铁素体,使铁素体强化;

◆使珠光体细化。

对于铁素体,珠光体铸铁,加铜后提高抗拉强度和硬度的作用比较明显而且可靠。

如果用于高碳、低硅铸铁,则改善作用最大。

铜的加入量一般为1%。

最好与其他合金元素(如钼、锡、镍和铬等)配合使用。

已有研究表明,铜可以抵消碳化物稳定元素(如铬之类)的负面作用,减轻铸铁的白口倾向。

灰铸铁中加铜,可使厚截面处的铁素体减少,同时又能减轻薄壁处的白口,使铸件各截面处的显微组织比较一致。

由于铜可以改善铸件显微组织的均匀性,因而可以改善铸件的加工性能。

对于原本就是全部珠光体基体的铸铁,加入0.35%以下的铜,能提高抗拉强度,加铜量超0.4%以后作用就不明显。

3.锡

在灰铸铁中,锡是很好的珠光体稳定元素,在共晶凝固过程中,逐渐向液相偏析,最后富集在与石墨片相邻的奥氏体中,共析转变时,阻碍奥氏体中的碳向石墨片扩散,从而使珠光体增多。

锡在金属基体中的溶解度很有限,加入量不可过多,否则就会使铸铁脆化,冲击韧度下降,而且还有其他副作用。

锡减少铁素体和增加珠光体的作用很强,在灰铸铁中的主要作用是消除铁素体,加入量也以得到全部珠光体基体为限,用量一般为0.04-0.10%。

加锡的铸铁,一般可得到A型石墨,90%以上的珠光体。

4.锑

锑和锡类同,在灰铸铁中也是稳定珠光体的合金元素,而且价格便宜。

但是,锑在灰铸铁中的作用目前也还是有不同看法的。

锑促成珠光体的能力很强,视原铁水的条件不同,其作用一般是锡的2-4倍,所以加入量也比锡少少得多。

对于容易产生B型和D型石墨的薄壁铸件,加锑的效果特别好。

有人曾用抗拉强度为250MPa左右、基体基本上完全是珠光体的铸铁,进行了加锑的研究。

结果是:

除硬度因加锑而增高外,抗拉强度、抗弯强度和桡度都随之下降。

因而认为铸铁中加锑是有问题的。

在基体组织中有铁素体的铸铁中加锑,对提高抗拉强度和硬度都是有益的。

锑和锡的作用相似,随着铸铁强度的提高,其冲击韧度下降,因此,其加入量应不超过得到完全珠光体组织所需的量,以在0.02-0.05%之间为宜。

灰铸铁中加入锑,对于防止析出铁素体和过冷石墨,得到较多的A型石墨,肯定是有效的。

当铸件某些部位总保留有少量铁素体,而且加入铜、铬和锡等合金仍不能消除铁素体时,就特别要考虑加入锑。

目前,加锑的一个问题是缺乏良好的光谱标样,准确的分析得靠湿法化学分析,这很费时间而且花销不少。

5.镍

镍在灰铸铁中的作用与铜相似,既是石墨化元素,可用以减轻白口倾向,又可以促进珠光体形成,还可以使珠光体细化。

如果与其他合金元素(如钼)配合使用,改善铸铁性能的作用就会良好。

6.铬

铬在铸铁中使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增加,因而阻碍铁素体生核成长,是很强的珠光体促成元素。

但是,在铸铁凝固过程中,铬促成渗碳体的作用很强,使铸铁的白口倾向增强。

虽然在铸铁中加硅、并进行孕育处理,对减轻铬造成的白口倾向有效,但对于消除铬所致的晶间渗碳体则效果欠佳。

此外,铬细化珠光体从而提高铸铁强度的作用也不太明显。

灰铸铁中,加入0.5%左右的铬,能使石墨细化,减少铁素体,增加珠光体。

加入1%左右,就可能出现少量渗碳体,形成麻口组织。

灰铸铁件生产中,对于单用铬一种合金元素,宜采取审慎的态度。

7.钼

在灰铸铁中,钼是有效的促硬元素,但作用温和。

铸铁中的含钼量一般不多于0.8%,这样的量就能细化珠光体、增强基体,从而有效地提高铸铁的强度。

同时,铸铁的白口倾向并不明显增强。

钼并不是促进珠光体形成的元素,实际上,钼阻碍形成珠光体的作用可能比阻碍形成铁素体的作用更强。

如果铸铁中只加入钼,则厚截面(缓冷)处铁素体量可能较多。

因此,钼最好与其他促成珠光体的合金元素(铬、铜和镍等)配合使用。

8.钒

钒是强烈形成碳化物的元素。

灰铸铁中加入钒,则白口倾向大为增强,这就限制了它的应用。

加入量在0.3%以下时,钒的作用较易控制,可以有效地使石墨细小并使珠光体增多,从而提高铸铁的强度。

厚大截面的铸件,加入钒可使整个截面上的组织较为均匀,这是非常重要的特点

图6白口铸铁的凝固冷却曲线

  产生白口组织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三项。

  a.冷却速率很高。

发生共晶反应以前,铁水就冷却到铁-渗碳体共晶温度以下。

造成冷却速率过高的工艺因素有:

    ◆铸件壁薄;

    ◆浇注温度太低,在凝固以前加热型腔的作用差,铸件与铸型间的温差大;

    ◆铸型的导热能力强。

  b.铸铁的碳当量太低。

凝固过程中析出的初生奥氏体枝晶多,剩下的共晶成分的液相不多,发生共晶反应时,释放的热量不足以使温度升高到铁-渗碳体温度以上。

  c.合金元素的影响,大多数合金元素都会影响共晶碳含量,使碳当量改变,从而促成白口。

此外,合金元素还会改变共晶温度,影响铁-石墨系和铁-渗碳体系共晶温度之间的间隔。

一些渗碳体稳定元素(如Cv,V和Ti),在降低铁-石墨共晶温度的同时又提高铁-渗碳体共晶温度,铁水当然就容易过冷到铁-渗碳体共晶温度以下。

还有一些合金元素(如Mn和Mo等),既降低铁-石墨共晶温度,也降低铁-渗碳体共晶温度,对白口倾向就没有明显的影响。

(4)晶间渗碳体

  前面已经谈到,共晶凝固初期形成的渗碳体会造成白口组织或麻口组织,在共晶凝固后期析出的游离渗碳体,则分散于共晶团之间,通常称为晶间渗碳体。

  在进行共晶凝固时,释放的熔化热一般都会使剩余液相的温度升高。

如果在凝固后期,释放的热量消减,一些残留在共晶团之间的剩余的液相又冷却到铁-渗碳体共晶温度以下,就会产生晶间渗碳体,参见图7。

图7形成晶间渗碳体时的凝固冷却曲线

  铸铁凝固过程中,合金元素在液相和固相之间的偏析,也可能导致晶间渗碳体出现。

一般说来,石墨化元素多偏析于固相中,碳化物稳定元素则多偏析于液相中。

  在铸铁中加有合金元素时,凝固过程中,剩余液相中铬和钒之类的元素逐渐富集,而硅和镍之类的元素逐渐减少。

结果,剩余液相的铁-渗碳体共晶温度逐渐提高,铁-石墨共晶温度逐渐降低,两者之间的间隔不断缩小。

最后凝固的液相中的碳,就可能以渗碳体的形式析出。

图8示意地说明了这种情况。

图8共晶凝固时合金元素偏析对凝固冷却曲线的影响(形成晶间渗碳体)

合金铸铁中析出晶间渗碳体,可能与铸件的截面尺寸无关。

实际上,有证据表明,缓慢凝固反而可能促成晶间渗碳体的析出,因为缓冷可能造成有利于合金元素偏析的条件。

避免出现此种晶间渗碳体,关键往往不在于提高石墨化元素的含量,因为石墨化元素偏析于固相中,未必能明显影响最后凝固的液相。

解决的措施可以是:

降低铬、钒等元素的含量,并加速共晶凝固过程。

(5)磷共晶

铸铁中含磷量超过0.02%,就可能出现晶间磷共晶。

磷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很小,铸铁凝固时,磷基本上都留在液相中。

共晶凝固接近完成时,共晶团之间剩余的液相的成分接近三元共晶成分(Fe-2%、C-7%、P)。

此液相约在955℃凝固。

铸铁凝固时,钼、铬、钨和钒都偏析于富磷的液相中,使磷共晶的量增多。

铸铁中含磷量高时,除磷共晶本身的有害作用外,还会使金属基体中所含的合金元素减少,从而减弱合金元素的作用。

磷共晶液体在凝固长大的共晶团周围呈糊状,凝固收缩很难得到补给,铸件出现缩松的倾向较大。

3.共析转变(奥氏体转变)

为了得到高强度的灰铸铁,我们希望奥氏体转变时不产生铁素体,金属基体全部为珠光体,而且要力求得到细小的珠光体。

灰铸铁中,合金元素的主要作用是控制奥氏体的转变。

有些合金促成珠光体,有些合金促成铁素体,有些合金可以使珠光体细化。

为了更好地了解合金元素对灰铸铁奥氏体转变的影响,有必要先分析一下灰铸铁的平衡相图。

含硅2%的铁碳合金比较接近一般的灰铸铁,其平衡相图的相关部分见图9。

图9中,最值得注意的是铁素体(α)、奥氏体(γ)和石墨同时存在的三相区。

三相区上面的界限是铁素体转变温度αT,下面的界限是共析温度A1。

铁-碳合金二元相图中,没有这样的三相区,这是由于含有硅而特有的。

(1)平衡条件下的转变

在平衡条件下缓慢冷却时,奥氏体转变为铁素体和石墨。

在固相线温度,奥氏体中大约含碳1.5%(A点),冷却过程中,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不断下降。

自A点冷却到B点,约有1%的碳自奥氏体析出。

在αT温度以下的冷却过程中,还会发生石墨化,冷却到A1温度(C点),所有的奥氏体都已转变为铁素体和石墨。

奥氏体转变为铁素体和石墨时,共析石墨都沉积在共晶团的石墨片上,使之增厚。

固相中形成新的石墨核心是非常困难的。

石墨片增厚需要的两条件:

一是奥氏体中的碳原子扩散到石墨片上;二是石墨长大前沿的铁原子离开奥氏体/石墨界面。

奥氏体中铁原子的排列最紧密,每一原子周围有12个相邻的原子,原子的移动主要靠晶格中的空隙。

要使铁原子不断自石墨化前沿移开,就需要奥氏体中远处的空隙不断石墨化前沿扩散。

如果冷却快,不能给原子扩散以足够的时间,就不能实现这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