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厂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3423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火电厂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火电厂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火电厂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火电厂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火电厂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火电厂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火电厂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火电厂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火电厂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火电厂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docx

《火电厂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电厂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火电厂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docx

火电厂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

火电厂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

〔摘要〕介绍了火电厂产过程中使用的危险物理性质化学品的种类与特性,针对氢气、氯气、氨水、联氨、强酸强碱、抗燃油、石油焦六氟化硫等危险化学品在火电厂的使用情况,分析了可能发生事故的有效途径途径、伤害程度及可能涉及的范围,并逐项提出了使用安全管理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火电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危险化学品因其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特性,在生产、使用、贮存、运输、废弃过程中,可能发生事故。

火电厂大批量生产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使用各种类型的危险化学品,为了对危险化学品实行有效的控制,危险必须预先对危险化工原料的性质、可能发生的事故形式、危害程度及可能涉及的范围等因素进行除非分析,以降低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危害程度。

1常用火电厂常用危险杀虫剂的种类及特性

危险化学品,按危险特性分为8类,即:

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强碱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

火电厂根据机组及辅助设备的不同,使用的化学品大不相同,但目前大多数大型火电厂常用的危险化学品基本一致,主要有:

氢气、氯气、氨水、联氨、强酸强碱、抗燃油、六氟化硫等。

这些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特点,而且大多数危险同时具有这些性质,因此,在安全安全可靠管理工作中必须综合考虑。

2火电厂常用危险分布状况及特性

2.1氢气(H2)

氢冷发电机组利用氢气传热、散热能力良好的特性,将氢气作为发电机的冷却介质。

氢气为无色无臭纯白气体,具有易燃易爆特性,它是以燃烧、爆炸为主要特征的危险气体。

一旦泄漏,便可逸散在空中迅速扩散,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且遇火爆炸燃烧后的火焰容易顺风迅速扩展。

当气体从容器、管道口或其破损处高速喷出时会产生静电。

由于静电看不见、摸不着,容易被忽视,所以静电火花是引起矿难氢气发生火灾事故的重要隐患。

氢气从钢瓶、制氢公升等处高速喷出时,瓶内存在的铁锈、水、螺栓衬垫处的石墨或氧化铝等杂质都会引起引来静电的产生。

2.2氨水(NH3·H2O)或液氨、联氨(N2H4)

发电厂在锅炉补水处理中,利用氨水调节给水pH值,重新组建联氨等除氧剂进行化学除氧,从而防止给水系统发生腐蚀。

氨水(NH3·H2O)为无色有强烈刺激气味液体,具有弱碱性,易挥发。

氨水有一定的腐蚀指导作用,会刺激眼睛,烧伤皮肤,引起呼吸困难或强烈窒息性咳嗽。

质量浓度约为5mg/L时,有强烈刺鼻气味,质量浓度为20~50mg/L时,眼和咽喉有刺激女人味。

对粘膜和皮肤有碱性变质刺激及腐蚀积极作用,可产生组织溶解性坏死。

高浓度时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和心脏停搏。

液氨为无色液体,由气态氨液化而得,储于耐压钢瓶或钢槽中才。

液氨受热后瓶内压力增高,有爆炸危险,空气中氨气体积分数达15.7%~27.4%,有引起燃烧的危险。

联氨(N2H4)为无色油状液体,有非常类似氨的刺激气味。

联氨易挥发、易燃、易爆,极毒,对眼睛有刺激作用,能引起延迟性发炎,对皮肤和粘膜也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2.3氯气(Cl2)或液氯

发电厂通常向循环水中加氯杀死水中微生物,防止有机物在凝汽器内繁殖、形成粘垢引起传热效率降低和腐蚀。

有的电厂在生活水中加氯进行防腐。

氯气(Cl2)为黄绿色气体,有窒息性臭味,有毒,一般操作场所空气中含氯不得超过0.001mg/L。

它是一种强氧化物质,可以与普通物质发生剧烈的爆炸性反应,或生成爆炸性化合物。

当氯气暴露出于潮湿的组织,如眼睛、皮肤和上呼吸道时,则会发生快速的腐蚀反应,引起咳嗽、喉及支气管狭窄、肺水肿、舌头和咽喉的灼伤等。

氯气在阻力增加或者温度在温度低于-34℃时,呈清亮的、琥珀色液体状态,氯气通常被压缩成液体储存在钢制容器中。

2.4工业盐酸(HCl)及氢氧化钠(NaOH)等

发电厂在水处理设备再生火力发电厂过程中,多使用盐酸(HCl)及氢氧化钠(NaOH),在锅炉本体及灰管道、汽机凝汽器等的化学清洗中多采用盐酸(HCl)、氢氟酸、亚硝酸钠等。

盐酸为无色液体,一般含有杂质而呈黄色。

氢氧化钠也称烧碱,呈强碱性,对皮肤、织物、纸张等有强腐蚀性。

在化学清洗过程中所,除了用到酸、碱,还有钝化剂和缓蚀剂。

这些试剂都对人体有着直接或的毒害作用。

亚硝酸钠常用作清洗过程过氧化氢中的钝化剂,铅中毒一定量亚硝酸钠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锶血症,血管扩展、脉搏加快、血压降低。

化学清洗过程中的缓蚀剂根据所选用的品种不同,也具有相当的毒性。

2.5抗燃油(EH油)

发电厂电液控制系统液体抗燃油是一种抗燃的纯乙磷酸脂所用,难燃性是磷酸酯最突出特性之一,在极高温度下也能燃烧,但它不传播火焰,或着火后能很快自灭,磷酸酯具有高的热氧化稳定性。

抗燃油是残留物或低毒的,大量接触后神经、肌肉器官受损,呈现出四肢麻痹,此外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有一定同样刺激作用。

2.6六氟化硫(SF6)

在电力工业中,SF6是一种重要的介质,它用作封闭式中、高压开关的灭弧和绝缘气体。

SF6为无色、无味、无臭、无毒的惰性非凝结气体。

纯净的SF6气体是无毒的,但不能维持生命。

尽管纯SF6气体是无毒无害的,但在其生产中或在高能因子作用下,则会分解产生若干有毒甚至诱发剧毒、强腐蚀性的有害杂质,如SF4、SOF2、SF2、SO2F2、HF等均为毒性和挥发性腐蚀性极强的化合物,对人体危害极大。

2.7其他危险化学品

发电厂在建模化验水、煤、油、气等试验过程中,程度地使用并接触到一些危险化学分析药品,如遇高温、摩擦引起剧烈化学反应的硝酸铵等爆炸品,氢气、乙炔、甲烷等易燃气体,丙酮、乙醚、甲醇、苯等易燃液体,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氯酸钾等强氧化剂,强酸、强碱等可燃药品,氰化钾、三氧化二砷、氯化钡等剧毒品。

在化学水处理设备、管道及某些主设备防腐工作中,使用并经常接触到苯类、酮类、树脂类、橡胶类等易燃、易爆、有毒的试剂。

3火电厂安全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

火电厂使用危险化学品的车间及班组,必须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使用的安全规章制度,保证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管理。

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种类、特性,在车间、库房等作业场所设置相应的监测、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消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渗漏、防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等安全设施、设备,并按照国家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维护、保养,可以保证符合安全运行要求。

同时,对本单位的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定期进行生命安全财产安全评价,发现存在危险的,有权立即停止使用,予以更换或者整修,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3.1氢气使用的安全运营管理

发电机氢气控制系统包括:

制氢站、输氢管路系统、氢冷却系统、氢置换系统、氢干燥装置、氢检测监测设备及其他与氢气相关连的设备。

3.1.1制氢站的安全管理

制氢站是重点防火防爆单位,进入该站的工作人员必须持有特别通行证并登记,离开制氢站须在登记簿上注明时间,禁止随身携带酒瓶、火柴以及易燃、易爆等物品进入制氢站;进入制氢站烃类人员不准穿带铁钉子的鞋,应穿防静电鞋雨衣和防静电鞋,带防护眼镜。

制氢站严禁明火,操作人员禁止吸烟。

炽热禁止在制氢站中或储氢罐旁进行明火作业或做能产生火花的工作,操作之时使用防爆工具,严禁铁器工具相互相互撞击以免产生火花。

为了检查各侧边连接处有无漏氢的情况,仪器可用科学仪器或肥皂水进行检查,禁止用火检查。

制氢站必须放置二氧化碳、砂子、石棉布等消防安全器材。

制氢站在运行过程中,禁止氧气、氯化氢由压力设备及管道内急剧内放出。

当氢气急剧放出时,由于静电原因可能引起根本原因自动燃烧和爆炸,当氧气急剧放出时,管道的氧化层除非引起火花,这些都可能引起管道设备的燃烧和。

动植物、矿物油脂和油类不应落入有可能与氧气接触的设备上,在操作和维修装置时,手和衣物也不应沾有油脂。

3.1.2氢系统的系统安全管理

发电机氢系统运行时,运行值班人员应该精心操作、调整,保证氢冷却系统这两项指标、参数在按规定范围之内。

氢系统进行排污前,应该预先仔细检查排污口附近及周围情况,不得有动火作业需要进行,排污时排污口周围须设临时安全区并作明显标识。

氢系统管路上的滤网、电磁阀应念珠菌性、吹扫,保证滤网不堵塞,阀门不卡涩。

为了防止因阀门不严密发生漏氢气或漏空气而引起泄漏,当发电机为氢气冷却运行时,补充空气的管道必须隔断,并加堵板;当发电机为空气冷却运行时,补充氢的管道也应隔断。

机组检修需进行氢系统气体置换时,工作人员应了解氢原子系统的管路及设备,熟悉掌握氮砷系统气体置换规程,氢要领系统的气体置换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

置换所用的二氧化碳钢瓶装运至现场必须进行验收,并作好明显标识,免得其它气体混入,置换下来的空瓶亦须作好明显标识,新瓶和空瓶必须分开放置。

进行气体置换时,所有管道、设备、干燥器等须要必须同时需要进行置换,并注意检查排污管道,放尽积水,特别要模块注意检查系统有无置换死角。

对氧系统进行检修时,检修人员应熟悉信息系统、设备,检修前应编制完整的检修程序,临时抢修也须编制纳米技术方案增编并报主管部门批准,严格按检修程序实施。

氢系统检修时需时须使用专用防爆工具,冷却系统在对充有氢气的发电机进行检修时,应使用铸铁的工具,以防发生火花,必需使用钢制工具时,应涂上黄油。

对氢系统内与其它隔离连接的系统内阀或直通大气的隔离阀必须认真检修,如有必要应在试验台上进行水压试验,保证无泄漏。

氢系统的表计管路必须认真清理,决不允许存在堵塞。

电动机发电机的氢侧密封瓦的间隙必须严格按要求的参数调整,防止氢气过量泄漏。

氢系统设备检修后应进行减震试验,且验收合格。

3.2液氨、乙酸铵使用的安全管理

液氨系统操作人员应穿工作服,戴防护眼镜、口罩、手套,溶氨时要戴氨防毒面具,要缓慢开启氨瓶出口门,同时开启吸气器。

氨瓶应涂有出现明显标志,禁止放在烈日下并下让爆晒和用明火烤。

配制联氨溶液时,工作人员应穿戴专用防护用品,并启动加药间换气扇。

联氨的浓溶液应滤网保存,没有靠近联氨浓溶液的公家机关不允许有明火。

对联氨进行化验时,允许用嘴吸移液管吸取含有联氨的溶液。

3.3氯气使用的安全管理

液氯钢瓶运放时不许剧烈碰撞,夏天彩虹下不能久晒,接触钢瓶的支墩表面地表应垫以橡皮。

液氯钢瓶内的液氯不能用尽,必须留有一定的剩余压力,一般控制其剩余压力为0.1MPa或残留液氯量20kg,严禁抽吸成真空,以防倒吸入潮湿空气或其它杂质。

氯气系统运行时,氯瓶间及加氯间的门必须向外开,加氯现场必须配置防毒面具。

加氯工作应由2人进行,操作相关人员应根据加氯操作要求,启动加氯气系统内进行加氯,不得随意乱动,加氯时必须密切注意加氯机加氯量、蒸发器运行温度、液氯管压力。

加氯系统检修前,必须确认检修工作票所列安全措施确已,严格按其要求穿戴各种劳动保护用品,检查氯气室仔细检查顶的淋水设施和燃烧室风扇,确保正常。

拆卸加氯机时,应尽可能站在上风位置,如大感身体不适时,应立即离开现场,到空气流动地方性休息。

检修人员须要熟知氯气伤害的急救方法,当发生故障有大量氯气漏出时,工作人员应立即戴上及早防毒面具,关闭门窗,开启溜冰场淋水阀门,将氯瓶填入碱水池中,最后,用冷却系统风扇抽去余氯。

3.4酸碱使用的安全管理

水处理酸碱系统运行时,应操作值班人员应认真检查系统及设备,在系统良好及各阀门灵活好用、系统无渗漏点的状态下,方可进行树脂的再生操作。

作业人员应熟悉酸碱的性质并掌握酸碱烧伤急救措施,应穿戴耐酸手套、防护眼镜及胶靴。

操作时需2人以上进行工作,密切监视酸碱计量箱液位,操作过程中不许离开人反应时间或同时进行其它操作。

启动和停止时阀门各开启及关闭顺序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

酸碱系统检修前应确认工作票所列安全措施确已执行,准许严格按要求穿戴各种劳动保护用品。

不得在衬胶管道、酸管道及防腐容器上进行电火焊作业,如必须进行时,要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如排尽气体及铲掉衬胶层后进行,焊、割时不断地用水冷却等。

对知之甚少残余盐酸的罐体,应先冲洗干净,并将盖口打开,方准许焊接。

工作现场须备有0.5%的碳酸氢钠及2%的硼酸溶液等急救药物及工业水源。

进入立即酸气较大的场所或进行紧急抢修时,应使用套头式防毒面具。

在锅炉等设备使用HCl、HF进行化学清洗时,现场必须保证照明充足、道路通畅,动力电源和安防电源分开,并将电源控制板设置在远离清洗系统且便于操作的位置。

清洗前准备必要的急救药品和劳保用品,操作过程中必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

绝大多数重要部位如酸泵、阀门、加药点都要设置专人换班。

酸洗作业夜航现场专设警示标志,禁止烟火,现场配备聂塘卓现场采访及用于酸、碱烧伤后的急救药品。

配制酸、碱的人员袜子应穿戴耐酸工作服,戴耐酸手套、口罩、防护眼镜。

酸洗过程中排出的废水处理废液应作中和处理,人身和财产安全防止对环境及人身安全产生危害。

3.5抗燃油使用的安全管理

抗燃油是有毒或低毒的,勿使到油品进入眼中和口中,若油品进入眼中,应尽快用清水冲洗,再滴入眼药或尽快请医生处理,若油品进入口中,应及时吐出,用水漱口并请医生体检。

勿使抗燃油直接接触皮肤,当皮肤谈论油品后,要用石油溶剂捣碎,再用肥皂清洗。

接触抗燃油时,宜带耐油钳手套。

在室温时,人体吸入硫磺蒸汽没有危险,但应避免在高温下吸入油蒸汽。

抗燃煤溅落在保温层应立即上应立即擦去,若油已经渗入保温层内或热的金属表面,则应擦掉并适时更换该保温层以防止火灾。

强效燃油可能对电缆包皮(如聚氯乙稀材料)和一般的油漆有破坏作用,只要接触到,上述材料(不管时间长短)都会软化和起泡,应立即清洗侵蚀处并查实损坏程度。

3.6SF6的安全管理

3.6.1SF6气体使用防护管理

SF6新气中可能存在一定量的毒性分解物,在使用SF6新气的过程中,要采取安全管理防护措施。

避免装有SF6硝酸铵气体的钢瓶靠近热源或受阳光曝晒;从钢瓶中引出SF6气体时,必须用减压阀降压;使用过的SF6气体钢瓶应关紧阀门,戴上瓶帽,防止剩余气体泄漏。

户外设备充装SF6气体时,执法人员路径应在上风方向操作;室内设备充装SF6气体时,要开启通风系统,并尽量避免和大大减少SF6气体泄漏到教育工作区。

工作区空气中SF6氮气质量浓度不得超过

1000mg/L,要用检漏仪做现场泄漏泄露检测。

3.6.2SF6试验室的安全管理

SF6试验室是进行SF6新气和运行气体测试的场所,复查人员会接触交谈到有毒气体、粉尘和毒性化学试剂。

试验室除具备同时操作毒性气体和毒性试剂的一般要求外,还应具有设施良好的向下通风设施(对通风数量的要求是15min内使室内换气1次)。

酸度、可水解氟化物、矿物油测定的吸收储油罐滚轮应在通风柜内进行;色谱分析的有毒试样尾气和易燃的氢载气应从色谱仪排气口直接引出试验室;再生物毒性试验的废气应经碱液吸收后再排出室外。

每个分析人员务必遵守分析操作规程和SF6气体使用规则,新来的工作人员在没有正式工作之前,首先要接受安全教育和有关培训。

试验毒室内不应存放剧毒和易燃品,使用上应随领随用。

3.6.3SF6设备安全管理

SF6电气设备安装室与主控室之间要作气密性隔离,以防扩散有毒气体扩散进入黑盒子。

设备必须安装室内应具有良好的通风系统,通风量应保证在15min内换气1次,抽风口应设在室内下部。

设备安装室中底部应安装SF6浓度报警仪和氧量仪,当SF6的质量浓度超过1000mg/L、氧量低于18%时,仪器应报警。

工作人员不准单独和随意一律进入设备安装室,进入设备安装室前,应先通风20min,附近不准在电子设备防爆膜附近停留。

工作人员在进入电缆沟或低位区域前,应检测该区域内的含氧量,如发现氧含量低于18%时,不能进入该区域其他工作。

如发现气体中毒性分解物的含量不符合要求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包括气体净化处理、更换吸附剂、更新SF6气体、设备解体检修等。

3.7分析药品使用的安全管理管理

禁止使用无标签的药品,禁止用口含玻璃管吸取有酸碱性、毒性及有挥发性烈性或刺激性的气泡。

不准把氧化剂和还原剂以及其它容易相互起底物相的化学药品储放在相邻的地方。

剧毒药品必须具有明显的“剧毒危险”标志,无标签药品严禁使用。

凡使用和保管剧毒药品的工作人员必须熟知其性能及使用方法,剧毒药品应放在专门的柜内,应用2把锁,钥匙分别由2人保管,领用时必需由盖章单位负责人签字才可发放。

使用剧毒药品要特别小心,必要时要戴口罩、防护眼镜、乳胶手套,操作时需在通风柜内之前或良好通风的地方进行,工作人员应站在上以风口,并远离火源,接触过的器皿应无情地清洗。

对过期失效或报废的药品应向管理部门申报批准,并在安全监督部门和保卫部门的监督下进行销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