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高三第一次考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3425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5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级高三第一次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级高三第一次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级高三第一次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级高三第一次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级高三第一次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级高三第一次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级高三第一次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级高三第一次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级高三第一次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级高三第一次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级高三第一次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级高三第一次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级高三第一次考试题及答案.docx

《级高三第一次考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级高三第一次考试题及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级高三第一次考试题及答案.docx

级高三第一次考试题及答案

2014级高三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2011年7月17日,我国南极中山站(69°22′S,76°22′E)越冬科考队的队员们迎来了极夜后的第一次日出。

据材料回答1-2题。

1.当中山站“第一次日出”时,若在天津观测太阳,太阳位于观察者的

A.东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

2.中山站极夜持续的时间是

A.30天左右B.50天左右C.70天左右D.90天左右

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

据材料回答3-4题。

3.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上游水电站增多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

C.下游降水量减少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

4.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

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

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

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

,图中数

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视课的气球位置。

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

完成5~6题。

 

5.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A.③至④B.④至⑤C.⑥至⑦D.⑨至于⑩

6.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来源:

学.科.网]

A.

暖锋影响,吹西北风B.冷锋影响,吹西南风

C.暖锋影响,吹东

南风D.冷锋影响,吹东北风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1月某日等压线图(单位:

百帕)。

读图完成7~8题。

 

7.①、③两处气压差值最大可能为

A.36B.38C.39D.40

8.有关该日①~④处天气状况的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气温最高B.②处风力最小

C.③处降水概率最大D.④处湿度最小

右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示意图。

读图完成9~10题。

9.甲~丁自然带分布特征的形成因素主要是

A.洋流、大陆轮廓

B.热量、地形

C.地形、大陆轮廓

D.热量、洋流

10.有关甲、丁两处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处西侧山麓自然带相同

B.两处雪线高度不同

C.甲处自然带谱较丁处复杂

D.两处东侧自然带相同

 

地球辐射收入是指地球-大气系统吸收的短波太阳辐射能,地球辐射支出是指该系统放射并离开大气顶的长波红外辐射能。

读图2,回答第11--12题。

 

11.图中

A.大气中灰尘数量和颗粒越大,

越多

B.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增加越多,

越多

C.地球表面的冰雪覆盖量越大,

越少

D.如果某地区雾霾天气越严重,④越少

12.低纬地区地球辐射收入大于支出,而年平均气温却没有逐年上升,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大气环流B.大洋环流、岩石圈物质循环

C.大气环流、大洋环流D.海陆间水循环、人类活动

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

读图,回答第13题。

 

13.平顶海山

A.为褶皱山B.由沉积岩构成

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下图为某流域局部景观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14--15题。

14.图中

A.①处冰川融化,湖泊水位升高

B.②处流量稳定,河流的落差小

C.③处谷宽、流速慢,适宜修建水库

D.④处地形平坦,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15.若该图示意中国某流域,图中

A.地物按1:

10万比例描绘,特征清晰

B.冰川地处新疆,覆盖范围沿山脊延伸

C.径流季节变化大,存在不同程度水患

D.海域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港口数量少

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

我国一些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在国外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在我国同行业企业纷纷到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总部位于杭州的K企业独自在美国建纺纱厂。

2015年4月底,K企业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110吨纱线运至杭州。

据此完成16-18题。

16.如果K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

A.离原料产地较近B.离消费市场较近

C.劳动生产率较高D.劳动力价格较低

17.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原料价格B.劳动力价格C.投资环境D.市场需求

18.该案例表明,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纺纱业已大幅度降低了

A.原料使用量B.劳动力使用量C.运输量D.设备费用

19.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

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甲省

乙省

丙省

丁省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778.5

914.3

283.4

1799.4

耕地面积(万公顷)

588.31

528.18

814.07

414.95

A.甲省B.乙省C.丙省D.丁省

20.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人才资源强国。

技师技工一般是通过中等专业训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成长起来的。

下图为2013年中、美、日、德四国劳动就业人口中完成高等教育和中等技术教育的人口比例。

由图中数据可以推测,与其他三国相比,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不利条件主要有

A.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偏低B.技师技工数量偏低

C.制造业从业人口数量偏低D.研发人员数量偏低

 

植物工厂是利用计算机对植物生长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及营养液等条件自动控制,使设施内植物不受或很少受自然条件制约的生产系统。

例如,近年来,日本S企业将电子产业闲置的厂房改为植物工厂,种植无菌蔬菜和水果(图1所示)。

完成21-22题。

图1

21.S企业将本土闲置厂房改为植物工厂可以

A.增加耕地面积        B.节省占地费用

C.发展计算机产业     D.避免环境污染

22.S企业选择在西亚的阿联酋建设草莓植物工厂,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当地电子技术水平高B.当地资金雄厚

C.当地气候适宜     D.草莓不便长途运输

下图示意的M岛面积仅为443平方千米,早在1956年就成为了自由贸易区,现在岛上最大城市已经是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和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

据此读图,回答23-25题。

图2

23.M岛成为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原因为

A.木材丰富  B.气候宜人C.位置优越  D.水源充足

24.该岛最具竞争力的工业部门是

A.石油加工  B.食品加工  C.汽车制造  D.电子工业

25.该岛的货物向西南经过运河运往他国,从最短航程考虑,输入国可能是

A.巴西    B.秘鲁    C.西班牙   D.日本

随着城际高铁、轨道交通的建设,城际高铁站、轨道交通站点附近成为购物、就业和人口的集聚区,逐渐形成具备城市功能的新都市,称为边缘城市。

下图示意某边缘城市城际高铁站附近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布局。

据此完成26~27题。

26.该城际高铁站附近首先出现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零售业用地B.办公用地C.生产用地D.居住用地

27.该边缘城市核心区()

A.居住用地面积最大B.交通通达度高

C.昼夜人口流动量大D.建筑物高大稠密

下图左为我国某小学附近等高线图,图右为AB线的剖

面图。

读图回答28~30题。

 

28.该小学最有可能在

A.华北平原B.黄土高原C.云贵高原D.东南丘陵

29.最近该地利用GPS对土层进行定位,其目的是为了监测

A.滑坡B.泥石流C.洪涝

D.台风

30.该地为了稳固岩层土层而采取的措施中效果最不明显的是

A.排水B.建抗滑挡墙C.植树种草D.清除土方减载

 

二.综合题:

共2大题,每题20分,共40分

31.意大利是欧盟的重要国家,了解该国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有助于更好地发展与欧盟的友好合作关系。

读图表资料,回答问题。

(20分)

 

表1、22010年意大利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和农户生产规模结构

年龄段

比重(%)

生产规模(公顷)

比重(%)

小于35岁

5.1

小于2

50.9

35-54岁

33.5

2-10岁

33.6

55岁以上

61.4

大于10

15.5

 

表32013年意大利主要出口货物构成(%)

农业

原材料

葡萄酒、

橄榄油

燃料

矿物和

金属

工业

制成品

其他

0.7

8.2

4.3

2.0

82.4

2.4

 

表42013年意大利主要第三产业出口服务收入(亿美元)

旅游

通讯、计算机

和信息服务

保险

金融

服务

版税和许

可证费用

个人、文化

和休闲服务

政府服务

及其他

456.2

86.3

22.1

56.0

35.9

1.7

11.6

(1)概况意大利地形和气候类型的分布状况。

(6分)

(2)从气候、灌溉水源的角度,分析意大利粮食作物种植的自然条件(6分)

(3)据表1、表2资料,归纳意大利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4分)

(4)分析意大利出口贸易的主要特征。

(4分)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

赛里木湖和艾比湖位于新疆西北部,艾比湖的盐度比赛里木湖的盐度高。

赛里木湖湖面海拔2071.9米,1998年在该湖投放了原产于俄罗斯500N以北河流或湖泊中的高白鲑鱼等冷水鱼。

艾比湖湖面海拔189米,近几十年来该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湖面面积缩小了一半。

沙泉子一带铁路线常被风沙掩埋,威胁列车运行安全。

图9是赛里木湖、艾比湖区域位置示意图。

(1)将高白鲑鱼投放到赛里木湖而没有投放到艾比湖,分析其合理性。

(6分)

(2)分析沙泉子一带铁路常被风沙掩埋的主要沙源。

(8分)

 

(3)说出艾比湖面积的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6分)

 

2014级高三第一次考试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D

B

D

B

A

B

C

C

B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C

D

D

C

D

C

B

C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D

C

A

B

A

B

D

A

C

31.

(1)地形分布:

意大利北部为阿尔卑斯山脉,山脉南侧为平原(2分);意大利半岛主体以山脉和丘陵为主(2分)。

气候类型分布:

北部阿尔卑斯山脉主要为高山气候,其他地区为地中海气候。

(2分)

(2)气候条件:

意大利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的北部平原,地处地中海气候区,雨热不同季,夏季热量充足(2分),而水分不足,需要人工灌溉(2分)。

灌溉水源:

流经平原的河流主要支流多发源于其北面的阿尔卑斯山脉,夏季阿尔卑斯山脉的冰雪融水,通过河流系统给平原的农业带来了充沛的灌溉水源。

(2分)

(3)问题1:

农业劳动力人口老化严重(2分)。

问题2农户以土地面积很小的农场为主,难以开展大规模农业机械化生产。

(2分)

(4)货物出口特征:

以工业制成品占绝对优势,其次为葡萄酒、橄榄油(2分)。

服务出口特征:

以旅游业占绝对优势。

(2分)

37.(24分)

(1)赛里木湖海拔较高(1分),水温相对较低(2分),蒸发较弱(1分),盐度相对较低(2分).(或答艾比湖海拔较低,夏季水温较高,蒸发量大,盐度较高。

(2)河水补给和入湖水量较少的季节(2分),干涸的河湖底部裸露,增加沙源;(2分)耕地面积扩大,土地沙化加重,增加沙源;(2分)湖区周围植被破坏严重,地表裸露,增加沙源。

(2分)

(3)湖区周围温差加大,降水减少,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蒸发加剧,干旱程度加重,沙尘暴天气增多。

(答对1项得2分,答对3项即可得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