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四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3448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四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初四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初四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初四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初四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初四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初四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初四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初四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初四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初四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初四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初四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初四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初四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初四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初四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初四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四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

《初四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四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四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

B.遭受挫折的人得到鼓励,眼里的天空会蔚蓝起来,干涸的心田会润泽起来。

C.通过参加沈从文作品研读会,使我对富含浓郁地方气息的文学作品兴趣更大了。

D.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

5.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论语》是语录体散文,《左传》《战国策》《史记》分别是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史书,《水浒传》《西游记》都是章回体长篇小说。

B.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和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都侧重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景物的美好感受,处处洋溢着对大好春光的欣赏、赞美之情。

C.鲁迅说过,对比是认识事物的好法子。

小说《孔乙己》《故乡》和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让我们领略了对比艺术的高妙。

D.《威尼斯商人》中,鲍西娅这一形象,集干练、智慧、仁爱于一身;

斯威夫特通过格列佛的奇遇,描述了英国统治阶层的斑斑劣迹;

契诃夫的《变色龙》以辛辣的笔调刻画了奥楚蔑洛夫的奴才嘴脸。

6、用课文原名填空。

(8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2)▲,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业精于勤,荒于嬉;

,毁于随。

(《进学解》

(4)俄顷风定云墨色,▲。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张养浩的《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

,,

(6)杜甫的《望岳》中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达了诗人那种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

7、结合上下文,在画线处补写句子,使语意连贯通顺。

一张弓的好坏,不单要看它是否射得远,更要看它是否射得准。

一张弓虽然有力同,但射出的箭不走正道,也算不上一张好弓。

评判人才也是如此同,一个人不但要有能力,,即一个人不但要有才,更要有德。

可见,。

8、请你参加“气象物候”专题学习活动。

(探究物候现象)按要求说明下面诗句反映的物候现象。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反映的是

(2)“山前桃花山后雪,怎能叫人不回头”反映的是

二、阅读理解与分析(46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9-15题。

(19分)

【古诗阅读】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9.词的上阕描写了 

 

的壮观场面;

下阕抒写了词人 

的豪情壮志。

10.“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3分)

答:

.【古文阅读】

(14分)

【甲】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

“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乙】楚有养狙⑴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

旦日,必部分⑵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十一以自奉⑶。

或不给,则加鞭捶焉。

群狙皆畏苦之弗之违也。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

“山之果,公所树与⑷?

”曰;

“否也,天生也。

”曰:

“非公不得而取与?

“否,皆得而取也。

“然则吾何假⑸于彼而为之役乎?

”言未既⑹,众狙皆寤⑺。

其夕,相与伺狙公之寝,破栅毁柙⑻,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

狙公卒馁而死⑼。

郁离子⑽曰:

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⑾者。

其如狙公乎?

惟其昏而未觉也;

一旦有开之,其术穷⑿矣。

【注释】⑴狙:

猴子。

⑵部分:

安排⑶赋十一以自奉:

征收十分之一用来供自己享用。

⑷公所树与:

狙公所种的吗?

树,种;

与同欤。

⑸假:

借,依靠。

⑹既:

尽,完。

⑺寤:

同悟,觉悟。

⑻柙:

木笼⑼卒馁而死:

终于饥饿而死。

⑽郁离子,作者假托的人名。

⑾道揆:

道义、法度。

⑿穷:

尽。

11、解释下面加粗的字。

(4分)

楚人怜之___________尉果笞广___________

或不给,则加鞭笞___________使老狙率以之山中___________

12、下列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等死,死国可乎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B、天下苦秦久矣  群狙皆患苦之

C、扶苏以数谏故  楚有养狙以为生者

D、杂然而前阵者  惟其昏而未觉也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

14、甲文借陈胜、吴广的起义,赞扬了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狙公卒馁而死”,作者想讽刺的是_________________。

15、陈胜振臂一呼,升华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小猴子幡然醒悟,使自己和同伴获得了自由。

他们的处境,做法类似。

他们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其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

(13分)

方块汉字前途之争

汪品先

方块汉字的前途,是我国知识界争论的百年话题。

对于汉字的批评,首先来自其复杂难学,历史上只为少数人所掌握。

“五四”运动后推行白话文、拟定注音字母,进一步的主张就是废除方块字、实行拼音化。

然而建国后的实践表明:

通过汉字简化和义务教育,汉字完全可以为大众所掌握,本身并不是造成文盲的主要原因。

时至今日,废除方块字的主张不再活跃,流行的一种观点是方块字不适合于科学表达,不如拼音文字那样逻辑分明,因此汉字可以用来传承文化而不适用于发展科学。

其实这里混淆了科学发展的传统背景和语言载体本身的特色。

国人撰写的学术论文,无论用的是中文还是英文,往往有着论证不严、逻辑不清的毛病,这里既有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科学发展的遗传病,也有在近代封闭条件下形成的恶习惯。

文字无辜,这些毛病不该记在文字头上。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各种文字的前途提供了重新排队的机会。

对于二进制的计算机编码而言,一个汉字只相当于两个拼音字母。

同一个文本,汉字的篇幅最短,输入计算机的速度也最快。

汉字直观,承载的信息量远大于拼音文字。

更重要的是汉字信息熵最高,有限数量的方块字经过搭配,可以构成无限多的新词;

而依靠拼音字母的英文,需要不断制造新的单词才能表达不断出现的新概念。

因此,汉字常用的只有几千字,而英语的词汇量早已超过40万,在应对新概念大量涌现的科学发展中并无优势。

语言是文化传承的主角,以汉语作为载体的中华文化,在科学创新中应当具有潜在的优势。

一种文化能够保持几千年而不衰,其中必有原因。

值得参考的是犹太民族,三千年历史有两千年流离失散,却始终坚守着犹太教和希伯来文。

在外界压力下,犹太人凭着对知识和智慧的重视,以一千多万的人口,赢得了世界四分之一的诺贝尔奖。

华夏文化同样具有尊重知识和智慧的传统,是不是也在深处蕴藏着科学创新的基因,从而也有问鼎世界科学顶峰的前景?

(选自2015年2月27日《文汇报》,有改动)

16.根据文意回答:

有人认为汉字没有前途的理由是什么?

17.指出第

段中划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

18.推敲词句,回答问题。

段中加点的“往往”一词能否去掉?

请结合内容说明。

细读第

段,说出加点的“潜在的优势”所指的内容。

19.结合文章和下面材料说明:

“砼”字体现了汉字在科学表达方面具有哪些优势?

“为了方便读写,我国著名结构学家蔡方荫将‘混凝土’一词简化为‘人工石’,后又将这三个字组合成一个新字——‘砼(tó

ng)’。

现‘砼’字已被广泛采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的书刊中。

”——XX百科

(三)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

木刻猴子

林文义

小时候,常常看见祖父在把玩一件小东西:

一整块黄杨木雕刻而成的猴子群像。

猴子有三只,做出三种截然不同的表情——一只双手掩着耳朵,一只双手遮着眼睛,另一只则显得十分心虚地捂住自己的嘴巴。

祖父似乎很钟爱它,常常独自坐在晚霞夕照的院子里,无限怜爱地抚摩着它。

有一次,我把木刻猴子放在膝头上,翻来翻去地看。

没什么意思嘛,就是一块木头,刻成三个猴子。

表情很逗人,可是没有发条,不像机械、铁皮做成的猴子,只要旋紧发条,它就叮叮咚咚地打鼓敲钹。

没什么好玩嘛!

我翘着小嘴巴,把木刻猴子还给祖父。

祖父把我抱起来,指着木刻猴子对我说:

“阿公跟你说,这三只猴,是你阿祖给阿公的。

这三只猴就是跟我们说,非礼勿听、非礼勿看、非礼勿说……唉,你还小,不会懂,就是常常听人讲的‘有耳无嘴’啦。

”那时,我六岁,祖父的话,我听不大懂,但“有耳无嘴”这句话,却印在了心里。

隔了一年,祖父死了。

沉默寡言的父亲把木刻猴子摆在神案上,不知道是纪念逝去的祖父,还是要提醒些什么。

念高中的时候,不知道为了什么事,我和母亲发生了争执,我的嘴快,说了一大堆气话。

母亲泪眼汪汪的,侧过头去,看着神案上那个木刻猴子,悲愤地说:

“看到你阿公留下来的木猴没?

你爸爸把它放在神桌上是要你们警惕,不要乱讲话,你阿公以前常常讲‘有耳无嘴’,你难道忘记了?

时间流水般逝去。

有一次,父亲静静地和我说话,我从来不曾看过像他那般谦和、诚恳的父亲。

他似乎内心有某些隐痛,却又尽力掩盖:

“这个时代,谨言慎行是很重要的,不要放言高论,不要妄加评断,平平安安过一世就可以了。

”说着,他从神案上把那三只木刻猴子拿下来,充满深意地说:

“你看看这三只猴,不听、不看、不说,这是有道理的,独善其身嘛……”父亲叹了口气。

他们那个黯然的年代,沉默成为他们一生的座右铭。

我说:

“像这三只木刻猴子,不听、不看、不说,这样一个人,他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

独善其身,这是多消极的借口!

父亲苦笑,淡淡地说:

“唉,以后你慢慢会晓得的。

又是几年过去了,在不断的历练中,我慢慢理解了父亲。

我竭力要保持一点点纯真的自我,但我发现,虽不甘愿,自己却也逐渐向世俗妥协,时时处在自我的撕裂中。

父亲离开以后,木刻猴子交到我的手里。

这个从曾祖父传给祖父,由祖父传给父亲,再由父亲交到我手上的木刻猴子,我是不是要再交给我的后代,是不是还要告诉他们“有耳无嘴”?

我觉得我不能这样,我要他们活得更坦然,更磊落,更像他们自己,不被扭曲,也不去扭曲别人。

点起一把火,我把这个木刻猴子烧成灰烬。

(选自2015年第6期《读者》,有改动)

20.阅读全文,完成下表。

人物

对待“木刻猴子”的

行为

情感

观念

“祖父”

常常把玩(抚摩)

顺从传统

“父亲”

摆上神案

纠结

“我”

不满

21.第

段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你从中读出了父亲怎样的矛盾心理?

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22.细读第

段,分析加点的“撕裂”一词的内涵和表达效果。

2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有耳无嘴”这一说法的认识。

(50—60字,4分)

三、表达与实践(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50分)

走进初四,我们的生活似乎就只剩下了学习,变得苍白起来。

但在经历了困难与挫折,不安与彷徨之后,我们学会了勇敢面对,学会了努力拼搏,学会了与别人合作,收获了亲情、友情、师生情……总之,在历练之后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理想之帆,发现我们的初四生活竟然是如此的美好、灿烂。

请回首自己的初中生活,以“另一种灿烂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捕捉生活细节,写出自己生活的灿烂之处;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个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约300字

约600字

初四年级期中测试语文试卷答题卡

1、()()2、()(2分)3、()(3分)

4、()(2分)5、()(3分)

6、(8分)

(1)

(2)

(3)(4)

(5),,

6),。

7、结合上下文,在画线处补写句子,使语意连贯通顺。

8、(2分)

(1)

(2)

9、(2分)

10、

(3分)

12()(2分)

13、①

②(4分)

14、(2分)

15、

(2分)

16、

17、

18、(4分)⑴

19、

(4分)

20、阅读全文,完成下表。

21、

22、

23、(4分)

60字

答案:

1、裁挹

2、D。

A选项中“衅”应读作xì

n,“塞”应读作sè

B选项中“嫉”应读作jí

,“咽”应读作yè

C选项中“吮”应读作shǔn,“壳”应读作qià

o。

3、A。

A句中的“峰回路转”,指山峰迂回,路途曲折;

形容道路曲折。

B句中的“忍辱负重”,指忍受屈辱,承担重任。

轻重不明。

C句中的“行云流水”,比喻诗文自然流畅,无拘无束。

用错对象。

D句中的“喋喋不休”指说起话来没完没了(多含贬义)。

褒贬失当,且语义重复。

4、B。

A句中“歌声”与“浮现”搭配不当,可删去“的歌声”;

C句成分残缺(缺主语),删去“通过”或“使”;

D句歧义,可改为“张教授身体瘦弱的父亲”。

5、B。

杜甫的《春望》侧重抒发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6、⑴芳草萋萋鹦鹉洲⑵忽如一夜春风来⑶行成于思⑷秋天漠漠向昏黑。

⑸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更要走正道德才兼备者才是真正的人才

8、⑴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⑵山坡(地形高下)对气温的影响。

9、密州出猎(或:

出城打猎出猎打猎狩猎)渴望报效国家(或:

渴望建立功业)

10.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11、爱戴 用鞭、杖或竹板打 有的 往,到

12、A

13、①如今假使我们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人来响应的。

  

②既然这样,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依靠他而且为他卖力呢?

14、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和斗争智慧;

用手段奴役百姓而没有道义和不顾法度的人。

一旦百姓觉醒,他们的手段就完了。

15、客观、正确地分析了形势;

寻找合适的斗争时机;

得到了大家的支持;

反对的是暴力统治。

(意对即可)

16.(4分)汉字复杂难学,历史上只为少数人所掌握;

方块字不适合于科学表达(“不适用于发展科学”或“逻辑不分明”)。

【评分要点及说明】4分,每点2分。

扣住“复杂难学”“不适合于科学表达”作答即可。

如照抄与中心话题无关的冗余信息,酌情扣分。

17.(4分)列数字、作比较。

通过具体数据的比较,更鲜明地突出汉字具有高信息熵(或“经过搭配,可以构成无限多的新词”,或“在应对新概念大量涌现的科学发展中具有优势”)的特点。

【评分要点及说明】两种说明方法各1分,作用分析2分,未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扣1分。

18.(5分)

(3分)不能去掉。

“往往”表明大多数情况下如此,去掉就表示国人写论文都有“论证不严、逻辑不清的毛病”,与事实不符,语言不严密。

【评分要点及说明】只答“不能”不得分。

正向、反向说明各1分,结合文意1分。

(2分)(以汉语作为载体的中华文化)具有尊重知识和智慧的传统(或“对知识和智慧的重视”)。

【评分要点及说明】有与答案无关的冗余信息,如“在深处蕴藏着科学创新的基因”,扣1分。

19.(4分)“砼”字读写方便,输入计算机的速度快;

由“砼”的字形可以揣摩出“人工合成的石头”的意思,可见汉字直观,信息量大;

“砼”这一新字由三个简单的字合成,可见汉字构造新词的信息熵高。

【评分要点及说明】答出以上三点中任意两点即可,一点2分;

未结合链接材料或文意说明,每点扣1分。

(四)《木刻猴子》(17分)

20.(5分)行为:

常常把玩(抚摩),烧成灰烬(付之一炬);

情感:

钟爱(怜爱);

观念:

屈从传统(向世俗妥协),否定传统(不顺从传统、抛弃传统、反抗传统)。

【评分要点及说明】每空1分,意对即可。

21.(4分)示例:

通过神态和语言描写,写出了父亲既想以自己的经历提醒儿子谨言慎行,又不愿强行扭曲儿子的矛盾心理。

【评分要点及说明】“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