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源休闲农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3458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7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源休闲农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绿源休闲农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绿源休闲农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绿源休闲农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绿源休闲农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绿源休闲农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绿源休闲农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绿源休闲农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绿源休闲农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绿源休闲农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绿源休闲农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绿源休闲农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绿源休闲农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绿源休闲农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绿源休闲农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绿源休闲农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绿源休闲农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绿源休闲农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绿源休闲农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绿源休闲农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绿源休闲农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绿源休闲农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源休闲农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绿源休闲农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绿源休闲农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休闲农业产业园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提要………………………………………………………05-07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07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07-08

四、项目综合评价…………………………………………………08-09

第二章项目背景

一、项目的由来…………………………………………………10-12

二、项目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及其意义………………………12-15

三、项目建设单位概况……………………………………………15-16

四、项目建设区域及所在地概况…………………………………16-19

第三章市场分析

一、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旅游市场分析……………………20-21

二、绿色食品市场分析……………………………………………21-22

第四章项目总体方案设计

一、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23

二、项目规划原则…………………………………………………23-26

三、项目建设总体方案……………………………………………26-27

四、项目建设内容…………………………………………………27-30

第五章项目技术方案

一、技术方案原则………………………………………………31

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技术……………………………………31

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31-32

四、庭院生态模式建设技术……………………………………32

五、绿化工程技术设计要求……………………………………32-33

六、绿色食品使用农药的准则…………………………………33-35

七、无公害畜禽肉质量标准……………………………………35

第六章投资估算

一、投资估算依据………………………………………………36

二、项目建设投资估算…………………………………………36-37

三、资金筹措……………………………………………………37

四、资金使用和管理……………………………………………38

第七章财务评价结论

一、评价依据……………………………………………………38

二、基本数据……………………………………………………40

三、利润估算及分配……………………………………………40

四、财务盈利能力分析…………………………………………40-41

五、财务不确定因素分析………………………………………42

六、结论…………………………………………………………43

第八章环境保护分析

一、环境保护……………………………………………………44-45

二、节能措施……………………………………………………46

三、安全保障……………………………………………………46-47

第九章风险分析

一、农业发展新问题……………………………………………48

二、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风险…………………………………48-49

三、农业休闲生态观光是化解农业风险的关键………………49

四、防范风险措施………………………………………………50-51

第十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一、工程项目管理………………………………………………52

二、组织机构……………………………………………………52

三、人力资源……………………………………………………52

四、员工培训……………………………………………………52

五、管理机构和设置……………………………………………52-53

六、劳动定员……………………………………………………53

第十一章国民经济评价、社会评价

一、“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主导农业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54

二、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54-55

三、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的必由之路…55

四、生态效益…………………………………………………55-56

五、社会效益…………………………………………………56

第十二章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方案总体描述……………………………………………57

二、结论与建议………………………………………………57-58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提要

(一)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

某休闲农业产业园

(二)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代表、所有制形式

项目建设单位:

某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注册资本:

1000万元

企业类型:

有限责任公司

注册地址:

某市

成立日期:

2003年12月

(三)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建设期限、建设内容

a)建设地点:

某休闲农业产业园座落于某市章贡区沙河镇华林村。

东靠峰山山脉,南与沙河工业园相连,西有绕城高速相隔,北与杨仙岭相邻。

b)建设规模:

某休闲农业产业园是一个以生态开发为宗旨,集科研、种养、健身、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绿色生态产业园,为确保产品优质高产,生态产业园聘请农业专家为技术指导,将珍禽的养殖与销售,有机果、蔬的种植,以及休闲观光集于一体,总面积为3100亩。

其中:

(1)绿化苗木基地1000亩(大、小苗区各500亩),主要分为播种区、换床区、营养繁殖区、移植苗区(小苗区)、大苗区、母树区、引种驯化区。

该区的主要景点有:

次入口大门、认养亲子苗圃园、认养亲子苗圃种植基地。

认养亲子苗圃园,就是让前来观光的游客进行认养或者亲耕种植,认养的植物不能再买卖,一直到长大。

但要付一定的养护管理费用;

(2)四季果园1200亩,其中有机果蔬无土栽培区100亩。

(3)珍稀苗木驯化基地300亩;(4)野战攀岩探险区400亩;(5)休闲娱乐度假区200亩。

c)建设期限:

建设期为3年

d)建设内容:

工程分二期进行,计划用时三年。

1.第一期计划重点搞好了基础设施建设,用时一年。

(1)按功能将园区划分为休闲娱乐度假区(餐饮与办公、商务服务区、休闲与娱乐活动区、野战与攀岩探险区)、园林景观区(作物迷宫、儿童乐园、田园风光)、产业园区(四季果蔬种植区、珍禽养殖区、珍稀苗木园区、设施农业园)等,并按具体项目进行分区规划与施工。

完成园区道路及环园10KM自行车健身道的修建;

(2)兴建小型现代化的珍禽与特种水产养殖中心;

(3)修建沼气池,满足生态园有机肥料自供、生活燃料、发电照明与动力等需要;

(4)完成四季果树种植和间种农作物;

(5)建设好有机无土四季果蔬栽培采摘园,并安装好配套的喷、滴灌系统;

(6)建好珍稀苗木区与亲子苗圃种植区。

2.第二期工程,计划用时二年。

(1)兴建餐饮、垂钓、休闲、游乐、园林绿化和集乡村情调于一体的多功能休闲度假园区,建设好各区的景观设施与配套器具。

(2)修建小型科技成果展览中心:

(3)运用现代化市场营销手段,积极发展观光采摘业。

(四)资金构成

项目估算总投资10000万元,其中:

固定资产投资6700万元(含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预备费用),流动资金3300万元。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发字[1999]1号);

●《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规划纲要》: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若干条文的解释(财发字[1999]57号):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的通知(国农办字[2002]175号);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试行标准》【(94)同农综字第28号】

●本项目的项目规划建议书;

●企业提供的相关技术资料:

●企业提供的相关协议、资质、证书;

●公司财务报表;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

项目总投资

万元

10000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6700

流动资金

万元

3300

年均收入

万元

3215

年均营业税金及附加

万元

40

年均营业成本

万元

1438

年均利润总额

万元

1737

年均所得税

万元

573

年均税后利润

万元

1164

净现值(所得税前)

万元

1519

净现值(所得税后)

万元

投资收回期限(所得税前)

10.4(含建设期3年)

投资收回期限(所得税后)

(含建设期X年)

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

%

17%

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

%

年均投资利润率

%

17.4%

年均投资利税率

%

23.4%

盈亏平衡点

%

23.03

四、项目综合评价

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一方面拓宽了旅游业的广度,为旅游活动增添了新景观,有助于生态保护和环境优化,使环境得以恢复与增添新魅力,永保秀丽;另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结构,优化了农业经济的组合,开拓了农业和土地被利用的新领域,强化农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增加了农产品的商品量和农业附加值,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新型农业的转变,是振兴农村经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有效措施。

围绕建设旅游大产业、面向旅游大市场,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通过生态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引导和推动某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积极意义,本项目的投资建设不仅经济效益可观,而且社会效益丰富,是一项合民心,顺民意的民生工程。

第二章项目背景

一、项目的由来

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

近年来,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

随着收入、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

于是,现代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休闲观光农业便应运而生,从而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间,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

现代社会,人人都渴望能在优美的环境中放松、休闲。

于是,回归田野、自然的休闲观光农业就成为人们最好的选择,“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自然成了新的热点。

据专家介绍,休闲观光农业,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形成产业规模,进入90年代,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观光农业也应运而生,畅开了国门,进入了普通百姓家。

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主要是以发展养殖、种植园为最主要经营项目,养殖和种植品种力求做到新、珍、奇、特、优。

在养殖品种中,引入市场销售情况较好、人人爱吃的珍希动物及特色品种。

种植项目也是引进速生、抗病丰产、好看、好吃,或外观奇特的产品。

在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内游客不但可以吃到各种山珍野味,品尝到珍奇水果、蔬菜,还能看到各种动物表演,同时还能野外烧烤、垂钓、攀岩、守猎、采果、制作栩栩如生的生物标本,把珍稀植物做“亲子”认养,参与农耕活动,学习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以及农业经营管理等,体验农村生活,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使农产品在各种休闲、参与的项目中就地消费。

利润和效益是普通种养业的5至10倍。

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不是人们通常所述的与生态农业、旅游农业、高效农业等同意义上的生态农业观光,它是在现代农业基础上,集合现代农业建设的实践经验,迎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情趣变化的需要而提出的。

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为基础,以高新科技示范园区为桥梁,以产业化经营为主线,融直接效益与观赏效益、长远效益与社会效益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新体系。

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有着丰厚的社会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在温饱解决之后,人们在解决温饱和基本吃穿以外追求的生活方式和要求日益增多,日趋多样,这是观光农业发展的主要基础。

与此同时,随着人本管理理念的改变,节假日在不断的增多,加之双休日的实行,为人们外出休闲、观光旅游提供了大量的时间。

从人们旅游情趣多向性来看,追求田园式的生活情趣是个重要的发展趋向。

而现实中,这样的景点场所又显得相对匮乏,这就为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市场。

江西省也是旅游大省,无论从自然生态还是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以及少数民族风情,都有独特的地方。

某市是江西的重要旅游城,有着古老的历史与传统,“十一五”时期,某市先后有9家单位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家被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瑞金被评为“江西省旅游强县”;启动了瑞金景区和通天岩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区工作;一条黄金旅游线路,三条特色旅游线路正在打造。

2010年,某市旅游接待总人数达1400万人次,“十一五”时期接待游客人数年均增长达到18.17%;2010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96.37亿元,“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19.2%。

2011年1至6月,某市共接待旅游总人数626.78万人次,同比增长21.6%,旅游总收入达42.84亿元,同比增长21.3%……一个个数据,见证了某红色旅游产业前进的步伐。

因此,某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抓住机遇决定在某市章贡区沙河镇华林村打造一个江西省最具代表性的集森林旅游,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育锻炼,青年科普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基地-----某休闲农业产业园,并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逐渐将其融入到周边景区的主题观光园。

产业园始终坚持以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开发为宗旨,按“生产带动旅游,旅游服务于生产”的发展理念,把某休闲农业产业园建成一个集科研、珍禽养殖与销售、有机果蔬的种植、观光休闲集于一体的绿色有机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园区总面积为3100亩。

二、项目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及其意义

(一)项目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与现代农业在概念和内涵上是相辅相成的。

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方向和新的历史阶段,在突出现代高新技术的先导性、农工科贸一体性、农业开发的多元性和综合性的基础上,强化资源节约、环境零损害的绿色环保性。

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实质上是生态化的现代农业。

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既符合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又符合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也符合农村社会人文发展的方向。

因此,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是一种可操作、可实现的现代农业,是未来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

现代生态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而且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

人们对良好的乡村环境所形成的森林浴、野郊探险、露营、观光采摘等消遣休闲活动的渴望和追求,满足了自身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缓解了繁忙的城市生活中所带来的紧张感和压迫感。

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

于是,农业、农村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应运而生。

可以肯定,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是非常具有前景的现代农业,但需要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预期目的。

(二)项目建设的意义

作为推动消费结构、农业结构、就业结构和社会结构转变的最佳产业结合点,作为促进农村三次产业联动发展和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有效载体-----现代农业产业的休闲、旅游、渡假、娱乐、种(养)殖等多种功能对于加速城乡经济社会融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1、适应就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近年来,伴随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困难。

而农产品消费支出在居民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的持续下降,进一步弱化了农民在“农内”增收的潜力,致富农民必须到“农外”寻找出路。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只有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同步调整就业结构,减少农业人口,才能使农民获得平均的社会报酬,因此,转移农村劳动力已经成为农民致富的必然选择。

一般而言,农民转移就业有两种途径:

一是向“农外”的二、三产业转移;二是向“农内”的二、三产业转移。

但是由于受到农民个体素质、知识差异、技能门槛和投入能力等因素的制约,使得二、三产业很难下沉到传统的农业领域,因而给传统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增加了难度。

就目前而言,在农村地区,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应该是最大的第三产业,它具有关联度高的特点,对一、二、三产业均有巨大的带动作用。

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业每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就可增收4.3元:

旅游业每直接就业1人,社会就可新增5个就业机会。

由此可见,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效益显著,它能使农业经济结构再优化,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推动农村经济和农业劳动力结构调整,开拓新的增收渠道,创造新的增收模式。

2、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现代农业产业是依托农业发展起来的休闲旅游产业,它的发展拓展了农业的功能,为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开辟了通道,增强了农村第三产业的综合发展能力。

项目的建设适应了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要求,作为关联度很大的产业,它对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丰富农业功能,调优农村产业结构都具有积极意义。

3、适应消费结构调整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攀升,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消费结构也随之不断升级,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逐年下降,而用于居住、文化、教育、卫生、旅游等高层次消费的支出则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向往到农村品味清幽闲适、纯朴自然的田园生活,寻找一种与城市生活不同的新鲜感觉已成时尚。

本项目充分利用了某市章贡区及周边村镇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把旅游产业延伸到农村区域,迎合了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消费心理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拓展了旅游市场,丰富了旅游产品,创新了旅游内容,增加了旅游产业的供给层次,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消费选择。

4、适应社会结构调整的需要

当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渐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农村区域、农业领域,流向城市和二、三产业,城乡间的要素流动、人员流动、信息流动日趋频繁,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

在这样的背景下,城乡社会各阶层加速分化与融合,社会结构步入快速调整期,城乡一体化已是大势所趋。

本项目作为一项沟通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农业与休闲旅游业的复合型产业,它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要求,既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了解农业、贴近农民、认识农村的机会,也为增进农村居民对现代文明的了解和认知提供了平台,促进了城乡交流,将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某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注册资本1000万元,是江西省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省林业龙头企业、团中央青年创业见习基地------江西省绿宏实业有限公司旗下的一个子公司,它是一家集城市公园、广场、街道及小区庭院附属绿地、园林建筑、园林小品(喷泉、假山、雕塑)、风景区、森林公园、农业休闲公园等规划设计及施工于一体的园林工程公司。

公司法人,何涛,本科学历,现任江西省青年商会副会长、某市政协委员。

公司成立以来,始终秉承“艰苦创业,诚实守信,拼搏进取,超越自我”的企业精神,坚持“品牌引路,科技兴业”的战略方针。

目前,公司拥有园林工程高级技术人员3人,工程师8人,助理工程师5人,技术人员16人。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占公司总人数的80%,技术力量雄厚,管理严谨规范,获得“三级城市园林绿化企业”、“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等资质。

多年来,在省内外建造了多个大型园林工程,其中:

江西南康市旭山公园、赣县翰林大桥、某市迎宾大道市政绿化工程等,深受上级有关部门的好评与赞誉。

四、项目建设区域及所在地概况

(一)项目建设区域概况

1、自然地理条件

某市章贡区位于江西省南部,北纬25°40′16″~25°58′56″、东经114°46′44~115°03′40″间。

东、南、北与赣县接壤,西与南康市、某开发区相邻,总面积375.52平方千米。

辖水东、水南、水西、沙石、沙河5个镇和赣江、解放、南外、东外4个街道办事处,共57个行政村,48个街道社区居民委员会和12个镇辖居民委员会。

全区户籍总户数133683户,户籍总人口46242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38176人。

2、自然环境:

章贡区属低山丘陵区。

地势由东南、西北向中部倾斜,略呈马鞍形。

东南、西北高,为丘陵山地,中部平缓,为河谷平原。

最高点为峰山,海拔1016.4米;最低点在水西镇白田村西部田塅,海拔93米。

境内河流有章江、贡江,交汇合流为赣江而北去。

美丽的某古城正处于低山、丘陵的环抱,章、贡、赣江的环绕之中,构成“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的靓丽风光,有“千里赣江第一城”誉称。

境内山脉被章、贡、赣三江截为东、东南、西北三部分,分属武夷山脉、九连山脉、罗霄山脉余脉。

全境有群山作屏障,中部有三江滋润土地,尽夺山川之灵气。

章贡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年均气温19.4℃,无霜期286日,年均降水量1494.8毫米,年均日照1888.5小时;冬盛行偏北风,夏盛行偏南风,年均风速1.9米/秒,适宜各种生物繁衍生长。

全区有土地面积37552公顷,其中林地面积22043.3公顷。

森林资源主要有防护林6852公顷,特种用途林9866公顷,用材林850.1公顷,竹林94.5公顷,经济林433.5公顷,薪炭林281.6公顷,活立木蓄积量99.2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5.16%。

3、旅游基础条件

章贡区历史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生息。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赣县,章贡区属之。

历代为赣县县治和郡、州、路、府、道治所。

东晋永和五年建城于章江、贡江间,成为赣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宋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为全国36大城市和44大经济中心之一。

自古以来,某古城是沟通赣、湘、闽、粤的江南重镇。

名人迭至,人才辈出。

唐时,诗人孟浩然、綦毋潜等足履诗迹已及古城。

北宋时,苏轼二至某,留下许多诗文佳话;周敦颐在某首开讲学之风,与弟子程颢、程颐在此奠定理学根基,影响深远。

南宋时,文天祥任某知府,曾在此组织新军抗元;辛弃疾游某,写下千古绝唱《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诗人黄庭坚、杨万里都曾驻足某,留下诗词墨迹。

明时,王阳明在通天岩问难答辩,使某理学之风更盛,对古城文化影响颇大。

深厚的文化哺育造就了大批出类拔萃的本籍人才,宋代有名士阳孝本、诗人曾几、状元池梦鲤,明、清代有刘丞直、谢诏、邓元昌,民国时期有阳立垣、陈协、陈锐等。

章贡区文物名胜众多,其中宋代文物数量多、品位高,被当代专家学者誉为“宋城博物馆”。

众多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在章贡区浑然一体。

境内拥有极具考古价值的“宋代四古”即古城墙、古石窟、古浮桥和古窑址。

著名的国家4A级文物保护景点通天岩,保存有唐宋以来的摩崖造像359尊、摩崖题刻128品,是石窟艺术的珍品,堪称江南第一石窟。

八境台、郁孤台名闻遐迩,宋代慈云塔、某文庙等84个旅游景点和230多处名胜古迹吸引着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1994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项目建设所在地概况:

1、地处要塞

该园区位于沙河镇华林村,东靠峰山山脉,南与沙河工业园相连,西有绕城高速相隔,北与杨仙岭相邻。

2、区位独特

该园区位于323国道旁,有直达某的公交车,距某市南门口10公里,距赣县县城7公里,距某东高速出口3公里,距火车站5公里。

是闽南9市、某市东河8县(市)下某、上京九、达105国道的咽喉要道,是大京九经济增长带和赣龙铁路经济增长带的十字交汇点,区域辐射能力强,综合配套设施完善。

3、交通便捷

(1)公路:

105、323国道和某粤高速、蓉厦高速、绕城高速公路纵横境内连接东南沿海开放城市。

(2)铁路:

京九铁路纵贯境内5个乡(镇)48公里,集客运、货运、编组于一体的某东站设在城区的北侧,为京九线上四大编组站之一;韶(关)-赣(州)-龙(岩)铁路在某东站接轨。

(3)民航:

园区距某黄金机场仅23公里,现在已开通北京、上海、南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