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可良种猪繁育场项目可研正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3460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209.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可良种猪繁育场项目可研正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南可良种猪繁育场项目可研正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南可良种猪繁育场项目可研正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南可良种猪繁育场项目可研正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南可良种猪繁育场项目可研正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南可良种猪繁育场项目可研正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南可良种猪繁育场项目可研正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南可良种猪繁育场项目可研正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南可良种猪繁育场项目可研正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南可良种猪繁育场项目可研正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南可良种猪繁育场项目可研正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南可良种猪繁育场项目可研正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南可良种猪繁育场项目可研正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南可良种猪繁育场项目可研正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南可良种猪繁育场项目可研正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南可良种猪繁育场项目可研正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南可良种猪繁育场项目可研正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南可良种猪繁育场项目可研正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南可良种猪繁育场项目可研正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南可良种猪繁育场项目可研正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可良种猪繁育场项目可研正式.docx

《南可良种猪繁育场项目可研正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可良种猪繁育场项目可研正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可良种猪繁育场项目可研正式.docx

南可良种猪繁育场项目可研正式

良种猪繁育场扩建工程

二、主管部门:

陕西省农业厅

三、建设单位:

武功县南可生猪繁殖养殖专业合作社

四、工程建设地点:

陕西省武功县贞元镇南可村

五、工程建设年限:

1年(2009年4月-2010年3月)

六、建设内容与规模:

1、建安工程

新建猪舍10栋共2517m2,其中妊娠舍2栋503.4m2,分娩舍3栋755.1m2,保育舍3栋755.1m2,公猪舍1栋251.7m2,后备舍1栋251.7m2,配套垫料1800m3,兽医室45m2,铺设给水管400m,电力线路300m,配套变压器1台。

2、仪器设备购置

购置仪器设备552台(套)。

其中:

生产设备546台(套、件),诊疗及性能测定器械6台(套、件)。

3、引种

引进PIC祖代配套系母猪100头,公猪10头。

4、建设规模

工程建成后,该合作社年存栏PIC祖代基础母猪850头,公猪30头。

每年可向社会提供PIC父母代种猪3711头,商品仔猪10020头,年出栏淘汰猪及育肥猪1377头。

七、投资估算及资金构成:

该工程总投资319.63万元。

其中建安工程185.15万元,仪器设备购置46.14万元,引种费52.00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20.83万元,预备费15.51万元。

八、资金筹措:

本工程总投资319.63万元,其中申请中央投资200万元,企业自筹119.63万元。

九、运行成本费用与效益分析

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向社会提供PIC父母代种猪3711头,商品仔猪10020头,年出栏淘汰猪及育肥猪1377头。

全负荷生产年年销售收入1127.55万元,扣除总成本费用792.22万元,年利润总额为335.33万元。

第二章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工程建设背景

畜牧业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三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4.56亿头,增长6.6%;能繁母猪存栏4696万头,同比增长12.4%;出栏4.24亿头,增长5.8%。

前三季度全国猪肉产量3196.1万吨,增长5.7%。

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农民持续增收,从今年整体情况看,养殖效益总体较好。

随着市场的拉动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畜牧业以其受益广,增收快,投资小,风险低等特点成为大多数农民脱贫致富的首选,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及国务院实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养殖业、促进农业产业化,推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政策,大力发展养猪业,特别是良种猪养殖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更是符合国家的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政策。

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颁布的《关于加快畜牧产业化建设的决定》以及将养猪业作为畜牧业主导产业,为发展良种猪繁育和养殖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依据。

2008年初,陕西省省委、省政府及农业厅等部门对全省畜牧业进行了调研,认为建设现代农业应率先发展现代畜牧业;要以生猪、奶牛和秦川牛为重点,大力促进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进程,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迅速做大做强畜牧产业。

与此背景下,陕西省农业厅决定大力推广自然养猪法这项生态环保新技术,促进生猪养殖方式根本改变,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并在武功县试点自然养猪法,同时也是武功县2008年大力推广的一项养猪新技术,本工程良种繁育场采用自然养猪法,自然养猪法是一种以发酵床技术为核心,在不给自然环境造成污染的前提下,以生产健康食品为己任,尽量为猪提供优良生活条件等福利待遇,使猪健康快速生长、无污染、高效、新型的科学养猪法。

自然养猪法养殖场的实施能够更好地发挥规模化养殖生产的效益,通过发展竞争优势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和具有当地特色的优质畜牧业基地,积极发展绿色现代化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带动农民增加收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年来,实践证明,自然养猪法技术具有生态环保、节能增效、安全放心等优点,深受广大养殖户欢迎,在2008年杨凌农高会上,该养殖技术受到中省领导、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农高会一大亮点,目前,武功县已建成自然养猪法小区4个,建成猪舍93栋,存栏生猪6000多头,正在建设的40多个规模养猪场都在规划采用自然养猪法,群众养猪积极性空前高涨。

从2009年到2011年,武功县决心用三年时间,改造新建一批自然养猪法万头村、规模养殖场和小区,并且探索总结出一套适合我省关中地区的自然养殖法标准化圈舍建造模式,适合不同户型的发展模式,把武功县建成年出栏百万头的绿色生猪示范基地。

该县2009年全县生猪存栏50万头,出栏60万头,自然养猪出栏占30%;到2010年年存栏60万头,出栏80万头以上,自然养猪出栏要占到50%;2011年存栏80万头,出栏100万头以上,自然养猪出栏占60%以上。

自然养猪法在武功县试点实验后,充分显示出生态环保效应外,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出栏一头猪较普通规模养殖省料24kg,多增收57.6元,较农户养殖省料48kg,多增收115.2元。

截至2008年底,武功县生猪存栏41万头,出栏61.5万头,奶牛存栏4.42万头,家禽存栏160万羽,全县新建家庭适度规模养猪专业村1个,养猪小区4个,规模化养殖场38个,全县畜牧业总产值4.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38%,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450元。

在此背景下,武功县南可生猪繁殖养殖专业合作社提出良种猪繁育场扩建工程,正是响应陕西省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号召,符合武功县生猪产业发展规划,符合武功县发展实际。

二、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工程建设是健全PIC配套系良种繁育,加快良种化进程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集约化肉猪养殖场以饲养引进纯种瘦肉型猪为主。

近年来,尽管出现了二元杂交商品猪和三元杂交商品猪生产,但没有形成稳定的杂交体系,缺乏对不同品种间的杂交组合研究。

不同繁育场各有不同的杂交组合,造成杂交仔猪生产性能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肉猪养殖的经济效益。

据调查,陕西省畜禽品种“多、乱、杂”,经营“小、全、散”等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供种能力普遍不足。

全省种猪场只有140个,存栏基础母猪3.4万头,年可向社会供应良种仔猪50万头,加上群众自繁自育部分,省内每年可提供良种仔猪700万头,仅能满足需要的50%。

畜禽良种是先进技术的结晶和载体,是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

以生猪为重点,采取良种场繁育和群众自繁自育相结合,引导和扶持社会力量参与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我省规划在2009-2013年在汉中、安康、关中和陕北各扶持建设1个存栏基础母猪1000头的原种场,在渭北10个果业基地县和陕南10个生猪基地县各扶持建设3-5个扩繁场,存栏基础母猪达3000头,扶持建设2000个存栏基础母猪600头的商品代种猪场,逐步建立层次分明、功能齐全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

武功县南可生猪繁殖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建设规模化PIC原种猪繁育场,建立健全生产纪录,开展PIC配套系繁育体系的推广,是建立稳定的良种猪繁育体系和生产商品仔猪生产体系的需要。

2、工程建设是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猪肉品质、降低养殖成本的需要

“自然养猪法技术”具有成本低、效益高、无污染、零排放、操作简便卫生,充分利用农业有机资源等优点。

(1)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利用有机物做垫料的发酵床,含有大量的有益土著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具有很强的活性和分解能力,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将猪粪尿迅速有效地分解转化,猪粪尿直接消解在发酵床内,不需要人工清扫、冲洗圈舍,使圈舍没有一点臭味,没有大量的冲刷污水和粪便排出舍外,对周围河流、地下水、土壤等环境不再产生污染,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养殖污染物的零排放,从根本上解决了养猪的环境污染问题。

(2)提高了猪肉品质

发酵床生态养猪优化了猪生长发育的环境,舍内温度湿度适宜,发酵床舒适温和,猪爱活动,状态佳,生活形成良性循环。

由于土著微生物和各种营养剂的作用,抑制了有害微生物和病菌的侵入,猪的体质显著增强,抗病能力明显提高,猪的发病大大降低,不需再施用大量的药物防治,也大大减少了抗生素用量。

猪在一个温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发育,育成健康的肌体,提高了自身的体质,也提高了猪肉的品质,从而生产出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无公害猪肉。

(3)充分利用农业废弃有机资源

在发酵制作有机垫料过程中,将木粉、稻壳、花生壳、玉M秸秆等原料,通过添加微生物发酵,制成垫料铺入发酵床。

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床内有机物和猪粪便被分解转化为微生物自身的营养物质,形成微生物蛋白,部分被猪重新摄食利用,变无用为有用。

发酵床垫料一次投入可多年利用,在长期的微生物作用下发酵床垫料可形成优质的微生物有机肥,应用于果树,蔬菜等农业生产,实现了农业废弃有机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生态化。

(4)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应用该技术可节约饲料10—15%,减少用药40%,节约用水80—90%,节约用工50%以上,缩短育肥周期10—15天,省去了排污管道和猪粪尿及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出栏一头猪可增效40—60元。

3、工程建设将有效促进武功县现代农业畜牧产业的大力发展

武功县日前通过对全县生猪养殖现状和优势的分析,决定进一步加强扶持扩大规模,完善服务提高档次,力争用3—5年的时间,着力打造咸阳地区一流的生猪基地,创出养猪业品牌,以推动农业增产,带动农民增收。

为此,武功县规划从2009年到2011年,改造新建一批自然养猪法万头村、规模养殖场和小区,并且探索总结出一套适合我省关中地区的自然养殖法标准化圈舍建造模式,适合不同户型的发展模式,把武功县建成年出栏百万头的绿色生猪示范基地。

该县2009年全县生猪存栏50万头,出栏60万头,自然养猪出栏占30%;到2010年年存栏60万头,出栏80万头以上,自然养猪出栏要占到50%;2011年存栏80万头,出栏100万头以上,自然养猪出栏占60%。

从而可以看出,该工程的建设符合陕西省和武功县产业发展方向,旨在通过扩大PIC祖代基础母猪,提高当地PIC配套系种猪供应能力,实现生猪产业发展的新突破。

工程实施后将大大加快农村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步伐,对安排社会劳动就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而振兴该地区的地方经济,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陕西省武功县南可生猪繁殖养殖专业合作社良种猪繁育场扩建工程的实施,对于充分发挥武功县资源优势,促进武功乃至整个陕西省生猪产业的发展,提高畜产品质量和效益,保证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全面提升工程区养猪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1、政策环境

今年,中央1号文件及国务院实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养殖业、促进农业产业化,推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政策,大力发展养猪业,特别是良种猪养殖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更是符合国家的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政策。

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颁布的《关于加快畜牧产业化建设的决定》以及将养猪业作为畜牧业主导产业,为发展良种猪繁育和养殖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依据。

2、资源优势

随着国家粮食政策的调整,粮食面积产量逐年增加,为养猪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武功县地区养殖业相对落后,畜群交易不发达,是陕西省重点产量区,这也为养猪业提供了天然的屏障和快速发展的基础。

3、市场优势

该工程位于我省关中西部武功县,东迄兴平,西邻杨凌、扶风,北接乾县,南隔渭河与周至县相望,两县之间在渭河上有公路大桥连接,使得西宝高速公路可以直通周至、陕南等地。

根据我国食品生产发展纲要,稳定地提高动物性食品在人类膳食中的比例,将是一项长期的奋斗目标。

因此,猪肉作为中国居民最习惯食用肉类,仍将在市场上占相当大的比例,并且直接决定着养殖业经济效益和生产水平。

在猪肉乃至整个肉类的供应量中,陕西省的缺口仍然很大。

如按2007年的统计数字,全国人均占有肉类约45kg,其中猪肉为35kg,而陕西省仅分别为31kg和20.5kg。

按此计算,若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陕西省仅在猪肉方面的缺口就达31万吨,每年需净产商品猪430万头,这还不包括已十分广阔的陕西境外市场。

我省的猪肉市场不仅缺口巨大,而且由于目前主要为求户小规模经营,不能容纳现代饲养技术和高度培育的优良品种,从而导致市场指肉品质普遍较差。

主要表现为酮体瘦肉率低、膘和腹脂等人类不易或不宜食用部分的比例偏高,这样的猪肉不仅大多数城乡居民很难接受,同时其进一步的初、深加工性能也很低,从而大大降低了我省猪肉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4、技术保障

该工程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为技术依托单位。

该学院在畜牧养殖研究方面在全国享有较高的声誉,并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动物科技学院是该校最大院系,是“产、学、研”相结合的典范学院。

能够及时解决养猪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和技术难点。

近年来,该院在生猪品种改良、快速育肥、饮料开发、无公害生产等方面取得了成果居全国先进水平,完成了科研工程30余项,合作社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长期聘请该院生猪良种繁育专家给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

第三章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

一、种猪市场前景分析

目前陕西省全省种猪场只有140个,存栏基础母猪3.4万头,年可向社会供应良种仔猪50万头,加上群众自繁自育部分,省内每年可提供良种仔猪700万头,仅能满足需要的50%。

2007年全省生猪出栏992.2万头,年末生猪存栏851.6万头,能繁母猪存栏74.2万头,到2012年,全省生猪存栏将达到1500万头,出栏2000万元。

本次工程设计为市场提供大量优良PIC种猪,以满足武功县及周边市场对种猪的需求。

二、市场价格分析

2008年上半年全国活猪平均价格在罕见高位创造了新的历史, 4月份前后,全国出栏活猪平均价格达17元/公斤左右。

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部分地区甚至冲破20元/公斤大关。

然而,4月份过后,全国毛猪平均价格却呈现快速下跌势头,至6月底已跌至15.6元/公斤左右。

目前,随着2009年春节的来临,有可能止跌上升。

2008年一季度,全国仔猪价格曾大幅上涨,且上涨幅度远远高于活猪价格和猪肉价格。

4月份前后,全国仔猪平均价格涨至了38.2元/公斤左右!

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

广东、湖南、浙江、福建、湖北等地的仔猪价格居然卖到了1000元一头的“天价”。

这与2006年上半年行情最差时,多数主产区仔猪价格卖到了100元3头甚至5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图12006年1月-2008年6月全国平均猪料比价变化趋势与预测

我国的猪肉在国内外有广阔的市场,内销和出口需求量很大,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

“搞好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和扩繁推广”。

目前,国内外养猪生产已基本形成三元杂交或配套系生产格局,这是养猪业科技进步的具体表现。

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必须顺应这种生产格局的需要,即拥有一定数量和生产能力的原种猪场或祖代猪场,广泛分布于生猪主产区域的二元杂交种母猪生产场,进而支撑起我省高品质三元杂交商品猪生产。

近10年来平均每年从国外引种约3000头,每年更新现有品种约2%,而第二代母猪约可以更新原品种5.89%,按10年之则要10年内品种更新约50%左右,这就是说还有50%向社会提供商品猪约有50%不是良种猪,优良种猪生产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三、市场前景分析

据统计,全省现有适繁母猪约70多万头,其中有60%以上属超高代无序杂交种母猪,所繁殖的育肥猪杂种优势率下降,饲养期长,饲料报酬高,市场售价低。

据分析,与高品质三元杂交商品猪相比,每出栏一头,约减少收入和成本投入50~60元,仅此一项,全省养猪收益年约损失4亿元以上。

建设配套完善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逐步淘汰或更新现有繁殖母猪,较大幅度地提高我省养猪生产收益,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十一五”以来,武功县生猪生产由传统分散的养殖逐步地向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的方向转变。

优质种母猪的供应不足已成为制约该县养猪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大量种猪从外地调入,成活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导致养殖效益低下。

今年,陕西省将突出实施“畜牧大县”发展战略,武功县以此为契机,规划到2011年全县生猪存栏80万头,出栏100万头以上,自然养猪出栏占60%以上。

据专家预测,在未来的3-5年内,种仔猪市场的市场需求呈上升趋势,建设武功县PIC种猪繁育场工程市场前景较好。

第四章工程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

一、工程单位基本情况

武功县南可生猪繁殖养殖专业合作社建于2007年6月,位于贞元镇南可村,占地面积40亩。

2008年从北京农业部种猪繁育中心引进新美系纯种大白、长白、杜洛克种猪50头。

截至目前已发展PIC配套系及瘦肉型纯种猪550头,常年生猪存栏2500头,已有猪舍13栋3300m2,辅助用房和库房240m2,食堂90m2,办公用房192m2,现有仪器设备58台(套),猪场推行先进的繁育技术,生产PIC良种猪,目前年生产五元仔猪7000头,商品猪3000头,并以品种优良远近闻名。

该场建有一流的现代化种猪场,并与陕西石羊集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坚持科学养殖,大胆创新,以高科技手段的极大优势进行繁殖养殖,成为咸阳市集体养猪一面红旗。

2008年4月16日,中央电视台七套农技天地栏目对该场先进的养猪技术进行采访拍摄,对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二、人员状况

该合作社现有职工19人,其中管理人员3人,技术人员5人,职工11人。

合作社现有会员53户,固定资产450万元。

2008年申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现已通过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正在等待省农业厅批复。

在合作社带动下,一大批社员已通过养猪走上致富之路。

三、专业技术水平

武功县南可生猪繁殖养殖专业合作社拥有一批具有多年现代化养猪经验及管理经验的技术骨干队伍,PIC高级兽医专家驻场指导。

合作社应用自然养猪法技术,属国内目前最为先进的生态型、环保型畜牧养殖新技术,具有成本低、耗料少、疾病少、效益高、无污染等优点。

四、管理体制

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动作,实行工程法人负责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职责明确、功能健全、运转灵活、管理规范、协调有序的组织管理体系。

第五章工程建设地点选择分析

一、工程区自然资源简况

1、自然资源条件

武功地处关中平原西部,东邻兴平,西邻杨凌、扶风,北接乾县,南隔渭河与周至相望。

全县共有12个乡镇(8镇4乡),262个自然村,6个社区居委会,4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4万人。

全县总面积39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2.5万亩,人均1.1亩,是我省人均土地面积较少、人口密度较高的县区之一。

陇海铁路、西宝高速公路、西宝公路中线、北线和107省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城区东距古城西安70公里,咸阳国际机场50公里,西距工业重镇宝鸡80公里,地势平坦开阔,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关中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2、自然资源状况

武功县属温暖带半湿润性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春寒冷少雪,四季区别明显。

气温:

全年无霜期315天;全年≥10℃的活动积温为4184℃,与全省2000—4900℃相比处于中间状态。

光照:

光能资源比较丰富,历年平均日照时数2094.9小时,年辐射总量114.86千卡,其中生理辐射57.43千卡,占年辐射总量的50%。

降水:

本县地处关中偏西,年降水量633.7毫M,最大降水量97.97毫M,最小降水量327.1毫M。

而且降水的季节性强,多集中在6、7、8三个月,占年降水量的50%以上。

二、社会经济状况

武功是农业始祖后稷教穑故地,全县共有12个乡镇(8镇4乡),262个自然村,6个社区居委会,4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4万人。

全县总面积397.8平方公里,自古有“关中M粮仓”之称,全县水浇地37.2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0.7%,人均0.9亩。

全县农作物58种,果树10种,树木68种。

2008年粮食总产26.98万吨,农业总产值14.62亿元。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抓住两大机遇,依托位优势,实施东扩西连,推进一体两翼,加速四化进程,构建经济强县”的方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曾先后荣获全国小麦生产先进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06、07连年又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发展一村一品先进县。

到2008年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40.1亿元,同比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055.4万元,同比增长33.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98元,较上年增长28.7%;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到4.85‰,全县经济发展,政治安全,社会稳定。

三、工程建设地选择

工程建设地点为陕西省武功县贞元镇南可村,西宝北线以南,工程占地40亩,四周皆为农田,远离村庄,场内有深机井一眼,电力资源充足,电话、网络等通讯资料丰富,交通便利,十分适宜发展畜牧养殖。

农业部饲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该场生长育肥猪配合饲料和饮用水进行监督抽查为合格,对发展无公害良种猪养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物质基础。

第六章生产工艺流程

一、自然养猪法工艺特点及技术体系

该合作社全部采用自然养猪法,自然养猪法是以发酵床技术为核心,要舍内设置一定深度地下式垫料,填充锯末或秸秆等农副产品垫料,接种高效的有益菌种对垫料进行发酵,形成有益菌繁殖的发酵床,猪粪尿直接排在垫料上,不流向舍外,利用猪的拱掘习性和人工翻耙,使猪排泄物和垫料充分混和,通过有益微生物的发酵,使猪粪尿的有机质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真正实现了零污染排放。

猪只生存环境明显改善,不适合蝇蛆生长,臭味减少。

猪在自然环境下生长,其抵抗力和肉质品种取得明显提高,抗病能力增强,生产效益提高。

垫料2-3年清理一次,成为高档有机肥。

1、工艺特点

工程拟采用技术最先进、劳动生产率最高的集约化养猪技术以及结合目前流行的生态养殖及工艺,其特点是:

(1)生态养殖

自然养猪的现有基本饲养模式是在舍内设置90~100厘M的地下或地上式垫料坑,填充锯末或秸秆等农副产品垫料,利用菌种对垫料进行发酵,形成有益菌繁殖的小环境,抑制和分解有害细菌和病毒;猪粪尿直接排放在垫料上,实现粪污零排放;粪尿加速了垫料微生物的发酵,产生热量,保证猪只能正常越冬;恢复了猪只的拱食习性,采食发酵产生的菌体蛋白,成为猪只的补充料;垫料一般2~3年清理一次,成为高档有机肥料;整个饲养过程对外达到零排放、无臭味、无污染。

(2)早期断奶

仔猪生后在母猪身边哺乳而滞留的时间一般为4-5周,即改原60日龄断奶为28-35日龄断奶转入保育舍。

仔猪提早断奶可以明显地提高母猪的年繁殖率,缩短繁殖周期,从而使母猪的年产胎数由过去的1.8-2.1胎提高到2.2-2.3胎,每头母猪年可增加产仔猪4-5头。

(3)全进全出

猪群在各类猪舍的饲养期以周划分,在一个猪舍同一单元内的猪全进全出。

由于同周龄出生的猪全进全出,因此,可做到有计划、有节奏地生产,从而达到对圈舍的充分合理地利用和对猪舍按期进行清理。

(4)集约化饲养

集约化饲养包括集中、密集、制约和节省等含义,是一定规模基础上的集约化生产。

各个生产环节具有严密的系统性、计划性、均衡性和节奏性。

集约化饲养的突出优点是有利于提高规模效益和圈舍、设备的利用率。

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商品率,有利于现代高新技术的配套应用和综合效益的大幅度提高。

2、主要技术体系

(1)良种繁育体系

引进目前国际最为著名PIC配套系进行繁育,生产高品质的优良父母代种猪,供应陕西及周边等市场。

利用其生活力和繁殖性能优势,保证主体生产母猪群的稳定高产水平。

采用种猪群自然本交、生产群人工授精的配种方法,提高种猪利用率,节约饲养费用。

(2)饲料营养体系

以生产工艺和各类猪的生理状况划分饲养阶段,制定相应的饲养标准,配制系列化全价日粮,用先进的加工设施调制配合,确定相应的饲喂量和饲喂方式,实行标准化高效率饲养。

(3)环境控制体系

一是变双环节投入为单一环节投入。

传统养猪法是“养猪生产”后再进行“粪污处理”,而自然养猪很好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