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第五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3482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6 大小:9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版第五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6页
北京版第五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6页
北京版第五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6页
北京版第五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6页
北京版第五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6页
北京版第五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6页
北京版第五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6页
北京版第五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6页
北京版第五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6页
北京版第五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6页
北京版第五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6页
北京版第五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6页
北京版第五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6页
北京版第五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6页
北京版第五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6页
北京版第五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6页
北京版第五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6页
北京版第五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76页
北京版第五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76页
北京版第五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76页
亲,该文档总共1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版第五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

《北京版第五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版第五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17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版第五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

北京版第五册数学全册教案

 

五册数学备课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陈桂秋

 

一、总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阐述如下:

知识与技能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数学思考

●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解决问题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

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二、学段目标(1至3年级)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简单的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2.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试图,作图等技能.

3.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二)、数学思考

1、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以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4、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扼要的有条理的思考。

(三)、解决问题

1、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觉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本册教学要求:

一、乘法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乘法,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并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以及从数学角度观察生活中事物的意识。

(2)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

(3)知道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算理,掌握一位数乘法笔算的方法。

(4)能结合具体情境,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会针对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算法,以及将估算与计算相结合来解决问题。

二、除法

(1)是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商是整十、整白、整千数的一位数除法;会用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笔算除法;初步学会一位数除法的估算,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2)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初步掌握估算的书写格式。

(3)通过一位数除法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吨的认识

(1)认识质量单位吨

(2)知道1吨是1000千克,并能运用吨、千克、克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

(3)能运用所学的质量单位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建立质量单位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求知欲。

四、实际问题

(1)使学生根据运算顺序掌握用脱式的方法计算两步式题,并能正确计算。

(2)使学生在初步学习解决有关的加减混合,乘、加减混合,除、加减混合以及需要用小括号的数学问题时,进行观察思考,体验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能够选择合适的算法。

在解决问题时,既可以分步列式解答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解答计算,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不做统一要求。

五、千米、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1)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和毫米,知道1千米、1分米和1毫米的实际长度,并能运用学过的长度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2)知道千米和米、米和分米、分米和厘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会运用千米、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

(3)通过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养成认真观察,认真测量的好习惯。

六、空间与图形

(1)初步认识角、直角,并在认识直角的基础上了解钝角、直角和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尺子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2)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能把从不同方向观察的物体的形状画在方格纸上。

(4)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探究,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动手操作、观察和思维的能力。

(5)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的广泛应用,并渗透“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受到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启蒙教育。

七、实践活动

(一)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特征的认识,以及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使用测量工具测量以“米”为单位的长度,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运动场地的简单示意图。

(3)通过实践活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八、24时记时法

(1)使学生知道一日是24小时和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

(2)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时间的习惯,珍惜时间。

九、统计和可能性

(1)通过收集、整理数据等活动,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理解“合计”所表示的意义,能将收集、整理的数据用统计表表示出来,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或提出问题)。

能根据统计表、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

(3)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用平均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体会可能性的大小。

十、实践活动

(二)

1、通过调查统计活动,了解本班同学课外阅读情况。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对数学是应用意识。

2、培养学生善于运用统计思考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意识。

3、通过在活动中小组同学的相互配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本册教学重点:

1、掌握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2、学习一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

3、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熟记质量单位间的进率,并进行初步的应用

4、掌握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和脱式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掌握用两步解

决实际问题的正确列式。

5、建立1千米、1分米和1毫米的观念,熟记所学过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并能进行初步的应用。

6、认识角、会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认识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含义,会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能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7、能使用测量工具测量以“米”为单位的长度,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

运动场地的简单示意图。

8、知道一日是24小时,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

9、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理解“合计”所表示的意义,能将收集、整理的数据用统计表表示出来,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或提出问题)。

能根据统计表、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

10、通过调查统计活动,了解本班同学课外阅读情况。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

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对数学是应用意识。

本册教学难点:

1、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2、一位数除法的竖式。

3、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熟记质量单位间的进率,并进行初步的应用

4、有两个已知条件,需要用两步解答的实际问题(其中有一个已知条件要用两次)

5、千米是较大的长度单位,使学生建立起1千米长的观念。

8、一是建立空间观念;二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知识在生活

中的广泛应用,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算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能把从不同方向观察的物体的形状画在方格纸上。

7、通过实践活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8、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9、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用平均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0、培养学生善于运用统计思考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意识。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

内容

课时

1

9、1~9、5

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2

9、8~9、12

笔算乘法、估算

3

9、15~9、19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数学万花筒

4

9、22~9、26

整理与复习一、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5

9、29~10、3

十一放假

6

10、6~10、10

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7

10、13~10、17

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8

10、20~10、24

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探索规律、整理与复习二

9

10、27~10、31

吨的认识、脱式计算两步式题

10

11、3~11、7

已知两个已知条件,需要用两步解答的实际、

需要先算加减法,再算乘除法的两步实际问题

11

11、10~11、14

用逆推思路解决问题、差额等分、整理与复习四

12

11、17~11、21

千米、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认识角

13

11、24~11、28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4

12、1~12、5

观察物体、探索规律、整理与复习

15

12、8~12、12

实践活动

(一)、24时记时法

16

12、15~12、19

统计和坑能性、实践活动

(二)

17

12、22~12、26

期末复习

18

12、29~1、2

期末复习

19

1、5~1、9

期末复习

20

1、12~1、16

期末复习

 

一、乘法

2、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乘法,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并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以及从数学角度观察生活中事物的意识。

(2)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

(3)知道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算理,掌握一位数乘法笔算的方法。

(4)能结合具体情境,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会针对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算法,以及将估算与计算相结合来解决问题。

3、教学重点:

掌握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4、教学难点: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5、课时安排:

16课时

口算乘法:

2课时

笔算乘法:

6课时

估算:

1课时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4课时

数学万花筒:

1课时

整理与复习:

2课时

口算乘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2、3页例1及练习

课标要求:

1、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3、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并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2、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算理和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

3、鼓励学生算法多样性,逐步养成推理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熟练的掌握了一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对于本节课的知识部分学生并不陌生。

有些学生已经看到算式能直接说出结果了,但这些学生可能对算理不是很清楚。

设计理念:

本节课把重点放在理解算理上,让学生通过观察图、操作学具等方法,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

并通过讨论、试一试等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口算的方法。

通过不同的算法让学生体会到:

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要学会多思考,灵活的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乘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口算并说一说每个算是表示什么意思:

2×44×68×5

2、列式计算:

2个3是多少?

9个2是多少?

3、口答:

1)、50、120各是几个十?

3个十、25个十各是多少?

2)、500、3000各是几个百?

4个百、12个百各是多少?

3)、6000、9000各是几个千?

5个千、8个千各是多少?

4、话题引入:

小红去买生日蜡烛。

每盒有20支生日蜡烛,小红买4盒你知道有多少支吗?

二:

新授课:

1、出示:

每盒有20支生日蜡烛,4盒有多少支?

2、学生思考得出答案。

3、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两种方法:

第一种:

把4个20合起来,列式:

20+20+20+20=80

第二种:

4个20连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列式?

(20×4=80)怎么读?

(读作:

20乘4等于80)你是怎样想的?

(20里面有2个十,20乘4,就是有4个二十相加,是80。

*还可以怎么想?

4、练习:

5盒这样的生日蜡烛有多少支呢?

1)列式计算

2)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

试一试:

口算并找规律。

1×34×68×5

10×34×608×50

100×34×6008×500

口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思考:

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怎么算得快?

——归纳小结:

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先用口诀算出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0前面的数相乘的积,再看整十、整百、整千数末尾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零。

用这个方法看能不能提高口算速度?

四:

通过练习巩固新知:

1、口算:

40×5300×42000×4

7×803×6003×3000

口算——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算得这么快

2、花坛里种了6行月季,每行20株。

这个花坛里的月季一共有多少株?

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列式计算——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五:

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有什么收获?

作业:

口算

板书设计:

口算

20+20+20+20=80

20×4=80

课后札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2、3页的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算理和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

2、提高口算和估算能力。

3、通过计算、观察思考,独立探寻规律的内容。

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

提高口算能力

教学难点:

会灵活运用知识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0×5200×3400×2

3×604×805×700

读算式——口算——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

口算练习:

1、找出每组算式的规律,再计算。

2×34×76×5

20×340×760×5

200×3400×7600×5

找规律——计算——说一说为什么算得又对又快

2、利用已发现的简算规律计算。

20×2=20×8=

300×2=400×8=

4000×2=900×8=读后再做

3、把积填在空格中

因数3456070900

因数704060982

 

说列式,算结果,订正

三:

通过变式练习,提高学生解题的灵活性。

1、要做8串纸鹤,每串20个。

已经做好了150个,够吗?

读题—分析——列式计算

2、小组合作学习

馆内一共有260个座位,6个班的学生来看电影,平均每班40人。

馆内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读题——组内分析——列式计算

3、计算

20×4-5080×2-60(54-34)÷5

70×5-13556-54÷930×(18-16)

读算式,读出运算顺序

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订正

作业:

口算

课后札记:

笔算乘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位数乘两三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

课标要求:

1.能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位数乘两三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

2、掌握竖式的写法.

3、养成先审题的良好习惯和分析、推理能力。

4.养成估算的意识,形成良好的习惯.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熟练的掌握了一位数乘一位数的比算乘法,对于竖式的写法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部分学生能够进行口算,但是为什么这样算可能不太清楚.

设计理念:

本节课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学习竖式的写法.并通过学生摆小棒和讨论等方式,来理解算理,进而掌握计算的方法.并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一位数乘两三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位数乘两三位数(不进位)的笔算算理。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口算:

40×230×320×410×9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竖式计算

 4×2 5× 6  

 一生板演――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

新授课:

1、出示图:

1)看图说图意:

四(2)班学生参加入场式,一共有12排,每排3人,四(2)班一共有学生多少人?

2)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怎么列式?

板书:

12×3=

读题,表示什么?

4)这道题得多少?

你是怎么想的?

(摆小棒――独立思考――讨论)

口算:

思维过程:

先用因数去乘十位数,再乘个位数,最后把

     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指名说算理――自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笔算:

算法

(1)怎样列竖式,为什么有这样的规定?

(2)从哪位乘起?

(先从个位乘起)

(3)用因数依次去乘另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

说计算过程――独立列式

追问:

得数中的3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3、试一试

(1)竖式计算

31×3=123×2=

指名板演――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追问:

2为什么写在百位上

(2)口算

32×3=443×2=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得

三:

巩固练习.

1、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3×6+5=20×4=12×4=

4×8+7=200×4=320×3=

8×8+6=500×2=1100×7=

读题,计算,订正

2、笔算

13×25×113×2321=

独立完成—订正--3×2321你是怎样算得

四:

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最的收获是什么?

作业:

21×4=13×3=134×2=2134×2=

板书设计:

一位数乘法

12×3=

课后札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位数乘两三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一位数乘两、三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

2.熟练掌握竖式的写法.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

掌握一位数乘两三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位数乘两三位数(不进位)的笔算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41×2331×3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竖式计算:

11×72×423

指名板演—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7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二.练习:

1.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4×7+6=3×8+3=

6×9+2=5×8+9=

3×5+8=8×2+7=

独立完成--_订正

2.竖式计算.

42×434×2

431×23×132

独立完成—指名订正—任选一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看图回答问题

1)看图说图意

2)读第一个问题,口答

3)读第二个问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4)独立完成

5)订正,找出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讲解

4.应用题.

1)出示:

太阳是一个炙热的气体球,在它的赤道区自转最快,自转1周约需24天.太阳在赤道区自转2周需要多少天?

2)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

3)分析

4)列式计算

5)订正

6)变化,加多余条件:

太阳在两极附近自转一周约徐34天.

7)读题—找条件和问题

8)分析

9)比较异同

三.小结:

通过练习,你认为自己哪学的更好了?

四.作业:

练习册

课后札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笔算进位乘法

课标要求:

1.能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教学目的:

1、知道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笔算乘法进位的算理,掌握一位数乘法笔算的方法。

2、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3、养成先审题的良好习惯和分析、推理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掌握了一位数成两位数和三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对于笔算乘法的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进位的笔算乘法对于很多学生很陌生,不容易掌握.

设计理念:

本节课在利用学生迁移能力的同时,要让学生在实际的尝试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并且要理解竖式写法的意义,以及怎样用竖式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一位数乘两三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位数乘两三位数(进位)的笔算算理。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口算:

13×34×21

2、板演:

14×2

读题,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

新授课:

1.变题:

18×2

1)和刚才的题比较有什么变化

2)那你会计算吗?

3)独立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