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研究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3499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研究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研究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研究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研究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研究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研究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研究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研究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研究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现代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也是一个决策支持系统”,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决策者决策的正确性及其后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保证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科学决策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但是,会计信息是以一系列假设为前提而构建的信息系统,会计信息永远只能逼近真实,而不能绝对真实。

从这一角度来说,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研究是一个永远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美国会计学家詹姆士.库莱瑟1959年提出会计是一种实践性艺术,因为会计主要是依据执行者的个人判断和解释。

因此现行实务中的会计更趋向于一种艺术而非科学。

作为一种“艺术”,我们很难去要求它的真实性。

但是,会计作为经济核算的一种方法,其“真实性”又是它最根本的准则。

于是,我们只能研究怎么使会计信息“逼近真实”。

因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一个相对的和动态的概念。

  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相对的和动态的,主要是因为会计人员的素质、能力、经验、品德等具有明显的主观色彩,会计准则、制度、程序、方法等会计标准也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属于第二性的范畴,再加上会计对象存在着大量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会计信息反映的只是某个时期和某个时点的经济活动状况,它可能与当时的客观环境是比较适应的,但随着环境的改变,过去真实的信息也会变得不一定真实。

首先,会计所运用的确认和计量方法,肯定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程度。

如收入、费用的确认和计量,是以实现原则、配比原则和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这就使得会计反映的当期利润与当期实际现金净流量可能不一致,从而使利润缺乏实际货币保证。

其次,同一会计事项往往可以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供选择,这种可选择就带有较强的主观性。

例如,存货计价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固定资产折旧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各种加速折旧法等。

不同的方法必然产生不同的结果,我们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但我们无法证明自己的结果是否真实。

而且,会计处理过程中包含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参数需要估计和预测。

如固定资产折旧年限、预计残值、或有事项等,这种预计带有很大的主观成分,预计的结果是否与实际情况吻合,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最后,会计信息反映的只是某个时期和某个时点的经济活动的状况,与当时的客观环境是相适应的。

在当时条件下,基于当时的客观情况,这种反映可能是真实的,但随着环境的变化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对会计的理解逐渐深化,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也不断完善,对经济活动的会计反映要求会发生变化,原来被认为是正确的做法可能会被认为不正确,原来认为是真实的会计信息可能变得不真实。

相反,一些原来认为是不正确或不可能的做法可能会得到承认和支持。

  二、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及其危害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从而不能向使用者提供正确的会计信息。

从产生过程看,我们可以将会计信息失真分为:

会计事项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即“假账真算”;

会计处理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即“真账假算”。

当然也有二者同时存在的可能,即“假账假算”。

  从2001年我国的“银广夏”到2002年美国的“安然事件”,会计信息失真就像一颗颗重磅炸弹在相继引爆,会计信息面临着严重的信任危机。

目前我国由于十分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造成了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和腐败现象丛生;

证券市场发育不良,进而严重损害了投资人的利益;

社会交易费用高昂,进而企业难以筹集到足够资金而出现“贫血”等现象;

严重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进而在宏观上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秩序和良性发展。

因此,研究如何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如何在最大范围内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是一种以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等为基本假设,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行为。

由于各种假设和限制的存在,使得会计信息不可能绝对的真实。

  根据是否由主观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会计信息的有意造假和会计信息的无意失实。

会计信息的有意造假,是指会计活动中当事人为了个人利益,事前经过周密策划,故意以欺诈、舞弊等手段,使会计信息歪曲反映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

企业产权中存在着各种行为主体的利益冲突、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对称以及多重委托代理关系等,都会引起这种有意造假。

会计信息的无意失实,是指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规范、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判断失误、经验不足和会计系统本身的局限性等原因,造成会计信息未能如实或准确地反映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的内容。

  根据会计信息与会计处理的关系,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会计制度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操作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制度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指由于会计制度自身的不完善和动态性、会计技术本身的局限性等引起的,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反映客观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操作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指由于会计操作的错误性引起的会计信息歪曲反映会计事项的情形,其原因包括会计人员素质不够高、会计处理方法选用不恰当、对会计事项的判断欠准确等。

  三、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以上分析表明,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建立有效的金融市场和完善的公司制度,加强会计规范化建设

  随着金融市场和现代公司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出现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现象,“两权分离”促进了现代会计学的形成和发展,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多元化。

金融市场、现代公司制度、现代会计制度是共生互动的三驾马车,它们相辅相成。

我国金融市场正在起步阶段,连“弱式有效”的金融市场都不是,同时,公司制度也在不断的探索和改进当中,所以,会计规范化建设存在着“先天不足”。

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会计规范化建设上存在缺陷。

因此,我们应当建立有效的金融市场和完善的公司制度,以加强会计规范化的建设工作,要尽快健全和完善我国的会计规范化体系。

根据会计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应及时制定和不断完善相关的会计准则。

在新的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方面,要充分进行多方博弈,要注重其可操作性,最终使准则能为各方所接受。

在做到有法可依的同时,还必须做到有法必依,无论是谁都要维护准则的权威性。

对违反准则的行为要进行严厉地处罚,使其违法付出的代价远远高于依法所得的代价。

这样,会计信息供给方就会愿意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而不愿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使自己遭受损失,这就从会计规范上消除了提供失真会计信息的经济利益动机。

  理顺各方的利益关系,减少利益冲突

  由于企业内部存在着多层次、复杂的委托关系,因此理顺委托方和受托方的利益关系就显得极为重要。

  首先,应当尽早建立专业经理人才市场,将竞争机制引入企业经营者的任职中;

同时,尽量减少委托层次。

其次,要进一步规范和促进证券市场建设,鼓励市场并购行为,活跃资本市场,通过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将替换机制引入专业经理人才市场。

再次,在企业内部建立对经营者的基于其经营成果的有效合同激励机制,使经营者的目标函数与所有者趋于一致,从而改善双方的“激励相容性”。

此外,应强化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加强对经营者的行为约束,并引入作业管理和加强绩效评价,从内部体制上加大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保障。

  强化契约关系

  有人说,企业是一个财务资本契约和人力资本契约的集合,加强契约关系,是保障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条件。

首先,必须建立严格的、科学的、能操作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保障企业中的个体完全执行已经订立的合同,使得违反合同的成本远远高于违反合同可以得到的利益。

同时要防止那些等到饼做大了以后,再捞一把的行为。

尽管饼做大了是他的功劳,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只允许新的谈判,而绝对不允许机会主义。

其次,订立合同时,特别是在人力资本合同中,应该包括一些弹性条款,允许一定的发展余地存在,使得合同各方可以根据情况的变化和经营成果的变化来确定风险和报酬。

此时,违规行为变得没有必要,或者说违规行为的成本变得极高,合同当事人就不会故意地选择舞弊、欺诈等违背合同的行为,从而可以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从主观上、根本上看,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素质,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

当前,某些会计人员政治素质不高,容易在利益驱动下提供失真的会计核算资料。

他们或是为了迎合某些领导,或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而进行违反财经纪律的会计核算。

还有某些会计人员由于业务素质不高,无法正确处理某些会计业务,同样会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

因此,要利用培训、进修等各种形式,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使其能有效的担负起会计核算与监督的重要职责;

同时使其认识到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实行会计监督是一种法律责任,并且还要客观公正地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评价和奖罚。

参考文献

[1]新企业会计准则重点难点解析[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胡玉明.高级管理会计[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李蓉蓉.浅谈会计信息的失真及对策[J].经济师.经济师杂志社,2006,.

刘沁.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研究[J].经济师,2006,.

熊步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经济学思考[J].经济师,2006,.

财会月刊网站,2002~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