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自然灾害高考试题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3604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8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年自然灾害高考试题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历年自然灾害高考试题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历年自然灾害高考试题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历年自然灾害高考试题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历年自然灾害高考试题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历年自然灾害高考试题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历年自然灾害高考试题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历年自然灾害高考试题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历年自然灾害高考试题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历年自然灾害高考试题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历年自然灾害高考试题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历年自然灾害高考试题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历年自然灾害高考试题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历年自然灾害高考试题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历年自然灾害高考试题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历年自然灾害高考试题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历年自然灾害高考试题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历年自然灾害高考试题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历年自然灾害高考试题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历年自然灾害高考试题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年自然灾害高考试题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历年自然灾害高考试题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年自然灾害高考试题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年自然灾害高考试题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分)

(2)分析②、③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

(3)说明①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

(2008年高考文综山东卷31.10分)涝渍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图12是我国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示涝渍灾害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

(2)如何有效预防涝渍灾害?

(2009年高考文综山东卷31、10分)表6为2007年气象卫星监测的我国西南三省区林区火灾次数统计表。

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6(单位:

次)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贵州

21

35

54

5

36

8

四川

23

7

26

3

云南

25

104

534

155

19

6

(1)说明西南三省林区火灾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2分)并分析其原因。

(2分)

(2)请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指出森林火灾对当地造成的危害。

2010年高考文综山东卷31.(10分)

【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14为登陆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某台风路径示意图。

(1)台风过境A地前后,该地气压和风速有何变化?

(2)该台风在A、B两地引发的主要次生灾害有何不同?

说明B地预防这些次生灾害的工程措施。

2011年高考文综山东卷31.(10分)

【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8分)

(2)当地菜农在寒潮到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2012山东卷】

【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

(1)指出A地洪水灾害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气候原因。

(2)指出A、B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

(2013高考题山东卷)(10分)图10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

(2007年高考地理海南卷26、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4年8月12日20时,台风“云娜”在B地(属浙江省)登陆。

13日,该台风减弱并向江西省移去(图12)。

我国气象部门利用气象卫星、多普勒雷达站与自动气象站网组成气象综合探测系统,跟踪“云娜”自生成至消亡的全过程,并做出了及时、准确的预报。

政府部门根据台风预报,对受“云娜”影响的危险地区,实施人员撤离等应急措施。

“云娜”是此前半个世纪在浙江登陆的最强台风,造成的人员伤亡远少于以往各次强台风所造成的人员伤亡。

(1)说明该台风造成人员伤亡较少的主要原因。

(2)2004年8月12日下午,A、B两地的风向分别为、。

说明该台风对涉及区域造成的重要影响。

(2008年高考地理海南卷26.10分)

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淮河流域出现了自1991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

为缓解水位上涨压力,政府启用安徽省境内部分蓄洪区实行分洪,安全搬迁群众4.6万人:

还启用了怀洪新河分洪等措施(图10)。

完成下列要求。

(1)说明形成这次大洪水的主要原因。

(2)说明蓄洪区分洪的作用及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怀洪新河的主要功能。

2009年高考地理海南卷25、(10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暴潮是一种海洋灾害,具有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的特点,可冲毁海堤、道路,吞噬沿海地区的码头、工厂、村镇,酿成巨大灾难。

2008年我国风暴潮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92、24亿元。

(1)指出引发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的天气系统。

(2)简要回答海南岛沿海风暴潮类型、空间分布特点及减灾对策。

2009年高考文综浙江卷“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10分)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中,水土流失地区分布规律是什么?

(2)分别说明A、B地区地质灾害类型及其成因。

(3)C地区为什么多洪涝灾害?

2009年高考文综福建卷堰塞湖是指河道因山崩、冰碛物、泥石流或火山熔岩阻塞而成的湖泊。

图11为“5·

12”汶川地震中北川县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区示意图。

结合有关知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汶川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

据图说明极重灾区空间分布的特点。

(7分)

(2)分析唐家山堰塞湖形成的自然原因。

(2010高考海南地理)

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遭遇暴雨时,常出现水漫街面、低洼处建筑被浸泡等内涝现象,造成交通阻塞、财物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试分析这些城市暴雨成灾的原因。

2010年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42.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某段高速公路(G)经过单面山(顺向山)地区,地质剖面如图8所示。

为防止滚石、滑坡等灾害,对施工立面H进行了加固,还在L坡面上打入“岩锚”。

以固定表

层岩层。

2010年春,该单面山的上部山体大规模滑落,导致约200米长的公路被毁。

分析这次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2010高考福建地理)图15甲、乙分别示意广东省社会经济易损性和防洪标准。

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图中A地区防洪标准与社会经济易损性的关系,并分析原因。

(2)简述B地区为减少洪水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的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2011年高考文综新课标全国卷43.自然灾害与防治(10分)

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图11所示)。

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

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2011年高考地理海南卷25.(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11示意日本东北部(约38.8°

~39.1°

N,141.5°

~142°

E)沿海区域。

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震级9.0级,震中38.1°

N、142.6°

E,震源深约20千米)引发巨大海啸,使甲地遭受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根据图文资料,分析甲地此次海啸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

2011年高考文综福建40.B题﹝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5~50mm。

月雹日指某月降雹的天数,图20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均月雹日的变化。

(1)指出该省冰雹发生最多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冰雹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

(2013高考题新课标I卷)(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2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

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2013高考题福建卷)图14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分析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

因。

(2)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2013高考题新课标II卷)(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我国各地不同农作物的播种、收获等的时间相对固定,否则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013午4月,东北地区持续低温.大田春播时间普遍比常年推迟7-10天。

分析4月份持续低温对东北地区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2013高考题浙江自选模块卷)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略图。

根据相关知识,完成⑴-⑶题。

⑴影响图中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⑵如果该区域出现暴雨,山区易引发泥石流、滑坡、 

、 

自然灾害。

当你在山谷中遭遇泥石流灾害时应采取的避险措施是

⑶为减轻滑坡带来的危害,你认为甲城市应采取的主要防灾措施是什么?

2007-2013年自然灾害历年各地高考试题及答案

参考答案

2014新课标卷I卷

【答案】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深,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石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

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

【解析】材料所示,该地区位于断裂带,即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岩石整体性易遭破坏;

又该地区多暴雨,所以易诱发滑坡、泥石流。

2014新课标卷II卷

【答案】:

特点:

每个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5-6月相对集中,其中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

原因:

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6月份降水多且多暴雨,易引发地质灾害。

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降水少,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少。

【解析】:

本题考查地质灾害发生的特点及地质灾害和气候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点评:

难度系数中等。

2014福建

【答案】

(1)可能发生在6月~9月(夏秋季节)。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6月~9月雨季,降水多且集中;

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于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

(2)完善抗洪排涝系统;

合理退田还湖;

培育、推广耐涝作物;

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

面积;

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

(答三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洪涝灾害的成因。

自然原因降水集中、地势低平是形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根据图示图中6月-9月河流和湖泊的水位都较高,长江流域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所以夏秋季节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2)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防治。

洪涝灾害的防治可以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以及农业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

工程措施有修建分洪工程等,非工程措施有加强监测预报、提高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等。

2014山东

⑴年内分布不均(雹灾发生在4-10月,其他月份无雹灾);

主要集中在5-9月;

8月最多。

⑵冰雹对种植业的危害大于畜牧业;

该区种植业面积增大。

灾害的年内分布特征,一般从均匀或不均、集中在什么时间进行说明。

影响成灾次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有灾害天气、区域内生产生活的变化情况。

2014海南

(公路北侧)山高(坡度大,高差数百米到千米以上)坡长,(2分)且土层深厚、含水量大(降水量大、雨日多、有植被保护);

(2分)冬季气温低于0℃,土层冻结,有积雪;

(3分)初春升温快,冻土层和积雪快速融化。

【解析】从泥石流发生条件并结合图文信息来分析:

土源丰富(土层深厚)、坡度大(公路北侧山地海拔较高且坡度长)、水源丰富(出春,气温回升快,山上积雪和冻土融化,提供水源)等。

2014上海

45、月份:

7、8、9月。

该地地处华北地区,7、8、9月为一年中降水频度和强度比较大的月份,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这段时间更易发生泥石流灾害。

因此发生泥石流的概率也较其他月份高。

46.判断:

①所示区域为高危区。

理由:

与西北坡相比,该山脉东南坡坡度更陡,松散碎屑物更多;

且东南坡为迎风坡,降水频度和强度大于西北坡,东南坡有一断层,断层活动更易诱发松散碎屑物失稳,因此更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降水活动与断层两点任答一点即可)

45.题干所示华北地区,雨季在7、8、9月集中且强度较大,泥石流发生除地形等基本条件外,主要诱发因素是降水。

故可知答案。

46.结合图2,①②两处地势比③陡,①处更陡,结合图1,①且位于东南部——迎风坡、断层、陡。

故可见答案。

2007年高考文综山东卷

31.

(1)②区。

依据:

②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或B)、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或C)均最高。

(2)②区:

春季降水少;

升温快,蒸发旺盛。

③区:

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3)森林火灾;

遥感技术。

2008年高考文综山东卷

31、

(1)主要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洼,受季风气候影响,暴雨集中;

人口稠密;

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

(2)加强监测、预报、预警。

建立完善的排涝系统。

2009年高考文综山东卷

31、

(1)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

(2分)正值西南地区干季,晴天多,降水少。

(2分)

(2)植被破坏导致地表侵蚀加剧;

(2分)森林涵养水源功能降低;

(2分)可能引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

2010年高考文综山东卷

31.

(1)气压先降低后升高(2分);

风速先增大后减小(2分)。

(2)A地:

风暴潮(2分);

B地:

滑坡、崩塌、泥石流(2分)。

护坡固坡、植树种草。

(2分)(答对防治滑坡、崩塌、泥石流具体措施的可酌情给分。

2011年高考文综山东卷

31.

(1)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最高值出现在盆地北部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太行山以东地区)。

 纬度位置;

地形。

(2)水的热容量大,可减少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

(若答出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等也可酌情给分)

2012山东高考文综山东卷

(1)6月份,受季风影响,进入梅雨季节,降水量大,多暴雨。

植树造林;

修建水库;

退耕还湖,疏浚湖泊;

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

(2013高考题山东卷)

(l)甲地。

地形坡度较大,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2)冲毁铁路,阻塞河道。

2007年高考地理海南卷

(1)运用现代技术,进行准确预报;

(2分)政府组织得力,采取了防范、避险措施,效果显著。

(2)西南(偏南、偏西)(1分)东北(偏北、偏东)(1分)

不利影响:

强风暴雨、洪涝灾害、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造成严重损失。

(2分)有利影响:

丰沛的降雨量,可大大缓解此时南方地区伏旱造成的旱情。

2008年高考地理海南卷

(1)(淮河流域受副热带高压北缘影响,导致主要雨带转入江淮流域,或江淮流域汛期,或梅雨季节或出现持续强降雨。

淮河干支流水位普遍上涨。

)多雨(梅雨)季节(2分),持续强降雨(2分)。

(2)蓄洪区分洪是为了削减淮河洪峰对下游的影响,(或减少下游人民生命财产所受损失)(2分)。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提高了淮河中下游防洪能力,(或几乎控制了淮河干流在其以上的全部洪水)(2分)。

怀洪新河:

分洪、除涝、灌溉、航运等(2分)。

2009年高考地理海南卷

(1)热带气旋(或台风)、温带气旋(2分)

(2)类型:

台风风暴潮(或热带气旋风暴潮)。

空间分布特点:

在海南岛的东南部沿海。

减灾对策:

做好风暴潮预报和监测,做好抗击灾害的组织和协调,公众广泛参与减灾活动,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和海岸防护(或堤防)工程。

(4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

2009年高考文综浙江卷

(1)第二地形阶梯上;

大致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

最严重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

(2)A地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

土质疏松,降水季节变化大。

  B地区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

地壳活动强烈,岩石破碎;

暴雨集中。

(3)C地区因黄河从纬度较低处流向纬度较高处,在春季和初冬有凌汛;

降水集中在夏季;

地势低平,河道淤积。

2009年高考文综福建卷

(1)崩塌、滑坡或泥石流。

沿河谷呈条带状分布(或沿东北——西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分布)。

(2)地质构造不稳定;

岩性疏松;

地形高差大、河谷陡峻(山高谷深);

地震发生引发地表物质滑落,阻塞河道;

降水较多,河流水量较大。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划存在缺陷,城区建筑密度大,地表硬化,下渗弱,排水能力不足,(排水系统老化),遭遇暴雨时雨水易在短时间汇集。

(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0分)

2010年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

顺向岩层因公路施工失去稳定性。

“岩锚”加固使得单面山上部岩层形成整体。

(降水、地震等因素导致)深处地层松软(层面松动),使得该单面山上部山体滑落,对公路产生巨大推力,导致该段公路被毁。

2010年高考文综福建卷

(1)关系:

正相关(A地区社会经济易损性高,防洪标准也高)。

原因:

A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发生洪涝灾害的危险度高;

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洪灾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大,所以应提高防洪标准。

(2)植树造林,生态退耕;

修建护坡工程;

迁出高风险区。

2011年高考文综新课标全国卷

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

人工开挖边坡,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

暴雨容易诱发坡地黄土崩塌;

(3分)雨水下渗,在基岩与黄土之间容易形成滑动面,造成黄土滑坡。

2011年高考地理海南卷

(本次地震震级大,震源较浅,)甲地距离震中较近,海啸到达的时间短;

(3分)位于外宽内窄的海湾的“项部”,海啸向陆地方向推进时,受海湾形状影响,越向内侧浪越高(海啸波高越高),流速越快,冲击力越大(使海啸的巨大能量集中于更小的范围内释放),对甲地的破坏格外严重。

2011年高考文综福建

(1)春季。

春季冷暖气流常在该省交汇,易使暖气流强烈抬升;

春季气温回升快,空气对流加强。

(2)危害:

毁坏农作物,击伤人畜,甚至砸坏建筑物。

措施:

加强监测和预报,做好人工防雹等。

(2013高考题新课标I卷)

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雨。

居民点地处谷底河边,其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

暴雨时流水在谷底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

措施:

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

或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

(2013高考题福建卷)

(1)农业减产(农作物、牲畜、林木、渔业减产);

农田基础设施被破坏;

寒潮南下受地形影响,冷空气堆积;

地势较高,气温低。

(2)加强天气监测与预报;

加强减灾防灾管理,做好防冻措施;

培育与推广耐寒品种

(2013高考题新课标II卷)

东北(农作物春播秋收,一年一熟,)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时间较短。

(2分)春播推迟7—10天,即农作物生长期缩短了7—10天;

(3分)错过适宜的播种期,扰乱了农作物正常的生长节律。

(3分)所以,农作物的产量会减少,质量会降低。

(2013高考题浙江自选模块卷)

⑴断层、坡度 

⑵崩塌、洪灾。

沿垂直于泥石流运动方向,迅速向高处转移。

⑶在易发地段加强监测,尽量避免工程项目在该地段选址和施工;

建设护坡、排水工程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