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幸福是什么》教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23788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幸福是什么》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年级上册《幸福是什么》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年级上册《幸福是什么》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年级上册《幸福是什么》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年级上册《幸福是什么》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幸福是什么》教案.doc

《四年级上册《幸福是什么》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幸福是什么》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幸福是什么》教案.doc

5

幸福是什么

教学设计

高铁中心小学马骏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朗读课文,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2.能和同学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3.了解童话的特点;能理清故事脉络,读懂故事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联系上下文,学习本课生字词。

2.通过品悟文章重点语段,感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童话内容,了解三个孩子感受幸福的过程。

突破方法:

自读自悟法,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了解三个孩子所作所为,进而感受他们领悟幸福的过程。

难点:

抓住课文内容,感受童话中的幸福,联系实际的方法,体会生活中的幸福。

突破方法:

体会文中所讲的幸福的含义。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

情景教学法。

创设情境,双向互动。

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法。

四、师生齐准备

教师:

教学情境图,PPT。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激趣引思。

(约2~3分钟)

1、配乐齐唱《幸福拍手歌》

2、谈话:

从你们的歌声中,我听出了你们的快乐和幸福,多么美好的感觉呀!

父母、师长疼爱,同学、朋友关爱,我们整日包围在幸福之中。

但是,你们能告诉我幸福是什么吗?

(指名回答)

(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谈个人对幸福的粗浅认识)真棒,你们都是感觉敏锐的孩子!

正像你们回答中表现的一样,每个人对幸福的认识都是不尽相同的。

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保加利亚作家埃林·彼林的一片童话《幸福是什么》,看看作者给出的答案是什么。

从同学们熟悉的歌曲入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阅读感悟。

(约10分钟)

1、听范读,发导学案。

(十年前,三个牧童淘井、砌井;十年后,三位青年通过努力各自找到了幸福)3、合作交流,共同进步(分组公布答案)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选出能够涉及全文、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与交流,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顺理成章地理清文章的层次,把握文章的主体脉络,为下一步精读课文做铺垫。

三、展示点播、分层训练(15分钟)

(一、)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十年前,三个牧童淘井、砌井;十年后,三位青年通过努力各自找到了幸福)

(二、)十年前三个牧童如何理解幸福?

(三个牧童清理老泉,让多数人从中获得好处,这就是他们童年时代付出的劳动与义务。

(三、)三个青年最后明白的“幸福”是什么?

请在课文中找出来,并划下来。

他们是如何弄明白的,都做过些什么呢,结果怎样?

生默读后交流。

(第一个给病人治病,病人恢复了健康,他感到了付出劳动与义务之后的幸福。

第二个走了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他勤勤恳恳地工作,他的劳动没有白费,对别人是有用的,他付出了劳动与义务,得到了幸福。

第三个留在村子里种地,麦子养活了许多人,他的劳动也没有白费,他也感到了幸福。

(设计意图:

初步整体感知课文,能对课文初步有所了解,把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说说自己的收获读书具有目的性,使学生专注阅读。

(四)重点词句段落的品读:

(一)

我给病人治病。

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感到幸福。

1.自由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2.师生表演医生给病人治病,然后师采访医生:

当病人对你千恩万谢的时候,你什么感觉?

读出你的这种感觉来。

(一老奶奶腰痛,启发孩子主动热情为病人服务。

3.其他学生跟着学一遍。

(二)

我走了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

我在火车上、轮船上工作过,当过消防队员,做过花匠,还做过许多别的事。

我勤勤恳恳地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

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

1.“勤勤恳恳”是什么意思?

(勤劳踏实)

2.你能想像得到他在火车上,轮船上都是怎样勤勤恳恳的工作吗?

如果你是第二位青年,你为别人服务的时候,什么感觉?

读出这种感觉来。

3.有人看到你忙忙碌碌,也许会说,干活别那么卖力了,差不多就行了!

这时,你会说──(读划线部分)

4.如果咱们班里有同学对班干部说,你天天为班里操心,多累人呀!

这时,你也可以对他说──

(三)

我耕地。

地上长出麦子来。

麦子养活了许多人。

我的劳动也没有白费。

我也感到很幸福。

1.自己读一读这句话,你觉得这位青年说这话时,用什么语气说的?

那你就读出来吧!

2.你觉得这位青年还可能会用什么语气来说呢?

过渡语:

是谁对三个青年说的话做了总结呢?

(四)

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1、同桌一起读,说说幸福是什么呢?

(板:

靠劳动,尽义务,做益事)

什么叫“义务”?

能举个例子说明么?

在学校,学生的义务是什么?

在家里你的义务是什么?

2.“有益的事情”指的是什么事情?

在我们周围或从书上电视上,你看到谁做的什么事是有益的事情呢?

(设计意图:

选择有讨论价值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不以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感受。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这样处理朗读,学生就会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加有兴趣。

改变了以往那种不管学生有无兴趣,都必须按照教师所提的要求进行朗读的被动局面。

(五)体会身边的幸福

1.三个青年经过十年的时间,终于弄明白了幸福的真正含义。

我想问同学们,假如第一个和第二个青年不到外面工作,他们能不能找到幸福?

 2.三个青年在十年前有过幸福的感觉么?

(有)什么时候?

那个时候,他们疏通泉眼就像埋下了一颗幸福的种子,然而那时的他们意识到这就是幸福了么?

(学生简要说四五自然段内容)

3.那他们是什么时候意识到的呢?

读有关语句,说自己的理解。

(设计意图:

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

既能帮助理解,又能帮助记忆。

学生借助于文本进行的交流,虽然是以朗读文本的形式,但在潜意识中已经表达了自己最真切的生活体验。

四、回归文本,感受奇异。

(6分钟)

1.默读课文,思考文中“智慧的女儿”出现了几次?

(“智慧的女儿”在文中出现了两次。

第一次,她肯定、赞扬了三个牧童疏通泉眼的劳动,并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弄明白什么是幸福。

第二次是在三个牧童有了体会之后,借她之口告诉我们幸福的真正含义。

2.她的突然而来,飘然而去,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智慧的女儿这一形象在文中起到了“魂”的作用,正是这一人物形象,使整个故事变得神秘而有趣,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故事情节奇异是本文的一大特点,体会文章是如何通过“智慧女儿”这一主人公表现这一特点的,同时也体会“智慧的女儿”在文章中的作用。

五、拓展交流,升华情感。

(2~4分钟)

老师演绎《幸福在哪里》。

对雷锋来说,幸福是“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的快乐;

对警察来说,幸福是“舍一家团圆,保万家平安”的奉献;

对农民来说,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

对母亲来说,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期盼。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分钟)

七、板书设计

十年前

三个牧童

挖泉水

十年后

三个青年

治病救人

做很多事

种地

靠劳动

尽义务

造福人类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