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内容填空.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23972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内容填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四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内容填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四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内容填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内容填空.doc

《四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内容填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内容填空.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内容填空.doc

四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内容复习资料

1、《观潮》:

课文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描写的。

表现了钱塘江大潮的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写“___________”,按照由_____到______的顺序。

3、《鸟的天堂》的作者是著名作家_______。

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____次经过“_____________”的所见所闻。

分别是______时候____态的大榕树和________时候鸟飞鸟鸣的热闹景象。

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大榕树的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句子中两次提到“鸟的天堂”,第一个指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火烧云》

1)ABB形式的描写颜色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示事物特点的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诗两首》

1.宋代诗人苏轼写的《____________》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意思相接近。

与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画杨桃》一样,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代诗人陆游写的《_____________》一诗中,千古流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爬山虎的脚》的作者是著名作家、教育家______________。

课文重点部分是第3~5自然段。

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茎上的卷须自作“脚”,非常生动地描写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向上爬的。

它长在“_________________“,它的形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颜色_______________。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通过()、()、()、()、()、等一系列动词清楚地写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与墙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小圆片、巴、萎、灰色”等描写中,我知道作者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

7、《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__________写的一篇观察笔记。

他还创作了著名的《_________》。

称蟋蟀的住宅为“伟大的工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位作者能把所描绘的爬山虎和蟋蟀的住宅写得这么具体、准确,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巨人的花园》作者是英国作家_________。

从这篇童话中,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11《去年的树》

1)这段话中有两个“看”,第一个是鸟儿在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火柴点燃的灯火——自己的好朋友时,她睁大眼睛在看,仿佛在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看”是鸟儿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仿佛在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个“看”饱含了鸟儿对树无比的深情和留恋,使朋友间的深厚情谊跃然纸上。

学了这篇课文,我想对小鸟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大树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伐木人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白鹅》作者:

_________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句话是文章的__________,起到______________的作用,也是文章的___________,起了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15、《猫》作者______,本册课文《_______》也是他写的。

1)“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这句话是前三个自然段的__________句,是对猫的性格的集中概括。

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具体叙述了“古怪”的三个方面:

一是有时候特别__________,有时候又特别______,有时候又非常________。

二是高兴时_______________,不高兴时又___________;三是有时___________,有时又____________。

17《长城》

1)“站、踏、扶”这三个动词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很自然地想起”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颐和园》课文移步换景,按照__________顺序记叙。

19《秦兵马俑》兵马俑在我国西安的临潼出土

截至2003年7月,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遗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古诗两首》这两首都是_____________,都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的送别诗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1《搭石》

从《搭石》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乡亲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品质。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题中的“生命桥”运用了_________修辞手法,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给予是快乐的“给予”的拼音是________________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少年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者__________,他回忆1963年_______________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邀请“我”到家中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老批改作文___________,对人_________________,堪称楷模的文品与人品。

课文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1)文中的近义词有:

________和__________,

2)发明跟发现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球也能被成为“村”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还能举出一些现代科技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引用古诗,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飞向蓝天的恐龙》课文中的“点睛之笔”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