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23987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doc

《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doc

课题《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点评建议:

 

1、做好已有经验基础上的总结与提升。

从阅读这个层面来说,该校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研究基础,如该校的课题《绿色浸润心灵  书香滋养童年——构建小学生课外阅读体系的实践研究》、《关注语言文字形式,在阅读与习作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经典绘本泽书香童年——新课程背景下绘本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书香浸染中成长——小学生课外阅读探究》等,已经取得比较良好的成效和成果。

而课题《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不过是对“阅读”这一主题的另外一个角度的研究而已。

因此,原有的一些研究经验与做法继续可以使用,但同时也要针对该课题采取一些新的做法,形成新的研究成果。

事实上,该课题在没有申报之前,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基于此,作为一项课题而言,就是要对原有研究工作的提升与深入,进行系统的、针对性更强的研究工作。

所以,该课题在研究之前,需要对整本书“阅读”进行现状的调查,梳理问题并进行分析,那么下一步的主要研究工作就是逐步地解决这些问题,使课题研究工作达到一个新的层次。

2、课题宜做个案研究。

就一项课题而言,应该是从点到面的研究方式,而不是从面到点。

那么,就本课题来说,学校就是面,而每一个班级就是一个个的点。

因此该课题可以以学校的某几个班级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研究,在取得一定的研究经验和成果之后再在全校进行推广这些好的做法。

这样做的好处,一是避免走回头路,二是样本少,研究对象聚焦,因此研究会更深入、更有效和更扎实。

3、注重阅读内容选择的科学性和适宜性。

课题负责人认为,本课题拟在各个年级、分阶段进行不同类型的整本书阅读研究。

那么,如何选择适宜的、合适的阅读书籍,是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的。

一般认为,在小组阅读内容时,应注重不同年龄孩子的需求与特征,如低年级适合阅读内容应浅显易懂,如绘本、带拼音的童话故事等;中年级适合阅读有一定故事情节的漫画、故事等;高年级的孩子可以阅读一些经典的中外名著等。

因此,课题组认真、严谨和负责任地选择阅读书目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这也是一个研究的过程。

4、研究内容可以更丰富一些。

该课题的研究内容是:

(1)小学生整本书阅读资源的选择和整合。

在实践过程中,尝试进行教材整合、版本整合、学科整合,拓宽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资源。

(2)构建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的策略和方法。

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探索出适合不同学段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和方法。

(3)探索适合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的评价机制。

通过有效的阅读评价,促进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评价方法研究,以推动整本书阅读的有效开展。

除了这三项研究内容外,还应该有这样几点研究内容:

(1)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现状的调查研究;

(2)语文教师阅读指导能力的培养研究;(3)家校合作阅读指导策略研究。

可见,一项课题是由若干个问题构成的,是一个问题串,而不仅仅是一个问题。

从研究者来说,哪些问题先研究,哪些问题后研究,是根据这些问题内在的逻辑关系和互相影响决定的。

5、课题研究周期可以长一点。

就本课题的管理而言,是一年后需要结题的,但是从课题本身的需要而言,应该需要3-5年的研究周期,该课题才会有比较大的研究成果与产生较大的效果。

因此,课题组应该根据课题研究本身的需要进行计划,按照3-5年的周期进行安排,然后每一年具体在哪些方面突破也要具体进行规划。

这样就做到长短结合,重点突出,研究的效果才会更好。

  

 

附件: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5年度课题(2015)——JKGHYB-0821 

《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郑州市金水区金桥学校

         一、课题名称   《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能不能顺利地学习,首先就取决于他会不会有效地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否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否阅读。

因此,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他还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给学习创造“智力背景”,认为课外阅读“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

”  

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提到:

“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

 2011年出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在教学建议部分,做了这样的表述: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并且规定:

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其中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可见,读整本书的意义重大。

但在现实中整本书的阅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是整本书的阅读指导缺乏实践和地位。

近几年儿童阅读推广运动方兴未艾,“整本书阅读”开始为一部分老师所接受,一些新生代教师如周益民、蒋军晶、岳乃红等在实践领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形成了一些研究成果。

    我们金桥学校一直致力于书香校园的构建,连续多年坚持举行读书节系列活动推动学生的阅读,许多学生已经形成主动阅读的意识,能够积极主动进行阅读。

前期我们借助重点课题《绿色浸润心灵 书香滋养童年——构建小学生课外阅读体系的实践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了课外阅读活动,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主动性。

   

(二)研究现状

英国提出“要利用班级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中的读物”,使儿童阅读内容的选择视其兴趣享有相当的自由;日本的语文教育很重视“读书指导”,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帮学生养成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学生阅读报刊、使用工具书、利用信息等能力;我国台湾从上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了儿童阅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教师指导课外阅读的实践策略书籍《儿童阅读手册》出版。

国内比较早提出整本书阅读的是叶圣陶先生,他认为“在阅读一事的本身,教师没给一点儿帮助,就等于没有指导。

”扬州市“亲近母语”课题组历时十年,探索建立了“亲近母语”儿童阅读教育课程体系,对整本书的阅读交流组织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

儿童阅读推广人岳乃红、周益民、蒋军晶所执教的整本书阅读交流观摩课给广大教师提供了学习和研究的案例。

朱永新教授近几年推行的新教育实验,一直倡导整本书的阅读,并把它作为学校阅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实验对整本书阅读进行了有效尝试,希望通过整本书的阅读,让师生都能真正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让阅读成为师生的日常生活方式。

    我们学校以“绿色  书香”作为学校文化,坚持开展一系列读书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让学生与书籍交朋友,让书香滋养童年。

但是对如何深度阅读整本书,以及怎样去理解、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等方面还存在欠缺。

在前期的课题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发现由于认识、理念的差异,一些教师还没有真正意识到课外阅读对于孩子一生成长的重要性,存在应付行为。

如何提高教师的阅读水平、指导课外阅读的能力和教科研水平,成为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基于此我们决定针对如何提高教师对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开展实践研究,以期能探索出适合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

     (三)研究的目的、价值和意义

国内外对于学生层面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策略的研究有很多且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对如何提高教师的思想意识、提高教师对整本书阅读的指导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的研究可谓是欠缺。

基于此我们决定针对如何提高教师对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开展实践研究,摸索出指导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指导策略,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学会读好整本书的方法,养成“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习惯,进而带动家长参与的阅读活动中,有效开展亲子共读,为孩子的一生成长奠基,为全民阅读的有效开展尽一点力。

本课题拟在各个年级、分学段进行不同类型的整本书阅读探究,通过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科研意识、阅读指导能力,在实践中摸索出整本书阅读的策略、指导方法,以激发小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提高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能力,利用星级制度从阅读数量、态度、速度、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把分阶段的多元评价和多主体参与的综合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尝试进行不同类型、不同版本、不同学科的阅读资源整合,形成多角度、多层面的阅读观,从而激励学生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读书,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课题概念的界定

整本书阅读:

阅读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

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

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

整本书阅读是相对于单篇或者多篇文章来说,它不同于一篇文章,一个片段的阅读。

整本书阅读是结合小学生不同学段的年龄特点,推荐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不同类型的书籍,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整本书的故事脉络和细节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通过讨论交流发展语言、锻炼思维、丰富体验的阅读活动。

指导策略:

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某一个目标,首先预先根据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的若干对应的方案,并且,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制定出新的方案,或者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选择相应的方案,最终实现目标。

本课题中的指导策略是指教师针对整本书的特点和学生特点,在阅读交流过程中所采取的能够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对策和方略。

具体到研究中则指采取措施、技术手段、方法模式、达成效果等。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不同类型的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和方法,   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发展语言,锻炼思维,丰富体验。

  

2.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提高教师对整本书阅读的认识、指导能力,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校品位。

(二)研究内容

    1.小学生整本书阅读资源的选择和整合。

在实践过程中,尝试进行教材整合、版本整合、学科整合,拓宽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资源。

    2.构建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的策略和方法。

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探索出适合不同学段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和方法。

    3.探索适合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的评价机制。

通过有效的阅读评价,促进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评价方法研究,以推动整本书阅读的有效开展。

(三)研究方法

    1. 调查法:

在实验前期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2.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寻找理论支撑和可值借鉴的策略与方法。

3.行动研究法:

跟踪学生阅读的情况进归纳总结,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高效阅读,内化成自我语言。

4.实验研究法:

通过实验摸索出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体裁的整本书阅读策略和方法,更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

   五、研究步骤和计划

   

(一)课题前期准备阶段(2015.3-2015.6)

1.搜集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类,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并申报立项。

2.落实课题人员,布置各人员的分工。

3.组织课题组成员深入学习相关资料,深刻领会方案的内涵。

   

(二)课题中期实施阶段(2015.7-2016.2)

1.学习关于整本书阅读操作的相关理论知识,探讨整本书阅读的多种形式。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新课程标准及其解读,“整本书阅读”的相关研究,梳理出适合不同年级学生的读物。

2.开展“整本书阅读”指导课的实践。

课题组成员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总结出不同课型、不同学科的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

3.针对每一次实践,进行研讨总结,逐步梳理出适合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评价方法。

4.利用学校的读书节系列活动,开展丰富的活动,在评比中激励学生阅读的兴趣,收获阅读的喜悦。

   (三)课题实施总结阶段(2016.3-2016.4)

1.总结各项资料,对研究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写成研究报告。

2.对各种形式的阅读指导课进行案例分析,整理成册。

3.整理教师关于整本书阅读的心得、体会,汇集成册。

4.将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收获进行汇总,装订成册。

   (四)课题结题阶段(2016.4-2016.5)

    组织课题结题报告会,接受上级检查、评估、验收,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与表现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及论文

      2.整本书阅读指导案例汇编

      3.学生阅读整本书的作品汇编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及人员分工

    课题组组长冯敏负责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方案,撰写阶段性总结、结题报告;冯宇校长负责课题的整体规划落实,为课题研究提供指导和实施保障。

课题成员李俊、王纪红负责收集整理课题组老师公开课、论文案例、辅导学生及外出学习等各项材料;宋宜凡老师负责课题会议记录,负责收集课题的相关资料和课题开展的后勤保障。

杨亚萍老师负责问卷调查(共2次)。

最后将统计的数据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报告形式递交给课题组长,课题组长据此召开课题组会议,调整修正研究思路和策略。

课题组成员所带班级均为实验班,积极指导进行整本书阅读并积极开展研讨、观摩课等活动。

课题组顾问张燕丽老师负责本课题的研究指导及成果的推广。

   八、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基础

几年来,我们学校一直坚持构建“绿色  书香”的校园文化,将“阅读——实践——研究”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坚持推动课外阅读,每年举行读书节系列活动。

由课题负责人冯敏主持的郑州市重点课题《绿色浸润心灵  书香滋养童年——构建小学生课外阅读体系的实践研究》,已经结题并获得郑州市教育科研重点课题一等奖,《校际间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模式的实践研究》(参与,郑州市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和《新课程背景下青年教师课堂行为优化的实践研究》(主持)两项课题均已结题;课题组成员冯宇主持的名师课题《关注语言文字形式,在阅读与习作实践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经典绘本泽书香童年--新课程背景下绘本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已经结题);宋宜凡主持的市级课题《《书香浸染中成长-—小学生课外阅读探究》已经结题并获得市教科研成果一等奖。

这几项课题的实施,不仅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了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而且对于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积累了一些经验,为今后进行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策略研究奠定了较为深厚的研究基础。

   

(二)研究团队

课题组主持人冯敏:

主管学校语文、教科研工作,参与省级课题《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探究性的实践研究》获得省教科研成果二等奖,参与倍增课题《校际间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模式的实践研究》获得市教科研成果一等奖;主持重点课题《绿色浸润心灵 书香滋养童年——构建小学生课外阅读体系的实践研究》已经结题并获得郑州市教科研成果一等奖,优推课题《新课程下青年教师课堂行为优化的实践研究》已经结题。

课题组成员冯宇:

河南省名师、河南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郑州市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作为课题组的核心成员,长期主持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以‘语文素养—养成’为核心的小学语文课程深度开发研究”子课题《关于写字、阅读、习作课程的深度开发与研究》的研究,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效。

课题组成员宋宜凡主持的市级课题《《书香浸染中成长-—小学生课外阅读探究》已经结题并获得市教科研成果一等奖。

几位青年教师则充满热情,潜心于对整本书阅读的实践,并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做法。

(三)研究保障

我们课题组成员通过阅读大量关于整本书阅读的资料,对整本书阅读的理论和实践现状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坚定了开展小学生整本书阅读实践的信心。

我们学校图书馆有近十万册的图书,可供一个班学生共读的书目达几百本,每一个学生人手一册《十二岁以前的语文》为保障全校开展整本书阅读提供充实的资源。

教学楼西面的三层均设有读书吧,供学生课余时间阅读。

学校规定每周至少一节阅读课,每天下午课前二十分钟为静心阅读时间。

我们学校几年来一直致力于构建书香校园,长期坚持开展课外阅读,并探索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做法,还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整本书阅读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每年举行的读书节系列活动,让师生们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和喜悦,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认识到阅读对于小学生一生成长的重要性。

学校非常重视课题研究,有专门的研究经费,保障课题的顺利有效实施。

   九、参考文献

  [1]董菊初.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M].北京:

开明出版社,1998.10.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17.

  [3]《阅读求知发展(小学生发展性阅读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1

  [4]吉姆·崔利斯著《朗读手册》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9.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