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汇总及答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24090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汇总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汇总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汇总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汇总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汇总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汇总及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汇总及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汇总及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汇总及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汇总及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汇总及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汇总及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汇总及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汇总及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汇总及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汇总及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汇总及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汇总及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汇总及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汇总及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汇总及答案.doc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汇总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汇总及答案.doc(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汇总及答案.doc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汇总及答案

一、牛顿卖菜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十一岁就死了父亲,由母亲带着他和四个弟弟回到农村。

为生活所迫,牛顿停了学,和母亲一起下地种菜。

每逢赶集,就由牛顿挑着满满的一担菜到集上去卖。

   一天,集市上人群熙(xi)熙攘攘(rang),有卖杂货的,有售土产的,有摆地摊的,人们讨价还价,十分热闹。

可是,在远离集市的街尾一家药铺门口的篱笆(liba)外,放着一副菜担子。

菜担子为什么要放在这样冷落的地方?

菜担子里装满新鲜蔬菜,却不见卖菜人。

顾客们自选自挑,临到付款(kuan)时,有人大喊一声:

“这是谁卖的菜?

”这时从篱笆侧面走过来一位少年,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书。

他接过菜款数也不数,就往兜(dou)里一塞,又走开看他的书去了。

这担菜就连三分之一的钱也没收到。

   有一次卖菜时,挑到半路上,突然刮起大风,牛顿兴致大发,张开双臂,一会儿顺着风走,一会儿逆着风跑,嘴里还不停地数,仔细测量走过的距离。

原来他在计算风速,等他想起菜担时,已经只剩下一根扁担了。

   有人说科学家都是怪人,其实不怪。

他们读书、想科学、学科学往往入了迷,其它事情都不放在心里。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熙熙攘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冷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二自然段第1句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3、4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牛顿为什么把这担菜放在冷落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第三自然段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兴致大发”中的“兴致”应理解为_____________(填序号)

A、牛顿对突然而来的大风感到好奇、兴奋,因而很有兴趣。

B、牛顿觉得这是一个计算风速的好机会,因而很有兴趣。

4、用“”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二、            秋天

凉爽的秋天来了,天高云淡,秋风习习。

大地穿上了一件黄色的毛衣,枯黄的杨树叶和鲜艳的枫树叶飘落下来,好像是几只翩翩起舞的彩色蝴蝶。

虽然寒霜降临,可松树爷爷还穿着它那碧绿的长袍,显得更加苍翠。

花园里,菊花争芳斗艳,红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美不胜收。

柿子树上的叶子都落了,可黄澄澄的柿子却还挂在枝上,像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橘黄灯笼。

红通通的海棠把树枝压弯了。

秋天,果实累累,景色迷人,我喜欢秋天。

1、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请你用“_____”画出来。

2、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用(      )比喻(      )

3、照样子写词语

果实累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澄澄________________

翩翩起舞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大小小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争芳斗艳:

____________________美不胜收:

__________________

 

                                     三

去年生日那天,爸爸送我一只美丽的“小花鹿”。

它既不会跑,也不会跳,是个泥制的储蓄罐。

  “小花鹿”可真讨人喜欢。

圆圆的脑袋上,一对粉红的耳朵向上竖着,仿佛在倾听周围的动静。

脸上嵌着两只明亮的眼睛,透蓝的眼眶里,那圆溜溜的黑眼珠还真有神采呢!

一张小嘴微微撅着,像是要跟我说话。

“小花鹿”的身体是橘黄色的,上面还有大红色的梅花斑纹。

它那条又小又短的尾巴向上翘着,显出一副调皮的样子,它整天静静地蹲在我的写字台上。

我在它的脖子上系了一条绿丝带,打了个蝴蝶结,这一下,它变得更加神气和漂亮了。

  自从我有了“小花鹿”以后,那些话梅啦、山楂啦、橄榄啦,不像过去那么吸引我了。

我不再随便买零食吃,把节省下来的钱,从“小花鹿”后脑勺上的小口子里塞进去。

每当我这样做的时候,“小花鹿”就像吃到了鲜嫩的树叶一样,高兴得眯起眼睛笑了。

一天有一天一个月有一个月不到一年“小花鹿”变得沉甸甸了我抚摸着它高兴地说这下我就可以去买许多书啦你的功劳真不小啊

1、给没有加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倾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自然段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给短文

加个题目。

4、作者自上而下有顺序地描写了“小花鹿”的外形:

脑袋→()→()→()→小嘴→()→()

5、“小花鹿”的功劳是

6、判断下面的句子是不是打比方的句子,不是的打“×”。

(1)圆圆的脑袋上,一对粉红的耳朵向上竖着,仿佛在倾听周围的动静。

()

(2)每当我这样做的时候,“小花鹿”就像吃到了鲜嫩的树叶一样,高兴得眯起眼睛笑了。

星期天下午,我在邻居的花圃(pu)里,观(查、察)了一盆樱桃椒(yingtaojiao)。

                                   四

这盆樱桃椒长得十分茂盛!

远远望去,绿叶(从、丛)中,似乎闪烁着(棵棵、颗颗)红宝石,真是惹(re)人喜爱。

    开着,犹如一把绿色的小伞,有的枝条已偷偷地伸出花盆,平卧在盆沿上,有的枝条刚劲挺(拨、拔),直向蓝天伸延。

樱桃椒的叶子窄而长,绿油油的在阳光下发光。

在绿叶中,盛开着一朵朵洁白的小花,仿佛是蓝天的星星,洁白的花瓣跟梅花有点相似。

听王伯伯说:

“深秋时节,这红色的果实,形如樱桃,所以人们叫它樱桃椒。

    看着,看着,我不由自主地说:

“樱桃椒,你真美呀!

1、给这篇短文加个题目。

2、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字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茂盛:

_________________惹人喜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作者按一定的顺序写樱桃椒。

首先从远处看,接着走近细看,从樱桃椒

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进行观察,找出部分的特点。

5、写出“似乎”的近义词。

并选其中的一个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

____、__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回答问题

(1)远看樱桃椒是什么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叫樱桃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一根纤细的火柴被主人划着,火苗欢舞着,yichang()兴奋。

远处的风看见火柴纤弱的生命,在顷刻间即将灰飞烟灭,感到十分惋(wan)惜,便急速跑过去,一口气吹灭了ranshao()的火苗,救了火柴。

   熄灭了的火柴被主人扔在地下。

火柴抬头对风说:

“风婆婆,你怎么吹灭了我呀!

   风回答孩子我是不忍心看着你短暂的生命那么快就完结了啊

   火柴听后,叹息道:

“唉,风婆婆,我短暂的生命最大的价值就在于燃烧啊!

可您扼杀了我短暂(zan)的生命中的闪光点……”

1、给短文加个题目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惋惜:

灰飞烟灭:

3、给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

4、火柴的闪光点是。

短文反映了火柴什么样的品质?

()

(1)好出风头,想炫耀自己。

(2)忘恩负义,别人救了它,还不领情。

(3)有牺牲精神,为了照亮别人,不惜毁灭自己。

(4)不明事理,不辨是非,不识好人心。

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像火柴这样的人或物吗?

、、

5、风婆婆为火柴即将被烧掉而感到惋惜,把火柴吹灭了,你觉得对不对?

为什么?

有些生物浑(hún)身长满了刺。

豪猪浑身细长的刺,平时紧紧地贴在皮肤上,一旦遇到危险,豪猪就会张开这些刺,刺向敌人,保护自己。

穿山甲浑身的鳞片就是它的刺,与指甲相类似。

虽然它的鳞片不像刺那样尖利,但鳞片的边缘像刀刃(rèn)一样锋利。

人们最熟悉的带刺的植物应该是仙人掌了,它们身上的刺就是叶片,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这些叶片进化成了刺。

生长在亚马孙丛林的棕榈(lǚ)树,它的树干密布着的尖刺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果实不受动物的侵(qīn)害。

 

1.短文介绍了哪几种生物身上的刺?

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生物身上刺的作用是什么?

请你写下来。

 

                七 

1906年,美国人安娜·贾(jiǎ)维丝小姐在母亲去世后,首先提出了设立母亲节的设想,并为此四处奔走。

同年,她在家乡费城组织了世界上第一次母亲节的庆祝活动。

她还分别给国会议员、政府官员、教师以及新闻界写了上千封信,恳求帮助。

她的诚心感动了许多人。

1914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把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定为母亲节,以表示对所有母亲的崇(chóng)敬和感激。

 

1.母亲节是________年设立的,把每年的__________定为母亲节。

2.安娜·贾维丝小姐为设立母亲节,做了哪些事?

请简要写下来。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风筝的用途很多。

据说风筝的最初的用途是用于军事,可用来测量距离,传递情报。

后来,风筝的功能由军事用途转为娱(yú)乐。

近代,风筝作为体育项目和健身活动开始普及。

不仅(jǐn)如此,风筝还是人们喜爱的工艺品。

 

1.短文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_________”画出来。

 

2.短文讲了风筝有哪些用途?

请简要地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九

有位著名作家到某地旅店投宿。

人家早告诉他此地蚊子特别厉(lì)害。

他在服务(wù)台登记房间时,一只蚊子正好飞来。

他对服务员说:

“早听说此地蚊子十分聪明,果如其然,它竟会预先飞来看好我的房间号码(mǎ),以便夜晚光临,饱餐一顿。

”服务员听了不禁大笑。

结果这一夜他睡得很好,因为服务员也记住了房间号码,认真地做了一切该做的事。

 

1.“果如其然”可以用另一个词替换,请你写下来。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中“做了一切该做的事”,指的是什么事?

请简要写下来。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十

 “热呀!

热呀!

”最难熬的时候到了。

知了在树上“知——了”“知——了”地叫着。

声音低沉缓慢,有气无力。

老人们坐在树荫下,紧锁眉头,不停地摇着扇子,汗还是不断向下流。

狗伏在树荫下,伸着舌头“呼哧”“呼哧”地喘气。

柳树、杨树一动也不动,没精打采。

禾苗在田地里无力地呻吟:

“渴呀,渴呀!

”爱唱爱跳的小河失去了潺(chán)潺声,河床上有些地方露出了洁白光滑的鹅卵石。

 

1.这是一段关于                的描写。

2.作者抓住                                等事物突出表现天气的热。

3.根据本文内容填空。

低沉缓慢的(      )   愁眉紧锁的(      )  

 

 没精打采的(      )  爱唱爱跳的(      )

 

4.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动态和神态来突出天气的热的?

请根据下列提供的词语填空。

知了(         )老人(           )狗(            )

禾苗(         )小河(           )树(           )

                                 

                   十一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

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过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1.根据文段的内容填一填。

(4分)

   (     )的细雨(     )的嫩叶  

(     )的花  (      )的春天

2.比一比,再组词。

(4分)

掠(      )遇(   )沾(      )  波(    )

凉(      )偶(   )站(      )  破(    )

3.文中写到的具体景物有:

                         

                                                    。

4.文中的“赶集”的本义是         ,在课文中指               

                                。

5.文中画“——”的句子把       、      和      当作人来写,显得多么生动呀!

6.春天太美了,你能写几个赞美春天的成语吗?

(4分)

光彩夺目:

          、             、             。

 

7.读一读第二段的话,再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句式写一句话。

(3分)

十二、选择正确解释的序号填在( )里。

(8分)

  笨:

①理解能力、记忆力差。

②不灵巧。

③费力气。

  1、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

     (  )

  2、他显得笨手笨脚。

        (  )

  意思:

①指意义、含义。

②指趣味。

③指意见,愿望。

  1、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

  2、这棵柏树长得像座宝塔,真有意思。

(  )

  十三、选词填空。

(5分)

  温暖    温和

  1、听了他热情的话,我心里感到一阵(   )。

  2、李老师说话时态度亲切,语气(   ),大家都喜欢她。

  耐心   细心   虚心

  1、做算术题特别要(   ),不然容易出错。

  2、帮助别人要有(   ),听取别人意见要(   )。

  十四、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12分)

  贫穷(   ) 落后(   ) 失败(   )

  同意(   ) 安全(   ) 安静(   )

  十五、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15分)

  抽出(   )   商量(   )  朗读(   )

  打扫(   )   观看(   ) (   )的羽毛

  (   )的眼睛 (   )的贝壳 (   )的树林

十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

它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

崐身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搽过油。

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

  1、这段话共有  句。

(2分)

  2、写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4分)

3、这段话是抓住松鼠的   、   、   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描写的。

十七、《美丽的南沙群岛》片段

  南沙也是一个迷人的世界。

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

远望天水相接,翡翠和蓝玉合璧,蔚为壮观。

俯看清澈明亮的海水 龙虾 燕鱼 海龟五彩缤纷 令人心旷神怡 碧波浩淼的南沙海域,连浪涛都是美的。

每一个浪头都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是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

可以肯定,将来的南沙群岛会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

  1.用波浪线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2.给划波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俯看(     )   仿佛(  )将来(   )   挥舞(  )

  4.照样子再写几个词。

  一簇簇、一团团(    )(      )(      )

  5.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十八、大作家的小老师(片段)

  事后,萧伯纳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夸□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永远谦虚。

这就是那位小姑娘给我的教育。

她是我的老师□□

  1、在文中的“□”里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她是我的老师”中的“她”是指_______;“我”是指______。

  3、小姑娘成为大作家的老师的原因是什么呢?

用“____”画出有关句子。

  4、读了这段话你明白了                                                。

  十九、恐龙(节选)

  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

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

梁(liáng niáng)龙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走起路来,好像是一架移动的吊桥。

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一角形的剑板,尾巴上还有四支利剑一样的尾刺。

三角龙的脸上有三只大角,一只长在鼻子上方,每只角都有一米长―――这样的脸型(xín xíng),任何动物都望而生畏。

  1、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2、短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请用“~~~~~~”在文中划出来。

  3、短文写了哪几种恐龙?

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4、抄写文中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再填空。

  比喻句:

  这句话把               比作

  二十、《庐山的云雾》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1、这段话是围绕                          来写的,突出了句子中“         “这个词语。

  2、文中运用了好多打比方的方法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            的特点。

  如句子:

“                              “,把        比作         ;又如句子”                              “,把        比作        。

  3、仿照这样的方法,你也来写写

  傍晚,西边的天空出现了千奇百怪的云彩。

  二十一、《荷花》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

  1、用直线画出文中写荷花的句子。

  2、用你的笔简单地画一画文中的这些荷花。

  3、这段话除了写荷花还写了       ,用曲线画出句子。

你知道它的特点是      、         、       、        ,是从这些词语中看出来的      、       、       、             。

  二十二、《海底世界》(片段)

  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

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要快。

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有些贝类自己不动,但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还有些深水鱼,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

  1、这段话的中心句是                          。

  2、仔细阅读这段话,完成下面表格

  动物名称

  活动特点

  3、为了说明它们的活动特点,作者采用了”作比较“、”列数据“等方法。

请你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句子                                    ,方法           ,这样写的好处是                 ;句子                                    ,方法           ,这样写的好处是

  二十三、在一株大树下,乌鸦碰到了一只浑身长满黑毛的猪。

  哈哈    这个黑家伙    多难看呀   乌鸦说

  猪向四处看了看,发现说话的是乌鸦,也就说:

“讲话的,原来是一个黑得可怜的小东西!

  “你说谁?

你也不看看你算自己!

”乌鸦气愤愤地说。

  “你也看看你自己吧!

”猪也很气愤。

  它们争吵了一阵,就一道去池塘边,证实谁更黑得难看。

它们从水里照了自己,又互相端详了一下,谁也不开口了。

但乌鸦忽然高兴起来:

“其实,黑是漂亮的。

  “我也以为黑是很好的。

”猪也快乐地说。

  1、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

  2、给第2自然段加上标点。

  3、解释下面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端详:

  4、把句子补充完整。

  1)乌鸦很气愤,那是因为

  2)因为             ,所以猪感到很快乐。

  5、用波浪线划出表示地点的词,再用双竖线“‖”把短文分成两段。

这样分段,是根据(      )的变化来分的。

  二十四、“煮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我感到奇怪:

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转椅上品茶。

我指着条幅问:

“书怎么可以煮呢?

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吗?

”爷爷笑了:

“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

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

“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

他小时候读书,常常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

其实,这就是‘煮书’。

这样,他作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

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

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吗。

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床,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

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文章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

肚子里的词可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呢。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个字的词语,并填在括号里。

  ①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形容运用自如。

(       )

  ②一下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