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小故事.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24244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小故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文言文小故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文言文小故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文言文小故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文言文小故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文言文小故事.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小故事.doc

《文言文小故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小故事.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言文小故事.doc

文言文小故事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1、译文:

从前宋国有个农民(宋人有耕者)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

(田中有株)一天,一只跑地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

(兔走触株,折劲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2、“守株待兔”的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

人们用它来比喻不想努力,而希望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

3、注释

耕——耕田种地。

耕者,耕田的人,农民。

株——树木砍伐后,露出地面的树根。

走——跑的意思。

颈——脖颈,就是脖子。

释——释放,把东西从手里放下来的意思。

耒——音累,耒耜,古代耕田用的农具,就是犁耙。

冀——音计,希冀,就是希望的意思。

4、评点

这个故事包含着两种意义,既讽刺了懒汉思想,也批判了经验主义。

这告诉我们,切不可把偶然的侥幸作为做事的根据,如果抱着侥幸的心理,片面地凭着老经验去办事,一般是不会成功的。

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

“今日病矣!

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1、[注释]

①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长(zhǎng)——生长,成长,揠(yà)——拔。

②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③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④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⑤趋——快走。

往——去,到..去。

⑥槁(gǎo)——草木干枯。

⑦非徒——非但。

徒,只是。

⑧其人——他家里的人。

2、译文:

有个宋国人嫌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就将禾苗一棵棵拔高。

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

“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啦!

”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

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

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3、文章批评了哪两种人?

说说这则语言的现实意义

一个是比较懒的人,另一个是急于求成的人。

现实意义就是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

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

"欲速则不达"。

4、成语-揠苗助长

【发音】yàmiáozhùzhǎng【释义】揠:

拔起。

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

后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近义词】欲速不达【反义词】放任自流、循序渐进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日: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日: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

1、注释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且置——且,将要。

置,购买。

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夺,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

后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至之市——至,到。

之,往,去。

市,集市。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2、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

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他到集市上去,却忘了带上量好的尺寸。

他已经选好了一双鞋,想比比大小,发现量好尺寸的绳子忘记带来了,于是又急忙赶回家去取。

等他带着绳子跑回来时,集市已散,他最终没能买到鞋。

别人知道后对他说:

“为什么不用你自己的脚试一试呢?

”他固执地说:

“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不从实际出发,信守教条办事呆板的人。

3、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先自度其足度

[2]吾忘持度度

[3]宁信度度

(1)duó(第2声)

(2)dù(第四声)(3)同(2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

“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

“我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1、祠——音词,祠堂,封建社会中祭祀祖宗或先贤、烈士的地方。

这里是祭祀的意思。

舍人——部属,在自己手下办事的人。

卮——音之,古代饮酒用的器皿。

固——固然,本来的意思。

安——文言疑问词,怎么、怎样的意思。

亡——不存在,这里是失去、得不到的意思。

战国策——我国一部古书的名称。

原来只是一些零散的材料,记载我国战国时代谋士和说客的政治活动及其言辞。

西汉人刘向将这些材料进行了整理和校订,按照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排列起来,一共编成三十三卷,简称《国策》。

2、点评:

画蛇添足;讽刺了那些做事自作聪明,多此一举的人.

3、古代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

门客们互相商量说:

“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有余。

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

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壳,右手继续画蛇,说:

“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

”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

那人把壶抢过去,说:

“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脚呢!

”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个给蛇添脚的人终于失掉了到嘴的那壶酒。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

1.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2.自--从。

3.遽--音句,急遽,立刻,匆忙,表示时间很紧迫。

4.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5.是--这儿。

6.不亦惑乎--不是佷糊涂吗?

惑,迷惑,糊涂。

“不亦。

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7.坠--落。

8.契者--雕刻的人/地方。

9.若--如果。

10.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坠落的地方。

11.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2.求--找

翻译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

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

"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

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不会随船而前进。

用这样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近义词】守株待兔、墨守成规郑人买履【反义词】看风使舵、见机行事

刻舟求剑的意思:

比喻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①,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②为王吹竽,宣王悦③之,廪食④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⑤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

①宣王——齐国国君②竽(yú)——古代乐器名,象现在的笙(shēng)。

③必——一定,必须

④处士——古代称有学问、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

这里带有嘲讽意味。

请——请求。

⑤说——同“悦”。

⑥廪食(bǐngsì)以数百人等——待遇跟那几百人一样。

廪食,官府供食。

廪:

粮仓。

食,供养、给..吃。

以,同“与”。

等,相同。

⑦立——继承了王位

[译文]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南郭先生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

官仓供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

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继位。

闵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滥竽充数”的故事告诉人们:

那些弄虚作假的人虽能蒙混一时,但是无法蒙混一世,他们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

掩耳盗铃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

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注释】

  ①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

亡,逃亡。

  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③负——背着

  ④椎(chuí)——槌子或棒子。

  ⑤况(huàng)然——形容钟声。

  ⑥遽(jǜ)——急速。

  ⑦恶——害怕

  ⑧悖——荒谬

  【译文】智伯消灭范氏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准备背着它逃跑。

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

  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

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胡涂了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近义词】自欺欺人、弄巧成拙、盗铃掩耳

【反义词】开诚布公

【灯谜】聆

【提示】:

钟声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堵住耳朵就消失了;世界上的万物也都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闭上了眼睛就不复存在或者改变了形状。

这则寓言故事虽然简短,但却形象而生动地阐明了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的。

南辕北辙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

"今者臣来,见人行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

‘我欲之楚。

'臣曰:

‘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曰:

‘吾马良。

'臣曰: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

‘吾用多。

'臣曰:

‘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

‘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今王动欲成霸王,欲举信於天下。

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

犹至楚而北行也。

"

【字词解释】

  1.驾:

车2.善:

技术好,善于御:

车夫

  3.中道:

半路反:

反通“返”返回。

4.去:

弹下身上的尘土

  5.数:

几个,几样6.用:

盘缠

  7.为:

为什么8.举:

举动信:

信用

  9.广:

扩大尊:

提高10.王:

指建立王业

  11.恃:

依仗12.方:

正在

  13.之:

到14.奚:

为何

  15.焦:

打皱申:

通“伸”,理平16.大行:

大路,宽阔的道路

  17.“离王愈远耳”“王”wàng称霸

【译文】

  国君魏安厘王想出兵攻伐赵国。

谋臣季梁本已奉命出使邻邦,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半途折回,风尘仆仆赶来求见安厘王,劝阻伐赵。

季梁对安厘王说:

“今天我在太行道上,遇见一个人坐车朝北而行,但他告诉我要到楚国去。

楚国在南方,我问他为什么去南方反而朝北走?

那人说:

‘不要紧,我的马好,跑得快。

’我提醒他,马好也不顶用,朝北不是到楚国该走的方向。

那人指着车上的大口袋说:

‘不要紧,我的路费多着呢。

’我又给他指明,路费多也不济事,这样到不了楚国。

那人还是说:

‘不要紧,我的马夫最会赶车。

’这人真是糊涂到家了,他的方向不对,即使马跑得特别快,路费带得特别多,马夫特别会赶车,这些条件再好,也只能使他离开目的地越远。

”说到这儿,季梁把话头引上本题:

“而今,大王要成就霸业,一举一动都要取信于天下,方能树立权威,众望所归;如果仗着自己国家大、兵力强,动不动进攻人家,这就不能建立威信,恰恰就像那个要去南方的人反而朝北走一样,只能离成就霸业的目标越来越远!

【寓意】

“背道而驰”,意义和“南辕北辙”相同。

  “南辕北辙”这则成语的“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

辕向南,辙向北,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

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南辕北辙说明了做事不能背道而驰,要切合实际情况。

鹬蚌相争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鹬曰: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

“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

渔者得而并禽之。

  【注释】

  ①选自《战国策》。

②蚌(b4ng):

生在淡水里的一种软体动物,有两扇椭圆形硬壳,可以开合。

③曝(p)):

晒,这里指蚌上河滩晒太阳。

④鹬(y));鸟名,常在水边捕吃鱼、虫、贝类。

⑤钳(qi2n):

夹住。

⑥喙(hu@):

鸟类的嘴。

⑦即:

就。

⑧不出:

指鹬的嘴拔不出。

⑨擒(q0n):

抓住。

  河蚌刚刚爬上河滩张开壳儿晒太阳,一只鹬鸟扑过来啄它的肉。

蚌灵敏地合扰自己坚硬的壳,把鹬鸟尖尖的长嘴紧紧夹住。

鹬对蚌说:

“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晒死。

”蚌也对鹬说:

“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明天拔不出,你就要渴死饿死!

”鹬和蚌谁也不肯让谁。

结果都被渔夫毫不费力地抓住了。

【寓意】

《鹬蚌相争》讲的是鹬与蚌相互钳制,互不相让,却让渔人从中获利的故事,告诫人们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要相互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味地相互钳制往往顾此失彼,让他人钻空子。

【近义词】两虎相斗【反义词】和衷共济、同舟共济 

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

“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狐假虎威)假:

假借,凭借。

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它野兽。

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去欺压别人。

  (虎求百兽而食之)求:

寻求,寻找。

  (子无敢食我也)子:

你。

无:

不。

  (天帝使我长百兽)使,长(zhang):

使:

派遣。

同“掌”,掌管。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然:

对的,正确的。

遂:

前进,前往。

  (故遂与之行)遂:

于是。

  (兽见之皆走)走:

逃跑。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畏:

害怕。

译文: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

狐狸说:

“您不敢吃我!

天帝派遣我来掌管百兽的,现在你吃掉我,就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如果)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

”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

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

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道理】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借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借着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同时也说明凡事应开动脑筋,不能盲信盲从,否则,就会闹出笑话。

(1)今子食我,是逆天命也。

“是”(代词:

这)

(2)兽见之皆走。

“走”(逃跑)

(3)天帝使我长百兽。

“长”读zhǎng。

“长”,就是“首领”的意思。

是名词动用,“当首领”。

翻译:

“天帝已经命令我做百兽之王了。

【近义词】仗势欺人、狗仗人势、狐虎之威

【反义词】独步天下、独擅胜场

买椟还珠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解释】

  ①为(Wéi)——做、制造。

木兰—一1种木纹很细的香木。

柜——这里指匣子。

  ②桂、椒——有芳香味的植物。

③缀(zhuì)——连结、装饰。

  ④玫瑰(méigui)——一种美丽的玉石,美玉。

  ⑤辑——通假字,通“缉”,连缀。

羽翠(yǔcuì)——翠鸟的羽毛。

  ⑥椟(dú)——小匣。

还——退回。

  ⑦鬻(yù)——卖。

⑧饰——装饰。

⑨已——用

【翻译】

楚国有一个(商)人把他的珍珠卖给郑国的人,(珠宝)是用木兰树的木制的盒子装,用桂椒来熏盒子,用(精美的)珠玉点缀其上,用美玉点饰,用翠鸟的羽毛装饰(盒子)。

郑国的人买了这个盒子却把珠宝还给了商人。

这可以说是善于卖盒子了,却不能说善于卖珍珠。

形容目光短浅,取舍不当的人。

【寓意】

  1、人的眼睛只盯着那只精美的盒子,结果却丢掉了真正有价值的宝珠。

可见,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次,否则就会象这位“买椟还珠”的郑人那样做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的傻事来。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①,誉之曰②: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③。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④: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韩非子难一》

[【注释】

  ①鬻(yù)——卖。

②誉——赞美。

  ③陷——攻破。

这里是刺透的意思。

④或曰——有的人说。

  5莫不——没有不6应——回答

  7或——有人8“誉之曰”的之:

代词,指代盾

  9“吾矛之利”的之:

文言助词,无义10“吾盾之坚”的之:

同上

  11坚——坚固12以——用

  13俄而——然后14莫能——没有能

  寓意:

  说话办事要说实话,办实事,不要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不然吃亏的是自己。

【译文】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

“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

”又夸他的矛说:

“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东西穿不透的。

”有人质问他:

“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

”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

刺不破的盾和什么也刺得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近义词】

  相互抵触前后抵触

【反义词】

  天衣无缝自圆其说无懈可击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