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诵读材料电子稿.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24282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7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诵读材料电子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一年级诵读材料电子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一年级诵读材料电子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一年级诵读材料电子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一年级诵读材料电子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一年级诵读材料电子稿.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一年级诵读材料电子稿.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一年级诵读材料电子稿.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一年级诵读材料电子稿.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一年级诵读材料电子稿.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一年级诵读材料电子稿.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一年级诵读材料电子稿.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一年级诵读材料电子稿.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一年级诵读材料电子稿.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一年级诵读材料电子稿.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一年级诵读材料电子稿.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一年级诵读材料电子稿.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一年级诵读材料电子稿.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一年级诵读材料电子稿.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一年级诵读材料电子稿.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诵读材料电子稿.doc

《一年级诵读材料电子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诵读材料电子稿.doc(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诵读材料电子稿.doc

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石庙镇小学一年级

目录简介

1、第一学期诵读篇目2、第二学期诵读篇目

3、一年级推荐书目

第一学期诵读篇目

周次

第一学期诵读篇目

第一周

小儿语(节选)

第二周

山居秋暝

第三周

《续小儿语》(节选)

第四周

《弟子规》(节选)

第五周

敕勒歌

第六周

秋浦歌

第七周

杂诗

第八周

偶成

第九周

明日歌

第十周

泊秦淮

第十一周

登幽州台歌

第十二周

山中

第十三周

山行

第十四周

八阵图

第十五周

鸟鸣涧

第十六周

杂诗

第十七周

夜雪

第十八周

江雪

第十九周

梅花

第二十周

元日

一年级上学期

小儿语(节选)

一切言动,都要安详;

十差九错,只为慌张。

沉静立身,从容说话;

不要轻薄,惹人笑骂。

先学耐烦,快休使气;

性躁心粗,一生不济。

【解析】

一个人说话做事,要从容平和。

如果慌慌张张、冒冒失失,就会出现差错。

做事沉着稳重,说话从容不迫,就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如果行为随随便便,就会受到别人的讥笑。

与人交往,先要学会有耐心,不能任性。

如果性情浮躁,粗心大意,做什么事都不会成功。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

1、暝:

日暮,傍晚。

2、随意:

任凭。

3、浣女:

洗衣服的姑娘。

浣:

洗。

4、春芳歇:

春天的芳花凋谢了。

歇:

凋谢,枯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续小儿语》(节选)

白日所为,夜来省己,

是恶当惊,是善当喜。

人誉我谦。

又增一美。

自夸自败。

还增一毁。

怒多横语。

喜多狂言。

一时偏急。

过后羞惭。

【赏析】

白天做过的事情,到了夜晚应当好好想想:

今天做的事情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错的应该警觉并改正,对的就应该坚持。

人家夸奖我,我能虚心地对待,这是一种美德;骄傲自大,自己夸耀自己,只能导致失败,毁坏自己的名声。

生气时说蛮横无理的话,高兴时说狂话大话,一时偏激感情用事,过后往往后悔莫及。

《弟子规》(节选)

弟子规,圣人训,

守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注释】

1、训:

训诫。

2、孝悌:

孝是孝顺父母,悌是敬爱哥哥,引申为顺从长(zhǎng)上。

【赏析】

年幼的学生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都是根据孔子的教导确定的。

首先要孝敬父母,敬爱兄长。

其次说话要谨慎小心,诚实守信。

对人要有爱心、同情心,要主动亲近品德高尚的人。

这些都做好了,如果还有时间和精力,就学习文化知识。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赏析】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

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

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注释】

1、秋浦:

在今安徽贵池县西南。

唐时是著名产铜、银的地方。

2、缘:

因为。

【赏析】

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才这样长。

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

杂诗

【晋】陶渊明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东晋文学家、田园诗人陶渊明的《杂诗》八首之一,意思是说,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一天之中不会有第二个早晨。

应当及时勉励自己珍惜时间,因为岁月在不停地向前走,不会等待任何人。

人们应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

偶成

【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

阶前梧叶已秋声。

【赏析】

少年时是最好的学习阶段,老了要学成东西就难了。

所以对点滴时间都要珍惜,不可轻易放过。

我好像正处在池塘春草的梦境里还没有醒过来,台阶前飘落的梧桐叶却已带来了秋天的声音。

时间过得真快啊!

明日歌

【明】文嘉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注释】

1、复:

又。

2、何其:

多么。

这句说:

明日是何等的多啊。

【赏析】

世界上的许多东西都能尽力争取和失而复得,只有时间难以挽留。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时间永不回头。

诗人以通俗流畅的语言,明白如话的句子劝勉人们要珍惜时间,勿虚度年华,莫荒废光阴。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

1、秦淮:

河名,源出江苏省溧水县,贯穿南京市。

2、商女:

卖唱的歌女。

3、后庭花:

歌曲名,南朝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后人称为亡国之音。

【赏析】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首句写景,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

1、幽州:

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2、悠悠:

渺远的样子。

【赏析】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山中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注释】

1、荆溪:

水名。

2、元:

本来。

【赏析】

这首小诗以凝炼精致著称,语言质朴清新,描绘出深秋山中特有的美景,歌咏了大自然的明丽秀美。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

在山中行走。

2、寒山:

指深秋时候的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

诗人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艳丽的山林秋色图。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注释】

1、八阵图:

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2、三分国:

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赏析】

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最后一句是“遗恨失吞吴”,说刘备吞吴失计,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注释】

1、涧:

夹在两山间的流水。

2、闲:

安静。

3、空:

空空荡荡。

4、时:

时而,偶尔。

【赏析】

这首诗写春山夜静。

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写空灵闲静的环境和心境,诗人用他全部的心神去细细地啼听花落鸟鸣的天籁,他的内心宁静淡泊,但又富于幽雅情致。

静到极点的大自然在诗人笔下有声有色,生意盎然。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释】:

1、杂诗:

写随时产生的零星感想和琐事,不定题目的诗。

2、来日:

指动身前来的那天。

3、绮窗:

雕刻花纹的窗子。

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

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二首。

诗以白描记言的手法,简洁而形象地刻划了主人公思乡的情感。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释】

1、衾:

被子。

衾枕,被子和枕头。

2、重:

大或厚。

3、闻:

听到。

【赏析】

这首小诗充分体现了诗人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

全诗短短二十字,无一字一句直接写及如何下雪,却句句紧扣诗题,从各个不同侧面衬托出夜间下雪的情景,可谓另有云天之妙。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

1、鸟飞绝:

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2、径:

小路。

3、踪:

踪迹。

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4、蓑笠(suōlì):

蓑衣,斗笠。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翁寒江独钓图。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雪景,“千山”“万径”都是夸张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条孤单的小船,船上有位渔翁,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树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

1、凌寒:

冒着寒冷气候。

2、遥知:

距离很远就知道。

【赏析】

《梅花》中以“墙角”两字点出环境,极其鲜明,极具意境。

“为有暗香来”。

“暗香”无色,却为画面描上了一片朦胧的色彩。

清晰与朦胧交错,造成忽隐忽现的动感,也像飘来一缕轻烟,波浪式的前进,横拦在梅枝前。

几笔实写提起无限虚景,梅之精神也被表达得淋漓尽致。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1、元日:

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2、爆竹:

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3、一岁除:

一年已尽。

除,去。

4、屠苏:

药酒名。

古代习俗,大年初仪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5、曈曈:

日出时光亮的样子。

6、桃:

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赏析】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

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铺面而来,好不惬意!

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的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第二学期诵读篇目

周次

第二学期诵读篇目

第一周

咏柳

第二周

大林寺桃花

第三周

游子吟

第四周

绝句

第五周

示儿

第六周

泊船瓜洲

第七周

江南春

第八周

牧童

第九周

池上

第十周

鹿柴

第十一周

独坐敬亭山

第十二周

芙蓉楼送辛渐

第十三周

游园不值

第十四周

出塞

第十五周

竹里馆

第十六周

柳桥晚眺

第十七周

乐游原

第十八周

送朱大入秦

第十九周

夜宿山寺

第二十周

寻隐者不遇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柳:

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种类很多。

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2、碧玉:

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3、妆成:

装饰,打扮。

【赏析】

“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

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1、人间:

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2、芳菲:

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赏析】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他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象小孩子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

1、游子吟:

游子,在外作客的人。

吟,诗歌的一种名称。

2、寸草:

在这里象征子女。

【赏析】

这是一支亲切诚挚的母爱颂歌。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

女儿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

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绝句

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赏析】古木阴中系短篷。

古木:

古老的树。

阴:

枝繁叶茂、遮天蔽日才有阴。

短篷:

装有篷的小船。

篷,遮风挡雨的,用篾席或布做成。

有船就有水,虽然没有水,河等字眼,我们已经想象到古老的河流,河流边浓密的古老的树木,遮天蔽日的把河流遮盖在阴影中,阴影中的河流上一叶简陋的小篷船。

杖藜扶我过桥东。

杖藜:

藜茎做的手杖。

扶我:

包含了一个“老”字在里边。

手杖扶我过桥,手杖人性化了,正是有修为的老和尚看物看事的境界。

东:

日出东方,紫气东来,东方是春天的象征也是生命的象征。

沾衣欲湿杏花雨。

沾衣:

沾在身上,说明了轻柔。

欲湿:

显出了细微。

杏花雨:

正是杏花展示美丽的季节。

好像雨为滋润杏花而来。

吹面不寒杨柳风。

不寒:

初春的风按说是有些寒意的,这里为什么说不寒。

老和尚久居深山,修为深厚,早已没有了对寒意的感受,万物对他而言只有一份温暖与爱意,心中没有寒意,也就感觉不到风的微寒了。

杨柳风:

好像杨柳的飘动才带动起微风的拂面。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

1、示儿:

给儿子们看。

2、但:

只。

3、九州同:

祖国统一。

4、中原:

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5、家祭:

对祖先的祭祀。

【赏析】

《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

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

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泊船:

船停靠岸。

2、瓜洲:

镇江对面的一个码头,在长江北岸,扬州市南,和京口相对。

3、京口:

古城名,在长江南岸,现在江苏省镇江市。

4、钟山:

现在南京紫金山。

王安石第一次被免除宰相职务后,就居住在这里。

【赏析】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

“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

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

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

山郭:

山城。

【赏析】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牧 童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注释】

1、弄:

逗弄。

2、蓑衣:

棕或草编的外衣,用以遮挡风雨。

【赏析】

《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

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

《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

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

当然,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

1、艇:

船。

2、不解:

不知道;不懂得。

3、一道:

一路。

【赏析】

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

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平辅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拍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释】

1、鹿柴:

辋川的一个风景区。

在今陕西省蓝田县。

2、但:

只是。

3、返影:

落日的光辉。

4、复:

又,进而。

【赏析】

诗的前两句,主要是从音响着眼的:

独坐空山密林,终日不见人影,四处是无边的寂静,只是偶尔有人从林边走过;后两句换了一个角度,描写光线:

林深树密,阳光很少,待到夕阳西下的时候,才有几道余光斜射进来,把地上的青苔照得一片明亮。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

1、敬亭山:

在今安徽宣城县北。

2、孤云:

陶渊明《咏贫士诗》“孤云独无依”。

【赏析】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

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

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

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

1、芙蓉楼:

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2、辛渐:

诗人的一位朋友。

3、吴:

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4、平明:

清晨。

5、一片冰心在玉壶:

冰在玉壶之中,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注释】

1、游园不值:

游园没有遇到人。

2、小扣:

轻轻地敲。

【赏析】

这首诗情景交融,千古传诵。

诗人去朋友家游园看花,长满苍苔的路上遍印着诗人木屐钉齿的痕迹,敲了半天柴门,没有人来开。

诗人从露在墙头的一枝杏花想象出满园的春色,虽然园门关得住,春色却是关不住的啊!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1、出塞:

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2、但使:

只要。

3、龙城飞将:

指汉朝名将李广。

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

4、胡马:

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5、阴山:

在今内蒙古境内,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

【赏析】

这首诗着重表现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超前、无所畏惧的气概。

此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

1、幽篁:

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2、啸:

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

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

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柳桥晚眺

陆游

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

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

【注释】

1、柳桥,是地名,也的确有这样一座桥,名字就叫“柳桥”,在浙江省绍兴市东南.

2、眺,是远望的意思。

柳桥晚朓,就是傍晚站在柳桥上远望。

3、浦:

诗中指河边、岸边。

4、横林:

茂密横生的树林。

5、闲云:

浮云,无雨的云,飘浮在空中,其状悠闲,故称闲云。

6、故:

所以。

傍:

依着、靠着。

【赏析】

站立岸边,听到鱼儿从水面跃起,在密林里,等待鹤鸟的归来。

空中飘浮的云朵,不能凝聚成雨,所以只好傍着碧绿的山在那里飘荡。

   此诗是诗人晚年在山阴家居时作,写闲居生活,抒发了赋闲不用、壮志未酬的淡淡哀思。

首联写自己赋闲无聊的情景。

次联以闲云自喻,“故傍碧山飞”,是出于不得已,曲折地抒发了壮志不酬的哀思。

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

1、乐游原:

在长安城南。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2、不适:

不悦,不快。

【赏析】

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说:

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

“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

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

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

送朱大入秦

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直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注释】

1、朱大:

孟浩然的好友。

2、秦:

指长安。

3、游人:

游子、旅客、本诗指的是朱大。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千金之剑,分手脱赠,大有疏财重义的慷慨之风。

不禁令人联想到一个著名的故事,那便是“延陵许剑”。

“分手脱相赠”,痛快淋漓。

最后的“平生一片心”,语浅情深,似是赠剑时的赠言,又似赠剑本身的含义——即不赠言的赠言。

夜宿山寺

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注释】

1、危楼:

高楼,这里指建筑在山顶的寺庙。

2、百尺:

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3、星辰:

天上的星星统称。

【赏析】

《夜宿山寺》是李白的一首纪游写景短诗。

山上寺院的高楼多么高,人在楼上一伸手就可以摘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