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级语文课题方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24328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级语文课题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校级语文课题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校级语文课题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校级语文课题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校级语文课题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校级语文课题方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级语文课题方案.doc

《校级语文课题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级语文课题方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校级语文课题方案.doc

芝麻镇中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策略的研究”

实施方案

适用时段:

2010至2011学年度   拟定人:

程仕龙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深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

实施建议中对课外阅读也指出: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吕叔湘先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可见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教学分课内、课外两方面,曾有人言“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因此语文教学效果真正的源泉是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

纵观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在实际调查中发现相当多的学生存在着缺乏阅读兴趣,阅读量少;盲目择书,阅读内容单一;不重积累,阅读方法不当,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问题。

而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扩大信息量,不能把全部精力仅仅寄托在课堂上,而要开放课堂,要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使课内外和谐衔接;要使学生既从生活中、课外阅读中学语文,又把课内所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运用到课外阅读和生活中去,学以致用,为生活服务。

即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互促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鉴于此,我们提出“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引领成长”的理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策略的研究,并确立“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策略研究”作为校级语文研究课题。

有效的小学生课内外阅读将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题的研究不仅旨在小学生课内外阅读的实效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上有所收获,更关注孩子完善的人生,精神的建构,让阅读改变孩子的生存状态,让阅读和学习渗入每个孩子的精神,成为他们的自主需求,自能需求,终身需求。

二、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研究的研究综述

国际教育研究组织从三个能力角度评估了学生的发展:

第一是阅读能力,第二是科学能力,第三是数学能力。

他们把阅读能力看成衡量一个学生发展成长非常重要的标志。

在美国,中小学最重要的课程是语言。

美国教育专家认为,有效地引导学生阅读和写作,是美国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学生想获得语言考试的好成绩,必须有很强的阅读能力。

如果阅读跟不上,语言考试是很难过关的,因此,美国中小学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训练。

当代语文教育学认为,“阅读是汲取和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对智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指导阅读任何一篇课文,都是给学生智慧仓库里增添一笔财富;阅读教学中的任何一项训练都不同程度地起到开发学生智力的作用。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

单说写作程度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琢磨的阅读程度。

”“阅读让全民族精神起来。

”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我们在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个人,只有阅读和图书才能永远让我们保持精神的充沛。

开展读书活动,营造书香校园是学校改革发展的要求,也是未来学习的一种模式。

教育不仅需要有限的物质空间,更需要无限的精神空间,只有扩展无限的教育空间,我们才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这种无限的教育空间就是我们的书香校园,就是我们有效的小学生课内外阅读。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深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课标中,还对各学段课外阅读总量提出了明确要求,规定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

《语文课程标准》是这一研究的纲领性文件。

2、“相似论”认为,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相似信息单元(即相似块)越多,就越有利于选择、匹配、激活阅读材料中的相似信息,学生对阅读的感悟也才越深刻。

3、传统语文教学重视博览、诵读、精思、背诵,让学生接受丰富的滋养,进而具备扎实的语文功底。

“滋养说”是教学研究的理论支撑点之一。

四、课题研究目标

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积累的黄金时期,我们将以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为中心,课外阅读赏析课为基本点,以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载体,以学校、家庭、社会为框架体,着力研究有效的小学生课内外阅读的分级目标,实施途径,推进方法,评价体系等,营造书香校园,塑造“以读书为乐,以读书为荣,以读书求进”的学习型、阅读型少年,让孩子与知识为友,与大师为友,与真理为友,用阅读来填充比天空更广阔的心灵,关注孩子完善的人生,关注孩子精神的建构,让孩子充满书香,充满气质,充满智慧。

1、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整合研究。

课堂教学,着重培养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

开放课堂,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使课内外和谐衔接;要使学生既从生活中、课外阅读中学语文,又把课内所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运用到课外阅读和生活中去,学以致用,为生活服务。

2、培养广泛阅读的兴趣、独立阅读的能力,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

3、培养处理课外阅读资源信息的能力。

4、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能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优美词句、格言警句,能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五、课题研究内容

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1)利用教师的示范作用。

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热爱读书。

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生活中占什么位置。

因此,教师的示范熏陶作用不可小觑。

(2)还给学生阅读的自由。

对学生来说,兴趣是阅读的第一原动力,他们渴望读自己喜欢读的书,至于思想认识和写作水平的提高,是在阅读的过程之中潜移默化、日渐长进的。

如果学生为完成任务而读书,对于一些阅读基础较差的学生,很可能会失去阅读兴趣。

我们要把阅读自主权还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不同种类的书籍。

2、有利于培养课外阅读能力的课堂教学。

(1)课前注重预习,广泛搜集资料。

根据课文的特点、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灵活运用预习方法,通过搜集资料,增加知识储备,为课堂教学作好铺垫。

(2)课堂反复阅读,掌握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法;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结合课文渗透与之相关的课外内容。

(3)课后适当延伸,巩固阅读方法。

以单元课文编排主题为核心,展开课内和课外的链接阅读;以历史的长河为范本,多读优秀史籍;以教材中某一篇课文为基点,向同类文章扩展或向相关联的内容延伸;以节选课文为基点,向整个作品延伸;以某一作家的作品为基点,向这位作家的传记性故事扩展;以各个单元的综合性训练活动为契机和阵地,引导和鼓励学生课外多翻资料,多查阅一些有用的书籍,多接触一些名人大家的经典著作,以扩大知识面,增长阅历,养成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3、探讨课外阅读指导课课型。

读书指导课的类型一般有:

(1)推荐优秀读物;

(2)读书方法的指导;(3)优秀读物欣赏;(4)课外读物分析;(5)读书汇报交流等。

探究易于操作又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课课型结构,使课外阅读指导更好地落到实处。

4、培养处理课外阅读资源信息的能力。

信息能力包括信息识别能力、信息筛选能力、信息储存能力和信息提取应用能力。

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

要求个人面对大量的信息能进行正确的判断、整理、处理,并做出相应的对策。

指导小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掌握搜集信息的方法,然后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处理内化信息,为我所用。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和策略

(一)、方法

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把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

2、文献研究法。

3、问卷调查法。

4、经验总结法。

5、学习成果展示法。

6、教育观察法。

(二)、策略

1、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转变教师以教材为本的观念,提高教师及家长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的认识。

2、以课堂教学为课题研究的切入点,教给学生正确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采取措施,扎扎实实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1)扎实有效地抓好课堂阅读教学。

(2)制订详尽的读书指导计划。

(3)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4)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6)家校配合,提高实效。

(三)、原则

激趣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合作性原则、开放性原则。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定为三年,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具体实施:

1、准备阶段(2010年2月—8月)

(1)组建课题组,确定实验教师。

(2)进行实验前的调查研究工作,完成相关的调查研究报告。

(3)明确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内容,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培训实验教师。

2、实施阶段(2010年9月—2011年7月)

以低、中、高年级实验班的学生为对象,进行研究,及时反思和小结,根据实验的进展,对课题方案做必要的调整。

(1)、建立完善健全的活动机制

1)营造“晨读”风景线。

2)每周每班设立1节语文阅读课。

3)周一到时周五课间及文体课时间,开放学校阅览室。

4)每个学生每天在家阅读时间不得少于半小时。

5)每个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读书的收获与感受。

6)对学生课外阅读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

7)每年的五月份设立为“读书节”。

(2)加强校本阅读课程的建立和研究。

1)开展教学实验研究,组织参观和讲座,探讨有利于课外阅读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外阅读指导课课型、培养处理课外阅读资源信息的能力,进行反馈调查和对比分析。

2)分年级设立阅读目标。

(以课标要求为准)

3)分年级编写《推荐书目》,含必读和选读。

(按不同年段选编古诗文朗读材料和经典颂读材料下发各班,要求各班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颂读。

4)撰写案例、分析和反思。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1)打造“红领巾”广播站的“读书专栏”。

2)评选“书香班级”“阅读之星”。

3)举行“读书乐”汇报活动。

4)每学期开展一次中课堂大型读书活动。

(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优秀诗文朗诵赛、经典诵读、读书知识赛、辩论赛、小主持人大赛、读书笔记展评等).

3、总结阶段(2011年8月—2012年2月)

(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2)对实验班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进行后期的调研测试、分析研究。

(3)整理课题组成员的课例、论文、经验总结等原始材料,编辑成册。

(4)邀请专家鉴定,进行课题成果交流。

八、课题研究成员及分工

1、课题负责人:

舒安利 

2、课题组成员:

程仕龙敖弟凯徐绍芬

3、课题组成员分工:

组长:

舒安利(全面负责课题管理研究工作)

副组长:

程仕龙(指导课题研究工作和协助课题管理)

敖弟凯(负责课题管理)

徐绍芬(制定课题研究计划,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

实验班教师:

各级各班语文科任课教师

芝麻镇中心小学语文课题组

2010年2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