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世界第3课古代希腊知识点练习17.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4502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4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世界第3课古代希腊知识点练习1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世界第3课古代希腊知识点练习1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世界第3课古代希腊知识点练习1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世界第3课古代希腊知识点练习1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世界第3课古代希腊知识点练习1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世界第3课古代希腊知识点练习17.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世界第3课古代希腊知识点练习17.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世界第3课古代希腊知识点练习17.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世界第3课古代希腊知识点练习17.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世界第3课古代希腊知识点练习17.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世界第3课古代希腊知识点练习17.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世界第3课古代希腊知识点练习17.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世界第3课古代希腊知识点练习17.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世界第3课古代希腊知识点练习17.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世界第3课古代希腊知识点练习17.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世界第3课古代希腊知识点练习17.docx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世界第3课古代希腊知识点练习1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世界第3课古代希腊知识点练习17.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世界第3课古代希腊知识点练习17.docx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世界第3课古代希腊知识点练习17

第3课古代希腊

【知识管理】

文明发源地:

大约在公元前20世纪,爱琴海地区诞生了高度的文明,故称爱琴文明。

这一文明集中于克里特岛和迈锡尼。

城邦国家:

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人建立起许多奴隶制城邦,其中最重要的是雅典和斯巴达。

知识点2 雅典的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

在伯里克利当政期间,雅典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呈现出繁荣局面,民主政治臻于极盛。

进步性:

雅典承认公民一律平等。

雅典的官职,除了十将军要由公民投票选举外,其他所有官职对每个等级的公民都是开放的,并通过抽签当选。

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所有年满20岁的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是500人议事会,它处理日常国家事务;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与监督机构,从制度上保证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雅典人还创立了陶片放逐法防止暴政,捍卫民主制度。

局限性:

雅典民主政治本质上仍然是奴隶主的民主。

在雅典,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被排斥在民主政治之外,外邦人和妇女也没有公民权。

知识点3 亚历山大帝国

马其顿:

希腊城邦经过了一段繁荣时期以后,城邦内部出现了矛盾和战争,使希腊逐步衰落。

此时希腊北部的马其顿国强大起来,并逐渐统一了希腊。

亚历山大东征: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发动了侵略亚洲和非洲的远征。

亚历山大东征攻占了小亚细亚、地中海东岸、埃及和两河流域,经过两次较大的战役灭亡波斯帝国,最终侵入了印度河流域。

到公元前325年,亚历山大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史称亚历山大帝国,首都是巴比伦城。

【基础过关】

知识点1 希腊城邦

1.大约在公元前20世纪,爱琴海地区诞生了高度的文明——爱琴文明,这一文明集中于(C)

A.斯巴达B.雅典

C.克里特岛和迈锡尼D.迈锡尼和奥林匹亚

2.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人建立起许多奴隶制城邦,其中希腊著重要的奴隶制城邦是(B)

A.斯巴达和特洛伊B.雅典和斯巴达

C.迈锡尼和雅典D.赫里斯特和特洛伊

知识点2 雅典的民主政治

3.“在盛行专制的古代社会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典范,为后世留下一笔宝贵的政治遗产。

”这是指古代哪国的民主政治(B)

A.斯巴达B.雅典

C.罗马帝国D.西罗马帝国

4.伯里克利在演说中曾自豪地宣称:

“我们的城市是全希腊的学校。

”与他自豪的原因无关的是(B)

A.经济繁荣B.帝国庞大

C.民主政治D.文化昌盛

5.伯里克利时期,根据雅典民主制度,下列四位人物中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的是(A)

6.公元前453年,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

考察团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B)

A.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B.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C.雅典民主制实质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D.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知识点3 亚历山大帝国

7.“把战争带给亚洲,把财富带回希腊”,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帝国的是(D)

A.伯里克利B.查理·马特

C.屋大维D.亚历山大

8.阅读“亚历山大东征路线图”,说说亚历山大帝国的疆域不包括哪个古文明地域(C)

A.古代埃及B.古代希腊

C.古代中国D.古代印度

9.古希腊文化在公元前4世纪传播到了东方,也受到了东方文化的渗透,这得益于(C)

A.古埃及帝国B.古罗马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D.阿拉伯帝国

【能力提升】

10.分析右图,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超半数的居民能享受雅典民主

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

C.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

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

11.“我是伟大的征服者,我的功绩照耀万里。

即使人们忘记我的功绩的时候,人们看到亚历山大城,就会自然而然想起它英明的缔造者。

”文中的“我”曾通过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由此说明(A)

A.暴力冲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B.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

C.地区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

D.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自于战争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文明长期以来吸引着世界的眼球。

欧洲人强烈的反省精神打造了哲学的深度,不断追寻的精神开创了民主的先河,在与蒙昧和野蛮的交战中,逐渐形成了复杂而独特的“欧洲模式”,在世界其他文化中都可以找到欧洲文明的影子。

材料二:

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民主制度虽然只存在很短的时间,……但是它却是人类实践民主和追求自由的开始,是后世追求民主、自由的不竭的智慧源泉,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

——任建林《关于古希腊民主制度之局限研究》

材料三:

雅典公民大会由年满20岁的全部男性公民组成,每10天在雅典卫城召开一次会议。

在会上公民都可以登台演说,发表自己的意见。

大会演说通常是针锋相对的激烈辩论。

辩论结束后再对议案进行表决。

表决用举手或投石子、贝壳、陶片等方式进行,遵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裁决。

雅典的重大事务就是这样在公民大会上决定的。

材料四:

古希腊的城邦,首要的特点就是小。

亚里士多德说,如果一个城邦超过十万人,那就是荒唐可笑的了。

这个十万人,包括了奴隶、外邦人、妇女和儿童,如果只算有公民权的成年男人,按雅典的比例,那得去掉80%。

(1)材料一中提及的“欧洲文明”的源头是什么?

这一文明诞生于哪一地区?

答案:

古希腊文明。

爱琴海地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雅典民主政治在什么时期达到巅峰。

当时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

答案:

伯里克利时期。

公民大会。

(3)材料三中公民大会通过议案的原则是什么?

概括材料一中年满20岁男性公民参与政治活动的形式。

答案:

“少数服从多数”。

登台演说、激烈辩论、议案表决等。

(4)材料四中“去掉80%”的人主要指的是哪些人?

它说明了什么?

答案:

主要包括奴隶、外邦人、妇女和儿童。

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

(5)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简评雅典民主政治的民主性和局限性。

答案:

民主性:

雅典承认公民一律平等,通过抽签,所有公民都可以担任除十将军之外的各级官职;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从制度上保证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局限性:

雅典民主政治本质上仍然是奴隶主的民主。

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被排斥在民主政治之外,外邦人和妇女也没有公民权。

在公民中,经常参加公民大会的只是公民中的少数人。

【直击中考】

13.(山西中考)它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受权利,而妇孺、外邦人、奴隶被排除在外。

它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

”文中的“它”指的是(A)

A.雅典的民主政治

B.拜占庭的《查士丁尼法典》

C.斯巴达的贵族政治

D.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

14.(曲靖中考)“民主政治的滥觞(源头),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材料评价的是(C)

A.古代埃及B.古代印度

C.古代雅典D.古代巴比伦

28.2.2应用举例

第1课时与视角有关的解直角三角形应用题

1.能将直角三角形的知识与圆的知识结合起来解决问题.

2.进一步理解仰角、俯角等概念,并会把类似于测量建筑物高度的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图形.

3.能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来解其他非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阅读教材P74-75页,自学“例3”与“例4”,复习与圆的切线相关的知识,弄清仰角与俯角的概念.

自学反馈独立完成后小组内展示学习成果

①某人从A看B的仰角为15°,则从B看A的俯角为.

②什么叫圆的切线?

它有什么性质?

③弧长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④P89练习题1-2题.

把求线段的长转化成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构造直角三角形,把相应的元素放到相应的直角三角形中去.

活动1小组讨论

例1如图,厂房屋顶人字架(等腰三角形)的跨度为10m,∠A=26°,求中柱BC(C为底边中点)和上弦AB的长.(精确到0.01m)

解:

∵tanA=

∴BC=AC·tanA=5×tan26°≈2.44(m).

∵cosA=

∴AB=

=

≈5.56(m).

答:

中柱BC约长2.44m,上弦AB约长5.56m.

这类问题往往是将等腰三角形转化成解直角三角形,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关系式来解.

活动2跟踪训练(独立完成后展示学习成果)

1.如图,某飞机于空中处探测到目标C,此时飞行高度AC=1200m,从飞机上看地平面指挥台B的俯角a=16°31′,求飞机A到指挥台B的距离.(精确到1m)

2.在山坡上种树,要求株距(相邻两树间的水平距离)是5.5m,测得斜坡的倾斜角是24°,求斜坡上相邻两树间的坡面距离是多少m.(精确到0.1m)

这类求距离的问题往往转化成求直角三角形边长的问题,另外,要注意理解有关的名词术语.第2小题要抽象成几何图形再来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1小组讨论

例2如图,两建筑物的水平距离为32.6m,从点A测得点D的俯角α为35°12′,测得点C俯角β为43°24′,求这两个建筑物的高.(精确到0.1m)

解:

过点D作DE⊥AB于点E,则∠ACB=β=43°24′,∠ADE=α=35°12′,DE=BC=32.6m.

在Rt△ABC中,∵tan∠ACB=

∴AB=BC·tan∠ACB=32.6×tan43°24′≈30.83(m).

在Rt△ADE中,∵tan∠ADE=

∴AE=DE·tan∠ADE=32.6×tan35°12′≈23.00(m).

∴DC=BE=AB-AE=30.83-23.00≈7.8(m).

答:

两个建筑物的高分别约为30.8m,7.8m.

关键是构造直角三角形,分清楚角所在的直角三角形,然后将实际问题转化成几何问题解决.

活动2跟踪训练(小组讨论完成并展示学习成果)

如图,一只运载火箭从地面L处发射,当卫星到达A点时,从位于地面R处的雷达站测得AR的距离是6km,仰角为43°,1s后,火箭到达B点,此时测得BR的距离是6.13km,仰角为45.54°,这个火箭从A到B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精确到0.01km/s)?

速度=路程÷时间,本题中只需求出路程AB,即可求出速度.无论是高度还是速度,都转化成解直角三角形.

活动3课堂小结

1.本节学习的数学知识:

利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2.本节学习的数学方法:

数形结合、数学建模的思想.

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

【预习导学】

自学反馈

①15°

②略

·2πr

④7.7m334.2m

【合作探究1】

活动2跟踪训练

1.4221m

2.6.0m

【合作探究2】

活动2跟踪训练

0.28km/s

高一年级化学学科学案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

2.用分子间作用力解释常见事实。

【重点难点】

用分子间作用力解释常见事实。

【学习过程】

【预习检测】

四、分子间作用力与氢键

1.分子间作用力

(1)概念:

(2)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①分子间作用力影响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________高低和________大小。

②对于分子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其分子间作用力随增大而________,熔沸点也随之________。

2.氢键:

存在于某些氢化物(NH3、H2O、HF)之间较强

的作用力。

问题探究1:

在通常情况下,将水加热到100℃时,水便会沸腾,而要使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却需要将水加热至1000℃这样的高温,才会有水部分分解。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三态变化时,分子不发生改变,但为

什么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诱思探究〗分子间作用的强弱对物质的性质有何影响?

为什么NH3、H2O、HF的熔沸点与同族的其他氢化物相比较存在反常现象?

【典型例题】

例1

.下列物质发生变化时,所克服的粒子相互作用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A.液溴和苯分别受热为气体B.干冰和氯

化铵分别受热变为气体

C.二氧化硅和铁分别受热熔化D.食盐和葡萄糖分别溶解在水中

例2.下图中每条折线表示周期表ⅣA~ⅦA中某一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变化,每个小黑点代表一种氢化物,其中a点代表的是()

A.H2SB.HClC.PH3D.SiH4

【当堂演练】

1:

干冰气化时,下列各项中发生变化的是(   )

 A.分子间化学键 B.分子间距离 C.分子构型  D.分子间作用力

2:

实现下列变化,需克服相同类型的作用力的是(   )

A.二氧化硅和干冰的熔化B.液溴和液汞的气化

C.食盐和冰的熔化D.纯碱和烧碱的熔化

3:

关于氢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个水分子内含有两个氢键。

B.冰.水和水蒸气中都存在氢键.

C.DNA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是通过氢键来实现的

D.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

4.氢键可以表示为A-H...B,其产生的条件是A的电负性大,它强烈的吸引氢的电子云(或者说增强H的酸性),受体B具有能与酸性氢原子强烈的相互作用的高电子云密度区(如孤对电子).   

 (1)分子间形成的氢键会使化合物的熔.沸点________,分子内形成氢键会使化合物的熔沸点

    .

 (2)在极性溶剂中,溶质

和溶剂的分子间形成氢键会使溶质的溶解度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溶质的分子内形成氢键时,

在极性溶剂这溶质的溶解度将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在非极

性溶剂中溶质的溶解度将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5.下列物质中,不存在化学键的是()

A.氖气B.氢气

C.氧气D.氨气

6.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A.碘升华

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C.NaCl溶于水D.HCl气体溶于水

7.下列物质在变化过程中,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的是()

A.食盐溶解B.干冰升华

C.氯化铵受热,固体消失D.冰熔

化8.下列物质中,不存在氢键的是()

A.冰B.水C.雪D.天然气

9.共价键、离子键和分子间作用力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不同作用方式。

下列物质中,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形成晶体的是()

A.干冰

B.氯化钠C.氢氧化钠D.碘

【课后巩固】

1.当SO3晶体熔化或升华时,下述发生变化的是()A.分子内的化学键B.分子间的距离

C.分子的空间构型D.分子间作用力2.干冰升华时,克服的作用力为________,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分子间距离________,碳、氧原子之间的共价键________,物质的化学性质________。

3.在氯化钾、氧化钠、氢氧化钠、氯气、氯化氢、二氧化碳、二氧化硅、硝酸等物质中,若从化合物分类角度看,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__,属于氢化物的有________,属于酸的有________,属于碱的有__

______,属于盐的有________。

若从所含的化

学键类型看,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有________,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有________,不属于上述两种类型,但分子内含有共价键的有________,物质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有________。

4.从微粒之间的作用力角度解释下列实验事实:

(1)使水汽化只需要在常温常压下加热到100℃,而要使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要加热至1000℃以上。

答:

(2)碘化氢比溴化氢受热容易分解

答:

(3)氮气在常温下很稳定,可以作为保护气,但是在高温下,它能和氢、氧及许多金属发生

反应。

答:

(4)熔融的氯化钠可以导电,而液态水不能导电。

答:

5.短周期中四种元素A、B、C、D,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D同主族且最外层电子数为奇数,A为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C元素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D在C单质中燃烧时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

(2)写出A与C形成的化合物的结构式:

(3)A与B形成的化合物含________键,称为________化合物。

请写出几种你知道的由A、B组成的物质的结构式和名称________。

(4)写出由A、B、C、D四种元素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

【学习心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