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比多少的说课稿.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24541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比多少的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年级比多少的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年级比多少的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比多少的说课稿.doc

《一年级比多少的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比多少的说课稿.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比多少的说课稿.doc

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比多少》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比多少》。

它是人教版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极其含义,同时会读会写。

教材一共安排了一道例题和两个练习。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在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极其含义,同时会读会写。

也为后面学习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作准备。

(二)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教学要求:

1、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和引导,使学生理解“>”“<”和“=”这三种符号极其含义,同时会读会写。

2、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比较、归纳与概括的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交流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使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不断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读法。

序数,基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感知基数序数的含义,并能正确区分几和第几。

二、说教法、学法

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顺应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数与数之间大小多少的关系。

1.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条件,积极营造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交流学习中来感悟、探究、发现数与数之间大小多少的关系。

让学生经历对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2、正确把握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本课力求在每一个环节的推进过程中都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再让学生讨论探究,教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与信任,提供其广阔思考空间与交流机会,使其通过个体思考,小组或组际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认可的规律,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四、说教学程序

为充分体现以上的一些设想,本课的具体过程如下:

1.创设情境,引出可探索的“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对学生熟悉的猴子吃香蕉,既复习了旧知,又自然的引出了本课要探索的新知,同时,赋予了计算一定的生活意义与实际意义,使学生感悟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计算确实是一种需要,产生急于要弄明白的求知心理,激起了探索的欲望与兴趣,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

如在创设情景引入的过程中,教师问:

“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可以体现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列式,自己解答,使枯燥知识变成善于学习的知识。

2、对“>”“<”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自主探索。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去探索,凭学生自己的理解来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再通过相互的交流,不断产生认知冲突,思维产生碰撞的火花,营造出继续探索规律,解释新问题的氛围。

(1)独立尝试。

出示图片“小猴吃水果”让学生帮小猴分水果。

问学生两个问题①图上有哪些水果?

分别是多少?

②图上有几只猴子?

如果每只猴子吃一个梨,一个桃,一根香蕉够吗?

通过观察,回答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学习“>”“<”和“=”符号的含义以及用法。

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交流各自的想法。

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

比如在比较数与数大小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比较5与4的大小关系,然后让学生再进行讨论。

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对学生算理和结果上的对与错不作判断,而是把各种不同的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维的空间。

3、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算理,获得方法。

运用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来指导计算,一方面可加深对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的理解,提高对数学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

如在课堂练习环节中,设计了练一练的习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再指名在全体学生面前谈自己的想法,对比较物体多少这一规律有了初步的感悟。

总之,本课力求改变以往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观察能力的培养为主,以正确比较多少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相互讨论、合作交流,去发现“>”“<”和“=”这三种符号及读法。

序数,基数的含义。

从而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渗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