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4728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年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十年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十年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十年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十年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十年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十年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十年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十年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十年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十年发展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年发展规划.docx

《十年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年发展规划.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十年发展规划.docx

十年发展规划

兰州五中2011—2020年十年发展规划

为认真贯彻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兰州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的“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服务社会”的工作方针,加快兰州五中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努力建设具有特色和示范样板效应的品牌强校,特制定《兰州五中2011-2020年十年发展规划》

序 言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的基本矛盾是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对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

深化教育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期盼。

兰州五中建校54年来,经过上级党委、政府、社会和几代五中人的不懈努力,已基本形成了具有一定办学规模和影响力的完全中学。

学校以严格的管理、过硬的质量、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良好的校风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截止2010年底,已连续16年获“兰州市初中教育质量优秀奖”;连续14年获“兰州市高中教育质量优秀奖”。

近几年的高考上线率在市级示范性中学中名列前茅。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校的发展还不完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要求。

教育新思想、新理念在校园文化中的沉淀与认同,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在教育理念上的落实,“早、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在管理、落实、细节上的进一步延伸,等等问题还需要全校上下下大功夫解决。

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颁布《国家教育规划纲要》。

2011年我市也召开了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制定出台了《兰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全面规划了今后1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城市,建成西部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的战略部署。

对我们学校来说,更是明确提出了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全面实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成长,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总体发展思路。

为此,我们必须重新站在新的高度,以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的新目标,来认真规划兰州五中未来中长期发展的蓝图,以推动我校的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为建设西部教育强市做出我们积极的贡献。

一.学校发展的目标定位

2011年到2020年的未来十年,学校发展的主体目标是把兰州五中建设成为一所全体师生拥有充分自主发展机会,展现“全面发展,特色见长”办学理念,凸显“精”与“和”的校园文化,致力于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改革为动力,以管理制度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质量提高为重点,全面打牢基础,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倾力打造教育品牌,把我校建成一所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的市内一流、全省知名的示范性品牌学校。

二.学校发展的工作方针

(一)育人为本。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和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改革教育方法,加强教育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性和区域性教育合作实验项目,探索创建中外合作办学机制,促进学校国际合作交流向宽领域、深层次、高水平发展。

(三)促进公平。

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教育机会公平,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充分享受教育资源的均衡。

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必须为了孩子,必须为了一切的孩子。

(四)提高质量。

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把转变教育教学方式作为提高质量的根本途径,把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作为提高质量的关键。

学校工作的重点要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使我们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

三.学校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学校管理

1.探索班子集体领导、教代会民主参与下的校长负责制

——下移管理重心,建设扁平化的管理网络。

建立校长室与年级组的直接领导关系,缩短领导与师生的距离,拓宽沟通的渠道,提高管理的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

——年级组重在教学质量管理、班级工作指导、年级大型活动的策划与组织。

——提高中层管理机构的综合服务职能,要求中层管理机构高质量做好计划、总结、调研、参谋、保障和考核,提高管理效能。

——研究并实践党总支在校长负责制学校管理中发挥有效监督的途径和方法,使领导决策更具科学性、民主性、合理性、公正性、公开性,同时使管理网络的现代化、激励机制的实效性迈上新台阶。

2.修改、完善兰州五中现代学校核心制度

完善以绩效工资制和业绩考核制为主要内容的岗位竞争运行机制。

注重学校管理的人文意蕴,关心人与关心工作相结合。

加强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创建一个团结合作、开拓创新、崇尚一流、与时俱进、公正公平公开的校园氛围,形成以法治校、文化立校、规范办学、高效管理的新局面,给想干事的人以机会,给能干事的人以舞台。

——学校管理体制

完善责、权、利统一,各司其职、政令畅通、便捷高效、创新实干的学校管理网络。

(1)教代会:

是广大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基本形式和制度,是学校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有关学校发展、重大建设、干部任职评议和教职工的奖金分配制度等,作出最终审议和裁决。

积极探索教代会代表在闭会期间更好地行使职权、履行义务、发挥作用的新途径,推行教代会代表常任制。

(2)校务委员会:

是学校最高行政机构,就学校日常工作运行、办学规划的制订、调整、实施、创新等作出科学决策。

(3)专家咨询委员会:

就学校发展方向、办学理念的先进性、科学性、改革举措的现实性、合理性、可行性作出学术论证。

(4)学术与评价委员会(教学质量评估核心小组):

对学校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教职工的评聘、职务和职称的晋升,作出科学、公正、公平的评价。

(5)家长委员会:

为学校办学思想、办学质量、改革举措等充分提供信息,并通过家长委员会加强家校的联系沟通。

(6)学生团学联:

共同参与学校管理,加强学生与学校直接的对话与联系,使学校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民主管理机制

(1)校务公开制;

(2)学校中层副职以上干部年终述职评议制;

(3)重大决策教代会审议制;

(4)教职工竞聘上岗制;

(5)学校岗位绩效工资制;

(6)教职工业绩奖励制。

(二)德育工作

1.发展目标

德育居于教育的首要地位。

大力推进“人文德育”实践,从学校文化建设角度全面梳理人文德育经验,通过对学校主题文化节教育内涵的深度挖掘,探索情感体验德育实践模式。

构建基于现代信息环境的学生自主发展模式。

实施和内化“生命教育”与“民族精神教育”,培养学生现代人格。

创新学校德育实践,完善“人文德育”体系。

2.实施方案:

——学校政教处统筹学校德育工作。

系统总结兰州五中德育经验,从学校文化建设层面整体探索学校爱心教育工程、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基础道德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自主管理、学生社团、学生社会实践、校园主题文化节日的具体人文内涵,凸显各类德育过程的人文核心,逐步完善具有人文特色的学校德育实践体系。

——完善学校主题文化节。

以每年重大文化节日(五四青年节、清明节、教师节、国庆节、重阳节)等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主题文化节,不断丰富和深化校园主题文化活动,并不断赋予主题文化节以时代内涵,从中探索文化节的教育价值、为学生的成长搭建舞台,使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校园文化,提升他们的道德情感和人文素养。

——建设校园美育环境,营造学校美育氛围(如公共空间画廊化、闲暇时间音乐化、环境布置主题化等)。

在师生关系、课堂管理中,让学生时时接触美,处处感受美。

通过主题式活动,德美一体,以美辅德,引导学生在发现美、感受美、认识美、表现美的过程中,提高道德认知水平和能力。

通过项目实施和课程开发,将深层次的美的教育渗透进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提高人文德育实效。

——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将更加关注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人格的健康发展,注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内心体验,通过心理辅导课、个别辅导、团体辅导、心理测试、心理讲座等各种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学会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从而使学生具有稳定的情绪、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情感。

——社会实践

学校将巩固和拓展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从而使学生拥有坚强的意志力、明晰的判断力、强烈的责任感。

——学生自主管理

以团委、学生会为依托,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入手,在学生中营造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主管理的新机制,使学生在道德实践中逐步认同道德规范,体验道德情感,从而把外在的道德概念内化为内在的道德信念。

——建立德育自评体系。

基于学校信息环境,通过学生自主规划和记录成长的方式,多元反映学生德育成效:

参与主题文化活动表现、社团成绩、社区锻炼、学力提高等,从教师寄语、同窗互勉、长辈期望等多元角度,建立以多元评价和自主评价为原则的反思性、发展性德育自评体系,以评价和德育过程体验促进学生品德的自主发展。

——逐步形成基于现代信息环境的具有充分交互性的学校德育机制,充分发挥现有的信息环境,以校园网络、校刊、校报为阵地,营造互动数字校园环境,多方位开展系列德育活动,在信息环境中,提高学生现代媒体素养——具有思辨性、批判性的审读校园环境的眼光。

(三)教学管理

1.课程

——发展目标

基于教育改革发展的整体趋势,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为主要任务,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优化学校人力资源配置为主要目标,积极创设学生在课程上充分选择和自主发展的机制,建设兰州五中基础型课程实施纲要,培育品牌、特色型课程。

——实施方案:

(1)在充分尊重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我校学生与教师的实际情况,形成学校的基础型课程教学序列,建设五中基础型课程实施纲要,走国家课程校本化之路。

(2)梳理学科发展特色和发展优势项目,走特色课程建设和品牌课程建设道路。

培育五中品牌课程,用项目或任务驱动促进各学科组不断发展,形成一批兰州市有影响的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

(3)建设与新课程标准相匹配的系列拓展型课程和模块课程,围绕生命科学、纳米技术、数学显微、车模实验、分析化学、人工智能、科技制作等,重点建设旨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用技能方面的课程,增设多层次的微型选修课程,逐步完善学校科技教育课程结构,创新学校拓展型课程体系。

(4)建设兰州五中研究性学习网站,为学生研究性学习进一步拓展时间和空间,同时,倡导以研究性学习与科技人文创新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深度研究,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2.课堂

——发展目标

积极探索“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实践模式,推进课堂民主师生关系构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强调师生对话、有效互动等课堂教学策略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基于信息环境,建设开放、和谐、充满文化气息的新型课堂。

——实施方案

(1)全面推行“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实践模式,将学生研究性学习和接受式学习两种基本学习方式整合,课堂教学关注学生思维,注重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积极促进学生敏锐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

鼓励学生用质疑的态度、审视的眼光、批判的思维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实施教学重点的改变,确实从关注知识的习得转化到关注知识的发生过程,关注知识发生的社会价值和科学价值,关注教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为学生学术、人格的发展创造课堂的多方面准备。

(3)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平等、开放的课堂学习氛围,依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合理选定传授和探究的教学方式。

(4)充分发挥学习的群体效益。

以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构造,促进每一个学生学习效益的提高,在合作与竞争中发展个性。

3.学校体育

——发展目标

加强队伍建设,切实提高“两课两操”的质量。

推进“阳光体育”课程校本化建设。

抓好各类运动团队建设,培养高水平运动员。

深入探索兰州五中学生发展性健康档案建设,以评价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和个性化体育技能的提高。

——实施方案

(1)以培育学生科学健身理念、提高强身健体技能、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为指导思想,建设一支能适应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科研要求的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

重视常规教学的规范化,切实提高“两课两操”的质量。

(2)充分发挥我校体育运动优势,促进专业性体育运动人才发展。

做大、做强普通学生运动队。

形成学校的优势体育项目,总体上保持学校体育在全市的领先水平。

(3)挖掘“阳光体育”课程资源,逐步建立一支稳定的“阳光体育”教练员队伍。

扩大“阳光体育”课程选择空间,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训练落到实处,满足教职工个性化的健身需求。

加强教职工“阳光体育课程”管理,使健身与提高工作效率和谐共进。

(4)建立健全学生健康成长个人档案,反映学生体育健身参与过程和质量,以评价促进课程建设,以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化体育技能提高和身体素质的发展,使学生树立终身锻炼、阳光人生的体育理想。

(四)教师队伍建设

——发展目标

深化“全面发展,特色见长”的理念引领,解放教师教育思想,全面提高学校教师的师德水平、人文素养、思想境界、专业能力和人格魅力。

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文化建设中,建设一支持续推进创新教育实践、富有教育个性的品牌教师团队。

——实施方案:

(1)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统一的理念培训

教育全体师生全面深刻地领会“全面发展,特色见长”这一办学理念的深刻内涵。

引导教师树立科学教育与特色教育相统一的观念,在学校课程开发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要注重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同时,更要注重科学发展的动因以及科技发展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引导学生以科学的观念和态度来关注社会问题,关注社会的发展,把学生放到真实的社会情境中,用科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2)教研组有质量的教学反思制度建设

教研组建立反思性研究学习制度,通过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效率的不断反思,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激励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文化

改革教师评价,鼓励冒尖、反对平庸,创设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促进教师自主发展,在实践中促使教师成长。

加强教师团队建设,要求团队成员有共同目标,形成一种特殊的团队共同信守的文化。

(4)促进课堂教学创新的动力机制创建

高效发挥学科教学研究员的作用,完善年级组、教研组、教务处共同协作的课堂质量全面、全程监控体系,对教研组、年级组、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评估。

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完善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作业、指导、考试、结对等各个环节的规范指导,完善各学科资源库建设,健全教研组创新教育实践评价方案。

以教师创新教育实践促进教师教育境界提升,多层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进教研文化建设,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反思问题实质,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改进教学,建立课堂教学创新动力机制。

(5)建设一支理念先进、素质优良、态度诚恳的教辅员工服务队伍,为学校教育教学、建设及师生员工的生活需要提供及时而满意的服务。

(五)学校文化建设

1.学校文化体系建设

——精神文化:

形成兰州五中精神,构建有五中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管理文化:

继续提升“早、严、细、实”的学校管理理念,构建依法治校、民主治校、科学治校的管理体系,并完善制度施行的保障体系。

——课程文化:

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构建“规范+特色”的课程体系,创建“德育与智育同步,个性与共性相长,能力与知识并重,创新与传统兼顾”的课程文化。

——发展文化:

以和谐发展为目标,形成一种以精神文化为动力,以管理文化为保障,以课程文化为主体的,符合二十一世纪教育要求的创新型发展文化。

2.进一步完善学校理念文化的建设

在全校范围内征集学生誓词、教师誓词、以校徽为核心的学校标识及视觉系统、校歌等理念文化的设计方案。

3.环境文化建设

——以班训为主题,以自主创新为原则,以整洁优美为目标,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形成愉悦、明快的班级氛围。

教室内统一规划物品放置,建好用好班内壁报栏。

各班建立起自己的班训。

——在每个年级走廊专辟学生专栏,责任到年级,定期更换栏内材料。

在操场一侧围墙规划主题文化墙。

——教师办公室增加物品存放橱架等办公设备,张贴教师誓词和由教师自己拟定的标语口号,为教师创建优美、舒适的工作环境。

4.活动文化建设

——利用具有教育意义的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实施序列化团队主题活动。

指导各班开好主题班会。

——继续抓好第二课堂活动,丰富拓展课课程和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学会技能、增强体质。

办好艺术节、运动会,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并能选派代表队参加市、区举办的各种比赛活动。

——举办以教师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教师论坛、读书沙龙、校本教研、教学展示、座谈会、体育比赛、文娱活动等。

关注教师身心健康,打造教师休闲文化。

——开展“五星级文明班”、“我最喜欢的教师”“校园文明使者”评选活动,引导全体师生争创星级文明班级,争当文明教师、争做文明学生,营造整洁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倾心打造学校师生的群体形象。

5.一所学校真正的魅力在于鲜明的特色。

继续深入我校学生艺体特色工作,建立起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课程建设为依托、以学科教学活动为载体、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多学科多渠道开展学校特色建设的格局,形成具有特色的艺体文化教育,争创市级艺体特色学校。

6、校园安全和稳定是学校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

积极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重安全,处处无隐患的“平安校园”的氛围,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安全稳定的长效机制,保证和促进学校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的发展。

总之,办好兰州五中,任重而道远,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

只要我们坚定信念,永葆旺盛的斗志,努力拼搏,开拓进取,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2011年4月1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