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听课笔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484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听课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听课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听课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听课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听课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听课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听课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听课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听课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听课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听课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听课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听课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听课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听课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听课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听课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听课笔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听课笔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听课笔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听课笔记.docx

《小学语文听课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听课笔记.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听课笔记.docx

小学语文听课笔记

《小桥流水人家》听课笔记

《小桥流水人家》是人教版五年级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它呈现给读者的是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全文行文流畅,易读易懂,语言平实优美,字里行间透出的都是一个“爱”字。

今天,听了谭敏老师执教的这课,使人感到清新自然,教法之灵活,合作之愉快,生生互动之活跃,无不令人耳目一新,给听课者一种美的享受。

一、授人以渔,名言引路

开课伊始,谭老师就提示学生怎样读书,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师:

同学们,我们在读书的时候,首先要做到什么呀?

生1:

用心去读。

仔细体会文中所含着的意思。

生2:

用脑去读。

边读边想,在感受深的地方写上批注。

生3:

用口、用眼去读。

读书的时候,口中要念念有词,这样才能把文章读熟;用眼去读,才能不会把文章读得七零八落。

添字漏字。

师:

是呀!

读书我们要做到心到、口到、眼到。

才能把书读懂、读透。

下面就请同学们这样去读一读《小桥流水人家》这篇课文,看看文章里描写的是怎样的“小桥”、“流水”和怎样的“人家”呢?

(生读课文)……

点评:

这样,谭老师就把读书的方法传播给学生了。

让学生养成乐于读书的习惯,这既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责任,又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的有效途径。

俗话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二、小组合作,问题引路

在学生充分地读了课文之后,谭老师就抛给学生一个总领全文的问题:

文章里描写的是怎样的“小桥”、“流水”和怎样的“人家”呢?

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研讨。

形成共识,准备交流。

这时教师也参与其中,时而指导这组,时而点拨那组。

学生兴趣盎然,纷纷发表意见。

最后由小组长归纳总结,完成汇报交流材料。

在交流展示时,谭老师总是让学生尽情表达,畅所欲言。

生1:

作者描写“流水”时,写了家乡优美的风景和小溪流水的欢歌,作者描写的这样美,谁见了又不爱呢?

师:

是呀,作者写“流水”时,写了“小溪”的欢歌以及优美的风景,你能带着这种语气读一读吗?

(生读)

 生2:

作者以垂柳的美和小鸟的歌,就把家乡那恬静的田园生活表现的淋漓尽致,简直神了,我以后也要学着这样去写。

生3:

在写小溪的时候,就像是写的我们这儿,我们就是这样在小溪里找小鱼、小虾和捉螃蟹的。

师:

嗯,我也被你们所说的陶醉了,那我们就一起美美的把这个部分读一读吧。

……

生4:

要我说,这些都是以“我爱我的老家”生发出来的。

因为作者怀念老家的那种太平生活和优美的环境。

生5:

老家是作者童年生活的地方,那里的一草一木都留下了作者的足迹,因此,作者热爱家乡,“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生6:

由于作者怀念家乡的太平生活,这里又是作者的出生地,她“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因此,体现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师:

是啊!

作者的思乡之情,在这里就跃然纸上了,大家就带着这种思乡之情去读一读课文吧!

……

点评:

这样,文章的价值取向就在谭老师的点拨与赏识中,被学生自己揭示出来。

这种小组合作研讨的学习方法,今天,谭老师为我们作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值得称道,值得学习。

当然,从本节课中,也暴露出了许多值得探讨的东西,诸如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处理问题等。

我希望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力求做到完美,始终牢记语文姓“语”这一真理,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和幸福教育。

 

踏花归来马蹄香听课笔记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

一、导入

以赵佶出以诗句“万绿丛中一点红”来作画的故事,引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

评:

优点:

导入自然,富于趣味性。

既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的主题有初步的感知,有营造了愉悦、互动的课堂氛围。

不足:

没有及时地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发言,因此对学生引导不足。

二、分析课文

放课文的flash课件——让学生读课文——围绕课文内容提问学生——让学生评课文中三位弟子的画——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再次体会课文。

评:

优点:

利用flash课件,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由此也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发挥阅读在语文中的作用,让学生能更好地参与故事;准确把握文中重要的基础知识,如提出“骆驼”中驼字要读轻声,指导学生朗读的语速、语调,能较好地让学生体会语文的音韵美,掌握“虽然……但是”关联词语的用法;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启发学生评画,并且引导学生扮演故事的角色,学生由此也对课文有进一步的理解。

不足:

不能很好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提问时只关注班上的几个学生;

三、拓展、总结学习

故事二:

“踏花归来马蹄香”的作画故事——学习故事三:

“深山藏古寺”的作画故事——引导学生回忆所知道的与课文主题有关的故事——总结:

做事要多动脑筋,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评:

优点:

利用故事连故事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的主题;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讲述与主题有关的故事,同时也向学生传递了积累与课外阅读对学习语文起很重要的作用的信息不足:

后两个故事中的诗句意蕴较深,可以再次利用图画呈现的方式,让学生去体会其中的差别;或两个故事的阐述不够深入,学生最终没有很好地把握。

 

《给予树》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

(2课时)

一、导入

1、师语:

告诉大家,今天我们要学一篇什么课文?

    生:

给予树

2、师板书,逐字进行写法指导,生齐读课题

3、正音,再读课题

二、生字学习

1、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带生字的词语,生自由练读

课件出示:

宽裕 分享 担心 卡片 沉默不语 立即 援助 体贴

         仁爱 如愿以偿 圣诞节 棒棒糖

2、指名读(师评价方式多样,贴切、平淡而有效)

3、齐读词语

4、师板书:

如愿以偿

5、生读,找出文中含这个词的句子,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6、师直接讲课文大致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如愿以偿”

7、书写指导:

予、即、盼、仁

(1)   生观察,师作详细指导,每个字的注意点提醒到位,生书空练习

(2)   师范写

(3)   生练写,写到自己满意再停笔

三、朗读课文

1、第一自然段

(1)   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师表扬学生注意标点符号的表现,齐读问句。

(2)   师引导发现课文前两句和后两句中,主人公的不同心情。

(3)   师范读,生观察师的表情

(4)   生自由练读,师语:

看了老师的朗读,小朋友肯定有启发

(5)   再次指名读,强调生读得好的地方,相机板书“一百”、“五”

2、第二自然段

(1)   指名读,师直接评价,在肯定之后,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2)   师范读

(3)   生自由练习,强调读这段就和说话那样自然

(4)   再请那位学生读,考验他的模仿能力和听课效率,让大家体会他的进步

3、第三自然段

(1)   指名读,发现优点时,不惜打断他,以插话的方式及时肯定

(2)   师范读

(3)   生自由练读,师语:

象老师这样读,超过我,好吗?

(4)   展示读,师语:

展示你的进步,展示你的体会

4、第四自然段

(1)   指名读,直接说这一段非常难

(2)   引导发现金吉娅说话时要抓住的两个关键词“低”和“难过”

(3)   帮助理解:

金吉娅为什么难过?

为什么说话声音低?

(4)   生练金吉娅说的话

(5)   师范读,连读4、5自然段,要求:

仔细听,除了听出她难过之外,还听出了什么?

(6)   交流:

害怕、担心、善良……

(7)   生自由练习,师语:

象老师这样去练,不仅要读出金吉娅外表的难过,还要读出她是个善良的、富有同情心的小女孩,那就更了不起了!

(8)   请同学推荐读金吉娅说的话,听的同学观察他的表情,开展同学间赛读

5、第五自然段

师语:

还记得老师刚才是怎么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吗?

你们一齐读一读!

6、再读词语“如愿以偿”引出问题:

那个贫穷的小女孩,她的什么愿望实现了?

她因为得到了什么而满足?

她的愿望是谁帮她实现的?

7、师引导,交流:

“一个贫穷的小女孩……当金吉娅知道后……如愿以偿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听课记录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被思乡情思亲情浓浓包围的一篇课文。

执教老师也尽可能地挖掘文本中蕴涵的情,挖掘各种教学资源,让“情”扣击学生心灵。

一.情在对比中轻触。

师:

遇到这么一个节日,你开心吗?

(生:

开心)可是王维开心吗?

读读课文,找找原因。

(生自读课文)

生:

因为他十五岁那年就离开了家乡。

(读句子)

师:

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生:

十五岁那年就离开了家乡。

师:

说明年龄怎样?

生:

未成年就离开了亲人。

教师补充:

每次吃饭,餐桌前就他一个人,天气凉了,抚摸着身上的衣服,看着又细又密的针线,他会想到谁?

(生背诵《游子吟》)生病了,如果在家里,兄弟姐妹都会照顾,可是现在呢?

(生:

非常孤单。

师:

谁来读读这句话。

(评价:

你把红字部分读得特别好。

再读课题:

每逢佳节倍思亲。

再看课题,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

少了更加。

师:

平时就很思念了,现在遇到节日更加思念了。

用上因为……所以……来说说。

生:

因为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佳节的情景,所以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了。

师:

谁能读出这个意思。

(生读句子)

评价:

读得不错,“更加”可以换成哪些词语?

生:

十分、特别、加倍。

【这个教学细节中,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给学生创设了一幅幅可触可感的画面,画面中,诗人是形孤影单,而先前体会的佳节热闹的情景,此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若要学生概括出“思念家乡,孤单”等词语,不是难事,然而,要让学生触碰到这份情感,不容易,执教老师运用动情的语言,从多个层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让这份情慢慢展开,轻轻流淌。

二.情在拓展中提升。

诗人借古诗寄托自己的情感,这首诗凝聚着诗人浓浓情。

“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为经典。

(生读)现在佳节不仅仅是重阳节。

中秋节,爸爸妈妈出差在外,他们望着明月,可能会吟诵(生:

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解放军叔叔驻守边防,他可能会吟诵着(生:

每逢佳节倍思亲)乡愁是每个游子心中永远的歌,举头望明月,(生:

低头思故乡)是李白的乡愁;月落乌啼霜满天,(生:

江枫渔火对愁眠)是张继的乡愁;萧萧梧叶送寒声,(生:

江上秋风动客情)是叶绍翁的乡愁。

【拓展诗句的内涵,联系生活实际,把佳节的概念通过老师设计的场景扩大,古诗今意,古诗今用,让学生感到古诗并不遥远。

它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对乡愁的处理,既有古诗的韵味(学生对诗)又有现代诗的意境,诗情弥漫在课堂上,诗意停驻在心间。

三.情在祝福中深远。

师: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把这篇课文送给矛盾。

因为不久,她就要到加拿大去了。

加拿大和中国千里迢迢。

你会思念吗?

用你的心背诵给大家听。

师:

让我们也来吟诵这首诗。

(生齐读)

师:

让欢乐的相聚时光永远记在心中,过了十年二十年,可能你也成了背井离乡求学的游子,到那时你可能也会激情澎湃地写下你的诗。

【真是动情动心的一笔。

听的时候,我的心也被轻轻一颤。

这是一个特例,是除却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的充分挖掘。

说“挖掘”可能有点不很恰当,因为,我分明感到老师在说这番话时,来自内心的那份浓浓真情,分明感受到学生那份深深的感动。

这是真心真情的激荡。

在这份浓得化不开的祝福中,情被定格,情被留在记忆的深处。

再来回味薄校长关于发展性课堂教学核心概念和界定的阐述:

*开放性。

只有开放才具有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活学知识、学活的知识、把知识学活。

*生成性。

课堂是师生共同挑战智慧、充满生命掌力的成长家园,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对成长中的整个生命的成全。

*延展性。

不要仅仅局限于书本的知识,要使书本的知识有拓展的余地。

思维、能力的拓展。

可以看到,这节课在这几个方面都有体现。

 

感悟别样语文课堂--听课笔记

近日,有幸到成都锦西外国语实验小学学习一周,并全程观摩了学校的第七届教学节备课组展示活动,令我收获颇多。

此次活动,我们共听了八节语文,三节数学,一节地方,一节音乐,还跟班学习了班级管理。

作为一个在一线工作的语文老师,我非常想与大家分享锦西小学的语文老师们执教的课堂中的精彩片段和巧妙设计。

一、亲切的普通话点亮了课堂。

我们听的第一节课是小学二年级的《第三个小板凳》(北师大版教材),教师用亲切而柔美的普通话把孩子们引入了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手工课上。

课中,老师一直用轻柔而动听的普通话引导孩子们去学习生字,读通课文,品读句子,感悟文本。

让我听了课的第一感受就是——要是我的孩子也能到这样的学校学习那该多好啊!

清新自然的普通话,打破了我印象中的语文课堂,原来语文课堂还能如此呈现。

其实,这更能考验教师的基本功,同时也体现教师运用和保护嗓子的技巧。

令听课的人心旷神怡,仿佛听上十节、二十节,甚至上百节都不会烦躁乏味。

这也许就是语言的魅力所在吧!

而随后的课,不管是语文课还是数学课,教师们都是如此。

这再次提醒了我重新定义语文课上教师应具备的语言素养。

二、层次分明的朗读孕育了课堂。

有层次的指导朗读是我听了锦西小学的语文课的最大感受。

几乎每节课教师们都有这样的展示,而且每次的朗读都是针对学生不同的理解而读。

这是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在由董霞老师执教的《迟到》一课上,朗读的指导淋漓尽致,润物细无声般地教会了学生怎样读懂文本,领悟文章的精髓。

……

师:

父亲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生读:

(第一段的)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出示:

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师:

引导读前半句,问:

我有一个疼我的父亲,应该怎样读?

生答:

自豪地读。

抽生读——全班自豪地齐读。

师:

引导读后半句,问:

很严的父亲,该怎样读?

抽生读——齐读。

师引:

严格的父亲,女生读。

很严很严的父亲,男生读。

我有一个很严很严很严的父亲,齐读。

(师板书:

严)

师:

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感受到爸爸的严呢?

请同学们看书。

生读:

(第11自然段)爸气极了,一下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一把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

我挨打了!

就在这个重点段落上,教师先引导学生抓动词,读动词,悟动词中去逐步走进父亲的内心世界,去体会那重如山的深沉的父爱。

最后,回过头来,让学生再读“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这句话。

学生就读得别有一番滋味了。

如此逐层深入地理解父亲,读懂父爱,为我们展现了有层次指导朗读的精妙。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位专家说的话:

课文是让学生读懂的,而不是老师讲懂的。

三、创意的板书激活了课堂。

在三年级的《一只小鸟》的课上,为了让同学们感受小鸟的歌声给大自然带来的好景致。

教师一边问:

小鸟看到了怎样的好景致?

什么样的阳光?

什么样的树林?

……一边用简笔画在黑板上勾勒。

不一会儿,一幅大自然的和谐之景跃然而出。

快乐的阳光普照大地,幸福的大树旁一条小溪欢乐地流淌着,还有几个可爱的小朋友正在欣赏这如画般的景色(太阳、大树、小溪上都画有醒目的笑脸)。

后来,由于小朋友们喜欢小鸟,想占为已有,便用弹弓打中了那支天天为大自然歌唱的小鸟。

此时,这一切的景致都随着鸟儿生命的消失而离去。

在另一旁,教师画了一个大大的哭脸,衬托出小鸟离去后的忧伤场景。

随即,老师问:

鸟儿是怎样热爱大自然的?

生答:

天天歌唱。

老师又问:

大自然又是怎样回应大自然的爱的呢?

生答:

为小鸟创造了舒适的生活环境。

小朋友们也喜欢小鸟,他们的爱却让小鸟失去了生命。

就在这简单的勾勒中,就在这一问一答中,同学们读懂了爱的含义。

当老师问爱是什么时,凄凉的音乐响起,孩子们用笔流泻下诗一般的语言。

有的说,爱就是放弃;有的说,爱就是自由;有的说,爱不是占有,而是永久的铭记……这就是创意的板书带来的课堂效应。

它能让学生体会文本,领悟真理。

这种教学设计,更体现了三维目标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而在《第三个小板凳》的课上,教师事先就在黑板上画了三个方框,令人自然的想到那就是三个小板凳的正面。

而后在引导学生读懂文本的同时,将含有生词的重要的内容板书在这一个个的板凳上。

既图文并茂,又强调了生字词,真是异曲同工之妙也。

四、丰富的校园文化促进了课堂。

锦西小学处处彰显了着他们“以人为本珍重生命”的办学理念。

在学校的校门外赫然写着“为生命而歌”,在这几个艺术字的左右角还分别镶嵌着“尊重生命”和“生命至上”。

这与校门内的“学做真人”相得益彰。

除此外,在教学楼的外墙体上;楼道的读书角处;走栏的拐弯处;操场的壁图上……都布置了丰富的形式多样的提示语,这些都是锦西小学的教育资源。

如:

楼道行走别着急!

当心滑倒伤身体。

说话轻声,校园是我宁静的家。

脚步轻轻,上下从容亦风景……

丰富的校园文化为锦西小学的孩子们营造了良好的教育氛围,也为孩子们创造了学习的乐土。

与此同时,学校还开设了自己的校本课程。

近来,主要是走进一些名人,去品味名人身上平凡中的不凡,去领悟人生的真谛。

这不但丰富了孩子们的视野,更促进了语文教学乃至人本主义教育的开展。

在锦西小学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但在我内心深处的震憾是永久的。

因为学以致用的过程是漫长的。

 

《aieiui》听课记录

一、创设情境、引导说话

师:

小朋友们,我们大家互相来看一看,你的前后和左右都挨着谁?

知道的小朋友相互之间先说一说。

生先同桌讨论后个别回答

1、生回答不出。

(师示意他坐下)

2、生:

我的前面是XXX。

3、生:

我的后面是XXX。

师:

我们都是挨着坐的。

(边说边板书:

ai。

出示a的卡片,全班读,再出示i的卡片,全班读。

二、教学拼音,指导说话

教学ai

师:

这两个拼音,我们说他是什么?

生回答不出。

(问题指向性不明确)

师:

我们说他是单韵母。

单韵母有哪些好的东西呢?

(提问提得很模糊,学生听不懂)

师:

单韵母有哪些本领呢?

可以自己成为一个音节,如大白鹅的e,也可以和声母成为一个音节。

由二个或三个韵母组成的音节,我们称他为复

韵母。

把书翻到26页,今天我们来学习三个复韵母,这里有三幅图,第一幅图上画着什么?

生:

有两个小朋友靠在一起。

师:

两个小朋友挨着站在一起,读ai。

(可以展开看图说话,利用书上的图画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说准确)

师提出发音要求:

先读a,再迅速滑向i,师示范读。

请了四五个学生读ai。

开火车读。

生读得不够准确时,师在一旁纠正。

单韵母有四个声调,那复韵母呢?

也有四个声调,那标调应标在哪里?

导入标调儿歌的学习。

出示小黑板:

有a不放过,没a找o、e,i、u并列在一起,注意标在后一个。

师带领学生读了二遍。

师:

那我们来看看,ai应该怎么标?

ai有没有a?

有,所以要标在a上。

师板书ai的四声。

学生和老师一起读ai的四声。

教学ei

师:

看书本上画着的第二幅图,画着什么?

生:

一个小朋友在砍树。

师:

一个小朋友在砍树,发出ei,ei,ei的声音。

师介绍发音要求。

指导学生读ei,个别学生指名读。

(可以开展各种读,比如男女比赛读,分组读等,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另外当学生读的不准确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老

师读这个音的口形,做做看口型,猜拼音的游戏,让学生实实在在的掌握发音要领。

师:

ai有四声,那ei的四声怎么读?

标调该标在哪里?

我们再来看看儿歌。

师念儿歌,在黑板上和学生一起标ei的四声。

(这个环节,我觉得可以让学生自己试读儿歌,自己标声调,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动手操作,记

得就会深刻。

) 

教学ui

师:

看第三幅图画,你看到了什么?

生:

一个小女孩。

师:

她身上戴着什么?

生:

围巾。

师:

把围巾的围来读一读。

(看图说话训练还需要加强,可以采用先扶后放,说ai时,学生说不好,老师带领学生把图片说详细,说完整,教e

i时半扶半放,到ui时,就可以放开让学生去说了。

生齐读。

师:

先读什么呢?

先发u,再马上接上i,跟我读。

齐读,再个别指名读。

标调标在哪里?

师再读儿歌。

生:

应该标在i的上面。

师生一起读儿歌。

师:

我们来看看这些音,和儿歌进行比较,再读儿歌,这些单韵母的音,生活中有没有包含这些音?

生没有反应。

师:

围巾的围是第二声,包含了ui这个音,你们也能说说吗?

生:

味精的味。

师:

还有没有?

生:

en。

生:

ei。

(问题提得比较成人化,一年级学生比较难理解,而且前面没有做好这方面的铺垫,学生找不到词来回答,这个问题就可能会冷场。

三、指导书写巩固发音

师:

ai写在哪里?

生:

写在第二格。

师一边说一边写,学生书空。

师:

先写a,再把i紧紧写在a的后面。

那ei怎么写?

也一样,先写e,再把i紧紧写在e的后面。

生描红ai、ei、ui。

(不应该让写字走过场。

学生在写的时候可以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握笔是否正确,写字顺序是否规范。

出示拼音卡片,读拼音。

齐读——个别读。

(听后感:

执教者是刚参加工作的老师,个人素质很好。

面对第一堂公开课,上得这样,实在是很难得。

想起自己当年的第一堂课,自叹不如,所

以我个人的一些小建议算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一起来讨论。

该教师的语言亲和力强,似缓缓流过的小溪,温和、亲切。

但低段上课需要激情,

该高昂处还他个高昂,让学生的积极性得以调动。

另外在拼音教学的同时,也可以进行看图说话的训练,不应该让看图说话走过场,让学生的语

言获得实实在在地发展。

 

《鼎湖山听泉》听课记录

课前:

1、听《泉水叮咚》

2、讨论听到什么?

3、理解“聽”字,结构,造字法。

4、听“乐曲”——什么乐器演奏的?

(小提琴、大提琴、琵琶、铜管、二胡、钢琴)这些乐器给你的感觉?

一、第一板块——

1.回顾“听泉”(几次?

所见所闻所感所悟)

2.欣赏“美景”(教师朗诵介绍)

3.自读课文:

作者是如何写的呢?

4.课件出示“路上听泉”:

读后用笔圈划出直接描写泉水的词语。

5.学生朗读交流:

淙淙、清亮、不绝于耳、……

6.引导分类:

两类(学生分类)

7.小结:

入耳、入目(板书)

8.引导学生朗读这些词语

9.出示:

悦耳、悦目——赏心悦目

10.引导学生读出感觉:

你觉得这些词语……读好词语(教师过渡句子引导学生填充词语)

11.小结:

看的时候听,听的时候看,看听结合,我们来和作者一路赏景,来读读第二节。

12.小结过渡

二、第二板块——

13.朗诵“听泉”——入夜……品味

14.理解“聆听”(细细的专心的静静的听)

15.聆听“泉声”:

让我们也这样地聆听泉水的声音(播放课件)

16.交流“聆听”到的泉声:

A、美美的说给你的同桌听。

B、指名交流:

17.朗读“泉声”(课件出示)

18.交流感受:

用一个字来描述感受:

(学生:

爽、美)

19.提升质量:

从哪里有这样的感觉?

(指名读书,交流、课件辅助体会、提出读的要求——更轻一点)

20.自己朗读,交流

21.激励:

还吝啬我的掌声吗?

22.提升:

还有什么提醒一下会更好的。

三、第三板块——

1.听听下面的文字,课件出示:

“还有一些……流连花间……”

2.引导朗读;3.组织写出朗读感受。

4.交流感受

四、第四板块——

总结:

用作者的结尾结束全课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听课记录

听课时间:

10月29日听课班级:

六年级 教师:

听课内容: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找五名同学一人读一般,其他同学认真听、认真看,体会“伯父”是一位怎样的人?

并画出有关句子。

(二)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1.默读第四段,了解鲁迅先生是怎样救护、资助车夫的?

指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鲁迅救助车夫的动词,想想这表现了鲁迅先生什么品质?

鲁迅先生在救助车夫以后,为什么脸上变得那么严肃?

他在想什么?

画出描写当时环境的句子,想一想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从这里我们已经感觉到了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怀有很深厚的感情。

2.默读第五段,体会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感情。

边读边想,主要体会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