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设计现代灭火救援组织指挥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498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设计现代灭火救援组织指挥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组织设计现代灭火救援组织指挥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组织设计现代灭火救援组织指挥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组织设计现代灭火救援组织指挥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组织设计现代灭火救援组织指挥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组织设计现代灭火救援组织指挥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组织设计现代灭火救援组织指挥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组织设计现代灭火救援组织指挥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组织设计现代灭火救援组织指挥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组织设计现代灭火救援组织指挥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组织设计现代灭火救援组织指挥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设计现代灭火救援组织指挥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组织设计现代灭火救援组织指挥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这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理由提出这个问题的。

1.1有利于科学地确定灭火抢险救援方案

迅速、科学地制定出灭火抢险救援方案,是取得灭火抢险战斗胜利的前提。

现代灭火抢险救援战斗的复杂性、突发性和危险性,需要灭火抢险救援方案的科学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没有现代消防科技理论的指导和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是不能及时提出切实可行的灭火抢险方案。

如1990年7月,湘渝铁路“梨子园”隧道灭火抢险战斗,面对1776m长的隧道和其中46节航空煤油槽车(装载1840余吨)的猛烈爆炸、燃烧,在确定灭火抢险方案时,有专家提出“烧得差不多了,让其燃完”的方案,还有专家提出灌注高倍数泡沫灭火的方案,等等。

笔者根据现场火风压等情况,首先否定了灌注高倍数泡沫灭火的方案,而是根据航空煤油的燃烧速率(91.9kg/h.m2),经估算,烧完这些油料至少也得10天左右,那么,隧道必然遭致很大的破坏,往后修复的难度很大,势必延误通车时间,以及1kg航空煤油完全燃烧要消耗11.1m3空气,如果能封闭隧道,则总容积为54000m3的隧道只需4800kg左右的航空煤油完全燃烧就能耗尽隧道内空气中的氧(实际上,当空气中的氧含量低于14%时,燃烧即自行中止)等情况,向指挥部提出了“封洞断氧灭火”的一整套方案,并被采纳。

封洞成功后,什么时候能启封?

这是铁路部门和政府领导最为关心的问题。

笔者认为,在达到计算的冷却水量和灌注的时间以后,可先拆小口,对隧道内的气体采样分析,并对温度进行测试,只要隧道内可燃气体与空气的混合浓度高于爆炸浓度上限,含氧最低于14%,且隧道内温度低于航空煤油燃点(或低于其自燃点下限的50%),即可全面启封,进行送风置换隧道内气体的作业,并为抢修隧道和起复残车做准备。

而且在抢修和起复残车的过程中都运用了不少防火知识,防止了爆炸和复燃的发生,使灭火抢险任务得以顺利完成。

又如1995年底,四川万源县境内的“渡1井”特大天然气井喷制喷抢险战斗,该气井井下压力高达80MPa以上,井口压力为20MPa以上,日喷天然气约6×

106m3,夹杂的剧毒且易燃、易爆的硫化氢气体含量为最大允许含量的10倍以上。

在参战消防部队配合石油抢险队放喷、关井成功以后,在6根放喷管线(均为∮100mm)全部放喷(日喷气量亦约6×

106m3),而压井准备工作需长达6天至7天时间的情况下,为了减轻有毒气体对当地

群众的危害和避免爆炸、燃烧的发生,笔者根据硫化氢气体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H2S+02H20)的化学性质,以及二氧化硫为低毒、不燃、不爆的燃烧产物等特性,又及时提出“烧掉放喷气体”的建议,指挥部同意后,经周密地准备,我们又大胆地组织“放”了一把火,从而缓解了险情,为夺取抢险战的最后胜利创造了条件。

1.2有利于正确选择使用灭火剂

灭火剂的正确选择和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灭火抢险中因为错误使用灭火剂而导致爆炸发生和扩大火势,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的案例记载已有多次。

有些物质火灾是不能用水扑救的。

如碱金属、部分碱土金属,以及它们的氢化物、硼氢类物品、碳化钙(电石)、磷化钙、保险粉、石灰氮、锌粉、氢化铝等。

因为,这些物质能使水分解,夺取水分子中的氧与之化合,并放出热量和产生可燃气体,这种气体由于放热作用或接触火源会发生燃烧或爆炸。

且磷化钙、磷化锌等与水作用能生成有毒、自燃的磷化氢气体。

上述物质发生火灾,既不能用水扑救,也不能用泡沫扑救,一般只能用滑石粉、干沙或干粉灭火。

又如电气引起的火灾,一般也只能用二氧化碳、卤代烷等气体灭火剂或干粉灭火剂扑救。

再如醇类、铜类、醚类、酯类、醛类以及有机酸、有机胺等极性分子组成的极性液体火灾,根据分子间“相似相溶”的亲和原理,极性液体分子会吸收普通蛋白泡沫中的水分子而破坏泡沫。

所以,扑救这类火灾必须使用抗溶性泡沫或专用水成膜泡沫,这类泡沫能在极性液体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可防止极性液体对泡沫的破坏。

只有认真学习和掌握化学危险物品的特性、分类及各类火灾的特点、规律,才能做到正确选用灭火剂,并充分发挥灭火剂的作用。

1.3有利于预测建(构)筑物垮塌的可能性

由于有的指挥员对建筑防火方面尤其是对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等常识缺乏了解,在灭火抢险战斗中,因建筑物垮塌造成人员伤亡,甚至消防官兵“损兵折将”的事件时有发生。

如1994年6月16日,广东省珠海市前山裕新织染厂有限责任公司前山纺织城,因违规操作,电源短路引燃棉花成灾,灭火中厂房垮塌,造成死亡93人,伤156人(其中,消防队员1人,伤9人),这起火灾还造成9500多万元的直接财产损失。

再如1999年4月1日,吉林省梅河口市百纺总公司储运公司车库(为单层、闷顶式砖木结构建筑,面积205.5m2),因电源线接触不良引起火灾,梅河口市消防大队接警后出动3辆消防车、19名指战员前往灭火,在灭火战斗中,因建筑物垮塌造成5名官兵当场牺牲,1名战士重伤。

所以,作为灭火指挥员,掌握一些建筑学和建筑防火方面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尤其是“耐火极限”、“耐火等级”等基本概念必须弄清楚。

因此,事先应在单位的灭火预案中列明建筑物的耐火极限。

当发生火灾后,指战员尤其是指挥员应随时注意观察建(构)筑物在高温、火焰的作用下,是否出现倾斜、变形、开裂、局部垮塌等现象,或发出“嘎嚓”等断裂响声。

还要注意掌握火灾的延续时间,若火灾已达到或超过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又未进行及时、有效的冷却,这些情况下,都应考虑预防建(构)筑物垮塌造成人员伤亡的问题。

在灭火战斗中,应注意冷却承重构件,但也应尽量减少水渍损失和附加的建筑荷载,严格控制进入着火建(构)筑物内的人员。

实施破拆作业时,应谨慎小心,切忌盲目行动,损坏承重结构。

当出现前述垮塌征兆时,应仔细侦察、论证,必要时果断下令撤出灭火抢险力量。

1.4有利于保护现场,为火灾事故调查工作创造条件

火灾事故调查是为了确定火灾事故原因和性质,依法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并为研究火灾规律、预防和扑救火灾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项专业性、技术性、政策性很强的十分重要的工作,与灭火战斗有密切的联系。

我们的指战员如果在灭火战斗中不注意观察和保护现场,将为火灾事故调查工作造成困难的局面。

当我们接警到场后,在火情侦察中,应注意观察、记录有关情况,对确定起火部位、起火点是大有帮助的。

在灭火战斗展开以后,应提倡使用雾状水或开花水流灭火,尽量避免直流水冲击引起物体位移或物证变形、消失。

而且应尽量少在起火点部位走动,不要随便翻动、移动物体,不要破坏墙体等围护结构,防止人为地破坏现场原貌。

火灾扑灭后,应指定专人保护现场,禁止一切无关人员进入起火部位,严防肇事者乘混乱破坏现场。

2、应注意充分发挥建筑消防设施的作用

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大型商场、石油化工企业灭火救援应该坚持“以固为主,固移结合”的原则。

这是由现代建(构)筑物建造的特点及其火灾特点;

规律和消防队伍实际灭火战斗能力决定的。

所谓“固”,即固定消防设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建筑消防设施。

包括建筑防火设施、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自动灭火系统、防排烟设施、室内消火栓系统等等;

“移”,即移动消防设施,如消防队伍的车辆、器材、装备等。

2.1利用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进行火情侦察

如对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火灾,消防部队到场后,指挥员可直接到消防控制中心,通过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及其他设备的功能显示侦察火情(即了解起火楼层、部位、火势发展蔓延趋势、人员受烟火威胁的情况等),并了解发生火灾的建筑物所拥有的固定消防设施种类及其工作状况,以便能及时、准确地掌握第一手资料,在可能的条件卜,还可在消防控制室内遥控固定消防设施,及时开展消防救援行动。

2.2消防电梯和消防楼梯是内攻登高的最佳途径

现代建筑物火灾的扑救,仍然应强调内攻。

因为,内攻才能击中要害,内攻是成功的前提。

应该说消防电梯、消防楼梯(防烟楼梯、封闭楼梯、室外疏散楼梯)等建筑防火设施是最佳的进攻路线。

2.3应充分发挥建筑消防设施抢救人命的功能

虽然,举高消防车、救生袋(网、气垫)、消防梯、直升飞机等等都可用于现代建筑火灾中人员的救助,但防烟楼梯、封闭楼梯、室外疏散楼梯、消防电梯以及避难层(间)等,则更为安全、可靠。

笔者曾在防烟楼梯间组织人员疏散测试,两股人流在消防人员的组织指挥下,同时通过着火楼层,每分钟可通过约60人;

消防电梯平均每分钟约可救下5人;

而举高消防车平均每分钟只可救下2—3人。

比较几种主要的救人设施、设备,其疏散能力和可靠程序应为:

防烟楼梯>

封闭楼梯>

消防电梯>

举高消防车。

2.4尽量利用固定消防设施迅速供水

笔者认为,扑救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火灾,消防员应该携带水带、分水器、水枪乘消防电梯或从防烟楼梯到达有关楼层,从走道上的室内消火栓接出水带、分水器和水枪出水,并随即按动室内消火栓箱内的按钮,远距离启动消防水泵,使固定消防泵按额定的流量、扬程供水。

当室内消火栓系统供水不足时,可利用消防车泵从附近的室外消防水源取水,向室内消火栓系统的水泵接合器(距水泵接合器15m~40m范围内即有室外消火栓或消防水池)供水,以增大水量和水压。

火场供水仍供不应求时,再山消防车直接通过水带干线出水。

实践证明,这样的供水方式是切实有效的。

对于石油化工企业的储罐、容器和设备火灾,应充分利用自身安装的固定冷却和灭火系统。

2.5利用防排烟系统防烟排烟,确保灭火救援行动的顺利进行

在较大的灭火救援战斗中,采取防排烟措施非常必要。

最有效的措施当数利用固定机械防排烟系统来防排烟。

事实证明:

在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采用正压送风防烟,同时又在走廊设机械排烟(排烟口远离疏散出口),防排烟效果非常好。

2.6灭火战斗部署也应依托建筑消防设施

在对现代建筑物火灾进行灭火战斗部署时,应从防火分区、防烟分区的分隔处设防,即依托防火分区的防火墙、防火门、防火窗、防火卷帘设置水枪阵地(当然应尽量接近起火部位),力求将火势控制住,并将其扑灭在防火分区之内。

需要注意的是,扑救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大型商场、石油化工企业火灾时,灭火力量宜呈“立体”布置,即不仅在着火楼层(部位)要布置较强的灭火力量,而且在其上面的楼层(上部)还应布置相应的堵截控制的力量,同时在其下层(下部)也应视情布置一定的预防力量。

3、转变观念,加快现代化装备建设步伐

我们应该注意收集国内外消防新技术装备信息,根据当地灭火救援任务的需要,加大现代装备、技术配备的力度。

3.1下大力气,改变装备现状

一是要报请政府,抓紧购置扑灭现代火灾和承担特殊灾害事故抢险救援急需的消防防护装备(空气呼吸器、充气泵、阻燃防水防化服、防静电战斗服、呼救器、隔热服、避火服等等)、救生设备、侦检设备(对毒物进行定性、定量检测,以及对易、可燃液体蒸气、可燃气体爆炸浓度,氧气含量和温度等检测)、堵漏器材、输转设备、无火花工具、洗消设备、排烟设备、移动防爆照明设备、通信指挥车、举高消防车、多功能消防车、远程遥控消防炮以及防爆通信指挥设备等装备、器材。

二是要认真组织官兵开展新装备的学习、训练,以求熟练掌握新装备的性能和操作要领,并切实搞好技术保障。

二是实行责任制,落实新装备的维护管理,使其随时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

3.2合理调度,形成科学的力量配置

—是要切实加强“第一出动”,力求打好初战。

所谓“加强”,对于力量相对集中的城市,应一次调㈩足以速战速决,消灭初期灾害事故的力量;

对于消防力量较弱的地方,也应及时、集中地调度,使其能控制灾情扩大蔓延,或保住最主要的方面,以待增援。

但同时也应避免盲目的“集中”,甚至消防车辆云集现场。

二是车辆装备调集应注意形成合理的结构。

此外,凡较大的灭火救援战斗,都应有可靠的灭火装备、器材、药剂以及消防车运转燃料的保障(包括车辆、器材、装备的现场抢修)。

还应有参战人员生活和医疗救护等方面的保障(可请政府领导协调解决)。

4、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保护参战人员的安全

4.1强化科学组织指挥的意识

首先,作为火场指挥员,要注意分析研究现代火灾的特点、规律,掌握现代灭火救援的战术技术。

其次,要认真进行火(险)情侦察,以做到“知己知彼”,特别是化工火灾,在未弄清着火物理化性质的情况下,切不可盲目进攻。

再次,对于石油、化工火灾的扑救,一般都应边实施冷却保护,边通过计算或估算,备足灭火器材、药剂、防护器材和消防用水,并备有相应的机动队伍,待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以后,才能统一下令进攻灭火。

第四,要尊重专家及有关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依靠他们对灭火抢险方案论证把关。

对石油化工单位的火灾、爆炸及毒物泄漏事故,能采取工艺措施(如降温、降压,关阀、断料,导流、倒罐,放空、放散或火炬放空,停车、中止反应,输入惰性气体灭火等等)的应尽量由事故单位采取工艺措施处置,则可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4.2要认真落实防护措施

防护装备是确保消防指战员人身安全的重要装备,不仅要备足各类防护装备器材,还要妥善管理,落实责任制。

尤其在灭火抢险救援战斗中,该配戴使用的必须配戴使用。

使用前应认真检查,作好记录;

使用中应注意观察其性能是否正常,使用后应及时清洗、维护、保养。

还要切实搞好现场充气、维修和补充。

要严格控制灭火抢险一线人员的数量,并应定时轮换(如化工火灾或化学事故抢险救援,每20min左右就必须轮流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休息)。

4.3应注意检测

对于石油化工火灾、爆炸事故和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的处置,必须使用侦检仪器、设备不间断地对现场进行定点和不定点的检测,并将测得的毒物种类、含量、扩散范围,及可燃、爆炸物质浓度等参数及时地报告指挥部,以划定警戒区域,采取灭火、救援措施,尤其是及时采取防护措施,避免盲目行动。

检测工作必须贯穿抢险救援始终。

4.4在参战人员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该撤退时应果断下令撤退

在以下情况出现时,应及时下令撤退。

4.4.1建筑物已出现变形、开裂增大,局部坍塌,发出断裂声,即将垮塌时;

4.4.2在石油及其产品和其他易燃易爆化工原料储罐火灾扑救中,风向突变,直接威胁到邻近贮罐、设备,必须调整部署时;

4.4.3石油及其产品和其他易燃易爆化工原料储罐火灾中,出现火焰突然变白、增亮,罐体发生颤动,并发出“嘶嘶”呼叫声等爆炸前兆时;

4.4.4沸喷性油品出现油面蠕动、涌涨现象,并出现油泡沫2~4次,火焰增大、发亮、变白,烟色由浓变淡,发出“嘶嘶”的噪声等沸溢、喷溅前兆时。

沸溢性油品发生沸溢的时间最早为起火后1h左右;

发生喷溅的时间可由下式估算:

Th=H/V1+V2

式中:

Th——发生喷溅的时间,h;

H——油层厚度,cm;

V1——油品直线燃烧速度,cm/h;

V2——传热速度,cm/h。

式中,H、V1、V2等参数可向事故单位索取。

4.4.5在化学事故处置中,新的、更大的泄漏发生,必须调整部署时;

4.4.6在灭火抢险战斗中,供水突然中断,并不能立即恢复正常供水,即将发生重大险情时;

4.4.7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发生故障,又不能马上排除时。

撤退应统一下令,有秩序地实施,必要时(如石油化工火灾中)应有开花或喷雾水流掩护,并应从上风或侧风方向撤离。

暂时的局部的撤退,决不是消极的退却和撤离,而是为了更好、更快地组织和发起新的进攻,以争取灭火抢险战斗局面的转机。

此外,各级消防指挥员还应重视抓好战训业务基础建设,一分为二,实事求是,扎扎实实地搞好战评总结,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真正做到“吃一堑,长一智”,“打一仗,进一步”,“从战争中学习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